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答案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正确的是(C)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2理解不正确的是(A)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3理解不正确的是(D)A首联写远望之景。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
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4理解不正确的是(C)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理解不正确的是(B)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6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现了泰山高大险峻、神奇秀丽的特点。
[2013松江一模]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C)[2013松江一模]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
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古诗选择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中的选择题【试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8-9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9.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野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试题二】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6分)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试题三】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①-②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A、B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什么?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答案:A二、填空题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三、简答题5. 请简述《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李白在月夜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明月和霜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通过抬头和低头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赏析题6. 阅读《登鹳雀楼》并分析其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答案:《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宏伟景象时的豪迈情怀。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和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积极向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不仅复习了高中阶段的古诗文知识,还对古诗文的赏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中考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最新部编版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专题训练: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分析: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分析: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二、江城子作者: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举头望明月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来表达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暗示了边关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
2. 解释一下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庙众多的景象,同时“烟雨中”增添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四、赏析题1. 阅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分析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通过描绘原野上草的枯荣更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情的抒发。
2. 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蕴含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寄托。
“千里共婵娟”意味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五、写作题1. 以“春夜喜雨”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以“秋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秋日登高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我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只见层林尽染,金黄一片。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含答案).doc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H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瞑”,创设岀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牛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一一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屮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3.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Z美。
氏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Z景。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Z 艰苦,敌军Z强悍,边地Z荒凉,都于此七字屮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Z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
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3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之间有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对《登鹳雀楼》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B. “黄河入海流”一句,写出了黄河奔腾不息,最终汇入大海的壮阔。
C. “欲穷千里目”一句,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望远,开阔视野的愿望。
D. “更上一层楼”一句,意味着诗人已经站在楼的最高层,准备下山。
答案:D2. 《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句,下列赏析正确的是()A. 诗人赞美了春雨的及时,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B. 诗人批评了春雨的不合时宜,表达了对春天的厌恶。
C. 诗人表达了对春雨的无感,认为它无关紧要。
D. 诗人表达了对春雨的厌恶,认为它破坏了春天的美景。
答案:A二、填空题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______的感慨。
答案:国破家亡4.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现了诗人______的豪情。
答案:登高望远三、简答题5. 简述《江雪》一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所描绘的景象,并分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边的寂静景象,千山之中听不到鸟鸣,万径之上不见人迹。
这两句在全诗中起到了铺垫作用,为下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营造了背景,突出了诗人孤独、清高的形象。
四、论述题6. 论述《出塞》一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边塞将士的同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通过“秦时”和“汉时”两个时间节点,展现了历史的悠久和边关的古老,同时也暗示了边关战事的频繁和持续。
“万里长征人未还”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长期戍守边疆的将士们的深切同情,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历史画卷,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初一古诗鉴赏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古诗鉴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A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杜甫B. 王维C. 李白答案:B二、填空题1. 请填写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句,出自他的《游园不值》。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悲痛和对春天美景的无奈感叹。
2. 请简述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描绘月亮的圆缺变化,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哲理,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鉴赏题1. 请鉴赏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案:这句诗通过“落霞”与“孤鹜”的并置,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象,同时“秋水共长天一色”则以水天一色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和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2. 请鉴赏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答案: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春风比作能吹落星星的神力,形象地描绘了元宵夜的热闹与璀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氛围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束语:通过本次考试,我们不仅复习了初一阶段的古诗文知识,还锻炼了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木兰诗》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XXX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XXX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A.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XXX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D.诗中“将军……壮士……”一句,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的描写了战争况日持久,激烈悲壮。
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4、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二、竹里馆/XXXXXX的《竹里馆》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对竹林、泉水、花草、鸟兽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竹林清幽、泉水潺潺、花草香浓、鸟兽欢腾的自然景象,具有浓郁的山水田园风情。
5、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竹林清幽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泉水潺潺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花草香浓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8、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鸟兽欢腾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XXX的《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豪放洒脱、富有浪漫主义情调的诗歌。
小学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小学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描写了诗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二、选择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春天的赞美B. 对国破家亡的哀痛C. 对自然的欣赏D. 对战争的厌恶(答案:B)三、判断题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突破视野限制,追求更高远目标的志向。
)五、赏析题1. 阅读以下古诗,回答问题。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边的景象,山中无鸟,路上无人,只有一位老翁在江上独自垂钓。
)(2)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自享受宁静与孤独的心境。
)六、创作题1. 根据你对《春夜喜雨》的理解,创作一首描写春雨的现代诗。
(答案:[学生创作的答案])七、连线题1. 将下列诗人与他们的作品进行连线。
A. 孟浩然 a. 《望岳》B. 杜甫 b. 《春夜喜雨》C. 王维 c. 《过故人庄》D. 李白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A-c, B-a, C-b, D-d)。
部编版八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上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全册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及答案解析班级:姓名:期中前古诗词12.唐诗五首1、野望/王绩2、黄鹤楼/崔颢3、使至塞上/王维4、渡荆门送别/李白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7、龟虽寿/曹操8、赠从弟(其二)/刘桢9、梁甫行/曹植期中后古诗词24.诗词五首10、饮酒(其五)/陶渊明11、春望/杜甫12、雁门太守行/李贺13、赤壁/杜牧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课外古诗词诵读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野望/王绩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
诗词鉴赏(选择题)参考答案
诗词鉴赏选择题练习参考答案1、D(这首诗写后人的苛责无损于四杰的万古流传。
)2、C(不是“回忆过去”,而是希望将来有机会与李白再把酒论诗。
)3、C(“连营”指一个接一个的军营,不是说将军营连成一片。
)4、D(抒发思念故乡之情。
)5、C(不是进行对比,而是实指所画是天台山上的松树。
)6、A(“秋”字表面上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人的情绪。
)7、D(A项错在“秋雨”,从第3句诗可知是春景;B项错在“直接写”;C项错在“捕鱼场面”,是写春潮讯给渔人带来欢乐。
) 8、C(第三句是直接抒写,无所谓“曲折”、“含蓄”。
)9、C(批判的是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座中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10、D(“借取日光磨一镜”并非指人在磨镜,“主语蒙后省略”的说法是错误的。
)11、F(本诗的基调是乐观的。
)12、①C(表现百姓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
)②C(表达慷慨从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御侮保国的中心思想。
)13、①C(“失萧曹”的意思是相形之下使萧曹失色。
)②D(本诗除遗像可算描写外,其余均为议论,没有描写诸葛亮的形象。
)14、①D(“谏”是劝君主改正错误)②B(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青云羡鸟飞”写诗人抬头望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
)15、①D(“金丹换骨”是指对诗歌创作规律的顿悟。
②C(描述的是发现创作规律的过程,而不是创作诗歌的艰辛。
)16、C(应表现诗人渴望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17、①C(“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
)②C(三、四两句采用对比和用典,说一般民众的苦难比帝王妃嫔的爱情悲剧更惨。
)18、①D(“花”指国家。
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
)②A(由于诗人不满现实辞官离京,因此心情是悲愤寂寞的。
)19、①D(末句是说画家只是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而不真实反映渔民的痛苦生活。
)②D(此诗无对偶、夸张手法,可以说用对比手法,让渔民的痛苦与画家的闲情雅趣形成鲜明的对照。
(完整版)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 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请问下面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A. 李白2. 以下哪首诗是王之涣所作的?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望庐山瀑布》D. 《春晓》答案:A. 《登鹳雀楼》3. 下列哪句诗出自《诗经》?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答案:D.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二、简答题1. 简要描述一下《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特点。
答案: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聪明伶俐、多愁善感,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敏锐的艺术感悟力。
她身世凄凉,父母双亡,寄居在贾府中,因此性格中带有一种孤独、敏感和脆弱的气质。
她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也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
2. 请简述一下唐诗的繁荣原因。
答案:唐诗的繁荣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政治上,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经济上,唐朝的经济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尤其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为文学艺术的交流提供了条件。
文化上,唐朝实行科举制度,吸引了大量人才,文人墨客云集,相互竞技,推动了诗歌创作的繁荣。
此外,唐朝的宗教文化多元,也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三、论述题1. 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其中包括了劳动歌谣、祭祀诗、史诗、婚恋诗、讽刺诗等多种题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情感世界和思想风貌。
《诗经》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础,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
在表现手法上,《诗经》开创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年级下语文古诗赏析选择题(部编版带答案分析)
七年级下语文古诗赏析选择题(部编版带答案分析)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选择题(带答案分析)班级:姓名:期中之前的古诗赏析:《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晚春》、《木兰诗》。
期中之后古诗:《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泊秦淮》、《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
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B)A.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独坐、弹琴、XXX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分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是描写。
2、对(唐)XXX《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重生动描绘了美妙景色。
分析:A、不只是这两个词语,还有“弹琴”“相照”等。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D)A.独坐幽篁里B.弹琴复长啸C.深林人不知D.明月来相照分析:D、明月来相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竹里馆》中,诗人描述的景色甚是优美,赏析诗句,正确的是(C)A.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吹着口哨。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B.后两句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利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示了诗人新颖独到的设想力。
C.“幽”、“深”、“明”三字,在诗歌中都作为形容词运用。
D.这首诗体现诗人热爱隐居生活,“幽篁”、“弹琴”、“明月”等景物陪伴着诗人,诗人日子过得舒适,并无烦忧。
古诗鉴赏选择题含标准答案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志向的感触,比较阅读,找出剖析不妥的一项()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觉到的孤独和凄凉,进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单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模范,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同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串一直,从从前的壮志难酬到晚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矛盾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仰慕诸葛亮之情不一样,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呼喊,要求朝廷赶快整军北伐。
2、以下诗句中没有采纳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A.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煽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以下各组加点词的活用种类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目妙妙兮愁予洞庭波兮木叶下B.荒忽兮眺望朝驰余马兮江皋C.岸土赤而壁立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皆名天下D.罔薜荔兮为帷合百草兮实庭(2012 年北京卷)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4、5 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4.以下对本领的赏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 ,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 ,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天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详细生动的描述出暮春世界的漂亮风景。
5.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古诗选择题及答案
古诗选择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的作者是李白?A. 《春望》B. 《将进酒》C. 《出塞》D. 《春夜喜雨》答案:B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维B. 杜甫C. 李白D. 孟浩然答案:B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D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陶渊明B. 王之涣C. 李清照D. 辛弃疾答案:A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以下哪首诗?A. 《望月怀远》B. 《月夜忆舍弟》C. 《春江花月夜》D. 《静夜思》答案:A二、填空题1. “举头望明月,_________。
”(李白《静夜思》)答案:低头思故乡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_________,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答案:夜来风雨声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答案:遥知兄弟登高处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_________,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答案:不知天上宫阙5.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_______,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答案:却话巴山夜雨时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句诗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出自王维的《相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
红豆象征着相思之情,春天的到来使得红豆生长,象征着思念之情的萌发和生长。
2. 请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味着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需要站得更高。
比喻要想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3.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答案:这句诗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江水带着春天的气息缓缓流去,月亮在江潭中落下,呈现出西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A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 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 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 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 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 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 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 •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A •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
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 •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
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
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的。
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
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4 •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一项:A •从“寻寻觅觅”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B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可摘了。
以哀景来写哀情,何等荒败,何等凄凉。
C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D •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
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 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5.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②。
新来莫是,别有说话?【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
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6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 •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 •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 •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7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 .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 .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 •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9 •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 .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世的这一转变。
C •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写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 •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 题望洞庭•刘禹锡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浪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 文U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 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 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1 •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栽地再现于纸上。
B •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 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 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 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 •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 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3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 •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 •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 •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5•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 .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
B •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 .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7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绥:应是rui 字,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 •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 .次句写蝉声之远传。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 •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