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垫导轨类实验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bb0b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8.png)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气垫导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气泵、气压计、小车、计时器、直尺等。
实验原理,气垫导轨是利用气体的压力和流动来支撑和引导物体运动的一种导轨。
当气体从导轨孔洞中流出时,在导轨与物体之间形成气垫,减小了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摩擦力,使得物体在导轨上运动更加平稳。
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连接气泵和气压计。
2. 打开气泵,调节气压,使得导轨上形成稳定的气垫。
3. 将小车放置在气垫导轨上,用计时器记录小车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
4. 用直尺测量小车在不同气压下的运动距离。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发现小车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时间与气压呈反比关系,即气压越大,小车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越短;同时,小车在不同气压下的运动距离基本保持一致。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气垫导轨可以有效减小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更加平稳。
同时,调节气压可以影响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时间,进而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
实验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同时也掌握了气垫导轨的应用技术。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气垫导轨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更多可能性。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气垫导轨的实验研究,使我们对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和学习,我们能够进一步拓展气垫导轨的应用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气垫导轨综合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e5ef4c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8.png)
气垫导轨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对气垫导轨进行综合实验,探究其性能指标以及稳定性能。
二、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气垫导轨综合测试验证台、压力传感器、温度计、功率计等装置。
三、实验步骤1. 测试气垫导轨的压力响应特性:先将测试气垫导轨置于测试台上,通过液压泵给气垫导轨施加不同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记录其压力值,并记录对应的位移值,以此计算出压力响应特性。
2. 测试气垫导轨的温度特性:在烤箱中将气垫导轨的温度调整到不同温度,使用温度计测量其表面温度,通过温度特性测试,探究其温度响应特性。
3. 测试气垫导轨的负载特性:选取不同大小的负载物,将其放置在气垫导轨上,测量其承载能力,并记录载荷下气垫导轨的位移值,以此计算出负载特性。
4. 测试气垫导轨的稳态性能:使用功率计测量气垫导轨的功率、负载等参数,探究其稳定性能。
四、实验数据处理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气垫导轨的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将结果绘制成图表。
结果如下:1. 气垫导轨压力响应特性曲线图:图1 气垫导轨压力响应特性曲线图2. 气垫导轨温度特性曲线图:图2 气垫导轨温度特性曲线图3. 气垫导轨负载特性曲线图:图3 气垫导轨负载特性曲线图4. 气垫导轨功率特性曲线图:图4 气垫导轨功率特性曲线图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们得到了气垫导轨的性能指标,在实验中可以看到:1. 气垫导轨的压力响应特性良好,响应速度快,能满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要求;2. 气垫导轨的温度特性稳定,能够适应不同温度环境下的使用;3. 气垫导轨的负载特性优秀,具备大负载承载能力;4. 气垫导轨的稳定性能较好,具备良好的稳态性能。
因此,气垫导轨具备良好的使用特性,能够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气垫导轨实验实训报告
![气垫导轨实验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7a395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1.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气垫导轨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气垫导轨是一种利用气垫技术实现低摩擦力运动的实验装置。
在气垫导轨上,滑块与导轨之间形成气垫,从而有效减小了摩擦力,使滑块能够进行平稳运动。
实验中,通过测量滑块的加速度、速度等参数,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气垫导轨2. 滑块3. 光电计时器4. 配重5. 电脑6. 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四、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确保导轨平整、无杂物。
2. 将滑块放置在导轨上,调整滑块位置,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3. 打开光电计时器,设置计时模式。
4. 在滑块上挂上配重,使滑块产生一定的加速度。
5. 启动光电计时器,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6. 重复步骤4和5,记录多组数据。
7. 将实验数据输入电脑,利用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 = 0.10s,t2 = 0.12s,t3 = 0.11s,t4 = 0.13s,t5 = 0.14s2. 滑块质量:m = 0.20kg3. 配重质量:M = 0.10kg4. 滑块加速度:a = (M - m)g / m = (0.10 - 0.20) 9.8 / 0.20 = -0.49m/s^2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滑块的加速度平均值:a_avg = (a1 + a2 + a3 + a4 + a5) / 5 = (-0.49 - 0.49 - 0.49 - 0.49 - 0.49) / 5 = -0.49m/s^2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a_avg = (M - m)g / m = -0.49m/s^2,符合实验结果。
3.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过程中,由于配重的作用,滑块的质量和速度发生变化,但总动量保持不变。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3696e93f242336c1fb95e24.png)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气垫导轨实验报告怎么写?下面请参考公文站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气垫导轨实验报告,希看对大家有帮助。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1【实验题目】气垫导轨研究简谐运动的规律【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方法验证滑块运动是简谐运动.2.通过实验方法求两弹簧的等效弹性系数和等效质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说明:什么是两弹簧的等效弹性系数?说明:什么是两弹簧的等效质量?3.测定弹簧振动的振动周期.4.验证简谐振动的振幅与周期无关.5.验证简谐振动的周期与振子的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滑块,配重,光电计时器,挡光板,天平,两根长弹簧,固定弹簧的支架.【实验要求】1.设计方案(1)写出实验原理(推导周期公式及如何计算k和m0 ).由滑块所受协力表达式证实滑块运动是谐振动.给出不计弹簧质量时的T.给出考虑弹簧质量对运动周期的影响,引进等效质量时的T.实验中,改变滑块质量5次,测相应周期.由此,如何计算k和m0 ?(2)列出实验步骤.(3)画出数据表格.2.丈量3.进行数据处理并以小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报告(1)在报告中,要求有完整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处理和计算过程.(2)明确给出实验结论.两弹簧质量之和M= 10-3㎏= N/m = 10-3㎏i m10-3㎏30Ts T2s2 m010-3㎏i m10-3㎏20Ts T2s2 m010-3㎏KN/m1 42 53 64.数据处理时,可利用计算法或作图法计算k和m0的数值,并将m0与其理论值M0=(1/3)M( M为两弹簧质量之和)比较, 计算其相对误差.究竟选取哪种数据处理方法自定.书中提示了用计算法求k和m0的方法.若采用,应理解并具体化.【留意事项】计算中留意使用国际单位制.严禁随意拉长弹簧,以免损坏!在气轨没有通气时,严禁将滑块拿上或拿下,更不能在轨道上滑动!气垫导轨实验报告2一、实验目的1、把握气垫导轨阻尼常数的丈量方法,丈量气垫导轨的阻尼常数;2、学习消除系统误差的试验方法;3、通过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影响阻尼常数的因数,把握阻尼常数的物理意义。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ae575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9.png)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一、引言气垫导轨是一种应用气体动力学原理的减阻技术,通过在导轨上创建气体垫层,在高速运动中减少摩擦阻力,实现平稳高效的物体运动。
本实验旨在探究气垫导轨的基本原理,并验证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和优势。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2. 搭建气垫导轨实验装置,观察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3. 分析实验结果,评价气垫导轨的性能。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自制的气垫导轨装置,包括导轨、气源、开关以及可调节气流量的装置。
2. 实验方法:①在导轨上设置待测试的物体,并将气流调整为适当的流量;②打开气源,通过气垫导轨装置产生气垫,观察物体在导轨上的滑动情况;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气流量以及其他参数,记录实验结果;④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进行测试,并记录其在导轨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当的气流量下,物体可以在导轨上平稳滑动,减少了与导轨间的摩擦阻力,达到了较好的减阻效果。
五、实验小结本实验通过搭建气垫导轨实验装置,验证了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气垫导轨能够减少物体与导轨间的摩擦阻力,使物体在导轨上平稳运动。
同时,该技术还具有高效、耐用等优点,适用于一些对减阻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并观察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气垫导轨可以显著减少物体与导轨间的摩擦阻力,提高物体运动的平稳性和效率。
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气垫导轨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
七、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气垫导轨技术及其应用[M]. 上海:科学出版社,2015.[2] 王五,赵六. 气体动力学原理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3] Air Cush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2010, 25(3): 123-135.【注意】本报告仅供参考,请勿抄袭,以免发生抄袭问题。
气垫导轨综合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ad0d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5.png)
气垫导轨综合实验报告气垫导轨综合实验报告一、引言气垫导轨是一种利用气体流动产生气垫来支撑和导向物体运动的装置。
它具有摩擦小、运动平稳等优点,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气垫导轨的综合实验,探究其运行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应用前景。
二、实验原理气垫导轨的运行原理基于伯努利定律和气体动力学原理。
当高速气流通过导轨上的孔隙时,气体速度增大,压力降低,从而形成气垫。
气垫的产生使得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小了摩擦力,使物体能够在导轨上平稳运动。
三、实验装置与方法本实验采用了一台气垫导轨实验装置,包括导轨、气源、压力传感器等。
实验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设置气源压力: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合适的气源压力,以保证气垫的稳定性。
2. 放置物体:将待测试物体放置在导轨上,并保证其与导轨的接触面光滑。
3. 开启气源:打开气源开关,使气流通过导轨上的孔隙,形成气垫。
4. 测量压力: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气垫导轨上的压力变化,并记录数据。
5. 进行运动测试:通过改变气源压力或物体质量等条件,观察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气源压力的增加,气垫导轨上的压力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这是由于气体流速增大,压力降低所导致的。
同时,通过改变物体质量,我们发现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这与气垫导轨的摩擦减小原理相符。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气垫导轨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气垫导轨可以减小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能量损耗,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气垫导轨具有运动平稳、噪音低等特点,适用于对运动平稳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最后,气垫导轨还可以用于交通运输领域,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们对气垫导轨的运行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应用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气垫导轨具有摩擦小、运动平稳等优点,适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领域。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9b056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4.png)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气垫导轨,观察和研究物体在无摩擦力场中的运动,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气垫导轨通过压缩空气将滑块与导轨之间的空气压差减小,从而减少摩擦力,使滑块能够以较高的速度在导轨上运动。
本实验通过测量滑块在导轨上的位移和速度,研究物体在无摩擦力场中的运动规律。
三、实验器材1. 气垫导轨2. 滑块3. 光电计时器4. 砝码5. 支架6. 实验数据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安装好气垫导轨,确保导轨水平。
2. 将滑块固定在导轨上,调整滑块位置,使其与导轨接触良好。
3. 将光电计时器固定在适当位置,以便准确测量滑块的运动速度和位移。
4. 在导轨两端放置砝码,以平衡滑块重量,使其在导轨上自由滑动。
5. 打开气源,启动气垫导轨,使滑块在气垫作用下运动。
6. 记录滑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移和速度,重复多次实验,以获取足够的数据。
7. 整理实验数据,绘制运动轨迹图。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以下是实验中获取的部分数据:| 时间(s)| 滑块位移(m)| 滑块速度(m/s)|| --- | --- | --- || 0.00 | 0.00 | 0.00 || 0.50 | 0.25 | 1.00 || 1.00 | 0.50 | 1.50 || 1.50 | 0.75 | 2.00 || ... | ... | ... || 4.50 | 2.35 | 3.65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滑块的运动轨迹图(如图1),并分析其运动规律。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滑块的位移和速度逐渐增加,且速度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
这表明在气垫导轨的作用下,滑块的运动受到的摩擦力较小,能够以较高的速度持续运动。
图1:滑块运动轨迹图(请在此处插入滑块运动轨迹图)六、实验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在无摩擦力场中的适用性,并观察到了物体在气垫导轨上运动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在气垫导轨的作用下,物体能够以较高的速度持续运动,且受到的摩擦力较小。
气垫导轨实验(1)
![气垫导轨实验(1)](https://img.taocdn.com/s3/m/b672475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3.png)
气垫导轨实验引言气垫导轨是一种利用气体压力产生的气垫来减少摩擦,并提供支撑和导向力的设备。
它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机床、立体仓库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气垫导轨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验证气垫导轨的优越性能。
具体目标如下: - 验证气垫导轨的滑动摩擦系数是否较低; - 测试气垫导轨的负载能力; - 探究气垫导轨的精度和稳定性。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搭建实验平台:在平整而稳定的台面上搭建实验平台,确保气垫导轨的固定和稳定;–准备气垫导轨:对气垫导轨进行清洁和润滑处理,确保气垫导轨表面光滑、无尘和无杂质;2.实验一:滑动摩擦系数的测量–将测力计固定在气垫导轨上,并记录测力计的初始读数;–使用外加力推动气垫导轨,测量气垫导轨的滑动阻力;–记录测力计的读数,计算滑动摩擦系数。
3.实验二:气垫导轨的负载能力测试–将一系列不同质量的物体放置在气垫导轨上,以测试气垫导轨的负载能力;–记录物体质量和气垫导轨的滑行速度;–分析数据,得出气垫导轨的负载能力曲线。
4.实验三:气垫导轨的精度和稳定性测试–在气垫导轨上放置一个定位目标,使用测量设备(如激光测距仪)测量目标在气垫导轨上的位置;–移动气垫导轨,记录目标的位置和测量设备读数;–分析数据,计算气垫导轨的精度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1.滑动摩擦系数测量结果: | 实验次数 | 初始读数(N) | 结束读数(N)| 滑动摩擦系数 | |——–|————–|————-|————–| | 1 | 10.2 | 7.6 | 0.74 | | 2 | 9.8 | 7.2 | 0.73 | | 3 | 10.5 | 7.4 | 0.70 |实验结果表明,气垫导轨具有较低的滑动摩擦系数,符合设计要求。
2.负载能力测试结果:负载能力曲线从负载能力曲线可以看出,随着负载质量的增加,气垫导轨的滑行速度逐渐降低,但仍能满足实际需求。
3.精度和稳定性测试结果: | 位置(mm) | 测量设备读数(mm) | |———–|—————–| | 0 | 0 | | 10 | 9.8 | | 20 | 19.9 | | 30 | 29.7 | | 40 | 39.9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气垫导轨的位置精度较高,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e2ac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7.png)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报告气垫导轨上的实验报告引言气垫导轨是一种利用气体动力学原理来减小摩擦力的装置,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滑翔器等交通工具中。
本实验旨在研究气垫导轨的运行原理及其对运动物体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交通工具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一、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气垫导轨实验装置包括气垫导轨、运动物体、气源和测量仪器。
气垫导轨由一条长而平滑的导轨构成,导轨的表面布满了小孔,通过这些小孔喷出的气体形成气垫,减小了运动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是一个小球,可以在气垫导轨上自由滑动,测量仪器则用于记录小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二、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并连接气源。
2. 将小球放置在气垫导轨的起点处,记录下小球的初始位置。
3. 打开气源,调节气压,观察小球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情况。
4. 使用测量仪器记录小球在不同气压下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5.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小球在不同气压下的运动特点,并进行总结。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压的增加,小球在气垫导轨上的滑动速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气压的增加导致气垫导轨上的气体流速增加,从而形成了更强的气垫,减小了小球与导轨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了摩擦力。
因此,小球在气垫导轨上的滑动速度随气压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实验还发现,当气压超过一定阈值时,小球的滑动速度将趋于稳定。
这是因为在超过该阈值后,气垫导轨上的气体流速已经达到了最大值,再增加气压并不会进一步减小摩擦力。
因此,小球的滑动速度在超过该阈值后趋于稳定。
四、实验意义与应用气垫导轨作为一种减小摩擦力的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高速列车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由于气垫导轨减小了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列车的运行阻力减小,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运行速度。
其次,在滑翔器等交通工具中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气垫导轨的使用可以减小滑翔器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能量损失,提高滑翔器的滑行距离和时间。
气垫导轨类实验
![气垫导轨类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dabcb360740be1e650e9ada.png)
气垫导轨类实验气垫导轨是一种阻力极小的力学实验装置。
它利用气源将压缩空气打入导轨型腔,再由导轨表面上的小孔喷出气流,在导轨与滑行器之间形成很薄的气膜,将滑行器浮起,并使滑行器能在导轨上作近似无阻力的直线运动。
仪器介绍气垫导轨实验装置由导轨、滑块和光电测量系统组成。
1.导轨(图3.2-1)导轨的主体是一根长约1.5米的截面为三角形的金属空腔管,在空腔管的侧面钻有两排等间距并错开排列的喷气小孔。
空腔管一端密封,另一端装有进气嘴与气泵相连。
气泵将压缩空气送入空腔管后,再由小孔高速喷出。
在导轨上安放滑块,在导轨下装有调节水平用的底脚螺丝和用于测量光电门位置的标尺。
整个导轨通过一系列直立的螺杆安装在口字形铸铝梁上。
进气嘴弹簧片挡光板滑块底脚螺丝导轨图 3.2-12.滑块滑块是由长约0.100—0.300米的角铝做成的。
其角度经过校准,内表面经过细磨,与导轨的两个上表面很好吻合。
当导轨的喷气小孔喷气时,在滑块和导轨这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形成一层厚约0.05-0.20mm流动的空气薄膜—气垫。
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层薄膜就成为极好的润滑剂,这时虽然还存在气垫对滑块的粘滞阻力和周围空气对滑块的阻力,但这些阻力和通常接触摩擦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它消除了导轨对运动物体(滑块)的直接摩擦,因此滑块可以在导轨上作近似无摩擦的直线运动。
滑块中部的上方水平安装着挡光片,与光电门和计时器相配合,测量滑块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或速度。
滑块上还可以安装配重块(即金属片,用以改变滑块的质量)、接合器及弹簧片等附件,用于完成不同的实验。
滑块必须保持其纵向及横向的对称性,使其质心位于导轨的中心线且越低越好,至少不宜高于碰撞点。
3.光电测量系统光电测量系统由光电门和光电计时器组成,其结构和测量原理如图3.2-2所示。
当滑块从光电门旁经过时,安装在其上方的挡光片穿过光电门,从光电门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被挡光片遮住而无法照到接收器上,此时接受器产生一个脉冲信号。
气垫导轨简谐振动实验内容和步骤
![气垫导轨简谐振动实验内容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71aecd1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9.png)
气垫导轨简谐振动实验内容和步骤一、实验内容。
咱这个气垫导轨简谐振动实验可有趣啦。
主要就是研究在气垫导轨上物体做简谐振动的各种情况哦。
一方面呢,要测量出振动的周期。
这就像是看一个小物件在导轨上有规律地来回晃悠,然后掐着表算它多久晃一个来回。
另一方面呢,要探究影响简谐振动的因素。
比如说滑块的质量呀,弹簧的劲度系数之类的。
就好比看看不同的小伙伴(滑块质量不同)在同样的蹦床(弹簧)上蹦跶,会有啥不一样的表现。
二、实验步骤。
咱开始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呀。
先得把气垫导轨给调好。
这就像给小火车铺轨道一样,要让导轨水平呢。
可以通过调节导轨下面的螺丝,看着滑块在导轨上基本能静止或者匀速滑动,这轨道就算是铺好啦。
然后把弹簧和滑块安装好。
弹簧就像小滑块的小尾巴,拉着滑块让它能来回振动。
这里要注意把弹簧挂得稳稳当当的哦。
接着呢,轻轻把滑块拉离平衡位置一小段距离,然后放手。
这时候滑块就像个调皮的小娃娃,开始欢快地振动起来啦。
这时候就可以测量周期了。
咱可以用光电门或者秒表来测。
如果用光电门呢,就像给小滑块的运动轨迹上设置了小关卡,它每经过一次,光电门就会记录一下,这样就能算出它振动一个来回的时间,也就是周期啦。
如果用秒表呢,就得眼疾手快,在滑块开始振动的时候按下秒表,数着它振动的次数,等振动了好几个来回后再按停秒表,然后算出周期。
再然后呢,改变滑块的质量或者换不同劲度系数的弹簧,重复上面的步骤。
就像给小滑块换身衣服(改变质量)或者换个不一样弹性的蹦床(换弹簧),再看看它的振动情况有啥不一样。
做完实验之后呀,可别忘了把数据好好整理一下。
把不同情况下测量出来的周期、滑块质量、弹簧劲度系数这些数据都整理得清清楚楚的。
就像把小滑块的各种有趣表现都记录在小本本上,这样我们就能分析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啦。
这就是整个气垫导轨简谐振动实验的内容和步骤哦,是不是很简单又有趣呢?。
气垫导轨法的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法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1c834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2.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气垫导轨实验,了解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及实验方法。
2.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气垫导轨法是一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其原理基于牛顿第二定律。
当滑块在气垫导轨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合外力等于滑块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即 F = ma。
在本实验中,滑块所受合外力为重力mg,因此有 mg = ma,从而得出重力加速度 g = a。
三、实验仪器1. 气垫导轨:用于滑块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滑块:实验对象,用于测量重力加速度。
3. 光电计时器:用于测量滑块运动的时间。
4. 刻度尺:用于测量滑块运动的距离。
5. 天平:用于测量滑块的质量。
四、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水平放置,确保滑块在导轨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 使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m,记录数据。
3. 将滑块放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启动光电计时器。
4. 当滑块通过光电计时器时,记录通过光电计时器的时间t。
5. 使用刻度尺测量滑块通过光电计时器的距离s。
6. 重复步骤3-5,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数据。
五、数据处理1. 计算每次实验的加速度a = 2s/t^2。
2. 计算重力加速度g = m/a。
3. 将实验数据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 | 滑块质量m/g | 时间t/s | 距离s/m | 加速度a/(m/s^2) | 重力加速度g/(m/s^2)--------|------------|--------|--------|------------|----------------1 | 100 | 1.5 | 1.0 | 2.00 | 2.002 | 100 | 1.6 | 1.1 | 2.06 | 2.063 | 100 | 1.4 | 0.9 | 1.96 | 1.964 | 100 | 1.2 | 0.8 | 2.00 | 2.002. 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接近,说明实验方法可行。
气垫导轨法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886c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8.png)
气垫导轨法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气垫导轨法实验,探究气垫导轨在物体运动中的应用和特点。
实验材料:气垫导轨、气泵、物体(如小车)、计时器、测量工具等。
实验步骤:
1. 将气垫导轨放置在水平平整的桌面上,并连接气泵。
2. 将小车放置在气垫导轨上,并通过气泵产生气垫,使小车悬浮在导轨上。
3. 通过计时器记录小车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时间和速度。
4. 对小车在不同气垫压力下的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
1. 小车在气垫导轨上可以实现几乎无摩擦的运动,速度较大时仍然能够保持稳
定的运动状态。
2. 小车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速度与气垫压力呈正相关关系,压力越大,小车的
速度越快。
3. 在气垫导轨上进行的运动,具有较高的平稳性和精确性。
实验结论:
气垫导轨法是一种有效的减摩方法,能够实现物体在水平面上的稳定高速运动。
在实际应用中,气垫导轨可以用于制作高速列车、滑板等运动工具,也可以用
于实验室中进行物体运动的研究和测量。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气垫导轨的应
用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实验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实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气垫导轨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需要进
一步改进和提高。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能够不断完善气垫导轨技术,使
其在工程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6篇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5760c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6.png)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6篇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1)1.设计方案(1)写出实验原理(推导周期公式及如何计算k和m0 ).由滑块所受合力表达式证明滑块运动是谐振动.给出不计弹簧质量时的T.给出考虑弹簧质量对运动周期的影响,引入等效质量时的T.实验中,改变滑块质量5次,测相应周期.由此,如何计算k和m0 ?(2)列出实验步骤.(3)画出数据表格.2.测量3.进行数据处理并以小论文形式写出实验报告(1)在报告中,要求有完整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处理和计算过程.(2)明确给出实验结论.两弹簧质量之和M= 10-3㎏ = N/m = 10-3㎏i m10-3㎏ 30Ts T2s2 m010-3㎏ i m10-3㎏ 20Ts T2s2 m010-3㎏ KN/m1 42 53 64.数据处理时,可利用计算法或作图法计算k和m0的数值,并将m0与其理论值 M0=(1/3)M( M为两弹簧质量之和)比较, 计算其相对误差 .究竟选取哪种数据处理方法自定.书中提示了用计算法求k和 m0的方法.若采用,应理解并具体化.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2)1 阿氏(Alsevers)液配制称量葡萄糖2.05g、柠檬酸钠0.8g、柠檬酸0.055g、氯化钠0.42g,加蒸馏水至100mL,散热溶解后调pH值至6.1,69kPa 15min高压灭菌,4℃保存备用。
(3.8%枸橼酸钠(3.8g枸橼酸钠,100ml超纯水),101 kPa,20min高压灭菌,4℃保存备用,保存期1个月)。
2 10%和1%鸡红细胞液的制备2.1采血用注射器吸取阿氏液约1mL(3.8%枸橼酸钠),取至少2只SPF鸡(如果没有SPF鸡,可用常规试验证明体内无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的鸡),采血约2~4mL,与阿氏液混合(3.8%枸橼酸钠),放入装10mL阿氏液(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混匀。
2.2 洗涤鸡红细胞将离心管中的血液经1500~1800 r/min 离心8分钟,弃上清液,沉淀物加入阿氏液(生理盐水),轻轻混合,再经1500~1800 r/min离心8分钟,用吸管移去上清液及沉淀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薄膜,再重复2次以上过程后,加入阿氏液20 mL(生理盐水),轻轻混合成红细胞悬液,4℃保存备用,不超过5天。
实验5-1气垫导轨上的实验
![实验5-1气垫导轨上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9a2e8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0.png)
第五章 综合与提高实验实验5-1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气垫导轨是一种摩擦力很小的力学实验装置。
它通过导轨表面喷气小孔喷出的压缩空气,使导轨表面与滑块之间形成一层很薄的空气膜(或称气垫),将滑块从导轨面上托起。
这样,滑块运动时的接触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仅有很小的粘滞阻力和周围空气的阻力,可将滑块运动看成“无摩擦”的运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测量速度、加速度以及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等力学实验中。
【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气垫导轨和MUJ-5B 计时计数测速仪。
2.在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种情形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MUJ-5B 计时计数测速仪、滑块、配重块、砝码、气源等。
【实验原理】 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将系有重物(砝码盘和砝码)的细线跨过水平气轨一端的轻滑轮,与浮在气轨上的一个装有“凹”形挡光片的滑块相连,如图5-1-1所示。
在略去摩擦力、不计滑轮和线的质量、线不伸长的条件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a m F g m 22=- (5-1-1)a m F 1= (5-1-2)上两式中,1m 为滑块的质量;2m 为砝码盘和砝码的质量;F 为细线的张力; a 为物体的加速度。
由式(5-1-1)和式(5-1-2)易得a m m g m )(212+=。
令212,m m m g m W +==,则 ma W = (5-1-3) 式中,W 为砝码盘和砝码的重力;m 为系统(包括滑块、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式(5-1-3)表明,若保持系统的质量m 不变,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与所受的外力W 成正比。
若保持物体所受外力W 不变,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与系统的质量m 成反比。
本实验将验证这一结论,其关键是利用光电门计时系统来测加速度。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如果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总动量的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这一结论称为动量守恒定律。
本实验研究两个滑块在水平气轨上沿直线发生对心碰撞的过程,如图5-1-2所示。
实验3 气垫导轨实验
![实验3 气垫导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161349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5.png)
大学物理实验上
实验名称:气垫导轨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气垫导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气垫导轨的使用方法,了解气垫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气源、物体、计时器等。
实验原理:气垫导轨是一种利用气体的压力和流动来减小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的装置。
在气垫导轨上,气体从导轨上的孔洞中流出,形成气垫,使得物体在导轨上运动时摩擦力减小,减小了能量损耗,从而提高了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效率。
实验步骤:
1.将气源接入气垫导轨,调节气源的气压,使得气垫导轨上形成稳定的气
垫。
2.将物体放在气垫导轨上,观察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情况。
3.测量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时间和运动距离,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和
加速度。
4.改变气源的气压,观察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情况,并记录相应的实
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气垫导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气垫导轨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气垫导轨可以显著减小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效率。
同时,我们还通过测量物体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时间和运动距离,计算出了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对气垫导轨的性能进行了评估。
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对气垫导轨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研究,我们了解了气垫导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气垫导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气垫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气垫导轨可以显著减小物体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物体在导轨上的运动效率。
气垫导轨综合实验报告
![气垫导轨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5afbc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8.png)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气垫导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测量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 研究滑块在气垫导轨上受到的粘滞阻力与滑块运动速度的关系。
4. 掌握使用电脑计数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气垫导轨是一种用于物理实验的教学仪器,它利用气垫技术使滑块在导轨上漂浮,从而减少摩擦力,使实验结果更接近理论值。
实验中,滑块在气垫导轨上受到的合外力主要由重力、支持力和空气阻力组成。
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滑块质量,a为加速度。
2. 滑块在气垫导轨上受到的空气阻力:f = kv,其中f为阻力,v为速度,k为粘滞阻力系数。
3. 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方程:m dv/dt = mg sinθ - kv,其中θ为导轨倾角。
三、实验仪器1. 气垫导轨(QG-5-1.5m)2. 气源(DC-2B型)3. 滑块4. 垫片5. 电脑计数器(MUJ-6B型)6. 电子天平(YP1201型)四、实验步骤1. 将气垫导轨调成水平状态,先进行静态调平,然后在工作区间范围内不同位置进行23次动态调平。
2. 使用电脑计数器对滑块进行计时,记录滑块通过s1和s2两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 在气垫导轨上测量滑块的质量,并计算滑块的粘滞阻力系数k。
4. 改变滑块的质量,重复实验步骤2和3,观察粘滞阻力与滑块速度的关系。
5. 利用实验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滑块质量m = 0.050 kg2. 滑块通过s1和s2两点的速度v1 = 0.200 m/s,v2 = 0.300 m/s3. 滑块通过s1和s2两点的时间t1 = 0.100 s,t2 = 0.150 s4. 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的加速度a = (v2 - v1) / (t2 - t1) = 1.000 m/s²5. 滑块的粘滞阻力系数k = f / v = 0.050 N·s/m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符合牛顿第二定律,即合外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700200气垫导轨系列实验研究(实验2)
![700200气垫导轨系列实验研究(实验2)](https://img.taocdn.com/s3/m/58ea157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0.png)
气垫导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实验仪器实验目的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滑块、砝码、滑行器、挂钩、挡光片、弹射器、小螺丝。
【二】实验原理及过程简述简述实验原理,如实记录实验内容及过程。
实验原理实验内容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将气轨调平,使数字毫秒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在v20=0,m1>m2的情况下,考察弹性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要求测量三次;(3)同上,观察完全非弹性碰撞情况,考察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2.研究简谐振动的规律:在气垫上放置一滑块,用两个弹簧分别将滑块和气垫导轨两端连接起来,选滑块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O,将滑块由平衡位置静态移至某点A,其位移为x,此时滑块一侧弹簧被压缩,而另一侧被拉长,由于滑块与气垫导轨间的摩擦力极小,故可以略去,而在竖直方向滑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滑块仅受到在x方向的恢复力即弹性力F的作用,这时系统将做简谐运动,通过推导得到T=2π√M/K。
记录振子在加入0到4个砝码状态下的振动周期(每个质量测3次)。
通过实验仪测出简谐振动的周期,验证周期公式T²与M的关系。
【三】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每次碰撞实验的结果,验证碰撞实验中动量守恒的。
2.研究简谐振动的规律,作图处理数据。
3.简谐振动砝码个数01234 M总/kg0.3330.3830.4330.4830.533周期数1010101010周期t/s9.019.7010.3010.8511.31【四】实验结果表达:1、对测量及计算的最终结果做出定量(定性)的总结2、回答书中对应思考题的问题。
总结:(1)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滑块在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时动量守恒;(2)简谐振动的周期随振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周期的平方与振子质量之比为定值。
思考题1.在碰撞实验中,当光电门距离碰撞点的位置不同时,对实验是否有影响?答:有,当光电门距离碰撞点过长时,空气阻力会加大。
2.在碰撞实验中,碰撞速度大与小对实验是否影响?试比较碰撞速度大与小时的实验结果。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72db47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09.png)
大学物理气垫导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气垫导轨的构造和性能,掌握其使用方法。
2、学习利用气垫导轨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二、实验原理1、气垫导轨是一种摩擦力很小的实验装置,它利用从导轨表面小孔喷出的压缩空气,在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膜,使滑块与导轨不直接接触,从而大大减小了摩擦力。
2、速度的测量:通过测量滑块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根据速度的定义式$v =\frac{\Delta s}{\Delta t}$计算出速度。
3、加速度的测量:使用光电门测量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Delta t_1$和$\Delta t_2$,以及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Delta 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frac{v_2 v_1}{\Delta t}$,其中$v_1 =\frac{\Delta s}{\Delta t_1}$,$v_2 =\frac{\Delta s}{\Delta t_2}$,计算出加速度。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滑块上加上不同质量的砝码,测量滑块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为合力(等于滑块所受重力沿导轨方向的分力),分析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滑块、光电门、数字毫秒计、砝码、天平。
四、实验步骤1、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打开气源,将滑块放在导轨上,轻轻推动滑块,观察滑块的运动情况。
若滑块在导轨上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则导轨基本水平;若滑块加速或减速运动,则需调节导轨的底脚螺丝,直到滑块能近似匀速运动。
2、测量滑块的速度安装好光电门,使滑块从导轨的一端以一定的初速度运动,通过光电门时数字毫秒计记录下通过的时间。
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多次测量,计算滑块的平均速度。
3、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放置质量为$m_1$的砝码,使滑块从导轨的一端由静止开始运动,通过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光电门,记录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Delta t_1$和$\Delta t_2$。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6页】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6页】](https://img.taocdn.com/s3/m/60583680ec3a87c24028c45e.png)
实验名称:气垫导轨上的实验
姓名: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2 0 年月日时段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1.速度的测量
2.加速度的测量
3.用极限法测定瞬时速度
4.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内容及步骤】
1.观察匀速直线运动并测量其速度
2. 测量加速度
3. 极限法测瞬时速度
4.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预习题】
如何对气垫导轨的水平进行调节?能否认为滑块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相等,导轨才算调平,为什么?
【课后题】
试分析验证动量守恒实验中造成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现有条件下,为减少动量损失,应采取什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垫导轨类实验气垫导轨是一种阻力极小的力学实验装置。
它利用气源将压缩空气打入导轨型腔,再由导轨表面上的小孔喷出气流,在导轨与滑行器之间形成很薄的气膜,将滑行器浮起,并使滑行器能在导轨上作近似无阻力的直线运动。
仪器介绍气垫导轨实验装置由导轨、滑块和光电测量系统组成。
1.导轨(图3.2-1)导轨的主体是一根长约1.5米的截面为三角形的金属空腔管,在空腔管的侧面钻有两排等间距并错开排列的喷气小孔。
空腔管一端密封,另一端装有进气嘴与气泵相连。
气泵将压缩空气送入空腔管后,再由小孔高速喷出。
在导轨上安放滑块,在导轨下装有调节水平用的底脚螺丝和用于测量光电门位置的标尺。
整个导轨通过一系列直立的螺杆安装在口字形铸铝梁上。
进气嘴弹簧片挡光板滑块底脚螺丝导轨图 3.2-12.滑块滑块是由长约0.100—0.300米的角铝做成的。
其角度经过校准,内表面经过细磨,与导轨的两个上表面很好吻合。
当导轨的喷气小孔喷气时,在滑块和导轨这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形成一层厚约0.05-0.20mm流动的空气薄膜—气垫。
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层薄膜就成为极好的润滑剂,这时虽然还存在气垫对滑块的粘滞阻力和周围空气对滑块的阻力,但这些阻力和通常接触摩擦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它消除了导轨对运动物体(滑块)的直接摩擦,因此滑块可以在导轨上作近似无摩擦的直线运动。
滑块中部的上方水平安装着挡光片,与光电门和计时器相配合,测量滑块经过光电门的时间或速度。
滑块上还可以安装配重块(即金属片,用以改变滑块的质量)、接合器及弹簧片等附件,用于完成不同的实验。
滑块必须保持其纵向及横向的对称性,使其质心位于导轨的中心线且越低越好,至少不宜高于碰撞点。
3.光电测量系统光电测量系统由光电门和光电计时器组成,其结构和测量原理如图3.2-2所示。
当滑块从光电门旁经过时,安装在其上方的挡光片穿过光电门,从光电门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被挡光片遮住而无法照到接收器上,此时接受器产生一个脉冲信号。
在滑块经过光电门的整个过程中,挡光片两次遮光,则接受器共产生两个脉冲信号,计时器测出这两个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t ∆。
它的作用与停表相似:第一次挡光相当于开启停表(开始计时),第二次挡光相当于关闭停表(停止计时)。
但这种计时方式比手动停表所产生的系统误差要小得多,光电计时器显示的精度也比停表高得多。
如果预先确定了挡光片的宽度,即挡光片两翼的间距S ∆,则可求得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 S t =∆∆。
本实验中 1.00S cm ∆=。
光电计时器是以单片机为核心,配有相应的控制程序,具有计时1、计时2、碰撞、加速度、计数等多种功能。
“功能键”兼具“功能选择”和“复位”两种功能:当光电门没遮过光,按此键选择新的功能;当光电门遮过光,按此键则清除当前的数据(复位)。
转换键则可以在计时1和计时2之间交替翻查24个时间记录。
仪器调节一.导轨的调平。
横向调平是借助于水平仪调节横向两个底角螺丝来完成;纵向调平有静态调节和动态调节两种方法。
1.静态调节法打开气泵给导轨通气,将滑块放在导轨上,观察滑块向哪一端移动,就说明那一端低。
调节导轨底脚螺丝直至滑块保持不动或者稍有滑动但无一定的方向性为止。
原则上,应把滑块放在导轨上几个不同的地方进行调节。
如果发现把滑块放在导轨上某点的两侧时,滑块都向该点滑动,则表明导轨本身不直,并在该点处下凹(这属于导轨的固有缺欠,本实验条件无法继续调整)。
这种方法只作为导轨的初步调平。
2.动态调节法轻拨滑块使其在导轨上滑行,测出滑块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1t δ和2t δ,1t δ和2t δ相差较大则说明导轨不水平。
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即使导轨完全水平,滑块也是在做减速运动,即12t t δδ<,所以不必使二者相等。
二.检查并调节光电计时器。
分别将光电门1、2的导线插入计时器的P 1、P 2插口,打开电源开关,按功能键,使S 指示灯亮。
让滑块经过光电门1,仪器应显示滑块经过距离S ∆所需要的时间t ∆,滑块再次经过光电门1时显示值变化,说明仪器显示工作正常。
同样检查光电门2是否工作正常。
然后按功能键,清除已存数据,再次按功能键开始功能转换,选相应的功能挡,准备正式测量。
气垫导轨使用注意事项1.气孔不喷气时,不得将滑块放在导轨上,更不得将滑块在导轨上来回滑动。
挡光片S∆挡光片图 3.2-22.每次实验前,都要把气轨调到水平状态,包括纵向和横向水平。
3.气轨表面不允许有尘土污垢,使用前需用干净棉花蘸酒精将气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擦净。
4.接通气源后,须待导轨空腔内气压稳定、喷气流量均匀之后,再开始做实验。
5.导轨与滑块配合很严密,气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有良好的直线度、平面度和光洁度。
所以,气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要防止磕碰、划伤和压弯。
6.在气垫导轨上做实验时,配合使用的附件很多,要注意将附件放在专用盒里,不要弄乱。
轻质滑轮、挡光片以及一些塑料零件,要防止压弯、变形、折断。
7.不做实验时,导轨上不准放滑块和其它东西。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Newton’s Second Law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
在物理学上,牛顿基于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工作,建立了三条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建立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
在光学方面,牛顿发现白色日光由不同颜色的光构成,并制成“牛顿色盘”;关于光的本性,牛顿创立了光的“微粒说”。
牛顿运动定律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已被公认为宏观自然规律。
本实验通过观察、测量及计算,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中采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系统,使牛顿第二定律的定量研究获得较理想的结果。
实验目的1.学习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的调整方法。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学习在低摩擦情况下研究力学问题的方法。
仪器用具气垫导轨、滑块、光电计时器、砝码。
实验原理实验系统如图3.2.1-1所示,水平放置的质量为m2的滑块和质量为m1的砝码用一轻质细线通过半径为R定滑轮与相连,忽略滑块与气轨之间、滑轮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细线的质量,且细线与滑轮之间无滑动。
m 1m1a T m 1图3.2.1-1设滑轮C 与滑块m 2之间绳的张力为T 2,滑轮C 与砝码之间绳的张力为T 1,滑块m 2的加速度为a (图3.2.1-1)。
为滑轮的转动惯量为I ,角加速度为β综上有:12()T T R I β-= (3.2.1-1)1122I m g m m a R =++⋅() (3.2.1-2) 若不考虑滑轮的转动惯量I ,则有 112()m g m m a =+ (3.2.1-3)即此系统受到的合外力m 1g 等于系统总质量12()m m +与加速度a 的乘积。
实验中滑块质量用天平称量,加速度a 按下述方法测量:在导轨上相距为S 的两处安放两光电门K 1和K 2,测出运动系统在砝码的重力m 1g 作用下,滑块上挡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1t ∆和2t ∆,则系统加速度为:2222111()2S a S t t ∆=-∆∆ (3.2.1-4) 1.00S cm ∆=,S 由标尺读出。
实验内容1.利用静态调平法调平导轨。
2.验证系统总质量m 1+m 2不变时,所受合外力F 合和物体的加速度a 成正比。
砝码盘上放置砝码若干,将滑块由静止释放,记录1t ∆和2t ∆,测量多次。
然后依次减少一个砝码转移到滑块上,并记录1t ∆和2t ∆。
直至减少到零个砝码为止。
3.验证当合外力F 合一定时,系统的加速度a 与总质量(m 1+m 2)成反比。
在砝码盘中放置砝码若干,并在滑块两侧对称地添加两个配重块。
按上述方法测出1t ∆和t∆。
再对称地添加四个配重块,再次测出1t∆和2t∆。
每种条件测量多次。
2数据处理1.根据式(3.2.1-10)计算各次测量的加速度值。
2.作F-a图和m-a图。
3.根据图形说明比例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思考题1.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为何将减去的砝码放在滑块上?2.利用气轨设计一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写出实验的步骤及计算公式。
(提示:将气轨的一端垫高h)。
3.若考虑到各种因素,当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完全相等时,是否可以认为导轨已真正处于水平状态?为什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它揭示了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机械运动发生转移的规律。
本实验在近似无摩擦的气垫导轨上研究两个运动的滑行器的一维对心碰撞,分析不同种类的碰撞前后动量和动能的变化情况,从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1.学习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的调整方法。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仪器用具气垫导轨、滑块、尼龙胶带、挡光片、光电计时器、砝码等。
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如图3.2.2-1所示,在水平的气垫导轨上,若忽略滑块与导轨之间的磨擦力以及空气阻力,则滑块1与滑块2之间除在碰撞时受到相互作用的内力之外,水平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碰撞前后的总动量(x 方向上)保持不变,即1102201122m v m v m v m v +=+ (3.2.2-1)式中,m 1、m 2分别为两个滑块的质量,10v 、20v 和1v 、2v 分别为两个滑块碰撞前和碰撞后的速度。
式中各速度的正负号取决于速度的方向与所选的坐标x 的方向是否一致,相同取正,相反则取负。
图3.2.2-11.完全弹性碰撞。
对于完全弹性碰撞,它没有机械能损耗,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22110220112211112222m v m v m v m v +=+ (3.2.2-2) 由式(3.2.2-1)和式(3.2.2-2)可得1210220112()2m m v m v v m m -+=+ (3.2.2-3) 2120110212()2m m v m v v m m -+=+ (3.2.2-4) 2.完全非弹性碰撞。
滑块作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有12v v v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11022012()m v m v m m v +=+ (3.2.2-9)若200v =,则有11012m v v m m =+ (3.2.2-10) 实验内容1.利用静态调平法调平导轨。
2.弹性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取质量相等的两个滑块(带有缓冲弹簧),滑块2停放在光电门K 1和K 2之间(靠近K 2处)的导轨上静止不动,即200v =;滑块1置于光电门K 1外侧导轨上。
弹射滑块1使之与滑块2相碰,分别由光电门K 1和K 2测出碰撞前滑块1及碰撞后滑块2的速度,重复测量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