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合集下载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然而,在医保基金使用过程中,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违规使用限制用药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加强医保基金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我们医院决定对医保限制用药情况进行全面整改。

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二、存在问题经过认真排查和分析,我们医院在医保限制用药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部分医生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了解不足,导致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未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执行。

2. 部分科室在药品采购和使用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医保限制用药政策,导致部分限制用药被过度使用。

3. 医院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对医保限制用药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4. 部分患者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了解不足,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三、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医院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加强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培训和宣传。

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确保每位医生都能熟练掌握政策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2. 完善药品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

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充分考虑医保限制用药政策,合理安排药品采购计划,确保限制用药得到合理使用。

3. 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

加强对医保限制用药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使用限制用药的医生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4. 加强患者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患者宣传医保限制用药政策,提高患者的用药意识,引导患者合理使用药品。

5. 定期开展医保限制用药自查自纠活动。

对医院的医保限制用药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四、整改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我们医院在医保限制用药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效:1. 医生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违规使用限制用药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2. 药品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限制用药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禁忌与限制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禁忌与限制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禁忌与限制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药品的使用受到一定的禁忌和限制。

这些禁忌和限制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并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将就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禁忌与限制进行论述。

一、药物禁忌使用药物禁忌使用是指某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或其他因素而不适合使用。

在基本医疗保险中,禁忌使用的药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过敏史若患者有对某些药物存在过敏史,医生应禁止其使用。

过敏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等问题,因此禁忌使用是为了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胎儿或婴儿的需求,可能需要特定药物的使用。

然而,有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于这些药物,医生应禁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

3. 老年人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和排泄能力可能下降。

某些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剂量需进行调整,否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应对老年患者进行药物禁忌使用的评估。

二、药物使用限制除了药物禁忌使用之外,基本医疗保险还对某些药物的使用进行了限制。

这是为了限制滥用、少量应用或节约医疗资源的考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使用限制:1. 抗生素的限制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但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

因此,在基本医疗保险中,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减少了不必要的使用以及过度的使用。

2. 麻醉药物的限制麻醉药物是在手术和疼痛管理中使用的药物,但滥用麻醉药物可能导致成瘾和药物滥用问题。

因此,在基本医疗保险中,对麻醉药物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确保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 维生素和保健品的限制维生素和保健品是一类常见的非处方药物,但滥用维生素和保健品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消费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因此,在基本医疗保险中,对维生素和保健品的使用进行了限制,确保其合理使用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药物禁忌与限制旨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医保基金监管力度加大。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医疗机构仍然存在超医保限制用药的情况,导致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影响了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为加强医保基金管理,保障医保基金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医保局相关规定,我院决定开展超医保限制用药整改工作。

二、超医保限制用药现状分析1.超医保限制用药现象普遍存在。

通过对我院近两年的医保结算数据进行梳理,发现超医保限制用药现象在不同科室、不同病种中均有发生,尤其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过程中较为突出。

2.超医保限制用药原因复杂。

一方面,部分医生对医保政策了解不足,导致在诊疗过程中出现超医保限制用药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医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故意使用昂贵药品,导致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

3.超医保限制用药对医保基金造成较大压力。

超医保限制用药不仅增加了医保基金的支出,还可能导致医保基金出现赤字,影响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三、整改措施1.加强医保政策培训。

通过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参加医保政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的了解和认识,确保在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守医保规定。

2.完善医保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医保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科室的职责,加强对医保工作的监管,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

3.强化医保审核。

加强对医保结算单的审核,对发现超医保限制用药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医保基金安全。

4.建立医保违规处罚机制。

对违反医保规定,超医保限制用药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确保医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5.优化药品采购和使用流程。

加强对药品采购和使用的监管,确保药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医保规定,降低超医保限制用药的风险。

四、整改效果1.医务人员医保政策知晓率提高。

通过组织医保政策培训,医务人员的医保政策知晓率明显提高,为整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医保基金支出得到有效控制。

整改期间,我院医保基金支出同比下降5%,超医保限制用药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已覆盖了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费用。

然而,在保障医疗费用的同时,也需要对医疗药品进行规范管理,以保证基本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药品用药限制规定。

一、药品目录和报销比例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中,首要的是药品目录以及各药品的报销比例。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药品分为三类:甲类、乙类和自费药。

甲类药品是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主要支付范围,报销比例较高;乙类药品的报销比例较低,需要个人自行承担部分费用;自费药则不在医保范围内。

二、就诊医院的限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还涉及到就诊医院的限制。

根据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只能在合作医院就诊,非合作医院的费用不予报销。

这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避免低质量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被纳入保险范围。

三、用药限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还包括对用药的限制。

在使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的药品时,需要先进行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用药。

个人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得滥用或过量使用。

同时,对于某些高价药物,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才能报销。

四、药品清单的审核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中,还有药品清单的审核环节。

药品的上市审核和纳入医保目录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疗效符合标准。

只有经过审核的药品,才能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

总结起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保资金的可持续性,并提供公平、合理的医疗保障。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用药限制应该以患者的需求和病情为出发点,不应过度限制患者的医疗选择权。

只有合理平衡各方利益,才能更好地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保障广大人民的健康权益。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全面理解和遵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遵医嘱用药,选用合理的药品。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规定的有效执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医保是国家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医疗费用报销的一项重要政策,医保限制用药是医保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限制用药,医保可以控制药品费用的支出,并提高药品的合理使用率,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然而,长期以来,医保限制用药政策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一些患者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必需的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了很多困扰。

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医保限制用药政策,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本次整改报告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改进。

二、问题分析1. 医保限制用药政策过于繁琐当前医保限制用药政策涉及到了大量的药品种类和适应症限制条件,且条件之间复杂交织,使得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相对较为繁琐。

这给医生的处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使得患者在购买药物时经常无法满足限制条件,从而产生了一些无谓的纠纷。

2. 限制用药政策参考依据不明确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制定需要参考国内外相关准则和研究,但现有政策中并未明确参考依据。

这导致了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欠缺,容易引起质疑和争议。

3. 限制用药政策缺乏灵活性当前医保限制用药政策中对于一些新药和高价药的报销比例较低,且审批程序较为繁杂。

这导致了一些患者无法及时获得必要的新药治疗,影响了他们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整改方案1. 简化医保限制用药政策通过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梳理和整合,我们将尽量简化政策,减少限制条件的数量和复杂度,并加强与医疗实践的衔接,使得政策易于理解和执行。

2.明确政策参考依据我们将建立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参考依据清单,明确参考的国内外相关准则和研究,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以适应新的变化和进展。

3.增加政策灵活性对于新药和高价药,我们将适当提高其报销比例,并简化审批程序,以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同时,我们将建立新药临床试验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新药疗效的评估,为合理使用新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4.加强宣传和培训为了提高医生和患者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将加强宣传力度,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政策,并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政策适应能力。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一、前言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

医保用药限制是医疗保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医保限制用药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参保人员的正常就医权益。

为了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我们针对医保限制用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

二、整改背景根据医保局对我院进行的医保检查,发现我院在医保用药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诊断与用药不符、未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按需检查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医保基金浪费和不合理用药现象。

为了严肃处理这些问题,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整改措施1.加强医保政策宣传和培训: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保政策,特别是医保限制用药的相关规定,提高医务人员的医保政策意识和遵守医保纪律的能力。

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充分理解医保限制用药的必要性,增强合理用药的自觉性。

2.完善医保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保管理制度,明确医保用药的审批流程和权限,确保医保用药的合理性。

同时,加强对医保用药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

3.加强医保用药审核:对医保用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用药与诊断相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用药和滥用。

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限制用药的,必须经过医保部门的批准,并做好相关记录。

4.优化医保服务流程:简化医保报销流程,提高医保服务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同时,加强与医保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医保政策的落实。

5.加强内部监督与考核: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医保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确保医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对违反医保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四、整改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我院医保限制用药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合理用药意识不断增强。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限制与禁忌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限制与禁忌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限制与禁忌基本医疗保险是一种覆盖广泛的保险制度,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在医疗保险的范围内,某些药品存在一定的限制与禁忌,这是为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并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本文将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限制与禁忌为主题,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限制药品的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对某些药品的使用做出了限制,这是基于对药品的临床价值和经济性的综合考虑。

这些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非处方药限制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对非处方药的报销有一定限制。

非处方药指的是患者可以在药店等渠道自行购买的药品,如感冒药、止痛药等。

这些药品多为常见病、轻型疾病的常用药物,大多数人可以自行处理。

基本医疗保险主要关注的是严重疾病和高价值的治疗药品,因此对非处方药的报销一般有一定限制。

2. 限制进口药品的使用国内药品市场竞争激烈,很多药品已经有了国内的替代品。

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基本医疗保险对于某些进口药品的使用做出了限制。

对于存在国产等效药的疾病治疗方案,进口药品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3. 限制高价药的使用高价药指的是价格昂贵的药品,往往用于治疗罕见病、特殊疾病或严重病情的药物。

考虑到这些药品的高昂价格以及患者数量的相对较少,为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基本医疗保险对高价药的使用进行限制。

对于需要使用高价药的患者,通常需要经过医院的评估和审批程序。

二、禁忌药品的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对某些药品的使用进行了禁忌,主要是出于对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的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药品的情况。

1. 处方药非适应症使用禁忌处方药非适应症使用指的是某些药品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在某些疾病或情况下并不适用。

基本医疗保险对这类非适应症使用药品进行了禁忌。

这是为了防止患者因为过度用药或错误用药而产生不良反应,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2. 过度用药禁忌某些药品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和用时,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基本医疗保险对这类药品的过度使用进行了禁忌。

医保用药超限整改报告

医保用药超限整改报告

医保用药超限整改报告一、引言作为医保管理部门,我们的责任是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保障参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近期,我们进行了一次医保用药超限整改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整改,以期进一步提高医保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问题分析经过对近期医保用药情况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医保用药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超限用药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参保人员在使用医保时,超过了医保目录所规定的限制范围内的用药品种和数量,导致医保资金的浪费。

2. 医保目录管理不规范:医保目录中的药品种类繁多、分门别类较为复杂,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导致超限用药的情况发生。

3. 监管不到位:部分医保门店和医保收费点对超限用药现象存在疏忽,没有对参保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及时监管和管理。

三、整改措施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拟定了以下整改措施以改进医保用药超限现象: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医保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参保人员普及医保用药政策和规定,强调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参保人员的医药知识水平和用药自觉性。

2. 完善医保目录管理:对医保目录中的药品进行规范和分类,简化药品种类,减少理解偏差的可能性,降低超限用药的风险。

3. 加强监管措施:增加医保门店和医保收费点的巡查频率,对超限用药现象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建立医保用药违规举报机制,鼓励参保人员积极举报违规行为。

4. 强化医生培训:加强对从业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医保用药政策和规定的理解程度,降低开具超限用药处方的风险。

5. 健全用药审查机制:建立医保用药审查系统,对参保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实时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超限用药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纠正。

四、实施效果分析为了评估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我们将对整改后的医保用药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和数据分析,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指标:1. 超限用药比例:通过对医保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统计超限用药的比例,以评估整改措施的效果。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背景及问题概述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药品费用支出也逐年增长,给基金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为了合理控制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各地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对医保药品目录进行了限制性规定,即医保限制用药。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医保限制用药政策在一些地区和医疗机构出现了过于严格的情况,导致患者在用药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就医体验。

为此,本报告将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进行整改,以期更好地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二、整改目标1. 合理调整医保限制用药目录,确保患者基本用药需求得到满足。

2. 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政策,引导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保药品。

3. 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监管,防止医疗保险基金浪费和滥用。

4. 提高医疗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三、整改措施1. 调整医保限制用药目录(1)充分听取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患者等方面的意见,定期评估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实施效果。

(2)根据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合理调整医保限制用药目录,对于必需药品应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3)对于新上市药品,应充分考虑其临床价值和市场情况,适时将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2. 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政策(1)建立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药品市场价格和临床需求定期调整支付标准。

(2)对于高价药品和罕见病药品,可以采取单独支付或按病种付费等方式,减轻患者负担。

(3)加强对医疗机构医保药品使用的监管,引导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保药品。

3. 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监管(1)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制度,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日常监控和管理。

(2)加大对医疗保险欺诈、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

(3)鼓励医疗机构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

4. 提高医疗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1)加强对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患者对医疗保险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1、二线用药:一线用药就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首先选择或者标准选择的药物,这些一线用药耐药以后再选择二线的药。

一线用药代表治疗“首选药物”,首选治疗产生耐药性或者过敏或者失败,可考虑二线药物。

以抗菌药物为例,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限二线用药主要选用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复治病例。

严重疾病二线用药就是指该药可能具有较大副作用、不良反应或价格昂贵,不作为对某种疾病的常规用药,一般仅用于一线用药无效、过敏、副作用太大时。

但特殊情况,如需要联合用药亦可使用二线药物。

3.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2、重度感染引起感染没有明显的症状为轻度感染;有一定的症状如红肿热痛但神志清楚为中度感染;感染后伴神志不清、昏迷为重度感染。

3、重度真菌感染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或放疗后以及AIDS患者均就是真菌感染好发者。

4、序贯治疗(重度感染的序贯治疗)就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静脉内),当病情一旦得到改善(用药后3~7天),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般就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也可以从高一级转为低一级的抗菌药物或同一级抗菌药物之间的转换。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引言医保限制用药政策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医保限制用药政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单位进行了医保限制用药整改工作,特撰写本报告,对整改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二、整改目标本次医保限制用药整改的目标是通过优化政策,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提高医保运行效率,并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三、整改内容和措施(一)医保限制用药政策优化1.明确限制用药范围:结合国际和国内的治疗指南以及临床实践,综合考虑药品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对限制用药目录进行科学评价和动态调整,确保重大疾病的治疗药品能够纳入医保范围。

2.合理设置限制用药标准:制定明确的限制用药标准,确保药品的审批和报销工作进行科学、规范和公正,避免政策被滥用或越权行使的情况。

3.加强医保限制用药政策解读和发布:建立健全政策的解释和宣传机制,加强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政策理解度。

(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优化1.加强医师培训:通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医师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理解和熟悉程度,确保医师能够正确执行政策,合理开药。

2.加强医师和药师联动:医师和药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医师和药师的沟通机制,确保医师开具的药品符合医保限制用药政策。

3.加强药品使用监测和反馈:建立药品使用监测系统,对医保限制用药范围内的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向医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三)患者规范用药教育1.开展患者用药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讲座、发布宣传材料等方式,向患者传递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相关信息,提醒患者遵守政策规定,规范用药行为。

2.加强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沟通:建立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鼓励患者向医生咨询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相关问题,在用药过程中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完整版)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完整版)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1.二线用药:一线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首先选择或者标准选择的药物,这些一线用药耐药以后再选择二线的药。

一线用药代表治疗“首选药物”,首选治疗产生耐药性或者过敏或者失败,可考虑二线药物。

以抗菌药物为例,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限二线用药主要选用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复治病例。

严重疾病二线用药是指该药可能具有较大副作用、不良反应或价格昂贵,不作为对某种疾病的常规用药,一般仅用于一线用药无效、过敏、副作用太大时。

但特殊情况,如需要联合用药亦可使用二线药物。

3.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2.重度感染引起感染没有明显的症状为轻度感染;有一定的症状如红肿热痛但神志清楚为中度感染;感染后伴神志不清、昏迷为重度感染。

3.重度真菌感染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或放疗后以及AIDS患者均是真菌感染好发者。

4.序贯治疗(重度感染的序贯治疗)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静脉内),当病情一旦得到改善(用药后3~7天),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般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也可以从高一级转为低一级的抗菌药物或同一级抗菌药物之间的转换。

也称转换疗法。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最新版】目录1.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背景和意义2.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具体内容3.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影响和作用正文【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资源的紧张,医保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合理使用医保基金,保证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我国各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医保政策。

其中,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就是一项重要的政策。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是指对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内的抢救药物进行明确的界定和使用规范。

这一定义的出台,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具体内容】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抢救药物的范围:抢救药物是指在抢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必须使用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抗感染药物、升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2.抢救药物的使用条件:医疗机构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严格按照医学规范使用抢救药物。

3.抢救药物的支付标准:医保基金对抢救药物的支付,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结算,但最高支付限额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

4.抢救药物的审核和监管: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的抢救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和监管,对违规使用抢救药物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影响和作用】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实施,对医疗行业和患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通过明确的抢救药物定义和使用规范,促使医疗机构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过度医疗和不合理用药。

2.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

3.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通过规范医疗机构的用药行为,保障患者能够按照医学规范接受抢救治疗,确保患者的用药权益。

医疗保险如何处理药品和治疗方法的限制

医疗保险如何处理药品和治疗方法的限制

医疗保险如何处理药品和治疗方法的限制医疗保险是一种旨在为人们提供获取医疗服务和支付医疗费用的保险方式。

在医疗保险中,药品和治疗方法的限制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医疗保险如何处理药品和治疗方法的限制,以及人们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医疗保险中药品的限制在医疗保险中,药品的限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限制特定药品的报销,二是限制购药的用量和周期。

对于某些昂贵的药品或仍在研发阶段的新药,医疗保险公司可能会限制其报销范围。

这是因为这些药品的价格较高,如果完全按照需求报销,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负担。

因此,保险公司通常会根据临床实践、药品研发进展等方面的评估,制定特定药品的报销政策。

此外,医疗保险也可能对药品的购药用量和周期进行限制。

这是为了避免滥用药物或长期依赖药物的情况发生。

保险公司会通过与医生合作、审核医生开具的处方药等方式,限制患者购买药品的用量和使用周期。

二、医疗保险中治疗方法的限制在医疗保险中,治疗方法的限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限制某些高风险或没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的报销,二是限制某些高价治疗方法的使用。

对于某些高风险或没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医疗保险公司通常会限制其报销范围。

这是因为这些治疗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或者尚未经过充分的临床验证。

保险公司会与医疗专家、科研机构等合作,对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从而决定是否纳入报销范围。

此外,医疗保险也可能限制某些高价治疗方法的使用。

高价治疗方法通常价格昂贵,如果全部报销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负担。

因此,保险公司通常会制定相应的限制政策,如设立报销上限、要求提供特定证明材料等。

三、人们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面对医疗保险中药品和治疗方法的限制,人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1. 了解保险政策:在购买医疗保险之前,了解保险公司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可以咨询保险公司的相关人员,了解药品和治疗方法的限制范围,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

2. 多样化选择:在医疗保险中,不同的保险公司可能对药品和治疗方法的限制有所不同。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背景和重要性2.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具体内容3.实施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原因和目的4.实施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影响和挑战5.结论:总结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重要性和未来展望正文【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日益紧张,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其中,医保抢救药物的管理和控制成为了关键环节。

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实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围绕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展开讨论,分析其具体内容、原因、影响和挑战。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具体内容】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是指对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的抢救药物进行严格控制,明确限定药物的使用范围、用药指征、用药剂量等,确保抢救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有效、经济。

具体来说,抢救药物分为三类:一类是临床必需、疗效确切、无替代品的抢救药物;二类是疗效较好、有替代品的抢救药物;三类是疗效一般、有较多替代品的抢救药物。

不同类别的抢救药物,在使用上分别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

【实施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原因和目的】实施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日益增大,需要对抢救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控制;其次,抢救药物的滥用现象较为严重,需要加强管理;最后,医疗资源有限,需要优化分配。

实施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行,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实施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影响和挑战】实施抢救药物限制定义,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医疗机构需要根据新的定义,调整药物采购、库存、使用等环节;医务人员需要在用药过程中,更加注重合理用药、节约用药;患者则需要适应新的药物使用规定,合理选择药物。

同时,实施抢救药物限制定义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药物使用的合理控制;如何平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利益;如何确保限制定义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及时更新等。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

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摘要:1.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背景和目的2.限定的药物范围和种类3.实施抢救药物限定的时间和相关要求4.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影响5.患者和家属的关注和反应6.总结与展望正文:上海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医疗保障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上海市对医保抢救药物进行了限定,旨在提高抢救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支出。

1.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义的背景和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新型药品的不断涌现,医保基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上海市对医保抢救药物进行了限定,以提高抢救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2.限定的药物范围和种类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定涵盖了各类医保药品,包括抗生素、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

限定的具体种类和数量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支出。

3.实施抢救药物限定的时间和相关要求自2021 年起,上海市开始实施医保抢救药物限定政策。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需严格按照限定的药物种类和数量进行选择,以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4.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影响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政策的实施,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需要在保障患者医疗需求的同时,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提高抢救资源的有效利用。

5.患者和家属的关注和反应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他们在接受抢救治疗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尽管如此,大部分患者和家属对此表示理解,认为这是保障医保基金安全运行的必要措施。

6.总结与展望上海医保抢救药物限制定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的挑战与对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费用不断增加,给基本医疗保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其中,用药管理是基本医疗保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用药管理的挑战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病人需求的复杂性:不同病人对药物的需求各异,有些药物可能对于某些病人来说非必需,但对于其他病人来说却是必须的。

这给用药管理带来了困难。

2. 高昂的药物费用:一些药物的价格非常昂贵,这增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负担。

如果没有有效的用药管理措施,在保证病人享受到必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也会给医保基金造成极大的压力。

3. 药物滥用和浪费:一些病人可能会滥用药物,或者过度使用,导致药物的浪费。

这不仅浪费了医保基金,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二、对策为了应对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1. 优化用药指南: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南,建立药物临床应用评价体系。

通过制定明确的用药指南,可以减少药物的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2. 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用药行为的监管。

建立用药监测系统,对医生开药行为进行追踪和评估,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3. 推广药物的临床路径管理:针对一些常见病症,可以推广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规范治疗方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4. 加大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合理控制药品的价格,减轻基本医疗保险的负担。

5. 多元化药物采购方式:探索多元化的药物采购方式,比如引入竞争性的招标采购,促使药品价格下降,减轻医保基金的负担。

6. 引导病人合理用药: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引导病人合理用药。

提高病人的药物认知水平,减少滥用和浪费。

7. 加强药品信息化建设:建立药品信息化系统,实现药品全程追溯。

这样可以便于监测和管理药品的使用情况,减少药物滥用和浪费。

通过以上的一些对策,可以有效应对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的挑战,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病人的用药需求。

医保智能网审中常见的用药问题

医保智能网审中常见的用药问题
限维生素B12缺乏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且有
规则内涵
限重症感染
说明
加酶抑制剂,应谨慎使 用。
限重症感染;其他抗菌素无效的感染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应严格控制使用。
说明书适应症为:周围神
禁食医嘱或因吞咽困难等,无法使用甲钴 经病。因缺乏维生素 B12
胺口服制剂的患者 引起的巨红细胞性贫血。
一、限定适应症(条件用药)
规则内涵
限癌症骨转移
说明
一、限定适应症(条件用药)
药品名称 注射用重组人 干扰素a-2b 规则内涵
肾癌、多发性骨髓瘤、丙肝、
慢性活动性乙肝。丙肝、慢性 活动性乙肝连续使用6个月无效 时停药,连续使用不超过12个
说明
限白血病、淋巴瘤、黑色素瘤、 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带状疱疹、尖锐湿疣。用于治疗某些肿瘤,如毛细胞
定条件用

六、限定用量
药品名称 制草乌 制川乌 制白附子 规则内涵 中药饮片超规定用药量 中药饮片超规定用药量 中药饮片超规定用药量 说明
我院医保智能网审中常见的
用药相关问题
药学部
医保主要限定规则
• 一、限定适应症(条件)用药
• 二、重复用药 • 三、二线药品审核 • 四、限定人群、性别 • 五、限定医疗机构等级 • 六、限定用量
*注:违规数据主要来源为2018年9月医保智能网审
一、限定适应症(条件用药)
药品名称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注射用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 坦钠 注射用亚胺培南西 司他丁钠盐 注射用甲钴胺
乳剂
食的重症患者
进食的病人,尤其是不能耐受大容量喂养或需要高
能量的病人。
注射用醋
限胰腺手术;食道或胃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益,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医疗保险中,对药品的限定范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就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展开讨论。

一、背景与现状在探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前的背景和现状。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起源于20世纪,旨在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保障。

然而,由于医药费用的不断上涨,医保基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相关部门开始对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进行限定范围的调整。

以我国为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对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进行了分类管理。

这些文件旨在合理利用医保资源,保证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的意义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合理限定药品范围,可以保持医保基金的健康稳定。

特定药品的限定可以减少医保基金的支出,为更多刚性需求的患者提供经济保障。

其次,限定范围可以规范药品市场。

过大的药品范围可能导致医保基金的浪费和滥用,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

通过合理限定,可以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最后,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质量。

限定范围可以让医生更加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从而提高用药效果。

三、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的挑战然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定范围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如何确定药品的限定范围需要相关部门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存在差异,药品限定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一些特殊病种的药品可能被限定,这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困扰。

在调整药品限定范围时,应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保证患者的用药不受影响。

另外,如何平衡医保基金和患者利益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限定范围过大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而过小可能会增加医保基金的负担。

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1.二线用药:
一线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首先选择或者标准选择的药物,这些一线用药耐药以后再选择二线的药。

一线用药代表治疗“首选药物”,首选治疗产生耐药性或者过敏或者失败,可考虑二线药物。

以抗菌药物为例,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限二线用药主要选用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复治病例。

严重疾病二线用药是指该药可能具有较大副作用、不良反应或价格昂贵,不作为对某种疾病的常规用药,一般仅用于一线用药无效、过敏、副作用太大时。

但特殊情况,如需要联合用药亦可使用二线药物。

3.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2.重度感染
引起感染没有明显的症状为轻度感染;有一定的症状如红肿热痛但神志清楚为中度感染;感染后伴神志不清、昏迷为重度感染。

3.重度真菌感染
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或放疗后以及AIDS患者均是真菌感染好发者。

4.序贯治疗(重度感染的序贯治疗)
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静脉内),当病情一旦得到改善(用药后3~7天),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般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也可以从高一级转为低一级的抗菌药物或同一级抗菌药物之间的转换。

也称转换疗法。

5.重症患者
病情严重、多变并影响到生命体征的平稳,及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

6.配合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和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症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疗效显著的适应症: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症。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症:①.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整理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妊娠剧吐,持续5~7天的呕吐者。

②.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

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③.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④.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

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

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

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

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禁忌症状 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3.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

4.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7.严重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定义: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程度分级:骨质减少是较正常骨密度测定降低1~2.5标准差;骨质疏松是较正常骨密度测定降低2.5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是较正常骨密度测定降低2.5标准差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

骨密度测定正常值:正常成人-1~+1标准差。

8.几种特殊药品的限用范围说明
①果糖、转化糖的限制使用都是限因胰岛素抵抗无法使用葡萄糖的抢救患者。

那么不能作为一般GS、GNS来使用,必须是有胰岛细胞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影响到正常进食并有可能带来营养状况改变的患者使用。

对于“抢救”的掌握是根据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的平稳性、神志状态、手术情况及疾病诊断综合考虑。

②限重度感染的一些抗生素:如头孢吡肟、美洛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等,按重度感染的定义是要达到神志的改变,但可以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血象、细菌培养结果、护理级别以及有无吸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