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资料

合集下载

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分析

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分析

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药品的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合理用药管理规范旨在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并减少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

然而,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

首先,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在实际落地中面临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药品,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在监管执行方面存在着漏洞。

一方面,监管力量不足,导致违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打击,例如在销售处方药品时,一些非法的网店和非资质店铺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监管措施的执行效果不佳,一些违规行为仍然能够逃脱惩罚。

因此,药品合理用药管理在监管层面仍然存在一些混乱和缺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力度的监管措施。

其次,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挑战。

信息不对称是指患者在选择药品时无法获得准确和全面的信息,而且不同药品之间的性能参数和剂量方面的差异未能得到充分的呈现。

该问题主要源于医生和药师在向患者提供药品信息方面的不足和不均衡。

医生和药师通常只为患者提供药品的基本信息,而对于特定药品的使用说明、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不足。

因此,患者在选择药品时往往只能凭借个人经验和网络搜索的信息,容易导致药品的不合理使用。

此外,医保体系对药品合理用药管理的支持不足是另一个问题。

由于药品合理用药管理通常意味着对药物的使用进行限制和控制,一些患者面临着药品费用的压力。

一些昂贵的药物往往无法得到医保的报销,使得患者无法获得必要的药物治疗。

这种情况下,一些患者可能会选择使用替代品或者其他不被保险公司承认的药物,从而增加了患者用药管理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最后,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面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挑战。

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疗人员的建议和规定按时、按量服用药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普遍较低。

限制类禁止类

限制类禁止类

限制类禁止类1.禁止类药品是指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胰岛素除外)、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疫苗等国家规定的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的药品。

2.限制类药品是指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上述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以外其它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溶液等严格管理的处方药。

以下名单主要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公布的相关目录整理。

相关法律、法规已有规定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一、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2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条规定:“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零售”。

(一)麻醉药品:1.阿法罗定2.可卡因 3.罂粟壳浓缩物4.二氢埃托啡 5.地芬诺酯 6.芬太尼7.氢可酮8.美沙酮9.吗啡10.阿片11.羟考酮12.哌替啶13.罂粟壳14.瑞芬太尼15.舒芬太尼16.蔕巴因 17.布桂嗪18.可待因19.复方樟脑酊20.右丙氧芬21.双氢可待因22.乙基吗啡23.福尔可定24.阿桔片25.吗啡阿托品注射液等注:上述品种包括其可能存在的盐和单方制剂,可能存在的化学异构体及酯、醚(除非另有规定)。

(二)第一类精神药品:1.丁丙诺啡 2.γ-羟丁酸3.氯胺酮 4.马吲哚 5.哌醋甲酯 6.司可巴比妥7..三唑仑等注:上述品种包括其可能存在的盐和单方制剂,可能存在的化学异构体及酯、醚(除非另有规定)。

二、终止妊娠药品国家计生委、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8号)第十条规定:“禁止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不包括避孕药品)”。

禁止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的终止妊娠药品品种有:1、米非司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药监市[2002]274号《关于米非司酮片销售管理问题的通知》规定:“用于紧急避孕的米非司酮片可以在零售药店销售”。

医保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医保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医保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医保领域存在的问题1. 医保基金不足及浪费现象在医保领域,一个主要问题是医保基金不足和浪费现象。

由于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患者增加以及高价药品的出现,医保基金面临压力。

同时,由于监管不严和医院利益驱动,存在一些浪费资源的行为,如过检查、过治疗等。

2. 药品价格高昂和用药限制另一个问题是药品价格高昂和用药限制。

某些治疗特殊疾病的药物价格过高,在医保范围内无法承担。

此外,与特定药企的谈判结果导致了一些有效治疗的新药延迟进入医保目录。

3.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保领域还存在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而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缺乏足够的医疗服务,使得贫困地区群众难以享受到应有的健康保障。

4. 医保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医保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医保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共享性存在问题。

这给医保管理、审核以及医院结算等环节带来了困扰,也使得打击欺诈骗保等违法行为变得困难。

二、对策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改进医保领域的状况。

1. 加强监管和规范药价政府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和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过检查、过治疗以及涉嫌药价虚高等行为。

同时,制定相关政策规范药品定价机制,鼓励企业合理定价,并采取措施降低部分高价药物价格。

2. 完善医保基金筹资方式和管理机制为了解决医保基金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多元化筹资方式,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此外,应建立健全严格的预算控制和审计制度,加强对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

3.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和技术水平,增加医生数量。

同时,通过引导医生到边远地区执业、提供相应的奖励政策等方式,调动医务人员服务贫困地区的积极性。

4. 健全医保信息系统和数据共享机制为了提高医保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政府应继续加强技术投入和建设力度,推动各级医保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限制类禁止类

限制类禁止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限制类禁止类1.禁止类药品是指麻醉药品、放射性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胰岛素除外)、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疫苗等国家规定的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的药品。

2.限制类药品是指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上述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以外其它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溶液等严格管理的处方药。

以下名单主要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公布的相关目录整理。

相关法律、法规已有规定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一、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2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条规定:“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零售”。

(一)麻醉药品:1.阿法罗定2.可卡因 3.罂粟壳浓缩物4.二氢埃托啡 5.地芬诺酯 6.芬太尼7.氢可酮8.美沙酮9.吗啡10.阿片11.羟考酮12.哌替啶13.罂粟壳14.瑞芬太尼15.舒芬太尼16.蔕巴因 17.布桂嗪18.可待因19.复方樟脑酊20.右丙氧芬21.双氢可待因22.乙基吗啡23.福尔可定24.阿桔片25.吗啡阿托品注射液等注:上述品种包括其可能存在的盐和单方制剂,可能存在的化学异构体及酯、醚(除非另有规定)。

(二)第一类精神药品:1.丁丙诺啡 2.γ-羟丁酸3.氯胺酮 4.马吲哚 5.哌醋甲酯6.司可巴比妥7..三唑仑等注:上述品种包括其可能存在的盐和单方制剂,可能存在的化学异构体及酯、醚(除非另有规定)。

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1、二线用药:一线用药就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首先选择或者标准选择的药物,这些一线用药耐药以后再选择二线的药。

一线用药代表治疗“首选药物”,首选治疗产生耐药性或者过敏或者失败,可考虑二线药物。

以抗菌药物为例,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限二线用药主要选用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复治病例。

严重疾病二线用药就是指该药可能具有较大副作用、不良反应或价格昂贵,不作为对某种疾病的常规用药,一般仅用于一线用药无效、过敏、副作用太大时。

但特殊情况,如需要联合用药亦可使用二线药物。

3.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2、重度感染引起感染没有明显的症状为轻度感染;有一定的症状如红肿热痛但神志清楚为中度感染;感染后伴神志不清、昏迷为重度感染。

3、重度真菌感染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或放疗后以及AIDS患者均就是真菌感染好发者。

4、序贯治疗(重度感染的序贯治疗)就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静脉内),当病情一旦得到改善(用药后3~7天),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般就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也可以从高一级转为低一级的抗菌药物或同一级抗菌药物之间的转换。

(完整版)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完整版)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1.二线用药:一线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首先选择或者标准选择的药物,这些一线用药耐药以后再选择二线的药。

一线用药代表治疗“首选药物”,首选治疗产生耐药性或者过敏或者失败,可考虑二线药物。

以抗菌药物为例,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限二线用药主要选用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复治病例。

严重疾病二线用药是指该药可能具有较大副作用、不良反应或价格昂贵,不作为对某种疾病的常规用药,一般仅用于一线用药无效、过敏、副作用太大时。

但特殊情况,如需要联合用药亦可使用二线药物。

3.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2.重度感染引起感染没有明显的症状为轻度感染;有一定的症状如红肿热痛但神志清楚为中度感染;感染后伴神志不清、昏迷为重度感染。

3.重度真菌感染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或放疗后以及AIDS患者均是真菌感染好发者。

4.序贯治疗(重度感染的序贯治疗)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静脉内),当病情一旦得到改善(用药后3~7天),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般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也可以从高一级转为低一级的抗菌药物或同一级抗菌药物之间的转换。

也称转换疗法。

医保用药超限整改报告

医保用药超限整改报告

医保用药超限整改报告一、引言作为医保管理部门,我们的责任是确保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保障参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近期,我们进行了一次医保用药超限整改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整改,以期进一步提高医保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问题分析经过对近期医保用药情况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医保用药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超限用药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参保人员在使用医保时,超过了医保目录所规定的限制范围内的用药品种和数量,导致医保资金的浪费。

2. 医保目录管理不规范:医保目录中的药品种类繁多、分门别类较为复杂,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导致超限用药的情况发生。

3. 监管不到位:部分医保门店和医保收费点对超限用药现象存在疏忽,没有对参保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及时监管和管理。

三、整改措施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拟定了以下整改措施以改进医保用药超限现象: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医保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参保人员普及医保用药政策和规定,强调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参保人员的医药知识水平和用药自觉性。

2. 完善医保目录管理:对医保目录中的药品进行规范和分类,简化药品种类,减少理解偏差的可能性,降低超限用药的风险。

3. 加强监管措施:增加医保门店和医保收费点的巡查频率,对超限用药现象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建立医保用药违规举报机制,鼓励参保人员积极举报违规行为。

4. 强化医生培训:加强对从业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医保用药政策和规定的理解程度,降低开具超限用药处方的风险。

5. 健全用药审查机制:建立医保用药审查系统,对参保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实时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超限用药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纠正。

四、实施效果分析为了评估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我们将对整改后的医保用药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和数据分析,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指标:1. 超限用药比例:通过对医保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统计超限用药的比例,以评估整改措施的效果。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然而,在医保基金使用过程中,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违规使用限制用药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加强医保基金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我们医院决定对医保限制用药情况进行全面整改。

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二、存在问题经过认真排查和分析,我们医院在医保限制用药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部分医生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了解不足,导致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未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执行。

2. 部分科室在药品采购和使用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医保限制用药政策,导致部分限制用药被过度使用。

3. 医院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对医保限制用药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4. 部分患者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了解不足,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三、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医院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加强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培训和宣传。

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学习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确保每位医生都能熟练掌握政策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2. 完善药品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

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充分考虑医保限制用药政策,合理安排药品采购计划,确保限制用药得到合理使用。

3. 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

加强对医保限制用药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使用限制用药的医生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4. 加强患者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患者宣传医保限制用药政策,提高患者的用药意识,引导患者合理使用药品。

5. 定期开展医保限制用药自查自纠活动。

对医院的医保限制用药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四、整改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我们医院在医保限制用药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效:1. 医生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违规使用限制用药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2. 药品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限制用药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

医保限定支付药品管理制度

医保限定支付药品管理制度

医保限定支付药品管理制度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逐年增加。

医保基金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其中药品支出占比较大。

为了合理控制医保药品支出,保障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医保支付药品的管理尤为重要。

二、医保限定支付药品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医疗保险法》第十七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药品、医疗服务应当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应当严格执行参保人员应当购买的药品、医疗服务目录。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不得支付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费用。

三、医保限定支付药品的范围1. 核心药品核心药品是指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因临床需求和患者需求必须予以使用的药品。

这类药品在医学上被公认为治疗某种疾病的首选药物。

2. 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包括疾病预防、治疗的主要药物和临床上必要的诊断药物,是社会必须普遍具备的、用于卫生保健的药品。

3. 临床用药规范目录临床用药规范目录是指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疾病时应当使用的药品目录,这些药品具有安全、有效、适应症清晰等特点。

四、医保限定支付药品的管理1. 制定药品目录医保药品目录是指经过专家评审并由医保行政部门认可的药物清单。

各级医保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医保药品目录。

2. 限定支付范围医保机构严格执行医保药品目录,对于不在目录上的药品不予支付。

3. 审查审批机制医保机构建立审核审批机制,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在目录上的药品的患者,经过临床专家组审核,可以开展特殊的审批制度。

4. 限定药品的使用范围和次数对于医保限定支付的药品,医保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使用范围和次数,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5. 患者知情权医保机构应当告知患者医保药品目录范围,引导患者选择符合医保政策的药品。

六、医保限定支付药品管理的优势1. 合理控制药品支出医保限定支付药品管理制度有助于合理控制医保支出,减缓医保基金压力。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已覆盖了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费用。

然而,在保障医疗费用的同时,也需要对医疗药品进行规范管理,以保证基本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药品用药限制规定。

一、药品目录和报销比例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中,首要的是药品目录以及各药品的报销比例。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药品分为三类:甲类、乙类和自费药。

甲类药品是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主要支付范围,报销比例较高;乙类药品的报销比例较低,需要个人自行承担部分费用;自费药则不在医保范围内。

二、就诊医院的限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还涉及到就诊医院的限制。

根据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只能在合作医院就诊,非合作医院的费用不予报销。

这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避免低质量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被纳入保险范围。

三、用药限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还包括对用药的限制。

在使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的药品时,需要先进行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用药。

个人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得滥用或过量使用。

同时,对于某些高价药物,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才能报销。

四、药品清单的审核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中,还有药品清单的审核环节。

药品的上市审核和纳入医保目录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疗效符合标准。

只有经过审核的药品,才能被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

总结起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保资金的可持续性,并提供公平、合理的医疗保障。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用药限制应该以患者的需求和病情为出发点,不应过度限制患者的医疗选择权。

只有合理平衡各方利益,才能更好地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保障广大人民的健康权益。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全面理解和遵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用药限制规定,遵医嘱用药,选用合理的药品。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规定的有效执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限制与禁忌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限制与禁忌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限制与禁忌基本医疗保险是一种覆盖广泛的保险制度,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在医疗保险的范围内,某些药品存在一定的限制与禁忌,这是为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并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本文将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限制与禁忌为主题,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限制药品的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对某些药品的使用做出了限制,这是基于对药品的临床价值和经济性的综合考虑。

这些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非处方药限制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对非处方药的报销有一定限制。

非处方药指的是患者可以在药店等渠道自行购买的药品,如感冒药、止痛药等。

这些药品多为常见病、轻型疾病的常用药物,大多数人可以自行处理。

基本医疗保险主要关注的是严重疾病和高价值的治疗药品,因此对非处方药的报销一般有一定限制。

2. 限制进口药品的使用国内药品市场竞争激烈,很多药品已经有了国内的替代品。

为了遏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基本医疗保险对于某些进口药品的使用做出了限制。

对于存在国产等效药的疾病治疗方案,进口药品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3. 限制高价药的使用高价药指的是价格昂贵的药品,往往用于治疗罕见病、特殊疾病或严重病情的药物。

考虑到这些药品的高昂价格以及患者数量的相对较少,为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基本医疗保险对高价药的使用进行限制。

对于需要使用高价药的患者,通常需要经过医院的评估和审批程序。

二、禁忌药品的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对某些药品的使用进行了禁忌,主要是出于对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的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药品的情况。

1. 处方药非适应症使用禁忌处方药非适应症使用指的是某些药品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在某些疾病或情况下并不适用。

基本医疗保险对这类非适应症使用药品进行了禁忌。

这是为了防止患者因为过度用药或错误用药而产生不良反应,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2. 过度用药禁忌某些药品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和用时,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基本医疗保险对这类药品的过度使用进行了禁忌。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药品限制使用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药品限制使用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药品限制使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制使用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也日益扩大。

为了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参保人的健康需求,各地相继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制使用政策。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1. 药品的定义和分类在了解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制使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药品的定义和分类。

药品是指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具有药理作用的物质,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等。

根据其药理作用和适应症,药品可分为处方药品和非处方药品。

2.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的限制使用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制使用是指在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对某些药品的使用做出限制,例如限定特定疾病使用、限制购买数量、限制使用周期等。

限制使用的药品通常是与疾病治疗效果不明确、价格昂贵或存在滥用风险的药品。

3. 药品限制使用的原因(1)医疗资源有限:基本医疗保险经费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医疗资源,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2)治疗效果不确定:某些药品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花费,需要对其使用进行限制。

(3)滥用风险存在:某些药品容易被滥用,例如镇痛类药品,为了防止滥用导致药物依赖、药物滥用等问题,需要对其使用进行限制。

4. 药品限制使用的具体政策(1)限制特定疾病使用:对于某些疾病,根据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确定仅能使用特定的药品进行治疗。

(2)限制购买数量:对于一些价格较高的药品,基本医疗保险会限制每个参保人在一定时间内购买的数量,以控制药品的消耗量。

(3)限制使用周期:对于一些有慢性病且长期需要用药的患者,基本医疗保险会设定一定的使用周期,需定期进行评估和复查,并且在特定时间后需重新申请。

5. 药品限制使用政策的意义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制使用政策的实施,可以避免药品滥用,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医疗费用的可持续性。

同时,还可以推动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药品研发和创新,提高药品供应的质量和安全。

6. 如何应对药品限制使用在面对药品限制使用时,参保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不擅自更换药品。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一、前言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

医保用药限制是医疗保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医保限制用药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参保人员的正常就医权益。

为了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我们针对医保限制用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

二、整改背景根据医保局对我院进行的医保检查,发现我院在医保用药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诊断与用药不符、未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按需检查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医保基金浪费和不合理用药现象。

为了严肃处理这些问题,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整改措施1.加强医保政策宣传和培训: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保政策,特别是医保限制用药的相关规定,提高医务人员的医保政策意识和遵守医保纪律的能力。

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充分理解医保限制用药的必要性,增强合理用药的自觉性。

2.完善医保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保管理制度,明确医保用药的审批流程和权限,确保医保用药的合理性。

同时,加强对医保用药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

3.加强医保用药审核:对医保用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用药与诊断相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用药和滥用。

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限制用药的,必须经过医保部门的批准,并做好相关记录。

4.优化医保服务流程:简化医保报销流程,提高医保服务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同时,加强与医保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医保政策的落实。

5.加强内部监督与考核: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医保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确保医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对违反医保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四、整改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我院医保限制用药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合理用药意识不断增强。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医保是国家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医疗费用报销的一项重要政策,医保限制用药是医保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限制用药,医保可以控制药品费用的支出,并提高药品的合理使用率,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然而,长期以来,医保限制用药政策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一些患者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必需的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了很多困扰。

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医保限制用药政策,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本次整改报告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改进。

二、问题分析1. 医保限制用药政策过于繁琐当前医保限制用药政策涉及到了大量的药品种类和适应症限制条件,且条件之间复杂交织,使得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相对较为繁琐。

这给医生的处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使得患者在购买药物时经常无法满足限制条件,从而产生了一些无谓的纠纷。

2. 限制用药政策参考依据不明确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制定需要参考国内外相关准则和研究,但现有政策中并未明确参考依据。

这导致了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欠缺,容易引起质疑和争议。

3. 限制用药政策缺乏灵活性当前医保限制用药政策中对于一些新药和高价药的报销比例较低,且审批程序较为繁杂。

这导致了一些患者无法及时获得必要的新药治疗,影响了他们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整改方案1. 简化医保限制用药政策通过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梳理和整合,我们将尽量简化政策,减少限制条件的数量和复杂度,并加强与医疗实践的衔接,使得政策易于理解和执行。

2.明确政策参考依据我们将建立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参考依据清单,明确参考的国内外相关准则和研究,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以适应新的变化和进展。

3.增加政策灵活性对于新药和高价药,我们将适当提高其报销比例,并简化审批程序,以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同时,我们将建立新药临床试验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新药疗效的评估,为合理使用新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4.加强宣传和培训为了提高医生和患者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将加强宣传力度,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政策,并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政策适应能力。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善,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全面的医疗保障,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就医保障水平。

然而,医保支出不断增长,医保基金面临日益严峻的压力。

为了控制医保支出增长,促进合理用药,国家逐步推行了医保限制用药政策,即限制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

这一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带来了一定效果,但也引发了各方面的关注和争议,因此,进行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显得至关重要。

二、问题分析1. 医保支出增长过快:近年来,我国医保支出不断增长,超过了财政的可承受范围。

医保基金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亟需控制医保支付范围和费用。

2. 合理用药意识不强:我国部分地区和部分医生对合理用药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过度开药、滥用药的现象,导致医保支出不断增长。

3. 药品价格过高:我国部分药品价格虚高,使得药费支出占医保支付的很大比例。

限制用药政策是为了引导患者选择价格合理的药品,降低医保支付压力。

三、整改目标为了进一步规范医保限制用药政策,降低医保支出压力,提高患者的用药质量和医疗保障水平,拟定如下整改目标:1. 优化药品目录:调整目录内药品的种类和数量,适应基本医疗需求,提高用药质量,明确医保支付范围。

2. 强化价格监管:着力降低药品价格水平,控制医保支付费用,提高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加强信息共享:完善医保系统和药品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用药监管的效果,避免重复支付和滥用药品。

4. 完善用药指导: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用药指导,提高合理用药意识,减少药品的浪费和滥用。

四、整改措施为了达成上述整改目标,制定以下整改措施:1. 优化药品目录:根据疗效、安全性和价格等因素,重新评估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并定期进行更新和调整。

同时,鼓励和支持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2. 完善报销机制:加强对药品的审批和报销管理,建立科学的审批流程和报销标准,确保患者合理用药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控制医保支付范围。

3. 强化价格监管:完善药品价格监管机制,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监控和调控。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医保基金监管力度加大。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医疗机构仍然存在超医保限制用药的情况,导致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影响了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为加强医保基金管理,保障医保基金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医保局相关规定,我院决定开展超医保限制用药整改工作。

二、超医保限制用药现状分析1.超医保限制用药现象普遍存在。

通过对我院近两年的医保结算数据进行梳理,发现超医保限制用药现象在不同科室、不同病种中均有发生,尤其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过程中较为突出。

2.超医保限制用药原因复杂。

一方面,部分医生对医保政策了解不足,导致在诊疗过程中出现超医保限制用药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医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故意使用昂贵药品,导致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

3.超医保限制用药对医保基金造成较大压力。

超医保限制用药不仅增加了医保基金的支出,还可能导致医保基金出现赤字,影响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三、整改措施1.加强医保政策培训。

通过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参加医保政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保政策的了解和认识,确保在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守医保规定。

2.完善医保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医保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科室的职责,加强对医保工作的监管,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

3.强化医保审核。

加强对医保结算单的审核,对发现超医保限制用药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医保基金安全。

4.建立医保违规处罚机制。

对违反医保规定,超医保限制用药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确保医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5.优化药品采购和使用流程。

加强对药品采购和使用的监管,确保药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医保规定,降低超医保限制用药的风险。

四、整改效果1.医务人员医保政策知晓率提高。

通过组织医保政策培训,医务人员的医保政策知晓率明显提高,为整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医保基金支出得到有效控制。

整改期间,我院医保基金支出同比下降5%,超医保限制用药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019-医保,三角限制-word范文 (11页)

2019-医保,三角限制-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医保,三角限制篇一: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1.二线用药:一线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首先选择或者标准选择的药物,这些一线用药耐药以后再选择二线的药。

一线用药代表治疗“首选药物”,首选治疗产生耐药性或者过敏或者失败,可考虑二线药物。

以抗菌药物为例,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限二线用药主要选用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复治病例。

严重疾病二线用药是指该药可能具有较大副作用、不良反应或价格昂贵,不作为对某种疾病的常规用药,一般仅用于一线用药无效、过敏、副作用太大时。

但特殊情况,如需要联合用药亦可使用二线药物。

3.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2.重度感染引起感染没有明显的症状为轻度感染;有一定的症状如红肿热痛但神志清楚为中度感染;感染后伴神志不清、昏迷为重度感染。

3.重度真菌感染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或放疗后以及AIDS患者均是真菌感染好发者。

4.序贯治疗(重度感染的序贯治疗)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静脉内),当病情一旦得到改善(用药后3~7天),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背景及问题概述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药品费用支出也逐年增长,给基金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为了合理控制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各地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对医保药品目录进行了限制性规定,即医保限制用药。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医保限制用药政策在一些地区和医疗机构出现了过于严格的情况,导致患者在用药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就医体验。

为此,本报告将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进行整改,以期更好地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二、整改目标1. 合理调整医保限制用药目录,确保患者基本用药需求得到满足。

2. 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政策,引导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保药品。

3. 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监管,防止医疗保险基金浪费和滥用。

4. 提高医疗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三、整改措施1. 调整医保限制用药目录(1)充分听取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患者等方面的意见,定期评估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实施效果。

(2)根据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合理调整医保限制用药目录,对于必需药品应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3)对于新上市药品,应充分考虑其临床价值和市场情况,适时将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2. 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政策(1)建立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药品市场价格和临床需求定期调整支付标准。

(2)对于高价药品和罕见病药品,可以采取单独支付或按病种付费等方式,减轻患者负担。

(3)加强对医疗机构医保药品使用的监管,引导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保药品。

3. 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监管(1)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制度,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日常监控和管理。

(2)加大对医疗保险欺诈、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

(3)鼓励医疗机构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

4. 提高医疗保险服务质量和水平(1)加强对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患者对医疗保险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

医保限制用药整改报告范文一、引言医保限制用药政策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医保限制用药政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单位进行了医保限制用药整改工作,特撰写本报告,对整改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二、整改目标本次医保限制用药整改的目标是通过优化政策,确保药品的合理使用,提高医保运行效率,并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三、整改内容和措施(一)医保限制用药政策优化1.明确限制用药范围:结合国际和国内的治疗指南以及临床实践,综合考虑药品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对限制用药目录进行科学评价和动态调整,确保重大疾病的治疗药品能够纳入医保范围。

2.合理设置限制用药标准:制定明确的限制用药标准,确保药品的审批和报销工作进行科学、规范和公正,避免政策被滥用或越权行使的情况。

3.加强医保限制用药政策解读和发布:建立健全政策的解释和宣传机制,加强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政策理解度。

(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优化1.加强医师培训:通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医师对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理解和熟悉程度,确保医师能够正确执行政策,合理开药。

2.加强医师和药师联动:医师和药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医师和药师的沟通机制,确保医师开具的药品符合医保限制用药政策。

3.加强药品使用监测和反馈:建立药品使用监测系统,对医保限制用药范围内的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向医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三)患者规范用药教育1.开展患者用药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讲座、发布宣传材料等方式,向患者传递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相关信息,提醒患者遵守政策规定,规范用药行为。

2.加强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沟通:建立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鼓励患者向医生咨询医保限制用药政策的相关问题,在用药过程中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保限制用药的几个概念性问题
1.二线用药:
一线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首先选择或者标准选择的药物,这些一线用药耐药以后再选择二线的药。

一线用药代表治疗“首选药物”,首选治疗产生耐药性或者过敏或者失败,可考虑二线药物。

以抗菌药物为例,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非限制使用(一线用药):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二线用药):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限二线用药主要选用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复治病例。

严重疾病二线用药是指该药可能具有较大副作用、不良反应或价格昂贵,不作为对某种疾病的常规用药,一般仅用于一线用药无效、过敏、副作用太大时。

但特殊情况,如需要联合用药亦可使用二线药物。

3.特殊使用(三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2.重度感染
引起感染没有明显的症状为轻度感染;有一定的症状如红肿热痛但神志清楚为中度感染;感染后伴神志不清、昏迷为重度感染。

3.重度真菌感染
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或放疗后以及AIDS患者均是真菌感染好发者。

4.序贯治疗(重度感染的序贯治疗)
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静脉内),当病情一旦得到改善(用药后3~7天),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般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也可以从高一级转为低一级的抗菌药物或同一级抗菌药物之间的转换。

也称转换疗法。

5.重症患者
病情严重、多变并影响到生命体征的平稳,及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

6.配合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和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症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疗效显著的适应症: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症。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症:①.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整理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妊娠剧吐,持续5~7天的呕吐者。

②.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

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③.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④.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

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

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

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

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禁忌症状 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3.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

4.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7.严重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定义: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程度分级:骨质减少是较正常骨密度测定降低1~2.5标准差;骨质疏松是较正常骨密度测定降低2.5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是较正常骨密度测定降低2.5标准差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

骨密度测定正常值:正常成人-1~+1标准差。

8.几种特殊药品的限用范围说明
①果糖、转化糖的限制使用都是限因胰岛素抵抗无法使用葡萄糖的抢救患者。

那么不能作为一般GS、GNS来使用,必须是有胰岛细胞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影响到正常进食并有可能带来营养状况改变的患者使用。

对于“抢救”的掌握是根据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的平稳性、神志状态、手术情况及疾病诊断综合考虑。

②限重度感染的一些抗生素:如头孢吡肟、美洛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等,按重度感染的定义是要达到神志的改变,但可以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血象、细菌培养结果、护理级别以及有无吸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