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北大病理学PPT课件第十一节 肿瘤的病因学
合集下载
病理学-肿瘤 ppt课件
粘液癌
58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肿瘤命名原则 肿瘤分类 WHO疾病编码 借助免役标记及细胞遗传学分类
PPT课件
59
WHO国际疾病分类对疾病进行编码:
用四位数字组成的主码代表一个特定的肿瘤
用一斜线和一个附加的数码代表肿瘤生物学行为, 置于疾病主码 之后: 如:肝细胞癌完整编码:8710/3。
/0,代表良性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特点
二、肿瘤的生长方式 三、肿瘤的扩散 四、与肿瘤生长扩散有关的因素 五、肿瘤局部浸润与转移的机制
PPT课件
68
膨胀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PPT课件
69
(一)膨胀性生长
1、位于组织内部的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2、特点:结节状、分叶状,囊状,体积增大 似吹气球。有完整包膜,活动好, 手术易切除。 3、挤压周围组织,不侵犯和破坏周围组织
PPT课件
6
Ag
前T 细 胞 干细胞
T1 细胞
T 免疫母 细 胞
T2 细胞 淋巴浆细胞样细胞
B 免疫母 细胞
浆细胞
前B 细 胞
B1 细胞 B 2 细胞
中心母细 胞
PPT课件
中心细胞
7
肿瘤性增生 非肿瘤性增生
增生 单克隆的 多克隆
病因去除 持续生长 停止生长 协调性 失去机体控制 受机体控制
与机体生长不协调 与机体生长协调 分化程度 失去分化成熟能力 能分化成熟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PPT课件
40
指肿瘤细胞失去正常的排列规律和极性,
与间质的排列紊乱。
PPT课件
41
非肿瘤性增生
肿瘤性增生 (异型性)
肿瘤的病因(病理学课件)
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肿瘤: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神经纤维瘤病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综合征: 着色性干皮病--皮肤癌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 Li-Fraumeni综合征—肉瘤、白血病、乳腺癌等
一些常见肿瘤有家族聚集倾向: 乳腺癌、胃肠癌等,遗传因素的作用是使患者对某些肿瘤具有易感性
2.免疫因素:主要是细胞免疫 3.种族因素:如广东人鼻烟癌多见。 4.性别因素:如女性生殖器官、甲状腺癌女性多发;
而食管癌、肺癌、肝癌男性多发。 5.年龄因素:癌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人。肉瘤多发于青少年。 6.激素因素:如乳腺癌、宫颈癌等与雌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1)RNA致瘤病毒: 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
(2)DNA致瘤病毒
人乳头状病毒(HPV):生殖器区域鳞癌 EBV:淋巴瘤、鼻咽癌 HBV:肝细胞性肝癌
(3)幽门螺杆菌:胃恶性淋巴瘤
(4)寄生虫:
日本血吸虫病:致结肠癌 华支睾吸虫病在因素
1.遗传因素
肿瘤 ——肿瘤的病因
肿瘤的病因
(一)外环境因素
1、化学致癌因素
直接致癌物: 引起与机体直接接触部位的癌肿 间接致癌物: 经代谢、转化形成活化的终致癌物
2.物理致癌因素
(1)离子辐射: x、γ射线→染色体易位点突变→白血病 (2)紫外线照射:皮肤癌 (3) 热辐射 (4) 慢性刺激和创伤等。
3.病毒和细菌致癌
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综合征: 着色性干皮病--皮肤癌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 Li-Fraumeni综合征—肉瘤、白血病、乳腺癌等
一些常见肿瘤有家族聚集倾向: 乳腺癌、胃肠癌等,遗传因素的作用是使患者对某些肿瘤具有易感性
2.免疫因素:主要是细胞免疫 3.种族因素:如广东人鼻烟癌多见。 4.性别因素:如女性生殖器官、甲状腺癌女性多发;
而食管癌、肺癌、肝癌男性多发。 5.年龄因素:癌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人。肉瘤多发于青少年。 6.激素因素:如乳腺癌、宫颈癌等与雌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1)RNA致瘤病毒: 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
(2)DNA致瘤病毒
人乳头状病毒(HPV):生殖器区域鳞癌 EBV:淋巴瘤、鼻咽癌 HBV:肝细胞性肝癌
(3)幽门螺杆菌:胃恶性淋巴瘤
(4)寄生虫:
日本血吸虫病:致结肠癌 华支睾吸虫病在因素
1.遗传因素
肿瘤 ——肿瘤的病因
肿瘤的病因
(一)外环境因素
1、化学致癌因素
直接致癌物: 引起与机体直接接触部位的癌肿 间接致癌物: 经代谢、转化形成活化的终致癌物
2.物理致癌因素
(1)离子辐射: x、γ射线→染色体易位点突变→白血病 (2)紫外线照射:皮肤癌 (3) 热辐射 (4) 慢性刺激和创伤等。
3.病毒和细菌致癌
基础医学北大病理学PPT课件恶性上皮性肿瘤
好发部位 膀胱、输尿管、肾盂。 肉眼特点 肿瘤可呈乳头状、菜花状或扁平状。 镜下特点 大部分癌组织呈乳头状结构,但不规则,
并可见实性癌巢。癌细胞大小不一,核 分裂多见。肿瘤细胞与移行细胞相近。 根据癌细胞的分化,将移行细胞癌分 为Ⅰ、Ⅱ、Ⅲ级。Ⅰ级移行细胞癌分化 好,恶性度低;Ⅲ级移行细胞癌分化差, 恶性度高;Ⅱ级移行细胞癌居中。
好发部位 有腺体的部位均可发生腺癌。多见于 胃肠道、子宫内膜、乳腺、甲状腺和 胰腺等处。
肉眼特点 肿瘤可呈息肉状、菜花状、溃疡状、 结节状。切面灰白、质硬、边界不清。
镜下特点 癌细胞形成腺体,腺体排列密集,大 小形态不一。腺上皮细胞异型性显著, 排列紊乱。
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由移行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好发部位 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均可发生鳞癌, 支气管、胆囊、肾盂等非鳞状上皮 被覆的部位可通过鳞上皮化生发生 鳞癌。
肉眼特点 肿瘤可呈菜花状、溃疡状或浸润型。 肿瘤切面灰白、质硬、边界不清。
镜下特点 癌细胞形成巢片,中央为环状红染 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外周细胞 与基底细胞相似,中间细胞与棘细 胞相似。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 像多见。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moma) 由基底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又叫基底 细胞上皮瘤。
好发部位 老年人面部。 肉眼特点 肿瘤常形成溃疡,浸润破坏
周围组织,但很少发生转移。 镜下特点 肿瘤细胞形成团块、条索或
腺样结构。肿瘤细胞与基底 细胞相似。
腺癌(adenocarcinoma) 由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腺癌 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实性癌、硬癌、髓样癌、 粘液癌、印戒细胞癌等亚型。
并可见实性癌巢。癌细胞大小不一,核 分裂多见。肿瘤细胞与移行细胞相近。 根据癌细胞的分化,将移行细胞癌分 为Ⅰ、Ⅱ、Ⅲ级。Ⅰ级移行细胞癌分化 好,恶性度低;Ⅲ级移行细胞癌分化差, 恶性度高;Ⅱ级移行细胞癌居中。
好发部位 有腺体的部位均可发生腺癌。多见于 胃肠道、子宫内膜、乳腺、甲状腺和 胰腺等处。
肉眼特点 肿瘤可呈息肉状、菜花状、溃疡状、 结节状。切面灰白、质硬、边界不清。
镜下特点 癌细胞形成腺体,腺体排列密集,大 小形态不一。腺上皮细胞异型性显著, 排列紊乱。
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由移行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好发部位 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均可发生鳞癌, 支气管、胆囊、肾盂等非鳞状上皮 被覆的部位可通过鳞上皮化生发生 鳞癌。
肉眼特点 肿瘤可呈菜花状、溃疡状或浸润型。 肿瘤切面灰白、质硬、边界不清。
镜下特点 癌细胞形成巢片,中央为环状红染 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外周细胞 与基底细胞相似,中间细胞与棘细 胞相似。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 像多见。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moma) 由基底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又叫基底 细胞上皮瘤。
好发部位 老年人面部。 肉眼特点 肿瘤常形成溃疡,浸润破坏
周围组织,但很少发生转移。 镜下特点 肿瘤细胞形成团块、条索或
腺样结构。肿瘤细胞与基底 细胞相似。
腺癌(adenocarcinoma) 由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腺癌 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实性癌、硬癌、髓样癌、 粘液癌、印戒细胞癌等亚型。
病理学肿瘤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压迫和阻塞
肿瘤可以压迫和阻塞周围的器官 和组织,导致相应的症状,如疼
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免疫抑制
肿瘤可以引起免疫抑制,使机体对 肿瘤细胞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加 速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内分泌紊乱
某些肿瘤可以分泌激素或类激素物 质,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相应的 症状,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通过激发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 预防或治疗肿瘤。
细胞免疫疗法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 如CAR-T细胞疗法和TCR-T细胞疗法。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 术,对肿瘤细胞进行精确的基因
改造。
抑癌基因治疗
将抑癌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抑制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病理学肿瘤ppt课件
• 肿瘤概述 • 肿瘤的病理学分类 • 肿瘤的病理生理学 • 肿瘤的治疗与预后 • 肿瘤病理学研究进展
01
肿瘤概述
肿瘤的定义与分类
肿瘤的定义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 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 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分类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有助于 早期发现肿瘤,提高治愈率和 生存率。
高危人群筛查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 筛查,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
疫苗接种
接种一些预防性疫苗,如HPV 疫苗、肝炎疫苗等,可降低某
些肿瘤的发生风险。
05
肿瘤病理学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疫苗
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如CTLA-4和 PD-1,来增强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病理解剖学肿瘤》PPT课件
详细描述
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 位。良性肿瘤通常不会扩散,而恶性肿瘤则具有浸润和转移 的能力。根据组织来源和特点,肿瘤可分为上皮组织肿瘤、 间叶组织肿瘤、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等。
肿瘤的发病机制
总结词
肿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状态和生活方 式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细胞生长和分化异常,最终形成肿瘤。
详细描述
遗传因素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等可增加个体患肿瘤的风险。环境因素如化 学致癌物、辐射和慢性炎症等也可促进肿瘤的发生。此外,免疫状态和生活方 式如吸烟、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也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肿瘤的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因肿瘤类型、部位和进展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局部肿块、疼痛、压迫症状、全身症状等。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有助于降低患某些癌症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预防肿瘤非常重要,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吸烟 和饮酒。
定期体检与早期筛查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针对某些高风险人群,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
早期筛查
针对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宫颈癌等,进行早期筛查,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详细描述
局部肿块是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疼痛和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消化系统症状等也较为常 见。随着肿瘤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此外,不同部位的肿瘤还可能表现出特定 的症状和体征。
02
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不发生转 移,预后较好。
心理调适与康复护理
心理调适
面对肿瘤时,心理调适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 虑。
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 位。良性肿瘤通常不会扩散,而恶性肿瘤则具有浸润和转移 的能力。根据组织来源和特点,肿瘤可分为上皮组织肿瘤、 间叶组织肿瘤、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等。
肿瘤的发病机制
总结词
肿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状态和生活方 式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细胞生长和分化异常,最终形成肿瘤。
详细描述
遗传因素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等可增加个体患肿瘤的风险。环境因素如化 学致癌物、辐射和慢性炎症等也可促进肿瘤的发生。此外,免疫状态和生活方 式如吸烟、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也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肿瘤的症状与体征
总结词
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因肿瘤类型、部位和进展程度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局部肿块、疼痛、压迫症状、全身症状等。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有助于降低患某些癌症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对预防肿瘤非常重要,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吸烟 和饮酒。
定期体检与早期筛查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针对某些高风险人群,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
早期筛查
针对某些癌症,如乳腺癌、宫颈癌等,进行早期筛查,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详细描述
局部肿块是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疼痛和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消化系统症状等也较为常 见。随着肿瘤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此外,不同部位的肿瘤还可能表现出特定 的症状和体征。
02
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不发生转 移,预后较好。
心理调适与康复护理
心理调适
面对肿瘤时,心理调适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 虑。
《病理学肿瘤》课件
2
病理学家通过显微镜检查组织标本,
鉴定是否存在肿瘤,确定其类型和特
点。
3
肿瘤标本取材
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式获取可疑病灶 的组织样本。
肿瘤治疗
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整体 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乳腺癌
乳腺癌具有腺癌细胞的特征,常见的类型有浸 润性导管癌和乳头状癌。
肺癌
肺癌主要由上皮细胞形成,最常见的类型是鳞 状细胞癌和腺癌。
原发性肿瘤
原发性肿瘤起源于特定器官或组织,未转移至其他部位。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肿瘤生长
肿瘤细胞通过无限制的分裂 和增殖来实现生长。
侵袭性生长
恶性肿瘤能够侵入周围组织 和器官,破坏其正常结构和 功能。
转移扩散
恶性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液 或淋巴系统迁移到远处器官, 形成转移灶。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1
组织学检查
3 预后评估工具
病理学家使用不同的评估工具和模型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治疗效果。
结肠癌
结肠癌是起源于结肠黏膜的肿瘤,常见的类型 有腺瘤和腺癌,常见类型 包括腺癌和鳞状细胞癌。
病理学肿瘤的预后评估
1 分级和分期
通过对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扩散情况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
2 预后因素
包括肿瘤的类型、大小、分级、分期,以及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治疗反应等。
《病理学肿瘤》PPT课件
病理学肿瘤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肿瘤的本质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通过本 课程,您将获得对肿瘤病理学的全面认识,包括病理学概述、肿瘤的定义和 分类、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病理学概述
研究和诊断疾病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机制和过程,以及 为患者提供准确诊断和治疗建议的学科。
病理学课件之肿瘤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异常 也是肿瘤发 生的重要原 因之一,包 括染色体数 目异常、染 色体结构异 常等。
01
02
03
04
肿瘤的诊断和治
3
疗
肿瘤的诊断方法
01
04
基因检测:如基因突变检 测,可确定肿瘤的基因突 变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03
肿瘤标志物检测:如血清 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辅助 诊断肿瘤
02
病理学检查:如活检、细 胞学检查等,可确定肿瘤 的性质和类型
04
肿瘤的形成与遗传、环境、生活 方式等因素有关
肿瘤的分类
01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晰, 不侵犯周围组织,可手术切除
03
交界性肿瘤:介于良性和恶性之 间,具有恶性和良性特征
02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边界不清, 侵犯周围组织,可转移至其他器 官
04
原发性肿瘤:起源于某一器官或 组织的肿瘤
05
继发性肿瘤:起源于其他器官或 组织的肿瘤,通过血液、淋巴系 统等途径转移至其他器官或组织
肿瘤的预后和预防
01
预后: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治疗方法等因素,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02
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03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肿瘤,提高治愈率
04
疫苗接种:针对某些肿瘤,如宫颈癌、肝癌等,可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THANK YOU
病理学课件之肿瘤
演讲人
目录
01. 肿瘤的基本概念 02.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03.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1
肿瘤的基本概念
肿瘤的定义
01
肿瘤是一种异常增生的细胞团块, 通常由正常细胞突变而来
肿瘤(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件)pptx
化学治疗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
化学治疗药物选择
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和患者情况,选择相应的化疗药物和方案。
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化疗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化疗常常与手术、放疗等治疗方式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 低复发率。
07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肿瘤细胞内环境改变
02
包括pH值降低、缺氧和营养缺乏等,这些改变影响肿瘤细胞的
代谢途径和酶活性。
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
03
通过改变代谢途径以适应缺氧和营养缺乏的环境,如通过谷氨
酰胺代谢、脂肪酸氧化等途径获取能量。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肿瘤细胞表达免疫抑制分子
如PD-L1、CTLA-4等,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一级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避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合理饮食、保持适量运动等, 以预防肿瘤的发生。
疫苗接种
针对某些肿瘤,如宫颈癌和肝癌,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 患病风险。
职业防护
减少或避免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暴露,如石棉、苯等化学物 质。
二级预防措施
早期发现
通过定期体检和筛查, 及早发现肿瘤迹象,提 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肿瘤细胞释放免疫抑制因子
如TGF-β、IL-10等,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肿瘤细胞抗原表达异常
导致免疫细胞无法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对机体影响及临床表现
局部压迫和浸润
肿瘤在局部生长可压迫周围组 织,引起疼痛、功能障碍等症 状。浸润性生长可破坏器官结
构和功能。
远处转移
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 转移到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瘤 ,导致相应器官功能障碍。
病理学-肿瘤 PPT精品课件
核多形性:大小不一,形状不一
核多形性:
大小不一,形状不一;核浆比,1∶1~2;核染色 质粗颗粒状,不均匀;核膜厚;核仁肥大,可多个; 核分裂像多,病理性;双核、多核、巨核或奇形核。
单核瘤巨细胞 ↓
多核瘤巨细胞 ↓
双核瘤巨细胞
核分裂像
• 细胞丝状体以中心体为核心,将染色质聚集形成的染色 体一分为二,将细胞一分为二,完成细胞分裂周期
三
四
多
极
极
极
病理性核分裂像—具诊断意义
不对称二极
三极
多极
顿挫性
顿挫性
顿挫性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细胞形态 胞核 形状 核浆比 染色质 核膜 核仁 核分裂像 多核/巨核 胞质
正常
正常
正常 146 细,均匀 正常 1个 少,正常 无 嗜酸
肿瘤
多形性
多形性 1/12 粗,不均 厚 肥大,多个 多,病理性 有 嗜碱、特异产物
(与非肿瘤性增生有本质性的不同)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 增生的区别
非肿瘤性增生 肿瘤性增生
遗传密码改变 无
有
代谢,功能,形态 正常
异常
分化成熟能力 有
缺乏
原因消除后生长 停止
继续
与整体协调性 协调
不
对机体的影响 修复
大
二、肿瘤特性
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自学)
浸
润
肺
性
癌
生
长
浸
乳
润
腺
性
癌
பைடு நூலகம்
生
长
2、浸润性生长:多见于恶性
特点
肉眼: 肿块蟹足或树根状,破坏周围 组织,分界不清,无包膜。
病理学课件PPT 肿瘤
肿瘤
(tumor,neoplasm)
概述
• 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 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 我国城市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死因第一 位。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之城市人口比 例逐年增高,城镇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环境污 染日益严重,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当普遍, 恶性肿瘤的危害性还将日益增加。
• 异型性小者,表示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相似,成熟程度高、 分化程度高;
• 异型性大者,表示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大,成熟度低、 分化程度低。
• 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 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 良性肿瘤异型性不明显; • 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间变(anaplasia)
• 概念:细胞缺乏分化、未分化。 •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也称为间
肿瘤的血管形成
诱导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恶性肿瘤能 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
肿瘤的血管生成
• 肿瘤细胞本身和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及其周围 的炎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能产生一类血管 生成因子
• 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新生的毛细血管既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营养, 又为肿瘤的转移准备了条件。
肿瘤的演进
病理性核分裂像时,对于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 滑 肌 肉 瘤
图注:中等分化型平滑肌肉瘤,瘤细胞呈 梭形或带状,胞浆稀少,核胖梭形,染色 质粗大浓染,核分裂像每10个高倍视野约 10个。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 胞浆的改变
• 胞浆相对较少; • 由于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胞浆呈嗜碱性; • 因为瘤细胞产生的异常分泌物或代谢产物而
• 瘤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及染色不一致。
• 细胞核的体积增大,胞核与细胞浆的比例增大; • 核大小及形状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的
(tumor,neoplasm)
概述
• 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 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 我国城市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死因第一 位。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之城市人口比 例逐年增高,城镇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环境污 染日益严重,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当普遍, 恶性肿瘤的危害性还将日益增加。
• 异型性小者,表示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相似,成熟程度高、 分化程度高;
• 异型性大者,表示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大,成熟度低、 分化程度低。
• 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 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 良性肿瘤异型性不明显; • 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性。
间变(anaplasia)
• 概念:细胞缺乏分化、未分化。 • 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也称为间
肿瘤的血管形成
诱导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恶性肿瘤能 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
肿瘤的血管生成
• 肿瘤细胞本身和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及其周围 的炎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能产生一类血管 生成因子
• 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新生的毛细血管既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营养, 又为肿瘤的转移准备了条件。
肿瘤的演进
病理性核分裂像时,对于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 滑 肌 肉 瘤
图注:中等分化型平滑肌肉瘤,瘤细胞呈 梭形或带状,胞浆稀少,核胖梭形,染色 质粗大浓染,核分裂像每10个高倍视野约 10个。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 胞浆的改变
• 胞浆相对较少; • 由于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胞浆呈嗜碱性; • 因为瘤细胞产生的异常分泌物或代谢产物而
• 瘤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及染色不一致。
• 细胞核的体积增大,胞核与细胞浆的比例增大; • 核大小及形状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的
《病理学总论肿瘤》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恐惧、焦虑 等情绪问题。
运动康复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 体机能和免疫力。
ABCD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 计划,保证营养充足。
家庭护理
为患者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如日常照护、病情监 测等,确保患者在家的安全和舒适。
05
肿瘤干细胞研究
肿瘤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 的肿瘤细胞,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 一。
肿瘤干细胞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 发展机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目前,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研 究的热点之一,如针对肺癌、乳腺癌等常见肿 瘤的干细胞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肿瘤的生长速度与肿瘤细胞的分裂速度和细胞数量有关,通 常表现为指数增长。肿瘤细胞通过不断的分裂和增生,形成 肿块并逐渐增大。
肿瘤的扩散
肿瘤的扩散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向周围组织或器官浸润 ,并可能通过淋巴管、血管或其他途径转移至其他部位。肿 瘤的扩散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点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 和预后。
《病理学总论肿瘤 》PPT课件
目录
• 肿瘤概述 •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 • 肿瘤的病理生理学 • 肿瘤的治疗与预防 • 肿瘤研究展望
01
肿瘤概述
肿瘤的定义与分类
肿瘤的定义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 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研究展望
肿瘤基因组学研究
肿瘤基因组学研究是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对肿瘤进行深入研 究,旨在发现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变异和调控机 制。
《病理学总论肿瘤》课件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和免疫功能 低下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1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2
一旦肿瘤细胞越过了原发部位,它们可 以通过侵袭和转移进入其他组织和器官。
肿瘤细胞的增殖
肿瘤细胞不受正常细胞生长调控机制的 限制,持续不断地增殖和分裂。
肿瘤的病理特征
1 形态学特征
肿瘤可以呈现不同的形态 学特征,如大小、形状、 颜色、质地等。
2 组织学特征
3 免疫组来源、结构特点、 细胞分化程度等。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 以检测肿瘤细胞的特定标 记物,辅助诊断和分型。
肿瘤的诊断
临床表现
通过病人的症状、体征和疾病历史等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和筛查。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等技术可以提供有关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等详细信息。
《病理学总论肿瘤》PPT 课件
这里是《病理学总论肿瘤》的PPT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肿瘤的基本知 识,肿瘤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大威胁。让我们一起探索肿瘤的分类、发生原 因、病理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
什么是肿瘤?
定义
肿瘤是由异常增生的细胞组 成的异常新生物体,可以是 良性或恶性。
分类
组织活检
通过从肿瘤组织中取样并进行显微镜下的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来确认诊断。
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来 达到治疗的目的。适 用于早期肿瘤和可切 除的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使用高能辐射破坏肿 瘤细胞的DNA,以达 到杀灭肿瘤的效果。
化学治疗
通过使用药物来干扰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 裂,杀灭或控制肿瘤 的发展。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和增强免疫 系统的功能,帮助身 体抵抗和清除肿瘤细 胞。
病理学肿瘤 ppt课件
ppt课件
26
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一、分级 三级法
Ⅰ级为高分化 Ⅱ级为中分化 Ⅲ级为低分化
二、分期
T、N、M
T
T1 ≤2cm
TT22 22~~55ccmm
TT33 >>55ccmm
27
T4 胸壁/皮肤粘连
ppt课件
N
N0
区域淋巴结未累及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 1~3个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 4~9个
ppt课件
11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命名原则 (一)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
1、良性肿瘤命名 2、恶性肿瘤命名 (二)肿瘤命名的特殊情况 二、分类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膨胀性生长
ppt课件
16
外生性生长
ppt课件
17
浸润性生长
ppt课件
18
肿瘤生长动力学
ppt课件
32
二、非典型增生 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 是还 不足以诊断为恶性的状况。
根据异型性大小和累及范围,分为轻、中、 重三级。
轻 异型性较小,累及上皮层的下1/3 中 异型性中等,累及上皮层的下2/3 重 异型性较大,累及上皮2/3以上但未
达到全层
ppt课件
33
三、原位癌
局限于上皮内的癌,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常见于 ①鳞状上皮或移行细胞被覆的部位,如子宫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其 效应细胞有CTL、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 胞等。
ppt课件
52
CTL
ppt课件
53
第十四节 常见肿瘤举例
26
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一、分级 三级法
Ⅰ级为高分化 Ⅱ级为中分化 Ⅲ级为低分化
二、分期
T、N、M
T
T1 ≤2cm
TT22 22~~55ccmm
TT33 >>55ccmm
27
T4 胸壁/皮肤粘连
ppt课件
N
N0
区域淋巴结未累及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 1~3个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 4~9个
ppt课件
11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命名原则 (一)肿瘤命名的一般原则
1、良性肿瘤命名 2、恶性肿瘤命名 (二)肿瘤命名的特殊情况 二、分类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膨胀性生长
ppt课件
16
外生性生长
ppt课件
17
浸润性生长
ppt课件
18
肿瘤生长动力学
ppt课件
32
二、非典型增生 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 是还 不足以诊断为恶性的状况。
根据异型性大小和累及范围,分为轻、中、 重三级。
轻 异型性较小,累及上皮层的下1/3 中 异型性中等,累及上皮层的下2/3 重 异型性较大,累及上皮2/3以上但未
达到全层
ppt课件
33
三、原位癌
局限于上皮内的癌,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常见于 ①鳞状上皮或移行细胞被覆的部位,如子宫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其 效应细胞有CTL、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 胞等。
ppt课件
52
CTL
ppt课件
53
第十四节 常见肿瘤举例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CD4T细胞的逆转录病毒 Tax基因产生Tax蛋白,激活IL-2,GM-CSF T细胞多克隆增生 -> 单克隆性肿瘤转化 1%的感染者发生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
3.寄生虫
埃及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膀胱癌
结肠癌
华支睾吸虫
胆管细胞癌
四、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人类肿瘤的发生中所
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HPV EBV
子宫颈和外阴鳞癌 Burkitt 淋巴瘤 B-cell 淋巴瘤 Hodgkin 淋巴瘤 鼻咽癌 肝细胞癌
HBV
E6 灭活 p53蛋白 E7 灭活 Rb蛋白 体内 体外 t(8,14)移位 激活 c-myc 基因 100%含EBV DNA 引起肝细胞增生 X-protein 激活原癌基因 灭活P53
二、化学致癌因素
已知的致癌性化学物质 1000 多种。可分为 两类: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 经代谢产生最终致癌物,通过亲电子基团与DNA 共价结合,引起基因突变。
化学致癌的多步骤过程
部分间接致癌物需要不致癌的化
学物质协同作用。
大体上分为激发和促进两个阶段。
1.激
发 ( Initiation )
散发性肿瘤,二次突变均需发生在同一个体细 胞内,因而发病率低,常单发,发病较晚。
五、免疫因素
1.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说明,恶性肿瘤 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儿童期免疫系统不成熟,老年人免疫功能 减退,这两个年龄组肿瘤的发病率均高于 其他年龄组。 胸腺摘除动物和胸腺先天发育不良患者 ,由 于细胞免疫缺陷,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
即激发剂(致癌物)引起的不可逆
的过程,细胞 DNA受到损伤,成为潜 在癌细胞。这些细胞在促进剂的进一
步作用下,逐渐发展为癌细胞。
2.促 进 (Promotion ) 促进剂,如巴豆油、酚、激素、药物, 本身无致癌性,并不损伤 DNA,可能在细 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水平上发挥作用,改变了 基因的表达方式。促癌是一种缓慢的(10-20 年)、非特异的、可逆的过程,因而减少环 境中的促进剂,在癌的防预中很有意义。
缺失 缺失 缺失
2.遗传因素决定肿瘤的易感性 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就
属于这一类,患者常伴有某种免疫缺
陷、染色体畸变或 DNA 修复功能缺陷。
Bloom综合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着色性干皮病
生长迟缓 皮肤癌 阳光过敏性皮疹 白血病 免疫功能紊乱 智力迟钝 皮肤雀斑样色素沉着 皮肤鳞癌 毛细血管扩张 基底细胞 发育障碍 全血细胞减少 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 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白血病 骨髓瘤 白血病 淋巴瘤
(3)真菌毒素(Fungal toxins)
在数十种致癌的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 素 (aflatoxin) 最具代表性,其致癌性最强, 比亚硝胺大 70 余倍,主要与肝癌的发生关系 密切。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 玉米及谷物中,具有化学性稳定的特点,煮 熟后仍有活性。
三、生物致癌因素
1.DNA肿瘤病毒 多瘤病毒、乳头瘤病毒、腺病毒、嗜肝 病毒、疱疹病毒等可使动物发生肿瘤。目前 与人类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人类乳头 瘤病、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第十一节 肿瘤的病因学
一、物理致癌因素
1.电离辐射,包括 x线、γ射线和亚原子微粒(α粒子、 β粒子、质子和中子) 等均能诱发染色体断裂、移 位、基因突变而增加肿瘤发病率。
2.紫外线作用于DNA,引起嘧啶二聚体形成,长期过度 照射与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有关。
3.长期吸入石棉纤维粉尘,可引起肺癌、胸膜间皮 瘤。
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淋巴造血系统恶 性肿瘤发病率上升。大剂量化疗、放疗、免疫抑制 剂的使用,可能降低了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引起 肿瘤发生。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缺陷,伴发 Kaposi肉瘤和淋巴瘤很常见。
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肿瘤可自行消退,如神经母 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绒毛膜上皮癌等均有少数 自行消退的报告。
癌组织内及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患者和引 流淋巴结内大量窦组织细胞增生患者,预后较好。
2.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抗肿瘤 的免疫效应,但以细胞免疫为主。 体液免疫在破坏、溶解肿瘤细胞方 面也有一定作用。
在肿瘤免疫中,主要有三种细胞起作用:① T 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主要作用,肿瘤抗 原致敏的淋巴细胞,通过抗体依赖细胞毒的作 用,杀伤肿瘤细胞。② NK 细胞:具有 Fc 受体 的非 T 非 B 的一种特殊淋巴细胞系,此类淋巴 细胞无需预先致敏即可杀伤肿瘤细胞。③巨噬 细胞:通过致敏 T 淋巴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作 用,运动到肿瘤周围杀伤肿瘤细胞。 运用IL-2在体外激活NK细胞后,再输回患者体 内,肿瘤可发生部分或全部消退。
DNA肿瘤病毒致癌的机制:
DNA病毒感染细胞后出现两种后果: (1) 溶解性感染:病毒DNA未能被整合到宿主 的基因组中,大量的病毒复制,最终使细胞死亡 (2) 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的DNA:DNA病毒带 有转化基因,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2.RNA肿瘤病毒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
癌 Fanconi综合征
毛细血管扩张 性共济失调
3.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协同作用, 而环境因素又起主要作用 大多数恶性肿瘤是散发的,无家族 史,可能患者的体质对致癌因子有易感 性,因而发生了肿瘤。
Kundson二次突变说
一个细胞要发生两次突变才能变成肿瘤细胞。
遗传性肿瘤的第一次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体 细胞只要再有一次突变,即可转变为恶性肿瘤细胞。 这种肿瘤可遗传,常有家族史,年轻发病,呈多发性 或双侧性。
1.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用: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视网膜母细 胞瘤、神经纤维瘤病、肾母细胞瘤、神 经母细胞瘤等,以常染色体显性的方式 进行遗传。这些遗传性肿瘤多由肿瘤抑 制基因的缺失引起。
家族性腺瘤性 息肉病 神经纤维瘤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
APC NF1 Rb WT
突变
5q21-22 17q11.2 13q14 11q
3.重要的化学致癌物
(1) 多 环 芳 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这类物质中以3,4-苯丙芘 为代表,具有致癌性强、存在广泛等特点, 与肺癌及胃癌关系密切。
(2)亚硝胺类: 这类物质这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致 癌作用,致癌谱广,与肝癌、胃癌、 食管癌有关。亚硝胺在胃内由亚硝胺 盐和二级胺合成,可通过胎盘影响子 代。
3.寄生虫
埃及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膀胱癌
结肠癌
华支睾吸虫
胆管细胞癌
四、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人类肿瘤的发生中所
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HPV EBV
子宫颈和外阴鳞癌 Burkitt 淋巴瘤 B-cell 淋巴瘤 Hodgkin 淋巴瘤 鼻咽癌 肝细胞癌
HBV
E6 灭活 p53蛋白 E7 灭活 Rb蛋白 体内 体外 t(8,14)移位 激活 c-myc 基因 100%含EBV DNA 引起肝细胞增生 X-protein 激活原癌基因 灭活P53
二、化学致癌因素
已知的致癌性化学物质 1000 多种。可分为 两类: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 经代谢产生最终致癌物,通过亲电子基团与DNA 共价结合,引起基因突变。
化学致癌的多步骤过程
部分间接致癌物需要不致癌的化
学物质协同作用。
大体上分为激发和促进两个阶段。
1.激
发 ( Initiation )
散发性肿瘤,二次突变均需发生在同一个体细 胞内,因而发病率低,常单发,发病较晚。
五、免疫因素
1.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说明,恶性肿瘤 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儿童期免疫系统不成熟,老年人免疫功能 减退,这两个年龄组肿瘤的发病率均高于 其他年龄组。 胸腺摘除动物和胸腺先天发育不良患者 ,由 于细胞免疫缺陷,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
即激发剂(致癌物)引起的不可逆
的过程,细胞 DNA受到损伤,成为潜 在癌细胞。这些细胞在促进剂的进一
步作用下,逐渐发展为癌细胞。
2.促 进 (Promotion ) 促进剂,如巴豆油、酚、激素、药物, 本身无致癌性,并不损伤 DNA,可能在细 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水平上发挥作用,改变了 基因的表达方式。促癌是一种缓慢的(10-20 年)、非特异的、可逆的过程,因而减少环 境中的促进剂,在癌的防预中很有意义。
缺失 缺失 缺失
2.遗传因素决定肿瘤的易感性 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就
属于这一类,患者常伴有某种免疫缺
陷、染色体畸变或 DNA 修复功能缺陷。
Bloom综合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着色性干皮病
生长迟缓 皮肤癌 阳光过敏性皮疹 白血病 免疫功能紊乱 智力迟钝 皮肤雀斑样色素沉着 皮肤鳞癌 毛细血管扩张 基底细胞 发育障碍 全血细胞减少 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 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白血病 骨髓瘤 白血病 淋巴瘤
(3)真菌毒素(Fungal toxins)
在数十种致癌的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 素 (aflatoxin) 最具代表性,其致癌性最强, 比亚硝胺大 70 余倍,主要与肝癌的发生关系 密切。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 玉米及谷物中,具有化学性稳定的特点,煮 熟后仍有活性。
三、生物致癌因素
1.DNA肿瘤病毒 多瘤病毒、乳头瘤病毒、腺病毒、嗜肝 病毒、疱疹病毒等可使动物发生肿瘤。目前 与人类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人类乳头 瘤病、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第十一节 肿瘤的病因学
一、物理致癌因素
1.电离辐射,包括 x线、γ射线和亚原子微粒(α粒子、 β粒子、质子和中子) 等均能诱发染色体断裂、移 位、基因突变而增加肿瘤发病率。
2.紫外线作用于DNA,引起嘧啶二聚体形成,长期过度 照射与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有关。
3.长期吸入石棉纤维粉尘,可引起肺癌、胸膜间皮 瘤。
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淋巴造血系统恶 性肿瘤发病率上升。大剂量化疗、放疗、免疫抑制 剂的使用,可能降低了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引起 肿瘤发生。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缺陷,伴发 Kaposi肉瘤和淋巴瘤很常见。
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肿瘤可自行消退,如神经母 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绒毛膜上皮癌等均有少数 自行消退的报告。
癌组织内及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患者和引 流淋巴结内大量窦组织细胞增生患者,预后较好。
2.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抗肿瘤 的免疫效应,但以细胞免疫为主。 体液免疫在破坏、溶解肿瘤细胞方 面也有一定作用。
在肿瘤免疫中,主要有三种细胞起作用:① T 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主要作用,肿瘤抗 原致敏的淋巴细胞,通过抗体依赖细胞毒的作 用,杀伤肿瘤细胞。② NK 细胞:具有 Fc 受体 的非 T 非 B 的一种特殊淋巴细胞系,此类淋巴 细胞无需预先致敏即可杀伤肿瘤细胞。③巨噬 细胞:通过致敏 T 淋巴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作 用,运动到肿瘤周围杀伤肿瘤细胞。 运用IL-2在体外激活NK细胞后,再输回患者体 内,肿瘤可发生部分或全部消退。
DNA肿瘤病毒致癌的机制:
DNA病毒感染细胞后出现两种后果: (1) 溶解性感染:病毒DNA未能被整合到宿主 的基因组中,大量的病毒复制,最终使细胞死亡 (2) 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的DNA:DNA病毒带 有转化基因,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2.RNA肿瘤病毒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
癌 Fanconi综合征
毛细血管扩张 性共济失调
3.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协同作用, 而环境因素又起主要作用 大多数恶性肿瘤是散发的,无家族 史,可能患者的体质对致癌因子有易感 性,因而发生了肿瘤。
Kundson二次突变说
一个细胞要发生两次突变才能变成肿瘤细胞。
遗传性肿瘤的第一次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体 细胞只要再有一次突变,即可转变为恶性肿瘤细胞。 这种肿瘤可遗传,常有家族史,年轻发病,呈多发性 或双侧性。
1.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用: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视网膜母细 胞瘤、神经纤维瘤病、肾母细胞瘤、神 经母细胞瘤等,以常染色体显性的方式 进行遗传。这些遗传性肿瘤多由肿瘤抑 制基因的缺失引起。
家族性腺瘤性 息肉病 神经纤维瘤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
APC NF1 Rb WT
突变
5q21-22 17q11.2 13q14 11q
3.重要的化学致癌物
(1) 多 环 芳 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这类物质中以3,4-苯丙芘 为代表,具有致癌性强、存在广泛等特点, 与肺癌及胃癌关系密切。
(2)亚硝胺类: 这类物质这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致 癌作用,致癌谱广,与肝癌、胃癌、 食管癌有关。亚硝胺在胃内由亚硝胺 盐和二级胺合成,可通过胎盘影响子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