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新理论(精)

合集下载

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

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对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模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学界有时将这种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称作“北北贸易”。
X的技术更先进,有绝对优势。本国引进了外 国生产商品X的技术,提高了本来就有比较优 势的生产率。这种技术的外溢 使本国由比较优 势决定的贸易模式变成了由绝对优势决定。 贸易和技术外溢有可能将发展引入“错误”方 向,使两国的长期发展速度都受影响。
1/18/2020
2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三节 新保护贸易理论
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在产品生 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在各国之 间转移。
在产品生命周期演化过程中,产品生产的转移大致可以 分三个阶段:引入期 、成长期和成熟期 。
1/18/2020
1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产品生命周期、技术变化与
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图)
P、AC
AC
P0 MC
D/ MR/
Q0 图3-6
产量Q
1/18/2020
1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基 础上的差异产品的贸易将使所有国家的福利增加。
在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厂商的数量及其所生产的 差异产品种类与市场规模有关。
行业的规模经济性要求每个厂商的产品标准化,每种产 品大规模、大批量生产,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时间
需求滞后
反应滞后
掌握滞后

西方国际贸易新理论

西方国际贸易新理论
▪ 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为1,最低为0,不会出现负数。
2021/4/9
7
1993年美国工业的行业内贸易指数
行 无机
有机 药品
业 化工 能源 电气 化工 及医 产品 设备 设备 产品 疗设

办公 通信 运输 钢 设备 器材 机械 铁
服 装
T 0.99 0.97 0.96 0.91 0.86 0.81 0.69 0.65 0.43 0.27
2021/4/9
18
一般而言,大规模的经济效果只有在全部 企业投资中不变成本所占比重比较大时, 其效果才比较明显。
所以规模经济多出现于重化工业,或资本 密集型产业。
2021/4/9
19
(二)差异产品与不完全竞争
一般而言,规模化生产是达到垄断或获 得某种对市场定价的控制权的一种办法。
生产差异产品则是获得某种价格控制权的 另一种选择。
2021/4/9
14
第三节 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
所谓规模经济就是在生产过程中,要素投 入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由这种投入所带来的 产出量或收益的比例。
这种来自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收益增加,被 称为规模经济。
2021/4/9
15
C
2000 1800 1500
O
2021/4/9
10 11 12 规模经济图示
格鲁贝尔和劳埃德分类:
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 同质产品: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生产
区位不同;制造时间不同。
(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 (2)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 (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 (4)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同
质的服务进行国际贸易
2021/4/9
4
2.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3新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3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贸易一、新贸易理论的突破点1、强调比较优势的传统贸易理论难以解释“北北贸易”(1)世界上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他们有着相似的人均收入、技术和禀赋。

(2)而李嘉图和H-O模型认为贸易模式有技术和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决定。

2、北北贸易的特征:大量的行业内贸易;产品差异化(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参与贸易的企业通常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

3、传统贸易理论的关键假设包括: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和产品同质;而新贸易理论则恰恰认为引起贸易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外部、内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倾销)和产品差异化二、不完全竞争和贸易1、国内垄断均衡(1)假定:国内X由垄断厂商生产,而国内Y产品却是竞争市场。

(2)垄断的边际收益:给定“逆需求函数”P X=P X(X),当然有dP X(X)/dX<0。

总收益为TR= P X(X)X边际收益为MR=dTR/dX=[dP X(X)/dX]X+ P X(X)=P X[1+(dP X/dX)(X/P X)]又由于X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 X=-(dX/dP X)(P X/X),则MR=P X(1-1/e X)< P X(3)X部门的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满足MR X=MC X,即MR X=P X(1-1/e X)=MC X。

由此可知,P X=MC X+ P X(1/e X)(4)一般均衡条件下,有MRT= MC X / MC Y,于是有MR X/MR Y= MC X / MC Y =MRT因此,MRT=MR X/MR Y= P X(1-1/e X)/P Y< P X/P Y总结:a、垄断者将X的产出限制在完全竞争水平之下;b、垄断者将X的价格提到完全竞争水平之上;c、由此可知,垄断者导致福利下降。

2、通过贸易加强竞争的得益假设本国是小国经济,世界市场价格固定,这意味着一旦开放贸易,X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大。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二章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及贸 易模式
•2.1基本模型
•2.1.1模型的假定条件
•2.1.2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2.1.3贸易的作用
在这个模型中,传统的产生贸易的原因 一个也没有,但尽管如此,贸易仍然可以发 生而且贸易能带来利益。贸易产生的原因是 出现了规模报酬,每个不同质的产品只在一 个国家生产,之所以能从贸易中获利,是因 为世界市场比起国内市场来能够提供更多的
假定所有产品以同样成本函数生 产,每件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劳 动力数量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一种产品的产量必须等于该产 品个别消费量的总和。
假定有充分就业的条件
在有限的收入条件下,必须使其效用函数 最大化,最大化问题带来的第一级条件用 公式可以表示为:
我们可以将个人消费量与产量之间 的关系带入公式(7),使该公式 能够表示某一个企业单独面对的需 求。
• 在国与国之间不存在偏好、技术或要 素禀赋方面的差别时,可以用规模经 济来解释这两国之间产生的贸易的原 因以及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动可以替代贸 易。
• 1.4小结
• 本章借用张伯伦理论来分析规模经 济报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它说明 贸易并不一定是国家之间技术或要 素禀赋差别的必然结果。
四.贸易政策
对许多人而言,任何经济理论说到 底是它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第十二章和 第十三章集中研究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大 量贸易争端中所争论的一个问题,即: 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实际上是一台促 进出口的发动机,而且这种促进出口的 方法可以成为一项成功的以邻为壑的战 略。
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四大部分,总共十四章。
二.历史的作用
在报酬递增条件下,特别是当这些 报酬递增以外生经济形式存在时,历史 的作用非常关键。某种国际分工模式也 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或者这个国 家的最初的经济特点所形成的,然后随 着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优势的积累使这一 国际分工模式得以固定下来。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引言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1980年提出的,对传统的理论进行了扩展和修正。

该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效果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对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情境依赖的竞争模型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主要基于情境依赖的竞争模型。

该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影响是与国家的经济环境和特定产业的竞争力密切相关的。

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中,贸易是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成本比较决定的,而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更注重产业内部的竞争力。

规模经济和市场规模效应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市场规模效应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因素。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产量扩大的过程中,平均成本会降低的现象。

市场规模效应则指的是市场规模的扩大可以促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效率提高。

产品差异化在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产品差异化也被认为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克鲁格曼认为,国际贸易的发生和扩大往往是由于不同国家的产品在质量、品牌、设计等方面存在差异。

同质化与分裂效应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还提出了同质化与分裂效应的概念。

同质化效应指的是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货品相对于相关产品的利润率会逐渐下降,从而导致生产同质化的趋势。

分裂效应则是指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分工逐渐加深,各个环节的生产分散在全球范围内。

信息不完全与自由进出口在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还考虑了信息不完全与自由进出口的问题。

信息不完全使得企业往往难以获得关于市场需求、合适的进口产品等信息。

自由进出口则意味着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口和出口货物,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结论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现象和效果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考虑情境依赖的竞争模型、规模经济与市场规模效应、产品差异化、同质化与分裂效应、信息不完全与自由进出口等因素,该理论对于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国际贸易理论解析

新国际贸易理论解析
新国际贸易理论旨在解释新的贸易现象,如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和技术密集 型贸易等。
主要观点与理论模型
主要观点
新国际贸易理论认为,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企 业会选择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生产,并通过国际贸易 实现产品交换。
理论模型
新贸易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关 注企业的异质性、市场结构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在古典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解释了产业 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现象,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贸易 自由化的认识。
全球价值链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解释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 分工和协作的原因和结果,为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新的视 角。
贸易保护政策的实践与效果
关税措施
关税措施是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对进口商品征 收税费来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保护国内产业。
战略贸易政策流派
该流派主要研究政策干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如关税、补贴等 。
内生增长流派
该流派主要研究内生增长、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03
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实 践
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它解释了国家之 间进行贸易的原因和结果,也为贸易自由化提供了理论 基础。
跨国公司与国际生产分工
跨国公司的角色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分工和资 源配置,通过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研发中 心和销售网络来优化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跨国公司的扩张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和知识的共享。
国际生产分工网络
跨国公司通过构建全球生产网络,将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实现资 源的优化配置。这种国际生产分工网络使 得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生产 效率和盈利能力。

国际贸易第三章 新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第三章 新贸易理论

3、知识外溢
马歇尔在其论著中曾写道:当同行业中 的许多公司集中在一个地区时,“业务 中的秘密将不再是秘密,会在人群中流 传„„出色的工作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 ;机器、生产流程,以及业务组织上的 发明与改进也能够得以迅速论证——如 果某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构想,它将被其 他人采纳并揉入他人的想法。这就是新 构思的源泉。”
第三节
规模经济理论
第二,经营者在从材料的流进流出到生产本身的组 织方面学会了如何将生产过程安排得更有效率。 第三,原先对产品设计十分谨慎的工程师们也掌握 了能够估计设计中不增加缺陷而节省成本的经验 。更好的和更专业化的工具以及工厂组织也能降 低成本。 第四,材料供应者可能学会如何处理企业所需的原 料,并且可能将此优势以较低的材料成本的方式 传递给该企业。
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
产业内贸易指数 公式:
A
美国计算机出口价值450亿,进口550亿,计算产业内贸易 指数。
当X=M时,A取极大值,A=1,表明全部贸易 都是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工最高。 当只有X,M=0时,则A=0,表明完全出口专 业化 当只有M,X=0时,则A=0,表明完全进口专 业化 完全的出口专业化和完全的进口专业化表示水 平分工最低,垂直分工最高,进行产业间的贸 易。
第二节
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 (一)问题的提出
本国的厂商可以生产这类产品,满足本国的需求, 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呢?
第二节
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
人们从已有的产业内国际贸易的事实出发,发现 当代禀赋相似国家间的双向国际贸易似乎并没有 引发大规模的资源的国内、国际的重新配置和收 入的再分配。 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很多的模型,其中格林纳威 (D.Greenaway)、格鲁贝尔(Grubel)、劳埃德 (Lloyd)、迪克西特(A.Dixit)和克鲁格曼 (P.Krugman)理论观点都颇具代表性。

第四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在国际贸易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既包括物 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 资本,它是对生产资料投资的结果。 人力资本指寓于人体中的人的智能,表现为 人的文化水平,生产技巧、熟练程度、管理 才能及健康状况,它是对人力投资的结果, 即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于教育和培训的结 果。 各国人民的天赋是相近的,而人的智能差别 则是后天人力投资的结果。人力资本丰富的 国家,如美国、日本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 品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 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 品生产上则处于劣势地位。
产量
阶段3 阶段1 阶段2 阶段4 阶段5
出口 消费 生产 出口 生产
模仿国
发明国
消费 进口 t0 t1 t2 t3 t4 t5 时间
要素密集度的变化导致比较优势的变化
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 求是不同的。即使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变,其生 产和出口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生 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动而转移。
第五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说
研究与开发论 信息要素说
人力资本说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1946-1961任芝加哥 大学经济学系主任;1960年任 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2年荣 获美国经济学会最高荣誉--弗 朗西斯· 沃尔克奖;1979年荣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奥多· 舒尔茨 (1902 —1998)
如果把人力资本的投资算作一国的资本 存量,即算作产品生产中的资本投入,那人力 资本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R.E.Baldwin)和 凯能(P.B.Kennen)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 了里昂惕夫之谜。

国际贸易新理论大全

国际贸易新理论大全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要素禀赋 理论无法解释。
❖ 3.4 重叠需求理论
❖ 1.国内的需求结构决定着一国的出口贸易结构 ❖ 林德认为,一种新产品的开发与投产,其最初的
动因主要是为了供给国内市场和在满足国内需求 中赚取利润。 ❖ 因为产品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对国外市场不可能像 对国内市场那样熟悉了解,所以不会为满足一个 国内不存在的需求去工作。 ❖ 当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已感到国内市场的狭 小时,便开始向国外出口,去赚取国外利润。 ❖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结构受国内需求 结构的影响和制约。
Y
CA CB E
O
X
❖ 3.3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格局的决定 偶然或历史因素 两国国内市场规模差异 政策使然
❖ 3.3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 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内部规模经济导致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企业“U”型的长期生产成本 内部规模经济与市场容量有关,一国产品种类
❖ 外部规模经济导致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 假设:2×2×2框架
两个国家: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生产函数、 要素禀赋、消费偏好、市场规模完全相同
两种商品:X部门——外部规模经济,Y部门— —规模收益不变
两种要素:X与Y要素密集度不一样。
❖ 3.3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 规模经济 ❖ 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
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 内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厂商的
规模而非其所在行业的规模。 ❖ 例如:假设某行业最初由10家厂商构成,每家生
产100件产品,整个行业产出1000件。
假设该行业规模扩张一倍,20家厂商,每家100 件,若生产效率提高,则外部规模经济。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与主要内容.pptx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与主要内容.pptx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于1966年提出, 该理论分析了产品技术的变化及其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是解释工业制品贸易流向最有说服力 的理论之一。
一、主要论点
理论认为凡是制成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 在此期间,产品的创新国在开始时出口这种新 产品,但随着产品技术的成熟与标准化,创新 国逐渐丧失优势,最后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易量大大增加; 产业领先地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快速转移。 上述现象无法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
禀赋理论来解释,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 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发展。
新贸易理论产生
在传统贸易理论上的改变:
– 假设条件 – 分析框架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特点: 贴近现实,强调可操作性;动态分
析,多角度探索;
– 规模效益; – 贸易壁垒; – 后进国收入水平和市场大小
掌握滞后
取决于: 创新国的技术转移意愿; 后进国的国内需求强度; R&D经费; 技术基础; 生产条件
结论
即使在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 间,技术领先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 产生国际贸易。
期理论
反应滞后: 创新国生产、出口新产 品——后进国感到其对本国产品的威 胁——决定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
掌握滞后:后进国开始模仿该产品—— 达到与创新国同一水平而停止进口。
模仿滞后:反应滞后+掌握时滞
反应滞后
若后进国自行生产效益不大,反应时滞 就长,创新国可以长期保持出口优势。 因此,反应时滞取决于:
新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内容
技术差异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的比较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问题 垄断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问题 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新理论

国际贸易新理论

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保罗·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贸易地理及国际金融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他的理论的核心就是围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提出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引入了规模报酬和不完全竞争,用非比较优势的观点解释了当今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

新贸易理论也成为国家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一、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二战后,国际贸易活动出现了新特点、新现象。

首先,1960年代末开始,由于日本、西欧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迅速上升,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使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极大动摇,并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客观存在的贸易不等价交换,国际贸易活动在二战后大幅度增加,不是发生在经济互补的国家,而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这种贸易的相似性,改变了传统的对国际贸易的看法。

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贸易理论对世界贸易现象作更为客观和切合实际的解释。

其次,伴随国际贸易大幅增加的同时,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不是要素互补的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是要素禀赋极其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各国之间进行的贸易之大多数也不是产业间贸易,而是发生在同一产品内部的产业内贸易。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各国之间的资源优势差异,而更多的取决于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所具有的规模优势,比较典型的是大部分国际贸易活动是“飞机式的贸易”。

飞机制造所需要的经济规模使整个世界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制造者,而且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飞机制造中心,即使日本和美国两国之间没有差异,似乎也只有其中一个国家才会生产宽体喷气式飞机。

“新贸易理论认为,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特别是经济特征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报酬递增形成的国际分工,而不是国与国之间在资源禀赋上存在的差异。

”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最后,许多商品市场中完全竞争不是经常存在的,而不完全竞争则经常存在,少数垄断企业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而获得市场地位,从而导致国际分工,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对此贸易现象做出合理解释:因此合理解释这些现象的国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参考答案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参考答案
②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外部规模经济同样会带来该产业成本的降低。在外部规模经济下,由外部经济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能使该国成为商品出口国。或许出口产业的建立是偶然性的,但一国一旦建立起大于别国的生产规模,该国就会获得更多的成本优势。这样,即使其他国家更具有比较优势,如果该国已先行将产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那么其他国家就不可能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在外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形下,贸易模式并不能根据比较优势而加以确定,强烈的外部经济会巩固现有的贸易模式,可能导致一国被"锁定"在某种以无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分工模式中,甚至可能导致该国因国际贸易而遭受损失。
(4)对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生命周期理论使得比较利益、H一O模型从静态发展为动态,把管理、科技、外部经济因素等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但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各国面临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不同,故生命周期的循环并不是国际贸易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而且再这种动态中创新与模仿者的地位有某种程度的固定。(如美国常常被认为是创新者)
3.简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市场营销的概念,指的是产品要经历投人、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结合起来,使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
(1)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基本内容--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理论。第一阶段,美国创新,并对该产品有生产和市场的垄断。第二阶段,外国开始模仿,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第三阶段,外国模仿者开始向第三国出口,美国出口大幅度下降。第四阶段,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开始从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商品在美国完成周期,而在模仿国开始其周期,该过程像接力棒传递过程一样。

第4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修订版)

第4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修订版)

生命周期理论的图解
领先者(美 国) 其他工业国(加拿 欠发达国家 大,日本,欧盟等)
净出口 0
t0t1 净进口 t2 t3 t4 t5 时间
第一阶段:创新第二阶段:技术 第三阶段:技术 领先国家出口 扩散跟随者出口 停滞欠发达国家 出口
贸易效应
比较而言,高技术产品的创新国更有利可 图,因为: 引入、成长期相对较长,意味着垄断期和出口 期较长;而成熟期、衰退期短,意味着模仿国 获利的机会就少。 若高技术产品的创新能不断地更新技术,使产 品在进入成熟期后马上推出新产品,开始新一 轮的产品生命周期,则有望持续其垄断地位, 赚取超额利润。 换而言之,高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特点对模仿 国是不利的。
模仿时滞:需求时滞+反应时滞+掌握时滞 需求时滞: 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后进国 没有意识到它是国内产品的替代品——认 识到其价格,有需求。 反应时滞: 创新国生产、出口新产品—— 后进国感到其对本国产品的威胁——决定 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 掌握时滞:后进国开始模仿该产品——达 到与创新国同一水平而停止进口。
(一)决定因素 1. 生产要素 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 basic factors)和高等要素(advanced factors) 两类。 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 非熟练劳动力、债务资本等一国先天拥有 或不需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要素; 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电信网络、高科技人才、 高精尖技术等需要通过长期投资和后天开 发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 对于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而言,后者更为重 要。
(二)根据美国学者格鲁贝尔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 德(H.G.Grubel and P.J.Leoyd)在其《产业内 贸易——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度量》专著 中的研究 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1)特点 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生产区位不同 制造时间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论是古典贸易理论,还是要素禀赋理论,都是 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即从技术差 异、要素禀赋差异等供给方面的因素来解释比较 优势的决定,而关于需求方面因素对国际贸易的 决定作用则并未涉及。 基于生产理论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比较注重于 静态分析,总是假设供给方面条件一成不变。而 现实中,这些国际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总是随着 时间的发展而不停地演变。
2.在成熟阶段,资本成为最主要的成本构成。根据要素禀 赋理论,发达国家在这一产品阶段拥有比较优势,产品将
主要由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
3.在成标准化阶段,原材料和劳动工资是最重要的成本, 尤其是低工资的劳动,包括非熟练劳动与半熟练劳动,成
为本阶段决定比较优势的最重要因素。具备这一条件的国
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工业化方面已取得相当成 效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这一阶段,产品主要由发展中 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
结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 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 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 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动要素 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 费结构。
2、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按部门划分;而长期 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按要素所有者区分。
产品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演变图示
领先者(美 国) 净出口 0 t0 净进口 t1 t2 t3 时间 其他工业国(加拿 欠发达国家 大, 日本,欧盟等)
第一阶段:创新第二阶段:技术 第三阶段:技术 停滞 领先国家出口 扩散 跟随者出口 欠发达国家出口
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 阶段,标准化阶段。 新产品阶段:产品仍属新颖,是新发明。需求主要来自 本国市场,生产也主要是针对本国需求。因此,基本上没 有出口。(人才是关键) 成熟阶段:技术已经成熟,生产过程已经比较标准化, 与此同时,国外的需求也已增加。发明国开始大量生产并 向其他国家出口。成熟的生产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而转 移出去,产品进口国能够迅速地摹仿并掌握技术并开始在 本国生产。(资本是关键) 标准化阶段,技术已不再是秘密,许多技术都已包含在 生产该商品的机器中。新产品的技术也完成了其生命周期。 (劳动成本是关键)
由以上假设可得到:生产函数
X F (K x , L ) x x
Y Fy ( K y , Ly )
充分就业
L L L两点说明: 模型是以短期内一国供给面的情况为基础,不涉及 需求面因素。 由于只有劳动是可变要素,所以在商品价格已知的 条件下,只要知道劳动在两个部门间如何分配,便 可确定要素市场的均衡和要素价格。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两个部门的要素报酬分别为:

第二节
产品周期理论
与技术差异类似,技术变化也是国际贸易的一 个重要决定因素,即所谓的技术差异的动态因 素。从这一角度出发,一些有关技术变革与国 际贸易的理论产生出来。其中,由经济学家维 农(Raymond Vernon)首次提出的产品周期理 论,就是关于技术变化在国际贸易中作用的一 个重要理论,试图从技术变化角度解释国际贸 易型态的动态变化特征。
三、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与长期一样,也是通 过商品价格变化来传递的。
1、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
w MP LX P x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r x MP KX P x ry MP KY P y
w MP LY P y
第一节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型
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 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一、消费者行为假设
假设1: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 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 就越偏好必需品; 假设2: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 其偏好也相同。 根据上述两条基本假设,我们可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 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 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
图中,横轴表示人均收入水平y, 纵 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的品 质等级q, OP表示二者的关系。A国 的品质等级处于C和E之间的商品、B 国的品质等级在F和H之间的商品, 均只有国内需求,没有来自国外的 需求,所以不可能成为贸易品。但 在E和F之间的商品,在两国都有需 求,即所谓的需求偏好相似,这种 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 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A、B 两国均可输出或输入。
wx Px MPLX , wy Py MPLY ,
rx Px MPKX ry Py MPKY
2、模型的均衡解
劳动边际生产价 值VMPLX所代表的 曲线反映了X部 门对劳动的需求 与劳动价格之间 的关系,即劳动 需求曲线。 两条劳动需求曲 线的形状取决于 生产函数的性质, 位置则取决于商 品价格。
二、需求偏好相似与国际贸易 1.假定:

厂商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需求结构来决定其生产方 向与内容,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对其产品有效需求的存在。 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 定相似。反之,如果两国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则他们的
需求结构也必存在显著的差异。
2.逻辑推理:
根据假设,如果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越接近,则两国之间 进行贸易的基础也就越雄厚。
同要素的实际报酬也会按相同方向变化。

在短期情况下,由于资本是特定要素,两个部门的资本使 用量都无法调整,所以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门的资本— 劳动比例朝相反方向变化,于是两个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 收入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3、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左右贸易政策的制定。
第二节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3. 结论:
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需求偏好相似的范 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 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 能越密切。 依据需求偏好相似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 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 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 断地出现。
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的,即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定义: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所谓特定要素是指 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 的需要 关于生产要素性质的长短期分析,也同样适用于另外一种情 形:生产要素包括三种,但每种生产只使用其中的两种要素。
二、特定要素模型 1、基本假设
(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2)规模收益不变; (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使用; (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贸易国收入分配影响之所以不同, 关键之处在于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商品要素使用比例 的影响是不同。

在长期情况下,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将促使两
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即
对于资本丰富的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会同时降低出口部门、 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例,于是两个部门的相
二、产品周期与国际贸易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化,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
上的在相对优势不同,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
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从而
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般说来,
1.在新产品阶段,产品主要成本为其开发成本,因此对于 少数先进国家来说,由于劳动相对稀缺,工资比较高,拥
有这方面的比较优势,是主要的新产品的出口国。
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
本章结构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短期中的生产要素 特定要素模型 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一节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一、短期中的生产要素
在短期内,我们假设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能
加以调整,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通常,我们视
一、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一种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里,需
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
入、促销及原材料等等。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 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
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的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
要性也将发生变化。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在相对优 势不同,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 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 重要性。
4.关于需求偏好相似论的意义及其适用性

需求偏好相似论从需求的角度阐述了部门内贸易发展的 原因,因而是对古典及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补充。

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论对于解释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 发展的发达国家间,特别是产业内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需求偏好相似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 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即工业品与初 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而需求偏好相似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 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 一种水平式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