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导学案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马说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能背诵全文,译读全文。

一、导入:(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愈的《马说》。【一马当先】【千军万马】【天马行空】【心猿意马】【犬马之劳】【汗马功劳】【老马识途】

二:下面我们来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要求:大声地向你身边的同学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作者、写作背景、文体方面的知识。

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着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着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三、整体感知

1、给下面字词注音

骈(pián)槽枥(cáo lì)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食(shí)不饱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yé)外见(xiàn)辱(rǔ)伯乐(bó lè)

2、一起来朗读课文。(有可以背诵的,可以当堂背诵。如果没有,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背诵。)

四、下面来积累重点字词句。

(1)解释加点的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日行千里的马但是

故虽

..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

..于槽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之手,骈死

所以即使辱没马夫跟普通的马一同死马厩用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

.....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食,同“饲”,喂。者:……的人。其:指千里马,代词。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

是:这样,指示代词。虽:虽然。才:才干。美:好的素质。见:通“现”,表现;显现。

且欲

..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犹,尚且。欲:想要。常:平常的,一般的。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

..而不能通.其意.,

..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策之:鞭打马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材:通“ 才”才能。鸣之:马鸣叫,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执策

..真不知马也。

..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

执策:拿着马鞭。临:到......跟前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邪:通“ 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其(2):恐怕,表推测语气,确实。

(2)一词多义

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鞭打)②执策临之(马鞭)

2.之①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指马。)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③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

3.其①策之不以其道(代词,驱赶千里马的。)②其真无马邪(表反问,加强语气。)

③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4、以①不以千里称也(把,用)②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5、尽①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②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尽,竭尽)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1才美不外见: “ 见” 通“ 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 食”通“饲”饲养;“ 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 邪” 通“ 耶”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4)、翻译句子。一组一句。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2、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辱没在马夫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3、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顿粮食。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的的特点来喂养它。

5、策之

..而不能通.其意.

..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养马人)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到)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6、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能识得千里马吧!

五、向身边的同学说说文章大意。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写下来,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六、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方面的知识,并解决积累了重点的字、词、句,理解了文章大意。请同学们课后做好复习巩固,并为下一节课学习文章主题作好预习。

《马说》导学案

课时: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王文华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导入:世人常常感叹机遇不至,自己纵有惊天动地的伟才,却难遇上一个欣赏自己的伯乐!于是,古之文人常抒发出不平之鸣,从屈原的《离骚》到李商隐“不问苍生问鬼神”,直到韩俞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于是,历史上演了一幕幕时常相似的画片: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不能不令后人为之扼腕长叹!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深入探究《马说》的主题,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情感情。

二、1、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三、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第二段: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第三段:归纳全文中心,对“食(sì)马者”的无知妄说进行辛辣的嘲讽。

四、理解课文,筛选原文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