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美术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12
“迁想妙得”
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迁 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 把主观情,“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 艺术感受。“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 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 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 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 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 原则。
而产生的雕塑艺术。 秣菟罗艺术是印度本土艺术 “犍陀罗”+秣菟罗艺术——东渐
42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二、佛教艺术的东渐与兴盛 东渐路线:
39
“畅神说”:刘宋时宗炳 《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画艺 术“畅神”的功能观,即认为自 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 美的享受。“畅神说”丰富了中 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40
山水画在此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① 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 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② 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 画创作的热情;
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220-256
(蜀221-263、吴222-280)
晋: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4
第一节 概 述
一、动乱年代 二、思想解放的时代
佛教发展 “玄学”兴起
5
三、艺术成就
1.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
13
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14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5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6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7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8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9
“迁想妙得”
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迁 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 把主观情,“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 艺术感受。“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 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 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 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 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 原则。
而产生的雕塑艺术。 秣菟罗艺术是印度本土艺术 “犍陀罗”+秣菟罗艺术——东渐
42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二、佛教艺术的东渐与兴盛 东渐路线:
39
“畅神说”:刘宋时宗炳 《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画艺 术“畅神”的功能观,即认为自 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 美的享受。“畅神说”丰富了中 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40
山水画在此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① 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 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② 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 画创作的热情;
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220-256
(蜀221-263、吴222-280)
晋: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4
第一节 概 述
一、动乱年代 二、思想解放的时代
佛教发展 “玄学”兴起
5
三、艺术成就
1.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
13
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14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5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6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7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8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9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ppt课件
佛教自西汉就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永平 求法”正式开始传播。
作为外来文化因素与艺术表现形式,佛教 与佛教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 文化发生融合、影响,最终完成中国化的 改造,取得了继续、快速发展的空间。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美术创作题材范围扩大,人物画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表现士族生活面貌的现实题材作品增加, 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活跃,山水、花鸟画 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风格艺术典型代表为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 五窟造像。
54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艺术风格特点和影响:
云冈石窟主要保存了5世纪下半叶和6世纪初的 北魏佛教雕刻艺术。
地处北魏都城于一世”。
代表着北魏石窟艺术早期成就的昙曜五窟,在
移植外来佛教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继承
46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谢赫与“六法论”:
谢赫,南朝齐梁之间人,著有《画品》(《古 画品录》),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 专著。
《画品》对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进行评价,其 中对于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六法”所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 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42
山西 大同 北魏 司马 金龙 墓漆 画屏
风
43
44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理论:
宗炳:刘宋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字少文, 南阳人。
著有《画山水序》,提出“含道映物”、 “澄怀味像”、“畅神”等观点。
提出人与山水审美的关系:“圣人含道映物,
贤者澄怀味像”;山水与山水画的关系:
27
28
29
30
南朝绘画
张僧繇:萧梁时期,吴(今苏州)人。擅 画人物、山水、走兽,尤擅画道释人物画。
作为外来文化因素与艺术表现形式,佛教 与佛教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 文化发生融合、影响,最终完成中国化的 改造,取得了继续、快速发展的空间。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美术创作题材范围扩大,人物画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表现士族生活面貌的现实题材作品增加, 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活跃,山水、花鸟画 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风格艺术典型代表为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 五窟造像。
54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艺术风格特点和影响:
云冈石窟主要保存了5世纪下半叶和6世纪初的 北魏佛教雕刻艺术。
地处北魏都城于一世”。
代表着北魏石窟艺术早期成就的昙曜五窟,在
移植外来佛教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继承
46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谢赫与“六法论”:
谢赫,南朝齐梁之间人,著有《画品》(《古 画品录》),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 专著。
《画品》对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进行评价,其 中对于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六法”所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 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42
山西 大同 北魏 司马 金龙 墓漆 画屏
风
43
44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理论:
宗炳:刘宋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字少文, 南阳人。
著有《画山水序》,提出“含道映物”、 “澄怀味像”、“畅神”等观点。
提出人与山水审美的关系:“圣人含道映物,
贤者澄怀味像”;山水与山水画的关系:
27
28
29
30
南朝绘画
张僧繇:萧梁时期,吴(今苏州)人。擅 画人物、山水、走兽,尤擅画道释人物画。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教学课件
第三环节 揣摩意象,领略意境
—理解作品
• 克服了文字障碍,理顺了句子关系,明白了 诗句的大意,再读起作品,注意力就不会受到 疑难字句的羁绊,想象力也不会因句意不通而 阻隔,思维便可以摆脱字面而进入画面了,就 有能力形成整体印象,或分解出一个个意象, 进而再联系起来,统合起来,对作品作出一个 客观的完整的认识。这就是解释作品。其基本 原则是忠于原作,追求本意。如叶老所说: “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 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些什么。”
• 巴山楚水凄凉地 , 第一个意象:忆昔,凄凉经历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第二个意象:抚今,悲痛感受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第三个意象:想事,沉重比喻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第四个意象:听歌,精神一振 • 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诗词中的“象”一般有四指:人、事、 物、景;“意”则有四涵:情、志、理、 趣。于是便可以组合成16种基本意象, 就全篇而言,即为16种基本意境。 如 下表
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按其类别,一般可以分为佛教 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三大类。在 佛教初萌的魏晋南北朝,这三种美术形 式集中体现于佛教石窟艺术之中。
一、新疆石窟壁画
新疆石窟颇多,著名的有东疆的柏孜克 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千佛洞,南疆著名 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等。 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当属克孜尔千 佛洞。其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北魏时期的石 窟主要有古阳洞、宾阳洞以及莲花洞等。
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宏伟的石窟是宾阳洞。 宾阳洞的雕凿有着完美、周密的设计计划, 所以布局特别严谨、整体。正壁有五尊雕像, 正中为本尊说法雕像,相貌丰满,微露笑意, 给人以一种亲切之感,阶梯似的厚重衣纹余 留着云冈石窟造像的风格。菩萨和弟子们分 列两侧,。地面刻出走道和莲花图案装饰, 洞外两侧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现金刚力士,力 士身躯肌腱骨坚,眉目挺怒,气势威武,所 谓“怒目金刚”是也。这是教早运用夸张的 手法雕塑的力士形象。
中国美术史第4讲 魏晋南北朝美术2PPT课件
5
尸毗王本生图 敦煌254窟 壁画 北魏
6
鹿王本生图 敦煌257窟 壁画 北魏
7
萨埵那本生图 敦煌428窟 壁画 北周
8
狩猎图 敦煌249窟 壁画 西魏
9
六、雕塑 1、雕塑家 戴逵 戴顒
10
2、佛教雕塑
敦煌275窟主佛 敦煌莫高窟
彩塑 高334 十六国
11
敦煌259窟佛像 敦煌莫高窟 彩塑 北魏
宁懋石室 洛阳北邙山出土 石刻 北魏
1
孝子棺局部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石刻 北魏
2
孝子棺局部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石刻 北魏
3
四、谢赫《古画品录》 绘画功能:明劝戒,著升沉,千载
寂寥,披图可见 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
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4
五、石窟壁画 以克孜尔石窟、敦煌莫
高窟代表,内容有说法、佛 传故事、佛本生故事等。
37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8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9
高22.4 569年
26
金铜二佛并坐像 东京根津美术馆 高23.5 489年
27
2、陵墓雕刻
石狮 南京甘家巷梁萧景墓 石刻 高350,长380 南朝
28
天禄 南京陈文帝永宁陵 石刻 高300,长311 南朝
29
铜俑 湖南津孽龙岗晋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 高26 东晋
尸毗王本生图 敦煌254窟 壁画 北魏
6
鹿王本生图 敦煌257窟 壁画 北魏
7
萨埵那本生图 敦煌428窟 壁画 北周
8
狩猎图 敦煌249窟 壁画 西魏
9
六、雕塑 1、雕塑家 戴逵 戴顒
10
2、佛教雕塑
敦煌275窟主佛 敦煌莫高窟
彩塑 高334 十六国
11
敦煌259窟佛像 敦煌莫高窟 彩塑 北魏
宁懋石室 洛阳北邙山出土 石刻 北魏
1
孝子棺局部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石刻 北魏
2
孝子棺局部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石刻 北魏
3
四、谢赫《古画品录》 绘画功能:明劝戒,著升沉,千载
寂寥,披图可见 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
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4
五、石窟壁画 以克孜尔石窟、敦煌莫
高窟代表,内容有说法、佛 传故事、佛本生故事等。
37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8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9
高22.4 569年
26
金铜二佛并坐像 东京根津美术馆 高23.5 489年
27
2、陵墓雕刻
石狮 南京甘家巷梁萧景墓 石刻 高350,长380 南朝
28
天禄 南京陈文帝永宁陵 石刻 高300,长311 南朝
29
铜俑 湖南津孽龙岗晋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 高26 东晋
(整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时代简介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时Hale Waihona Puke 代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 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并成为显学,实质上是自战国、秦汉以来各种哲学思想对世界本 质探求的继续和深入。经过战国秦汉以来的哲学思辩,中国的思维模式已实际上成为一种 无本体终极的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兴盛,除了动乱时代人之心灵慰济的需要,另外也是 玄学思维模式作用的必然结果。玄学的“有”“无”之间的思维模式从原理上消除了不同 思想、不同哲学之间身份认同上的障碍——“万物皆自有无之间”。
4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曹不兴
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 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 能力。 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 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 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 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 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 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时期 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 绘画内容在此时亦是由礼教宣传过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 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曹不兴之 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其画人物衣服 布纹疏朗,有“曹衣出水”之称。
7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8
9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画学论著
顾恺之的画论
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 记》和《论画》两篇。在此,顾恺之明确提 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他说:“凡画, 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谢一定器尔, 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里他继 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有了进 一步的发挥。他特别注重人物的“传神”, 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在阐明表达 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 要性。顾恺之论画的重要性在于把绘画的一 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
一、宗炳《画山水序》
宗炳的思想始终与般若派名僧释慧远相一致, 而般若学则与玄学互为连类而相比附,因此 宗炳的主张受玄学影响很深。
他在《画山水序》中接触到了绘画创作的规 律和方法问题,以及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 识,对具体的表现方法和初步领会到的透视 原理也十分透彻精辟地作了概括。
宗炳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即强调艺 术家的想象活动。这种对情致和意境创造的 领略,无疑和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 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 “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 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 “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 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 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 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谢赫的《画品》
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 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 绘画理论发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 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 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一、气韵生 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 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 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 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PPT课件
9
《
洛
神
赋
图
》
10
顾恺之的绘画特色是什么?
题材广泛、线条优美、 人物个性鲜明。
11
我们在欣赏王羲之和顾恺 之的作品时,一方面为他们的 艺术魅力惊叹,另一方面我们 应该学习他们哪些精神?
虚心好学、博采众长、 持之以恒、认真、专注。
12
云冈石窟大佛
13
云冈石窟
14
云冈石窟
15
——龙门石窟
16
3
故事大家讲
你们知道鹅池的故事吗? 你们还知道王羲之的哪些故事?
4
王羲之自幼好书法, 他每天练完字,
经常一边思考,一边在 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
自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 清洗毛笔、砚台。据
画着,日子久了,甚至 说,久而久之,池水
连衣服都划破了。
都变成黑色了。
5
作品欣赏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6
通过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你认 为他的书法艺术特点有哪些?哪位同学 学过书法,是否可以边演示边讲解?
22
再见!
23
帝后礼佛图
24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 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代表作,了 解他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知道东晋最著名 的画家顾恺之及其代表作,了解他的绘画风格; 知道石窟艺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的最高成 就,了解其代表作,逐步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 审美水平。
2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体味中
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和中 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培养 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 产的能力,培养爱护文物古 迹的意识。
26
重点
“书圣”王羲之和石窟艺术。
《
洛
神
赋
图
》
10
顾恺之的绘画特色是什么?
题材广泛、线条优美、 人物个性鲜明。
11
我们在欣赏王羲之和顾恺 之的作品时,一方面为他们的 艺术魅力惊叹,另一方面我们 应该学习他们哪些精神?
虚心好学、博采众长、 持之以恒、认真、专注。
12
云冈石窟大佛
13
云冈石窟
14
云冈石窟
15
——龙门石窟
16
3
故事大家讲
你们知道鹅池的故事吗? 你们还知道王羲之的哪些故事?
4
王羲之自幼好书法, 他每天练完字,
经常一边思考,一边在 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
自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 清洗毛笔、砚台。据
画着,日子久了,甚至 说,久而久之,池水
连衣服都划破了。
都变成黑色了。
5
作品欣赏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6
通过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你认 为他的书法艺术特点有哪些?哪位同学 学过书法,是否可以边演示边讲解?
22
再见!
23
帝后礼佛图
24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 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代表作,了 解他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知道东晋最著名 的画家顾恺之及其代表作,了解他的绘画风格; 知道石窟艺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的最高成 就,了解其代表作,逐步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 审美水平。
2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体味中
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和中 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培养 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 产的能力,培养爱护文物古 迹的意识。
26
重点
“书圣”王羲之和石窟艺术。
中外美术史―第四章南北交融 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18
❖ 尸毗王本生图 莫高窟254窟壁画 北魏
19
❖ 萨埵那太子本生图 莫高窟254窟壁画 北魏
20
❖ 鹿王本生图 莫高窟第257窟 北魏
21
三、石窟造像
22
三、石窟造像
❖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造像中最重要、最 能体现佛教艺术兴盛景象的,无疑是石窟造 像。
23
❖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石窟造像,就其风格发展演变而言,大致 可分为4个阶段。十六国时期为第1阶段;北魏孝文帝迁都以 前为第2阶段;北魏迁都至正光末年(524)为第3阶段;东 西魏至隋统一中国之前为第4阶段。
1
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四章
南北交融、 东西并汇
——魏晋南北朝美术
3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佛教美术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第六节 工艺美术 第七节 书法艺术
魏年间,沿山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东西绵延约1公里 左右。现存主要洞窟53个,小龛110余个,大小造像51000余 尊。整个石窟群规模宏大,雕刻精细,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石 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以其气势雄伟、内容丰富的石刻造像 著称于世。窟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佛像高仅几厘 米,各种造像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继 承了秦汉时代的艺术成就,同时吸收了外来艺术的精华,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对后来的隋唐时代雕刻艺术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意 义: 云冈石窟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石窟的发展历史 和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尸毗王本生图 莫高窟254窟壁画 北魏
19
❖ 萨埵那太子本生图 莫高窟254窟壁画 北魏
20
❖ 鹿王本生图 莫高窟第257窟 北魏
21
三、石窟造像
22
三、石窟造像
❖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造像中最重要、最 能体现佛教艺术兴盛景象的,无疑是石窟造 像。
23
❖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石窟造像,就其风格发展演变而言,大致 可分为4个阶段。十六国时期为第1阶段;北魏孝文帝迁都以 前为第2阶段;北魏迁都至正光末年(524)为第3阶段;东 西魏至隋统一中国之前为第4阶段。
1
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四章
南北交融、 东西并汇
——魏晋南北朝美术
3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佛教美术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第六节 工艺美术 第七节 书法艺术
魏年间,沿山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东西绵延约1公里 左右。现存主要洞窟53个,小龛110余个,大小造像51000余 尊。整个石窟群规模宏大,雕刻精细,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石 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以其气势雄伟、内容丰富的石刻造像 著称于世。窟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最小的佛像高仅几厘 米,各种造像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继 承了秦汉时代的艺术成就,同时吸收了外来艺术的精华,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对后来的隋唐时代雕刻艺术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意 义: 云冈石窟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石窟的发展历史 和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束。
公元 316 年西晋灭亡,其余残余退到江南。
公元 317 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定都建康 ( 今南京 ) ,史称东晋。
从公元 304 年刘渊起兵反晋,到 439 年北魏统一北中国的 130 余年里,北方
先后由汉、匈奴、鲜卑等族建立十几个大小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南方,东晋之后,先后有宋、齐、梁、陈 4 个封建王朝相互更替,史称“南
.
3
克孜尔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最早开凿于 3 世纪末 4 世纪初,最晚的开凿于 7 、 8 世纪 以后。克孜尔石窟中 3 至 4 世纪的壁画题材主要为佛传故事画、游化说法、因缘故事、涅 槃故事等。壁画的表现技法,其衣纹起伏较大,线条奔放,细劲均匀流畅如“屈铁盘丝”。 人物造型圆脸、小眼、五官集中于面部中央。色彩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的棱形画格,具 有鲜明的西域民族和地区特点,展示出独特的龟兹风范。
表。
.
13
云冈石窟外景
.
14
大同云冈石窟
大同云冈13窟东壁第4层北侧佛龛
.
15
二、陵墓仪卫雕刻 陵墓雕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器雕塑,即用雕塑手法制作的人俑、家畜
和鸟兽以及建筑和车马等陪葬的模型。一类是陵墓表饰雕塑,即陵墓周围设立的石 兽、石人等仪卫性雕塑,具有一定纪念夸示功能。
明器雕塑 :明器雕塑在北方和南方都有大量的发现。洛阳北魏元邵墓、北魏司马 金龙墓、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南京象山 7 号东晋墓、湖南长沙西晋墓葬等处都有 数量众多的陶俑、石俑和瓷塑出土。这些明器雕塑常见的题材有文史俑、武士俑、 男女侍从、镇墓兽、马、牛、猪等形象,还有出行仪仗俑和部曲俑等。从造型风格 看,北方的塑像古拙浑朴,南方的塑像清秀端庄,南北风范各有特色,互相辉映。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 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要
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
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天、
夜叉等形象。
2020年9月28日
20
敦煌壁画题材
• 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 代表作品:《尸毗王割肉贸鸽》、
《王子舍身喂虎图》、《鹿王本生图》 等
• 经变故事:就是用绘画手段把佛经中文 字描述的佛国乐土景象和各种故事,演 变为可视的艺术形象,简称“经变”。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9月28日
18
敦 煌 莫 高 窟
2020年9月28日
19
敦煌莫高窟壁画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 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 艺术宝库。
• 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 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 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显 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
2020年9月28日
7
2020年9月28日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8
2020年9月28日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9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2020年9月28日
10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 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 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 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 石窟中是罕见的。
4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 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 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 的主流。
中国美术史全套课件第4讲-魏晋南北朝美术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主尊 石刻 北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菩萨 石刻 北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力士 石刻 北魏
金铜佛坐像 美国旧金山亚洲博物馆
高39.7 336年
金铜观音像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
高22.4 569年
金铜二佛并坐像 东京根津美术馆 高23.5 489年
2、陵墓雕刻
高38 西魏
陶武士俑 太原晋祠王郭村娄叡墓出土
高63.5 北齐
陶俑人面兽 河北磁县茹茹公主墓
高33 东魏
七、工艺美术
青瓷大莲花尊 南京林山梁代墓 高79,口径21.5 南朝梁
青瓷仰覆莲花尊 河北景县封氏墓群 高63.6,口径19.4 北朝
乐舞扁壶 北齐
鎏金高足铜杯 北魏
月魄镜 藏故宫博物院 北魏
洛神赋图卷 藏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宋摹本 27.1x572.8
洛神赋图卷局部
洛神赋图卷局部
洛神赋图卷局部
洛神赋图卷局部
洛神赋图卷局部
洛神赋图卷局部
3、其它绘画遗存
地主庄园图 新疆吐鲁番晋墓 纸本画 魏晋
牛耕 甘肃嘉峪关十三号墓 砖画 17x36 魏晋
射猎 甘肃嘉峪关十三号墓 砖画 17x36 魏晋
已应焉” 张家样 萧绎 《职贡图卷》
职贡图卷 中国历史博物馆 绢本设色 宋摹本 25x198
职贡图卷局部 中国历史博物馆 绢本设色 宋摹本 25x198
2、曹仲达 曹衣出水 杨子华 《北齐校图》
北齐校书图局部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绢本设色 宋摹本
北齐校书图局部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绢本设色 宋摹本
孝子棺局部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石刻 北魏
四、谢赫《古画品录》 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
优选魏晋南北朝美术ppt(共29张PPT)
一、美术题材的演变及发展
审美意识。 专业美术家的出现
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后世评论为“曹衣出水” 专业美术家的出现
• 宗炳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即强调 曹不兴,三国吴国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它主要画人物,也是记载中最早的佛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成就。
• 2.简述顾恺之绘画的成就和理论贡献。 • 3.简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的艺术特色。 • 4.简析谢赫的“六法论”。
• 5.名词解释:“传神论”、“六法论”、《古画品录》。
• 6.简析《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的艺术特色。
• 7.简述嘉峪关砖墓壁画的艺术特色
• 3.画中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 种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意。
洛神赋图
• 其背景标志着山水画已经开始走向独立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列女传·仁智图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
• 《画云台山记》《论画》 • 在论画中顾恺之明确的提出了对绘画表现
对象的要求:“凡画,人最难,次山水, 次狗马,台榭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 待迁想妙得也。 • 在临摹中,顾恺之认为要对原作进行深刻 的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的再现。 • 主张传神论: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迁想 妙得
社会思潮的转变对美术发展的影 响
•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战乱的时代,阶级和名族矛盾尖锐,政权分 裂,战争频繁不断。南北各名族经济、文化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文化中心南 移,造成了“江左风流’的文艺时代。
• 在哲学思想方面,产生了玄学 • 两汉时期以来,受到儒学的极大冲击,“老庄哲学”受到没落文人的重
• 宗炳《画山水序》
社会思潮•的转他变对美在术发《展的影画响 山水序》中认为:山水是以其外 形体现“道”的。但是,他提出的“应会 求法僧人的西行和佛教的东渐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尤其大量寺院的兴建和造像的盛行,极大的丰富了建筑艺术和绘画、雕塑的创作。
审美意识。 专业美术家的出现
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后世评论为“曹衣出水” 专业美术家的出现
• 宗炳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即强调 曹不兴,三国吴国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它主要画人物,也是记载中最早的佛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成就。
• 2.简述顾恺之绘画的成就和理论贡献。 • 3.简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的艺术特色。 • 4.简析谢赫的“六法论”。
• 5.名词解释:“传神论”、“六法论”、《古画品录》。
• 6.简析《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的艺术特色。
• 7.简述嘉峪关砖墓壁画的艺术特色
• 3.画中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 种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意。
洛神赋图
• 其背景标志着山水画已经开始走向独立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列女传·仁智图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
• 《画云台山记》《论画》 • 在论画中顾恺之明确的提出了对绘画表现
对象的要求:“凡画,人最难,次山水, 次狗马,台榭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 待迁想妙得也。 • 在临摹中,顾恺之认为要对原作进行深刻 的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的再现。 • 主张传神论: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迁想 妙得
社会思潮的转变对美术发展的影 响
•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战乱的时代,阶级和名族矛盾尖锐,政权分 裂,战争频繁不断。南北各名族经济、文化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文化中心南 移,造成了“江左风流’的文艺时代。
• 在哲学思想方面,产生了玄学 • 两汉时期以来,受到儒学的极大冲击,“老庄哲学”受到没落文人的重
• 宗炳《画山水序》
社会思潮•的转他变对美在术发《展的影画响 山水序》中认为:山水是以其外 形体现“道”的。但是,他提出的“应会 求法僧人的西行和佛教的东渐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尤其大量寺院的兴建和造像的盛行,极大的丰富了建筑艺术和绘画、雕塑的创作。
中国美术简史之魏晋南北朝PPT课件
-
36
《女史箴图》勿拒小善毋为小恶
-
37
《女史箴图》不可争宠
-
38
《女史箴图》慎独和女史执笔而书
图据西晋张华教育宫中妇女遵守道德规范的文章《女史箴》而画,现存九段,
但画家通过对当时贵族妇女生活的描写,展露出其风采。注重用线造型来创
造绘画形象是其主要的特征,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以连绵不断、悠缓
-
21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教学要求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及文化状态的了解,深刻 认识此期绘画艺术。
2.重点了解此时期新兴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家、作品的 ,包括对绘画内容、艺术风格和以顾恺之艺术思想为代表的 新绘画理论的认识。
学习建议:
应先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发展、学术文化思想 、政权更迭过程的民族文化融合及佛教等外来文化在中国的 传播,从而全面深刻认识此期绘画艺术。
-
27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著名画家
4、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擅绘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 等。其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重眼神的描绘,说:“四体妍 媸(chī)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在绘制表现“ 竹林七贤”的诗句中,他体会到“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他擅 于绘画艺术语言着意刻画对象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所画同时代人物 肖像,均悉心体验,以微小细节衬托出人物个性风貌。绘制有目疾的 殷仲堪像时,高妙地用笔画露白(飞白)手法处理对象眼睛,既传神 又不失其美。画裴楷像时,在面颊上加三毫,顿觉神采殊胜。将谢鲲 画在山岩的环境中,用以衬托人物性格。顾恺之绘画意存笔先,画尽 意在,笔迹周密(和师法他的南朝宋画家陆探微并称,号为“密体” );他把高古游丝描发挥到完美的极致,所画人物衣纹,线条紧劲连 绵,节奏感和力度控制适当,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 然流畅,傅以浓色,微加点缀而神采飘然,饶有浪漫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梁元帝萧绎 南朝画家。《职贡图》
第三章
第一1节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7、曹仲达 北朝,来自北齐的画家。 “曹家样” “曹衣出水”
8、杨子华 北齐宫廷画家。
章节总结
第三章
八个画家
曹、卫、顾 陆、张、萧 曹、杨
速记口诀:草 胃咕噜胀,草扬 草足吴胜 顾陆密 张疏 长草样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2 画论 3 绘画遗迹 4 佛教石窟艺术
第三章
第一节2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三章
第一节3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第三章
1、曹不兴 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 “佛像之祖” “吴国八绝”之一。 “落墨为蝇”
2、卫协
西晋画家,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 顾恺之评价其作品“伟而有气势、巧妙精于思” “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第一节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第三章
3、顾恺之 东晋,“画绝、才绝、痴绝”三绝。 “传神”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记忆方法:一毫变 二描密 三家、绝 四传神
“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笔法如春蚕吐丝。 “密体” “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与南宋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三大家”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第一节5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女史箴图》
第三章
第一节6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洛神赋图》
第一1节3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真题链接
5、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C)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第三章
第一1节4
第一1节2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真题链接
第三章
1、“四体研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是___A__画家对描绘人物眼睛的 理解。 A顾恺之 B阎立本 C顾闳中 D李唐 2、下列不属于顾恺之的作品是( A) A《步辇图》 B《女史箴图》 C《烈女仁智图》 D《洛神赋图》、
3、魏晋南北朝时期劝解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作者( B) A吴道子 B顾恺之 C陆探微 D张僧繇 4、魏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在绘画理论方面的著作是( B)。 A.《画山水序》 B.《论画》 C.《画品》 D.《后画品》
第三章
第一节7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洛神赋图》
第三章
第一节8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4、陆探微 南朝画家,擅画人物。 “第一品第一人” “秀骨清象”“一笔画”“密体”
第三章
第一节9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5、张僧繇 南朝萧梁时期最活跃的画家,佛教题材。 “张家样”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疏体”
第三章
第一1节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7、曹仲达 北朝,来自北齐的画家。 “曹家样” “曹衣出水”
8、杨子华 北齐宫廷画家。
章节总结
第三章
八个画家
曹、卫、顾 陆、张、萧 曹、杨
速记口诀:草 胃咕噜胀,草扬 草足吴胜 顾陆密 张疏 长草样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2 画论 3 绘画遗迹 4 佛教石窟艺术
第三章
第一节2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三章
第一节3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第三章
1、曹不兴 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 “佛像之祖” “吴国八绝”之一。 “落墨为蝇”
2、卫协
西晋画家,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 顾恺之评价其作品“伟而有气势、巧妙精于思” “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第一节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第三章
3、顾恺之 东晋,“画绝、才绝、痴绝”三绝。 “传神”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记忆方法:一毫变 二描密 三家、绝 四传神
“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笔法如春蚕吐丝。 “密体” “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与南宋陆探微、张僧繇并称“六朝三大家”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
第一节5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女史箴图》
第三章
第一节6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洛神赋图》
第一1节3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真题链接
5、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C)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第三章
第一1节4
第一1节2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真题链接
第三章
1、“四体研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是___A__画家对描绘人物眼睛的 理解。 A顾恺之 B阎立本 C顾闳中 D李唐 2、下列不属于顾恺之的作品是( A) A《步辇图》 B《女史箴图》 C《烈女仁智图》 D《洛神赋图》、
3、魏晋南北朝时期劝解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作者( B) A吴道子 B顾恺之 C陆探微 D张僧繇 4、魏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在绘画理论方面的著作是( B)。 A.《画山水序》 B.《论画》 C.《画品》 D.《后画品》
第三章
第一节7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洛神赋图》
第三章
第一节8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4、陆探微 南朝画家,擅画人物。 “第一品第一人” “秀骨清象”“一笔画”“密体”
第三章
第一节9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绘画艺术
5、张僧繇 南朝萧梁时期最活跃的画家,佛教题材。 “张家样”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