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和羊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

(1)请看屏幕:出示课件。讨论回答:骆驼把羊带到哪里?骆驼做了什么事?这件事证明了什么?
(2)指导朗读。(骆驼——得意洋洋,羊——很不以为然。)
山羊虽说是比输了,可它不肯认输。心里想:矮就是要比高好,我会证明给你看的,于是他也做了一件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课件,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生分组自主学习,讨论回答:羊把骆驼带到哪里?羊做了什么事?这件事证明了什么?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用“——”画出骆驼说的话,用“~~~”画出羊说的话,然后再读读他们说的话。
(2)指名读骆驼和羊的第一次对话,思考他们在争论什么。板书:高、矮。
(3)指名读第二次对话,说说第二次对话讲的是什么。(他们都要做一件事证明自己好。)
(4)加提示语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出示:()地说。自信、得意洋洋、骄傲、自豪、不服气……
3.根据图片说说骆驼和羊在外形上的特点,相机板书:骆驼(字体较大)羊(字体较小),教师板书“骆驼”提醒书写要点,学生跟着教师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初读。
出示:(加线字注音)
证明茂盛认输又窄又矮
跪下前腿往门里钻扒在墙上
大模大样
(1)自由读词语。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观看课文动画。边看边想:他俩到底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三)学习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两种动物的对比图。(让学生感受骆驼的“高”和羊的“矮”。)骆驼和羊到底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起来了?请同学们读课文回答。
(2)指导学生朗读。两只动物都想要用一件事情来证明自己所说的是对的,他们分别会怎样去做呢?
《骆驼和羊》说课设计-word文档资料

《骆驼和羊》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骆驼和羊》是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而争论不清,最后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要懂得自己也是有短处的。
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
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图文对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flash课件,目的是利用学生爱看动画的心理,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童话式的教学情境,师生共同畅游在童话世界里,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说学法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按“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步骤进行探究。
即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
四、说学情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中都唯我独尊,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总是向老师告对方的状。
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适时教育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童话导入新课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骆驼和羊的特点(高、矮)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他们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发生矛盾。
这一天,骆驼和羊碰到了一起,他们就吵了起来。
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请同学们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让学生置身于童话情境之中,情绪必然高涨,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活动就能主动地获得知识。
第二环节学习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让前排矮个同学表演羊,后排高个同学表演骆驼,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骆驼和羊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骆驼和羊9篇骆驼和羊 1一、教材分析《骆驼和羊》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骆驼和羊在争论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最终老牛告诉他们:“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课文语言生动,文中的对话充实展示了每个角色的特点,所以本课在设计时可以抓住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二、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并在课文的不断复现中识记“骆、驼、证”等9个生字,会正确认读多音字“模”;能正确写“骆、驼”这2个生字;借助插图、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扒在墙上、大模大样”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补充提示语读好骆驼、羊和老牛的话,能积累并背诵老牛说的话。
3. 通过品读感悟和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老牛的话,学会取长补短。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的话,理解“扒在墙上”、“大模大样”的意思。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1. 故事导入:这一天,森林里的两只小动物为了一个小问题争论不休,想知道是哪两只小动物在争论吗?2.(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师:谁能叫叫他们的名字?指导学生读好“驼”的轻声,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偏旁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3. 根据图片说说骆驼和羊在外形上的特点,相机板书:骆驼(字体较大)羊(字体较小),教师板书“骆驼”提醒书写要点,学生跟着教师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初读。
出示:(加线字注音)证明茂盛认输又窄又矮跪下前腿往门里钻扒在墙上大模大样(1)自由读词语。
(2)小老师带读。
(3)关注第二行的词,加线的字都表示动作。
出示:扒在墙上,趴(pā)在桌上,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及做做趴在桌上的动作来区别“扒”和“趴”。
(4)出示:大模大样,做航模(mó),区分多音字“模”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
班主任课堂中的《骆驼和羊》综合教案

班主任课堂中的《骆驼和羊》综合教案。
一、教材分析《骆驼和羊》是一篇讲述了骆驼和羊的故事的寓言故事。
在故事中,骆驼和羊都有着自己珍贵的特质,骆驼有着长长的鼻子和背上的肉垫,而羊则有着柔软的羊毛和敏捷的动作。
但当骆驼傲慢地看待羊时,导致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最终骆驼只能自食恶果。
二、教学目标1.语言理解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认识和态度。
2.学习寓言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理解并提炼寓言的深层含义。
3.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深入思考和分析,并叙说自己的理解。
三、课堂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讲解什么是寓言,以及寓言的特点。
让学生领悟到寓言的深层含义。
2.讲解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寓言故事《骆驼和羊》的内容,并从中提炼出寓言故事的深层内涵。
3.群体讨论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自己想象中关于故事剧情的问题,例如,骆驼是如何看待羊的,骆驼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通过互相讨论学习,鼓励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故事的内涵。
4.小组梳理教师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把课堂讨论的结果进行梳理并写下来。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理解重述一遍故事内容,并加以思考。
5.合作交流用群组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梳理,交流自己的思考方式,互相提出对方答案的质疑和探讨。
6.理解分析教师提出关于寓言的深层含义和人物形象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分解。
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寓言。
四、教学效果分析这样的综合教案通常能够让学生对于寓言故事《骆驼和羊》的内容和寓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从中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种课堂设计不仅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群体合作和分组讨论的技巧。
教师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入手,着重从解释故事内容开始,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故事寓言的内涵,并突出“启发学生思考”这一教学目标。
五、总结通过对《骆驼和羊》综合教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教案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把握寓言故事的韵味,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教导深层的含义,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交流合作等技能。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通用17篇)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通用17篇)《骆驼和羊》篇1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生字10个。
2、积累词语16个,句子2句。
3、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或第4小节。
4、使学生懂得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骆驼、羊)你们看它们是谁?2、出示课题(1)学生字“骆、驼”(2)指名读课题,齐读(3)过渡:课文究竟讲了骆驼和羊的什么事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边看图,边听录音,说说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1)学生自读三、四分钟。
(2)读后同桌互评,看看是否读通课文。
(3)分节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评朗读情况。
3、自学生字(1)学生按“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找找朋友”自学生字(2)集体交流反馈(3)去拼音,打乱顺序,反复抽读三、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1、指名读第一节2、骆驼和羊争论什么?它们是怎么说的?3、指导朗读对话4、分角色朗读第一节5、学习第2、3节6、听录音,思考:骆驼和羊各做了一件什么事来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呢?7、学生交流8、轻声朗读第2、3节,要求:读熟有感情9、检查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评议10、齐读11、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1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13、出示老牛的话14、齐读,找处一对四、复习巩固1、抽读生字卡片2、读课后练习2,读词语3、有感情朗读全文五、总结六、扩展作业模仿课文,看图说说《老鼠和大象》的故事1、小组合作练说2、汇报交流,评议3、植物妈妈有办法《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组成的词,并认读“肯、脖、输、跪”四个二类字。
2、能把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
3、通过看图和学文,教育学生懂得全面看待自己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二、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短处和同学的有哪些长处。
2、《骆驼和羊》的幻灯片、本课重点段落的幻灯片、词语卡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骆驼和羊》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比较骆驼和羊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到羊的谦虚和骆驼的骄傲的区别,培养学生谦虚、助人为乐的品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2.理解《骆驼和羊》的寓意;3.学会正确理解和表达寓言故事中的意思。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谦虚的重要性和价值;2.培养学生乐于助人、谦虚谨慎的品格。
3.学习策略与方法1.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寓言故事;2.学会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构思故事情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2.培养学生谦虚、助人为乐的品格;3.学会较为准确地用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1.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2.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1.讲述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骆驼和羊》故事;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3.培养学生的品格,弘扬谦虚、助人为乐的精神。
2.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讲述一个类似《骆驼和羊》的故事,引起学生注意;2.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对寓言故事的了解程度。
(2)讲解故事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骆驼和羊》故事,并进行分组讲解;2.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进行点拨和引导;3.学生逐渐理解故事的主旨和寓意。
(3)故事情节的描述1.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一个寓言故事并进行讲述;2.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有效的方法。
(4)学生对比反思1.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寓意,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己的品德态度;2.让学生深入理解谦虚、助人为乐的内涵和重要性。
(5)课程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重温文章中的语言;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和重点。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法;2.合作探究法;3.案例分析法。
2.教学手段1.讲解和互动;2.小组讨论和合作;3.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
六、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听取学生的表述;2.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合作精神。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汇总7篇)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汇总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骆驼和羊》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骆驼和羊》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骆驼和羊》是一篇2年级上册的略读课文,编排在课本的最后,因为本学期教学任务较重,讲授完精读课文后,由于时间原因,大部分老师只是布置了阅读任务,没有进行讲解。
但我认为这篇课文对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指导学生懂得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非常有意义,同时对落实基于目标下的语文课堂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短短的寓言故事充满了趣味,从骆驼和羊争论“高好还是矮好”这一问题出发,妙趣横生,两只小动物令人忍俊不禁的对话可以训练学生“听、读”能力,老牛的忠告让学生明白寓言的道理,开放式的'结局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训练写话能力,课文的最后还可以扣题拓展,补充课外的类似文章,进一步提高目标达成度。
这对于落实“精选目标、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写法鉴赏、扣题拓展、读写结合”的要求是一次大有助益的试炼。
二、教学目的、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老牛的话。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学生活动设计:1、通过看图,观察想象来理解课文。
2、以自己为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句。
3、以讨论、总结的方式来交流。
六、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出课题。
⑴出示关于两条关于骆驼、羊的谜语。
⑵板书课题《骆驼和羊》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学习新课第1自然段略学。
重点学习学习第2自然段。
《骆驼和羊》教案

《骆驼和羊》教案《骆驼和羊》教案《骆驼和羊》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组成的词,并认读“肯、脖、输、跪”四个二类字。
2、能把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
3、通过看图和学文,教育学生懂得全面看待自己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短处和同学的有哪些长处。
2、《骆驼和羊》的幻灯片、本课重点段落的幻灯片、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一、看图导入:同学们,(指着投影出现的骆驼和羊的图)画上画的是什么?它们长得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就因为一个长得高,一个长得矮,两人都认为自己的高好,自己的矮好。
于是就发生了比一比的故事来了,大家想不想知道?(齐读课题:第十五课《骆驼和羊》指导读好“骆驼”一词。
)二、读文、看图、初知内容。
1、请听故事。
――(听课文录音,起范读效果。
)2、自由读,提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2)全文有几段?有几幅图?每一段和哪一幅图对应?3、检查并认读生字新词:骆驼、他们俩、围墙、茂盛、摇头、很窄、大模大样、评理。
4、分组、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感悟词句。
1、看各张投影片,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预设学生心理:他们为高好还是矮好而争论,都在夸耀自己的长处互不服气,所以争论起来。
)4、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他们俩的傲慢、肯定的语气。
5、指名感情读第一段的两句话: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
”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6、听了同学那么有感情地朗读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读这两句话,提出问题。
)预设学生问题:骆驼怎么证明高好?羊又是怎么证明矮好?他们各自怎么证明自己的长处的?7、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骆驼和羊怎么证明自己的好的。
划出骆驼和羊证明的地点和动作。
8、四人小组表演骆驼和羊证明的方法。
其它组评议,体会、感悟“围墙、茂盛、扒在、脖子、摇头、不肯、认输、又窄又矮、大模大样、跪下、钻进”词语的含义。
一年级小学生语文《骆驼和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学生语文《骆驼和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骆驼和羊》。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发展顺序。
(3)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骆驼和羊的特点。
(2)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骆驼和羊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同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的情感。
(2)懂得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认识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骆驼和羊特点的描述。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资料(骆驼和羊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骆驼和羊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故事情节,注意骆驼和羊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骆驼和羊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同态度。
5. 拓展活动:(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表达能力。
(2)小组讨论:如果你是骆驼或羊,你会如何面对困难?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骆驼和羊的看法。
2. 课堂作业:(1)抄写生字词。
(2)完成练习题:判断题(对错)。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对生字词的读音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表达欲望,但也有部分学生较为内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关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024年中班语言教案《骆驼和羊》

2024年中班语言教案《骆驼和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活动教材》第四章“故事乐园”,详细内容为《骆驼和羊》的故事。
通过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高大”、“矮小”等。
2. 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包容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故事内容的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难点:从故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和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故事卡片、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挂图,让幼儿观察骆驼和羊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讨论两者之间的区别。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如“骆驼和羊为什么争论不休?”等,让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和包容。
六、板书设计1. 《骆驼和羊》2. 故事概要:挂图展示骆驼和羊,旁边附上生词和短语。
3. 故事寓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寓意,如“尊重差异,学会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骆驼和羊,并用一句话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解与生词短语掌握2.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3. 故事寓意的深入体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理解与生词短语掌握1. 以生动的语言和动作讲述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中班语言教案《骆驼和羊》2

中班语言优质教案《骆驼和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寓言故事》中的《骆驼和羊》。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懂得互相尊重。
二、教学目标1. 能理解故事《骆驼和羊》的主要情节,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表达出故事寓意。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寓意,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掌握故事中生词和短语,复述故事情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生词卡片、骆驼和羊的玩偶。
2.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骆驼和羊的玩偶,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和生词卡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骆驼和羊》。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答,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玩偶进行角色扮演,复述故事情节。
5. 小结与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故事骆驼和羊2. 生词:高、矮、优点、缺点3. 故事简图:骆驼和羊的对比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最喜欢的动物,并写出它的优点和缺点。
2. 答案示例:小兔子的优点是可爱,缺点是胆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家长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通过表演、绘画等形式,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互动性4.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对于《骆驼和羊》这个故事,重点应放在生词和短语的掌握,以及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上。
难点则在于让幼儿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并将这种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小学生语文写作中的《骆驼和羊》教案

小学生语文写作中的《骆驼和羊》教案教案随着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写作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骆驼和羊》这篇小故事作品,则成为了小学生语文写作中的一个经典案例,被广泛采用于小学生写作教育之中。
一、教材特点《骆驼和羊》故事,是一篇想象与思考之作。
《骆驼和羊》没有刻意去教会我们什么,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思路。
相较于传统的语文教材,这样的故事其实更具有切入生活、丰富想像、激发思考的特点与价值。
二、教材解读《骆驼和羊》故事,让读者转变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事情。
它或许会引发读者对于骆驼、羊、遗言以及争斗等东西的思考。
这种思考,虽然看似不涉及到日常的知识点,但实则是可以引发对于日常课程中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拓展。
所以《骆驼和羊》这篇小故事,其实也因此而深受孩子们喜欢。
因为这篇故事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阅读量多少,而在于它将孩子们从机械的升级式知识取得之中解放出来,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去培养自己的思考思想。
三、教材分析1.采用故事性文字,激发孩子们想象力。
这样的故事让孩子们在阅读和理解中获得了对于作者的自我样貌,他们可以想象到作者的声音和样貌,进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2.引导孩子们形成思考的习惯。
通过阅读和对故事的思考,孩子们会发展自己的思考习惯和思考深度,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
3.故事情节保持简单有趣,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孩子们看来的世界其实就是简单、不复杂。
如此精简的文字、形象的描绘,对于孩子们而言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
4.非常符合小学生心理。
这篇故事,是小学生心理的一种写照。
孩子们同样也在不断成长和学习,遇到的问题其实也和骆驼、羊一样,遇到了困难就很难再绕开,需要学会去面对,去思考,让自己得以成长和进步。
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故事的阅读及讨论,引导学生在生活、成长及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小事情的思考,了解情绪控制与交往技巧,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2.读前设计:针对故事情节和作者生命体验的讲述,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和探索心态,使孩子能理解故事的背景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中班语言教案《骆驼和羊》

中班语言教案《骆驼和羊》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寓言故事》中的《骆驼和羊》一课。
教学内容详细讲述了骆驼和羊两个动物之间的故事,通过对比两者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让幼儿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骆驼和羊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描述骆驼和羊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骆驼和羊的玩偶、PPT课件。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骆驼和羊的玩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跟随故事的发展,关注骆驼和羊的互动。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故事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图片内容。
(2)教师针对故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让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2)幼儿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点评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故事《骆驼和羊》2. 骆驼和羊的特点:骆驼:高大、耐旱、能驮重物羊:矮小、怕热、善跳跃3. 故事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并画出故事中的场景。
2. 答案示例:故事简述:从前有一只骆驼和一只羊,它们一起生活在一个草原上。
有一天,它们因为一件小事争吵起来,各自都说自己的优点。
它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学会互相尊重。
画面描述:草原上,一只高大的骆驼和一只矮小的羊站在一起,它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周围是绿草如茵、鲜花盛开。
骆驼和羊教材分析

《骆驼和羊》教材分析一、解题《骆驼和羊》是一篇寓言故事。
课文运用拟人手法,写了骆驼和羊各自夸耀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最后通过老牛指出要辩证看问题的道理。
二、概括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羊和骆驼比高矮这件事情,让大家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辩证的看问题。
三、理清层次本文共分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写骆驼和羊争吵的原因。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骆驼证明了“高比矮好”。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羊证明了“矮比高好”。
第四自然段:主要写老牛指出要辩证看问题的道理。
四、部分理解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骆驼说:“长得高好。
”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
”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
”第一段交待了课文的主人公分别是骆驼和羊,说明了骆驼和羊争吵的原因,并为下文做了铺垫。
他们走到一个园子旁边。
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
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
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
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第二段主要写骆驼向羊证明了“高比矮好”。
骆驼“一抬头”就可以吃到树叶,而羊需要“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由此证明了“高比矮好“。
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
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的草。
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
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
”骆驼摇摇头,也不肯认输。
第三段主要写羊向骆驼证明了“矮比高好”。
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的草。
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由此证明了“矮比高好”。
他们去找老牛评理。
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第四段主要写老牛指出要辩证看问题的道理。
“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五、归纳中心思想通过羊和骆驼比高矮这件事情,让大家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别人学习,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和羊》教材分析
一、解题
《骆驼和羊》是一篇寓言故事。
课文运用拟人手法,写了骆驼和羊各自夸耀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最后通过老牛指出要辩证看问题的道理。
二、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羊和骆驼比高矮这件事情,让大家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辩证的看问题。
三、理清层次
本文共分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主要写骆驼和羊争吵的原因。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骆驼证明了“高比矮好”。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羊证明了“矮比高好”。
第四自然段:主要写老牛指出要辩证看问题的道理。
四、部分理解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
骆驼说:“长得高好。
”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
”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
”
第一段交待了课文的主人公分别是骆驼和羊,说明了骆驼和羊争吵的原因,并为下文做了铺垫。
他们走到一个园子旁边。
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
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
羊抬起前腿,扒在
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
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第二段主要写骆驼向羊证明了“高比矮好”。
骆驼“一抬头”就可以吃到树叶,而羊需要“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由此证明了“高比矮好“。
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
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的草。
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
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
”骆驼摇摇头,也不肯认输。
第三段主要写羊向骆驼证明了“矮比高好”。
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的草。
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由此证明了“矮比高好”。
他们去找老牛评理。
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
第四段主要写老牛指出要辩证看问题的道理。
“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
五、归纳中心思想
通过羊和骆驼比高矮这件事情,让大家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别人学习,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六、总结主要写作方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讲述了骆驼和羊比高矮这件事,证明了要辩证看问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