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

一、基本情况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烧,固态二氧化碳压缩后俗称为干冰。

二氧化碳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物质燃烧释放出来的一种气体,既是环境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潜在的碳资源。鉴于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潜在威胁,全球多数国家已经加入到了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行列当中,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成为当下的热点。

二、二氧化碳作为资源的应用分类

如何降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是当今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和很热门的课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物资继续利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其实二氧化碳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种气体,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能源。

1、二氧化碳作为植物肥料

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须的条件,二氧化碳有助于植物的生长,目前开发的气体肥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强,主要方程式是:12h2o+6co2+光c6h12o6+6o2+6h2o。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一部分转化为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然后将植株用来食用,或发酵成甲烷变成燃料。虽然这个方法减缓二氧化碳的效率很低,但也不失为一个途径来解决。

2、聚二氧化碳

聚二氧化碳一种正在研究的新型合成材料,以二氧化碳为单体原料在双金属配位pbm型(催化剂)作用下,被活化到较高的程度时,与环氧化物发生共聚反应,生成脂肪族聚碳酸酯(ppc),经过后处理,就得到二氧化碳树脂材料。在聚合中加入其它反应物,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二氧化碳树脂。二氧化碳共聚物具有柔性的分子链,容易通过改变其化学结构来调整其性能;较易在热、催化剂、

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对氧和其它气体有很低的透过性。以二氧化碳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的特性,属于环境友好材料,是目前高分子技术领域新市场,营销法则助推企业成长电子商务营销、食品餐饮营销、建筑房产营销、消费品营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该项目以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合成生物降解的二氧化碳共聚物为目标,重点突破制约其规模化生产的高效专用催化剂、聚合和后处理工艺、聚合物改性和应用等关键技术,建立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示范生产线,并研究开发新型催化剂及相应的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

3、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干冰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和压强为6079.8千帕压力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蒸发,便凝结成一块块压紧的冰雪状固体物质,其温度是零下78.5℃,这便是干冰。干冰蓄冷是水冰的1.5倍以上,吸收热量后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无任何残留、无毒性、无异味,有灭菌作用。它受热后不经液化,而直接升华。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由于干冰的温度非常低,温度为零下78.5℃,因此经常用于保持物体维持冷冻或低温状态。

4、利用二氧化碳来中和盐碱地

碱地是盐碱地的类型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直以来,碱地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无雨水之时,碱土土地严重板结,一道道深深的裂痕纵横延伸,愣是把这一方土地变成了龟田。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中和土壤中的碱性。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

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