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读后感02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想(精选17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想(精选17篇)《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想篇1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洁心灵的理解和尊重。
当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时,许多学校的课桌有了,精神没了,楼房高了思想矮了,纯粹、人文、博爱----这些教育的本真被滚滚红尘淹没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质,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
曾几何时,年少的我怀揣着激-情和梦想,从学生跳上讲台去追寻自己的梦,也是从那一刻起,心中的教育梦想就像是被针轻轻的次过的气球,再也无力膨胀,剩下的只是日益被磨灭的激-情还有就是谋生的本能,对教育的人士也停留下来,失去了那股钻研到底的劲头,原来教育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抄写与练习,原来心中的神圣地位也被考试蒙上了灰色,也曾深深的发问是什么改变了教育?还是教育改变了什么?所幸的是在内心的希望并未完全破灭的时候新教育来了,感谢新教育的新,正是一个新字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曙光,是我自己找到了方向,正如新教育人所说的那样,坚持上路,就会收获奇迹,就会遇到庆典。
为了心中的梦想,只要学生得到的更多一些,更全一些,更高一些,更美一些,我们不是也会笑得更灿烂一些吗?又有谁会在意那庆典是否隆重呢?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圆自己的教育之梦。
在局长和校长带领下,我们去石家庄市新教育实验学校去学习,听了晨诵课、绘本课、还观看了新教育成果展示,很受启发。
之后校长又给我们买了朱《新教育》一书,细读了以后对新教育实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其基本思想是: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二、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三、四种精神:1、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2、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
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
4、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
读《新教育》有感
读《新教育》有感读《新教育》有感5篇读《新教育》有感1读了叶谰教授的论著使自己对新基础有了更深层次地认识。
新基础教育是把教师的智慧与能力的发挥相结合,从而使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没接触新基础之前,只考虑到我应给与学生什么,而新基础使我意识到这种认识很片面、很肤浅,课堂教学是双向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应在学生主动学习上下功夫。
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课中自己也尝试通过开放式提问导入新课或者操练,但始终局限在点的开放,究竟怎么样的开放才更有效,要开放到什么程度,这样的问题一直都困惑着我。
但认真阅读了叶教授的著作后使我茅塞顿开。
要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考虑课堂结构的开放:(1)课的导入是开放的导入,可采用开放式提问,或者采用发现式学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结合已学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2)开放的教学,例如在新授单词时,每个词都需要学生有理解、记忆、运用的过程,这时教师就可采用小规模的开放,如通过语音归类来读准新词,并通过发散性提问让学生运用新词造句等。
(3)综合运用的开放。
但同时通过学习也意识到,开放不等于主动发展,虽然有的教师在课中运用了开放,但他并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英语是要通过练习才能达到效果的,因此机械操练决不能缺,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有的环节需要开放,有的环节不需要开放。
同时各个环节的练习要有层次性,要有递进性。
如果语言的层次性在一节课中不能体现,学生往往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会出现疲倦感,也就谈不上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叶教授同时指出,当代青少年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与多变的时代,只有学会独立思考与分析事物,不断发现新问题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与施展才华。
但外语教学中学生大量的活动为模仿、记忆和机械操练,较少提倡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提问。
甚至当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根据已学知识灵活使用一个确切的同义词时,教师也不予以肯定,而要求学生改用教师规定的词汇表达意义。
新教育第二章读后感
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读《新教育》第二章有感今天认真的阅读了《新教育》的第二章—新教育的学理基础这部分内容。
读完这部分内容,我越发感受到新教育的魅力,它在不断的告诉我我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全民教育,而不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
书中这段话是我特别赞同的。
“当代教育必须以一种崭新的整体且生态的视野关注自身,关心人的生存、生成和可持续发展,关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死与共、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
为什么这些年的新闻中,总是不断的爆出不合格不达标的奶粉以及食品,楼房刚建不久就倒塌等等。
这些新闻的背后表面是在反映一些人为了利益而不顾他人安危。
但是深刻反省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有家人,有老师,有朋友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给他们我们要尊重生命,不伤害别人。
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之后绝对不会做伤害他人的事情,因为他们从小就已经懂得生命的可贵。
懂得这些道理的人,就不会卖不合格的食品去危害他人的健康。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而道德培养的关键时期我认为就是在幼儿园和小学。
一个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其次再是一个有学识的人。
让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非常火的一段视频----柴静的《苍穹之下》。
这段视频我当时看完感觉特别的震撼,中国的环保问题的确已经非常严重了。
可是我们很多人却还在无意识的做着很多破坏环境的行为。
就像视频中说道的,很多人出去两三里地买个菜,也要开车去,很少有人因为想到了环保问题而放弃开车,选择步行或者是骑自行车。
这很少的人就决定了我们的空气质量在急速下滑。
所以我觉得这段视频,非常有必要让孩子们看一看。
所以大课间下雨的时间,我就让孩子们来看这段视频,孩子们边看边不断的发出感叹。
看完之后很多孩子在发表自己的感悟时,都表示以后一定要保护环境,并且也要倡导他人保护我们的环境。
我想教育就应该是这样子,与时俱进,关心人的生存,关心自然。
阅读《新教育》心得(通用8篇)
阅读《新教育》心得(通用8篇)阅读《新教育》心得篇1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
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
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
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
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
”教师,作为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是啊!细想一下,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
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阅读《新教育》心得篇2《什么是教育》一书中的言论丰富且不乏许多闪光的地方。
新教育读后感(精彩5篇)
新教育读后感(精彩5篇)《新教育》读后感篇一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丛书》一书中提出要重建学科教学价值观,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指出“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
“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至少还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提供一种惟有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提升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
惟有如此,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才能从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
”叶澜教授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认识人文地理的教学价值,人文地理教学的价值就在于让学生用地理的独特视角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类活动有更丰富的认识。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对教育价值的选择还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学生并未对人文地理中所描述的人类活动及社会现象形成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上学期听了“城市化”一节课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及城市问题。
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对这节课主要教学过程作简单的描述。
在“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先用示意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含义,接着提问:“为什么中心城区的人口会迁移到郊区去?”“因为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较差,交通拥挤,房价太高等造成的”“还因为郊区环境好”,教师肯定了两位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强调郊区化的表现。
然后又以同样的教学方式进行“逆城市化”教学。
在“城市问题”部分的教学中,教师用景观图片的方式罗列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交通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等城市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为身边的城市问题献计献策”,学生提出一些诸如“少扔垃圾多种树”“多乘坐公共交通”等对策。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这本书让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
新教育实验为我们勾画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对阅读的重视。
书中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没有行动的言语不过是空中楼阁。
这让我明白,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阅读《新教育》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信念。
我将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读后感《新教育》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深思的书籍,作者通过对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犀利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教育制度中的弊端和矛盾,同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书中,作者首先指出了传统教育制度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注重知识灌输、强调考试成绩和分数,以及过度依赖教师的教导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注重记忆和模仿,而缺乏思考和实践能力。
作者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过于功利化,只关注学科的表面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种制度追求的是大量的知识输出,而不是学生的内在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他认为,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
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培养。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标准在我看来已经过时和不合理。
而作者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给我很大的启示和冲击。
现在的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不是只关注知识的死记硬背和考试成绩。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成为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指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作者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给我很大的启发,并激发了我对教育的兴趣。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将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
同时,我也会关注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新教育》读后感(5篇)
《新教育》读后感(5篇)《新教育》读后感1这个学期,我担任了初二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担任了初一二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工作上来讲应该还是比较充实的。
在课余之际,我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这本书,颇有感触,受益匪浅。
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想。
让我钦佩的不是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和独特的教育观点,也不是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智慧,而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教育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从不放弃。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等。
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堪称是理想的教师呢?《新教育》提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教育的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日复日,年复年地教书,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和评职称,写教案、教学反思、听课小结、教育个案等诸多材料,一边叫苦一边“奋笔疾书”,却忽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30年,再看我的今天,发现我还是一个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的人,激情真的不能被岁月耗干了,这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保尔·柯察金的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帮助他生长的各方面因素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新教育》读后感2近期,我认真地阅读了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论》,这本书是叶澜教授积十多年“新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交互研究撰写而成的,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景式力作。
新基础教育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新基础理论书籍,也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在新基础理念下的研讨课。
新教育读后感(精选3篇)
新教育读后感(精选3篇)【新教育读后感第1篇】捧读《新教育》,书中清新的文风诗意的文字澎湃的激情向我描绘了一个个教育梦想。
每个梦想都源于作者对现今教育的深思与追问,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它就象灯塔一样引领我走近新教育。
朱教授提出了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这些行动,使我眼睛一亮。
在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时,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
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
因此,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他让我明白了,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所以,我们要在书香萦绕中,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写作,教会学生提高,教会学生做人。
捧读《新教育》,它教会我要用心地去爱学生。
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
我明白了老师的严厉慑服不了学生,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
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
所以,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捧读《新教育》,它教会我做一个锲而不舍的追梦人,用自已的生命去擦亮新教育的火花。
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
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多思考,重方法,重实践,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努力中圆梦想,并帮助学生插上梦想的彩翼。
《新教育》读书心得(4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新教育》是方舟教育创始人浦志强所著的一本书,主要介绍了新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实施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启示和经验。
首先,新教育强调个性化教育。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测试成绩。
而新教育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独特的兴趣、个性和潜能,因此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教育。
个性化教育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势和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尽量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其次,新教育强调终身学习。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知识的更新和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教育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
因此,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还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
再次,新教育强调素质教育。
传统教育往往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新教育认为,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要有优秀的学术成绩,还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我还会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最后,新教育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在新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应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与学校共同育人。
学校和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互相支持和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方向。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悟(四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感悟《新教育》是一本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教育类书籍,作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刻的分析,向读者介绍了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发生了转变。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和心得感悟。
首先,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过去,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培养。
而新教育则主张综合素质教育,即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读完《新教育》,我深感到只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次,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和潜能,因此,教育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在新教育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并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进行培养。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发现自己的优势,进而实现个人价值。
通过读《新教育》,我深感到只有在个性化的教育下,孩子们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另外,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应该是科技化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也不能滞后于时代。
在新教育的理念下,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多样化、有趣味、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
例如,通过使用电子教材、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读《新教育》,我深感到科技能够改变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另外,我从《新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到教育应该是社会化的。
学校只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场所,真正的教育应该融入到社会中。
在新教育的理念下,学生应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等途径,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新教育》第二章读后感
[《新教育》第二章读后感]《新教育》第二章读后感朱永新教育教育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新教育》第二章读后感。
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1、新教育实验是一个开放性的行动,因为新教育实验是基于对教育理想的探寻,而在探寻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每一校,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创造。
2、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新教育共同体”的集体行动。
打造新教育共同体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理想。
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朱老师新教育理念表明: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读后感《《新教育》第二章读后感》。
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
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
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
3、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人生,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人生。
《新教育》读后感(五篇)
《新教育》读后感(五篇)第一篇:《新教育》读后感《新教育》一书的作者是朱永新,该书涵盖了新教育实验最全最新的资讯,是新教育实验的入门指导书,是新教育实验的经验总结,更是教师改变生活方式、发现自我、创造价值的行动指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新教育》读后感(一)躁热的暑假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心情同这久久还不散去的暑热一样无法平静。
因为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读完了朱永新先生所著的《新教育》。
这本书在我的心中点起了一把火,一把让我重新认识我所从事的工作,我所具有的教育理想的火。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我的人生前进的方向。
首先我谈谈我对新教育的理解。
“新教育实验”主要内容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方面。
“一”就是一个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二”就是两个目标:即“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三”就是三大改变:即“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四”就是四重教育境界,即让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生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五”就是五个基本观点,即“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
“六”就是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双语口才训练,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七”就是七字内涵,即“成长,并且快乐着”。
“八”就是八大理念,即“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品德重于学问、状态大于方法,把童年还给孩子,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九”就是九大教育定律,即“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课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
《新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新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新教育》读后感1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
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没有看书的习惯了。
又一次偶然间,我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一、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新教育读后感4篇
《新教育》是阐述新教育观念,帮助人们理解和追求新教育的一本书,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新教育》读后感,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新教育读后感1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
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没有看书的习惯了。
又一次偶然间,我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一、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朱永新《新教育》一书读后感(精选6篇)
朱永新《新教育》一书〔精选6篇〕朱永新《新教育》一书1桌上摆着一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手握着一只黑色签字笔,便开场了我的阅读光阴。
新教育这本书可以说是新教育人的根本书籍了,读后,它使人受益匪浅,让人悟性大开,从而对教育事业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看这本书我无法做到一目十行,生怕会遗漏掉什么或产生一种没有看过的错觉,它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一字一句地去看,用心去感悟。
后看到书的后几节,我才知道原我运用了新教育实验所提倡的知性阅读式的方法去咀嚼它独有的味道,倍感开心。
看完此书我花了三天,实属不容易,书中虽有让人乏味的但又实在的理论知识,但更多的是一个个新教育实验后留下的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
身为一名还未正式成为老师的”门外汉“,跟它对话,我汲取了好多新教育实验所带的珍贵财富。
新教育是一种“新”和“星”教育,在传承中国祖先优秀化的同时,也在新的历史条下进展教育的革新,如它个性鲜明的十大行动,四大改变,“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程等,并且不断建筑“星工场”,培养一群“擦星族”,让“星星之火”不断燎原。
新教育是一种“心”和“幸”教育,它注重师生精神世界的建立,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好的教育生活”,致力营造一个和谐特色创新的书香校园。
新教育是一种“行”和“信”教育,强调行动,在行动中见真知,相信“只有行动,就有收获“”,秉着一种“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坚信理念。
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新教育的人,我的感悟和反思如下:面对学生,要求老师需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
老师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阅读习惯,运动习惯,晨诵习惯,写日记习惯等,用拍照片或是写每日教育随笔或是在网络教育在线的____里发表感想的形式去记录孩子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最真挚的老师举动去温暖每个孩子的心。
老师要擅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开展。
老师要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起,培养一群“童心悦读”的孩子,让童书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样做也可以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去学习,正如新教育实验里所开展的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和运用的儿童阶梯性阅读理念需极大地借鉴。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读后感《新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新教育》读后感篇1我读了《新教育》之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
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
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
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
(官人,就是做官的人。
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
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
)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
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
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
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
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新教育》读后感篇2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
新教育实验为我们勾画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和载体,合力打造和优化教育这一师生共同发展的共同体。
现在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读后感3篇
《新教育》读后感3篇《新教育》读后感(一)《新教育》读后感(一)《新教育》的第二章写的是“新教育的学理基础”。
其中有一个是和谐论。
书中说:为什么新课程提出要在知识和技能基础上重视过程和方法?其潜台词是:教科书对孩子有用,但管不了孩子一生,因此你教材编得再好,也不能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考试是一种选拔,但更多的是知识和技能的选拔,因此考试考得再好,也不一定能在往后的工作和人生中胸怀大志、实现自我。
客观地说,把让学生考取一所好大学作为我们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是符合当前教育消费者,也就是人民群众意愿的;但作为终极目标、唯一目标,则是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表现,那样会使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剩下的东西”不多,那样会使我们的国家民族,当让也包括我们的城市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丧失“核心竞争力”。
每当读到这样的文字,我就感觉道理很深刻,意义很深远,可是我也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有意义的做法不是教育主流?在学校影响孩子的人是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从理念到行为影响教师教学倾向的人又是谁呢?还有新教育在六大行动中提出“培养卓越口才”。
因为口才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能力之一,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与人沟通与人交流,所以口才是很重要的本领。
清晰记得在北京培训学习时,北京师范大学赵稀斌博士讲座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整整三个小时,他就站在讲台上或走入座位边道,嘴里话语自动向外流淌,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欢呼雀跃,但是我们听得句句入耳,字字上心。
似乎再听三个小时也不会厌倦!为什么?除了讲课内容案例丰富外,更重要就是他本人有口若悬河的魅力。
而这口才非三月、三年之功力。
赵老师从小就喜欢读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从未停止过,这个积累的过程一定是漫长的,所以才有现在厚集薄发。
读《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是在学习一些教学技能,读《新教育》,我觉得是在提高自己的一种意识,二者均让自己受益。
而且在脑海里萌生一种要去教育在线看看的念头,也许“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新教育》读后感(二)《新教育》读后感(二)“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直以来,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醒我们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学习。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改革的书籍,作者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有以下几点感悟: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教育》中提到,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已经不再是唯一重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具备更多的能力和竞争力。
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发展。
《新教育》中提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
《新教育》中提到,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和应用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阅读《新教育》,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也明白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相信只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着明亮的那方前行
——新教育读后感吴海灵
对于新教育这个词早就听了很多很多遍了。
以前也在教育在线了解过新教育的有关内容。
但是却一直没有系统的了解到底什么是新教育。
终于有机会读到了朱永新这本书《新教育》。
解答我心中到底什么是新教育的疑惑。
根据作者的介绍。
我认为新教育是这样的:
新教育是关注儿童心灵的教育。
新教育提倡完整的教育,是身、心、灵统一的完整的教育。
我特别认同书中提到的这句话:“让人成为他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段话让我想起了《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特别的体会到在分数体制下,在课堂中关注孩子们的心灵,有的时候很难做到。
在课业紧张的情况,关注的总是孩子们课堂中的有声语言,而他们那些无声的语言——欲举的双手、期待的眼神、心中的疑问等我们有几次能关注到呢?如何让每个孩子在教室里做他真正的自己,让孩子的心灵在成长,而不是分数在成长。
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是我今后的追求。
新教育是不仅让学生幸福而且也努力要让老师幸福的教育。
忘记从哪一年开始大力的倡导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开始研讨,实践……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三级建模”那段时期,可以说我的教学失去了自我,被模式框住了,任何教学上的想法都要和那个模式的名字符合。
那个时候工作
状态不是很好,当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
只有老师幸福快乐的教育才能带动学生幸福和快乐。
新教育也在努力的营造老师心灵的成长,让老师幸福快乐的工作。
新教育是不停留在“想什么”更注重于“做什么”的教育。
新教育不仅停留在理论方面的建设,这几年更加关注做什么,是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新教育是帮助一群“擦星族”的人实现教育理想的教育。
新教育将一群有教育情怀的人聚集在一起,致力于将中国教育朝着更明亮的方向前行。
一群尺码相同的人,定会在这样的组织中创造出更多的教育奇迹。
让我们一起朝着新教育的明亮那方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