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优秀教案.pdf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案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和写作风格。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2 重点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3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习俗的理解。
3.2 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醉翁亭记》。
4.2 相关参考资料。
4.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引入话题,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醉翁亭记》。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5.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析课文内容,解释重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示例讲解。
5.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写作风格。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5.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5.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集合3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集合3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培养文言语感,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2、学习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写法,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两篇以记为体裁的文章,《小石潭记》先借尤为清冽的潭水、参差披拂的青树、往来翕乎的游鱼,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又借四面环竹,空寂无人的环境道出了自己孤独无助、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岳阳楼记》借迁客骚人的忧喜之情,展示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
由此可见,记这一文体,明为记,实为寄也。
它们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借题发挥,融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为一体的名篇佳作。
下面我们学习《醉翁亭记》,且看作者欧阳修如何借题发挥吧!二、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
学生给生字词注音并注意语音停顿:学生齐读、听录音读、个人读,理解重点字词句: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⑶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⑷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⑹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特别提示:也字的用法,而的轻重读法。
三、课文理解,学生带问题朗读课文问题设置:1、结合课文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出恰当的修饰语:之琅琊;之酿泉;之醉翁亭;2、醉翁及醉翁亭的来历是什么?醉翁的乐趣在不在酒?3、作者在写醉翁亭之前写了哪些景物?它周围的景色如何?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如何?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朗读中讨论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四、他山之石我初中时有一个老师性情豪爽,嗜酒如命,每餐无酒不食,每饮四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不间断,常常容光焕发,心乐之,口歌之,手舞之,足蹈之,且自号曰醉翁,他的宿舍被我们戏称为醉翁亭。
醉翁亭记教案(7篇
醉翁亭记教案(7篇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闻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首领,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写于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欧阳修渥衬瓯槐幔?送臼猓??槐?萼堤荆??且曰??奶?鹊焙盟?牡胤焦伲??傩瞻焓隆3?莘绻庑憷觯?费粜薇慵那樯剿??允?谱杂椋?朊裢?郑?涯谛牡囊钟粞谘乖谏剿?胧?浦?种?小?3、出处: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识课文内容:1、生字:chú hè láng yá chán niàng zhé滁壑琅琊潺酿辄fēi míng huì yǔ lǚ liè yáo霏暝晦伛偻洌肴sù hān yì gōng chóu yì蔌酣弈觥筹翳2、重点词: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密的样子。
②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③名之者谁:为……命名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⑤野芳发而暗香:香花⑥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⑦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⑧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⑨觥筹交叉:酒杯;酒筹三、朗读课文,留意句中停顿。
其次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在把握重点字词含义的根底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第一段:1、朗读,留意句中停顿。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醉翁亭记》教案「篇一」一教师提示自读要点和自读方法。
1.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
自读这篇课文,要抓住“乐”这条主线,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的脉络: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
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本文采用了叙事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要弄清文章中哪些是叙事,哪些是写景抒情,三者是怎样紧密结合起来的,从而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被贬的经历,体会本文抒发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本文除语言特色外,情致满篇而构成了散文诗。
4.自读这篇文章,首先要根据“自读要点”和课文前的“自读提示”,结合注释仔细疏通文字,把握课文大意,通过讨论,解决疑难。
在这基础上完成课本的“练习”和本.教案设计的“自学作业”。
自学过程中还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
还可以把本文与《登泰山记》比较,找出其异同。
最后,就文章的重点问题请教师讲析。
在整个自学过程中,要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
二自读作业。
1.这篇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楚。
试根据你的理解在下边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
(已附答案,下同)(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醉翁亭记》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醉翁亭记》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醉翁亭记》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醉翁亭记》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醉翁亭记》,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醉翁亭记》的文言文内容。
2. 分析《醉翁亭记》的文言文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醉翁亭记》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2. 领悟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醉翁亭记》,理解文意,标记生僻词汇和难以理解的句子。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词汇和难以理解的句子的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醉翁亭记》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文言文表达技巧,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
6.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阅读《醉翁亭记》,领悟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醉翁亭记》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课后作业1. 翻译《醉翁亭记》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2. 分析《醉翁亭记》中的文言文表达技巧,选取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进行赏析。
3.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醉翁亭记》中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醉翁亭记》的文言文内容,是否能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文学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能够解读文中的意象,理解其深层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会通过文中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和场景描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境遇的热爱与豁达,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体味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醉翁亭记》全文。
2.2 教学重点文中的关键字词和修辞手法的解析。
作者情感的把握和文本深层含义的解读。
2.3 教学难点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对文中意象和隐喻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醉翁亭记》的书法作品或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学生查找生僻字词的意思,分享给班级。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中的关键字词、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四章:作业布置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
写一篇关于《醉翁亭记》的读后感。
第五章: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
6.2 作业评价对学生背诵和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的读后感,看其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和思考的独到之处。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文学作品的比较学习推荐给学生《醉翁亭记》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唐代山水田园诗等,进行比较学习。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掌握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醉翁亭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要求学生标出生僻词语和句子,并进行自主学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4. 课堂练习:(1)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2)挑选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和点评。
5. 总结课堂:(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醉翁亭记》。
2. 深入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欣赏美好事物”为主题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全文;(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3)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3. 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2. 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赏析;3. 对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课文原文、译文、作者简介、相关知识等;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醉翁亭记》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韵律和节奏。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合作,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 讲解与赏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赏析,重点解析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情况;2. 学生对文言文语法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4. 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和表现。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
1.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3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1.4学会欣赏古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异。
2.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2增强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3.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文章的生僻字词。
1.2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3文章的背诵。
2.教学难点2.1对文章中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
2.2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醉翁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1.2简要介绍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醉翁亭记》,画出生僻字词和重点句子。
2.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向同学请教,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合作探究3.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主题,如“醉翁亭的景色”、“醉翁亭的历史文化”等,进行探究。
3.2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4.课堂讨论4.1针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内容,进行课堂讨论。
4.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背诵与默写5.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和默写。
5.2教师选取部分同学进行背诵和默写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6.拓展延伸6.1让学生比较《醉翁亭记》和现代文的差异,感受古文的魅力。
6.2鼓励学生创作以醉翁亭为背景的现代文,提高写作能力。
四、作业布置1.背诵《醉翁亭记》全文,并默写其中一段。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醉翁亭记》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醉翁亭记》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醉翁亭记》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和文化背景。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提升学生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部分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对文章深层次意义的挖掘。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展示醉翁亭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醉翁亭吗?它在哪里?有什么特别之处?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醉翁亭记》,注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简介和文学价值。
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艺术特色。
对部分文言文进行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案例分析以醉翁亭记中的一个片段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让学生尝试解读该片段,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章中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思想碰撞。
6.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
2.教学改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五、教学资源1.教材:《醉翁亭记》2.辅助教材:相关文言文阅读资料、图片、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六、教学时间本节课共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的景色和情感。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古典文化知识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作者: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背景:作者因政治失意,游历醉翁亭,触发情感,写下此记。
内容: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山水美景,以及作者与友人的游历趣事,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学习和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古典文化知识点。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课文。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古典文化知识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醉翁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色描写。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写作背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难点问题。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4 课堂活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背诵课文。
4.2 分析并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3 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古典文化知识点,写一段小作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5.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3 学生运用成语和古典文化知识点的准确性和创新能力。
5.4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醉翁亭记》教案12篇
《醉翁亭记》教案12篇《醉翁亭记》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1.感受作者对美好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上次介绍作者时,提到了另外一位大文学家欧阳修。
今天我们来学习欧阳修的一篇历代传诵、脍炙人口的作品《醉翁亭记》。
二、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做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
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写作背景:范仲淹倡导改革当时弊政,受到权臣诬陷排挤。
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10.1 教学计划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目标。
10.2 进度安排
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讲解和实践活动,确保教学进度顺利进行。
第十一章:教学评价与反馈
11.1 课堂即时评价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12.2 心理安全
营造一个包容、尊重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避免负面评价和批评。
12.3 网络安全
如果使用网络资源,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避免接触不良信息,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安全。
第十三章:家校沟通与合作
13.1 家长会议
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教学文本
《醉翁亭记》全文
2.2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读并理解《醉翁亭记》的文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练习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3 学生互评
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
5.1 教学课件
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课后作业评价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全文;(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3)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2)体会作者淡泊名利、与民同乐的处世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3)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2)作者淡泊名利、与民同乐的处世态度的内涵;(3)将文中描绘的景色和人物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醉翁亭记》;(2)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全文,感受文本的韵律美;(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僻词语和典故的问题;(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课后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2. 整理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制作单词卡片;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理解;4.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自主学习,下周分享学习成果。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文的语言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和生活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醉翁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句子和词语的理解;(2)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醉翁亭记》;(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意;(3)让学生圈点批注,归纳总结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结构;(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1. 翻译并背诵课文;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写一篇关于《醉翁亭记》读后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深入研究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结构,写一篇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文章,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欧阳修的其他作品,如《秋声赋》、《朋党论》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作者的了解;2. 组织学生进行古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和表达能力;3. 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以“山水之美”为主题的绘画或摄影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案分享
欧阳修《醉翁亭记》教案分享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掌握《醉翁亭记》的基本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文章背景:介绍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醉翁亭记》的创作背景。
1.2.2 文章内容:分析《醉翁亭记》的结构、主题、写作手法等,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1.2.3 词汇语法: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难点句子,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2.1.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2.1.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的相关图片、地图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2.2.3 板书设计:精心设计板书,突出文章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文学常识,引出本课课题《醉翁亭记》。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标记疑问和难点。
3.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课后作业与评价4.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文阅读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欧阳修的生平经历及其文学成就,理解《醉翁亭记》的创作背景。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理解文章大意,能够熟练地翻译重点语句。
3、引导学生领略醉翁亭的秀丽风光,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醉”与“乐”的关系,理解本文的主旨。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层层烘托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问答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文章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描绘山水美景、抒发作者情感的佳作。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去领略那醉人的山水风光,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怀。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曾参与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
但由于守旧派的反对,改革失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在滁州期间,他写下了这篇著名的《醉翁亭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3、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1、学生分组合作,对照注释,逐句翻译课文。
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抽查学生的翻译情况,重点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让学生整理文中的文言词汇,如“环”“翼然”“临”“名”“意”“秀”等,积累文言知识。
(五)研读课文,深入理解1、思考:醉翁亭的位置在哪里?它周围的环境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环境的描写,感受其优美的自然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词多义。 (1)临: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 (居高面下 ) 临.溪而渔 (到 ) (2)而:泉香而.酒洌 (顺接连词 )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 而.不知人之乐 (转折连词 )
朝而往 , 暮而.归 (连词 ,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 不必译出 )
(3)归: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
, 也就是今天
的安徽省滁州市。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
,也就是庆历六年 ,写下了《岳阳楼记》 ,寄托了自己“先
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 , 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
欧阳修 (1007~ 1072 年 ),字永叔 ,号醉翁 ,晚年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 (今江西永丰 )人 ,北宋文学家、 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 ,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 ,家境贫寒 ,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 24 岁登进士第 , 曾任西京 (今河南省洛阳市 )留守推官 , 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 , 屡遭贬谪。晚年曾主
(4)乐:山水之乐.(乐趣 ,名词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以……为乐趣 ,动词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欢乐 , 形容词 )
3.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名:本应为名词 , 名字 , 此处为命名 ,动词。名词作动词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醉翁亭也 (翼:名词作状语 ,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3)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本应为名词 , 称号 , 此处为动词 , 称呼。名词作动词 )
, 贬为滁州太守。他明知自己“四十未为老”却偏要自号“醉
翁”。“醉中遗万物 ,岂复记吾年”。一个“醉”字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抑郁的情怀 ,蕴含着全章的
主旨。
(2)再说“乐”字。文中用了十个“乐”字。首段写山水
,抒发“得之心”之乐;第 2 自然段写“四时
之景” , 是表现欣赏之乐;第 3 自然段写游人 , 是显示“宴饮之乐”;第 4 自然段的“乐”达到了高潮 ,
教师:同学们 ,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 , 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教师:“庆历四年” 。
学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教师: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
学生: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教师:非常正确。实际上 ,这次改革 , 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 ,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至
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 , 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指导学生朗读 , 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 ,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并熟读成诵。
2. 品读课文 ,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 , 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 增强社会责任感 ,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
大理想。
重点 指导朗读 , 以读代讲 , 以讲促读。在朗读中疏通文意 难点 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
,推究文理 , 品味意境 品评鉴赏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 课时
3. 理清课文的思路 , 找出本文的关键字。 “醉”“乐”“也”是《醉翁亭记》的三个关键字。文章正是以“醉”为中心 “也”层层迭进 , 来布局谋篇 ,结构全文的。
, 以“乐”为线索 ,以
(1)为什么说“醉”字是中心?此字在文中出现过六次。
中心人物是“醉翁” ,这个中心人物游乐的中
心场所是“醉翁亭”。作者政治上受排挤
既有禽鸟之乐 , 游人之乐 , 更有太守之乐。文章因乐生景 ,因乐而抒情。
(3)后说“也” , 全文共有 21 个“也”字。每一个“也”字 , 自成一个层次 , 表明一个意思 ,使文章 脉络分明 ,条理清楚 , 同时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气势。
1. 明确课文的重点词语 , 并掌握它们。 (1)山行:沿着山走。 (2)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自谓: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4)辄:就、则。 (5)意:情趣。 (6)得:领会。 (7)寓:寄托。 (8)开:散开。 (9)归:聚拢。 (10) 暝:昏暗。 (11) 发:开。 (12)伛偻:弯腰曲背 ,这里是指老人。
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把握朗读的语气。
(1)课文中的 21 个“也”字: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连用 21 个“也”字煞句 , 是创造性地使用虚词的一个范例 采飞扬 , 摇曳生姿 ,而绝无单调重复之感。
,读来只觉得神
(2)课文中的 25 个“而”字: 《醉翁亭记》读来琅琅上口 , 娓娓动听 , 这与 25 个“而”字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而”字恰到好 处的运用 ,使文章舒缓从容 , 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了。
就 , 参与修撰《新唐书》 , 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宋仁宗庆历五年 (1045 年 ), 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 , 推行“庆历新政” , 不久在政敌
的打击下 ,改革失败 ,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
,有很多政见要
说 , 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 ,但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
持进士考试 , 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死后
谥“文忠” , 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散文创作成就最大 , 也擅长诗词 ,
诗学韩愈 ,多反映社会现实 , 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 , 词则婉约柔美 , 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
(13)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 , 即儿童。
(14) 杂然:杂乱的样子。 (15)丝竹:丝 , 弦乐器;竹 , 管乐器 , 这里合指乐器。
(16) 射:一种游戏。
(17) 苍颜:容颜苍老。 (18)颓然:原指精神不振 , 这里形容醉态。
(19)上下:原指树的上部和下部 , 这里指到处。
(20) 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