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导学案

合集下载

陕西省千阳县红山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陕西省千阳县红山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马【重点难点】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知识链接】布封(1707-1788),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莱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

布封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

1728年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

布封毕生致力于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三十六册的巨著《自然史》。

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这是布封生前获得的最高荣誉。

【预习导学﹒自主学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阔()悍()痍()形() xùn()良 kuī( )伺qiú( )劲 guǎnɡ( )野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遒劲:剽悍:窥伺:阔绰:慷慨以赴:3、作者介绍:《马》的作者是,他是国家、作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

我的问题【课内导学﹒合作探究】1、自由读文,初步感知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2、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请同学们谈谈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哪些特征。

家马:驯良、勇毅野马:驯良、勇毅野马3、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4、作者在文中通过对马的描绘,想要表达他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训练反馈﹒巩固提高】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遒劲(qiú)羁绊驯良(xún)膊斗B.畸形(jī)疮痍剽悍(pi āo)庇荫C.窥伺(sì)嫉妒犷野(kuànɡ)疆场D.妍丽(yàn)观瞻阔绰(chu ò)勇毅2、指出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A.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B.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

23马说导学案

23马说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人教版)编者:23 马说韩愈(唐)【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学习重点】1、有步骤的诵读训练。

2、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一方面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基本内容,丰富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体会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读一读,记一记。

祗.()骈.()尽粟.一石()食.()马者庖.丁()2.自查资料或上网搜索关于作者韩愈的有关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

想想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学习等级:组长签字:二、课堂学习?研讨(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要注意节奏和重音,要读的响亮、流畅、沉稳。

2.结合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

准确理解、掌握以下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然后()有千里马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结合标题,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

2.结合创作背景,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点?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文章?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4.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并思考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马说导学案2

马说导学案2

凤州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成员:雷晓梅、杨动力、柳红桔主备:邢长安审核:【课题】《马说》第二课时【内容步骤】一、答疑解惑(5分钟)学生问题集锦:二、合作探究(20分钟)(团结就是力量!以同桌对学和小备课组合作为主要方式,大家完成下面问题,并进行展示交流,补充、质疑、争辩。

)1、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2、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3、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4、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5、本段中哪些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6、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7、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8、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试着总结一下,能总结出二条即可。

三、拓展训练(10分钟)1、中考试题链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2000年浙江)(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拓展阅读马价十倍《战国策》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内容?三、作业布置(1分钟):《练习册》本课相应试题。

五、学生课堂小结:【存在问题】(2分钟)学了本文后,你还存在什么问题?请你写在下面。

【课堂小结】(2分钟)你感觉你这节课学习的如何?请你用一句话把你这节课的表现总结一番。

【学科长评价】【教学后记】。

《马》教案设计

《马》教案设计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 者对马的赞美之情,以及马在人
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多种教 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与马相关
的知识和技能。
巩固练习
让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 识。
布置与马相关的练习题,让学 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 与马相关的话题,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和认识。
讨论法
总结词:激发思考
详细描述: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 与《马》的主题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通过分 析具体的马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的反思
总结词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传授知识,还注 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引 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 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讨论和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
表达和沟通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马》教案设计
汇报人:
2023-12-29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与马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文化 背景。
02
理解课文中描述的马的形态、特 征和习性。
能力目标

部编版语文二下课文7一匹出色的马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二下课文7一匹出色的马导学案
纹(指纹 花纹 条纹)像(好像 画像 肖像)景(景色 情景 景物)
恋(相恋 迷恋 留恋)舍(舍弃 舍得 舍己为人)求(请求 要求 求情)
三、多音字同音字
舍 shě( 舍不得 ) shè ( 宿舍)
四、近义词
异常——特别 出色——出彩 傍晚——黄昏 散步——漫步
可爱——可人 柔软——柔顺美丽——漂亮 异常——非常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7《一匹出色的马》导学案
年级:二年级科目:语文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7、一匹出色的马
课时
2课时
学习目标
一、认识本课“波、纹”等15个生字,会写“波、纹”等9个生字,理解和掌握:“出色、恋恋不舍”等词语。
二、能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
三、朗读课文,体会描写景色的优美的句子
四、读课文中的对话,体会妹妹的变化。
七、词语搭配
一个傍晚 一片绿毯 一株柳树
一根枝条 一匹马 柔软的绿毯
美丽的景色 出色的马 又长又细的枝条
九、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而快乐回家的故事。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描写自然景象。截取生活片段,以对话展开情节叙述,解答课题设置的悬念,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作者灵活地运用叙事、写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创造了感人的童心世界。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适时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能使我们的童年更快乐。
“马”转移了妹妹的注意力,妹妹从“骑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作业
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生字本写本课“我会写”的9个生字。
,3,抄写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
4,写出四个AABB、ABAB和AABC式的词语

《马》第二课时导学案

《马》第二课时导学案

《马》第二课时导学案一、自主学习1.布封,_______国_________家、______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___________,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____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___________,也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

3.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第三、四、五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_______________,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的句子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通顺。

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 )它的尾巴( )是垂着的,( )于它很适合。

( )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 )它的皮肤( )很坚实,( )满生着厚密的短毛,( )还是十分敏感的。

三、合作探究1.布封的另一篇说明文《松鼠》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对松鼠进行了小小的赞扬,在本文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把它找出来,并用本文的一个词来为这句话作注释。

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马和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

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详细介绍了马的知识,我们学过法布尔的《绿色蝈蝈》,请你把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对动物的描写有什么不同之处。

初中《马》教案

初中《马》教案

初中《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描绘动物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描绘动物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马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马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2)学生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文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释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马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马的短文,可以描述马的特点、生活习性或者与马有关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马》1. 马的特点- 形态优美- 力量强大- 耐力惊人2. 作者情感- 喜爱- 赞美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马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马说》导学案及答案

《马说》导学案及答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马说》导学案及答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四马说一、目标导学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句式结构。

2.体会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

3.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伯乐()骈死( ) 槽枥( )( )相马()粟()外见( ) 食马( )(2)文学常识积累。

①《马说》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

他与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___________。

②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

初一学过的___________就属这一文体。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5)安求其能千里也()()(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7)执策而临之()()3.三读课文,口头翻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_____。

(2)不能尽其材 ,同______。

(3)其真无马邪 ,同_____。

(4)才美不外见 ,同_____。

2.一词多义执策而临之()其真无马邪?()(1)策(2)其策之不以其道()其真不知马也()食不饱,力不足()骈死于槽枥之间()(3)食一食或尽粟一石()(4)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5)而(6)以而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翻译下列句子。

23课马说(导学案)

23课马说(导学案)

23马说【学习目标】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3、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4、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习重难点】1、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了解作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一、导入1、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引出课题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它能给你怎样的启示。

2、学生根据预习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学生明确,教师补充:韩愈 (768-824)字退之,南阳 (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世称韩昌黎,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

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

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马说》大约作于795-800年间。

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被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

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7《一匹出色的马》导学案及知识点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7《一匹出色的马》导学案及知识点

7.《一匹出色的马》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匹出色的马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3.让我们看看是这匹马是指什么?怎么“出色”了?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9个字,会写“出色、河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3.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一匹马”带给妹妹的心情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妹妹心情前后的对比,感受妹妹的天真可爱和充满温馨、关爱的家庭生活。

学习重点:1.正确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一边读一边积累生动的语言。

学习难点:1.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读妹妹变化前后的句子,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2.读句子,展开想象,说说想象到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好。

学法指导:1.用“音形义结合”等方法,认识生字。

2.听读、跟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字词运用1.词语认读。

出色河水碧绿波纹河岸柳叶景色恋恋不舍柳树枝条2.近义词。

出色——出众柔软——松软异常——非常恋恋不舍——依依不舍3.反义词。

出色——平凡软弱——坚硬异常——平常4.多音字。

舍ě(不舍)奔èn (投奔)è(宿舍)ēn (奔跑)5.词语解释。

出色:特别好;超出一般。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泛起:漂浮。

造句:风一吹,湖面泛起层层波纹。

葱葱: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柔软:软和;不坚硬。

造句:小花狗的皮毛光滑而柔软,摸起来非常舒服。

异常:非常;特别。

造句:今天下午的天气异常闷热,让人喘不过气来。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6.把加横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fàn ruǎnqí tǎn cōng泛起柔软骑马绿毯葱葱绿绿7.拼一拼,写一写。

bō wén hǎo xiàng jǐng sè liàn liàn bù shě(波纹)(好像)(景色)(恋恋不舍)四、示范朗读(全文配音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2)想一想,“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2.学习提示:(1)初读课文,自读要求:①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同学、老师。

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综合性学习课《马的世界》【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开展,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激发和培养善待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2)了解马的有关知识,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3)培养多角度研究问题的意识。

(4 )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组织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开展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资料,深入思考,最后写作成文。

【各组课前收集课题及要求】一组:收集有关马字的书法演变历史,课上板书之;收集古车马知识、名马知识,各派代表讲述.二组:收集有关马的成语、俗语;课上读之,并每人解说其一.三组:课上派代表读教材中收录的有关马的文艺作品,每人围绕任一作品对其中的马的形象说一句话.四组:收集有关马的故事,课上讲这些故事.导入课堂马是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

同学们花了两周的时间去搜集资料,了解、欣赏、思考马。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马的世界”,分享我们的收获。

希望同学们大方、清晰、有条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所想到的、所感悟到的。

二、(一)沿波讨源,见字见马——汉语汉字中的马。

1、马字的渊源先请第一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

我们来欣赏从古到今马“字”的不同写法,了解它的演变过程(屏幕展示)。

请学生介绍这些字的使用时间。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公元前1300——1100多年前通行。

大篆是春秋时秦国的文字。

金文是在战国时出现的,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小篆是秦统一全国后的全国统一文字。

隶书在秦代通行,到汉代成为正式字体。

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年,魏晋以后流行,直到现在。

2、与马有关的字第一组的同学搜集了很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投影展示),请大家快速浏览一遍,然后分四人小组活动,每个人说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最少用3个“马”字旁的字。

驭驼驮驯闯驰驱驳驽驽驴驶驸驹驻驾驿骁吗骂妈玛码码蚂骄验骏骑骟骚腾骝骞骠骡骤骥冯蓦(二)与马有关的俗语、谚语、歇后语1、与马有关的成语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吧。

《田忌赛马导学案》

《田忌赛马导学案》

《田忌赛马》导学案一、导言《田忌赛马》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田忌与晋国王爵的赛马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进修到如何善于运用策略,灵活变通,以小搏大,取得胜利的智慧。

二、故事内容在故事中,田忌和晋国王爵之间进行了一场赛马比赛。

田忌的马是一匹优秀的千里马,而晋国王爵的马是一匹普通的马。

在第一场比赛中,田忌的千里马输给了晋国王爵的马。

田忌感到很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在第二场比赛中,田忌故意安排了一匹疲惫的马和一匹快马参与比赛,而晋国王爵的马还是那匹普通的马。

结果,虽然田忌的快马赢了晋国王爵的马,但是疲惫的马却输给了晋国王爵的马。

通过这样的安排,田忌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故事启迪1. 灵活运用策略:田忌在比赛中灵活运用策略,不息调整兵书,最终取得胜利。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善于运用策略,灵活变通,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2. 善于小搏大:田忌通过巧妙的安排,以小搏大,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小搏大,取得成功。

3. 不要轻易放弃:田忌在第一场比赛中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尽力,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告诉我们,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我们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尽力奋斗,最终会取得成功。

四、讨论问题1. 你觉得田忌为什么要故意安排疲惫的马参与比赛?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田忌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应对的?3. 你觉得在摩登社会中,我们可以如何运用田忌赛马的故事启迪自己的生活和进修?五、拓展活动1. 请同砚们以小组形式,编写一个摩登版的《田忌赛马》故事,讲述一次比赛中的巧妙策略和胜利。

2. 请同砚们以演讲或写作的形式,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田忌赛马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感悟和经验。

六、总结通过进修《田忌赛马》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灵活运用策略,善于小搏大,不轻易放弃的智慧。

希望同砚们在生活和进修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智慧,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成功。

《生物进化的证据》导学案

《生物进化的证据》导学案

第2节生物进化的证据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化石图片,能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进化趋势进行推测.学习重点: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学习难点: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课堂导学:一、化石证据:1。

各个时期的马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方面有什么方面的差异?2。

这些差异与马的进化有什么关系?3。

马的系列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说出你的观点。

二、解剖学证据:1.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和人的上肢结构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功能上有哪些不同?2。

通过比较这四种脊椎动物的前肢和人的上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三、分子生物学证据:1.在图5。

1-9所列生物中,你认为哪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哪种生物又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远?2.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随堂反馈:1.通过对马化石的研究可以证明( )A.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B。

生物是进化的,物种是可变的C.由复杂到简单的进化顺序D.生物的体型由小到大的进化顺序2。

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形成化石的生物( )A。

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

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3。

关于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B.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C.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D.有鱼类化石的地层一定都比两栖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4.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A.分子生物学 B。

比较解剖学 C。

细胞学 D。

化石5.始祖鸟与爬行动物相同之处是( )A。

被覆羽毛 B.前肢形成翅膀C.口腔中具有牙齿 D。

嘴的外形像鸟喙6。

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B.化石是生物的祖先C。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D。

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顺序7。

二下7《一匹出色的马》导学案

二下7《一匹出色的马》导学案

二下7《一匹出色的马》导学案第二单元课题7、一匹出色的马主备人余妍妍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妹妹前后的变化。

3、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一匹马带给妹妹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独立、坚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一边读一边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1、比一比,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栏1、导明确目标,自主预习;1、熟读课文三遍,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板书课题(板书:一匹出色的马)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导入:让我们看看是这匹马是指什么?怎么“出色”了?1、学生自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合作,互相检查词语是否读正确,并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或难记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齐读课题,生质疑: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2、思(议)思考质疑,合作探究;1、学生接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家人出去散步,妹妹累了让爸爸妈妈抱,爸爸给了妹妹一根柳枝,当马骑回家去。

)2、“一匹出色的马”文中具体指什么?(一根柳枝)提示:总结全文,可自由总结,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的语句,但必须符合文意。

与同桌交流探讨。

3、看看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画词语,“一匹出色的马”文中具体指什么?2、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边读边思考问题。

3、展(评)展示交流,精讲点评;1、检查自读情况,疏通字词障碍。

学生分组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1)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2)把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课件出示)匹波纹像景恋求舍“纹、恋”前鼻音,“像、景”后鼻音,“舍”翘舌音。

(公开课教案)一匹出色的马导学案(2)

(公开课教案)一匹出色的马导学案(2)

7、《一匹出色的马》班级组号姓名学习目标1、我会认、会写本课要认识的生字。

2、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我喜欢的部分。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感受父亲的教育智慧(难点)。

学习过程: 第二学时独学:□1、我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

□2、我会拼读下列生字,并会标上声调,还知道音序:cong ruan tan yi zhu shi qi kua fan 葱 软 毯 异 株 拾 骑 跨 泛 □3、我能按正确笔顺写好以上生字,还会说结构、部首、词语和句子。

□4、第二次读课文:: 想一想你从课文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5、说一说“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 □6、画出描写妹妹变化的句子。

□7、想一想妹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8、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对学 : 把自己不会的题互相说一说,都会了才可以去帮扶。

群学:各自说自己不会的题 展 示:所有的学习内容学 习 小 贴 士 :要 认 真 读 哟 !声 调 一 定 要 标正 确 哟 !要 认 真 写, 争 取一 个 字 比 一个字 写 得 漂 亮 哟!认真找哟!认真倾听、大胆说 人人参与,注意站姿,注意不要打扰别人哟!定时定量规范化训练: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郊外(jiāo) 泛起(fàn) 波纹(pō)B.葱绿(cōng) 柔软(rǎn) 地毯(tǎn)C.异常(yì) 一株(zhū) 骑着(qí)二、选量词填空。

一( )马一( )柳树一( )小河一( )地毯一( )夜晚一( )枝条三、照样子写词语。

1.高高兴兴: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2.又长又细: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3.摇摇头: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四、读拼音,写词语。

yì pǐ bō wén jǐng sè yāo qiúhǎo xiàng mèi mei liàn liàn bù shě五、写出下面加横线词语的近义词。

马导学案

马导学案

《马》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1)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难点: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作家作品简介: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代表作为博物志《自然史》。

1、生字词觑(qù)鬣(liâ) 疮痍(yí) 阔绰(chuî)观瞻(zhān) 妍丽(yán) 遒劲(qiú) 犷野(guǎng) 畸形(jī) 颚骨(â) 驯良(xùn)驾驭(yù)眷恋(juàn)锦毡(zhān)一撮毛(zuǒ)庇荫(bì yīn) 鞍辔(ān pâi)剽悍(piāo hàn) 窥伺(kuī sì)慷慨以赴(kāng kǎi)窥伺:暗中观察情况。

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的前往。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益,更加。

彰,明显。

三、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课文写了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找找看课文那些地方各写了那一种马?2、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

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根据课文内容描述,言之成理即可)⑴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⑵、天然野生的马有什么特性?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马》课堂探究案问题探究3、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突出表现在哪些句子上?自由品读,读出情味。

(先谈自己的理解,再朗读)5、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6、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出对马的同情?7、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但是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六、小结: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马说》导学案

《马说》导学案

《马说》设计人:审核人: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一、教材分析《马说》,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

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二、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认识到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要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三、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说”的文体特点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四、教法与学法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五、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背景资料。

教师准备一案两单和课件六、教学过程【科学导入】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

【呈现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布封
一、导学目标:
1.(1)反复朗读,积累词语,理解词义并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精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揣摩对比描写的作用,能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思考人类该如何对待动物。

二、自主性学习: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

当你看到一匹拉着车的马喘息着默默地走过时侯,你的脑海是否会掠过成群的野马在广漠的草原上奔腾恣肆的情景呢?现在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去关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的命运吧。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阔绰()剽悍()疮痍()畸形()xùn()良kuī( )伺
qiú( )劲guǎnɡ( )野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遒劲:剽悍:
窥伺:阔绰:
慷慨以赴:
3.作者介绍:
《马》的作者是,他是国家、作家。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

4.学贵有疑。

本文写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有特点,请根据课文内容用精炼的二字词语进行概括。

(2)作者要重点描写哪种马,为什么?
三、合作性学习:
1.读完文章后,你觉得作者对驯养马和野生马分别抱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驯养马():A:同情、B:讨厌对野生马():A:赞美、B:欣赏
2.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

阅读课文后,说说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从这两种马特性的特性来说)
3.课文除了将两种生活状态下的马进行对比外,你还能找出另一处对比吗?这种对比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5.结合课文说说人和马的关系,讨论人类该怎样对待马及动物?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我知道是野马
就难免会被狮子捕食了。

在我享受了野马哪一种自由之后,我认野马不幸落入狮口那一种命。

—梁晓声《如果我为马》1.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一匹马时为什么首选做一匹野马?
2.如果让你也做一匹马,在野马,战马,役马,观赏马,赛马等角色中你选择做哪一种马?为什么?
四、堂中导练:
1.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qiú)羁绊驯良(xún)膊斗
B.畸形(jī)疮痍剽悍(piāo)庇荫
C.窥伺(sì)嫉妒犷野(kuànɡ)疆场
D.妍丽(yàn)观瞻阔绰(chuò)勇毅
2.指出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一项()
A.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B.如果我们拿它和比它高一级或低一级的动物相比,就发现驴子长得太丑狮子头太大。

C.它们绝不会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

D.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

3.我国古代的人们很早就与马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语言宝库中的许多成语都带“马”字,请写出一些含“马”字的成语,比比看,看哪组写的更多。

五、当堂小结
从两种马的特质、写作手法、如何对待动物方面来总结。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课后生字此(带拼音加意思)。

2、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