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力在哪里》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力在哪里
除了我们的身体以外,哪里还有力?
到处都有力
你能试着回答课本40页图中的问题吗? 夹核桃————(给核桃施加)力
弹棋子————(给棋子施加)力 飞机飞上蓝天————(给飞机施加)力
自行车停止————(给轮胎施加)力
力是无形的,但是我们可以体验 和观察它在作用物体上产一 点或慢一点或停下来?
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它能让物 体运动起来,也能让物体停止运 动。
拿一根铁丝,朝不同的方向用力,你会发 现什么?
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怎么比较力的大小?
要精确测量力的大小, 只能用仪器了。我们可 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 大小。
力的单位是牛顿。用N表 示
如何使用弹簧秤?
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 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 的最大数值。
苏教版科学四下《力在哪里》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下《力在哪里》WORD教案陆燕青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中的第1课。
本课在学生对日常生活的体会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来“找力”及亲历“弹棋子”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力,明白力的要素,从而来构建自身关于力的知识体系,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明白生活中的力,尊重证据,情愿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目标。
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可能通过日常生活差不多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他们也可能在成长中体验过某些力的现象,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
那个单元确实是要引导、鼓舞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周围的科学,品尝成功的欢乐,发觉科学的真谛。
依照“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我们是如此处理教材的:在科学知识目标上,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形式让学生来感知生活中的力,让新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构成联系,所有这些差不多上建立在学生的已有体会的基础上的。
我们力求通过“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的选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发觉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爱好。
我们完全摒弃了那种“拿一本书,唱一种调”的陈旧的教材观。
在学生由此及彼地从周围生活中找到了许许多多的力之后,我们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形,舍弃了由分类到汇总让学生从这么多力的现象中抽象出力的概念的“机会”,这并不是我们不想“画龙点睛”,而是学生对力的概念中的“相互作用”这一物理术语不太“靠近”。
建构主义关于认知建构的原则是以强调学生明白得为基础的,因此我们也只能“忍痛割爱”,到学生列举出各种力的现象之后就“戛然而止”。
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力图追求的“意犹未尽”的意境美。
学生确信会在这似完未完的种种力的现象之后将“什么是力”自我内化,从而为以后力的学习积存“前概念”。
教材只是一个依据,课堂教学要靠师生来共同创生,因此,课堂活动不能拘泥于教材。
四年级下科学说课稿力在哪里_苏教
四年级科学《力在哪里》说课稿一、教材简析:《力在哪里》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着重指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基本要素,为后面的各种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力是无形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抽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分析,我调整了教学内容,首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与力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描述,从而发现力的存在,然后组织学生运用一组材料进行有关力的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整理和分析认识到“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基本要素。
这部分是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对这个实验的设计与控制是本课的难点。
接着,再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游戏加深对力的了解,体验力的基本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是课外延伸,拓展对力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它包括,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够收集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的变化及人的感受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形状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和方向。
3、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配合本课的教学,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采用的分组实验材料有:篮球、弹珠、磁铁小车、气球,棋子和打靶纸,实验记录卡。
这些材料看似杂乱无章,但却与本课的知识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这四种材料都能帮助学生体会到各种力的存在、力产生的效果及力的要素。
其中,学生可通过拍、踢、滚、推、抛、压等方式来玩篮球,从中发现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体验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时也渗透了推力、弹力、和重力的知识;在玩弹珠和磁铁小车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不同的是弹珠间的碰撞是一种外力,而磁铁间的吸引则是一种内力;气球可吹、可拉、可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体会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同时也渗透了压力、弹力和反冲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 力在哪里|苏教版6695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力在哪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力在哪里》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着重指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基本要素,为后面的各种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力是无形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抽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的别写的意图分析。
按照大纲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方法: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达到最后学习的目的。
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力的存在,体会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认识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学生知道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营造互动教学的气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过程与方法:1、能够手机事例,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映泰的变化说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体验力有大小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学情分析:《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着重指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基本要素,为后面的各种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力是无形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抽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编写意图的分析。
1、学生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力的表现形式,但不知道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学生能够借助力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式,但不知道这个由于力的原因。
《力在哪里》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力在哪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力”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旨在通过收集事例、实验探究,知道力无处不在,且有一定的方向和大小,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新事物的科学情感。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2、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
2、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握力器,香蕉等2、学生准备:玻璃弹子、弹簧秤、纸垫、橡皮泥等教学过程:一、介绍名人,引入“力”1、出示丁俊晖打台球图片。
2、介绍用力高手丁俊晖,引出“力”。
(丁俊晖是宜兴人的骄傲,是台球神童。
学生对他很崇拜,教师利用学生这种心理,指出丁俊晖打台球的绝招就是对力的巧妙运用,激发了学生对力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活动探究,感悟“力”(一)感悟力有大小方向1、学生玩模拟台球游戏:弹棋子进圈。
2、让获胜学生介绍经验,教师相机板书:力有大小。
力有方向。
(二)感悟力无处不在1、谈话:刚才打棋子用了力,在哪里还有力呢?2、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力。
3、出示图片2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力。
4、谈话:生活中的力找得完吗?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吗?板书:力无处不在。
(三)感悟力影响物体的运动1、出示乒乓球。
问:你喜欢乒乓球运动吗?2、谈话: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特别的乒乓球游戏。
3、出示活动1要求,学生玩乒乓球游戏。
4、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力影响物体运动。
(四)感悟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1、谈话:力除了影响物体的运动,还会改变物体什么呢?2、出示活动2要求,学生玩橡皮泥。
3、学生汇报,集体总结: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只有在学生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认识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力在哪里|苏教版4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在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来“找力”及亲历“弹硬币”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知道力的要素,从而构建自身关于力的体系,以达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使学生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体验力有大小和方面,尊重证据,愿意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了一年多的科学课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程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对如何实验和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也比较熟悉,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但大部分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尚未养成。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科学探究习惯养成的培养。
由于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可能通过日常生活已经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他们也可能在成长中体验过某些力的现象。
但力是无形的,我们只能根据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来感受力,这又是学生所陌生的。
而且学生也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
因此,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
2. 通过一系列活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科学知识:1. 知道力的普遍存在性,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力;2.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和形状发生改变;3.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真倾听,愿意合作与交流;2.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力在哪里》优质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课《力在哪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一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力的经验和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力的存在;感受到力有大小,力有方向;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本课与一年级下册人与自然《力就在我们身边》有相似之处,在教学过程进行了整合。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以及弹力、地球的引力等各种力来进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这些孩子都是来自农村,从和他们的谈话中,我发现有很多的孩子是渴望学科学的,所以起初的几堂科学课他们也都非常认真。
可是,当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时,学生越学越没有劲儿。
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认知为重要目通过收集事例的观察、分析、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力、了解常见的力无处不在。
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新事物的科学情感。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研究兴趣。
三、学习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到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
2、科学探究目标: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3、科学态度目标: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新事物的科学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对物体的影响。
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五、教学准备信封、羽毛、弹簧、乒乓球、磁铁、铁片、小球、橡皮泥、希沃等。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合作学习)法七、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1、游戏导入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羽毛)现在我们就用羽毛来玩一个游戏:手不接触羽毛,而使它不落地,一旦羽毛落地游戏就结束。
比一比哪一组的羽毛最后落地。
现在请各组组长从信封中拿出羽毛,站立举高、松手......(学生进行游戏)2、优胜组交流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生:我们用力吹羽毛。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 力在哪里|苏教版1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力在哪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一课,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着重指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基本要素。
为后面的各种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感受力的普遍存在,知道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2.学会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感受力的普遍存在。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开展游戏、实践操作等。
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探究中真正有收获。
首先让学生寻找身上的、大自然界的力等。
接着初步了解什么是力,然后通过小游戏让学生进行体验,发现力的性质,如力有大小、方向等。
最后通过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科学,在探究中成长,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科学素养在点滴中养成。
因此,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做和在做中思考分析是本课教学活动的重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实验准备:弹簧秤(5N)、钩码、矿泉水、笔袋、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活动激趣导入(一)出示篮球,喜欢玩篮球吗谁来玩一下是什么让篮球动起来的又是什么让篮球停下来的对,是因为力。
你看到力了吗力是什么样子的(为难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力是无形的,我们只能感受力的存在。
)板书课题。
(二)提问:力在哪里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力的存在呢(三)学生思考并回答(四)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往别处想,大自然哪里还有力的存在(五)鼓励:同学们能说出这么多,说明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细心的孩子。
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帮我解决几个问题。
(出示图片)(六)师总结力的概念:那么,力到底是什么呢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力在哪里》【创新教案】
《力在哪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力的经验为基础,指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两个基本要素。
这些概念的建立是靠学生的各种活动来实现的。
因此,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做和在做中思考分析是本课教学活动的重点。
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各种活动,才能在具体的感性经验基础上获得力的基本概念。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生活中与力有关的各种现象,发现力的存在。
通过对硬果壳在钳子挤压下变形裂开、静止不动的棋子靠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运动、飞机靠自身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及空气的浮力飞上蓝天、运动中的自行车靠刹车产生的阻力停下来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研究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力无处不在、人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
对以上现象的探究,为下一步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物体状态的影响进行了铺垫。
第二部分,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玩弹弹子的游戏,让学生体验到力可以影响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等状态。
本活动材料易找,学生自主完成的难度不大。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力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这一话题,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三部分,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引导学生在橡皮泥或者面粉团上朝不同的方向用力,观察橡皮泥或面粉团的变化,发现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学生会发现在不同方向力的作用下,橡皮泥及面粉团的形状正在发生着改变,从而进一步加深认识。
第四部分,研究力的大小。
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掰手腕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并体验到力有大小,进而学习用仪器弹簧秤测量、比较力的大小。
可以倡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弹簧秤,以便学生了解弹簧秤的构造原理和进行测量。
第五部分,认识力有一定的方向。
通过对水面上运动的帆船、扔出去的球、箱子的移动,以及门受到里外的推力,作用力相互抵消门没有动的现象的思考,使学生了解到力有一定的方向。
学情分析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可能通过日常生活已经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他们也可能在成长中体验过某些力的现象,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 力在哪里|苏教版3829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1. 力在哪里【教材分析】《力在哪里》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
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运动与力”的范畴,《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着重指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突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影响”以及“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基本要素,为后面的各种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事例,感受力的普遍存在;2、能够通过弹弹子等游戏发现力的特点。
科学知识: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对运动、形状的影响。
2、知道力有大小。
3、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力的大小,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学准备】希沃白板课件、玻璃弹珠、橡皮泥、弹簧测力计、书、牛奶、钩码、墨水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扳手腕游戏,初步认识力的大小。
2、透过课题,深入发现问题:生活中哪里有力【设计意图】以游戏形式情境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生活可以延伸课堂,进而揭示课题,自然过渡。
二、体会力的大小和方向1、用身边的物体表现出力。
学生活动,有的拿起书本,有的拉动笔盒,有的抱起同桌。
2、学会分析两个人同时相对推门,门为什么没动从而认识力的方向。
3、学会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设计意图】体会力的大小与方向这一重要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手,动脑,同学合作的形式展开,加深对力的理解。
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更好掌握新知识。
这里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
三、探究力的性质(一)、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我们力看不到,摸不着,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力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
力在生活中,也在我们的游戏中。
(玻璃弹珠游戏)1、出示弹珠。
2、学生操作。
3、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1《力在哪里》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4.1《力在哪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力在哪里》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方式。
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力,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力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力的经验,如拉、推、挤等。
但他们对力的本质认识尚不明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用力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体验力的作用,学会用力的语言表达力的作用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自然现象,树立合作、交流、分享的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用力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变化。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体验力的作用,学会用力的语言表达力的作用效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景教学、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力的概念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例子,如抛掷物体,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探究力的概念: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力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力的概念。
3.实验体验力: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拉、推、挤等,感受力的作用,并用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作用效果:学生观察实例,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形状变化等。
5.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力在哪里》优秀教案
1. 力在哪里【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事例,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无处不在,知道力是无形的.2. 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和物体形状的影响,力有大小和方向。
3. 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体验力的普遍存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玻璃弹子(适当大一些) ,橡皮泥或面粉团,弹簧秤、钩码、苹果、小刀,箱子等。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寻找力,体验力的普遍存在1. 教师板书“力”字.2. 提问:“力”是什么意思?3. 学生回答。
4. 启发:力在哪里呢?你能找出身边的力,或者“制造"出力来吗?5. 学生活动。
6. (出示教材第40 页的四张图片)提问:你们能试着回答图中的问题吗?7. 学生讨论、回答.8. 小结:力是无形的,但是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它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
[设计意图:教学活动的开端应是引人入胜的。
本课伊始由提问导入,渗透“仔细观察,善于发现”这一科学发现观,细微之处寓意深.由“取核桃肉"的活动引出“力的无形” ,基于此,“找寻力"的探究活动的帷幕徐徐拉开. ]二、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1. 提问:同学们,你们玩过滚弹子游戏吗?怎么能使弹子滚动起来,滚得快一点或停下来, 或者让它拐弯呢?2. 学生玩弹子游戏.3. 学生汇报交流。
4. 提问:在刚才的玩弹子活动中,力对弹子的运动产生了哪些影响?5. 学生讨论、交流。
6. 小结: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它能让物体运动起来,也能使物体停止运动。
三、研究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1. 谈话:拿一团橡皮泥,对它朝不同方向用力,橡皮泥会发生什么变化?2. 学生实验。
3. 学生汇报.4. 提问:力能使其他物体也发生类似的变化吗?5. 学生继续实验。
(铁丝、橡皮筋、钢尺等)6. 学生汇报交流。
7. 小结: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发现理解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力在哪里》 -完整版PPT课件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1.力在哪里
1.为什么人跳得再高、球抛得再高,都要落下来? (重力)
2、为什么球被压瘪了还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弹力)
3、为什么捏紧了刹车就能把自行车停下来? (摩擦力)
4、为什么船可以浮在学家
同学们,利用你们自己 准备的物品,找一找力在哪 里吧.
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力会影响物体的运 动,它能使物体运动 起来,也能使物体停 止运动。
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力不仅能改变物体 的运动方式,还能改变 物体的形状。
力有大小
1.要精确地测量力的大小,只能利 用仪器了.我们可以利用弹簧秤来 测量示.) 2.力的大小可以影响物体运动的 力的大小. 3.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 快慢和方向.
你看得见吗? 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当帆船驶过湖面时, 我知道 那里有力。 ……
再见
力有方向
不同方向的力,物体的 形状发生着改变.
学习使用弹簧秤
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 处。 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 的最大值。
测一测提起下列物体需要多少牛顿的力.
物体 一个
苹 果
力的 大 小
(牛顿 )
力
你看得见力吗? 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当水滴轻轻落下时, 我知道 那里有力。
四年级下册科学_力在哪里苏教版(14张)课件
弹簧秤正确使用方法:
弹簧秤正确使用方法:
1、检查测力计是否能正常工作。 2、将指针对准“0”刻度线。 3、读数时眼睛和刻度要保持平视。 4、注意不要超过称量范围。
名称 两个钩码
弹簧秤读数(单位:N)
3、读数时眼睛和刻度要保持平视。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写是“N”。
力对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有影响。
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2、将指针对准“0”刻度线。
2、将指针对准“0”刻度线。
1、塑料球滚得较慢时,我们用的力量比较 。
2、将指针对准“0”刻度线。
2、如果要让滚动中的塑料球停下来,我们应该?
2、如果要让滚动中的塑料球停下来,我们应该?
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4、讨论:我们发现,力对物体运动的
有影响。
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力对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有影响。
3、如果要塑料球按箭头方向滚动,我们应该在塑料球的什么地方用力?请画出来。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写是“N”。
力对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有影响。
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
4、讨论:我们发现,力对物体运动的 我你们看可 不以见利,用我测也力看计不来见测。量力的大小。
有影响。
力对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有影响。 力对物体的形状有影响。
精彩瞬间!
要精确测量力的大小,只能利用仪器了。 我们可以利用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写是“N”。
塑料球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写是“N”。
2、将指针对准“0”刻度线。
你看不见,我Βιβλιοθήκη 看不见。力对物体的形状有影响。
2、将指针对准“0”刻度线。
2、如果要让滚动中的塑料球停下来,我们应该?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力在哪里》优秀教案
1.力在哪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一些现象发现力的存在。
2.了解力有大小和方向。
3.认识力会使物体发生运动状态和形状改变。
4. 知道力是无处不在的。
【教学重点】认识力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难点】发现力是无处不在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橡皮筋、乒乓球、橡皮泥、水杯、磁铁、大头针、水,棋子及游戏底板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学生初步感受力(一)初步发现力。
1. 这是橡皮筋,很多同学会这么玩。
(教师演示拉橡皮筋)2. 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啊?为什么?(教师板书:变长)3. 拉橡皮筋就是对橡皮筋施加力(板书:力),力使它发生了变化。
你看到这个力了吗?(看不见)4. 力看不见,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它找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力在哪里》(教师板书:在哪里)(二)用不同的方法玩橡皮筋,寻找力对橡皮筋的影响。
1. 除了拉这个方法,橡皮筋还可以怎么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演示。
教师进行提问,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相应板书。
2. (教师演示吹橡皮筋)如果我这样玩橡皮筋,橡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被吹走了,由静止变运动)3. 橡皮筋为什么为发生这么多变化?(力使橡皮筋发生变化)4. 谁能概括地说一说,力使橡皮筋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小结:长、四边形、弯这都是指的橡皮筋的形状。
也就是说力能使橡皮筋发生形状的变化。
吹走了、弹出去表明橡皮筋在运动,橡皮筋原来在运动吗?橡皮筋原来是静止后来在力的作用了运动。
吹走了、弹出去就是指橡皮筋运动状态的变化。
力能使橡皮筋发生形状的变化、运动状态的变化,对其他的物体有没有这样的作用呢?(三)对不同的物体施力,发现力对物体的影响。
1. 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一玩、找一找。
同学们用多种方法玩下面的物体,观察、记录物体在玩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多媒体上出示材料:弹簧、小车、塑料圈)在活动之前先活动要求。
教师读要求。
教师利用PPT投影出活动要求:(1)小组成员依次用不同的方法玩。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力在哪里苏教版
力在哪里一、教材说明: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中的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能够寻找身边的力,知道力的普遍存在。
2.通过游戏活动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3.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
4.知道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会影响力的效果。
5.知道静止的物体也受力。
三、教学重点: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和形状。
四、教学难点:静止物体的受力。
五、教学准备:树叶、靶子、磁铁、弹簧、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一)认识力有大小和方向。
1.谈话:咱们来玩个树叶打靶的游戏。
把树叶吹进小圈得10分,吹进大圈得5分。
2.学生吹树叶练习。
3.讨论:吹到10分容易吗?遇到什么困难了?可以怎么调整?4.共同讨论比赛规则。
组内比赛,汇报成绩。
请冠军介绍经验。
5.小结:我们发现吹树叶时要用力。
每一次都要调整用力的轻重,也就是力的大小;每一次都要瞄准目标,也就是注意用力的方向。
(二)寻找力的表现,发现力的效果。
1.谈话:咱们刚才做游戏用的是什么力?给它起个名字。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力,它们都藏在哪里呢?板书课题。
2.讲述:我们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就能找到力。
教师演示推弹簧。
提问:你找到力了吗啊?你怎么知道这里有力?示范记录。
3.分组实验:用弹簧和磁铁找力。
看看有多少种方法。
4.汇报:你是怎样找到力的?你叫它什么力?学生展示记录单并汇报。
5.观察记录单,受到力以后弹簧发生的变化可以分成哪几类?主要让学生发现形状会变化和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
6.给每组一个挑战任务:①让滚动的弹簧停下来。
②让滚动的弹簧拐弯。
③让滚动的弹簧变快。
④让滚动的弹簧变慢。
⑤让滚动的弹簧回头。
分组实验。
汇报方法。
讨论:这些任务告诉我们,除了形状变化和让物体动起来,力还能起到什么作用?7.谈话:那么你能根据力的这些作用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力吗?学生举例。
8.这里有力,那里也有力,那力究竟在哪里呢?小结:无处不在。
(三)认识静止的物体也受力1.讨论放在桌上的书受力吗?2.扳手腕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 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 2、待弹簧测力计基本稳定静止后开始 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 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测力计标定 的最大值。
0.13N 0.2N 0.28N
提起下列物体需要多少牛顿的力.
物体
力的大小 (牛顿)
木块
如果在桌子上拖动物体,弹簧测力计示 数又会是多少呢?
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力会影活动二:玩橡皮泥
• 拿一小团橡皮泥,朝不同的方向用 力,你发现了什么?
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 力不仅能改变物体的运 动方式,还能改变物体 的形状。
力有大小
• 要精确地测量力的大小,只能 利用仪器了.我们可以利用弹 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通过什么现象你推测出有力的存在?
• 力是 无形 的,但我们 可以 体验 和 观察 到它 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 的 效果 。
活动一:玩“弹珠”
• 1、想办法让弹珠滚动起来。 • 2、想办法让它滚动地快一些或者 慢一些。 • 3、让滚动着的弹珠拐弯。 • 4、让滚动着的弹珠停下来。
力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