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学历史探究学习回归生活世界
初中历史教案: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融入生活中
初中历史教案: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融入生活中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融入生活中历史是人类发展的记录,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积淀。
学习历史有助于增长知识、培养美好情感、传承文化遗产,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历史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而学生学到的历史知识,也需要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生的经验和积淀。
一、如何把历史知识融入生活中1.在生活中应用历史知识历史知识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他们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包括春节、中秋节等,都有与历史相关的文化底蕴,学生们可以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认识这些活动的历史渊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遗产。
2.将历史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需要放眼现实,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
例如:当我们学习到清朝末年出现的义和团运动时,我们可以与现今社会中的一些社会乱象相联系,了解其中的联系,有助于深刻认识历史的沉重意义和时代的特殊性。
3.历史文物展示与参观历史文物是载体,是一路上的见证者,也是文化传承的承载者。
参观历史展览和古迹,不仅可以感受到历史、洞悉文化,还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学生们可以去博物馆或历史纪念馆参观,在导游或讲解员的引领下,深入了解其中的历史价值,感受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
4.历史原料搜集与批判历史学习中重要的一步是“史料搜集、研究与评价”,而“史料搜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如何搜集到有用的历史资料呢?学生们可以积极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地进行调研,也可通过网络收集相关信息,利用查阅的材料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的思维提升。
二、如何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融入生活中1.教师引导历史知识融入生活需要教师在教育发展中扮演一个引导和促成的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历史对现代生活的启示翻译成可视的学习模块,指向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到历史知识,引导他们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应用疑问问题驱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激发历史探索欲
初中历史学习激发历史探索欲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学习激发历史探索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印记。
初中历史学习,正是让我们探索这些印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从而激发我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一、历史学习的意义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前人经验、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初中历史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家、民族的发展历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历史学习还可以让我们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激发历史探索欲的方法1.故事化教学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教师可以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以故事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例如,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可以着重描绘秦始皇的雄才伟略,以及各路英雄豪杰的英勇事迹。
2.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抗战演练,让学生体会抗战英雄的英勇无畏。
3.辩论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辩论比赛,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可以组织一场关于“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赛,让学生在准备和辩论的过程中,深入研究秦始皇的生平事迹,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4.参观历史遗迹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
例如,参观故宫、秦始皇陵等历史遗迹,让学生在现场感受历史的厚重。
5.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开展丰富的历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历史。
例如,组织学生举办历史人物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生平事迹。
三、教师的角色在历史学习中,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初中历史学习,旨在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通过故事化教学、情景模拟、辩论比赛、参观历史遗迹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同时,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
让历史课回归生活
式, 让历 史课 回 归生活 , 这是 一个非 常重要 的新理 念 , 近两年 我们做 了一 些有
益的 尝试 。
动 .互动 是最接 近 “ 最近 发展 区的” 。通过 合作 交流 ,学生 们不但 加深 了对
敖 育 聍 坌
I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让 历 史 课 回 归 生 活
包 金 花
松 坂 职 业技 术学 院 吉 林 松 原
【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教 师 责任重大 , 将新的理 念贯穿 于历 史教学之 中 , 让历 史课 回归生活是时 代的呼唤。
[ 献 标 识 码 1 文 A 文 章编 号】0 9 l X(0 8 0 ( ) 0 2 l0 —9 4 2 0 )9 b-0 3 -0
历 史知识的 r解,而 且 让历 史回归 了 日常 生活 ;在潜移 默化中受到 了一次庄
严的爱 国主义 教育 ,探索 _生命的 意义 ,无穷的 回味在他 们心 底涌动, 从体 『
验 学习 的甘 苦到 领悟 成功 的喜 悦 ,快 乐的 感觉 油然 而生 。
活 基础 ,拓 宽其 生活 外 延 ,拉 近 历 史 与现 实 生 活 的距 离 ,把 学 生的 个人 知 识 、直 接经 验 、生 活 世 界看 成 重 要 的课 程 资 源和 内 容 。 通 过 活化 教 学 内 容 让 学 生 亲近 历 史 , 体验 历 史的 乐 趣 ,将 生 活 引 入 课 堂 。 如 :学 习 “ 第二次 工业革命 ”一课之 前 ,老 师给学 生布置调 查现代 的主
们 饶有兴趣 的进行 了分类。 这时 教师揭 示答案 :人类使 用电和 右油是 第二次
浅谈历史教育回归生活的几点认识
浅谈历史教育回归生活的几点认识新课程改革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现实学校历史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心灵的唤醒;许多中学生会考历史但不懂历史,更不懂历史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生活、教育与课程三者结合在一起,使教育向生活回归,努力促使新课程的改革实施与深化。
标签:历史教育;乡土教育;人格教育;课程改革一、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学校教育的产生是人类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现实中学校教育离人的生活愈来愈远,教育只是注重知识传授为主的“书本世界”,对于人的生活价值与意义有所遗忘和忽视。
学生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远远地丢在校门之外,怀着纯而又纯的学习愿望来接受教育。
杜威“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主张都向我们阐明了生活与教育是互相融通的。
缺乏教育的生活是盲目的、迷失的、低层次的生活;缺乏生活的教育,是无根的、脆弱的、干涸的教育。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只是教育这座冰山的一角,生活的教育应该是冰山中最为坚实的部分。
现实学校中的教育愈來愈脱离了生活,学生只是沉浸于“书本世界”中。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导致了学习同生活的分裂。
因此,应该把学校教育生活化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学校教育不仅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使命,还应该注重人格培养和心灵的唤醒,使学生用内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在教育生活中,重要的是要有回归生活世界的意识与人文关怀,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让学生的生命得到自然展现。
只有恰当运用“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来关照教育,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完全释放。
二、让历史教育回归生活的几把钥匙(一)历史教育要关注生命意识教育——热爱生命。
在当代,关怀生命已成为一种社会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关怀生命正成为学校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构筑关怀生命的教育离不开对教育本初状态即教育基点与原点的追问,离不开教育之生命意识的确立。
将课堂还原回生活中去
将课堂还原回生活中去在生活中,课堂是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
有时候我们可以将课堂还原回生活中去,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内。
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美术展等活动来将课堂知识融入生活中。
在学习历史课程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参观历史博物馆,亲自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真实性。
通过观看展品、听解说员讲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样的,对于学习艺术课程的学生来说,参观美术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可以欣赏艺术家的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将课堂还原回生活中去。
社区活动多种多样,如义务植树、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对于学习科学、环保等课程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当我们在学习垃圾分类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亲身实践并推广相关知识。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将以往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将课堂还原回生活中去。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丰富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观看教育视频、参加网上讨论、参与在线课程等方式来拓宽知识面。
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科普类视频来了解生活中的科学原理;通过参与网上讨论,交流意见,拓展思维,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利用网络资源,我们可以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自由学习和思考。
将课堂还原回生活中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通过参观博物馆、参与社区活动、利用网络资源等方式,我们可以将学习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让学习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将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
探究——让学生走进历史让历史回归现实
教学研究探究———让学生走进历史,让历史回归现实胡桂莲(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内蒙古五原015100)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说得好,“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
现实和历史是相互对应的两扇窗户,关闭了其中任何一扇窗户,彼此的沟通就难以实现。
”1营造探究历史的氛围让学生走进历史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
”因为兴趣不仅能产生动机,引起兴趣,激起情感,而且还能创造欢乐和谐的教学气氛。
在课堂上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突破口,而且是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为了改变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历史课活跃起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既取决于自我意识,同时也受到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师生关系良好,学生便会对该老师持肯定态度,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认可,从而转化成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浓厚兴趣。
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
因此老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蹲下身子多接触学生,努力去了解、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
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自身的高尚人格感化学生,并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营造探究历史的氛围,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产生,从而直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探究历史的形式让学生走进历史开展探究学习不仅注重学生探究学习内容的掌握和形成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把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指导,作为开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目标。
教学中教师不能做“传声筒”“复印机”,应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
我们能做的,是为学生设计各种喜闻乐见的历史探究形式。
可以是研讨会、辩论会、座谈会、演讲赛,也可是历史剧、小品、影视,还可让课堂变成会场、战场、谈判场,甚至可以借鉴某个时期的报纸,实地参观,撰写历史小论文等。
让历史教学回归生活
让历史教学回归生活作者:范晓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0年第24期摘要:新课程教学要求回归生活。
本文着重于从初二《历史与社会》的课堂中开设人文讲坛的实践出发,阐释历史教学的回归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反思,以期寻找历史与生活的契合点,真正展现历史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回归生活;人文讲坛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69一、研究背景1.问题探讨赵丽颖和冯绍峰等主演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及雷佳音、易烊千玺等主演的《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带动了国民探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热潮,唐朝、宋朝、明朝都有哪些事?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大家都想走进历史,一探究竟。
而在时下中学历史课堂,学生面对枯燥的历史文本材料,还在死记硬记所学的历史知识,学的非常痛苦。
面对上述两种现象,笔者不禁要问,同样是历史的内容,为什么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关注度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作为教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充分展示历史魅力?这是需要教师研究的问题。
2.课程要求在《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中曾提到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将历史、地理和其他的社会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融合,让学生整体地认识到历史文化,认识到社会发展。
同时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讨论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要求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开展教育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社会与生活中进行探究性的思考和学习,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
主要强调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彰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且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学习体验汇总中,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以及社会常识进行思考,充分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加牢靠的知识。
让历史课回归生活
让历史课回归生活摘要:新课程改革教师责任重大,将新的理念贯穿于历史教学之中,让历史课回归生活是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历史课;生活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的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从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体验入手,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通过把生活引入课堂,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合理挖掘学生的经验资源,丰富教学素材,通过开放的学习方式,让历史课回归生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理念,近两年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将生活引入课堂,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要改变传统历史教学的机械与沉闷状况,作为历史教师应树立开放意识,将历史课堂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挖掘其生活基础、拓宽其生活外延、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内容。
通过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近历史,体验历史的乐趣,将生活引入课堂。
如: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调查现代的主要交通工具。
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的发言异常活跃,有的说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火车;有的说还有轿车、飞机、轮船、三轮车;有的说在偏僻的农村有马车、牛车、拖拉机……面对如此丰富多采的答案,教师首先给予了表扬和肯定,然后及时组织学生对这些交通工具进行归类,哪些是用电做动力的?哪些是用石油的?哪些是用畜力和人力的?同学们饶有兴趣的进行了分类。
这时教师揭示答案:人类使用电和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学生们在愉快合作的氛围中顺利的完成了新知识学习,学生不再觉得学历史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意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开放学习方式,让历史回归生活以前学生的学习方式统一采用“生产流水线式”的课堂灌输,学生完全属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特征基本上被抹杀。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把“知识”放在问题中、现实中、情境中,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回归生活:深入推进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径——兼论新课程背景下整体性教学设计的原则
但重要的是有效 的标准是什么, 该如何追求有 效性? 仅仅从教学 目 的确定 、教学环节的设 标 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等等技术层面的努力能否 实现历史教学 的有效 呢?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的 理念下有效的标准应该从 文化价值的层面去 思考 , 看是否有助于学生生命和生活价值的体 现, 进而实现全面的发展。当前历史教学的最 大 问题是教学 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远离生 活 、脱离实际。历史回归生活要求教育工作者 科学地确定历史教育 目 ,超越教材 , 标 选择学 生生活世界的知识进行建构。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2 内容为例 , 中 在“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一模块的学习 中,我提出如下建议 :
课程本身的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 , 让学生的学 习过程本身充满快乐 , 开拓历史教育的全新视 野。如在人教版必修 2“ 古代商业的发展”这 模块的学习中,我通过大胆设计整合 , 选取 典型 , 让学生以唐宋两个朝代为背景 , 分两组 还原唐宋两个朝代的生活并展示给大家。 我的 要求是展示 的唐宋 生活片断要以经济生活为 主, 要符合历史史实 , 要具有个 l特色。这样 生 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唤醒了学生们学习的生命 , 他们 自制服装 、 编写剧本 、查找资料 , 所呈现 出的唐宋生活片断其实质包含 了政治 、 经济 、 思想文化等丰富的历史内容。还有的学生模仿 《 清明上河 图》 ,用美术作 品的方式展示了北 宋 经济社 会 的发 展 。在这 个 过程 中学生 的创造 性 、主动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学生的潜能 和热情也得到极大的激发 ,最重要的是这个过 程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这样的设 计让我和学生共 同感受到 了新课程改革 的生
◆新 课程研 究◆
回归生活 :深入推进历史新课程 改革 的文化路径
让高中历史教学回归生活
发展历程的角度进行命 题 。这样 一 来 , 学 生就 从被 动学 习变 为主动 学 习, 在 夯 实 基 础 的 同 时 体 会 学 习 的乐 趣 。 总之 , 新课 程改革给我们带来 了很多思 考 , 教 师要真 正地 以学生为 主体 , 关 注学生的兴趣所在 , 焕 发历 史教学 生命 活力 , 贴近生 活 , 让 历史 教学 源 于生活 、
考。现如今 的高中历史 教材囊括 了古今 中外历史知识 , 但 大多是抽 象的宏 观历 史知 识 , 很 少 涉 及 具 体 的微 观 历 史 知 识 。
例如 , 教 材 中捉 到 的改 革 大 多 是 成 功 的 改 革 , 且 所 涉 及 的关 键 人 物 基 本 上 都是古今 【 f 1 外 的 伟 大 人 物 。这 表 明 当今 的 历 史教 学 重 在 应 对 考 试 , 考 试 考 什 么 就教什么 .
高于生活 , 并 最 终 回 归生 活 。
展生 活。
~
、
构 建 生 活 化 高 中历 史 教 学 的 必 要 性 与 可 行 性
1 . 必要 性 。
新课程改 革倡导构 建充满生命力 的课 堂 , 但传 统的高 中历史课 堂却是教 师 “ 满堂灌” , 学生被动听 , 缺乏生命活力 。在这样 的课 堂中 , 学 生无法进行 独立思
趣, 加深 了学生 的记忆 , 取得 了良好 的教学效果 。
3 . 教 学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 生 活 化 。
让中学历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的高度 , 引导学 生认 识到现在生活 的巨 大 变化 , 由于 十一 届 三 中全 会 的 召 是
开, 改革开放 政 策 的实行 , 而使 学生 从 感悟出十一届 三 中全会 是一 次具 有转
活情况如何 。因此 我就 布置 了一项 课 前预 习作业 : 回家 向 爷爷 、 奶奶 、 爸 、 爸 妈妈实地调查 , 有承 包 土地前 , 没 自己 家的生活怎样?与现在的生活相 比, 有 什么变 化? 为什 么 会 发 生 这些 变 化 ? 课 堂上 学 生 讨 论后 , 请学 生 个 别发 再
发生这种变化 ? 引发学生理性思考 , ” 使 课堂教学从感 性认 识上 升到 理性 认识
为纽带 , 用感性 的、 生动的 、 富的生活 丰 素材去满足学生在理智 、 情感等多 方面 发展的需要 ,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与 教学互动和共 同构建 成 知识 。在教学 实践中 , 我就特别注重让学生在现实生
们怎样整合课程 资 源 , 回归 生活 世界 ? 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历 史 教 学 “回 归 生 活 世 界” 要确立 两个观 点
一
、
历史教 学不仅要把 传递知识 、 养 培 能力作为 自己的使命 , 还应该注重 隋 感培 养, 心灵的唤醒和人格的构建 , 学生用 使 内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价值意义 。 例如 , 学 习《 革开 放》 节 课 在 改 这
让 中 学历 史 教 学 “ 归生 活 世 界 " 回
河南省 宁陵县 实验 中学 赵 丽丽
“ 回归生活世界 ” 是新课 程 的基 本 理念之一 , 也是历史教学 的重要价 值取
向。然 而 , 在历史教 育教 学实践 中, 我
2024年浅谈初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2024年浅谈初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的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历史,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历史教学需要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实践性。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历史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历史并非只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日期和事件,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要将这种关联性揭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鲜活性。
1.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历史教材的内容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例如,在教授古代史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遗迹、传统习俗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身边找到历史的痕迹,从而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2.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
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历史事件中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
二、实践活动的运用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历史。
1. 参观历史遗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眼看到历史的见证,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2. 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可以定期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如历史剧表演、历史讲座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历史。
三、情景教学的应用情景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1. 创设历史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出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
2. 角色扮演与模拟在创设的历史情境中,可以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或模拟活动。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还能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想象力。
四、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历史教学的生活化,还需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连接。
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在和未来。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与探究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与探究近年来,我国推行的义务教育,侧重考试教育和竞赛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而忽视了对实际生活领域的探索和深入。
考试和竞赛的改革,以及培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政策,使学生可以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理解实践、知识、文化之间的联系,去发掘未知的、有趣的知识,去实践自己的思想,去认知生活的真谛。
因此,教学应该回归生活,以实践研究的方式去教授学生,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乐趣,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增强他们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事物,以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基本的理论知识入手,受学生的实践指导,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的关联,结合实际生活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去把握问题的核心。
其次,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将其转变为实践教学,积极探究生活层面的知识,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发性地去发现,去探究,去发掘,去探索。
学生也可以进行小组活动,以小组的方式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及内在的思维能力,才可以有效地利用实践教学,去适应实际生活的多元变化,去承担社会责任,去把握事物的真谛。
总之,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深化学生的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创新精神,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从而给学校教育改革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活力。
正如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只有以实践为教学准则,让学生不断的思考,探究,反思,才能使自身价值被有效地实现,学生也可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实际生活,去探索真理,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走进历史,回归生活——用生活教育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用生活教育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江 苏省泰 州市 田 家炳 实验 中学
【 摘
谢 昌松
要】 历史难教 、 难学一直是 困 地对教学做 整体 规划 , 运筹帷幄 , 更能 须通 过生活来实现 , 来履行 , 以求生 活
以无穷 的人格魅 力和学科 知识 吸引学 生, 使学生产生浓厚 的学习兴趣 。 二、 丰富课堂教 学手段 。 将 历 史 教 学 生 活化 陶行知指 出 : “ 教育 的根本意义 是 生活之变化 。 ” 要使学生“ 充分得到 自由 的生活 , 从 自由的生活 中得到真正的教 育。 ” 而历史总是过去 的, 距离学生的现 实生活比较遥远 。 如果依 旧采取灌输式 的传统教法 ,很难调动学 生的学 习兴 趣, 上课 昏昏欲睡 , 课堂死气沉沉 , 师生 之间缺 乏沟通与交流 ,在很多学生 看 来, 历史学科 无兴趣而言 , 只是 一 门 死 记硬背索然尤 味的学科。 学生感兴趣的 是鲜活的生活素材和历史故事 , 这就要 求历史教 师要构建一 个充满浓郁生 活 气息 , 能激起学生学 习热情的课堂。 将历史教 材生活化 : 高 中历 史教材 是专题教学 , 内容多 , 跨度大 , 这种编排 对学生基础知识要求很高 , 如基础知识 薄弱 , 就 比较难接受 , 听不懂 , 自然就没 兴趣 。这 就给教 师的教学提 出更高 要 求 ,教 师备课时应精 选一些学生感 兴 趣 ,比较容易理解 的素材制成校本 教 材, 例 如 自然风 光 、 文 物古迹 、 电影 电 视、 图片动 画、 民情风俗 , 国内外的重大 事件, 学生的 日常生活话题等 , 都是历史 教学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应 抓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 ,把这些 活生生的材料应用到课堂。这样 , 学生才 能感受到历史是“ 活生生” 的' 是可以感知 的, 也就容易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将历 史故事生活化 : 历史能给人聪 明 的启迪 , 而历 史故事 , 则令人 身心 愉 悦, 能带动学生主动思考 。历史故事能 将历史事件深入浅 出, 教师可将历史 事 件 ,用学生爱好的历史故事表现 出来 , 使学生将 阅读的过程 变成为一种美 的 享受和追求 ,同时也启迪学生的智慧 。 之向 } 二 与 提 高 的一 种教 育 理 论 和 学 说。 ” 历史就是“ 人” 的历 史 , 学 历 史无 非 就是 学 习 人 的 生 活 , 那 么历 史 教 学理 所 当然应贴近学生 的生活 , 学生感兴趣 的 东西 , 学起来也就轻松、 无负担 , 这样 才 能实现历史教学 的 目标。因此 , 教师应 设计 一些幽默 、能 引起学生兴趣 的问 题, 以活跃课堂气氛。利用生活教育理 论 丰富多彩起来 的课 堂能激发学生 的 学 习兴趣 , 使他们对历 史产生了强烈的 学 习愿 望 。 三、 丰富课 外活动 , 在 趣 味 中 回 归 历史 的生 活 化 历史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 , 还应在 课外生活 中拓展延伸, 教师要充分发掘 和利用所在地区的历史资源。 如讲到京 剧可去梅兰芳故居体味 国粹艺术; 讲 到 科举考试可去 学政试院亲身体验 古代 学子 的考试现场 ; 讲到古代农业水利灌 溉技术 , 有些乡村 保留了传统的农业 灌 溉工具 , 如 翻车等 , 可让学 生亲身体验 下, 如何操作 , 是使 用人力还是 自然 力, 这 种工具 的具 体功效等 , 学生在 体 验历 史 的 吲时 , 还 可 以给 当地 劳 动 人 民 讲述古代水利灌溉技术的历史 , 学以致 用, 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 的 教育 思想 。 还 可 在课 后 引导 学 生 邀游 书 海, 阅读感兴趣 的历史书籍 , 使学生 养 成主动阅读 的习惯 , 丰 富学生的知识积 累 和生 活 积 累 。在 趣 味 中感 悟 历史 , 走 进历史 , 更加关注生活 、 回归生活 , 让历 史学 习充 满 情 趣 。 历史总是过去的 , 生动的历史场景 和活生生 的历 史人物都与学生 有着难 以逾 越 的 距 离 。 在教 学 过 程 中 , 需 要 用 生活化 的教学 模式 、教学语 言将 抽象 的历史知识 具体化 ,让学生轻 松的走 进历史 , 走 进妙趣横生 的历史课堂 。 只 有生活化 了的历史教学 ,才能够激起 学生学 习历史 的兴趣 ;也 只有 让历 史 知识 回归生 活 ,才能达到教 育 的根 本 目的。我 们不是要学 生去刻意记 住那 些“ 陈年往 事 ” , 而是 让 他们用 历史 的 眼光关注 现实问题 ,用历史知识 解决 现实 问题 。生 活构成 了历史 , 历史离不 开生活 , 在 生 活 中学 习历 史 , 在 生活 中 感悟体验 历史 , 让学 习变成乐事 , 让生 活丰富多彩。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承传和沿革的特点,是对人类各个时期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和归纳的学科。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我们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将历史融入生活,以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
本文将总结初中历史教学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并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体验历史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我们通过组织各种体验历史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历史之中。
例如,在学习明代的内容时,我们组织了一次“穿越明代”的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穿越到明代,体验明代的饮食、服装、建筑等。
通过亲身感受历史,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还能够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参与感。
★运用多媒体资源,提升教学效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历史教学的内容和特点,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学课件和配套视频。
通过投影仪或电子屏幕,展示历史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景,提升了教学效果。
★结合实例分析,增强历史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和事件的背后原因,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实例分析。
通过选取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深层次的思考。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开展历史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历史文化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历史调研活动。
通过走访博物馆、古迹等历史场所,并设立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魅力,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将历史融入生活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的有效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我们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增强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让中学历史探究学习回归生活世界
历史 学科 是博 大精 深 、 绚丽 多彩 的 , 不 但有 着
即使 是 现 成 的历 “ 学生在观察、 模仿性学习的基础上 , 自主地 了解 许多 历史 之谜 等 待 我 们 去 求解 , 与思 考人 类 以往 的事 实 ” , “ 孕 育 创 新 意 识 和 实 践 史结 论也 不是 一成 不 变 的。历 史研 究 虽不 可 能真 却 至少 可以无 限 能力 的 一 种 以 课 题 研 究 为 典 型 特 征 的 学 习 方 正完全地还原历史 的本来 面貌 , 式” L 2 J 。这 里 的 探 究 学 习 , 应 是 基 于 生 活 世 界 的 接近历 史 的真 实 。 以往 历史 教材 多 以定 论 形式 来
( 福建 师范大学社 会历史学院 , 福州 3 5 0 0 0 7 )
摘要 : 探究学习生活化是基 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 围绕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符合学生身心发 展规律 的历史课题而展开 , 以培养 学生 实践 能力与创新精神为 目的的一种 学习方式。在 中 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探 究学习, 调查访 问是探 究学习生活化的社会 实践, 史料研 习是探究学习
中图分 类 号 : G 6 3 3 . 5 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码 : 1 0 0 8 _ 2 2 8 x( 2 0 1 3 ) 0 2 - 0 0 7 3 — 0 4
自2 0 0 1 年开始的新 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历史探究学习意味着对学生主体地位 的尊重 。通 中, 教育部颁 布 的《 基 础教 育课程 改革 纲要 ( 试 过对 以上定义的分析 归纳可 以看 出, 探究学 习生 行) 》 提出要加 强课程 内容与学 生生活 以及现代 活化 可 界定 为 基于 学 生 的生 活 世 界 , 围绕 源 于生 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一 目标的实现有赖于 活且高于生活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历史课 学 习方 式 的转 变 , 生 活 化 的探 究 学 习 方 式 以其 对 题 而展 开 ,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实 践 能 力 与 创 新 精神 的 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的关 注 , 无疑是一个值得借鉴 的 实践途 径 。
回归生活化历史教学设计
回归生活化历史教学设计引言:历史教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们常常对历史课感到厌烦和无聊。
然而,历史不仅是过去的事情,更是我们理解现在和塑造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回归生活化历史教学设计的方法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回归生活化历史教学设计的概念、方法和效果,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
一、概念:回归生活化历史教学设计回归生活化历史教学设计是指将历史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入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践,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历史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方法:回归生活化历史教学设计1.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回归生活化历史教学设计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演示、虚拟实境、在线游戏等,使历史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在学习古代战争时,可以通过使用虚拟实境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战场的紧张氛围和士兵的苦难,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运用生动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角色扮演、历史游戏、实地考察等。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历史游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并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历史遗迹和文物,增加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3.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和创作回归生活化历史教学设计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研究和创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项目研究,并通过小组讨论、报告和展示等形式来展示成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写作、演讲或制作展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效果:回归生活化历史教学设计的效果回归生活化历史教学设计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践,回归生活化历史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历史教育回归生活的几点认识
浅谈历史教育回归生活的几点认识摘要:新课程改革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现实学校历史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心灵的唤醒;许多中学生会考历史但不懂历史,更不懂历史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生活、教育与课程三者结合在一起,使教育向生活回归,努力促使新课程的改革实施与深化。
关键词:历史教育;乡土教育;人格教育;课程改革一、教育回归生活的必要性学校教育的产生是人类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现实中学校教育离人的生活愈来愈远,教育只是注重知识传授为主的“书本世界”,对于人的生活价值与意义有所遗忘和忽视。
学生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远远地丢在校门之外,怀着纯而又纯的学习愿望来接受教育。
杜威“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主张都向我们阐明了生活与教育是互相融通的。
缺乏教育的生活是盲目的、迷失的、低层次的生活;缺乏生活的教育,是无根的、脆弱的、干涸的教育。
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只是教育这座冰山的一角,生活的教育应该是冰山中最为坚实的部分。
现实学校中的教育愈来愈脱离了生活,学生只是沉浸于“书本世界”中。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导致了学习同生活的分裂。
因此,应该把学校教育生活化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学校教育不仅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使命,还应该注重人格培养和心灵的唤醒,使学生用内心去体验和感悟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在教育生活中,重要的是要有回归生活世界的意识与人文关怀,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让学生的生命得到自然展现。
只有恰当运用“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来关照教育,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完全释放。
二、让历史教育回归生活的几把钥匙(一)历史教育要关注生命意识教育——热爱生命。
在当代,关怀生命已成为一种社会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关怀生命正成为学校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构筑关怀生命的教育离不开对教育本初状态即教育基点与原点的追问,离不开教育之生命意识的确立。
初中历史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方式
初中历史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方式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生活与课堂紧密融合起来,让更多的教育研究者将侧重点从学生成绩提升,转变为综合发展和知识的实践与应用。
初中历史是初中阶段学习中重点进行的学科之一,对于历史来说,历史是社会的输出,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以自身看问题角度为出发点,进行历史知识的灵活使用与输出。
然而,针对当前传统历史的教学实际,学生只能进行知识内化,无法做到迁移与输出,不能解决生活问题,无法体现到纸张中,缺乏应用价值。
对此,为转化单一教学,教师应采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展历史学习,以此提高学生历史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方式引言: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利用生活实际、社会百态以及信息化手段,以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情,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来说,生活引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将直接接触历史资源,能够让学生从内心中迸发一种愿意进行解读历史的想法与愿望,将降低学生的历史学习困难,让学生更加专注与集中,引起他们的关注,激发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学生的历史探究习惯,促使其整体发展与综合提升。
鉴于此,本文就对初中历史回归生活的几点要求进行探讨。
一、挖掘教材,体现生活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具有意义非凡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很多教材都进行了改编与整合,其中添加的内容将更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贴合学生的生活与发展。
对于历史教材来说,增加了很多关于生活化的内容和材料,强化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所以,教师须深度挖掘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相应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愉悦、欢快的课堂,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理解历史。
例如,在讲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这节课为例。
在课堂中,为体现出历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史料来开展教学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2期北京教育学院学报Vol.27No.2 2013年4月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pr.2013让中学历史探究学习回归生活世界*牟象森**(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州350007)摘要:探究学习生活化是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围绕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历史课题而展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调查访问是探究学习生活化的社会实践,史料研习是探究学习生活化的必要条件,问题设置是探究学习生活化的重要保障。
探究学习生活化在学习中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结合其他学习方式进行多元化综合运用,并且始终是历史接受学习的一种辅助学习方式,与之相应还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中学历史;探究学习;生活世界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8-228X(2013)02-0073-04自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习方式的转变,生活化的探究学习方式以其对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的关注,无疑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实践途径。
一、探究学习生活化概述(一)探究学习生活化的内涵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1],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思考主动发现知识并获得知识。
这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
就中学历史学科来说,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观察、模仿性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地了解与思考人类以往的事实”,“孕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以课题研究为典型特征的学习方式”[2]。
这里的探究学习,应是基于生活世界的探究学习。
其中的“生活世界”当是“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在其中的世界,是人生的过程、生活着的心物统一的世界”[3]。
因此回归生活世界的历史探究学习意味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通过对以上定义的分析归纳可以看出,探究学习生活化可界定为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围绕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历史课题而展开,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探究学习生活化的必要性传统上人们习惯把探究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方式,其实生活世界中的探究学习还是人类一种积极的生存生活方式。
好奇是人的天性,因为好奇才会有所质疑,产生种种问题,进而通过学习、探究加以解决,可以说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在探究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
因此,“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应成为当下探究学习的首要价值取向”[4]p72,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历史学科是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不但有着许多历史之谜等待我们去求解,即使是现成的历史结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历史研究虽不可能真正完全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却至少可以无限接近历史的真实。
以往历史教材多以定论形式来呈现历史,与之相应的是教师采取注入式教学方式,形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种授受式教学对培养学生记忆与理解的能力具有一定效***收稿日期:2013-02-24作者简介:牟象森(1987-),男,山东桓台县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果,但却忽视了学习主体的自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传统接受式学习偏重对历史本身及对此结论性的评价,忽略了历史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探究学习因而难以立足。
探究是历史学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此相应,“历史教学的核心不是一套由古至今的编年叙事,而是历史探究的性质本身”[5],因此,历史教育也要充分体现出探究精神,提倡探究学习,以此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可见,相比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应是一种更高级形式的学习方式,对特定课程采取探究式学习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更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师和教材的引导下,成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当然,中学历史探究学习需顾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明确并不是单纯为了探究而探究,探究学习更重要的是参与和体验过程,“我们不期望短期内能培养出历史学家来,但希望教出一批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学生”[6]。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体验历史研究的基本过程,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仅学习历史知识,还要知道历史知识如何而来,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体验和感悟。
二、探究学习生活化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一)调查访问:探究学习生活化的社会实践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探究学习应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学生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为前提,针对学生独立学习所不能解决的有一定深度和价值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在现有水平基础上经过教师帮助达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新课程强调学习内容既要贴近学生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又要贴近社会生活,面向社会实践。
因此就探究学习的选题来说,选取源自日常社会生活或社会热点、有一定难度和思考空间的课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为学生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发展创造了条件,实现了探究学习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历史调查与访谈因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打破了课堂与社会的界限,实现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探究学习方式。
调查与访谈内容一般为学生生活于其中且较为熟悉的身边的历史,如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的历史等。
对于家庭史的调查访谈,学生可以分别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自主向长辈了解询问,关于社区、学校的历史则最好需借助于以小组合作为载体的探究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拟定题目、实施调查、总结报告、分析评价等步骤。
当然在调查访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最不能允许出现的是无动于衷的观众”[7]。
例如,针对课程标准内容中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中人教版教材和岳麓版教材就分别设置了“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和“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生活中的新变化”的探究活动课。
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来寻找身边的历史,将历史课程融入到师生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二)史料研习:探究学习生活化的必要条件对于距离学生相对较近的历史,教师自然可组织他们以社会调查方式直接获得,然而对于遥不可及的中国古代历史和世界历史,则只能借助于丰富的、多视角的史料,尽可能地去间接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的真实。
在与史料的对话中,师生宛如回到历史现场,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因此,探究学习离不开史料研习。
学生在阅读和研究史料的过程中,感悟历史,参悟规律,进而启发自己的生活。
史料研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通过研读史料,获取信息,从而形成历史认识的学习方式。
第一,超越教材,呈现全面鲜活的历史。
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因此历史教师需“准确理解教科书,并尽可能地超越教科书”[8],备课时要补充教材之外的大量史料,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从而使历史内容变得鲜活饱满。
例如,美国“西进运动”历来被定性为印第安人的血泪史和美国经济的发展史,但如果从环境史角度来重新审视,由于“西进运动”对动植物的破坏,引发草场退化、高温干旱、沙尘暴肆虐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所以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西进运动”还是一部自然灾难史。
由此通过分析“西进运动”对环境的影响,学生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开拓了知识视野,获得了一个更为全面感性的历史。
第二,自主建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者不是在接受客观的知识,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9]。
学习者对史料的研习正是如此。
针对同一历史现象,不同史料会有不同解释;面对同一史料,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出发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南宋名将岳飞因其英勇抗金的事迹被时人尊为民族英雄,这在当时是无可厚非的,但就今日的角度来审视,显然已是不合时宜。
因此,对史料的研习过程也就是对史料的重新建构过程。
学生因其背景知识不足,信息储量有限,对史料的认识难免会出现偏激或错误认识,这应属正常现象,教师对此要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态度,另一方面又要加以科学引导,循循善诱,从而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保证探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问题设置:探究学习生活化的重要保障史料运用是探究学习的条件,而探究的欲望是由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探究,因此探究学习必然要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探究学习。
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识能力和理论素养的局限,依据课本和学生自身经验设计一些简便易行的研究性学习,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授英国代议制时,教师可以以英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关系为线索,层层设问,环环相扣。
问题依次为:为什么君主立宪制首先在英国发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三位国王有着怎样不同的命运?“光荣革命”光荣在哪里?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什么手段来巩固成果?随后可以采用三个有趣的历史故事“不懂英语的国王”、“48小时首相”、“最年轻的英国首相”等来说明《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权力是如何变化的,从而保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投入感。
教师还可以别出心裁地根据英国代议制的教学进度在课堂上阶段性地总结出一系列相应的政治智慧,如在传承中创新、在和平中渐进,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等等,这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也是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的。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是必要的,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更是必不可少的。
探究学习“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10]。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启发并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获得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在探究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生活化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应作为接受学习的辅助学习方式随着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标志的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逐步推广,生活化的探究学习可谓时下流行的学习方式的一个代表,传统的接受学习似乎已是不合时宜,饱受非议。
但是,批判、非议不等于全盘否定,“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适用范围”[4]p113,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历史是消逝的过去,凡事一经成为历史,就永久不能再现,也不可改变,更无法直接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