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八上)《2第3节 河流》word教案 (5).doc
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教案
欢迎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
课题
设计 理念
黄河的治理
1、本节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最 好实例。
2、设计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河 流和其他地理要素之间关系及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过程中,自主地表 达、自主地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融合,信息的交流,提高学习地理的
1、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着对黄河的整体评价、各河段的主要环境及治 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的,但从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的教育功能考虑,黄河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带来的深重灾难不
能忽视; 2、本部分教材要通过对黄河各河段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的研讨上, 着重培养在地图、图片及相关资料上获取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能 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科学发
周以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这也是这一 教师提供调 生活有用的
周的作业。
查方法,学 地理增强学
生分组调查 生的环境保
泉河环境问 护意识。
题。
三、课堂检测
读“黄河干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被称为“赛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发展灌溉
农
业的水源来自(
)
A2.我国古籍中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这种状况出现
念。
要求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必须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因地制宜,治理河流, 初步培养学 培养推力分
保护黄河,保护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 生应对环境 析的思维能
终实现科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每个中 问 题 的 能 力和创新能
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力,增强保 力。
延伸:这些年,我们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在为黄河 护环境的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案
《河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学会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黄河、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特征。
4.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长江、黄河的学习,学会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的地理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重点与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大河,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吗?它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以外流河为主1.内流河和外流河定义: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主要分布区:内流河:西北内陆;外流河:东南部2.内流区和外流区自主学习(读教材43页第三段),完成表格3.主要内流河和外流河找一找:内流河:塔里木河、弱水外流河: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拓展延伸: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4.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你知道吗?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哪些?(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共同探究:①河流水量补给②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原因③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④外流河不共同的水文特征5.京杭运河特点: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起止点:北京----杭州,全长约1800千米读图找一找贯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读图找一找经过六省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航运价值:历史上起过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3河流第三课时教案
2.3 河流(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结合实际,说出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结合图文材料,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的开发和防治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河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长江不同河段的开发与防治。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航拍中国的黄河片段,请同学们欣赏黄河自然风光,感受黄河的壮阔与美丽,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黄河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忧患,如何了解黄河的忧患,更好的改造黄河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本节课——黄河。
新课讲授: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 黄河概况活动1:通过黄河流域水系图,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状,从而对黄河的形态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通过认真观察,同学们了解黄河基本的水系特征。
活动3: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政区图,观察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9个省级行政区,青、川、甘(陇)、宁、内蒙古、晋、陕(秦)、豫、鲁,9省区。
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
活动4:通过中国地形图,观察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关注阶梯交界处的山脉,使同学们更好理解黄河开发与治理当中的利与弊。
活动5:读读黄河水系图,找到黄河上、中、下游的节点;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为上游,黄河从河口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
活动6: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的主要支流,通过圈画,让同学们了解黄河更多的水系特征;图片展示汾河与渭河风光。
2.黄河的奉献活动1: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之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和生活说一说。
活动2:读黄河水系图,了解黄河在提供水源、引黄灌溉。
黄河沿岸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自古至今,黄河就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年径流量等基本信息,以及河流在不同季节的流量变化、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河流对农业、交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对于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阅读河流分布图,并能分析河流在不同季节的流量变化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保护水资源、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河流在不同季节的流量变化原因、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3.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运用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我国主要河流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主要河流吗?它们分布在哪里?流经哪些省份?”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概念。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等特点。这些特点与河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河流水文特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河流的行为。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河流水文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参考教案 (新版)》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概况、气候特点、水资源分布等基础知识。他们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河流分布和特点的影响。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来探究河流的特点。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互动和小组合作,希望能够通过讨论和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2第3节 河流》word教案 (2)
《河流》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图片欣赏和比较,学生概括和理解长江在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如已经学过的唐诗宋词,著名的旅游景点等,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全面掌握长江的概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的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剪切好的“长江之歌”,开门见山教师: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河流的身影,在音乐作品中也少不了它们。
我们来听一首歌。
播放音频文件。
切换幻灯片。
学生:收听音乐,观看幻灯片。
教师:从歌词中大家已经知道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长江。
让我们随着长江之歌,看看它从哪座雪山走来,途经哪些地区,在哪里注入了东海?【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出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读长江流域水系图,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了解长江水文特征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学习任务。
在老师给出的地图上标注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参考长江流域水系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
学生:读图,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查,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惑。
教师:现在我们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
学生回答预设:长江之歌中的雪山指的是唐古拉山脉,源头称沱沱河。
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经过的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是巩固已经有的知识,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读图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的内容,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介绍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形、气候等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河流的认识较为片面,局限于家乡或所在地区的河流。
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全国的角度认识河流,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学会阅读和分析河流分布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2.难点:河流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河流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课程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美丽的河流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河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河流的名称及大致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针对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果。
如:1. 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2. 这些河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 河流与环境有何关系?4.巩固(10分钟)挑选几组代表性成果,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八上)《2第3节 河流》word教案 (24).doc
2.3 河流教案2
_____ 实践创新: 、探讨:长江各河段的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通过长江各河段的开发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 课件演示长江的基本概况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其干支流大部带,所、流经的省区(按顺序): 、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江苏、 。
共11个省行政区。
I J K L
(1)将图中字母和序号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填在下面空格里
支流名称: A B C D E
F G H
水电站名称:③⑥
邻海名称:⑦⑧
(2)长江支流水系的分布特点是,这种分布对长江干流水量所起的作用是。
(3)顺长江流向,自西向东写出4个特大城市:
I J K L 作业:
I J
K
L。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使学生了解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河流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河流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家乡的河流,对我国其他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家乡的河流入手,逐步拓展到我国主要河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掌握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河流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案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国家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保护河流、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2.难点: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河流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主要河流为例,分析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河流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我国主要河流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3.操练(10分钟)针对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通过问题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河流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我国的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河流的地理分布、河流的特点及流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知识,对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河流的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同时,学生对于实地考察和观察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流域治理情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保护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流域治理。
2.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治理的方法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主要河流为例,分析河流的特点及流域治理情况。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河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地考察地点,联系相关部门。
3.制定考察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河流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河流的特点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河流的名称及流经的省份。
接着,展示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治理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河流的特点及治理情况。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条河流,分析其水文特征及流域治理的方法。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河流》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手段录像机、实物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
【板书】一、以外流河为主让学生看“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3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是关于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章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河流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以及河流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案例,生动地展示了我国河流的美丽和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河流的知识了解有限,对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认识也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探讨河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河流的分布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案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水文特征;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河流的分布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案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河流的案例,深入探讨河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相关内容。
2.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案例材料、黑板、粉笔等。
3.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河流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河流的分布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3新版
教学反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引导学生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指导学 生 依据学案问题阅读教材p51页图2.42、图2.43,分析黄河的上、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学生依据学案阅读教材p49页内容,分析黄河的概 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阅读教材p51页图依据学案问题小组合作探讨黄河开发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措施。
最后各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教 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依据长江分析黄河上、中、下游遇到的 生态问题及对应的解决途径。(但要注意长江与黄河的区别)
精习
知识梳理:(见学案)
知识运用:1、知识应用2、趣味检测(见课件)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学生会遗忘部分内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补充 说明。
预习
一、黄河概况
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三、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黄河的发源地、 入海口、上中下游分界点
从水量、水文、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 发展遇到的困难及整治措施
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依据学案问题1阅读教材p49页内容,描述黄河的概况。
河流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3课时
课标解读
1、运用流域图和相 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水文特征。
2、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导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黄河的概况。
2、使学生 能够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人教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2第3节 河流》word教案 (19)
河流(2)教学内容河流(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投影“黄河景观图”、播放“黄河壶口瀑布视屏”。
让学生猜测视屏播放的是哪一条河流?然后教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那委,我们应如何看待黄根深叶茂的功与过呢?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一)黄河的概况教师讲述并提问: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
问题2:从地图上看黄河像什么?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回答:几字形。
3.看图 2.41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三游的划分。
.设计理念:通过读“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4.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长江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比较,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①。
水量较小。
读图分析黄河水量比长江小的原因。
②黄河含沙量大。
师生合作演示实验:探究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二)黄河的贡献学生自读第49面3、4、5段,说一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发电和旅游。
(三)黄河忧患教师讲述: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化文明。
那么黄河有没有过呢?学生回答:有。
教师让学生读第53面的图2.45分三组说一说黄河的上中下三游各有什么忧患。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教案
第三节河流第 1 课时之外流河为主教课目的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后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
概括我外国流河、内流河的散布特色。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绘我外国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课重难点读图概括我国内、外流河的散布以及水文特色。
教课方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建情境激情导入展现:河流航运、浇灌、旅行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虑议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供给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祸?议论回答:利:浇灌、航运、渔业、盐、旅行、水能等;害:洪水灾祸等。
我国领土辽阔,有很多积厚流光的大江巨川,奔跑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既可兴利,又可作害。
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在此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略。
出示板书课件第三节河流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42~44 页内容,达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指引学生联合阅读教材42 页2.30 中国主要河流的散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联合教材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指引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的散布图,发问:1.我国全部河流都东流吗?2.有没有流入其余大洋的河流? ( 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 ) ,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大海。
3.塔里木河最后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 ) 纠正学生指图弊端。
侧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察看河流,要顺着从源泉到下游的方向指或察看。
把这些最后流入大海的河流,叫作外流河。
最后未流入大海的河流,叫作内流河。
我国河流之外流河为主,大多半外流河波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独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半河流向东流。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一课,主要介绍河流的定义、特点、形成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河流的基本概念,掌握河流的主要特征,认识河流在不同地区的形成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河流知识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道河流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河流在不同地区的形成和作用。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的定义、特点、形成和作用。
2.难点:河流在不同地区的形成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的知识。
2.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河流的特点和形成。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河流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
2.案例材料:关于河流形成和作用的具体实例。
3.地图:展示不同地区河流的分布。
4.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水系的定义和特点。
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河流?它有什么特点?呈现(10分钟)1.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河流的定义和特点。
2.通过实例和图片,讲解河流在不同地区的形成和作用。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提供的河流案例,总结河流的形成和作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关于河流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速指水流动的速度,取决于流域内地势的变化。流速快,水能资源就丰富,可以在河流流速快的河段建设水电站,利用水能来发电。
为长江的开发一节的讲解做铺垫。
图表解读
下面,我们以我国的四条河流为例,分析四条河流流量的变化特点,认识我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注意四条河流的分布情况。我们把它们按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松花江、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江、珠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这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
汛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抽象,以水量、水位等直观方式呈现,易于理解。
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描述用语主要是大或小。这一特征对同学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分析河流含沙量的大小时,需要明确流域内地表的植被状况并进行综合分析。例如,有“一碗水,六斗泥”之称的黄河,因流经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才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
小结最后Βιβλιοθήκη 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讲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重点认识了几个主要的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结冰期、含沙量、流速等。观测与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是合理开发、利用河流的重要依据。例如,通过监测含沙量,可获取流域内地表植被的覆盖情况,为河流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依据;研究河流的水位变化与汛期,可以为防洪减灾提供帮助,等等。
将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成若干小的知识点,用描述语言、定义、影响因素这三个层层递进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进而学会分析并掌握描述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
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汛期是指河流水位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描述水位用高、低,描述汛期用长、短或早、晚。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主要受雨季早晚和长短的影响;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因此,分析河流汛期的长短与出现的时间,需考虑雨季长短或气温的高低变化。
这是鄱阳湖九江水域一个码头不同季节的景观图片,请试着分析这两幅图片景观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原因。
拍摄的地点相同,左图水位高,水量大,拍摄时间应该是河流的汛期;右图水位低,水量小,拍摄时间应该是河流的枯水期。
接下来我们重点认识几个主要的河流水文特征。
用直观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拉近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为今后良好的学习奠定基础。
河流的水文特征
环节
PPT截图
微课脚本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好,这一讲的内容是:河流的水文特征。
同学们对河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分析河流可以从河流长短、河流位置、河流源头、流向、沿途流经哪些地区、注入什么海洋,以及上中下游的划分等方面入手,这些是河流的概况。除了要了解这些河流的概况,我们还要了解河流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水位变化、流速等信息,河流的这些特征与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特征我们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观察这四个观测地点,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水位低,形成枯水期。
注意松花江这条曲线,在5月份还有一个较小的波峰,这是什么原因呢?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较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在5月份形成春汛。这也是河流有冰雪融水补给河段的一个特点。
学以致用,自主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思考原因,培养学生的析图识图能力,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中,纵坐标为流量,横坐标为月份,文字信息是观测地点。松花江的观测地点在哈尔滨,那么这条曲线代表了松花江在哈尔滨观测点一年内的流量变化,观测点不同,河流的流量变化也会有差异。
北方的两条河流,流量明显小于南方的两条河流,这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吻合的。
4条河流流量最大的季节,都是夏季,这是为什么呢?
例如,分布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的珠江,因雨季长,故汛期较长;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春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也会有短暂的汛期,称为春汛。
枯水期是指河流处于最低水位的时期,这时河流的流量较小,有的河流在枯水期河道会干涸,没有水。而结冰期是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描述枯水期和结冰期通常用有、无或长、短。
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分析结冰期的长短,需要考虑我国冬季气温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河流的水文特征
我们先从流量说起。它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描述河流的流量一般用大或小。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降水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冰川或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大多流量变化不大;河流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也较大。例如长江流量大,塔里木河流量小。
好,这节课就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总结微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