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历年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体育教育训练学)试题

合集下载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体育方向)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体育方向)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体育方向)苏州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领域)名称:体育教育训练学考生注意:无论以下试题中是否有答题位置,均应将答案写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写明题号)一、选择题(每题一分)1、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肌球蛋白分子2、维持身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A、屈肌反射B、对侧伸肌反射C、肌紧张D、腱反射3、准备活动与赛前状态在作用上的相同之处为:A、推迟疲劳的出现B、加速恢复过程C、延长运动时间D、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4、随着锻炼效果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增强,机体对原有的生理负荷反应:A、变大B、变小C、不便D、无明显反应5、肌肉等长收缩在运动中的作用是:A、加速B、减速C、固定D、作正功6、运动愈精细的肌肉,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A、越少B、越多C、一样多D、无规律7、提高有氧能力训练的关键因素是:A、持续时间B、训练频率C、训练密度D、训练强度8、限制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A、肺通气功能B、心脏的泵血功能C、血红蛋白的含量D、肌纤维线体数目9、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一般选择运动强度大,持续()的运动A、10s以内B、10-20sC、20-30sD、30s-1min10、当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B、梭外肌收缩C、梭内肌收缩D、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二、填空题(每空一分)1、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即:、、。

2、运动时心输出量明显增加,收缩压升高,但舒张压变化不明显,这是因为运动时运动肌肉中的舒张,导致减少的缘故3、慢肌纤维百分比高的运动员,肌肉收缩速度,收缩力量,抗疲劳能力4、评定有氧供能系统能力的常用生理指标主要有和等。

5、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和的能力。

6、赛前状态有和之分,前者对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有利。

7、持续训练法的特点是、并持续较长时间的练习,是发展的有效方法。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试述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试述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试述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等长练习:肌肉收缩而长度不变的对抗阻力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等长练习,又叫作静力训练法。

应用这种肌力训练方法时,可以使肌肉在原来静止长度上做紧张用力,也可以在缩短一定程度上时做紧张用力。

等长练习的优点是肌肉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重量较大,因此是发展最大肌肉力量的常用方法。

等张(向心)练习:肌肉进行收缩缩短和放松交替进行的力量练习方法叫作向心等张力练习,负重蹲起、负重提踵、卧推、挺举等均属于此类。

向心等张力量训练法的优点是肌肉运动形式与多数比赛项目的运动特点相一致;此外,在增长力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神经肌肉的协调性。

其缺点是力量练习中肌肉张力变化具有“关节角度效应”。

离心练习: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离心练习,它属于动态力量的训练方法,肌肉在负重条件下被拉长的动作均属于此类。

研究发现,肌肉在进行离心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离心张力比最大向心张力大30%左右,因此该力量训练方法能够对肌肉造成更大的刺激,从而更有利于发展肌肉横断面积和肌肉力量。

离心力量训练法的不足之处是训练后引起肌肉疼痛的程度较其他方法明显,原因可能是离心收缩容易引起肌肉结缔组织损伤所致。

等速练习:等速练习又叫等动练习,它是一种利用专门的等速力量训练器进行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

进行等速力量训练时,等速力量训练器所产生的阻力是和用力的大小相适应的,只要练习者尽最大的力量运动,肢体的运动速度在整个运动范围内都是恒定的,而在此活动范围内的各个角度上,只要练习者尽全力运动,产生的肌肉张力也是最大的。

因此,等速力量训练法事实上是一种可以使肌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呈“满负荷”工作的力量训练方法。

目前研究认为,等速力量训练法是发展动态肌肉力量较好的训练方法之一。

超等长练习: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叫作超等长练习。

运动训练中常用的多级跳和“跳深”等练习都属于此类方法。

历年体育综合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历年体育综合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体育综合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不包括()。
A.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B.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C.人体生物特点D.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2.等动力量训练法是在指动作速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肌肉始终能发挥出()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练方法。
2.在田径、游泳等体能类项目的训练中,教练员一般都要进行大负荷量的训练安排,既达到刺激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目的,又科学地控制运动员训练负荷极限的生理临界点,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请说明这种训练安排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本题35分)
3.我们应该以什么标准作为衡量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依据呢?有些学者认为:“汗”和“笑”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核心,即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和学生愉快的学习气氛;有些学者认为:体育教学任务完成的程度,教学水平和教师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还有的学者认为:“懂、会、悦”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即“明白道理、掌握技能和愉悦身心”。请从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认知、技能、情感体验以及社会性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标准的认识。(本题40分)
C.增加肌纤维的数量
D.提高肌肉间及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50分)
1.体育运动按人体参与活动的基本方式分类,可分为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跃、悬垂支撑和平衡、角力等。()
2.运动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竞技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3.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体育学》试题总结 共九套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体育学》试题总结 共九套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体育学》试题总结共九套第一套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在我国周代的教育,具体教育内容为“六艺”。

其中的射、御是直接用来进行军事技能和身体训练的。

2.学校体育是我国国民体育的_基础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3.解放后,全国最早开始实行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时间是1956年,《九年义务体育教学大纲》颁布的时间是1987年4.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是工作对象广泛、工作任务繁重和工作范围具有_社会性。

5.动作技能的形成,大致可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阶段和运用自如阶段。

6.体育课分组教学的形式,一般分为分组不轮换、分组轮换两种。

7.体育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而且要备场地,还要备_器材。

8.分析体育课的方法有全面分析、专题分析。

9.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两个方面。

10.运动竞赛中的淘汰法又称淘汰制,是逐步淘汰成绩差的,最后得出_优胜者的一种方法。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要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每天有45分钟的体育活动时间。

()2.对少年儿童运动技术训练的要求是全面训练打好基础。

()3.人体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遗传因素。

()4.实施学校体育管理的决策人是体育组长。

()5.《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按百分制计分。

()6.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越大越好。

()7.体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8.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法规性文件是竞赛规程。

()9.在制定体育教学进度时,快速跑教材空选用连续排列。

()10.体育教师应以教学原则为指导,来设计、调节、控制教学活动。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体育教学:2.教学常规:3.重复练习法:4.课的密度:5.竞技状态: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讲解法有哪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进行讲解?3.简述体育课考试的种类及内容。

体育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体育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教育学及运动训练学试题(150分)第二部分运动训练学(75分)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 运动成绩2. 区别对待原则3. 持续训练法4. 快速力量5. 运动技术二、方法运用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在比赛战术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2. 发展运动员快速力量时,如何确定训练的负荷量度?三、综合分析题(共1题,每题25分,共25分)1. 项群训练理论可应用于哪些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运动生理学试题(150分)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动作电位2. 红细胞比容3. 心动周期4. 运动性心脏肥大5. 最大摄氧量6. 基础代谢率7. 运动技能8. 极点9. 积极性休息 10. 连续心音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肌肉具有以下物理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 心肌收缩具有以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范围为___________次/分,每博输出量约为______________毫升。

5. 肺泡通气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人体各细胞的直接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的分解。

7. 感受弱光的是_________细胞,感受强光的是_________细胞并具有分辨______的能力。

8. 产生赛前状态的生理机理是_________,准备活动的生理机理是___________。

9. 决定动作速度的生理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专业)试题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专业)试题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0题,共60分)
1.兴奋收缩耦联:
2.最大摄氧量:
3.极点:
4.竞技能力:
5.重复训练法:
6.项目制胜规律:
7.体育教学评价:
8.体育课程资源:
9.学校体育环境:
10.军国民教育:
二.简答题
1.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的特点。

2.肌肉收缩依据长度和张力的变化,可分为哪三种基本形式。

3.柔韧的生理学基础。

4.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6.运动训练方法的创新途径?
7.说明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8.如何理解学校体育课程三级管理体制?
9.体育课前常规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10.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的核心观点和时代意义。

二.论述题
1.论述学生体质健康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及其提升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

2.试述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

3.请结合你的专项,设计一份基础训练阶段基本训练周的周训练计划,要求采用表格形式,包括周训练计划基本要素、并符合周训练计划制定的相关要求。

3.试论述当今课程改革的世界性共同点及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体育硕士考研试题及答案

体育硕士考研试题及答案

体育硕士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体育运动中,下列哪项不属于有氧运动?A. 慢跑B. 游泳C. 举重D. 快走答案:C2.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系统性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随意性原则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体育比赛中的裁判员职责?A. 执行比赛规则B. 确保比赛公平C. 指导运动员技术D. 维持比赛秩序答案:C4.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文献资料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推理法答案:D5. 以下哪个是运动后正确的肌肉放松方式?A. 立即坐下休息B. 进行拉伸运动C. 大量饮水D. 立即洗冷水澡答案:B6. 体育心理学研究中,运动员的“心理弹性”指的是什么?A. 心理承受能力B. 心理恢复能力C. 心理适应能力D. 心理抗压能力答案:C7. 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师应该采用哪种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示范法D. 问答法答案:C8. 在运动训练中,下列哪项不是运动负荷的组成要素?A. 运动强度B. 运动时间C. 运动频率D. 运动环境答案:D9.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比赛节奏”通常指的是什么?A. 比赛进行的速度B. 比赛的心理状态C. 比赛的生理状态D. 比赛的策略安排答案:A10. 体育科学研究中,对运动员进行运动生理测试的目的是什么?A. 评估运动员的运动能力B. 监测运动员的健康状况C. 制定运动员的训练计划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运动训练中周期化训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周期化训练是指将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任务要求,划分为不同的训练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内容。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避免过度训练,同时确保运动员在重要比赛前达到最佳状态。

周期化训练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科学地安排训练负荷,使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状态得到均衡发展。

苏州大学《体育概论》课程试卷(12卷)共4页

苏州大学《体育概论》课程试卷(12卷)共4页

苏州大学《体育概论》课程试卷(12卷)共4页考试形式闭卷年月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的,它是一门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2、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分为和一、二、三级。

3、我国体育体制采用层次制和相结合的领导管理体制。

4、是指身体的移动对外部物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

5、身体姿势一般包括开始姿势、运动过程中的姿势和姿势。

6、构成体育功能的两大要素是体育的和社会的需要。

7、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历史性特点、和民族性特点以及特点。

8、体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具有自然和二重性。

9、当今世界体育体制的类型主要有、社会主导型和三种。

10、根据体育体育工作的本身特征,可以将体育分为、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4个部分。

11、体育手段是指为实现而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12、技术细节是指构成技术环节的各个细小技术动作以及在不影响运动技术基本结构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

13、《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将体育教练员职务名称为:三级教练、二级教练、一级教练、、国家级教练。

14、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管理体育的各种、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

15、1923年,北洋政府在《》(草案)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从此,“体育”一词成了标记学校中身体教育的专门术语。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体育概念的出现晚于体育的产生。

()2、我国运动员技术等级中,最高级别为运动健将。

()3、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我国体育的行政组织。

()4、美国的体育体制属于社会主导型。

()5、体育科学体系具有自身的体系结构,但这种体系结构在体育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

()6、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包括技术基础和技术关键。

()7、轨迹的方向常常以四个基本面和六个基本方向来确定。

()8、按身体运动的呼吸方式分类,可以将身体运动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

苏州大学2006-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体育教育训练学)

苏州大学2006-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体育教育训练学)

苏州大学2006-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体育教育训练学)06年生理真题一.名词解释稳态强度—时间曲线条件抑制超量恢复运动效果二.简答题1、简述力量素质训练的原则。

2、简述心率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3、简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简述决定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5、简述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对肌肉张力的影响。

三.论述题1、试述儿童少年的运东系统发育特点及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试述运动技能形成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特点。

3、运动型疲劳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实践谈谈有哪些消除疲劳的方法。

2007年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考试试题一、名次解释(10*6=60)1、肌丝收缩滑行理论2、通气/血流比值3、生物节律4、残障人5、兴奋剂6、体育7、体育教学8、体育理念9、竞技体育10、运动竞赛一、简答题(10*12=120)1、简述肌丝的结构2、简述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3、简述运动负荷对人体机能的影响4、简述赛前状态对人体技能的影响及调整5、如何制定糖尿病人的运动方案6、简述引起体育概念混乱的原因7、简述体育娱乐的特点8、简述体育科学的科学基础9、简述运动竞赛的特点10、简述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都有那些二、论述题(4*30=120)1、论述运动对心血管机能的影响2、论述运动性疲劳及其产生机制3、论述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4、论述学校体育的地位和意义07年真题(B卷)一.名次解释有效滤过压极点脂蛋白糖尿病群众体育人文体育观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娱乐二.简答题1、分析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关系及其生理机制。

2、如何进行运动补糖。

3、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4、简述有氧耐力的测定方法。

5、如何制定老年人健身运动处方。

6、决定体育价值观的因素是什么。

7、简述学校体育的构成与特征。

8、简述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

9、简述运动竞赛的基本特征。

10 简述我国体育体制组织体系的具体构成。

三.论述1、试述乳酸阈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论述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论述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之(论述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1.赛前状态(分析赛前状态生理变化及其机制可以为简答):人体在参加比赛或者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

赛前状态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氧运输系统、物质代谢方面的变化,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物质代谢过程加强,体温升高,内脏器官的活动增强,表现为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肺通气量、吸氧量增加,并出现血糖水平升高i,泌汗增多,尿频等现象。

(赛前状态产生的机制可以用条件反射机理解释:肌肉活动时,引起机体内脏器官、物质代谢、神经系统机能变化。

在日常比赛或训练中许多种因素常与肌肉活动相结合,久而久之成为刺激条件,只要刺激条件一出现,赛前的生理状态就会表现出来形成了条件反射由于这些生理反应是在日常训练或比赛条件下形成的,因此赛前状态的生理机制是自然条件反射。

)。

最新历年体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最新历年体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梅脱与相对代谢
2.泛化与分化
3.持续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
4.“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5.运动性疲劳与超量恢复
6.乳酸与通气阈
三、简答题(3×5=15分)
1.简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2.试述人体各大能量供应系统的特点
3.简述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11+12+12+35分)
1.试述肌肉弹性成分的组成,存在部位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4.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A宣传教育法B目标管理法C行政管理法D检查评估法
5.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方法,一般有:
A效果评估B计划评估C效能评估D效益评估
6.形成良好体育态度的关键是:
A体育价值观B体育情感体验C体育行为倾向D群体期望与规范
7.焦虑和唤醒水平的提高会影响:
A注意的分配B注意方式的转变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保持
4.结合实际,试分析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与基本条件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3×5)
1.操作思维
2.高峰表现
3.归因
4.技能
5.内部表象
二、简答题(5×4)
1.运动技能的分类
2.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说有几种
3.注意方式理论将注意划分为几种类型
4.运动技能与心理技能的联系与区别
三、问答题(40分)
17.训练使体质增强的生理本质是积极的适应过程,当训练中止后()
A适应会很快消失
B适应会延续一段较长时间
C适应会长期存在
D适应的消退因人而异
E适应会逐步消失
18.有训练者在完成动力性定量负荷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上升,脉压减少;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此门科目包括两个部分:体育基本理论、运动生理学第一部分体育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历史回顾:1、古代体育概念2、近代体育概念(二)关于现代体育概念问题:1、体育概念的争论及其原因2、体育的总概念3、体育的本质4、体育总概念的相似概念二,关于体育观念的基本理论(一)体育整体观:1、体育整体观的提出和意义2、体育整体观的应用(二)体育价值观:1、体育价值观的含义与基本内容及其特点2、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理念问题3、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精神问题(三)人文体育观:1、人文体育观的确立;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四)科学体育观:1、科学体育观的形成和认同2、科学体育观的多视角分析三,关于体育主体实施的基本理论(一)体育的基本形态1、体育教育2、竞技体育3、群众体育(二)体育的基本功能1、体育功能概述2、体育的基本功能(三)体育的目的和任务1、体育目的任务的确定依据2、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四)体育实施途径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体育锻炼5、体育娱乐(五)体育的基本手段1、体育手段概述2、传统体育手段3、时尚体育手段4、体育手段的构成四,关于体育与社会要素互动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与政治1、体育与政治紧密联系2、体育本质的非政治特征(二)体育与经济1、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2、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体育与教育1、体育是全面发展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3、体育与平等观念及法制精神的培养(四)体育与艺术1、体育与艺术相伴发展2、体育与艺术的联系和区别3、中国武术追求的神韵(五)体育与军事1、体育与军事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2、体育与军事联系的利弊3、现代军事体育的勃兴(六)体育与医学1、中国传统体育与传统医学的相互联系和促进2、国外体育与医疗卫生的相互联系和促进3、在体育与医学互渗中诞生的运动医学(七)体育与宗教1、因宗教而产生和被倡导的体育2、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及其对体育的贡献3、少年寺武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观五,关于体育相关运作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体制及其改革1、国外体育体制的几种模式2、我国体育体制及其改革(二)体育法制与伦理建设1、依法治体与体育法制建设2、我国体育法的颁行及主要内容3、体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途径(三)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1、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2、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四)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1、体育产业概念2、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部类中的归属3、各类体育市场概况4、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5、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前景(五)体育环境及其优化1、体育环境概述2、体育与社会人文环境3、体育与自然环境4、体育与人工环境(六)体育科技发展与体育科技工作1、现代体育科技发展概貌2、体育科技工作3、体育科研方法(七)体育的宏观评估与预测1、体育宏观评估原则及要素2、体育预测及其基本方法六,关于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理论(一)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际体育的内在特征2、现代国际体育的发展特征(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2、21世纪初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三)当代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1、参赛与申办奥运会的历程2、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一、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1、能量的直接来源——A TP2、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二)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1、磷酸原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三)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1、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2、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3、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二、肌肉收缩(一)肌肉的微细结构1、肌原纤维2、肌管系统(二)肌肉的特性1、肌肉的物理特性2、肌肉的生理特性(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3、动作电位的传导4、局部兴奋(四)肌肉的收缩原理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2、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3、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五)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2、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六)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1、人类肌纤维类型2、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6、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七)肌电图1、肌电图的引导2、正常肌电图3、肌电图的应用三、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一)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神经元2、突触及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与受体4、神经胶质细胞5、神经营养因子(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概述2、视觉3、听觉4、位觉5、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三)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1、运动的脊髓调控(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2、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3、高位中枢控制的下行通路4、运动功能的整合四、激素与运动(一)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1、内分泌与内分泌腺2、激素与激素的分类3、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二)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1、受体以及作用特征2、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3、激素分泌的调节(三)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3、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功能与调节钙、磷酸、代谢的激素4、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5、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四)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1、松果体的内分泌2、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3、组织激素(五)运动与内分泌功能1、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i2、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3、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4、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5、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6、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五、血液与运动(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性质(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血液的调节功能3、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六、呼吸与运动(一)肺通气1、肺通气功能的评定2、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反应和适应3、运动与呼吸(二)气体的交换1、气体交换的原理2、气体交换的过程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4、肺换气功能的评定(三)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及其呼吸的反射性调节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3、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七、循环与运动(一)心脏生理1、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动周期与心电图3、心泵功能的评定4、心泵功能的调节(二)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2、微循环3、静脉回心血量(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四)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1、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2、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八、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一)酸碱物质的来源1、酸、碱与pH值2、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3、体内碱性物质的来源(二)酸碱平衡的调节1、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2、血液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3、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4、肾脏排泄及其对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调节作用5、酸碱平衡紊乱6、酸碱平衡检测的主要指标(三)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1、运动时骨骼肌和血液pH值的变化规律2、运动时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3、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的缓冲作用4、口服NaHCO3对体内酸碱平衡和运动绩的作用九、体适能与运动处方(一)体适能与健康1、健康概述2、体适能(二)运动处方1、运动处方概论2、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3、提高体适能的运动处方十、肥胖与体重控制(一)肥胖1、肥胖及其危害2、肥胖的诊断3、体成分估算方法(二)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1、体重、体成分控制的理论基础2、体重、体成分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三)肥胖与运动减肥1、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2、运动减肥十一、运动与免疫(一)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1、免疫的概念及其发展2、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免疫反应(二)“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1、两个新概念——对免疫认识方面本质上的飞跃2、免疫系统——“流动脑”的概念3、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三)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1、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2、运动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共识(四)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1、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2、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3、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五)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1、营养调理2、中药调理3、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十二、肌肉力量(一)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1、肌肉力量的分类2、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二)肌肉力量的检测1、等长肌力检测2、等张肌力检测3、等速肌力检测(三)肌肉力量训练1、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则2、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十三、有氧运动能力(一)吸氧量和氧亏1、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2、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二)有氧工作能力1、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2、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影响因素3、乳酸阈与通气阈(三)有氧耐力的测定法及其评定1、VO2max测定法2、次最大运动负荷的测试十四、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进入工作状态3、稳定状态4、运动性疲劳与恢复(二)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1、运动负荷的本质2、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3、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三)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1、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2、有训练者进行运动时和恢复期的生物学特征十五、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一)运动性疲劳1、疲劳概述2、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其特点3、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4、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二)恢复与提高过程1、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2、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3、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十六、强力手段(一)强力手段的概述1、何谓强力手段2、强力手段的生理学分析(二)生理学手段1、吸氧2、碱性盐3、牛磺酸4、肌酸5、谷氨酰胺6、肉毒碱7、麦芽油8、β-羟基-β丁酸甲酯9、1,6-二磷酸果糖10、丙酮酸盐11、吼叫法12、后效作用法(三)营养学手段1、运动对三大能源物质的需要2、运动对矿物质的需要3、运动对水.和电解质的需要4、运动对维生素的需要(四)药理学手段1、西药在运动中的应用2、中药在运动中的应用(五)心理学手段(六)机械和生物力学手段十七、兴奋剂与运动(一)兴奋剂概况1、竞技体育中的兴奋剂使用2、竞技体育中的反兴奋剂运动3、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的界定4、对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概念的理解5、兴奋剂的分类(二)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1、对兴奋剂作用与效应的总体评价2、各类兴奋剂的生理药理效应、毒副作用及损伤作用十八、环境与运动(一)冷热环境1、体温的调节2、热环境与运动3、冷环境与运动(二)水环境与运动1、水环境与运动能力2、对水环境的适应(三)高原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与身体适应2、高原训练和运动成绩(四)大气环境与运动1、大气环境与健康2、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五)生物节律1、生物节律及其机制2、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十九、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1234(二)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12(三)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123二十、女子与运动(一)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1、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2、女子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二)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1、卵巢的内分泌功能2、月经周期与运动3、妊娠期与运动二十一、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一)衰老与老年人1、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2、衰老的机制与抗衰老(二)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1、健身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2、健身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3、健身运动对氧运输系统的影响4、健身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5、健身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6、健身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7、健身运动对应激能力的影响(三)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1、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2、老年人健身方案二十二、残障人与体育锻炼(一)概述1、残障与残障人的概念2、引起残障的原因3、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二)残障人的分类与分级1、残障人群的分类2、残障人群的分级(三)残障人的生理特点1、视觉残障生理特点2、听觉残障生理特点3、言语残障生理特点4、智力残障生理特点5、肢体残障生理特点6、精神残障生理特点(四)残障人的康复1、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概念2、肢体残障训练评估(五)残障人体育活动1、残障人体育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的标志2、适合残障人参加的体育比赛项目3、如何组织更多的残障人参加体育活动二十三、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一)运动与高脂血症1、高脂血症概述2、运动与高脂血症(二)运动与高血压1、高血压概述2、运动与高血压(三)运动与糖尿病1、糖尿病概述2、运动与糖尿病。

苏州大学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试题

苏州大学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试题

苏州大学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试题苏州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试题考试科目:体育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5 分)1、体质2、体育体制3、竞技运动4、体育科学化5、身体活动二、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6、简述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7、简述体育的教育功能。

8、简述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9、简述我国教育体制的基本内容。

10、简述体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

三、问答题(共 85 分)11、阐述体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2 分)12、说明体育科学体系的学科分类与结构。

(15 分)13、阐明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

(15 分)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体育体制改革提出哪些要求?(18 分)15、试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 号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5 分)苏州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试题考试科目:体育概论一,名词解释(共 5 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 体育科学2, 体育体制3, 体育手段4, 终身体育5, 动作节奏二,简答题(共 5 题,每题 8 分,共 50 分)6 简述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

7 简述体育增强体质的主要内容。

8 简述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9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教学规律主要有那些。

10 简述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

三论述题(共 5 题,每题 15 分,共 75 分)11 试述我国体育体制的特点及主要内容12 试述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与联系13 我国体育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目前我国体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那些?14 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的?15 确定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理论依据有那些?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是什么?苏州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概论》试题考试科目:体育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30 分)1 体育体制2 体育锻炼3 动作节奏4 体育教学手段5 体育课密度6 体育教学内容二、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1 简述我国体育界关于体育起源的两种主要观点。

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真题

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真题

苏州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真题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
2心输出量
3 柔韧性
4 体育教学模式
5 战术意识
6技术风格
7 体育教学过程
8 体育参与
9讲解法
二、简答题
1运动员心脏与普通人心脏的区别
2极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3肥胖及其危害
4运动训练计划内容
5运动技术目的与影响因素
6 如何控制负荷量
7 体育教师基本职责
8重复训练法及其作用
9预防与纠正错误动作注意事项
10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三、论述题
1肌肉收缩形式的力学特征与实践中的应用
2 如何实施运动强度监管,作用
3 制定专项力量训练指标,力量训练的方法与基本要求4如何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与体育教师的评价。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doc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doc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此门科目包括两个部分:体育基本理论、运动生理学第一部分体育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历史回顾:1、古代体育概念2、近代体育概念(二)关于现代体育概念问题:1、体育概念的争论及其原因2、体育的总概念3、体育的本质4、体育总概念的相似概念二,关于体育观念的基本理论(一)体育整体观:1、体育整体观的提出和意义2、体育整体观的应用(二)体育价值观:1、体育价值观的含义与基本内容及其特点2、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理念问题3、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精神问题(三)人文体育观:1、人文体育观的确立;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四)科学体育观:1、科学体育观的形成和认同2、科学体育观的多视角分析三,关于体育主体实施的基本理论(一)体育的基本形态1、体育教育2、竞技体育3、群众体育(二)体育的基本功能1、体育功能概述2、体育的基本功能(三)体育的目的和任务1、体育目的任务的确定依据2、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四)体育实施途径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体育锻炼5、体育娱乐(五)体育的基本手段1、体育手段概述2、传统体育手段3、时尚体育手段4、体育手段的构成四,关于体育与社会要素互动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与政治1、体育与政治紧密联系2、体育本质的非政治特征(二)体育与经济1、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2、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体育与教育1、体育是全面发展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3、体育与平等观念及法制精神的培养(四)体育与艺术1、体育与艺术相伴发展2、体育与艺术的联系和区别3、中国武术追求的神韵(五)体育与军事1、体育与军事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2、体育与军事联系的利弊3、现代军事体育的勃兴(六)体育与医学1、中国传统体育与传统医学的相互联系和促进2、国外体育与医疗卫生的相互联系和促进3、在体育与医学互渗中诞生的运动医学(七)体育与宗教1、因宗教而产生和被倡导的体育2、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及其对体育的贡献3、少年寺武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观五,关于体育相关运作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体制及其改革1、国外体育体制的几种模式2、我国体育体制及其改革(二)体育法制与伦理建设1、依法治体与体育法制建设2、我国体育法的颁行及主要内容3、体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途径(三)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1、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2、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四)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1、体育产业概念2、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部类中的归属3、各类体育市场概况4、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5、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前景(五)体育环境及其优化1、体育环境概述2、体育与社会人文环境3、体育与自然环境4、体育与人工环境(六)体育科技发展与体育科技工作1、现代体育科技发展概貌2、体育科技工作3、体育科研方法(七)体育的宏观评估与预测1、体育宏观评估原则及要素2、体育预测及其基本方法六,关于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理论(一)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际体育的内在特征2、现代国际体育的发展特征(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2、21世纪初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三)当代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1、参赛与申办奥运会的历程2、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一、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1、能量的直接来源——A TP2、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二)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1、磷酸原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三)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1、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2、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3、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二、肌肉收缩(一)肌肉的微细结构1、肌原纤维2、肌管系统(二)肌肉的特性1、肌肉的物理特性2、肌肉的生理特性(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3、动作电位的传导4、局部兴奋(四)肌肉的收缩原理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2、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3、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五)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2、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六)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1、人类肌纤维类型2、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6、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七)肌电图1、肌电图的引导2、正常肌电图3、肌电图的应用三、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一)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神经元2、突触及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与受体4、神经胶质细胞5、神经营养因子(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概述2、视觉3、听觉4、位觉5、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三)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1、运动的脊髓调控(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2、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3、高位中枢控制的下行通路4、运动功能的整合四、激素与运动(一)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1、内分泌与内分泌腺2、激素与激素的分类3、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二)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1、受体以及作用特征2、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3、激素分泌的调节(三)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3、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功能与调节钙、磷酸、代谢的激素4、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5、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四)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1、松果体的内分泌2、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3、组织激素(五)运动与内分泌功能1、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i2、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3、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4、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5、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6、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五、血液与运动(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性质(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血液的调节功能3、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六、呼吸与运动(一)肺通气1、肺通气功能的评定2、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反应和适应3、运动与呼吸(二)气体的交换1、气体交换的原理2、气体交换的过程3、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4、肺换气功能的评定(三)呼吸运动的调节1、呼吸中枢及其呼吸的反射性调节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3、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七、循环与运动(一)心脏生理1、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动周期与心电图3、心泵功能的评定4、心泵功能的调节(二)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2、微循环3、静脉回心血量(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四)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1、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2、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八、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一)酸碱物质的来源1、酸、碱与pH值2、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3、体内碱性物质的来源(二)酸碱平衡的调节1、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2、血液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3、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4、肾脏排泄及其对机体酸碱平衡和水平衡的调节作用5、酸碱平衡紊乱6、酸碱平衡检测的主要指标(三)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1、运动时骨骼肌和血液pH值的变化规律2、运动时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3、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的缓冲作用4、口服NaHCO3对体内酸碱平衡和运动绩的作用九、体适能与运动处方(一)体适能与健康1、健康概述2、体适能(二)运动处方1、运动处方概论2、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3、提高体适能的运动处方十、肥胖与体重控制(一)肥胖1、肥胖及其危害2、肥胖的诊断3、体成分估算方法(二)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1、体重、体成分控制的理论基础2、体重、体成分控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三)肥胖与运动减肥1、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2、运动减肥十一、运动与免疫(一)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1、免疫的概念及其发展2、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免疫反应(二)“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1、两个新概念——对免疫认识方面本质上的飞跃2、免疫系统——“流动脑”的概念3、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三)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1、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2、运动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共识(四)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1、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2、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3、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五)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1、营养调理2、中药调理3、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十二、肌肉力量(一)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1、肌肉力量的分类2、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二)肌肉力量的检测1、等长肌力检测2、等张肌力检测3、等速肌力检测(三)肌肉力量训练1、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则2、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十三、有氧运动能力(一)吸氧量和氧亏1、需氧量、吸氧量和氧亏2、运动后过量氧耗及其影响因素(二)有氧工作能力1、最大吸氧量及其影响因素2、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影响因素3、乳酸阈与通气阈(三)有氧耐力的测定法及其评定1、VO2max测定法2、次最大运动负荷的测试十四、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进入工作状态3、稳定状态4、运动性疲劳与恢复(二)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1、运动负荷的本质2、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3、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三)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1、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2、有训练者进行运动时和恢复期的生物学特征十五、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一)运动性疲劳1、疲劳概述2、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其特点3、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4、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二)恢复与提高过程1、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2、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3、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十六、强力手段(一)强力手段的概述1、何谓强力手段2、强力手段的生理学分析(二)生理学手段1、吸氧2、碱性盐3、牛磺酸4、肌酸5、谷氨酰胺6、肉毒碱7、麦芽油8、β-羟基-β丁酸甲酯9、1,6-二磷酸果糖10、丙酮酸盐11、吼叫法12、后效作用法(三)营养学手段1、运动对三大能源物质的需要2、运动对矿物质的需要3、运动对水.和电解质的需要4、运动对维生素的需要(四)药理学手段1、西药在运动中的应用2、中药在运动中的应用(五)心理学手段(六)机械和生物力学手段十七、兴奋剂与运动(一)兴奋剂概况1、竞技体育中的兴奋剂使用2、竞技体育中的反兴奋剂运动3、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的界定4、对兴奋剂和使用兴奋剂概念的理解5、兴奋剂的分类(二)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1、对兴奋剂作用与效应的总体评价2、各类兴奋剂的生理药理效应、毒副作用及损伤作用十八、环境与运动(一)冷热环境1、体温的调节2、热环境与运动3、冷环境与运动(二)水环境与运动1、水环境与运动能力2、对水环境的适应(三)高原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与身体适应2、高原训练和运动成绩(四)大气环境与运动1、大气环境与健康2、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五)生物节律1、生物节律及其机制2、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十九、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一)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1、运动系统2、氧运输系统3、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4、神经系统(二)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1、基本动作的特征2、身体素质的发展(三)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1、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2、科学选材与年龄3、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二十、女子与运动(一)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1、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2、女子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二)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1、卵巢的内分泌功能2、月经周期与运动3、妊娠期与运动二十一、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一)衰老与老年人1、衰老的概念及老年人划分标准2、衰老的机制与抗衰老(二)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1、健身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2、健身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3、健身运动对氧运输系统的影响4、健身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5、健身运动对血脂代谢的影响6、健身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7、健身运动对应激能力的影响(三)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1、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2、老年人健身方案二十二、残障人与体育锻炼(一)概述1、残障与残障人的概念2、引起残障的原因3、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特点和作用(二)残障人的分类与分级1、残障人群的分类2、残障人群的分级(三)残障人的生理特点1、视觉残障生理特点2、听觉残障生理特点3、言语残障生理特点4、智力残障生理特点5、肢体残障生理特点6、精神残障生理特点(四)残障人的康复1、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新概念2、肢体残障训练评估(五)残障人体育活动1、残障人体育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的标志2、适合残障人参加的体育比赛项目3、如何组织更多的残障人参加体育活动二十三、若干疾病的体育锻炼(一)运动与高脂血症1、高脂血症概述2、运动与高脂血症(二)运动与高血压1、高血压概述2、运动与高血压(三)运动与糖尿病1、糖尿病概述2、运动与糖尿病。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1.doc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1.doc

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库1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此门科目包括两个部分:体育基本理论、运动生理学第一部分体育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基本理论(一)关于体育概念的历史回顾:1、古代体育概念2、近代体育概念(二)关于现代体育概念问题:1、体育概念的争论及其原因2、体育的总概念3、体育的本质4、体育总概念的相似概念二,关于体育观念的基本理论(一)体育整体观:1、体育整体观的提出和意义2、体育整体观的应用(二)体育价值观:1、体育价值观的含义与基本内容及其特点2、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理念问题3、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精神问题(三)人文体育观:1、人文体育观的确立;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四)科学体育观:1、科学体育观的形成和认同2、科学体育观的多视角分析三,关于体育主体实施的基本理论(一)体育的基本形态1、体育教育2、竞技体育3、群众体育(二)体育的基本功能1、体育功能概述2、体育的基本功能(三)体育的目的和任务1、体育目的任务的确定依据2、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四)体育实施途径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体育锻炼5、体育娱乐(五)体育的基本手段1、体育手段概述2、传统体育手段3、时尚体育手段4、体育手段的构成四,关于体育与社会要素互动的基本理论1、体育与政治紧密联系2、体育本质的非政治特征(二)体育与经济1、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2、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三)体育与教育1、体育是全面发展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3、体育与平等观念及法制精神的培养(四)体育与艺术1、体育与艺术相伴发展2、体育与艺术的联系和区别3、中国武术追求的神韵(五)体育与军事1、体育与军事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2、体育与军事联系的利弊3、现代军事体育的勃兴1、中国传统体育与传统医学的相互联系和促进2、国外体育与医疗卫生的相互联系和促进3、在体育与医学互渗中诞生的运动医学(七)体育与宗教1、因宗教而产生和被倡导的体育2、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及其对体育的贡献3、少年寺武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观五,关于体育相关运作的基本理论(一)体育体制及其改革1、国外体育体制的几种模式2、我国体育体制及其改革(二)体育法制与伦理建设1、依法治体与体育法制建设2、我国体育法的颁行及主要内容3、体育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途径(三)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1、发达国家的体育发展战略2、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四)体育产业与体育市场1、体育产业概念2、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部类中的归属3、各类体育市场概况4、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概况5、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前景(五)体育环境及其优化1、体育环境概述2、体育与社会人文环境3、体育与自然环境4、体育与人工环境(六)体育科技发展与体育科技工作1、现代体育科技发展概貌2、体育科技工作3、体育科研方法(七)体育的宏观评估与预测1、体育宏观评估原则及要素2、体育预测及其基本方法六,关于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理论(一)现代国际体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际体育的内在特征2、现代国际体育的发展特征(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2、21世纪初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三)当代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1、参赛与申办奥运会的历程2、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二部分运动生理学一、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一)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1、能量的直接来源——A TP2、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二)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1、磷酸原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氧化系统(三)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1、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2、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3、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分析二、肌肉收缩(一)肌肉的微细结构1、肌原纤维2、肌管系统(二)肌肉的特性1、肌肉的物理特性2、肌肉的生理特性(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3、动作电位的传导4、局部兴奋(四)肌肉的收缩原理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2、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3、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五)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1、单收缩和强直收缩2、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3、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六)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1、人类肌纤维类型2、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3、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4、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6、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七)肌电图1、肌电图的引导2、正常肌电图3、肌电图的应用三、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一)神经系统及其功能1、神经元2、突触及突触传递3、神经递质与受体4、神经胶质细胞5、神经营养因子(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感觉概述2、视觉3、听觉4、位觉5、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三)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1、运动的脊髓调控(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2、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3、高位中枢控制的下行通路4、运动功能的整合四、激素与运动(一)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1、内分泌与内分泌腺2、激素与激素的分类3、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二)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1、受体以及作用特征2、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3、激素分泌的调节(三)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3、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功能与调节钙、磷酸、代谢的激素4、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5、胰岛的内分泌功能(四)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1、松果体的内分泌2、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功能3、组织激素(五)运动与内分泌功能1、儿茶酚胺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i2、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3、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4、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5、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适应与反应6、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五、血液与运动(一)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性质(二)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血液的调节功能3、血液的防御和保护功能六、呼吸与运动(一)肺通气1、肺通气功能的评定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相关考试情况4苏州大学在职研究生相关考试情况苏州大学是江苏省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为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苏州大学开办了在职研究生教育,并受到了不少在职人员的关注。

XXX2014-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教育训练学)真题

XXX2014-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教育训练学)真题

XXX2014-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教育训练学)真题XXX2014-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教育训练学)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竞技体育:指在一定规则下,通过比赛项目的技术、体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决出胜负的体育竞技活动。

2、运动训练:指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意识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运动成绩: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通常以时间、距离、得分等形式呈现。

4、运动训练计划:指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比赛要求,制定的一系列科学的训练计划,包括周期、阶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安排。

5、战术意识: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比赛形势和对手情况,灵活运用战术技巧,达到取得胜利的目的的能力。

6、思维:指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判断、推理、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7、意志:指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包括决定、选择、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是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基础。

8、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在最大运动强度下,单位时间内摄取氧气的最大量,是评价人体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9、准备活动:指在正式训练或比赛前,进行的一系列预备活动,包括热身、拉伸、技术训练等,旨在提高身体机能和准备好比赛状态。

10、运动性疲劳:指运动员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和疲劳感的出现。

二、简答(每题15分,共90分)1、运动成绩决定因素包括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意识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以及比赛环境、对手水平等外部因素。

2、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氧气压力降低,导致人体氧气供应不足。

克服方法包括适应性训练、补充氧气、饮食调整等。

3、神经类型的种类包括交感神经型、副交感神经型和交感副交感平衡型。

4、战术意识的内容包括比赛形势判断、战术选择、战术执行和战术调整等方面的能力。

5、安静时心率为60/分,运动时心率为180/分,心动周期分别为1秒和1/3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历年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体育教育训练学)试题苏州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领域)名称:体育教育训练学考生注意:无论以下试题中是否有答题位置,均应将答案写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写明题号)一、选择题(每题一分)1、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肌球蛋白分子2、维持身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A、屈肌反射B、对侧伸肌反射C、肌紧张D、腱反射3、准备活动与赛前状态在作用上的相同之处为:A、推迟疲劳的出现B、加速恢复过程C、延长运动时间D、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4、随着锻炼效果的提高和学生体质的增强,机体对原有的生理负荷反应:A、变大B、变小C、不便D、无明显反应5、肌肉等长收缩在运动中的作用是:A、加速B、减速C、固定D、作正功6、运动愈精细的肌肉,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A、越少B、越多C、一样多D、无规律7、提高有氧能力训练的关键因素是:A、持续时间B、训练频率C、训练密度D、训练强度8、限制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A、肺通气功能B、心脏的泵血功能C、血红蛋白的含量D、肌纤维线体数目9、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一般选择运动强度大,持续()的运动A、10s以内B、10-20sC、20-30sD、30s-1min10、当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B、梭外肌收缩C、梭内肌收缩D、梭外肌和梭内肌同时收缩二、填空题(每空一分)1、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即:、、。

2、运动时心输出量明显增加,收缩压升高,但舒张压变化不明显,这是因为运动时运动肌肉中的舒张,导致减少的缘故3、慢肌纤维百分比高的运动员,肌肉收缩速度,收缩力量,抗疲劳能力4、评定有氧供能系统能力的常用生理指标主要有和等。

5、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和的能力。

6、赛前状态有和之分,前者对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有利。

7、持续训练法的特点是、并持续较长时间的练习,是发展的有效方法。

8、突触的基本结构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1、肌丝滑行理论2、运动单位募集3、最大吸氧量4、运动技能的动力定型5、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6、热习服四、简答题(每题8分)1、举例说明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2、简述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3、简述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的心里储备因素4、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简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6、简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五、论述题(每题16分)1、试述能量连续统一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2、试述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3、根据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论述体育教学中为何要贯彻全面身体锻炼原则。

苏州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领域)名称:体育教育训练学考生注意:无论以下试题中是否有答题位置,均应将答案写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写明题号)二、选择题(每题1.5分)1、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作出功能反应是:A、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C、自身调节D、体液调节2、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A、阀刺激B、基强度C、阀强度D、时值3、余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称为:A、肺活量B、肺总量C、深吸气量D、功能余气量4、正常人体安静时的通气/血流比值为:A、0.75B、0.84C、0.93D、1.125、下列关于“氧离曲线”表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曲线左移;B、氢离子浓度增加,曲线左移C、温度增加,曲线右移D、2,3-DPG增加,曲线左移6、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主要因素是:A、心脏的泵血功能B、遗传C、年龄D、训练因素7、若机体主要依靠糖的有氧氧化分解供能,则呼吸商接近A、0.7B、0.8C、0.85D、1.08、以下不是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是A、肌肉活动B、营养物热价C、精神活动D、环境温度9、发展磷酸原系统功能能力,一般选择运动强度大,持续在()的运动A、10s以内B、10-20sC、20-30sD、30s-1min10、一般来说运动效果与身体练习的()无关A、练习性质B、练习强度C、练习态度D、练习时间二、填空题(每空1分)1、生物体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称。

机体的反应有和两种2、一句骨骼肌收缩时的和变化,可将肌肉的收缩形式分为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

3、慢肌纤维百分比较高的运动员,相对来说和较小,较强4、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时心输出量与或成正比5、在递增符合的力竭行运动开始阶段,人体启动供能,随着符合的增加,必然动用功率更大的功能,直至力竭6、不同颜色的视野不一致,视野最大视野最小7、“极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内脏器官的与肌肉活动的致使供氧不足,大量积累,影响神经系统兴奋性等8、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发展具有、和三个特点9、力量训练要有针对性,应尽量与的要求及相一致10、体育教学和训练的生理学评定需要结合的评定、和时的评定综合考虑。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1、动作电位2、真稳定状态3、能量连续统一体4、运动技能的动力定型5、超量恢复四、简答题(每题7分)1、简述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2、简述长时间运动中维和要强调适当深而慢的呼吸3、简述影响柔韧素质的解剖生理因素4、监视两类肌纤维的生理特征差异5、简述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6、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五、论述题(每题16分)1、试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2、试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3、分析影响生理负荷量的主要因素苏州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领域)名称:体育教育训练学考生注意:无论以下试题中是否有答题位置,均应将答案写在考场另发的答题纸上(写明题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是由于A、钠离子外流B、钠离子内流C、钾离子外流D、钙离子内流2、引起神经肌肉接点处肌膜产生动作电位的时()的总和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B、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肌膜电位D、终板电位3、体育锻炼能使血浆蛋白产生的改变是A、高密度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C、以上两者均降低D、没有影响4、心肌细胞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较长A、相对不应期B、有效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5、Margeria测验方法常用来测定A、有氧氧化系统能力B、乳酸系统供能能力C、磷酸原系统输出功率D、运动系统功能水平6、4梅脱(MET)相对于每分钟()的吸氧量A、250mlB、500mlC、750mlD、1000ml7、骨骼肌牵张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A、骨髓B、延髓C、小脑D、大脑8、睾酮对代谢的作用主要是A、促进脂肪合成B、促进脂肪分解C、促进蛋白质合成D、促进蛋白质分解9、解释长时间运动后血糖浓度降低产生的疲劳学说是A、衰竭B、堵塞C、内环境稳定失调D、保护性抑制10、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主要影响()素质A、动作速度B、位移速度C、反应速度D、力量速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和两种2、儿童少年蛋白质代谢的特点是合成过程分解过程,即处于3、运动时心输出量显著增加,收缩压升高,但舒张压变化不明显,这是因为运动时运动肌肉中的血管,导致减小的缘故4、运动时ATP再合成所需要能量可由、和三条途径所提供5、再体育运动中,闪烁值可作为判断系统的一个生理指标6、速度素质训练,主要时改善和提高、和7、在纠正错误动作时,初学者应多采用反馈信息,而对高水平的运动员则应多采用信息8、全面身体锻炼的内容和手段的选择既要,又要突出重点9、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阀的生理学基础是与,通常把体育课适宜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标准定位10、增进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外周机制是11、肌肉对氧的利用能力主要取决于肌肉的和肌细胞中线粒体活性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1、稳态2、强度--时间曲线3、条件抑制4、超量恢复5、运动效果四、简答题(每题7分)1、简述力量素质训练的原则2、简述心率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运用3、简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4、简述决定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5、简述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对肌肉主动张力的影响五、论述题(每题15分)1、论述儿童少年运动系统发育特点及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事项2、论述运动技能形成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及其体育教学中的要点3、运动性疲劳的愿意是什么?结合实践谈谈有哪些消除疲劳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