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带检验标准

铜带检验标准
铜带检验标准

目视检验要求规范

目视检验要求规范受控状态:

1 范围 该规范适用于目检要求。 该规范定义的检验要求按API 6A和API 16A,温度等级有K, L, P, R, S, T & U。该规范还符合API 6A PSL1和PSL2。当其他相关规范与该规范有冲突或明显不同时,以该规范为准。 2 参考规范 2.1 API 6A:井口和采油树装置规范 2.2 API 16A:钻通设备规范 2.3 ASNT SNT-TC-1A:无损探伤人员的资格鉴定 2.5 EN 473:无损检测-无损检测人员资质和证书-通用原则 2.6 MSS SP-55:阀门,法兰和附件及其他管子铸钢件表面无规则测定的目视检验方法的质量标准2.7 MIL STD 105D:特性检验抽样程序与抽样表 2.8 MIL STD 413C:弹性O型圈目检指导 3 检验员证书 执行检验人员必须是有资质和按EN 473或ASNT SNT-TC-1A合格人员。 4 特别检验和验收准则 4.1 铸件:铸件元件应按如下步骤检验: 4.1.1 检验要求:每个铸件应100%经过目检,按MSS SP-55进行检验。 4.1.2 4.2 锻件:锻件元件应按如下步骤检验: 4.2.1 检验要求:每个锻件应100%进行目检。 4.2.2 验收准则:应无搭接,缝隙,折叠,开裂或任何其他可分解的缺陷,凡包含以上这些缺陷的将被拒绝。 4.2.3 交货状况:锻件应清洁无毛边。 4.3 弹性复合材料:应按如下步骤进行检验: 4.3.1 检验要求:O型圈应按MIL STD 413C进行检验。 4.3.2 验收准则:O型圈密封件应符合MIL STD 413C要求,其他密封件应检查是否有唇部损坏,毛刺,开裂或其他可见损坏,任何零件凡有上述缺陷的一律视为不合格。 4.3.3 抽样频率:应按MIL STD 105D进行抽样,一般按II级执行对2.5AQL(验收质量水平)对O 型圈和1.5AQL应被用于其他密封材料。 4.4 焊接件:应按如下步骤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國統加湿器产品的外观品质检验规则。 2 术语和定义 2.1 污垢 其它物质在产品的表面形成污垢,如润滑油,油漆等物质。 2.2 亮面 局部表面光泽变亮,粗度不明显的现象。 2.3 拉白 成型品脱模时,由于钩料杆的压力大于预料杆的顶出力,而使某部位所产生的白化。 2.4 段差 上下部件之间本应在同一平面或曲面之内光滑连接,但由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误差使其产生前或后不同面。 2.5 刮伤、碰伤 产品在生产和搬运过程中未注意碰撞或被利器刮到的痕迹。 2.6 弯曲 膠件因内应力或受外力影響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2.7 缩水 膠件于冷却后由于收缩量不一致导致表面低下。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叫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2.8 间隙 二个或二个以上零件装配在一起后,边面之间形成的可见缝隙,单位为mm。 2.9 台阶 二个或二个以上零件装配在一起后,相对于某平面的凸出或者凹进的高低差,单位为mm。 2.10 色差 产品中不同零部件颜色的差异。色坐标值即识别并标识颜色的特殊的L*、a*、b*坐标值;色差值即以L*、a*、b*坐标值为基础,使用专门的色差仪测量两个色板(或实物)之间的颜色差别的数值,按国标规定用ΔE表示; 2.11 熔接痕

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并遇到阻碍物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而在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 2.12 气纹、色纹、银纹 外观件表面存在放射性条纹、斑驳以及浑浊不清的纹理状缺陷。 2.13 点状缺陷 外观件表面存在黑点、亮点、其它与本体颜色不同的点状物、类似点状物的圈状物等。 2.14 长条收缩痕 模具表面有热裂纹的伤痕时使得部件表面产生同样形状的收缩伤痕。 2.15 顶白/顶凸 由于塑料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前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2.16 毛边 塑料件边缘或分型面处产生的塑料废边。 2.17 烧焦 塑料件在最后填充区和空气聚集区出现的黑斑。 2.18 龟裂 胶件由于环境老化而产品表面上有裂纹。 2.19 缺料 塑料件在某些部位存在塑料空缺的现象。 2.20 控制面板 安装产品各种开关、按钮和显示屏的区域。 3 分类 3.1 外观面分类 根据国际通用外观检验标准及习惯,通常将外观面按客户接触的频度分为A、B、C面,其重要性依次降低,具体如下(外观面的分类): A面:产品的正面、上面; B面:产品的左面、右面、背面; C面:产品的底面和拆开可拆卸部件后的可见面。

QC检验规范

Q C检验规范 DOC.NO.:CMOLO- AT-W-0 一、目的 规范检验员的检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QC检验。 三、定义无 四、权责 品质部要确保各工序产品品质,杜绝不良品流入下一工序。 五、检验条件 要求在天然散射光或烈日下不应低于60W光源环境下,正常视力。 六、检验依据 《加工图纸》《国家标准》 七、检验指引 《QC检验规范》《QC检验标准》《钣金检验标准》《机箱检验标准》 八、检测工具 1.是否适用检验 2.是否在有效期即是否在校正日期以内.(校验标签) 3.是否定期保养 4.检验前有无测试其精准度 九、测量方法 1.有无按测量工具操作指引进行操作. 2.有无对应图纸技术要求的标注进行测量 3.有无按测量基准.及相关产品详细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十、检验步骤 1.半成品、成品检验 1.2 检验合格后,贴上绿标签,把合格品放置绿色胶框里,并将合格品放到合格品指定区域 1.3 如检验不合格,贴上红色标签,把不合格品放置不合格区域,将不合格原因在反馈报告上记录,当 天要把问题反馈给QA部 1.4 QC按《QC检验规范》《QC检验标准》《钣金检验标准》将各工序生产或安装时的产品进行随机检 查。如发现工艺上的问题,将检验结果记录并反馈. 2.制程巡检 2.1 QC按抽样计划及检验标准,对各工序生产安装半成品进行随机抽检. 2.2 QC应对重要优先检查.按轻重缓急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检验报告中. 3.检验内容: 3.1材质

2.黄色:表示不良品因为交期等不明原因不做处理予以特采的 3.红色:不合格品 备注:填写时一定要写完整.清楚.(品名.图号.检验员.日期.数量 原因等) 编制: 审核: 批准: 实施日期: 年 月 日 3.11 确认图纸要求材料与实际生产用料是否相符.(钣金类) 3.12 确认材料经加工后有无沙孔/气孔.麻点.(钢化玻璃件) 3.2外观 3.21有无裂纹.破损.压痕.刮花.变形.披锋.变形. 3.22如果发现外观有缺陷可参照《QC 检验标准》 《钣金检验标准》 《机箱检验标准》 3.23检验时做到小心轻放.注意保护外观. 3.3尺寸 3.31 符合工艺需求 3.32 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3.33 可参照《QC 检验标准》 3.4配合度 3.41检验时如不能保证尺寸能符合安装要求 ,可以试装 ,试用 4.检验记录 4.1 《检验反馈报告》 4.2 记录要做到:记录及时. 内容完整. 页面清洁. 字迹工整.数据准确. 5.品质异常处理 5.1 流程: 5.2 十一、检验结果处理 1.合格品处理 (贴上合格标签,放到合格品区域或进入下一工序) 2.不合格品处理 2.1不合格品管制流程 2.2 2.3 若需进一步处理由品质部知会仓管,并执行纠正措施,或选用/返修/报废。 2.4 挑选,返修后的产品要全检. 十二、标签使用 1.绿色:表示成品检验合格

塑料打包机用带检验标准

塑料打包机用带检验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挤出单向拉伸成型的包装用的塑料打包带(以下简称打包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验收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本企业产品的运输包装,一般为机用带。 2引用标准 制定本规范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一些信息,但没有直接引用里面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ttps://www.360docs.net/doc/0c9695895.html,好好学习社区 https://www.360docs.net/doc/0c9695895.html,德信诚培训教材 GB/T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QB/T 3811-99 塑料打包带 (GB 12023-89 塑料打包带) 3技术要求 3.1 外观 打包带外观应色泽均匀,乳白色,花纹整齐清晰,无明显污染、杂质,不允许有开裂、损伤、穿孔等缺陷。不允许有异味。 外观的质量特性重要度为[C]。 规格尺寸 打包带的规格尺寸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mm

尺寸的质量特性重要度为[C]。 3.3 每米克重 打包带每米克重应符合: 每米克重:11 g/m ; 允许偏差:±0.5 g/m 。 每米克重的质量特性重要度为[C]。 3.4 偏斜度 打包带的偏斜度每米应小于25 mm。 偏斜度的质量特性重要度为[C]。 3.5 机械性能 打包带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机械性能的质量特性重要度为[B] 。 4试验方法 4.1 取样 随机取样5卷,在每卷外端除去3m的地方裁样带3m,每组平行试样不少于5个。 4.2 外观 在充足光线下,距离样带0.25m~0.35m,用肉眼及嗅觉检查外观质量。 4.3 规格尺寸 在同一检查批中,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宽度,用精度为0.01mm千分卡尺测

通用检验规范标准

一、检验目的:为确保成品符合顾客要求,防止不合格品出货。为成品试做、验证和量产提 供检验依据。 二、适用机种 模组及模组以下背光 三、检验条件 3.1、检验环境:温度(20~25℃),湿度(55±10%RH); 3.2、检验照度: 3.3、画质检验视距: 外观检验:看清不良距离为准。 3.4、检验视角: 正看正视角:垂直90° 侧看侧视角:水平方向±45°(及上下),垂直方向±45°(及左右);

3.5、检验工具:点线规、ND filter、塞规、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工具; 3.6、检验&判定方法:点、线、面不良检验和判断 3.7、项目定义: D=大小W=线经(宽度)L=长度N=个数 a、单一点不良:大于1/2 sub-pixel计为一个点不良; b、两连点不良=一对点=两个点,如下图: c、亮点:在暗黑画面、灰画面能看到发光的点不良(包括异物、CF不良); d、暗点:在白画面、R\G\B、灰画面可见黑暗的点不良(不包括异物); e、点状不良: f、线状不良: g 、显示区域分为9等分,中间区域为A区(及5区),其它区域为B区。

四、LCM点灯画面: 编号显示画面主要检验内容检查方法 11、RGB色不均; 2、黑点总数; 3、CF不良; 4、cell 异物; 5、线缺陷等不良。 6、点、线,画异等。1、在红、绿、蓝画面下,用肉眼辨认其黑点欠陷的个数.2、在红、绿、蓝画面下,用肉眼可以辨认的2连续、3连续以上的点欠陷组数. 3、肉眼辨认发光异物大小和个数(用放大镜加以确认之) 2 3 4全黑画面 1、线缺陷,干扰线; 2、亮点(微辉点、CF不良); 3、偏光片不良、污迹、条纹; 4、cell漏光、色斑(偏光片偏 光度),液晶分布不均(Push Mura) 用点线规和滤光片(根据不同 客户和等级的要求选择不同种 类的滤光片)判定其等级 5 全白255 全白画面+敲击1、黑点、异物,白点; 2、暗线、弱线、干扰线; 3、暗影,漏光; 4、白块、污等。 1、从残影画面切换到白画面 后,作业员在远距离检查暗影、 污等面不良; 2、近距离检查异物、暗点等点 B区B区B区

塑料打包带标准

塑料打包带国家标准 塑料打包带国家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打包带的分类、技术分类、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乙烯、聚遭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挤出单向拉伸成型的塑料打包带(以下简称打包带)。 2、引用标准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1040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 3、产品分类 3、1 打包带按使用方法分为机用打包带(J型)及手工用打包带(S型)两类。 3、2 打包带按材质、宽度和厚度的公称尺寸及类型命名。 类型(J型或S型) 公称厚度(min×10) 公称宽度(min×10) 材质(PP或PE ) 例:PP12006J表示聚丙烯宽12.0mm厚0.6mm的机用打包带 3、3 打包带的规格按宽度划分,见表达1 表达1 4、技术要求 4、1 打包带的规格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4、2打包带的每米克重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4、3 打包带外观应色泽均匀,花纹整齐清晰,无明显污染,杂质,不允许开裂、损伤、损伤、穿孔等缺陷。 4、4打包带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5、试验方法 5、1 取样规定 随机取样5卷,在每卷外端除去3m后,分别截取3m长的样带动根。

5、2 宽度及偏差的测定 5、2、1试样 分别在5根样带上截取出200mm长的试样机个 5、2、2仪器 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 5、2、3 方法及结果表示 每个试样测二处,共10处。记录10个测定值。取其最大偏差值为宽度偏差。精确到0.1mm。 5、3厚度测试 5、3、1 试样 用5、2条试样进行。 5、3、2 仪器 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 5、3、3 方法及结果表示 测量每个把试样中间部位的厚度(包括花纹),每个试样测2处,共10处,记录10个测定值,取其最大偏差值作为厚度偏差。 5、4 每米克重的测定 5、4、1试样 分别在5根样带上截取1m长的试样5个。 5、4、2仪器 精度为1mm的量具及精度为0.1g的天平. 5、4、3 方法 把5个试样分别放在天平上称量,计算5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1g。 5外观 在正常光线下目测。 5、6 断裂拉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6、1试样 取300mm长试样5个,中间有效距离为100mm。 5、6、2试样状态调节 按GB2918标准环境进行,预处理时间为4h。 5、6、3方法 断裂拉力按GB1040规定进行,拉伸速度为100mm/min。取5个试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01KN。 断裂伸长率按GB1040中第19条计算,取5个试样测试结果的自算术平均值,精确到1%。 7偏斜度的测定 5、7、1 试样 分别在5根样带上截取1.2m长的试样5个。 5、7、2仪器、机具 透明有机玻璃板和精度为1mm的直尺。 5、7、3 方法 固定试样一端,自由平放,用透明有机玻璃板压平,用直尺测量试样最大偏斜距离(如图),计算5个试样的偏斜度的算术平均值,为试样的偏斜度,精确到1 mm。 检验规则 6、1 打包带以批为单位进行验收,同一配方,同一规格的打包带为一批,每批数量不超过20t。 6、2 规格、外观应逐卷进行检验,按4.1条和4.3条进行判定,若其中一项不合格,则该卷为不合格品。 6、3物理机械性能和每米克重量按批进行检验,每批任意抽样5卷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按4.2条和4.3条进

压敏胶带、塑料打包带检验标准

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标准 压敏胶带、塑料打包带 检验要求 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对皇明集团企业标准HM/ZY-J-JS-21.02-2006《包装材料进厂检验要求》的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HM/ZY-J-JS-21.02-2006《包装材料进厂检验要求》作废。 本标准应用部门:热水器一厂外检、热水器二厂外检、ECS外检、检测中心、采购处、技术支持部。本标准由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部产品设计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清哲、赵明、王森。

压敏胶带和塑料打包带检验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包装用压敏胶带和塑料打包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包装用压敏胶带和塑料打包带的进货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40.3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GB/T 4851压敏胶粘带持粘性测试方法 GB/T 4852 压敏胶带初粘性试验 QB/T 3811 塑料打包带 3 技术要求 3.1压敏胶带 3.1.1 外观 3.1.1.1胶带外观为无色透明或彩色,端面整齐卷筒紧密,印刷字无脱落。 3.1.1.2胶带不应有折皱、颗粒、暴筋、气泡、端面划痕等缺陷。 3.1.1.3胶带手感初粘性较强,胶层与基材不脱胶。 3.1.1.4胶带与纸板面纸粘附紧密、不易脱落,不应出现胶层破裂或拉丝现象。 3.1.2 规格及性能 见表1。 3.2塑料打包带 3.2.1 外观 3.2.1.1打包带应色泽均匀、花纹清晰、无明显污染、杂质、不应有开裂、损伤、穿孔等缺陷。 3.2.1.2打包带热封合粘接牢固,不应出现脱落、假粘合等现象,每卷内不应有接头。 3.2.2规格及性能

产品检验标准规范

源通和公司作业指导书产品检验规范文件编号文件版本制定日期 2014-11-12 生效日期 ※※封面※※ 产 品 检 验 规 范 制定:审核:批准: 文件分发明细 副本:□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财务部□仓库□市场部□采购部□研发部□工程部□生产部□品管部□行政人事部□计划物控部正本:文控中心副本编号: 制修订记录 文件版本修订日期制修订页次制修订摘要 A.0 1-8 第一版 页版本目录 页 次

1 2 3 4 5 6 7 8 版本 A.0 A.0 A.0A.0A.0A.0A.0A.0 1. 目的: 建立一套本公司通用之成品检验标准、以适合品管部在执行标准时有章可依;完善公司质量作业标准,规范产品检验方式,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 范围: 公司所有充电器产品均适合本标准。 3. 权责: 品管部:负责公司产品外观、电性等各类检验工作。 4. 定义: 4.1 致命不合格(CR :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使用或导致产品主要性能失效的不合格; 4.2 严重不合格(MA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失效或降低性能或影响产品形象的不合格; 4.3 轻微不合格(MI :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又不严重影响产品外观或性能的不合格; 4.4 自检:由 QA 根据现有设备自行检验; 4.5 外检:由产线测试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测试; 4.6 实验室:由公司实验室做可靠性测试; 5.支持文件: 采用 GB2828.1-2012(Ⅲ级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进行随机抽样 , 依下表选定其 AQL 值, 列表如下: 5.1《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QWPG-003 5.2《抽样计划作业指导书》 QWPG-004

品质检验标准

品 质 检 验 标 准 20171013版

产品品质检验标准 1适用范围 所有半成品、成品检验 2产品检验项目 2.1外观检验 2.1.1焊点 2.1.2连接器 2.1.3PCBA板 2.1.4五金装配部件 2.2电气性能检验 2.2.1烧录:用于写入固件程序 2.2.2引脚:检测模块引脚电气连接情况 2.2.3通讯:检测模块是否正常收发信号 2.2.4发射电流:检测信号发送时所需的电流 2.2.5接收电流:检测信号接收时所需要的电流 2.2.6发射功率:检测频段范围内所发射的能量 2.2.7休眠电流:检测模块低功耗 2.2.8增益:用于检测信号放大比率 2.2.9固件版本:检测硬件固件版本是否正确 2.3可靠性环境试验测试 2.3.1老化测试 3产品外观标准 3.1焊点标准 3.1.1焊接以导线为中心,匀称成裙形拉开。 3.1.2焊料的连接呈半弓形凹面,焊料与焊件出交接平滑,接触角尽可能小。 3.1.3表面有光泽且平滑。 3.1.4焊点无裂痕、无针孔、无夹渣。

3.1.5焊点不能存在漏焊,拉尖 3.1.6焊点无焊料引起的短路,无焊盘剥离、脱落 3.1.7无冷焊、虚焊、过热 3.2连接器标准 3.2.1排针(排母)完全贴板,无高跷,无偏移。 3.2.2排针(排母)与PCBA板呈90°直角。 3.2.3排针(排母)无残留物,无变形 3.2.4排针(排母)无塑料融化 3.2.5SMA座子无缩PIN 3.2.6SMA无偏移,无高翘,无沾锡,无残留物。 3.2.7SMA螺母垫片齐全 3.2.8SMA有防尘帽 3.2.9SMA无堵孔 3.3PCBA标准 3.3.1PCBA外观无损伤 3.3.2PCBA表面有光泽,无色偏,无油污,无变色,无松香等残留物 3.3.3表面无刮伤划痕,无粘锡 3.3.4非焊接焊盘无粘锡,无堵孔 3.3.5金手指无粘锡 3.3.6元器件无空焊、偏移、立碑、高跷、漏焊、松动。 3.3.7PCBA无绝缘漆掉 3.3.8PCBA无飞线,无铜箔剥离、脱落 3.3.9PCBA丝印正确清晰,无模糊、沾污、粘锡 3.3.10板边无毛刺、毛边 3.4组装五金件标准 3.4.1螺丝无滑牙、漏装。 3.4.2四周无损伤、油漆及电镀脱落。 3.4.3丝印正确、清晰,无模糊、沾污、粘锡。 3.4.4组装到位,间隙在可控范围内。 3.4.5无异物,异响。 3.4.6表面有光泽,无色偏,无油污,无指纹,无残留物。 3.4.7表面无刮伤、划痕、撞伤。 3.4.8组装方向正确无误 3.5包装标准 3.5.1正确选择包装方式,参考包装要求办理,特别包装需求时需销售提供变更信息。

五金检验标准

下料前,核对原材料规格、型号、材质是否与图纸要求相符,(开料)重要尺寸控制在公差范围内,应保证平整,无折边,咬边、划伤现象 切管角度要准确,切口要平整,管内去除毛刺、批锋 矩形板材对角线、角度要保证准确,切口处无拉料、弧口 折弯角度、成型方向、拍死边、压台阶是否准确,与图纸是否一致,重要尺寸控制在公差范围内弯管形状自然,过度圆滑,无明显折线感,与图纸或样板对比一致 折弯后对于装配尺寸,要保证孔到边和孔距尺寸(生产时可以适配或检具检验) 材料规格、冲孔位置、孔径的大小、翻边、卷边及口径、高度要与图纸相符,重要尺寸控制在公差范围内边角表面光滑,冲孔孔位无余料毛刺阻塞,切口要平整无变形、毛刺、批锋、锐角 对有特殊技术要求的板成型好后要进行拼装检验 压铆紧固件的规格尺寸、材质和表面处理方式要符合图纸要求,压铆螺母柱及压铆螺钉不可歪斜,应与产品保证垂直,表面无变形,压痕漏压等现象 钻孔的适用性可分为成型孔和序备孔二种类型。 成型孔:一般要求孔径、孔深、孔位须符合图纸要求。 序备孔:主要为了符合攻牙,扩孔等所钻,要求必须与相应的牙的底孔规格相符,标准可依据《螺丝,冒攻牙孔径对照表》进行检验。成型孔和序备孔都应考虑到电镀层对孔径的影响,从而适当调节孔径大小的标准。 钻孔或攻牙要直且尺寸要准,深度、孔径或牙距与图纸相符,无偏孔、滑牙现象 加工有困难的材料如:高强度钢,不锈钢等,考虑到攻牙困难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孔径大小,孔的深度和孔位符合图纸要求。 钻孔一般要求孔状不能呈椭圆孔,孔壁光滑,孔口内无披锋,孔壁内不能有螺纹现象,不能偏斜(要求偏斜的除外),除以图纸为标准外 批量生产时其钻孔检测时应进行多次孔径测量,以免钻头磨损等情况产生异常孔径不良现象。 依据图纸表明的沉头的孔径和钻头的角度进行测量,必须以工程图纸为检验依据。沉头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其钻头大于图纸尺寸0.1mm,深度和孔径以卡尺实测为准,目测不能有螺旋纹或批锋等。 用卡尺测量的方法为:90°角或120°角时口径的宽度是否与图纸相符。 沉孔的方向依图要求,沉孔角度要符合要求,必要是用螺钉实配检测 扩孔是在原底孔的基础上将孔扩大,要求内壁光滑无刀纹。非标准扩孔以螺丝进行实配为准。 其孔内径无毛刺,孔径和深度等以图纸为标准用卡尺测量,可以进行实配。攻牙分为粗牙、细牙、公制牙、英制牙 根据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要求和丝锥的形状不同,对底孔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牙的孔底分为标准孔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值。所以一般取标准孔即可。 牙位偏斜:一般目测牙尖宽度是否均匀,牙面是否光滑有无刀纹,孔口有无批锋。底面和背面有无起鼓现象,必要时可拿工件抛光检验扩孔目 测、手感游标卡尺 沉孔目 测、手感游标卡尺目 测、手感游标卡尺 折弯冲压目 测、手感游标卡尺 目 测、手感万能角尺?、卷尺 目 测、手感游标卡尺、角度尺钻孔目 测、手感游标卡尺、卷尺 惠州市xxx制造有限公司 五金检验标准/要求 工序 开料备注 检验标准/要求检验方法检验工具

检验规范通用要求

一、关于检验通用规范的规定 1、目的: 1.1确保供应商供应的产品质量符合我公司以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1.2我公司生产的产品满足客户要求并符合国家、国际及地区的法律法规; 2、范围: 2.1公司所有产品的采购、生产、转运、储存、包装、发货的通用要求。 2.2本公司的所有检验人员以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其他人员; 3、通用检验规范 3.1公司所有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原则上均需执行抽样检验,合格品才能入库或出货 3.2检验员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对每一批来料入库或出货执行下述项目之检验: 3.2.1包装、标签、数量、型号等项目的核对 3.2.2产品规格(外观、结构、装配、电气性能、安全规定)做选择性或必要性之检验。 (1)若客户有特殊要求,则按客户要求检验 (2)若产品出货到有ROHS要求国家或地区,其来料产品或出货产品要求能满足ROHS要求 3.3抽样计划 3.3.1一般特性采用,均以GB2828-2003单次正常随机抽样一般检验水平Ⅱ;特殊特性采用,均以GB2828-2003单次正常随机抽样特殊S-2水准; AQL值:CR(致命缺陷):0 MA(重要缺陷):0.4 MI(次

要缺陷): 1.0 定义:CR(致命缺陷):指产品存在可能对生产者或使用者造成人身意外伤害或可能造成客户抱怨之财产损失、违反法律法规及环境规定。(安全/绿色环保等) MA(重要缺陷):产品某一特性为满足规定要求(结构或功能)或严重外观缺陷。 MI(次要缺陷):产品存在一些不影响功能与使用性的缺陷(一般指外观小瑕疵)。 3.3.2检验项目大致可区分为: a.外观检验 b.尺寸、结构性检验 c.电气特性检验 d.化学特性检验 e.物理特性检验 3.3.3检验方法大致可区分为: a.外观检验: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本。 b.尺寸检验:如游标卡尺、量表。 c.结构性检验:如拉力计、扭力计。 d.特性检验:使用检测仪器或设备(如万用表、电容表、试剂、试验机等)。 3.3.4检验分类: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因供料厂商的品质信赖度,公司生产熟练度及物料的数量、单价、体积等区分为全检、抽检、免检。 全检:数量少,单价高;

QJ-MB 04.003-2006 打包带技术标准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冰箱事业部 企业标准 QJ/MB04.003-2006 打包带技术标准 2006-10-10发布 2006-10-10实施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冰箱事业部发布

修订页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冰箱事业部企业标准 QJ/MB04.003-2006 打包带技术标准 1目的与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打包带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冰箱事业部产品的包装(机用)塑料打包带(以下简称塑料打包带)。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2023-1989 塑料打包带 GB/T 1040-1992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QJ/MB04.013-2006 关于规范ROHS标识的操作指引 QJ/MB08.002-2006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3名词解释 无 4主要内容 4.1分类 塑料打包带分为两类:奶白塑料打包带和透明塑料打包带。 除特别说明外,公司使用打包带均为奶白打包带。 4.2一般要求 塑料打包带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制造。 4.3材料及外观 4.3.1主要原材料要求为: a) 奶白塑料打包带由色母料、(纤维级)聚丙烯(PP)原料和二次料(小于30%)构成; b) 透明塑料打包带由本色(纤维级)聚丙烯(PP)构成。 4.3.2外观检测 a) 奶白塑料打包带外观目测,外观应色泽均匀,颜色为奶白,花纹整齐清晰,无污秽、杂质,不允许 有开裂、损伤、穿孔等不合格;同一厂家的颜色不允许有差异。 b) 透明塑料打包带外观目测,外观透明、色泽均匀,颜色为PP原色,花纹整齐清晰,无污秽、杂质, 不允许有开裂、损伤、穿孔等不合格;同一厂家的颜色不允许有差异。 4.4结构尺寸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冰箱事业部 2006-10-10发布 2006-10-10实施 1/4

元件检验规范

1范围 电子元器件、器件和组件,在本规范中,均统称为电子元器件。 本规范主要针对汽车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繁多。就安装方式而言,目前可分为传统安装(又称通孔装即DIP)和表面安装两大类(即又称SMT或SMD)。 2目的 确定了对设计、生产中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检验的一般方法和指导。由于器件的种类繁多,应用目的不同,适用的试验方法上也有区别,具体可查阅相关标准。 3参考文件 适合于微电子器件组件的试验检测标准: MIL-STD-883E美国国防部-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标准试验、检测方法及标准适用于军用及宇航用的,单片、多片、厚膜薄膜混合微电路、微电路阵列,以及构成微电路和阵列的各类元器件。对于恶劣环境下的应用,也可以参考本标准对所用器件进行试验和检测。 适合于汽车电子器件的试验标准: VW80101:2005大众-汽车中的电气和电子组件通用试验条件。GMW3172:2006通用工程标准-汽车电子器件的环境、可靠性、及性能要求符合性分析、开发及验证总规范。

MES PW67600:1995马自达工程标准-汽车器件试验标准。 主要检验标准有: GB/T5729—94《电子设备固定电阻器第一部分:总规范》; GB/T2693-2001《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部分:总规范》; GB/T8554—1998《变压器和电感器测量方法及试验程序》; GB/T4023-1997《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2部分:整流二级管》; GB/T6571-1995《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第3部分:信号(包括开关)和调整二级管》; GB/T4587-94《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7部分:双极型晶体管》; GB/T4586-94《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第8部分:场效应晶体管》; GB/T15651.2-2003《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第5-2部分:光电子器件基本额定值和特性》; GB/T15291-94《半导体器件第6部分晶闸管》; GB3442-86《半导体集成电路运算(电压)放大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 GB/T6798-1996《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压比较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 GB/T4377-1996《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压调整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

胶带检测标准

包装胶带检验标准 胶带的基本技术指标: 产品名称:BOPP包装胶带 基材: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 胶粘剂:丙烯酸脂胶水 ●总厚度……………… 52um ●初粘力……………… 18# ● 180°剥离力(对不锈钢板)……………… 0.65kg/25mm ●保持力……………… 24hrs ●抗张强度……………… 30N/cm ●伸长率……………… 180% 以上数据是依据GB4852、GB-2792、GB-7753等测试方法检测,是可靠的试验结果。 现在很多企业由于对包装胶带知识缺乏专业性,所以在购买胶带的时候很容易被带进一种误区,而且由于自己的想象很容易造成企业偷工减料的来源。所以企业在采购包装胶带的时候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到一、闻味道,如果味道很浓,有一股酸臭的味道,这种胶带的保持力非常差,尤其在低温环境下,基本粘在纸箱上都会开裂,味道越浓的时候手感初粘力还是很粘的,但很快就会胶面干涩,失去胶性,那时候就表现在胶带表面有裂纹。因为涂胶不匀的关系。 二、看膜的亮度,一般劣质胶带都颜色发暗,这种胶带断裂的概率非常高,强度差。 三、手感膜的厚度,感觉膜硬的胶带一般都比较次,而且由于膜厚,实际米数会减少。好的胶带所选用的薄膜都比较柔软,用手拉伸长性好。 四、看颜色,一般透明胶带外观颜色越白,胶带杂质越少,才能保证正常的胶粘性,100米以下的胶带都有一定的透明度可以看到纸管。黄色胶带看胶带表面有无分布不规则的白点,用手压抹不去的为杂质或胶干的印迹,这种产品一般就带有气味。 五、看纸管:选用厚纸管的胶带一般都是为了误导消费。胶带的生产是从国外开始的,所以胶带的纸管内径都是统一的7.6厘米,但劣质胶带在纸管的厚度上是做足了功夫,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与许多消费者还是有关系的,很多人认为纸管越厚,外圈越大,胶带就卷的越多,猛的一听好象很正确,其实可以仔细计算一下呢?就说用3毫米的纸管和7毫米的纸管比吧,如果两卷胶带从纸管外径到胶带边缘的纯胶带厚度都是1公分,我们可以用数学公式计算一下7毫米纸管对比3毫米纸管每1公分胶厚能多几米胶带? 如果同等胶带厚度,从上图我们可以很容易计算,7毫米纸管比3毫米纸管厚4毫米,也就是直径多了8毫米,换算成米就是8÷1000=0.008米那换算成周长的话,7毫米纸管的胶带比3毫米纸管的胶带每一圈多多少米呢?也就是3.14×0.008=0.02512米。那1公分的胶厚度究竟有多少圈胶带呢?我们上面说过,胶带的总厚度在50微米,但对于那些掺杂了杂质的胶带,那大家就应该明白为什么掺杂杂质了!1公分=10毫米=10000微米,也就是说1公分纯胶厚的胶带是卷了10000÷50=200圈,那7毫米纸管比3毫米纸管多了多少胶带呢?我们可以算出来就是用每圈多的米数去乘以圈数=200×0.02512=5.024米,也就是说一个外圈大4毫米的胶带其实每公分胶厚只是多了5米多点,但如果只是从外径对比的话,那胶带的大小差距是非常大的,难怪大家都恨不得把纸管做的越大,那目的还不是把胶带卷的少点。 反过来,如果两个不同厚度纸管的胶带大小同等,那3毫米纸管的胶带与7毫米纸管之间的那4毫米卷成胶带会是多少米呢?我们也可以计算一下。首先算纸管的外径周长=纸管内径+纸管厚度×2。那3毫米纸管的外径就是76毫米+3毫米×2=82毫米=0.082米。外径周长就是了3.14×0.082=0.2574米,当胶带卷到纸管7毫米厚度的时候,外径就是76毫米=7毫米×2=90毫米=0.09米,那外径周长就扩大到3.14×0.09=0.2826米了,我们取平均值,也就是说每圈胶带的长度是(0.2574+0.2826)÷2=0.27

产品检验规范(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深圳市腾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产品检验规范 编制黄琳 审核刘卿 批准涂总 2016—11—10 发布2016—11—10实施深圳市腾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发布

产品检验规范 第一部分:总则 1.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生产过程中产品和产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外购外协件、生产过程检验和成品出厂检验。2.职责 2.1技术部负责编制原辅材料、生产过程产品和产成品检验规程。 2.2品质部负责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外购外协件、生产过程产品检验和成品的出厂检验。 3.检验程序 3.1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采购产品、生产过程产品、成品出厂检验应按本规程的要求,经 品质部检验/验证合格后方可入库或使用。 3.2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进厂,由品质部首先检查供方提供的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或质量保 证单,如无以上合格证明之一时,品质部不予进货检验,特殊情况要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合格证明检查符合要求后,可按后述程序进行检验或验证。 3.3抽样组批 3.3.1供检查用的样本应从检查批中随机抽样,样本在产品结构、工艺水平、性能要求等方 面对抽查产品具有代表性。 3.3.2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进货检验或验证:由同一品种规格、同一供方生产的同批原材 料、外购外协件组成。 3.3.3生产过程中产品检验的检查批由同一机台生产的同一产品组成一个批量。 3.3.4成品出厂检验的检查批由同一机台生产的同一产品组成;非同一机台生产的产品组成 的检查批,应加倍抽样检验。 3.4抽样规则 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生产过程中产品、成品检验的抽样规则,按抽样检验标准的规定进行。 3.6判定原则 产品经检验测试后,如有一个项目不合格时,应剔除不合格品,再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如第二次检验仍不合格时: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产品,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生产过程中产品和成品,则应100%检验,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记录 4.1质量记录应真实反映产品质量情况,质量记录填写应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 4.2质量记录一般不允许更改。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数据,应采用单杠划去原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日期。 4.3质量记录的表式、内容和保存期,应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打包带检测

打包带检测 打包带又名捆包带或捆扎带,是集装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手动打包带和机用打包带,材质主要有PP及PET两种。好的打包带延伸率小、柔韧性好、耐温性强,既有钢带般的抗拉力,又有能抗冲击的延展性,更能确保您产品的运输安全。 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细则规定了机用打包带的技术要求、检验项目等。本细则适用于机用打包带。 2、引用标准 GB 12023 《塑料打包带》 GB/T 1040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3、检验项目 3.1 外观色泽均匀,花纹整齐清晰,无明显污染、杂质,不允许开裂、损伤、穿孔等缺陷。检验方法:目测。 3.2 尺寸及尺寸偏差应符合图纸、封样件或技术文件要求。检验方法:用游标卡尺量。 3.3 断裂拉力应≥1.8KN。检验方法:按GB 1040规定进行检验,拉伸速度为100mm/min。 3.4 断裂伸长率应≤23%。检验方法:按GB 1040规定进行检验,拉伸速度为100mm/min。 3.5 偏斜度≤10mm 检验方法:在一卷打包带里面截取1.2m 长的试样固定试样一端,自由平放,然后再固定试样的另一端,用卡尺或卷尺测量试样在1米长度上的最大偏斜距离。 3.6 每米克重应≤10g/m。检验方法:按GB12023要求进行检验。

3.7 包装、标志、贮存打包带应标明制造厂家、产品型号(或规格)、生产日期、质量等级等;外包装应用纸箱、布装等,贮存于通风阴凉的库房。检验方法:目测。 4.1.4、强度测试 每批来料,用装有30Kg 的纸箱试打包,用手提住打包带20S 并在20S 内,剧烈抖动3 次, 打包带 必须完好无损.. 4.1.5、胶粘度:打包带打包后,必须有80%以上粘附在一起. 4.1.6、燃烧观察法: 点燃打包带后,火焰呈上黄下蓝小许黑烟,并有熔融滴落. 4.2.、实验方法:① 4.2.1 、取样规定 随机取样5 卷,在每卷外端除去3 米后,分别截取3 米长的样带5 根. 4.2.2、宽度的测定 4.2.2.1 试样分别在5 根样带上截取200mm 长的试样5 个。 4.2.2.2 仪器:精度0.02mm 的游标卡尺。 4.2.2.3 每个试样测二处,检验结果按4.1.2 条进行判定 4.2.3、厚度的测定 4.2.3.1 用4.2.2.1 试样进行 4.2.3.2 仪器:精度0.02mm 的游标卡尺。 4.2.3.3 测量每个试样中间部位的厚度(包括花纹),每个试样测二处,检验结果按4.1.2.1 条进 行判定

通用检验规范标准

文件编号:BDL-QC-WJ-001 版次 Version :A0 二、适用机种 模组及模组以下背光 三、检验条件 3.1、检验环境:温度(20~25℃),湿度(55±10%RH ); 环境 画面检验 外观检验 包装 暗室检验 照度 50~200 LUX 500~1000 LUX 500~1000 LUX ≤20 LUX 尺寸 18.5-26 26-32 32-46 46以上 检验距离 250±50m m 300±50mm 500±50mm 500±50mm 判定距离 500mm 500mm 1000mm 1500mm 3.4、检验视角: 正看正视角:垂直90° 侧看侧视角:水平方向±45°(及上下),垂直方向±45°(及左右); 3.5、检验工具:点线规、ND filter 、塞规、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工具; 3.6、检验&判定方法:点、线、面不良检验和判断 3.7、项目定义: D=大小 W=线经(宽度) L=长度 N=个数 a 、单一点不良:大于1/2 sub-pixel 计为一个点不良; b 、两连点不良=一对点=两个点,如下图: c 、亮点:在暗黑画面、灰画面能看到发光的点不良(包括异物、CF 不良); d 、暗点:在白画面、 R\G\B 、灰画面可见黑暗的点不良(不包括异物); 版 次 变更说明 拟案单位 拟案人 拟定日期 01 新增 品质部 陈永健 2014.7.26

文件编号:BDL-QC-WJ-001 版次 Version :A0 e 、点状不 良: f 、线状不良: g 、显示区域分为9等分,中间区域 为A 区(及5区),其它区域为B 区。 四、 LCM 点灯画 面: 编号 显示画面 主要检验内容 检查方法 1 1、RGB 色不均; 2、黑点总数; 3、CF 不良; 4、cell 异物; 5、线缺陷等不良。 6、点、线,画异等。 1、在红、绿、蓝画面下,用肉眼辨认其黑点欠陷的个数. 2、在红、绿、蓝画面下,用肉眼可以辨认的2连续、3连续以上的点欠陷组数. 3、肉眼辨认发光异物大小和个数(用放大镜加以确认之) 2 3 4 全黑画面 1、线缺陷,干扰线; 2、亮点(微辉点、CF 不良); 3、偏光片不良、污迹、条纹; 4、cell 漏光、色斑(偏光片 偏光度),液晶分布不均(Push Mura ) 用点线规和滤光片(根据不同客户和等级的要求选择不同种 类的滤光片)判定其等级 5 全 白 255 全白画面+敲击 1、黑点、异物,白点; 2、暗线、弱线、干扰线; 3、暗影,漏光; 4、白块、污等。 5、拖影、残影。 1、从残影画面切换到白画面后,作业员在远距离检查暗影、 污等面不良; 2、近距离检查异物、暗点等点不良。 B 区 B 区 B 区 B 区 A 区 B 区 B 区 B 区 B 区

皮料检验规范及标准

皮料检验标准 为了规范公司的皮料质量检验,避免皮料的质量检验程序不规范或者漏检导致出现皮料问题而影响生产,以及避免不合格皮料流入到生产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一、适用范围 所有真皮(动物皮料) 二、选皮 不同的级别,皮料的质量及使用率不同,皮料分为级,可利用S A T R A皮料分级之评估方法来判断每一级之预计截断使用率. 三、标识 每一张皮料必须注明清楚级别(例如A1;A2;B3;B4;C5;)。 G R A D E I=100-96%(平均使用率97%) G R A D E I I=95-91%(平均使用率93%) G R A D E I I I=90-86%(平均使用率88%) G R A D E I V=85-81%(平均使用率83%) G R A D E V=80-76%(平均使用率78%) G R A D E V I=75-71%(平均使用率73%) 四、等级划分 T R级:由级组成 A级=S A T R A的I&II级(S A T R A的平均使用率95%) B级=S A T R A的I I I&I V级(S A T R A的平均使用率%) C级=S A T R A的V级(S A T R A的平均使用率%) D级=S A T R A的VI级(S A T R A的平均使用率%) A级数量必须大于或等于C级的数量,这样可保证C级的使用率。 D级的数量必须小于或等于总数量的10%. 五、检验程序及标准

颜色、厚度检验 每一采购单相同规格,每次来料为一批。 每批任取一包,以采购色卡核对其颜色,若该包内颜色均匀,且与确认鞋或色卡相同时,则判定颜色合格。 在每一批内任取20张,以厚度计量测皮料厚度,量测部位为颈部,臀部,背部2侧(6点)。若背部、臀部有2点不合采购单要求,则判定该张皮料不合格。 皮料分级(外观检验) 外观缺点有:刀伤,斑点,脱皮,生长纹,血管纹,沙眼,碰花,牛筋,挂伤,粗糙,烙印,松面,颈纹,瑕疵等。 检验员对所有皮料进行目视全检,并依外观缺点所占比率,使用率依等级的划分为标准。 记录 5.3.1检验员在皮料反面上填写级别。 5.3.2检验员应填写《皮料品检报告》,经查核复印送交主管签字和仓库管理员各一份。 测试 撕裂强度,摩擦褪色,白色材料做耐黄变测试,黑色做老化测试。 由脱色测试。牛漆皮做剥离和掉漆测试。 (1)用有粘性胶纸对贴膜皮的进行脱膜测试(同一位置粘5次); (2)用白色面布对皮面反复摩擦,进行脱色测试(同一位置,来回摩擦10次)。 检验 对颜色比对色卡(或者确认鞋)。 目视:全数对色卡,外观,有皱纹,刮伤,成长纹,血管,颈纹,松面,斑点,等瑕疵占比率分级,目视全数检查柔软度,依照色卡(或者确认版)用手去感觉。检验皮料时应用手拉一拉皮料,看不明显的瑕疵是否经手拉之后会更加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