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完整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作业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作业设计材料一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的统计报告显示,当前该市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没有预谋的,只是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的占82.7%。
未成年人步入歧途与不当交友,容易被人利用而意气用事有关,也与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有关。
材料二2008年初,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进行了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调查,通过对其中2000余名闲散未成年人抽样调查,结果如下:闲散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的开始平均年龄不良行为的数量所占总人数比例不足12岁的1种10%12岁以上不足13岁的3种30%13岁以上不足14岁的5种50%超过14岁的1种10%(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阐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一说明该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其情绪冲动和不良行为有关。
材料二说明闲散未成年人走上犯罪违法的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12~14岁时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
(2)请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①正处于青春期,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较差,容易冲动。
②难以拒绝不良诱惑。
③自身具有不良行为习惯。
④没有及时矫正不良行为。
⑤明辨是非和真确选择的能力较差。
(3)要解决上述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建议:①懂得自己在青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自觉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②知道法律规定禁止的行为,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尺。
③积极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自觉纠正不良行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提高明辨是非和正确选择的能力。
④慎交友,交好友。
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⑤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⑥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罪2023-11-08CATALOGUE目录•引言•不良行为概述•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案例分析•总结与建议01引言主题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行为和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稳定。
在青少年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孩子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沾染不良习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预防违法犯罪,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演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
帮助青少年掌握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02不良行为概述不良行为是指违反道德准则、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德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损害他人利益、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等。
不良行为可能源于个人的不良习惯、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多种因素。
不良行为的定义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盗窃、欺诈行为:如偷窃、骗取他人财物等;恶意传播谣言、诽谤他人等;吸毒、酗酒等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
侵犯他人隐私、名誉权等;暴力行为:如打人、伤害他人等;可能导致个人形象受损、社会信誉降低,甚至面临法律制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可能破坏家庭和睦、影响子女成长和教育;可能危害社会稳定、扰乱公共秩序,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03不良行为的影响020103杜绝不良行为学习和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
了解法律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不违反法律规定。
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做有损法律形象的事情。
维护法律提高法律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情绪失控而做出冲动的行为。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情绪管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不良行为,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
行为约束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
自我反思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勤俭节约,不浪费食物和水资源等。
七年级政治下册 15.2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3、方法和过程: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的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辩论法四、教学过程【回顾知识自然导入】播放《少年犯》主题歌——心声师:同学们来自高墙内,发自内心的血泪之声,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情。
为了我们的母亲不用“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这就是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引出新课。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一)小组探究,以案说法针对课本“魏某案例”,设计以下问题,小组探究1、魏某是怎样从“三好学生”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2、魏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3、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有哪些?建议设计表格4、魏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联系和做法)设计目的:通过案例探究,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确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同时为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做好铺垫。
(二)小组讨论,以案说法镜头一:一中年妇女李某走上公交车,看到座无虚席,便用乞求的语气说:“哪位先生小姐行个好,我抱着孩子不方便。
”附近一青年遂起身让座,众人投来赞许的目光。
谁料过了一会儿,从年轻妇女李某怀抱的毛毯里却探出小狗的头。
一时间车厢内众说纷纭,人们投来鄙视的目光,此时这位妇女脸已变得绯红,车一到站便仓皇下车。
镜头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06年12月29日下午在京闭幕。
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镜头三:2011年5月,山东省日照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华森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其贪汚、受贿、挪用公款共计近1.58亿元。
镜头四:公安机关将罪犯缉拿归案。
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课型新讲课学校滕州市墨子中学姓名冯斌年龄 38岁职称中教一级电话《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课程标准一了解违法与犯法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法,分析未成年人犯法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遵法。
能力目标: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理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法。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慢慢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法。
教学内容分析“预防违法犯法,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是第7单元第15课第二个项目内容。
这是在学习“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法,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增强防范意识,遵纪遵法,预防违法犯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本项目由两个层次的内容组成,第一个层次“一般违法与犯法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主要分析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和联系。
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初中学生抽象归纳能力不强,要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难度。
所以,教学中主要从案例动身,坚持“切近学生、切近生活、切近实际”的原则,既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又能指导学生知行统一,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遵纪遵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第二个层次“遵纪遵法,防微杜渐”主如果对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这是教学重点。
由于未成年人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有限,辨别能力不强,易受社会环境影响,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提高熟悉和更正,有可能滑向违法犯法。
因此,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自觉遵纪遵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理解一般违法与犯法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法,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增强防范意识,遵纪遵法,预防违法犯法。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完美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 因还有什么?
•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 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法律词典
•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 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 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 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 合法权益的侵犯,
•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美国著名政治家帕金斯30岁那年任芝加哥大学的校长, 有人怀疑他那样年轻是否是能胜任大学校长职位,他知道 后说了一句“一个30岁的人所知道的是那么少,需要依赖他 的助手兼代理校长的地方是那么多”。就短短这一句话,使 那些原来怀疑他的人一下子放心了,对他敬意倍增。我们 经常讲一句话,叫有理也要让三分。我们在平时学习工作、 生活中也应学习这位校长忍让的胸怀。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PPT
严重不良行为:
•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 行为:
•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 (六)多次偷窃; •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 (八)吸毒、注射毒品; •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
关于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征文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1.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也日益增多,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也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成为了当务之急。
2. 不良行为的危害不良行为包括种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和不良的品行,比如酗酒、吸毒、赌博、打架斗殴等。
这些不良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危害。
而违法犯罪更是对社会秩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3. 教育和宣传要杜绝不良行为,首先要加强对公民的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守法意识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加强宣传在校园、社区、企业等各个阶层,让人人都知道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加强制度建设在法律方面,加强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构建起严密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制,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予以严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5. 个人观点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是每个公民应该做到的,只有人人都积极参与其中才能构建起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
我认为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6. 总结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建设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走向繁荣、稳定的未来。
总字数:3348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期待再次为你服务。
7. 社会责任除了个人的努力,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的行动中来。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引导人们了解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员工教育,倡导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成长机会,帮助他们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
这样,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完整
任动物恐吓别人旳,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 下列罚款。驱使动物伤害别人旳,根据本 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旳要求处分。(殴打 别人旳,或者有意伤害别人身体旳,处五 日以上十日下列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 百元下列罚款;情节较轻旳,处五日下列 拘留或者五百元下列罚款。)
违法行为含义、类别、后果、不同点与共同点
含义
类别
后果
不同点 共同点
刑事违法行为
出于过失违 反法律、法 规旳要求, 危害社会旳 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政违法行行为
刑事处分
犯罪行 为
民事责任
承担法
行政制裁 (行政处分、
一般违 法行为
律责任
行政处分)
谨记:违法无小事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旳行为要受法律处分
第十二条 已满十四面岁不满十八周岁 旳人违反治安管理旳,从轻或者减轻处分;不 满十四面岁旳人违反治安管理旳,不予处分 ,但是应该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第十三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 能控制自己行为旳时候违反治安管理旳,不 予处分,但是应该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守和 治疗。间歇性旳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旳时候 违反治安管理旳,应该予以处分。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1)要认同法律、自觉遵法;树立以遵 法为荣、以违法可耻旳观念,自觉维护社会 公共秩序,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2)提升道德涵养,增强法制观念,防 微杜渐,自觉遵纪遵法。 3.利用 (1)学会区别正当行为与违法行为,能 判断中学生常见旳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自 觉依法律己,同多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辨别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七年级政治预防违法犯罪(2019年11月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 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 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 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 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 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 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 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1.犯罪是违法的,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
2.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没事。 这些观点对不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Leabharlann 关系 共同点一般违法
犯罪
都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是违法行为
不
对社会危害
同
程度不同
点 触犯法律不同
应受的处罚不同
违法情节轻微,对 违法情节严重 社会危害性不大, 对社会危害性大, 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刑法 法规
查一查:
查阅有关法规,了解已满14周岁未 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8种犯罪会受到刑 事制裁,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 都要承担刑事犯罪。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 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 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 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 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 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想一想 :在我们周围同学身上存在着哪些不
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
议一议 :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
做一做 :自己打算怎样帮助他(她)?
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1.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 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2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初二思想品德】 第二单元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第3课 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3.2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学案) 课时:1课时一、【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本课重、难点】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即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三、【学习过程】1、感知法律 大家谈①你知道哪些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是怎么来的(或者由谁制定的)? ②人们违法后由谁来惩处?③法律针对谁?① 由此,我们得出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② ③ 2、案例再现认真看教材P43—44材料(结合“相关链接”),合作探讨: ①魏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为什么?②魏某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为什么?③由此你看出魏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3、走进生活: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同学身上存在着哪些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4、合作探讨:魏某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这一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5、收获升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今后,为预防违法犯罪,我将这样做 四、【课堂检测】单项选择题:1、中学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过,但他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 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一个法制观念淡薄的人,容易从一般违法发展为犯罪③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违法行为④青少年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2、“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等谚语古训所揭示的道理是( ) A.必须依法制裁犯罪分子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对社会有危害性 C.小错不改,就会铸成大错 D.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问答题:李某原来表现很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由歌曲“少年犯”导入课题生:听完歌曲谈感受。
师:这是电影《少年犯》的主题曲。
在当年,这首歌曾经风靡大江南北。
他唱出了多少迷途浪子的心声,表达了他们深深的忏悔之情。
今天我们重温这首老歌,依然发人深思,催人警醒,时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二、开拓探究,明理导行环节一:法律在线师: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你知道法是什么吗?生:法就是法律,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师:回答准确。
法律具有哪些特征呢?(多媒体)生: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师:谁再来重复一遍。
谁能脱离课本说一遍。
记忆速度快,回答准确,真棒。
大家齐说一遍。
刚才很多同学都脱离了课本,为我们超常的记忆鼓掌。
教师简单解释三个特征(国家强制力:一个国家领导机关、阶层对本国所拥有的包括政治、经济等在内强行约束、制裁、管理、调整的力量,保证这个力量的实现的有国家机关,行政保障力量(军队、警察等)。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一、背景近年来,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制意识,本校决定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帮助学生远离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二、目的1.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2.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行为的危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3.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方案内容1.定期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内容包括法律常识宣讲、案例分析等;2.邀请法律专家或警方人员参与,讲解法律法规,答疑解惑;3.制作宣传海报、宣传手册等材料,提醒学生远离不良行为;4.组织学生参加法制知识竞赛、法制教育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实施步骤1.确定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的时间和地点,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2.邀请相关专家参与活动,提前准备好宣传材料和教育内容;3.在班会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4.对班会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调整改进。
五、预期效果1.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提高,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2.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现象有所减少;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未来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希望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让他们远离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
特殊应用场合1. 学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增加条款:•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法律法规宣讲,包括相关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法律规定;•邀请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分享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制教育经验。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问题1:少数民族学生可能对主流法律法规不够了解,导致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
解决方法: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
•问题2:少数民族学生中可能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影响教育效果。
解决方法:派遣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员协助翻译或提供现场翻译设备。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ppt2(课件+教案+音频) 鲁教版
来,抽一口
第三场景
议一议:在我们周
围同学身上存在着哪些不 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
要求: 讨论时,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记 录员,将讨论的结果 总结归纳,并代表小 组发言。
辨一辨:有人认为:“小错不断,大错 不犯。只要不犯罪,不良行为无所谓。”
做一做:怎样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案例三说明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法律的基本特征
(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 力的特殊社会规范。
品 学 兼 优 的 好 学 生
不 遵 守 交 通 规 则
现在哪里? 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4. 怎样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你还明白了什么道理?
案例一: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 议通过并公布,本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案例二:2010年1月19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 民法院对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贪污、受贿 510余万元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松有犯受贿 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 全部财产。
入 深
便放纵自己,曾因打骂同学、顶撞老师等受到学校纪 律处分。在辍学后,为了满足花钱越来越多的需要, 便开始小偷小摸,为此,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
渊
不思悔改,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 “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3起,
致使两人重伤。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杜绝不良行为 预防违法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发表时间:2014-05-27T15:47:11.0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7月总第176期供稿作者:董艳红[导读] 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董艳红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韩店新世纪中学256200【活动内容】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法也罚幼要谨记》《未成年人的刑罚适用》。
【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增强学生法制观念,使其树立法律意识,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行为。
3.知识:了解《刑法》对未成年人处罚的相关规定;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认识未成年人的刑罚适用,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使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2.教学难点: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负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
【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查阅有关刑罚种类、负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实施哪8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
2.教师准备:了解班内学生生活中出现的不良行为现象,以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准备声相材料,制作课件。
【活动实施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课件一:丰富多彩的生活师:同学们,图片展示了同学们什么样的中学生活?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也是同学们真实生活的写照,阳光、自由、学习、锻炼,好幸福啊!然而,生活中还有一部分孩子与这种生活失之交臂,让我们在倾听一下他们的心声。
课件二:倾听《心声》,链接生活欣赏了视频,倾听了孩子们的心声,请你回到现实生活,想象并思考以下问题:1.视频中的孩子们可能做了什么事而进到了“高墙内”?2.“高墙内”孩子们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教师:同学们,监狱中的孩子因为触犯了法律,在“高墙内”失去了人身自由,无法与亲人团聚。
到底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是怎么负法律责任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2) 入室盗窃、持刀抢劫是一种什么行为?
(3) 陈某由小偷小摸发展到入室盗窃、持刀抢劫,这说明了什么? .
①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 意识, 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 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④ 青少年要明辨是非,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7.某初级中学学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 脑,屡教不改。上初二后,他更沉迷于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再发展 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 结交了一些网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与打 群架,在斗殴中将对手刺成重伤,最后受到了刑罚处罚。 1.丁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属于犯罪?
2.阅读分析 2009 年 2 月 6 日,海南某市人民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未成年人陈某有期徒 刑五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 1000 元。未成年人陈某在“朋友”的引诱下,学 会了吸烟、赌博,并经常出入高档饭店。家里给的零花钱满足不了其需求后,
他便从小偷小摸,慢慢发展到入室盗窃、持刀抢劫。 (1) 小偷小摸是一种什么行为?
周次: 学科: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授课人: 第二课时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 课型 新授 课题 为做起 学习目标
课时
1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 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一般 违法
不同点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违反的法律不同 受到的处罚不同
违 法 犯罪
关系
相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承担法律责任
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联系
启 示
1、思想上: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 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2、行动上:杜绝不良行为
达标训练
犯罪
不 同 点
对社会的危害程 危害不大,情 危害大, 节轻微 度不同 情节严重 刑法之外的法律 刑罚处罚( 违反的法律
法规
严厉的强制性 措施)
应受到的处罚 联 系
民事责任或行 政责任
刑罚处罚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违法行为 入屋盗窃 殴打他人致轻微伤 殴打他人致死亡 抢劫 深夜开音响大声歌唱 持刀杀人 随意拨打110 贩毒 在文物古迹乱涂乱画 骑自行车闯红灯 在图书馆大声喧哗
之 板块一【认识法律】
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
正案(八)》。该材料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材料二: 1 2011年5月12日,浙江宁波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杭州市原副市
长许迈永犯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7月19日被执行死刑 上述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法律的基本特征:
国家强制力是 指暴力,包括 军队、警察、 法庭、监狱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全国人大及 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并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的特殊的行为规范。(P58“法律 的基本特征?”)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严
结果你说对了吗?
1.甲、乙、丙三人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 由各处以50元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2.乙因逆向骑车被交警罚款50元。
行政违法行为
3.经保修部门检查,甲的手提电脑严重受损,价 值1万元。(乙) 民事违法行为 4.经鉴定,乙多处受伤,脾脏破裂,右眼视网膜 脱落。(丙) 刑事违法行为
问题一:
我们看到在这则案例中有未成年人,这些违法 犯罪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行为将给社会带来哪 些危害?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他们的行为扰乱了社会 秩序,危害社会治安,侵犯他人和集体的生 命财产,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问题二: 在这个犯罪团伙中,有的成员是未成年人, 他们要不要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 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 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 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 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 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丁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说明了什么? 3.丁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1.要预防违法犯罪,必 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我们绝不可以这样!
结合课本P59页的漫画,然后说一说:
1、若遇到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 会怎么办? 2、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什么”。 谈谈自己的看法。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断一断
某日下班时间,甲骑车经过某路口时与逆 向骑车的乙相撞,甲新买的手提电脑也重 重地跌落在地。甲乙发生争吵,正巧甲的 儿子丙下班经过,不问青红皂白上前重重 地打了乙几拳,当场把乙打倒在地,三人 的争斗引来不少路人围观,致使该路口交 通堵塞,一片混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张老汉一生操劳抚育了6个儿子,他用全部 财力和满身疾病换来了儿子们的成家立业。长 子承包了村里的鱼塘,一年纯收入3万余元,但 对老人却“一毛不拔”。其他几个儿子也拒绝 赡养老人。老人孤独地住在村外的简易茅屋内, 靠邻里接济度日,且无钱看病。村委会干部多 次出面调解,要求几个儿子共同赡养老人,但6 个儿子却相互推委,老人的生活一直没人照顾。 村里人对此义愤难平,主动帮助老人打官司。 法庭调解无效后,判决6个儿子每年共同支付张 老汉3000元赡养费,共同承担医疗费用。
2.丁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说明了什么? 3.丁某的变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看课本P45页的漫画,然后说一说:
1、若遇到漫画中的这些情况,自己 会怎么办? 2、有人说“偶尔做一次也没什么”。 谈谈自己的看法。
1.要预防违法犯罪,必 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 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 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 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 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 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 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 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刘某的行为是不是犯罪?为什么?
辩一辩:
1.杀人放火是不是犯罪?
2.偷人一元钱是不是犯罪?
3.隐匿、毁弃或者非法拆开他人信件,侵 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是不是 犯罪? 4.出于开玩笑,将朋友的一封家信拆开是不 是犯罪?
5.借同学十块钱不还是不是犯罪?
6.在校园内敲诈同学的零用钱是不是犯罪?
想一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三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 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 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 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 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 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 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 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 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社会危害性程度、违反的法律、应受的惩罚)三方面分析 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都不同程度的损害 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 和法规,一般违法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
3.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对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行为要求?
1.犯罪是违法的,违法行为一定 是犯罪。 2.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没问 题。 这些观点对不对?
关系 共同点
一般违法 犯罪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危害大, 情节严重 刑罚处罚
触犯刑法
不 同 点
对社会的危害程 危害不大, 度不同 情节轻微 应承担的法律责 行政制裁 任不同 违反的法律不同 未触犯刑法
预防 违法犯罪 从杜绝 不良行为 做起
•பைடு நூலகம்
防微杜渐
•
16岁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父母夸他有出息,老 师为他高兴,同学们都羡慕他。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 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就渐渐变了。他学会了吸烟, 并开始喝酒。由于禁受不住不良诱惑和朋友的“逼迫”, 他还经常去营业性舞厅。由于花钱越来越多,家里给的零 花钱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于是他开始小偷小摸。他多次到 超市“拿”几罐饮料,偷几件文具,然后卖给一些小同学。 为此,魏某曾被公安机关拘留。
我们为什么要遵纪守法, 怎样做到防微杜渐?
• (1)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 展为违法犯罪,因此我们要遵纪守法. • (2)我们要防微杜渐,从小加强道德修养,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复习要求:
1.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三个特征?
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国家制定、强制力保证、普遍约束力)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北京市委 书记、市长陈希同,在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市长期 间,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22件,共计价值 55.5万元人民币,没有按规定交公,占为私有。还 在怀柔县和八达岭违规建造了两座豪华别墅,供自 己享用,先后共动用财政资金3521万元。在这两座 豪华别墅中共耗用管理费242万元,吃喝挥霍公款 105万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陈希同 有期徒刑13年,以玩忽职守罪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 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6年。
小偷小摸仍满足不了魏某高消费的需要,于是他开始 撬门破锁,盗窃钱财。他先后七次到同学家行窃,窃得现 金4000余元和价值2000余元的财物。一次,当他潜入一同 学家行窃时,被该同学的父亲当场抓住并扭送到派出所。 最后,人民法院依法以盗窃罪判处魏某有期徒刑。
讨论:
魏某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查一查:
查阅有关法规,了解已满14周岁未 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8种犯罪会受到刑 事制裁,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 都要承担刑事犯罪。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 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 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 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 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 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 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 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青年刘某在校读书期间就和社会上的不良青 年混在一起,经常和人打架,被称为“小打 手”,曾受到过学校的纪律处分,但他仍不思 悔改。家长老师多次找他谈心,耐心教育他, 可他总认为只要不打伤人就没事。后来,他为 喝酒和一青年发生争执,一拳把那青年打倒在 地。那青年因头部撞在椅角上,致使头骨破裂, 医治无效死亡。刘某的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 受到了刑罚的严厉处罚。
1.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知道不良行 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增强法律意识,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努 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
• • • 一般违法与 犯罪没有 不可逾越 的鸿沟
法律的特征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定义 两者关系 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 遵纪守法 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 于未然
联系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 鸿沟
某初级中学学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 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上初二后,他更沉迷 于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再发展到偷别 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件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 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网友,一起在社会 上滋事生非。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义气”他参 与打群架,在斗殴中将对手刺成重伤,最后受到了 刑罚处罚。 1.丁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属于犯罪?
3.应受刑罚处罚
1997年征兵期间,某市两名应征青年在初检时身 体合格。他们为了逃避服兵役的义务,花钱请人为 他们纹了身。结果复检时,因纹身而体检不合格。 经过调查后,有关部门对这两位不履行服兵役义务 的青年,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有两名中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一有空就练 弹弓。他们趁晚上行人稀少的时候,偷偷地用弹 弓射路灯,致使12盏路灯被毁坏。依照治安管理 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公安机关给予这两位中学 生警告处罚,并责令其父母赔偿了全部经济损失。 案例一中两名青年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吗?为什么? 案例二中李谋和高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吗?为什么?
2000年,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 被判处死刑
2001年,某生物科学家因任意屠宰野生 动物,被罚5万人民币
2004年,原鹿城区公安局长王天义因贪 污,受贿被司法机关判处死刑
一般违法 行为:
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 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 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犯罪行为: 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 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触犯了刑法
(1)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因 此,我们要遵纪守法。 (2)我们要防微杜渐,从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 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意识自己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