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终末处理
特殊感染手术处理原则、消毒隔离措
特殊感染手术的护理原则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也是抢救及治疗病人的重要部门。
特殊感染是指由特殊病株引起的感染,分为特异性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播疾病,主要是指气性坏疽、破伤风、炭疽、艾滋病.梅毒等。
特殊感染如果手术操作过程中某些环节被忽视,可能引起感染扩大,使手术失败,导致严重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特殊感染手术过程中预防医院感染某些细微环节尤为重要。手术必须遵循严格的环境、物品、使用后器械和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用过的器械和物品必须遵循先灭菌或高效消毒剂浸泡,再清洗,再灭菌;布类和手术衣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有效封口并在袋外做好标记,作为医疗废物处臵。
一、术前准备
当接到这类特异性感染的手术通知时,手术室应立即进行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术间准备.物品准备.人员安排.
1.手术间的选择:选择感染手术间(负压手术间)进行,与其它手术间不相通的独立房间,并挂上隔离标识、注明时间;无条件时应安排在手术间当日手术的最后一台进行,以便对手术间空气进行彻底消毒.
2.手术间的准备:手术间内用物力求简单,必需物品应齐全,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不需用的物品一律搬出室外,以免被污染。根据手术通知单上所注明的手术名称,准备好器械、物品药品、尽量用一次性物品(如手术衣,布类包.隔离衣等)
3.特殊准备:医疗垃圾袋,污物袋,含氯消毒剂,健之素,感染手术警示牌,消毒液地毯.
.4人员安排:安排三名护士参加,两名进入手术间做为洗手护士及内巡回护士,密切配合手术。一名在手术间外当巡回护士,
做必要的传递工作和执行隔离措施。内巡回护士不得外出,手术间禁止人员参观。
手术室终末消毒
手术室终末消毒
手术室终末消毒是确保手术环境卫生安全的重要步骤。以下是手术室终末消毒的一般指导原则:
1. 预处理:
- 确保所有杂物、废弃物和污染物被妥善处理,并根据规定程序进行分类和处置。
- 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清理手术室表面和设备,以确保没有留下任何污物。
2. 选择正确的消毒方法:
- 根据手术室的不同区域和设备,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和方法。常用的消毒剂有酒精、氯己定和过氧乙酸等。
- 严格按照说明书或专家建议使用消毒剂,并确保正确浓度和接触时间。
3. 操作要点:
- 在消毒过程中,戴好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交叉感染。
- 注意手术室各个角落和隐蔽部位,确保彻底覆盖消毒剂,避
免死角和漏洞。
- 对于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台、手术灯等,可以考虑使用更高
级别的消毒方法,如紫外线消毒等。
4. 检验与监控:
- 对消毒后的手术室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 定期监控手术室的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培训与宣教:
- 培训手术室工作人员,提高其对终末消毒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 定期开展宣教活动,提醒工作人员常态化遵守卫生要求和程序。
手术室终末消毒是关乎手术安全和患者健康的重要环节,需要
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严格执行。通过合理的操作和监督,可
以有效防止手术室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手术室各种物品消毒及手术后终末消毒登记
手术室各种物品消毒及手术后终末消毒登记
__年
手术间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术器具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
二.手术前后以0.1%有效氯洗消液擦拭手术间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并以0.1%有的效氯洗消液拖擦地面,室内经常保持医疗器械、物品清洁整齐,每周大搞一次卫生。术前手术间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做污染手术后按常规要求及时消毒处理。
三.接送病人平车应内外分开,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应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四.手术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每日湿拭拖地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月做细菌培养和监测一次,应符合标准,并有效果监测记录.
五.无菌医疗器械及物品用后,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煮沸消毒后高压蒸汽灭菌备用,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六.无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最后均应做手术间终末消毒处理。
七.感染手术患者.用过的手术间,以1000mg/L擦拭手术床、、凳、器械台、门、用具,地面以3—5%苏水液拖擦消毒。
八.手术间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
.
术后处理制度与流程
术后处理制度与流程
制度概述
- 术后处理制度是指一套规范和流程,以确保手术结束后的患者得到正确的护理和跟进。
- 该制度的目的是减轻手术后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并促进患者的愈合和康复。
流程步骤
1. 术后监测:
-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
- 出现异常情况或不适的患者应立即报告给主治医生。
2. 疼痛管理:
- 根据患者的疼痛评分和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3. 伤口护理:
- 保持手术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 根据医嘱更换敷料,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4. 患者安全:
- 在手术室外,确保患者的安全并预防跌倒和意外伤害。
- 提供适当的床位和辅助设施,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5. 饮食管理:
- 根据患者的术后饮食指导,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支持。
- 监测患者的食欲和饮食摄入,确保患者得到充分的营养。
6. 康复计划:
- 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 提供术后康复指导和建议,包括药物使用、活动限制和康复锻炼。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信息,具体的术后处理制度和流程可能因医疗机构和手术类型而有所不同。应以医疗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决策为准。
以上是术后处理制度与流程的简要介绍。任何进一步的问题和建议,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士。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及特殊感染手术后终末处理原则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及特殊感染手术后终末处理原则
1.器械及物品:1000mg/L.爱尔施消毒液浸泡所有污染的器械及物品30分钟后送器械房,再清洗消毒处理。
2.被服类:将所有污染被服放入固定的有标记之污衣袋中,包括接送患者平车上的敷料,将污衣袋封口,送洗衣房处理。
3.墩布:设置专用墩布,与普通墩布分别放置。
4.手术间地面:用专用墩布以1000mg/L爱尔施消毒液擦拭手术间地面。
5.手术间物品:被血液或分泌物污染,用1000mg/L爱尔施消毒-140液擦拭,再用清水擦拭,最后用酒精擦拭。其余手术床、灯、车、墙面、地面、各类家具及仪器表面均用1000mg/L爱尔施消毒液擦拭。
6.吸引器瓶:根据瓶中液体量放人,1000mg/L爱尔施消毒液100~200ml,放置30分钟消毒后再按正常程序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的要求
终末消毒处理的要求
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已经使用过的设施、设备、场
所等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防止疾病传播的操作
过程。终末消毒处理的要求是基于对病原微生物的了解以及对其传播
途径和特性的分析,以确保消毒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首先,终末消毒处理的要求包括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在选择消毒剂时,应考虑到其对不同类型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对
设施设备的腐蚀性、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性等因素。同时,要根据具
体场所和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或
辐射消毒等。
其次,终末消毒处理的要求还包括全面清洁和消毒。在进行终末
消毒处理之前,必须进行全面清洁,去除污垢和有机物等。这是因为
有机物可以降低消毒剂的效果,甚至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可以
提供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因此,清洁工作必须彻底,确保表面干净,
减少消毒剂的浪费。
此外,终末消毒处理的要求还包括正确的消毒操作。在进行消毒
处理时,必须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消毒
剂的稀释比例、接触时间、温度、pH值等。消毒剂的使用过量或过少,都会影响消毒效果。同时,也要注意消毒操作的顺序,如先进行空气
回流消毒,再进行接触消毒,确保各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消毒。
此外,终末消毒处理的要求还包括对消毒剂的质量监控和消毒效
果的评价。消毒剂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其效果和安全性。消毒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微生物检测等方法进行,以判断终末消毒处
理的有效性。对于一些高危区域,如医院手术室、实验室等,还需要
进行规定周期的空气和表面微生物监测。
手术室终末消毒应急预案
手术室终末消毒应急预案
1. 概述
本方案适用于医院手术室终末消毒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事故,如涉及到疾病病原体可能出现扩散感染等情况的应急处理和处置。
2. 应急响应流程
1.首先当手术室终末消毒时发现意外事故时,应立即报告院方,按照院方要求进行初步处置。同时,现场负责人要尽可能确定污染物来源及涉及范围,加强人员防护措施。
2.院方再次确认事故性质,判定紧急级别。同时通知紧急队伍到达现场支持工作。
3.进行现场处置,按疫情风险和污染等级进行危险物品的分类运输与处理。
4.现场处置后,进行污染环境的终末消毒,采用专业设备进行深度消毒。消毒结束后进行区域隔离和安全标记。
5.对参与处置人员进行观察和监测,进行相关的医疗处置和个人防护。
3. 应急响应组织与人员
由院方成立应急管理小组,明确应急响应义务、任务、职责、权限、协调指挥和警示机制。
2.应急响应人员
由小组成员和专业队伍人员进行现场处置。
3.医疗机构和实验室
专业机构和医院的感染控制科、检验科、临床科室等提供人员和设备协助处置。
4. 应急物资与设备
1.个人防护
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处置装备
对液体和气体危险物品进行收集、暴露设备对气体和剧毒危险物进行电磁转移。
3.消毒设备
为手术室提供专业的消毒、灭菌设备
4.卫生消毒用品
如消毒灭菌剂、酒精、碘伏、石灰浆等。
5.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
本方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并要求每月分别进行一次应急演练,检验和确立应急
反应程序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多元化应对需求。
特殊应用场合:
1.大规模疫情爆发
–增加条款:建立临时隔离区和流程,确保感染源的有效隔离和处置。
医院围手术期术后处理流程图(标准版)
病房护士和麻醉医生交接病人,以及各种物品,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病房护士在麻醉记录上签字,麻醉医生在术后患者监测记录本上签字。
围手术期术后处理流程图
病人的
搬运与
体位
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
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然后根据患者的麻醉方式以
及手术部位选择合适体位。
术后
评估
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
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
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
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安全管理。
手术室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手术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应用抢救药物。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必要时准备开胸器械,行胸内心脏按压术,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2、术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先行胸外心脏按压术,未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必要时再开放一条静脉通道。
3、参见抢救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记录,并保留各种药物安瓿及药瓶,做到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4、护理值班人员严格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术中密切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5、急救物品做到“五固定”,班班清点,完好率达100%,保证应急使用。
6、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及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程序:
立即抢救→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快速输液→遵医嘱用药→密切配合→对症处理→及时记录
二、手术室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及程序
1、对特殊器械如开胸器、古科包等常规准备,同时备有足量的一次性消耗材料,以保突发抢救的应用。
2、各类抢救药品,仪器固定房间放置性能良好,严格交接,以备应急使用。
3、手术室平时应备有足量的手术器械和敷料,每日清点补充,以保证应急使用。
4、全体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熟悉抢救药品的药物作用和使用方法。
5、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应急能力,如遇有意外事件放生后,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立即到达手术室进行抢救。
手术间终末处理流程
手术间终末处理流程
一、病人出室后方可开始清洁消毒工作。
二、医疗废物分类放置,由保洁人员处理,器械推至清洗间与器械组老师交接正确。
三、仪器设备及用物清洁消毒后及时归位。
四、指导保洁人员对墙面、地面进行清洁消毒(可除2米以上墙面及天花板)。
五、术后清洁消毒:一般手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处理,多重耐药菌病人及急诊手术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处理,传染病手术按照感染手术管理制度执行。
六、整理床单位,更换清洁床单。
七、补充壁橱内一次性物品基数。
八、清洁工作完毕,风机自净30分钟后关闭风机。
九、关闭手术间所有仪器设备电源,关门后离开。
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感染手术管理制度
感染手术必须在负压手术间或隔离手术间进行,手术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其目的是防止因空气传播或污染器械的再使用导致交叉感染。感染手术的处理,根据感染程度、细菌种类的不同分四类:
(一)一般感染手术(如脓肿切除)
1.术中所用一次性物品及敷料,置于双层医疗废物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器械密闭包装,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置。
2.更换手术台及推车上的床单、被套等另行消毒处理。
3.手术结束必须进行室内环境及物体表面彻底消毒和清洁。
(二)感染范围广泛手术(如急性脓疡等)
1.术前应根据手术的需要尽可能将手术用品准备齐全,以免术中多次外出而引起交叉感染。
2.术中所用的一次性物品及敷料,置于双层医疗废物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密闭包装,做好标识,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置。
3.手术结束必须进行室内环境及物体表面彻底消毒和清洁。
(三)特殊感染手术(如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病原体)
1.配备两名巡回护士,室内、外各一名。
2.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尽量将不需用的物品放到室外;术中尽量少用布类(使用一次性),含有脓血的物品应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
3.术中用过的医疗用品(除贵重器械外)、敷料等全部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4.重复使用的特殊器械、器具、物品应密封包装,由消毒供应室单独回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后,再清洗、消毒/灭菌。
5.凡术中未用过的物品应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签后,进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
6.手术结束后,可采用3%复方过氧化氢干雾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室内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擦拭消毒。
手术室各种物品消毒及手术后终末消毒登记
手术室各种物品消毒及手术后终末消毒登记
第一篇:手术室各种物品消毒及手术后终末消毒登记
手术室各种物品消毒及手术后终末消毒登记
__年
手术间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术器具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
二.手术前后以0.1%有效氯洗消液擦拭手术间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并以0.1%有的效氯洗消液拖擦地面,室内经常保持医疗器械、物品清洁整齐,每周大搞一次卫生。术前手术间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做污染手术后按常规要求及时消毒处理。
三.接送病人平车应内外分开,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应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四.手术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每日湿拭拖地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月做细菌培养和监测一次,应符合标准,并有效果监测记录.五.无菌医疗器械及物品用后,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煮沸消毒后高压蒸汽灭菌备用,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六.无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最后均应做手术间终末消毒处理。七.感染手术患者.用过的手术间,以1000mg/L擦拭手术床、、凳、器械台、门、用具,地面以3—5%苏水液拖擦消毒。八.手术间每月做空气培养一次。.
第二篇: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
定义:是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病人及其用物、所住病室和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1.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都应该对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病房终末消毒制度
病房终末消毒制度
是指在病人出院或转院后对病房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以下是病房终末消毒的一般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1. 环境准备:关闭所有的门窗,确保病房内的空气流通。
2. 准备防护用品:工作人员应佩戴专业防护服、呼吸器具、手套等防护用品。
3. 清理整理:清理病房内的床铺、家具、物品等,确保没有遗留的垃圾。
4. 干预预处理:对于有明显的血迹或体液的地方,应提前进行干预处理,使用专门的消毒剂进行清洁。
5. 湿拖地面:使用消毒剂浸湿地面,对病房内的地板进行湿拖处理。确保覆盖整个病房的区域。
6. 彻底清洁:对所有的可擦拭物品进行清洁,包括床、床头柜、桌子、椅子等。
7. 消毒处理: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病房内的所有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包括床、床铺、家具、地板、墙壁等。
8. 通风处理:消毒完成后,打开窗户进行通风,以排除残留的消毒剂气味。
9. 清洁物品处理:对所使用的清洁工具和消毒用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10. 记录和报告:及时记录病房终末消毒的情况,包括消毒剂的种类、浓度、使用时长等信息,并上报相关部门。
注意事项:
-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消毒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配制和使用。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按照规定的消毒时长进行处理,确保消毒剂能够有效杀灭病原体。
- 注意通风处理,及时清除残留的消毒剂气味。
- 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以便后续的监督和追踪。
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手术管理规范
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手术管理规范
一、手术间准备
1、安排负压手术间(第18手术间),术前 30 分钟开启净化负压系统,使手术间处于负压状态(最小静压差应大于等于5Pa)。
2、精简手术间用物,移走术中不需要的仪器设备和物品,遮盖不易清洁的物面,用防渗透床罩保护手术床垫。
二、用物准备
1、防护用品:应按照三级防护标准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1)清洁区:包头拖鞋、洗手衣裤、一次性手术帽、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速干手消毒剂等。
(2)潜在污染区:防渗一次性隔离衣、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水鞋套、医用防护口罩(N95 及以上)、外科手套、包头拖鞋、速干手消毒剂、避污纸等。
2、手术用物:按照手术类型备齐手术所需,包括常规仪器、器械和布类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及容器、避污纸等。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如铺单、手术衣及其它卫生材料用品等,复用物品尽量使用保护套加以保护。备齐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含氯消毒制剂、器械浸泡箱、各类清洁工具、封扎带、笔等术后器械预处理用物。
3、需在手术患者入室前做好所有准备。
三、手术人员准备
1、接到确诊或者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手术通知后,值班人
员应向手术室护士长汇报,护士长统筹调配经验丰富的手术护理人员,并及时报告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2、手术间外配备 1 名巡回护士,传递术中短缺物品时应从缓冲间间接传递,避免室内外人员直接接触。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
3、参与手术人员着装:
(1)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①换鞋②手消毒③更衣④戴一次性手术帽⑤戴N95口罩(检查密合性)⑥进入潜在污染区。
病房终末处理不到位整改措施
病房终末处理不到位整改措施
病房终末处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医院内,终末处理指的是病人死亡后的一系列处理工作,包括尸体处理、遗体搬运、遗物归还等。这些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病人家属的安慰和医院声誉的保持,还关系到医院内部卫生安全的维护。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发现病房终末处理不到位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这给医院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损害了医院的声誉,同时也给家属和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一、情况分析
截至目前,我们需要认识到的事实是,病房终末处理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目前医院内部针对终末处理的操作流程并不是完全统一的,存在差异性和随意性。
2. 人员素质不高:在进行终末处理的医护人员中,有一部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无法正确处理遗体及遗物,从而导致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3. 设施不完备:有些医院的尸体处理房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设施和器材,难以保证处理工作的良好的效果。
二、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 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成立相关工作小组,讨论制定严谨的操作流程。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有助于规范病房终末处理的工作,并避免因操作流程不统一而产生的差异化。
2. 加强人员培训:医院应该加强对终末处理的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终末处理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可以邀请资深专家进行授课或者开展内部的专业培训。
3. 完善设施设备:医院应该加强对尸体处理房的管理和保养,每年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配备必要的专业器材,保证尸体及遗物处理的质量和安全。
病房终末处理不到位整改措施
病房终末处理不到位整改措施
病房终末处理不到位整改措施
篇一:护理质控整改措施
篇一:护理质控检查及整改措施07
护理质控检查及整改措施篇二:第二季度护理护理质控检查整改措施第二季度护理护理质控检查整改措施
神经外科一区李群香
消毒隔离: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其是医院改建期间,定期检查医护人员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技术情况,监督检查科室清洁卫生工作情况。
2、组织科室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严格执行手卫生,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使每位护士掌握职业暴露的处理程序。
3、培养护士良好的习惯凡是液体、棉枝、茂康碘开包或开瓶后及时填写使用日期,同时经常督促和检查,加大执行力度。
4、每星期检查一次紫外线登记、含氯消毒剂监测登记和医疗垃圾放置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护理文书:
存在问题:医嘱单:一份临嘱缺页码。
护理记录单:首次护理记录单缺项。一份护理记录不全善。住院须知缺项。
大交班本:一班未签名。
整改措施:
1、针对存在问题组织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加强检查发现及时修正。
2、督促医生在开医嘱及时填写页码。
3、经常查看交班本,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质控检查情况
病人护理存在问题:输液速度与输液卡不符。27床、5床翻身卡填写不全
考核存在问题:病情观察无针对性:脑损伤病人无观察病人瞳孔变化及呼吸道情况,对病人异常化验、检查欠熟悉。
整改措施:
1、落实基础护理三级质控检查:即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长,每天进行质控查房。实行组长负责制,护长加强监督。加强基础知识的培训。
2、加强专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如组织学习专科疾病常见症状、体征及并发症相关临床表现观察掌握相关检查结果,掌握所管床的病情对病人负责。篇三:护理质控记录一月份护理工作小结一月份工作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间终末处理常规
一、常规手术终末处理(按标准化预防措施)
㈠洗手护士将布类上的巾钳取下,薄膜巾撕去后将所有布类放入布袋内,将房间地面垃圾捡干净。
㈡将所有台上用的器械、电刀头、无影灯灯罩等取下规范放置在外走廊治疗车上,由工人将此车推到污物洗涤间预清洗后,再与供应室回收人员交接回收。
㈢分类处理各物品
1.将初步去除肉眼血迹的器械与供应室工作人员交班。
2.输液管、输血器、电刀头、吸引器管、吸引瓶、手套丢入黄色垃圾袋内。
㈣用1:500含氯消毒剂拖地,用1:500含氯消毒剂擦拭桌面,手术床。
㈤整理铺好床铺,要求整洁,无外露。
㈥补充壁柜内术中所用物品。
㈦填好标本送检单,标本标签,及时送检。
二、乙型肝炎阳性等手术的处理
㈠乙型肝炎、梅毒、HIV、绿脓杆菌感染等病人除常规处理外,还需贴橙色接触隔离标记以示警告。
㈡污物
垃圾袋及布袋贴上橙色隔离标记统一处理。
三烈性感染手术的终末处理
㈠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并选较差的器械为宜,尽量用一次性包,含脓血的物品尽量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
㈡术前尽量将不需要的物品放在室外,配备两名巡回护士,室内外各一名。
㈢在隔离手术间或负压手术间进行,手术门外挂“隔离手术”标识。
㈣关闭手术室空调或中央空调及空气净化装置,避免空气流通造成交叉感染。㈤术中用过的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
㈥将手术用过的器械在手术间内用1:2000消毒液浸泡30 分钟,然后用清水清洗器械并在手术间打包,由室外护士用清洁包布在外层再次打包,包外写明器械名称及隔离种类,将器械包与供应室人员进行当面交接。
㈦手术完毕医务人员将手套、衣服、鞋、鞋套及帽子留在手术间内一起熏蒸。㈧手术间熏蒸,用6g/平方米高锰酸钾,12ml/平方米甲醛熏蒸。关闭净化,用报纸封闭门缝,24小时后净化通风,再进行彻底清扫手术间。
㈨熏蒸后布类及垃圾及时送出手术间。
㈩常规空气培养合格后方可使用手术间。
(十一)标本外套两个袋子,门外护士填写病理单,外贴隔离标志,立即联系送病理科。
(十二)吸引瓶内吸入含氯消毒液。
2.锐器损伤预防措施
2.1遵循普遍防护原则
对锐器损伤树立标准防护的理念是防止锐器损伤的关键,即将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均按传染性的物品对待,预防污染其他物品及感染医护人员。采取的防护措施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使用双层手套能够针对手套破损造成的危险提供较好的保护作用。
2.2 针头的使用
2.2.1 注射器针头
医护人员在使用注射器操作后习惯回套上针帽,是造成刺伤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忙碌的工作时,仓促的回套针帽,容易发生针刺伤。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立即并小心地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4]。
2.2.2 手术缝针
不要对缝针进行校正,更不可用手直接拿取缝针,应使用持针钳或镊子。
2.3 设立传递锐器的“中间区域”
所谓“中间区域”指被预先指定的放置锐器的区域,并且医护人员均能十分方便地从中拿取锐器,这样可以减少用手直接传递锐器。使用“中间区域”传递锐器,也被称为无接触传递技术。
2.4 尖锐物品的处理
2.4.1 尖锐物品处理原则
将所有使用过的一次性手术刀、缝针、注射器针头等直接丢弃在利器盒里;避免双手回套针头,如需重盖,应使用专用的针头移除设备或使用单手操作技巧完成;不要徒手弯曲或掰断针头。
2.4.2 利器盒的要求
材质坚硬,不能被利器穿刺;开口大小合适,能轻易容纳利器;利器盒安置在适当并容易看见的高度,安置在利器的附近;利器盒装满3/4后便及时更换并移去。
2.5 针刺伤后的紧急处理
戴手套者应迅速按常规脱去手套;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用0.5%碘伏,2%碘酊,75%乙醇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抽血做进一步
检查,如被有传染病污染的锐器损伤,应采取预防接种及治疗,并定期复查,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医学观察,建立档案。
2.6 重视职业防护教育,建立锐器损伤报告管理制度
1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化学性危害:手术室使用的化学物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各类化学消毒剂、各种麻醉废气、抗肿瘤药物等。这些物质在起到消毒、灭菌、治疗等功效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巨大危险。
1.1.1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手术室常用的消毒灭菌剂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甲醛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导致肺水肿[1]。
1.1.2 手术室废气的危害:麻醉废气污染的危害: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蓄积后,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心理行为改变、慢性遗传学影响以及对生育的影响等,吸入麻醉废气可对听力和记忆力产生影响,孕妇可引起自发性流产[2];其他废气:手术中电刀切割、电凝肌肉、脂肪时组织产生烟雾焦味可引起烦躁、头痛、头晕。关节置换术中的骨水泥异味使人头痛,甚至发生过敏反应。
1.1.3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影响:恶性肿瘤切除术,术中应用抗肿瘤药物也很普遍,护士在准备及输注药物过程中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少量药物进入人体,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
1.2 生物因素、意外损伤的危害:手术室护士每天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容易被传染各种疾病;锐利器械、针头等不当的操作会发生血源性感染,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因针刺伤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液,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2%~40%,感染丙肝为3%~10%[3]。电损伤:高频电刀、电钻等设备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电击伤、电灼伤的概率。
1.3 物理因素的危害:噪声危害:手术室属于噪音污染严重的科室,因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抢救设备及器械等,噪音常>90 dB[4]。长期如此工作会造成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如睡眠障碍、血压升高、心悸、焦虑等,影响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辐射损伤:长期过量照射会使人产生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头晕、恶心等症状。粉尘吸入:手术室敷料、棉球、一次性口罩、帽子等粉尘极易吸入呼吸道引起过敏性鼻炎,日积月累可造成呼吸系统损伤。
1.4 与职业相关的危害
1.4.1 手术室工作性质: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连续长时间工作及空腹、饮食不规律等,易导致护士患溃疡病、偏头痛;站立时间过长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痛、颈椎病等;长时间憋尿及禁水易引起泌尿系感染。
1.4.2 患者方面的因素:护士经常面对手术患者紧张、恐惧、憔悴的面孔,手术中各种创面、坏死组织、恶性肿瘤等刺激也会对护士的心里产生影响,经常接受这种刺激会导致护士神经过敏,过分担忧自己及家人的身心健康等;或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因醉酒及精神方面疾病所致的外伤急诊手术,由于此类特殊患者已丧失了正常的理智,也会对护士的身心带来一定伤害。
2 防护措施
2.1 化学物质安全使用与防护
2.1.1 提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知识的教育,充分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提高防污的自觉性,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2.1.2 改善通风换气条件:保证麻醉机密闭性能良好,防止气源管道漏气,减少麻醉废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