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洼镇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报告范文(镇级)

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报告范文(镇级)一、引言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近年来在我镇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休闲度假需求的不断增加,休闲农业在我镇的发展潜力逐渐显现。
本报告将对我镇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归纳,以期为更好地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发展现状1. 休闲农场数量迅速增加近五年来,我镇休闲农场的数量呈现出了迅速增长的趋势。
主要体现在传统农业企业逐渐向休闲农业转型,新增了大量的休闲农业场地。
通过梳理,我镇目前已经拥有休闲农场超过200家,覆盖了面积约1000亩的土地。
2. 休闲农业项目多样化休闲农业项目的多样化也是当前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除了传统的观光农场、采摘园外,还出现了休闲农庄、特色农家乐等新型项目。
这些项目在满足游客观光、休闲的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途径。
3. 休闲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我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休闲农业服务体系,包括景区导览、旅游交通、休闲娱乐、特色美食等多个方面。
休闲农场主动融入当地乡村旅游合作社,多方合作共同发展,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问题与挑战1. 土地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尽管休闲农场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土地资源的利用并不够合理,部分地区农业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2. 服务水平和质量方面需要提升目前休闲农业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在服务水平和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
一些休闲农场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农业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水平亟待完善。
3. 休闲农业创新发展需予重视随着城市居民对休闲度假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休闲项目的创新发展也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急需推动农产品加工、农村民宿等多元化发展,增加休闲农业的盈利途径,提高农业的抵御风险能力。
四、发展建议1. 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相关部门应当对休闲农业场地进行规范化管理,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避免造成浪费。
2.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加强对休闲农场的服务质量监管,推动服务质量提升,注重游客体验,加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
下洼镇有多少居民?

下洼镇有多少居民?一、下洼镇的地理环境下洼镇位于某某省的东部,是该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小镇。
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镇内地势较低,四周环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而这片土地上到底居住着多少居民呢?二、人口普查数据揭示真相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下洼镇的居民数量为约8000人。
虽然相比大城市来说居民数量并不算太多,但对于这个小镇来说,这个数字已经是相对稳定和适宜的。
三、下洼镇居民的职业分布1.农业劳动者:作为一个郊区小镇,农业在下洼镇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许多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劳动,这些农业劳动者为下洼镇的粮食和农产品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2.小商小贩:除了农业,下洼镇也有不少居民从事小商小贩的工作。
他们经营着各种小型商店和摊位,为周边居民提供生活用品和日常所需。
3.服务业从业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下洼镇的居民也逐渐从事服务行业。
例如,有些人在餐饮业、旅游业或教育机构等领域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各种服务。
四、下洼镇居民的生活状况1.教育水平:下洼镇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公立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让居民的子女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同时,有些居民为了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选择将子女送往城市就读。
2.生活水平:尽管下洼镇居民数量相对较少,但其生活水平并不低下。
镇内设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居民可以享受到优质的生活条件。
3.文化娱乐:虽然下洼镇地处偏远,但居民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并不少。
镇内经常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和活动,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下洼镇的未来发展展望尽管下洼镇的居民数量相对较少,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镇的发展前景无限。
政府正在加大对下洼镇的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下洼镇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小结:下洼镇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居民在此居住和工作。
通过人口普查数据可知,镇内大约有8000名居民。
休闲农业调查报告

休闲农业调查报告休闲农业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然和农村生活的向往也日益增加。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为了进一步了解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对象是位于某省农村地区的一家休闲农业场所。
该场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同时也提供农家乐、采摘等多种休闲活动。
我们通过访谈场所负责人、观察游客行为以及收集相关数据来进行调查。
首先,我们了解到休闲农业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场所通过开展休闲农业项目,不仅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
在采摘季节,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购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此外,休闲农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家乐、农产品加工等,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我们发现休闲农业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
在城市生活的高压环境下,人们渴望远离喧嚣,寻找一片宁静的天地。
休闲农业场所提供了绿树成荫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悠闲的节奏,使人们能够暂时摆脱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游客在采摘水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还能够体验到农耕的乐趣,这种身心的放松对于他们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此外,休闲农业还对于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休闲农业场所,我们看到了大片的绿色植被和整洁的环境。
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使用农药和化肥,采取有机种植的方式,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这种环保意识不仅影响了场所的经营理念,也传递给了游客,激发了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意识。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休闲农业场所的规模和设施有限,无法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
在采摘季节,游客络绎不绝,有时场所的容量已经达到了极限,这给游客的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由于休闲农业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人对于休闲农业的了解仍然相对有限。
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省农业厅《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农办企[2011]1号文件开展休闲农业摸底调查的通知》(鲁农生态字[2011]6号)文件要求,我市于近期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休闲农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一、枣庄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枣庄市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拉动消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强力推动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截至2010年底,按《山东省好客人家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评定出好客人家农家乐31家,其中五星级1家报省,由省旅游局评定,四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8家,三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15家,二星级好客人家农家乐7家。
培育休闲农业示范点17处,其中: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1家。
创建旅游强乡镇9家,旅游特色村6家。
全市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等休闲旅游212家,带动4.75万户农民就业,年接待404.11万余人次,年利润3.14亿元。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措施(一)领导高度重视,坚持调研督导。
局领导高度重视全市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开发工作,成立了市农业局休闲农业领导小组,马局长担任组长。
坚持分管领导靠上抓,业务科室基层化的方针,全年多次深入基层考察和调研,尤其对我市2010年重点建设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实行跟进式调研,并形成多篇关于我市休闲农业的调研报告。
(二)科学编制规划,突出旅游特色。
2009年12月31日市委办公室引发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全市旅游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枣办发[2009]20)文件,文件明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打造特色农家乐”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目标,依据我市各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并推出了:滕州市的“五朵金花”、薛城区的石榴山庄、山亭区的石板房“石府”、市中区的龟山农家乐、峄城区的王府山农家乐、台儿庄区的运河湿地农家乐等一大批优秀农家乐建设项目,2010年底休闲旅游农业2010年规划建设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
冠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冠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冠县利用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的休闲、观光等功能,通过多种方式开辟旅游资源,策划包装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以农业生态观光园为示范和引领,努力打造以田园体面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主题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为冠县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提升带来了助推力。
近期,冠县农业局采取走访、座谈等方式对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2022 年冠县清逸生态农业园被批准为山东省第四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合顺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园被批准为首批山东省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
打造出具有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新亮点,提升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2022 年冠县“中华第一梨园”作为全市惟一被推荐申报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旨在发掘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形成动态保护机制,实现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中华第一梨园风景区是全县惟一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娱乐等功能为一体,“江是北水城,运河古都”旅游路线上一朵娇艳的奇葩。
每年四月份举办的梨园文化观光周和每年八月份举办的采摘节,把休闲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吃、住、游、购、娱等有机地融合到梨园生态文化和乡村民俗活动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形成生态-文化-休闲的产业链条。
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1届梨园文化观光周和9届采摘游园活动。
自第一届梨园文化观光周活动以来,共接待省内外游客24约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0多万元。
2022年,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总收入510万元人民币。
中华第一梨园先后被评为国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最具成长力景区全、国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等01,3年入选了中国漂亮田园。
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主要做法和经验1、鲜明的农业特色。
中华第一梨园是山东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最大的综合原性生、态农业梨树观光园区。
休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休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休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一、引言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结合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等元素,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和消费服务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近年来,休闲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本调查旨在了解休闲农业在本地区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进行了100份问卷调查,并前往当地几家休闲农业基地进行实地观察。
三、调查结果1. 休闲农业基地数量增长迅速。
调查发现,本地休闲农业基地的数量在过去五年内增长了30%,而近3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的两年内曾参观过休闲农业基地。
2. 休闲农业项目丰富多样。
受访者对休闲农业项目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农事体验、乡村旅游和农产品购买等方面。
另外,一些创新的休闲农业项目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例如农场采摘、生态农庄度假等。
3. 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受访者提到的主要问题包括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质量不稳定以及市场营销不足等。
此外,一些休闲农业基地过度商业化也引起了关注,对本地农村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休闲农业基地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
调查发现,休闲农业基地的运营为当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直接带动了就业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以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休闲农业在本地区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
2. 休闲农业基地应更加注重保护本地环境,避免过度商业化。
3. 鼓励创新休闲农业项目,增加旅游吸引力和消费体验。
4. 建立健全的营销渠道,提高休闲农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5. 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农业经营方式,在本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xx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xx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xx县农业局关于全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市农业局: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掌握运行状况,强化管理和引导,为全县休闲农业发展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按照《商洛市农业局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商政农发…202x‟215号)文件精神要求,我局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组,围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中心主题,开展xx县休闲农业发展调研。
调研期间,工作人员深入到县境内各个景区景点、休闲产业园区、休闲农庄和休闲农家,实地了解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产经营情况,梳理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发展休闲农业所取得的经验,为我县进一步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明晰了方向。
现将此次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近年来,随着西康铁路、西柞高速的相继开通,迅速拉近了柞水与西安的距离,成为商洛距西安最近的县份。
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使柞水成为西安市民短线旅游的最佳目的地,“西安后花园”、“西安第二生活区”功能逐渐显现。
西安及周边省市游客慕名前来,以及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等,极大地促进了我-1升级的新阶段。
与此相配套的休闲农业随之快速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带,与旅游产业相互配套、协调发展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3、综合效益逐渐提高。
在全县旅游大产业的拉动下,休闲各从业企业、各示范镇、各农庄、农家及各相关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组织,上与旅游大产业、旅游大企业相连接,下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日益显现。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县旅游业累计接待游客620万人次,创社会效益15亿元,分别是“十五”的2.3倍和3.2倍。
其中202x年全年接待游客201.42万人次,创社会效益 6.5亿元,比202x年同比分别增长29.8%和39.78%。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

休闲农业调研报告休闲农业调研报告休闲农业是指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通过农田观光、农产品采摘、田园体验等方式,提供给游客休闲娱乐的农业产业形式。
近年来,休闲农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为了了解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我们组织了一次调研。
调研地点为某省农村地区的一家休闲农场。
该农场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通过参观这个农场,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我们参观了农田观光区。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田野景色,感受到了独特的农村氛围。
农田观光不仅带给游客美妙的视觉享受,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农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对农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其次,我们参观了农产品采摘区。
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自动手采摘新鲜的农产品,体验到农民劳动的乐趣。
这不仅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也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在采摘水果的过程中,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水果,还可以将采摘的水果带回家中,增添了一份家庭的乐趣。
最后,我们参观了田园体验区。
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学习种植技术,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农业技能,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难忘的亲近大自然的体验。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休闲农业在农村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方面,休闲农业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休闲农业可以推动农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休闲农业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等。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休闲农业项目存在规划不合理、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休闲农业的引导和扶持,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以促进休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形式,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旅游发展、保护农耕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于发展休闲渔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发展休闲渔业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孙逢振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期孙逢振休闲渔业是把旅游观光、水产养殖、休闲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和现代渔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渔业一、三产业的有效合理配置,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渔业。
休闲渔业已经成为我区现代渔业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对于转变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渔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满足人们的休闲消费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东昌府区休闲渔业的发展基础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活动,休闲渔业给人们节假日生活增加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从我区实际情况分析来看,发展休闲渔业潜力很大。
(1)地理优势明显由于受法定节假日的限制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人们热衷于短期的休闲旅游消费。
和外出远门旅游比较,近距离休闲游具有路程短、花费较少、休闲娱乐时间长的优点。
城乡间交通发达,一般能够在1小时内到达地点,非常适合发展“快、短、平”式的新型休闲渔业。
(2)自然资源丰富东昌府区濒临黄河,自然条件优越,可以生产出无公害绿色的水产品,能够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加之东昌府区水产养殖业比较发达,有着健全的技术推广机构,有成熟的养殖管理技术为休闲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这为开展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打下了良好的条件。
(3)市场需求旺盛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加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城郊旅游休闲娱乐活动方兴未艾。
休闲娱乐垂钓已经成为一些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
目前全区有钓鱼爱好者几千人,年参加休闲垂钓活动的人员达到万余人次。
在此前提下,乘势而上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必将成为东昌府区居民休闲观光新的热点。
2、东昌府区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配合生态文明、旅游、卫生城市建设,我区将休闲渔业纳入加强城市建设、美化城市环境的工作范畴,做好规划,按照环境优美、操作规范、产品安全、效益良好的总体要求培植休闲渔业基地,加强服务与指导,注重上质量上档次,努力把城郊现有池塘改造成休闲渔业基地。
镇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与镇副科级干部述职报告汇编

镇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与镇副科级干部述职报告汇编镇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一、发展现状为准确掌握全县农家乐的基本情况,镇10月份组织对全镇农家乐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统计调查。
全镇现有农家乐共计24户,涉及三个行政村,其中村有13户,村有11户,村有2户。
从投资规模上看,全镇农家乐投资合计约133.54万元,其中村农家乐平均每户个体投资3万元共计39万元,村农家乐平均每户个体投资1万多元共计10万余元,村有农家乐1户,投资约30万元。
从经营状况上来看,全镇农家乐经营状况总体较好,其中村农家乐每户每年平均收入4万多元,经营最好的一户能达到10万多元;村由于人流量相对较少,农家乐经营状况一般,每户每年平均收入6000多元,经营最好的一户能达到2万多元。
从接待能力上看,全镇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共计2.4万人,其中村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村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4000多人。
从吸纳劳动力情况来看,村农家乐户均吸纳劳动力3人共计39人,村农家乐户均吸纳劳动力2人共计20人。
从人均纯收入情况来看,村农家乐经营户年人均年收入3万元,厨师年人均收入1.5万元,服务员年人均收入9000元;村农家乐经营户人均年收入6000元,厨师年人均收入4000元,服务员年人均收入XX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营管理观念不活。
镇农家乐经营仍处在一种粗放经营的发展阶段。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农家乐经营者经营观念不活,发展眼光短浅,缺乏投资意识与创新意识。
全镇24户农家乐经营户中有20户为季节性经营,没有作长期经营打算,品位不易提升。
二是服务水平不高。
镇“农家乐”主要是家庭式经营,从业人员的培训跟不上发展的形势,服务不规范,文化水平偏低,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了解不深。
服务人员没有严格的、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游客稍增就疲于应付,服务不到位。
三是市场拓展较难。
镇农家乐客源市场定位级别较低,没有供游客住宿的宾馆,缺乏娱乐设施和娱乐活动,难以吸引高端客源市场。
下洼乡减轻农民负担见实效

下洼乡减轻农民负担见实效
王书广;夏莲蕊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
【年(卷),期】1993(000)004
【摘要】河南省社旗县下洼乡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初见成效。
该乡地处偏僻,过去群众把领导指示当圣旨,谁采收款给谁出。
虽然这里一半以上是贫困村。
而农民负担却超出全县平均水平,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及省、地、县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规定的出台,该乡在认真查摆问题,吸取以往教训的基础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使1992年提留统筹款由原来的155.6万元减少到87.3万元,人均20.4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4.5%,人均减少负担15.9元,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具体做法有三: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王书广;夏莲蕊
【作者单位】[1]社旗县农经站;[2]社旗县农经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临洮县卧龙乡减轻农民负担的做法 [J],
2.活力国土更美桂林——桂林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创乡争优活动见实效 [J], 陶琦;刘孙荣
3.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全面普及西瓜实用技术——湖北省安陆市接官乡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见实效 [J], 杨泽俊
4.热烈祝贺社旗县下洼撤乡建镇 [J], ;
5.枣乡升级看下洼 [J], 李剑桥;姜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关于区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精品

关于区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区人大常委会议题安排,本月上旬,在常委会分管主任的带领下,财经委对我区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概况近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全区休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以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主的产业格局。
2019年,全区休闲农业接待游客80.4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74亿元。
今年1-6月份,接待游客41.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和 15.5%。
1、休闲农业发展,吸引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
全区52家农庄、农园,投资总额达10.06亿元,其中今年新增投资5200万元;建设各类高效农业设施面积20520亩;建设生产用房与休闲服务附属设施面积16.13万平方米。
规范流转土地面积8.5万亩,有力地促进全区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休闲农业发展,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相继举办了苗木节、浦口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青虾节、垂钓节、葡萄采摘节等主题鲜明的节庆活动,进一步彰显了浦口农业品牌的影响力。
艺莲苑的“中国红”系列荷花、赭洛山茶文化园的“浦桥玉剑有机茶”、雨发生态农业园的“七彩番茄”、盘城葡萄园的葡萄等,已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
全区已有20家农庄获得XX市休闲农业星级景点称号;6家获得“XX市现代农业园” 称号;万成生态园等2家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艺莲苑等2家为“江苏省观光农业园”。
3、休闲农业发展,拓宽了旅游空间,丰富了旅游内涵。
我区已连续参展了六届南京农业嘉年华,浦口民俗文化与民间艺人现场表演,特色农庄企业文化现场展示,吸引更多市民了解浦口,关注休闲农业。
龙泉山庄的“ 孔府学堂”、艺莲苑的“荷文化”、赭洛山庄的“ 茶文化”以及众多农庄开展的垂钓、果品采摘、农家土菜及江鲜美食等活动,现巳成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作家和书画家创作基地、摄影爱好者采风和市民自驾游基地。
休闲农业调查情况汇报

休闲农业调查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为了解当前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对某地区的休闲农业进行了调查,并将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我们对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规模进行了调查。
据了解,该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规模较大,涉及农家乐、采摘园、农庄等多种形式。
其中,农家乐以其独特的乡村风情和农家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采摘园则以果蔬采摘和亲子互动为特色,吸引了不少家庭前来体验。
同时,一些农庄还开展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活动,丰富了农业旅游的内容,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来。
其次,我们对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当地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多样,既有个体户经营的小农家乐,也有规模较大的休闲农业园区。
一些农家乐注重提供农家餐饮和农家住宿服务,通过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吸引客人;而一些采摘园则注重打造果蔬采摘的乐趣和亲子互动的体验,吸引了大量家庭游客。
同时,一些农庄还通过开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活动,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到来。
另外,我们还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成效进行了调查。
据了解,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农村旅游的内容,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在农家乐、采摘园、农庄等休闲农业项目的带动下,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一些农户还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脱贫致富。
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最后,我们还对休闲农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休闲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农家乐、采摘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存在乱收费、环境卫生差、安全隐患等问题,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项目同质化严重、人才短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某地区休闲农业的调查情况汇报,我们发现休闲农业在促进农村旅游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休闲农业调查报告

03
文献3
该文献对休闲农业的社会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休闲农业在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范围和方法
01
本研究主要针对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
02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
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以了解我
03
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02
休闲农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国内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休闲农业形式逐渐普 及,成为城乡居民休闲、娱乐、体验的新选择。
各地政府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休闲 农业产业升级,提高服务质量。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01
休闲农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
积极作用。
02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03
休闲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问题
缺乏品牌意识:缺乏对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导致市场竞争 力不足。
缺乏规划:部分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缺 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挑战
服务质量不高:部分休闲农业项目服务水平较低,影响游 客体验和满意度。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 激烈,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创新经营模式是休闲农业发展 的重要挑战。
对于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注重休闲农业的生态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强调农业与旅游、文化 等产业的融合。
睢宁县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睢宁县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近年来,睢宁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示范带动、招商引资、加大投入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县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经过走访座谈与实地考察,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睢宁县观光休闲农业概况地处黄河故道,是传统的果产区,果树资源丰富,是全省梨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县份。
“三水梨”是我县观光休闲农业的雏形,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县委、县政府把新一代日本砂梨作为睢宁果树业发展的重点,200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长江中下游及沿海优势梨产业带重点县”,发展壮大,成名于二十一世纪初。
全县果树面积10.4万亩,其中棚架园1.53万亩,建成国家级优质三水梨无公害生产基地8.5万亩,现有三水梨园5万亩,主要分布在王集、姚集、高作等镇,形成了以丰水、新高、爱宕等5个主栽品种和甘水、七日酥、华山等6个搭配品种,以日本砂梨为主,早中晚熟配套,从7月至11月都有鲜梨可采的梨都风光,2005年6月荣获“中国三水梨之乡”称号。
在此影响下,我县鼓励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近年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目前,建成两大万亩观光梨园,10个农业观光采摘园,3个休闲农庄,1个省级湿地公园和1个岠山旅游观光带。
从业人员41106人,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产区农民人均果业收入3000元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睢宁县观光休闲农业呈现的特点(一)观光休闲农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我县农民积极投入观光休闲农业建设,观光休闲农业面积不断扩大,亮点突出,岠山旅游观光带、省级白塘河湿地公园和九鼎葡萄庄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了我县观光休闲农业经营层次和水平。
(二)观光休闲农业品种呈现“新、特、优”。
从品种上看,我县观光休闲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名、特、优、新品种发展,核桃、法国葡萄和枇杷等新品种在我县试种成功,为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以三水梨为主体,优质苹果、黄桃等杂果并存,竞相发展的可喜局面。
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调查报告作者:刘惠卿秦义民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15期河南省农业信息中心刘惠卿秦义民休闲观光农业是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民众提供观光、体验、休闲等服务,增进民众对农业与农村生活了解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
近年来,全省各地将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拓展农业多功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新载体,因地制宜地加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一、河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河南省依托各地人文景观,坚持观光与农业并重,积极开拓农业新功能,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方兴未艾。
从全省18个省辖市看,各级政府对休闲观光农业高度重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
目前,河南省部分区域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城市品味的一个新型产业。
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省共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4 178个,从业人员28.85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达到26.47万人(占从业人数的91.75%),带动农户28.52万户,营业收入达到45.98亿元,实现利润11.04亿元;各类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达742个,营业收入11.58亿元,实现利润2.94亿元。
二、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模式和特点(一)集群式发展迅速。
河南省休闲旅游农业坚持在政策引导、规划设计、规范管理和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围绕历史文化、科技教育、农耕文化等主题,逐步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园林生态农业型、垂钓休闲型、农村风景旅游型、历史人文景观型和科技园区型休闲旅游农业产业集群。
如新乡市卫辉的唐庄镇和辉县市杨和寺村通过举办桃花节活动,已建成以桃花为载体,集种植、文化展示及登山旅游为一体的专题类休闲农业园。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
休闲旅游农业市场前景广阔,人们愈来愈崇尚“绿色旅游”,社会经济效益日趋显著,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有企业家、村镇集体、农民广泛参与的模式,也有城市下岗职工联合举办的方式。
休闲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2023-11-03CATALOGUE目录•引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休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借鉴•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休闲农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产业,它结合了农业、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元素,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休闲体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企业制定经营策略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希望能够推动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交流与融合,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实地观察主要针对休闲农业企业的设施设备、农产品种植和旅游活动等方面,以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
访谈对象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行业协会代表和专家学者,获取了他们对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调查范围涵盖了多个地区的休闲农业企业和相关机构。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休闲农业企业的经营者、员工和游客,收集了关于企业经营状况、市场需求和游客满意度等方面的信息。
02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全球休闲农业发展概述休闲农业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于接触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增加,休闲农业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旅游形式。
全球范围内,休闲农业的发展迅速,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休闲农业的类型和特点因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异,但通常包括农场、winery、bed and breakfast等。
近年来,中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中国休闲农业的主要类型包括农家乐、乡村旅游、农场体验等。
103乡村绿道带动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以沾化县下洼镇休闲农业开发为例

乡村绿道带动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以沾化县下洼镇休闲农业开发为例张威涛运迎霞吕扬【摘要】“休闲农业”是以充分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将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
在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休闲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将对以广大农村地区和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小城镇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乡村绿道”作为城镇与乡村、乡村与乡村之间绿色土地网络的可持续性规划设计管理,为休闲农业发展从宏观政策指导向中观土地落位提供了重要的规划技术手段。
本文通过研究乡村绿道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乡村绿道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相融合,构建城镇休闲农业产业布局的空间框架和实体内容,带动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划策略,并以沾化县下洼镇休闲农业开发为例,进行以乡村绿道建设带动休闲农业开发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休闲农业;乡村绿道;资源开发与保护1.休闲农业与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建设1.1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与概念生成1.1.1休闲农业发展背景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弱势产业,体现在传统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模式单一等问题。
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使得农村建设滞后,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滞留,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亟待提高。
市场经济地发展客观上要求农业改变现状经营模式,扩大经营范围,提高产业附加值。
面对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活的问题,需要发展农业产业化,使农业逐步向工业和服务业渗透与延伸,形成多种产业联动的发展长链。
农业和旅游业的一体化开发,为之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吸引消费者地直接参与,促使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跨越,其结构和内容受市场的导向作用更为明显,使农业用最小的资源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村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1]。
另外,由于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观念的进步、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以及城市发展建设负面影响的加剧,农村原生性的生态、生产、生活资源对城市居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洼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情况的
调查报告
近年来,下洼镇依托丰富的冬枣资源优势,抓住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休闲观光游日渐升温的有利时机,以镇域生态环境为形,以冬枣特色文化为魂,整合开发生态资源,发掘整理人文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知名度,合力打造休闲观光旅游品牌,观光旅游业走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一、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下洼镇是沾化冬枣的发源地和主产区,地处沾化县城西部22公里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河流众多,遍地的枣园更是下洼焕发出勃勃的生机,秦口河、付家河、胡营河纵贯南北,省道永馆路直穿东西,滨东路、冯黄路南北贯穿,荣乌、津汕高速贯穿其中。
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最具成长力景区等荣誉称号。
随着冬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结合发展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整合冬枣研究所、东平马武标准化示范园、秦口河流域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先后建成了下洼镇生态旅游园、北陈浩华农业产业园、秦口韵主题公园、东平马武采摘园等以生态休闲为主的观光旅游区。
下洼生态旅游园以冬枣生态林及水域为主体的环境背景突出枣林生态、水域生态,并注重与文化的结合,营造既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景观,又具浓郁人文风情的旅游区。
生态环境是该旅游区开发建设的主旋律。
特色是景区的魅力所在,特别是在鲁北拥有众多枣林的大环境下,突出冬枣林的特色是该区建设的重点。
旅游区要通过独特的区位、冬枣的神奇、仙寿文化等营造神奇的环境氛围,建设独特的湿地枣林景观,以观光游览、游憩娱乐、采摘休闲度假等多元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打造冬枣
之乡休闲农业品牌,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综合性提高。
到下洼,可以穿梭于浓密的林间小路,呼吸新鲜的空气、陶醉于浓浓的枣花香中,亲手采摘正宗的沾化冬枣,也可以在秦口河畔进行垂钓,放松一下心情。
浩华农业产业园山东浩华农业产业园有限公司位于沾化冬枣的发源地和主产区—下洼镇北陈村,地处沾化区西部22公里处,由沾化浩华果汁有限公司与北陈冬枣植保专业合作社合作兴建,占地200亩,总投资1200万元,是一处沾化冬枣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开发完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宽阔的秦口河位于园区西邻,园区四周是成片的冬枣园,凸显了园区的天然与静谧,园区以生产沾化冬枣为主,由于管理完善,注重生态安全,冬枣品质极佳,获得绿色产品认证,曾被“滨州市绿色农产品示范工程基地”和“第十一届全运会滨州赛区农产品专供基地”,2015年又被评为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到园区可亲手采摘正宗的沾化冬枣、大棚草莓,品尝野菜、有机蔬菜。
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做法
1、抓领导、健全保障机制
专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的“休闲观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严格实行“1+1”包村责任制,每个村都落实一名镇党政班子成员和一名包村干部进行包村,村班子中确保有两名成员专门盯靠。
同时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成立技术小组,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现场指导。
2、重规划,高起点定位
为保障整体建设水平,下洼镇本着“城镇美、乡村靓,处处是
风景”的原则,聘请权威部门和专家对全镇各项生态建设工作进行高标准规划。
一是聘请天津南开大学、滨州市规划设计院对全镇进行总体规划、高标准设计,科学化布局,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
二是结合我镇是冬枣主产区的实际情况,以休闲采摘为主题,聘请省旅游规划设计院、滨州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分别对旅游景区、秦口河韵主题公园规划设计,聘请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我镇旅游产业制定了发展总体规划。
三是认真做好全镇林业总体发展规划,出台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保证了每年的林业生产、造林绿化工作顺利进行,造林效果更加明显,绿化档次明显提升。
3、抓绿化,促生态环境改善
近年来,下洼镇始终把造林绿化当做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魅力的基础性、民本性工程,摆上突出位置、长抓不懈。
通过不断加强大田植树、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庄园绿化,完善农田林网,形成了以城区绿化美化和乡村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点、片、网、带相结合的绿化生态系统,现有林木总株数1100余万株,林木覆盖率44.1%,农田林网控制率98.8%,沟、河、路、渠绿化率达95%,村庄林木覆盖率53.2%,镇区绿化覆盖率45.6%。
2011年林业年总产值达8.6亿元,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洼镇先后荣获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绿化示范乡镇。
4、抓重点工作,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建设
一是在农田林网建设上:以路、沟、河、渠为骨架,实行应栽尽栽,发动组织群众在所有能植树区域进行义务植树造林,并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对片林拍权到户,对林网村村成立专门的护林队伍,严格林木执法,确保林木资源不受破坏。
二是在农田综合治理上:积极申请项目扶持加快农田综合治理,完善农田综合配套功能建设,促进农业生态条件改善,实现
资源利用最小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目前1.3万亩的土地治理项目2.5万亩的节水灌溉工程已经完成。
三是在生态旅游建设上:依托丰富的冬枣、林地、生态湿地等资源优势,整合开发生态资源,发掘整理人文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林业,先后建成了沾化冬枣研究所、秦口韵生态主题公园、下洼生态旅游园、沿河景观大道等生态旅游景区,形成了“吃、住、玩、游、购、娱”旅游链。
目前生态园维修工作基本完成,景区扩建工作正积极推进
三、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洼镇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优美、镇村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建设旅游休闲观光型农业村镇,但在建设中还存在较多突出问题。
一是我镇以冬枣产业为主,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产业单一,受季节限制太强,需在政策引导下开展多元化休闲观光农业。
二是农村生态经济基础尚未形成强势,乡镇财政相对薄弱,投入休闲观光型农业的资金不足。
三是农业投入的传统性较强,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面较窄;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较为落后,一家一户的经营管理模式难以使农业的休闲化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一些运作过程缺乏过硬的制度保障,缺乏持之以恒的长效机制
四、进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努力方向
下一步,我镇将乘借各级旅游业大发展的东风,立足实际,借势而为,以新的模式、新的品牌、新的亮点努力打造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特色品牌。
一是全力提升景区档次。
2017年9月底前完成“三馆一所”建设,新建党史馆、民俗馆、冬枣馆,整合冬枣研究所及景区现
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实施花样年华游乐园二期扩建、沾化冬枣科普教育基地、沾化冬枣科研体验区等建设,打造更加完备、更具内涵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二是优化开发旅游线路。
按照“依河而建、拥河发展”建设理念,升级秦口河沿河景观带,突出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将冬枣文化、秦王文化和亲水近海文化等特色文化环环相扣,修复重建下洼水旱码头,把东平、西平、东下洼、刘下洼、北陈等冬枣专业村贯穿联接,打造秦口韵水轴生态线。
结合于一、于三、马武等村美丽乡村建设,把秦口河湿地、冬枣采摘园、冬枣研究所、味庄庄稼宴、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田园氧吧乡村线。
以北陈浩华农业产业园和尚泊头鹤福缘基地为中心,为游客提供做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手工编织等多种农家生活体验,打造枣家乐体验线。
三是全面精准推介,积极拓展市场。
坚持高水平策划创意,全方位搞好旅推介。
制作完成新版旅游宣传片、宣传册、手提袋、手绘地图等下洼旅游宣传品。
积极参加重点客源城市举办的旅游新闻发布会、旅游说明会、旅游交易会、博览会等行业性交流活动。
有针对性的与省内外旅行团体展开一对一推介营销,加大与主流媒体广告宣传对接力度,通过电视台、网站、报刊、杂志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同时,通过进一步开发完善“印象下洼”微信公众号,在两条高速路显眼位置设立旅游广告牌和道路指示标志等,提高下洼旅游知名度。
四是提升枣园档次,打造自驾游聚集地。
结合今年赛园赛枣情况,从众多优秀采摘园中,重新精心选拔一批带动力强精品采摘园,纳入游客到“下洼不得不去的百家枣园”名录,打造“名片”式旅游采摘园。
同时,加强枣园停车场、进园路、防护网、
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自驾游、自助游采摘信息。
五是丰富产业内涵,优化旅游环境。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加快商贸、餐饮、住宿、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以东平村东平一路为重点,依托味庄庄稼宴、枣乡民宿等优势,加大农家乐扶持力度,打造枣乡特色小吃一条街。
鼓励浩华圣元集团等深加工企业对自身冬枣系列饮品进行提档升级,研发更加适合旅游商品的果汁、罐头、饮料等产品。
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开发富有枣乡特色的挂件、木雕、毛绒玩具等纪念品。
进一步规范冬枣节期间中心市场及周边市场交易行为,为游客出游提供优质服务。
总之,为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工作做实做好,我镇将加强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加大生态农业投入、严格农业生产标准、提高农业发展档次,提高农产品质量,落实好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以冬枣采摘为主题,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休闲的农业旅游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