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本教学设计使用人教版教材,属于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该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

教学安排1课时。

2、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这一目题中,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1、学习者是高二普通中学的学生。

2、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3、但如何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二)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教学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趣味导入通过上学期文化生活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坛经》中的一则哲理小故事。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哲学的定义和基本问题;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知识、价值和自由;3.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对宇宙、人类和社会等基本问题的探讨和思考,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辨性学科。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知识、价值和自由。

(1)存在存在是哲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它探讨的是宇宙和人类的存在本质。

哲学家们通过思考宇宙和人类的起源、本质和目的,探讨宇宙和人类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2)知识知识是哲学的第二个基本问题,它探讨的是人类如何获得知识和真理。

哲学家们通过思考知识的来源、性质和可靠性,探讨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和自我,以及如何判断真假、善恶和美丑。

(3)价值价值是哲学的第三个基本问题,它探讨的是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哲学家们通过思考人类的价值和道德标准,探讨人类的行为和社会制度是否符合道德规范,以及如何实现人类的幸福和自由。

(4)自由自由是哲学的第四个基本问题,它探讨的是人类的自由意志和自主选择。

哲学家们通过思考自由的本质、限制和实现方式,探讨人类如何实现自由和平等,以及如何解决自由和责任之间的矛盾。

3. 哲学的影响哲学的基本问题对人类思维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和世界,理解人类的本质和价值,指导人类的行为和社会制度,促进人类的自由和幸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哲学的定义、基本问题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2. 讨论法通过讨论哲学的基本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哲学家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了解哲学思想的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查,评价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

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水平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如何?新课导入: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也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他们往往会抱着某个问题争辩不休,从而使得哲学领域出现“百舸争流”的思想,但哲学家们,争来争去,最终都要回答一个共同的基本问题,从而将思绪纷繁的哲学派别化为两大对立的阵营,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我们要知道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就要来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提问学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教师:从刚刚这位同学的回答里,我们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有的关系问题,或许大家对思维和存有这两个名词比较陌生,不过,我们能够用另外两个词语实行替换。

大家知道是哪两个吗?将两组词语对应板书在黑板上,思维和存有、意识和物质。

教师:我们知道这两组词语的意思是一样,为了不使大家的思路混乱,我们这节课只以一组词语作为代表来分析,同学们选哪组呢?学生一般选择意识和物质。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节课里都是以意识和物质为表述,不过要提醒学生注意,它们两组词语能够互换的。

教师:那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呢?虽然意识和物质的概念在以后才能学到,不过我觉得在这里,应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

教师:所谓的意识比较简单,它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什么是物质呢?停顿一分钟左右,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也会说上几句。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什么是哲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使学生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 教学难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哲学基础知识》2. 课件:哲学基本问题的图片、案例等3. 教案:本教案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提问:什么是哲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第二环节: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5分钟)1. 提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环节: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实际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环节: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问:如何further your philosophical studies?3. 学生回答,教师给出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高二政治高效课堂示范课件+教学设计+随堂练习(统编版必修4)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高二政治高效课堂示范课件+教学设计+随堂练习(统编版必修4)

【教学目标】1.通过列举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感受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2.能够理解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派别。

3.能够科学评价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

2.科学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公共参与:在生活和实践中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反对唯心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维导图导入新课讲授:出示课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总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中国南极考察队完成第39次考察南极任务说起 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起 议题三: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从认识两种发展方案所体现的哲学派别说起 第一幕: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中国南极考察队完成第39次考察南极任务说起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任务返回上海》2023年4月6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已圆满完成任务,考察队于2023年4月6日全部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据悉,本次考察第三次实施“双龙探极”,于2022年10月下旬出发,共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

此次考察主要围绕南大洋重点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反馈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现场作业,顺利完成南大洋有关海域和南极大陆有关区域的调查任务,以及中山站到南极冰穹A断面所有站点的冰雪环境监测、天文观测和伊丽莎白公主地等区域的冰下地形探测,据此组织实施了多个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

2.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3. 让学生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哲学是对世界、人生、价值等基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2.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存在论,即研究世界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二是认识论,即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可能性。

3.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所有哲学都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判断。

4.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通过对哲学史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基础上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答案。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 讲解:详细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两个方面、重要性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哲学家的观点和思想,看看他们是如何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哲学家的观点,讨论他如何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

5. 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 学生能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学生能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哲学导论》2. 参考资料:相关哲学家的原著或论文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哲学家的观点和思想。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

2.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一些哲学家的观点和思想,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哲学家的观点,探讨他如何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1. 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哲学基本问题进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哲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解释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

3. 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哲学基本问题的作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附: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是否能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

教师也应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第一性。

2. 让学生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七、教学重点:1.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2.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八、教学难点:1.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理解。

2.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的理解。

九、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对比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2. 讲解法: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十、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2. 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第一性。

3. 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强调其对哲学研究和实际生活的指导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

2. 使学生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哲学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方法,为后续学习哲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哲学是对世界、人生、知识等基本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本体论问题(存在论问题)、认识论问题、价值论问题。

3. 哲学基本问题的作用: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促进社会进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内容及其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哲学基本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内容及其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哲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出“你认为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

2. 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内容及其重要性。

3. 分析具体哲学案例: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哲学基本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六、课后作业1. 复习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是否有提高。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案例资料:选取一些与哲学基本问题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

2. 第二周:分析具体哲学案例,进行小组讨论。

4. 第四周: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让学生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存在与本质、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解答路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哲学家们是如何解答这些基本问题的,包括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等不同的哲学观点。
2.运用比较分析法:将不同哲学观点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各种观点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时,可以对比两者的观点,分析其差异和联系。
3.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a.课堂讨论:针对某一哲学基本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与批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哲学基本问题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关注社会、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
4.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面对哲学基本问题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学会运用哲学基本问题分析现实问题:将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训练。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哲学基本问题的产生,从而降低理解难度。例如,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物质与意识”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基本问题。
5.跨学科教学:将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政治、历史、文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教案内容:1. 导入:引入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哲学?- 介绍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探讨存在、知识、价值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的学科。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对这些问题感兴趣?- 提出问题:你认为人们为什么会对存在、知识、价值和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感兴趣?2. 探究:深入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每个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写出他们的理解和问题。

- 基本问题包括:- 存在:什么是存在?我们如何知道我们存在?存在是否有意义?- 知识:我们如何获得知识?知识是否客观存在?如何确定真理?- 价值:什么是价值观?人类价值观是否存在普遍性?价值观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邀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3. 拓展:应用哲学的基本问题到现实生活中(10分钟)- 提出问题:对于每个哲学的基本问题,你如何将其应用到你的生活中?- 分组讨论:将学生再次分到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现实生活中与每个基本问题相关的例子。

- 举例:- 存在:如何证明一个人真的存在?如何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 知识:如何确定一个观点或理论是正确的?我们如何选择信任哪些信息来源?- 价值:我们如何衡量和评估不同的价值观?如何根据我们的价值观做出决策?- 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我们如何找到我们生命的目的和意义?4. 总结: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并进行思考(5分钟)- 小结:总结每个哲学的基本问题,强调它们对人类的重要性。

- 问题思考:你认为探究这些哲学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吗?为什么?5. 结束:评估学生学习的程度(5分钟)- 提问:回顾课堂内容,提问一些问题来评估学生对基本问题的理解程度。

-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观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教案设计

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生、世界以及宇宙根本问题的学科,是关于人类物质、生命、意识以及存在等基本问题的理论体系。

而教育是培养人类智力、品德、身体等方面的综合过程,是人类逐渐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

哲学与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既相关又相辅相成。

在学习哲学基本问题的同时,设计一份合适的教案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教案设计的一些探讨。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有许多基本问题,包括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自由与必然的矛盾、存在与本质的关系、时间与空间的本质等等。

这些问题是人类思考自身存在、生命的意义、世界的本质等问题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下面我将简要探讨几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1.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物质与精神是哲学思维的两大基本概念。

物质是有形的、可感知的,而精神则是无形的、不可感知的。

在哲学思考中,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经常被探讨的问题。

物质和精神是否一体化,或在什么条件下两者产生互动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哲学家。

需要认识到的是,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是统一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2. 自由与必然的矛盾自由与必然是哲学家们争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人类思考中很长时间内都是难以解决的。

自由的产生源于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但是又受制于外在的社会和自身的条件,自由与必然也常常被视为对立的两个概念。

自由和必然是辩证关系,相辅相成,自由是必然的延伸和升华。

在改变必然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掌握自由的话语权和行动权。

3.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存在与本质的关系也是哲学思考的问题,它指的是事物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本质是指事物最本质的属性,而存在则是事物具有外在形式的表现。

认识到存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并掌握事物的本质。

二、教案设计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等问题。

大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大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涵,掌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哲学派别的能力,提高哲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哲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涵。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理解。

2. 不同哲学派别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哲学研究的是什么问题?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哲学研究的是宇宙、人生、认识等根本问题。

二、讲授新课1. 哲学的基本问题- 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解释思维和存在的含义:思维是指人的意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思维等;存在是指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等。

- 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讲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 举例说明不同哲学派别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2.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四、案例分析1. 分析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观点,如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哲学家的观点对我们有何启示?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哲学著作,撰写一篇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学生了解哲学的本质和研究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哲学派别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大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大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标题:大学哲学基本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及哲学的基本派别。

2. 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包括哲学的根本特征、根本路线和方向、哲学斗争的焦点以及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

3.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根本路线和方向、哲学斗争的焦点以及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和基本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兴趣。

2. 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讲解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

3. 分析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根本路线和方向、哲学斗争的焦点以及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

4.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 总结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哲学基本问题相关教材或阅读材料。

2. 案例资料: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

3. 网络资源:相关哲学基本问题的网络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和逻辑学。

2. 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人类思维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哲学素养,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基本问题概述哲学的定义和起源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分类2. 存在论问题实体的概念实在论与唯心论的争议存在的本质和起源3. 认识论问题知识的定义和分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真理的标准和性质4. 价值论问题价值的本质和起源伦理学的原则和理论美学的基本问题5. 逻辑学问题逻辑学的定义和作用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论证的有效性和invalidity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相关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哲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哲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哲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哲学短文,包括逻辑性、清晰性和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哲学导论》或相关哲学教材。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哲学著作和论文,供学生深入研究。

3. 网络资源:提供哲学相关的网站和在线课程,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

4. 哲学案例集:收集一些哲学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概述,包括哲学的定义和起源,以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类。

2. 第二周:讲解存在论问题,包括实体的概念,实在论与唯心论的争议,以及存在的本质和起源。

3. 第三周:探讨认识论问题,包括知识的定义和分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以及真理的标准和性质。

4. 第四周:研究价值论问题,包括价值的本质和起源,伦理学的原则和理论,以及美学的基本问题。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哲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方法;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与本体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3.掌握人类历史上哲学的发展脉络。

二、课前预习1.阅读教材《哲学的基本问题》一章;2.了解哲学基本问题:存在与本体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的概念,以及人类历史上哲学的发展脉络。

三、课堂教学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讲授(40分钟)2.1 哲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方法1.哲学的概念:哲学是对世界最一般的、最根本的问题作出基本的、系统的回答的学问。

2.哲学的性质:哲学是关于世界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领域的知识。

3.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世界的认识,揭示人类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哲学的方法:是辩证和批判的方法,要求在实践中进行思维活动和认识过程。

2.2 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与本体问题、认识问题、价值问题1.存在与本体问题:探讨宇宙的本原、本质、本体,以及世界的万物是如何产生、发展的。

2.认识问题:探讨人类如何认识客观世界,以及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3.价值问题:探讨人类的价值目标和道德标准,以及人类的幸福生活问题。

2.3 人类历史上哲学的发展脉络1.古希腊哲学:包括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和后苏格拉底时期的伦理哲学。

2.西方哲学:包括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西方现代哲学等。

3.中国哲学:包括先秦哲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教哲学和宋明理学等。

3. 总结(10分钟)通过提问,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阐明哲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方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人类历史上哲学的发展脉络。

4. 课后练习(5分钟)作业:阅读教材《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应章节,完成课后习题。

四、教学反思这是一堂基础的哲学课,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如何?
新课导入:
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也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他们往往会抱着某个问题争辩不休,从而使得哲学领域出现“百舸争流”的思想(这就是我们第二课要大家了解的内容,板书课标题),但哲学家们,争来争去,最终都要回答一个共同的基本问题,从而将思绪纷繁的哲学派别化为两大对立的阵营,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板书框标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我们要知道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就要来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提问学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教师:从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里,我们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许大家对思维和存在这两个名词比较陌生,不过,我们可以用另外两个词语进行替换。

大家知道是哪两个吗?
(将两组词语对应板书在黑板上,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教师:我们知道这两组词语的意思是一样,为了不使大家的思路混乱,我们这节课只以一组词语作为代表来分析,同学们选哪组呢?
(学生一般选择意识和物质。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节课里都是以意识和物质为表述,不过要提醒学生注意,它们两组词语可以互换的)
教师:那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呢?
(虽然意识和物质的概念在以后才能学到,不过我觉得在这里,应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
教师:所谓的意识比较简单,它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什么是物质呢?
(停顿一分钟左右,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也会说上几句)
教师: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物质,比如我们身上穿的、脖子上带的、手腕上带的、书桌上摆的,都是物质,只不过它们是具体的一个个事物而已。

总而言之,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物质。

比如说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流水、房子汽车、书桌黑板、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教师:在大致明白了什么是物质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考察下这两个词语的关系,大家想想,你觉得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它们谁决定着谁?、
(学生七嘴八舌地答开了,这时候无需告诉它们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个问题在哲学上我们表述为:意识(思维)和物质(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我觉得在意识和物质后面用括弧标出思维和存在,或许更容易让他们理解吧)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教师: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谁为“第一性”?
(提问若干学生,看看它们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看法如何,谁决定谁)
(这个时候学生的回答还不大正确,不过,终究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一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里先不用去判断谁对谁错,直接引导下去)
教师: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两种看法,教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凡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说它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

这样哲学就分成了两大阵营。

(如果学生可以接受,在这里也可以适当展开一点点,简单分析下哪种是正确的)教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和大家谈到手机、 mp3 、电脑等东西的时候,大家脑海中是不是就会浮现它们的形象啊?比如说
mp3 ,大家脑海中出现的就是,要么长长的要么扁扁的要么圆圆的,可以听歌做 u 盘的小玩意儿。

这个就是我们哲学上的说的意识。

教师:不过,如果老师现在和一个远古人,他们的脑种会出现这样的反映吗?我想,留给它们的仅仅是大大的问号而已。

教师:从这里看,大家觉得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啊?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啊?
(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教师:那我们现在来看看意识和物质关系的第二个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教师:或许大家看到这个“同一性”
都觉得一头雾水,其实,同一性就是说意识(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问题。

(随机提问若干学生,让他们说说,觉得意识(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存在)。


(从学生的实际回答来看,让他们迷惑的是,人类目前尚有很多很多未解之谜,因此他们认为意识(思维)有时能正确认识物质(存在),而在有些时候能,他们这种属于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教师:在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班的同学有三种看法,认为意识(思维)可以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意识(思维)不能正确认识物质(存在),属于不可知论者。

当然也有些同学是两者观点都有,这种同学我们把他称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教师:那大家看看自己是属于可知论者还是属于不可知论者呢?
我们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庄周梦蝶。

睡着了会做梦,这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

正常人都能分清梦和真实,不会把它们混淆起来。

如果有谁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继续把自己当做蝴蝶,张开双臂整天在花丛草间作飞舞状,大家一定会认为他疯了。

然而,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名叫庄周的中国哲学家,有一回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刚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
这么看来,庄周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

这个问题便是: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周对此显然是怀疑的。

在他看来,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

但是庄子的本意却是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人实际上是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哲学理论。

这就是不可知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就是讲到计划和学习的时候,我不动声色地说:有些同学在新学期非常的发奋,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在他的计划里说到“我在
2月31日全天学英语!从早上五点到晚上十二点!”,可谓雄心壮志。

大家认为这种计划好不好?
一开始学生没有反应过来,当他们意识到 2月没有 31
日的时候,都纷纷笑了,自然就理解了,我们的计划(意识)和实际(物质)的关系。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不同的回答,直接决定着哲学的不同发展方向。

)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是划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

比如:老子的《塞翁失马》中富含了辩证法的思想,但他却坚持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由此决定了他的哲学思想最终掉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课堂总结、点评: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其中,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