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学案语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是一首朗诵词,语言特点是气势磅礴铿锵有力,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朗诵,分各种形式,整体感知时集体读,初步把握情感后分角色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都要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范读和点拨。理解了课文后,让学生自己起来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如此朗读。
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合作探究”、“以读启悟”、“以悟促读”是我教学这篇课文采用的主要方法。
三、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第一节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点明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奠定抒情的笔调。)
(板书:伟大坚强.)
(三)第二节歌词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发展方面: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课标建议: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望”。“望”统领哪些内容?大声地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2、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学习重点】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学习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资料助读】1.有关作者光未然(1913~2002)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
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
1940年去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
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勇于面对重大文艺现象发表意见。
2.写作背景《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3.关于“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1.反复诵读,赏析诗歌凝练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细心揣摩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1课时◆活动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师引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
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饱经沧桑,与她的儿女们共同经历过苦难与抗争。
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的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活动二:反复朗诵,读出诗韵师: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形式。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这样才能感受诗歌语言的声韵美。
让我们一起来反复诵读诗歌。
1.探究:请同学们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明确:(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黄河颂》◆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着“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涉及古今中外。
《黄河颂》独特的教学价值体现在以颂诗的形式,通过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距学生较远,加之年龄个体经验所限,学生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想象,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
让学生在音频视频资料中将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中,还可以做相关的链接阅读,进行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老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读、并鼓励他们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朗读技巧,用相应符号来表示,批注在诗句中:重音、缓、语调、停顿、连接等;2.归纳文中的批注角度和内容,学会做批注;3.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伟大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2.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2.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朗读技巧,用相应符号来表示,批注在诗句中:重音、缓急、语调、停顿、连接等。
【教学难点】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伟大精神。
1.多媒体课件,播放《黄河颂》音频视频资料;2.布置预习,朗读课文。
一、音频导入作者和作品介绍: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与英勇抗日的中华儿女使他受到了感召,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学案 新人教版
黄河颂1、作者名片: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的《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8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唱遍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文本链接: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
诗人随军从陕西宜川县到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有力的船夫号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诗人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个乐章。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pò( ) 山巅.( ) 澎湃.( )狂lán( ) 宛.转( ) 九曲.连环( )屏zhànɡ( ) 一xiè( )万丈劈.成( )哺.育( ) 浊.流( ) 臂.膀( )4、问题导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
第一课时1、播放配乐朗读音频,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2、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1)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
歌词与朗诵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2)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3)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要读出赞颂之情。
(4)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感情要深沉、悲壮。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第5课《黄河颂》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黄河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黄河的文化意义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篇章结构的深入理解:篇章结构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如何识别起承转合的句子,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学生可能感到困惑。
-词语内涵的挖掘:一些词语如“摇篮”、“屏障”除了字面意义外,还蕴含着象征和比喻的深层含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
-情感共鸣与表达: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产生对黄河的敬仰之情,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诵读、分析《黄河颂》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提升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篇章结构,掌握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黄河的地理、历史背景,让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举例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教学重点中,如“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跟随节奏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同时,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中的壮阔意境。
-在教学难点中,如“词语内涵的挖掘”,教师可以举例解释“摇篮”一词在诗中不仅指代黄河的发源地,还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孕育之地,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其次,在词语的理解与应用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但在实际运用时,仍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词语运用的小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词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5课《黄河颂》教案黄河颂【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3)能用普通话流利、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2.学情分析《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七年级的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处于萌芽阶段,对那个时代的背景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和体验,把握黄河身上象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些难度,所以对于诗歌的朗读情感的把握难以到位。
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联系时代背景,把握黄河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恢宏的特点,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3.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着“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作品,引导我学生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黄河颂》是一首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情绪慷慨激昂。
《黄河颂》很适合朗读,应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尽量做到以生传情,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意,增强语感。
【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教学重难点】2.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请大家默读学习目标标记学习要点。
(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一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劈(p ī)哺(bǔ)育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榜(b ǎng)流 xiè(泻) 发 yuán(源) zhuó(浊)流wǎn (宛) 转2.解释下面词语。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一、阅读目标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会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重点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层次,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领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揣摩、品味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难点二、教材预习问题提示问题1: 1939 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如有条件,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
[示例]可欣赏《黄河颂》歌曲、诗朗诵音频或视频,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和雄浑伟大。
问题2: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想象这一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气势。
[示例]《黄河颂》作为抒情诗,感情浓烈。
结合黄河气势磅礴的特点,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及气势。
三、课文预习资料速查1、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其他诗作有长诗《屈原》、组诗《三门峡大合唱》等。
2、背景资料1938 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他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 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随后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1939 年 3 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3、文体知识颂歌颂歌是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
颂歌赞美和颂扬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但总是与人密切相关。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黄河颂》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黄河颂》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品味经典语言。
2.揣摩课文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掌握借物抒怀的写法,学会做批注。
3.体味诗中的黄河形象,感悟其中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提升自身爱国情怀。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山diān( 巅 ) 气pò(魄 ) 狂lán( 澜 ) zhuó( 浊 )流哺.育( bǔ ) 屏zhàng( 障 ) 榜.样( bǎng ) 一xiè( 泻 )万丈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__一泻万丈____:形容瀑布飞流直下、江河奔流的气势。
____浩浩荡荡____: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____九曲连环____:形容河流弯曲。
3.文学常识填空。
(1)光未然(1913—2002),原名____张光年____,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2)《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延安,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由八个乐章组成。
本文选自第____二____乐章。
写作背景链接:1938年,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第三队在黄河两岸活动,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欣赏了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象,激发了为黄河高歌的诗情,于次年在延安创作出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风行全国,大大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二、我的疑问【课文感知】1.这首诗分成序曲、主体和尾声三节。
这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答案: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黄河、颂黄河;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2.阅读诗歌主体部分,说说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答案: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
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案: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5黄河颂教案
5 黄河配套教课设计【教课目】知与技术:认识本首歌的作史背景 ; 有感情地朗文,品歌中的言 ; 提升歌的朗能力。
程与方法:通频频朗文,深入理解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 ; 通合作沟通,理解歌用平的言表达深沉郁的思想感情。
感情度与价 :感觉中所表的大的民族精神和烈的国感情,培育学生国主情操。
【教课要点】有感情地朗歌,在理解歌的象征手法的基上,感觉中民族的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课点】引学生领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法学法】法、合作研究法【教课】 2【教课程】第一一、入从古到今,黄河以其雄伟的气,奔在中国大地上,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子女。
歌黄河就是歌我大的中民族⋯⋯我一同去倾听《黄河》那激动的旋律⋯⋯(听《黄河》朗)二、作家作品光已然,原名光年, 1913 年出生在湖北光。
1927 年在中学年月就参加革命工作。
1935 年作了《五月的花》歌, 1939年到延安后作了歌中民族精神的《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曲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作品,共有八个章,分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口曲》《黄水》《黄河怨》《保黄河》《大吼吧,黄河》。
三、准下边色字的字音:山 di ān哺bǔ育澎péng湃pài狂lán zàn歌源yuán屏障zhàng zhuó流滋zī 气概pò劈pī成宛wǎn解字狂:大波涛山:山培育:饲养滋:生四、朗感知同学自由朗首注意朗奏和重音( ppt注:文中的体字需要重)朗指1、“我站在高峰之颠,望黄河滔滔,奔向东南。
”一句总领下文,所以停留要稍长。
后边的四个分句注意要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当越读越激动,表现黄河的气概。
2、三个“啊”要读得深邃,声音稍稍延伸,“黄河”要读得高昂,表示在颂扬。
3、最后的两句“像你同样的伟大坚毅!”充满了战斗的信心,要读得铿锵有力五、自主、合作、研究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要点词?“颂”2、本诗能够分几个部分?请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6.教学内容:
-《黄河颂》的背景知识介绍。
-课文朗读与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赞美黄河的意图。
-词汇学习: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用法。
-情感体验: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讨论与交流:探讨黄河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朗读、复述等方法,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学习课文中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教学重点:
-掌握《黄河颂》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领悟课文表达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5.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黄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黄河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壮阔的河流?”(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的伟大与神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念。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它孕育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深远,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设计一、内容赏析〔一〕序曲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
第—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局部,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局部。
2.在第—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感情特征给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概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概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局部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概?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奉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奉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开展、壮大,黄河培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鼓舞着中华民族。
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二、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不是。
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河颂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 新版
黄河颂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诗歌内容,获得人生的有益启示。
(2)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欣赏,还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
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于黄河的地貌特征和汹涌气势没有感性的认识,对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认知也比较
浅显;但同时,学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在课堂上又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只要加以恰当引
导和激发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品析语言,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评价任务
1.在课堂上能够准确流畅的说出黄河精神、民族精神。
2.小组内每人能至少找出一句他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
情地朗读
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为(
结合具体句子、词语
3。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1927年参加革命, 1935随行军战士到了黄河边,那翻腾的黄河让他再也无法消释心中的情感,国难、屈辱、不屈种种感情齐涌心头,他的激情像黄河之水奔腾而出,于是一组长诗《黄河大合唱》问世了。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2) 时代背景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在抗日根据地延安,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学习环节】:一、导入新课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教师范读。
背景音乐配合教师范读能增强朗读的感染力。
朗读练习
、女生、男生、齐读。
2.师生同读。
调用畅言资源库视频资源,以背景画面、音乐、适当的肢体动作辅助朗读,使朗读的效果更佳。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激发爱国情怀
1.欣赏《保卫黄河》
教学设计
学校
课题
《黄河颂》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语文(部编版)
章节
第5课
学时
一课时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1.理解黄河精神的内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诵,学习朗读的技巧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2.指名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标示重音并朗读,讲述朗读心得。
3.师生共同明确关键词:奔、掀、劈、万丈狂澜、九曲连环等,揣摩语气语调。
4.齐读歌词第一部分。
5.同座合作探究:歌词第二部分三个层次分别从哪些方面歌颂黄河的精神,应当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6.师生互动共同研讨: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深情地读;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悲壮地读;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豪迈地读。
3.明确朗诵词的作用:引起下文、概括歌词的主要内容
4.分析歌词部分的主要内容:英雄的气魄,民族的精神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谈一谈黄河形象;
2.师生共同明确朗读诗歌的感情基调;
3.学生读一读词语;
4.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5.学生分析朗诵词的作用;
6.梳理诗歌主要内容。
播放朗读音频文件。规范的名家朗读录音能最直接地给学生提供朗读示范,便于学生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
第5课《黄河颂》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统编七下第二单元《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抒情方式,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体会抒情方式,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细心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播放黄河的视频,感受黄河的特点)1938 年,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诗人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至大西北黄河岸边,壶口瀑布的巨浪滔天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于是,他挥笔写下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后,心潮澎湃。
于是两人合作,一个作词、一个谱曲,连续创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南北。
《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流传最广。
今天,让我们聆听《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来感受黄河的气势。
二、激情诵读,唤起欲望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
(PPT 显示)浊.流(zhuó)狂澜.(lán)山巅.(diān)屏障.(zhànɡ)澎湃.(pài)哺.育(bǔ)九曲.连环(qū)2.指定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3.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 酝酿情感, 体验情感。
(激昂、雄壮)4.朗读交流。
请几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 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
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示例:(PPT 显示)⑴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⑵“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黄河颂》学案(七下)
学习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与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的抒情气息而被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的主编。
写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2.《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
页 1 第
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
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二、基础知识
1.注音:
浊流(zhuó) 屏障(zhànɡ) 九曲连环(qū) 澎湃(pài)
哺育(bǔ) 狂澜(lán) 山巅(diān)
2.积累词语并解释:
澎湃:
狂澜:
屏嶂:。
九曲连环:
一泻万丈:
三、理解探究
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整理出全诗的结构。
四、合作释疑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
为什么?
2、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结合具体语言说说你的体会。
五、课内精读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
页 2 第
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望黄河滚滚”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比较好,有什么作用?
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4、诗人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民族的屏障”,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如果把“摇篮”改作“灯塔”,可以吗?
六、拓展延移
保卫黄河
(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啸,黄河在咆啸。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表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了大刀长矛。
保卫祖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1.全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啸,黄河在咆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谚语。
【知识卡片】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答案:
第5课黄河颂
基础知识
页 3 第
略
理解探究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
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
我觉得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合作释疑
1、不行。
“劈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不屈东流,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
用“分成”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2、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课内精读
1、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2、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3、一往无前豪情万丈勇敢无畏博大宽广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黄河喻为“摇篮”。
把黄河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是可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不可以。
因为“灯塔”是指路的作用,不符合黄河的特点。
拓展迁移
1、内容:为了保卫黄河而战斗的画面。
情感:慷慨激昂,斗志昂扬,豪情满怀,气势高昂,并有一种骄傲自豪的情怀。
页 4 第
2、运用了排比反复的手法,增强了华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奋起反抗的高昂情绪。
3、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页 5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