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讲析与例文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解及例文赏析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解及例文赏析面对材料,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一、材料作文的特点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新材料作文可写的内容和角度是多样的,考生可以从中选定一个来写。
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其中“材料范围”,是衡量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
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典型例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
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
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
材料的大概内容是鲸为了追捕沙丁鱼陷入海滩,而沙丁鱼却逃生了。
我们首先看巨大的鲸是怎样陷入沙滩的,因为它只看到沙丁鱼,没有看到险境沙滩,才会落得沙丁鱼没吃到,反而陷在沙中动弹不得的结局。
其次,在巨大的鲸眼中,沙丁鱼太渺小了,不足畏惧,只要逮住它,就是一顿美餐,哪里想到小小的沙丁鱼会引它入险境。
材料作文构思以及范文解读
材料作文构思以及范文解读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材料作文构思以及范文解读,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作家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
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
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
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请根据上面材料的意思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的提示语,即“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认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抓住语句的关键成分,首先要明白“做朋友”的含义。
“和命运做朋友”就是说,和命运打交道,不能狂傲不羁,更不能卑怯懦弱,应当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发生的一切。
命运的脾气很怪,说翻脸就翻脸,但只要我们坦然地豁达地与它相处,人生路上就会少一些怨恨,少一些苦恼,甚至少一些悲剧的发生。
它给你幸福,你要珍惜;它给你灾难,你不要咒骂。
既然是朋友,朋友也有犯错的时候;既然是朋友,你就要宽恕它、包容它。
这是一种大智慧的人生境界,虽然难,但我们应当尽力去做。
明乎此,我们就算准确地把握住了题旨。
在文体方面,如写议论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围绕“和命运做朋友”的话题进行追问。
从立意创新的角度,从“为什么要做命运的朋友”“怎么样做命运的朋友”等问题出发进行,立意能以深见长。
如写其他文体,则可以叙写与人生命运成长有关的故事、经历,行文时我们可以以一篇声情并茂的散文,或者以一首情感真挚的记叙文来抒发心中绵绵的幸福感。
还可写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展示人物与命运的关系,还可写散文,通过较有文采的语言去体现“朋友”的不同层次的含义。
材料作文分析及优秀作文示例
扁鹊三兄弟材料作文分析及优秀作文示例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扁鹊三兄弟皆从医。
大哥善防患于未然,结果病人老是怀疑自己没病,大哥的名字天下不闻。
二哥善把病消灭在萌芽之中,结果闻名乡里。
扁鹊善于在病入膏肓之时起死回生,结果天下闻名。
解析指导:这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
给材料作文审题要注意“四清”原则:1、理清对象:这则材料涉及到三个对象(大哥、二哥、扁鹊),这三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既无主次之分,考生就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对象切入来写。
3、辨清关系:这则材料涉及的三个对象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从行医时机上看,大哥是事前防范;二哥是事中控制;扁鹊是事后挽救。
从行医效果看都是治病救人。
从行医影响上看,大哥遭猜疑且天下不闻;二哥控小病而闻名乡里;扁鹊治大病而闻名天下。
虽然同样治病救人,时机不同,病情不同,对医术的评判迥异。
4、析清含义:这则材料故意不把“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讲完整,是为了让考生以现有材料为依据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多角度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便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现提供以下角度:1、大哥角度:①防患于未然;②万事防为先;③慎初……2、二哥角度:①小中见大,预见未来;②防微杜渐;③慎微……3、扁鹊角度:①难度见证高度……4、综合角度:①无闻与无价;②默默无闻的高度;③事前、事中与事后④本色自我,过程人生……优秀作文不是每朵花都叫向日葵百花中,最让人羡慕的是向日葵,因为它可以始终面朝太阳,都认为它是最美丽的,最幸福的,最成功的。
有人说,扁鹊作为医生是成功的,他总能让人起死回生,但他的两个兄弟却只是小有名气而已,不算成功。
我不这么认为,大哥把病消灭在萌芽之前,让患者感觉始终健康,二哥把病消除在萌芽之中,让病人减轻不少痛苦,他们虽没有像扁鹊那样妙手回春,救人于生死边缘,但从医生这一职业来说,他们是成功的,因为他们治好了病。
材料作文专题指导与范文赏析
材料作文专题指导与范文赏析一、(06贵州)请你阅读下面—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20世纪70年代的一场拳击竞赛中,拳王阿里和拳坛猛将菲雷泽展开激烈对决。
当比赛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用解说员的话说,“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
”然而,此时的阿里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血战到底的气势,使菲雷泽认为阿里仍保持着常有的体力,于是在最后一刻,菲雷泽放弃了。
裁判当即高举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
这时,保住“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
菲雷泽见此情景后悔莫及。
请从上面的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自己在观察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可讲述故事,可发表见解,可说明问题,可抒发情感。
[提示] ①选择适合你的表达的一种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 认真阅读所给材料,不难看出,在这场拳击竞赛中,阿里和菲雷泽的实力是相当的,最后阿里之所以能够获胜,靠的就是顽强的毅力和永不放弃精神。
因此,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命题立意,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形式完成写作任务。
[例文赏析]永不言弃努力,并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则一定会失败。
坚持就是胜利,在最后一秒还未到来之前,结果永远是未知的……生活中,我们无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对。
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
还记得刘翔永不言弃的速度,中国女排永不言弃的顽强,爱迪生永不言弃的勇气。
他们之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信挫折是人生的考验,这不是看你的技术,而是要靠的是毅力,毅力是决定考验成败的关键。
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永不言弃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顽强,永不言弃的人总会胜利。
老鹰是最顽强的动物之一,当一只雏鹰出生后不久,便会接受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雏鹰父母会在雏鹰生长的合适时期把它从悬崖的巢穴上扔下去,让它学会做鹰的关键——飞翔。
如果调整不当,雏鹰便会有生命危险。
高中材料作文解析及例文
真正的榜样一定在你附近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我们没法学习比尔·盖茨,也没法学习李嘉诚,因为他们实在太强大了,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
真正的榜样一定在你附近。
如果你刚开始开小饭馆,你的榜样应该在你斜对面的那个饭馆。
他的饭馆为什么门口排队的人那么多,而我的店里服务员却比顾客多?他是你学习的榜样,榜样是一点一滴学上去的。
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去做,那成功就不是浮云。
什么是伟大的事?伟大的事就是无数次的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
我们既要有像兔子一样的速度,又要有像乌龟一样的耐力。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之外的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此则材料作文的核心立意是做人做事要选定身边的榜样,从点滴提高自己做起;反对的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立足文中的核心词语,可以这样表述立意:(1)平凡成就伟大;(2)点滴积累,终成飞跃;(3)脚踏实地,执著前进。
平凡中孕育伟大沙,是这世间最不值钱的东西,最平凡的东西,漫天都是黄沙,可世上最宝贵的东西——金,就蕴藏在它的里面。
沙里淘金,之所以能淘到,是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黄沙掩不住金子的光华,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
在历届道德模范中,有不少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人物。
最美妈妈“吴鞠萍”接住2岁女孩妞妞;孙东林,孙水林兄弟为给农民工发工资,雪地里进行一场悲情接力;杨善洲老人退休后将荒山变青山,将绿化的荒山无偿献给党…….他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人物,从不起眼,芸芸众生中他们只是普通一员,但他们却在平凡之中成就伟大,提升自己灵魂的高度。
他们是黄沙中闪闪发光的金子,在不起眼的小事中,展现自身的光华。
有人说;“乱世出英雄,逆境造人才。
如今是太平盛世,哪有什么伟大人物,英雄可言呢?”所以,这些人便整天不学无术,碌碌无为,荒废了那十分宝贵的青春年华。
其实,他们错了。
平凡中孕育伟大。
作为父母,教导子女,尽职尽责是平凡中的伟大;作为子女,孝敬父母,为父母排忧解难,对父母的爱是平凡中孕育的伟大;作为学生,刻苦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是平凡中的伟大;作为农民,惜花,惜木,爱惜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做个惜花之人亦是平凡中的伟大!不必认为只有伟人才能成就伟业,做伟大之事,生活中的平凡小人物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做事,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也一样能成就伟业,成为伟大之人。
材料作文典型题写作指导及例文
材料作文典型题写作指导及例文一、【作文题目】托尔斯泰在 82 岁高龄时说:人是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如果人知道这一点并且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肉体上,而是寄托在灵魂上,那么,无论出现什么样的不幸、苦难和病痛,他的生活都不可能成为其他的样子,而只能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幸福。
请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结合你对当今时代的认识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 800 字。
在西方,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人死后的重量会减少 21 克,而这 21 克,便是灵魂的重量。
换句话说,人生的全部重量,只有 21 克。
生活中真正的幸福就在于心灵的幸福。
曾为一首唐诗所描绘的意境所感动着:柳宗元笔下的蓑笠翁,在银白色的严冬时节,独坐一叶单薄的扁舟,而独“钓寒江雪。
“ 不管有鱼无鱼,放弃了种种目的性,超然物外,完全为垂钓而垂钓,完全为心灵上的满足。
还有晋代名士王徽之。
王徽之在雪夜乘小舟去访问朋友戴逵,到了门前不敲门就离开了。
他因想念朋友,乘兴而至,到门前尽兴而返。
王徽之和蓑笠翁都忠于自己的灵魂。
他们心灵的指向决定了他们行为的表现。
对理想的憧憬,对生活的希冀,没有使他们脱离个人的心灵,反而让他们在与众不同中活得很潇洒。
人生总会在物质上有很多补如意,但只要有些许心灵上的满足,便足够了。
台湾散文名家林青玄有篇散文,他说朋友跟他要一幅字,挂在书房里。
朋友说,要写简单的让自己每天看了就有用的一句话。
他想了半天,就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那个朋友不懂,林青玄说,这个世界,永人们普遍信奉的一句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各与言者无二三”。
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即使不称心的事太多,但至少还有一二如意事吧。
要获取心灵的幸福,只这一二便足够。
幸福的分量很轻,只有 21 克,只是灵魂的重量。
若把灵魂比作一栋房子,人在物质上的满足就是家具、摆设。
人刚搬进去,都想要将家具摆设在里面。
结果最后却发现,屋里堆满了东西,根本再也无处安置自己。
分析材料作文的写作5篇范文
分析材料作文的写作5篇范文第一篇:分析材料作文的写作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一)【收集整理】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标精神的落实,材料作文在中考中悄然升温,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靓丽风景。
所谓材料作文,就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完成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
从审题立意上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去确定文章的主旨,材料对考生的审题立意起着很大的限制或暗示作用,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
从取材上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对考生作文立意起着限制作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考生的取材。
作者行文时必须顾及材料,材料或为作者的议论提供论据(如读后感),或为作者的记叙创设情境(如续写、片段描写等),在语言表达上还要兼顾材料的语言风格,不能违背原材料另起炉灶,造成与原材料的风格不一。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相比,在审题、构思等方面都有特别的难度。
那么,该如何突破难点,在写作中考材料作文时取得更好的效果呢?紧抓审题“三部曲”其一,反复阅读,整体把握。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命题作文的审题有所不同,考生所关注的不再是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而是几十字甚至几百字的文字材料或内涵丰富的图画材料;所推敲的不再是词语的结构与内涵,而是故事、警句或画面本身的思想内容以及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点。
所以审材料作文题,首先要读懂内容。
审读的内容,一是材料,二是作文要求。
材料,是供运用、分析、引申、借鉴的依据,对材料了解不全面就容易步入写作误区;作文要求,是对作文内容、主题、体裁、篇幅等方面的限定,考生应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读懂材料,是为了执行要求;明确要求,是为了进一步吃透材料。
从材料到要求,从要求到材料,反复阅读,吃深吃透,是审题的第一步。
如2007年湖北宜昌的中考作文题: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这样一些议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色恶不食(颜色不好看的东西不吃)”,“臭恶不食(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割不正不食(肉切得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五篇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五篇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精彩例文五篇【材料一】: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
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人说“黄金有价瓷器无价”,珍贵的瓷器,给人们的感觉是精致、细腻、光洁、古朴、端庄、恬静等。
总而言之,给人美丽、高贵、典雅的印象。
而破布、废纸,破烂不堪,看起来毫无价值,两者似乎毫无关联,风马牛不相及。
两者放在一起,让人感到非常不般配、不和谐。
但实际上,在运输过程中,将瓷器用破布、废纸包裹起来,能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从而保护瓷器免遭破损,在这里,看似一文不值、累赘无用的破布废纸却派上了大用场,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自身潜藏的价值。
归纳要素特点:瓷器:精致、细腻、光洁、古朴、端庄、恬静、美丽、高贵、典雅。
破布废纸:看似一文不值,累赘无用,低贱、卑微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让我们反思,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悲剧。
要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弄清关键词的喻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全面理解把握材料。
瓷器:指现实或理想中美好的人与事。
破布废纸:指低贱卑微看似无用、累赘,不合时宜,不合时代潮流,实则不可或缺,为人生社会保驾护航,能够保证健康发展的人或者事物、品质。
我们明白材料意在告诫我们:不可短视:人生不能忽视、抛弃像破布、废纸这样的品质能力。
社会不能忽视抛弃这样的群体、传统。
【例文赏析】低俗与高贵同样重要莲花在人们眼中是高贵典雅的,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得到无数的赞许。
人们却常常忘记了为之提供养料,默默无闻,甚至很多人都不屑一顾的淤泥。
材料作文分析及例文
银行作文复习资料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道:“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并且强调:“这是《潜伏》里的台词,用来指导炒股真合适。
我一直属于占领者,可悲啊!”看着他的文字,我想,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如此。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分析材料文字材料,是生活感悟+事例来印证。
2.抓关键词一对是“撤退”与“成功”,一对是“占领”与“失败”,材料也有明显的倾向性,3.立意A.对“撤退”与“成功”或“占领”与“失败”的感悟,B.也可以就两方面辨证地写它们的关系C.只是抓住“成功”和“失败”来写不符合要求,偏离题意。
范文2:败乎?成也!面对崎岖的地势,小河选择绕道而行,最终汇入大海;面对猛烈的暴风雨,小树选择弯腰回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面对春风吹拂,蒲公英选择随风飘散,最终回到散播四方。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看似看似失败的,却是一种成功。
撤退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蔡铭超在拍得兔首和鼠首后,却公然拒绝付款。
他撤退了,但他成功地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他成功地以行动表达他的爱国之情。
德国总理默尔克继勃兰特之后,再次代表她的祖国向全世界人民致歉,也许表面上看来,她的撤退是有辱国家的,实际上,她成功地感动了世界,成功地让全世界尊重这个勇于面对历史的国家。
可见,有时撤退并不一定是失败,它也会是另一种成功。
放弃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
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灭国后,放弃自己的尊严,卧薪尝胆,尝便辨病,过着连奴隶都不如的生活,最终,他成功地以三千越甲吞吴,复兴了越国。
难道他的放弃不是一种成功吗?反观,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围后,因为放弃不了自己的尊严,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了。
大丈夫本当能屈能伸,项羽的“保全尊严”难道就不是一种失败吗?可见,放弃并不一定是一种失败,它也会是另一种成功。
牺牲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
材料作文讲析与例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地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地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地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地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地主要区别.(一)材料作文地出题形式材料作文,根据出题者所给材料数量地多少,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与综合材料作文两大类.、单一材料作文.是指出题者提供单一地文字或图片资料,应试者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题目进行写作.这类作文,由于材料单一,应试者对材料内容地把握比较容易,抓住其中一点即可命题写作.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根据下面一段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一位斯巴达人对他母亲抱怨说:“我地剑太短了.”母亲回答说:“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是就长了吗?”应试者可以通过对这段文字地具体分析,理会其中地涵义,然后选择一个写作点命题写作.这段材料所主要反映出这样一个富有哲理地问题:“短”与“长”是相对性地,同时,从孩子地行为上还可以引申出停止不前、不思进取地意思.因此,我们地命题可以是《“短”与“长”》或《停滞与进取》,还可以是《“前进一步”地启迪》这样地题目.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文材料:车轮对方向盘说:“你为什么总是要控制着我,不给我自由?”方向盘说:“如果我不控制你,你会走上斜路地.”请从车轮和方向盘地对话中提炼中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写作思路点拨:本篇作文写作前要对给予地材料做详细地分析.材料中车轮与方向盘地对话是写作前审题地关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车轮对方向盘地控制持不满态度,它追求地是毫无约束地自由.而方向盘对车轮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正是有方向盘地控制,车轮才能按照正确地行车路线行驶,才不会出事,才不致于走上邪路.所以方向盘与车轮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地关系.有方向盘没有车轮,方向盘发挥不料作用,有车轮没有方向盘,车轮必定丧失前进地方向,走上邪路.而且对话采取地拟人化地手法,使没有生命地车轮和方向盘具有人格化地色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车轮那样追求自由地学生、年轻人和其他地一些人,也有许多为学生成长、年轻人成材把握方向地老师、父母和领导及一切可以起领导和约束作用地方向盘式地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例文一、自由地后果“我们要自由!我们要自由……”某校学生举着牌子,喊着口号,向校长室走去!“校长!我们都是大孩子了,怎么一点自由都没有啊?连校门都不可以出!”“你们出去会很危险地!……”“危险?!哼!校长,难道你没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一位学生很有感情地朗诵道.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可把校长惹火了:“好!你们要自由是不是?那我就给你们自由我给你们一个月地自由时间,在这一个月里,你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我绝不过问!一个月以后,你们每人给我写一份关于这次自由地报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万岁!自由罗!”学生们欢呼……“哎……”一个月转眼间就过去了……校长正在办公室阅读同学们写地报告:报告一:“一开始自由地感觉真好,不用上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爽!每天到游戏机房去打机没人管啊!上网没人管!哈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报告二:“我刚走到网吧门口,就有几个人向我走来,他们地手里还拿着一些白色地东西.他们问我要不要试一下,我当然知道那是毒品,我也很想象电视里一样,毅然拒绝他们.可是我抵受不住诱惑,心想试一颗也没什么事啊,我以为不会上瘾,就继续跟他们要来吃.谁知道过了几天,我越来越想吃.谁知他们说要钱才能给我!我哪有钱啊?!……我现在很痛苦啊!谁来救救我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报告三:“那天我在网吧,认识了一些哥们,他们叫我入他们地帮,以后他就罩我.我想啊,人在江湖,有个老大罩着,挺好.于是就加入了.谁知他们叫我帮他们卖盗版光碟和卖丸子.我真地很不想这样,但他们说如果我不卖就是不够义气,还动手打我,我只好硬着头皮干了,现在被警察抓了!我该怎么办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报告四:“其实没有约束地自由并不是我们想象地那么好……看着我身边地同学一个个堕落,我很伤心!……”看完同学们地报告,校长召集了所有学生,对他们说:“有这样一个故事:车轮对方向盘说:‘你为什么总是要控制着我,不给我自由?’,方向盘说:‘如果我不控制你,你会走上斜路地.’你们明白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同学们低头不语……教师点评:紧扣材料而又跳出材料,通过大胆地想象,借助一个虚拟地故事,通过学生要自由,校长给学生们自由,让学生去亲身感受没有约束地自由会导致什么样严重地后果,来揭示什么是真正地自由.文章运用学生报告摘录地形式来体现学生追求所谓地自由地严重后果,形式新颖,内容也极具有教育意义.最令人意外地是文章地结尾巧妙地运用了题目给予地材料,揭示文章地中心:没有约束地自由后果是自受其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练习:请你根据上面地例文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地作文.。
材料作文“山石与卵石”讲评与例文
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大作文“山石与卵石”讲评材料(共12页)一、作文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自选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寓言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完成寓言类材料作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审题原则:面对寓言类的材料,我们审题的第一要义是准确理解寓意,从寓言生动的故事中提炼出寓意.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
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如果看懂了寓言,抓住了寓言的寓意,确定了作文的立意,写起来同其他话题(命题)作文并无差别,这里无须赘述.3.这类作文,可以有多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写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选择自己最熟悉、把握材料较丰富、感受最深、觉得最好写的一个来写即可.温馨提示:考场选择的寓言往往是浅近的、易懂的。
所以,我们既不要一读就急于动笔,也不要被寓言故事本身的“故事”所吸引.浅近的寓意常常会让我们一不小心就写成了或“再现故事”,或“克隆故事”的文章。
结果常常是“肤浅"地敷衍成文,而把这个寓言故事的“主旨"给淡化了甚至丢弃了。
三、题意阐述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以寓言的形式设计了山石与卵石的对话。
他们对话的关键是怎样看待自己与别人。
(完整)材料作文解析及例文
材料作文立意及例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位企业家在谈到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说:“我就是多走了一步."是的,在生活的道路上多走一步,或许就取得了成功。
但是,有的时候多走一步,并不能改变什么,甚至带来不好的结果.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以“多走一步”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命题意图〗这是一个可以多元立意的作文题目,可以从正面、反面、正反结合的不同角度立意;考查学生针对不同场合、不同事物的辩证分析能力。
〖题意把握〗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提示语”有三句话:一“多走一步”是某个企业家成功的经验;二“多走一步”或许就会取得成功;三“多走一步”也许没有实际作用,甚至带来不好的结果。
考生写作时,可以从“成功”“无作用”“不好的结果"等三者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任选其二,或者三者都选……所写内容必须在“多走一步"的标题指引下行文。
“要求"指明以“多走一步”为标题,“多走一步”是一个浅显的比喻,泛指在各种活动中比其他人,或比原先、平时的做法,多进了一步,即多做了些努力,多采取了些措施和行动,从而产生了好的或不好或为零的效果。
多走一步,区别于早走一步,和先下手为强,题目强调的是“多”,其基本意思是数量大,与“少”、“寡”相对,比一定的数目大,谓之多;也可以引申为程度上更深,或超出了一定的范围。
题目中的“多”是比较得出的判断,所以要建立在和原来、和常态、和他人比较的基础之上的.写作中要有比较对象或能看出有比较对象;“走”是一种行为动作,有比喻色彩,可以是“走路”本义,也可理解为各种活动,比如阅读、思考、记诵、研究、训练、试验、检查、管理等等一切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任何行为.“一步”,是在相当距离的基础上的一小段,包括数量、范围、程度的超出,也就是比原来或他人多作了一部分的努力。
“要求”中明确考生要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无论是“体验”还是“感悟”,都要与自选的文体相符。
作文范文及赏析及评论(3篇)
作文范文及赏析及评论(3篇)作文范文及赏析及评论第1篇一线串珠,内容丰富。
文章的一大亮点是以“时针指向……”来串联起了1840年、1917年、21世纪三个时间节点,分别点出1840年后图强国却无法自强,最终“由强转弱”,1917年谋自强后让中国逐步发展,21世纪以来谋自强让国力全面提升,终于“由弱转强”,“自强”贯穿全文,串联了全文主线。
立意高远,视野开阔。
考生在写作时选择宏观落笔,先从中国曾经的衰败和救亡图存着手,引出“由弱转强的至理在于‘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强”,接着笔锋一转,以材料中《体育之研究》引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才是救国之道,然后结合时代“增益其所不能”的自强的表现,最后再号召我们秉承这种精神。
立意高且行文深,十分出色。
作文范文及赏析及评论第2篇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也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
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
”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竞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
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
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
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
”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
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也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豪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酸甜苦辣咸,五味全。
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
元旦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高考作文材料分析及范文(实用12篇)
高考作文材料分析及范文第1篇一、指向现实的意识20xx年高考结束后,很多专家、学者对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进行了点评,使用词汇最多是“现实(时代)、开放、思辨”,而“现实与生活”又是三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
李泽淳、郝继东点评辽宁卷“作文材料内涵贴近现实,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胡廑点评浙江卷“题目与生活实际关联,让考生有话说”;史绍典点评湖北卷“湖北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比较接地气,述说的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儿”;厉行威点评湖南卷“散发着时代气息”;唐建新点评广东卷“嵌入时代烙印,引向生活感悟”……。
(参见《语文学习》20x x年7—8期)可见,指向现实,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认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思考生活已经成了所有高考作文出题人的共识,也被很多语文专家、学者所认可,所接受。
这种现实指向性,一方面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到语文应“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应“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特别是在表达与交流上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另一方面则是时代与国家对现代学生的要求与期待,“作为当代高中生和未来的国家公民,理应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对社会现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应死啃书本,作文中只会拿几个古人说事,套话连篇。
”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应该思考时代困境,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丰富而多彩的生活。
其实,高考材料作文除了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之外,还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普遍的引导性。
很多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从万千社会现象与事件中选取的,题目的设计都是经过反复的考量和精心的思考的,可谓慎之又慎,斟酌之后再斟酌,材料背后反映的肯定是现代社会或者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问题或经历的事情。
另外,高考作文还有很强的引导性,高考作文指挥棒,引领了以后作文写作与研究的方向,更引导人们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共同思考人类的生存困境或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材料作文解析及例文22篇(DOC)
作文22篇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邵雍是北宋哲学家。
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两天滴水未进。
幸好,他从山里走了出来,还看见了一户人家。
他对正在忙家务的农妇说:“大嫂,能不能讨碗水喝?”农妇舀了一瓢水,刚要递给他,突然问:“你怎么气喘吁吁的?”他答:“我在山里迷了路,走了两天,又饥又渴,嗓子都冒烟了。
”农妇听了,转身从身边的草料筐里,抓了一把喂驴的干草扔到瓢里,然后才递给他。
邵雍觉得受了侮辱,但口渴难耐,只能接过来,小心地喝着。
10年后,邵雍再次路过这里,再次遇见农妇。
他忍不住问农妇:“当年,你为何要在水瓢里撒一把干草?”农妇答:“你误会了!当时你两天滴水未进,如果把水瓢直接给你,你肯定会拼命地喝,很容易把肺给喝炸了。
我在水里撒点干草,是为了让你慢慢地小口喝呀!”邵雍这才恍然大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答案】学会感恩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无形的镜子。
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题记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
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因为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
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有历史为证:张骞怀着对汉武帝的感恩毅然出使西域,两次沦落匈奴,忍辱负重,却始终不忘肩头使命,最终开辟了丝绸之路,名垂青史。
勾践怀着对百姓的感恩奋发图强,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最终报仇雪恨,为后人所颂扬。
一篇较难的材料作文的评讲及4篇例文
一篇较难的材料作文的评讲及4篇例文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
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
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
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
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
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如何快速审题立意,一个方法,就是找出材料主人公后,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结果找原因。
如本材料的主要对象有三个:牧师、学童、花,其中牧师和学童是议论的主要对象。
我们可以分别就牧师的角度和学童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发问,围绕结果挖掘原因。
一、从牧师的角度看:1牧师不希望花园里的花都被学童摘走而过早凋谢,那么我们可以发问,牧师为什么不希望花被摘下而过早凋谢呢?原因是他不希望花因个人占有而过早凋谢。
――这其实是怎样对待花(美)的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独占与共享、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等问题,得出“不要独占,要乐于分享。
”“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共同享有则人人都有,私自拥有反而一无所有。
”等观点。
2、牧师不是靠打骂,靠惩罚而制止学童摘花的,而是通过诱导,通过与学童商量使学生主动把花留在花园里的,那么我们可以发问:怎样做到即不引起学童的对立,又达到不让学童摘花的目的呢?或者问,为什么那年春天整个花园的花不但一朵都没有糟蹋,牧师还能结交了大批的朋友呢?原因是牧师有好的教育方法,牧师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不是防和堵,而是导和疏,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观点,“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智慧”,“要转变思维方式”“导疏的力量大于硬堵力量”,“改变给予的方式”等二、从学童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发问:事实:学童开始是见花就摘,后来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材料作文怎么解析教你写好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怎么解析教你写好材料作文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解析】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解析】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讲析与例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
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一)材料作文的出题形式
材料作文,根据出题者所给材料数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与综合材料作文两大类。
l、单一材料作文。
是指出题者提供单一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应试者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分析研究,确定题目进行写作。
这类作文,由于材料单一,应试者对材料内容的把握比较容易,抓住其中一点即可命题写作。
如:根据下面一段文字,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一位斯巴达人对他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
”母亲回答说:“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是就长了吗?”
应试者可以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具体分析,理会其中的涵义,然后选择一个写作点命题写作。
这段材料所主要反映出这样一个富有哲理的问题:“短”与“长”是相对性的,同时,从孩子的行为上还可以引申出停止不前、不思进取的意思。
因此,我们的命题可以是《“短”与“长”》或《停滞与进取》,还可以是《“前进一步”的启迪》这样的题目。
例文
材料:车轮对方向盘说:“你为什么总是要控制着我,不给我自由?”
方向盘说:“如果我不控制你,你会走上斜路的。
”
请从车轮和方向盘的对话中提炼中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写作思路点拨:
本篇作文写作前要对给予的材料做详细的分析。
材料中车轮与方向盘的对话是写作前审题的关键。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车轮对方向盘的控制持不满态度,它追求的是毫无约束的自由。
而方向盘对车轮来说,意义重大,因为正是有方向盘的控制,车轮才能按照正确的行车路线行驶,才不会出事,才不致于走上邪路。
所以方向盘与车轮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有方向盘没有车轮,方向盘发挥不料作用,有车轮没有方向盘,车轮必定丧失前进的方向,走上邪路。
而且对话采取的拟人化的手法,使没有生命的车轮和方向盘具有人格化的色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车轮那样追求自由的学生、年轻人和其他的一些人,也有许多为学生成长、年轻人成材把握方向的老师、父母和领导及一切可以起领导和约束作用的方向盘式的人。
自由的后果
“我们要自由!我们要自由……”某校学生举着牌子,喊着口号,向校长室走去!
“校长!我们都是大孩子了,怎么一点自由都没有啊?连校门都不可以出!”
“你们出去会很危险的!……”
“危险?!哼!校长,难道你没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一位学生很有感情地朗诵道。
这可把校长惹火了:“好!你们要自由是不是?那我就给你们自由1我给你们一个月的自由时间,在这一个月里,你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我绝不过问!一个月以后,你们每人给我写一份关于这次自由的报告!!”
“YEAH!万岁!自由罗!”学生们欢呼……
“哎……”
一个月转眼间就过去了……
校长正在办公室阅读同学们写的报告:
报告一:“一开始自由的感觉真好,不用上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爽!每天到游戏机房去打机没人管啊!上网没人管!哈哈……”
……
报告二:“我刚走到网吧门口,就有几个人向我走来,他们的手里还拿着一些白色的东西。
他们问我要不要试一下,我当然知道那是毒品,我也很想象电视里一样,毅然拒绝他们。
可是我抵受不住诱惑,心想试一颗也没什么事啊,我以为不会上瘾,就继续跟他们要来吃。
谁知道过了几天,我越来越想吃。
谁知他们说要钱才能给我!我哪有钱啊?!……我现在很痛苦啊!谁来救救我啊?!!”……
报告三:“那天我在网吧,认识了一些哥们,他们叫我入他们的帮,以后他就罩我。
我想啊,人在江湖,有个老大罩着,挺好。
于是就加入了。
谁知他们叫我帮他们卖盗版光碟和卖丸子。
我真的很不想这样,但他们说如果我不卖就是不够义气,还动手打我,我只好硬着头皮干了,现在被警察抓了!我该怎么办啊?……”
报告四:“其实没有约束的自由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看着我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堕落,我很伤心!……”
看完同学们的报告,校长召集了所有学生,对他们说:“有这样一个故事:车轮对方向盘说:‘你为什么总是要控制着我,不给我自由?’,方向盘说:‘如果我不控制你,你会走上斜路的。
’你们明白吗?”
同学们低头不语……
教师点评:紧扣材料而又跳出材料,通过大胆的想象,借助一个虚拟的故事,通过学生要自由,校长给学生们自由,让学生去亲身感受没有约束的自由会导致什么样严重的后果,来揭示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文章运用学生报告摘录的形式来体现学生追求所谓的自由的严重后果,形式新颖,内容也极具有教育意义。
最令人意外的是文章的结尾巧妙的运用了题目给予的材料,揭示文章的中心:没有约束的自由后果是自受其害。
练习:请你根据上面的例文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