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文献综述
道路勘测设计论文
1 道路勘测设计1.1 设计概况本设计为桂林至梧洲专用二级公路马江段,路线至长为1191.737m本路段以丘陵地貌为主,地面相对高差大多为5~20m,局部见低山,地形起伏不算太大;沿路需经过一道山脊和一块高产田,交通便利。
路基土方及构造物要不失时机地做好施工计划安排。
勘察区无大的主干水系通过,地表水主要分布在山塘、溪流中,其水位与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大。
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水、裂隙水。
地下水位随大气降水及季节的变化而波动较大,山坡上地下水位一般埋深较大,勘察时一般没有测到。
冲沟中地下水位一般埋深较浅,对路基影响一般不大,但对冲沟中的构筑物基坑开挖有不利影响,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措施。
地表水对场地边坡有一定冲刷作用,应采取适当的坡面防护。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无侵蚀性。
1.2 设计标准1.2.1 设计依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20 2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20-2003)《路面》设计手册《路基》设计手册《涵洞》设计手册《公路勘测设计》张雨化(人民交通出版社)《路基路面工程》邓学钧(人民交通出版社)《桥涵水文与水力学》闻德荪(人民交通出版社)1.2.2 主要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平原微丘区汽车专用二级公路2、公路类型:新建汽车专用二级公路3、设计荷载:公路一级荷载4、直线最大长度:1600 m5、设计车速:80km/h6、直线最小长度:同向曲线间:480m反向曲线间:160m7、圆曲线最小半径:400m8、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9、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Rmin=5000m凹形Rmin=4000m1.2.3 主要名词解释1.路线:公路的中线。
2.设计车速:指公路几何设计采用的车速。
本设计采用二级公路80km/h3.路线平面:公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4.纵断面: 用一曲面沿公路中线竖直剖切,展开的平面。
5.横断面:沿公路中线上任一点作法向剖切面。
道路设计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课题名称:205国道至京沈高速连接线B线工程设计学院(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年级专业:06土木工程(道桥)学生姓名:宋中举指导教师:茹洪忠完成日期:2008-3-22一、课题性质: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假题真做”,强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方案必选和论证的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
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及编写编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检测,为大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进一步为即将步入的岗位做好技术储备。
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
而二级路作为大学生道桥专业结业性的选题,给了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一个试手的机会。
同时,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也是未来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要点。
二、研究主要内容:(1)进行路线方案必选,确定工程方案(2)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的设计(3)道路平、纵断面设计(4)路面结构层设计(5)确定大、中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和主要尺寸(6)确定小桥、涵洞的类型和尺寸(7)挡土墙的设计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1.收集资料,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2.初步勘测与初步设计(1)在教学地形图上研究几条可能的路线方案(2)进行各路线方案的勘测工作,并会出路线平面及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位1:10000)(3)概略性确定沿线桥梁、涵洞位置、类型、孔径及数量(4)进行路线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选用方案3.详细技术测量与技术设计(1)进行详细技术测量(在初步设计选定的方案中确定一段3-4公里,沿路线中线两侧各200米的地带上,将原地形图放大,其比例尺为:1:2000)(2)路线平面详细设计(3)路线纵断面详细设计(4)路基设计(5)路面结构设计(5)防护工程设计4.毕业设计说明书应附带的标准图纸(1)路线比较方案平面图(2)路线比较方案纵断面图(3)详细设计的路线平面图(4)详细设计的路线纵断面图(5)详细设计的路线横断面图(6)路面结构图(7)防护工程设计图四、存在问题:(1)资料有限,网上查阅结果的真实性有待验证(2)CAD和纬地软件操作不熟练,影响进度(3)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标注不明确,尤其是特殊地形处没有明确标出突变值(4)地形图等高线加密过程存在误差,脱离实际(5)地形图上的原有公路、铁路和河流的高程不明确,影响交叉口设计或桥梁定位(6)B线工程与已有高速路的衔接,因资料有限,存在一定困难五、主要参考文献:[1] 杨少伟主编.道路勘测设计.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2] 邓学钧编著.路基路面工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3] 冯健主编.土木工程CAD.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5] 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4-9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F10-2006).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12] 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3] 铁道部.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99).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交公路发[2007]358号.[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图表示例. 交公路发[2007]358号.[16] <日>大塚胜美,木仓正集.公路线性设计.沈华春译.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年月日。
文献综述(路线全长1711.76米)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从使用功能上面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的感受、人的目的(粗略阐述了人性化城市道路)设计的五个方面:道路特色设计、道路线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道路设施设计。
关键词:人性化、城市道路、横断面、街道设施、无障碍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以车为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
道路仅是人和车辆移动的通道,一种工程构筑物。
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车辆能够快速的通过,减少行人对行驶车辆的干扰。
“以车为本”的设计观念导致了城市建设时不考虑地形特点,千篇一律的方格网式的道路网络,导致了单调的道路断面,冷漠的交通环境,剥夺了行人与车辆公平的道路使用权。
城市道路上到处都充斥着尾气、噪音和快速行驶的车辆,以步行和自行车为出行方式的弱势群体其公平使用道路的权利被无形剥夺。
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技术的本身,而是在总体设计上的失衡,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地贯穿于创造和设计活动中。
技术愈进步社会越发展,设计活动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与深远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从使用功能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考虑人的舒适度,人的目的。
1、道路特色设计A、反映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危机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全球性文化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其中也包含了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街道规划设计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并突出特色,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
塑造城市形象应利用好城市的自然条件,尊重城市自然形成的地形条件,这样既经济又可创造地方特色,如深圳深南大道就反映了深圳这个美丽的国际花园城市的特色。
B、反映功能特色。
城市道路设计要反映交通性、生活性及游览性等各种功能。
公路勘测设计论文
公路勘测设计论文摘要:勘测设计质量对公路工程的建设环境、质量、工期、资金控制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做好勘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其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
只有认真对待,才能有效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有效节省工期,确保公路工程满足实际需要。
前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得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基础设施的公路工程也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含盖了对公路的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
我国公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依托干线、干支相连、便捷畅通的网络格局。
但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受经济、地形、地质和其他自然条件限制和影响,路勘测设计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公路的勘测设计是做好整个公路工程的基础和前提,它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不克服勘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我们就无法得出科学的测量结果,这将直接导致后面的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影响整个工程建设。
1当前公路勘测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因为受到地质条件、投资规模、设计单位等方面的影响,在公路勘测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
(1)在勘测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和工程所处的地质以及地形等相关的自然条件相适应,比如没有在主要水面上进行勘测,在地表之上没有进行挡墙基础悬空。
(2)没有对公路地质构造进行充分了解。
导致很多公路勘测设计不能满足施工的基本要求,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必须对勘测设计加以修改,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工程的场地条件,并且符合其基本的使用功能。
这样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财、物的浪费。
比如,在施工完成以后发现在路基范围中出现滑动面。
对于这种滑动面应进行高挖高填,打破在施工过程中原来的平衡。
加大了工期以及工程的后期投资。
(3)勘测设计的标准不能满足公路施工现场的需要。
比如在路段边坡采挖过程中经常采用1:0.3和1:0.5的模式。
但是因很多工程的地质条件为薄层泥灰岩,梅砂层夹煤层、泥岩互层、岩体破碎、强风化等,同时又缺少一定的保护措施,这样就容易出现塌方。
公路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了国民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由于高速公路具有汽车专用,分隔行驶,全部立交,控制出入以及高标准,高要求,设备功能完善等功能,与一般公路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正处在“质”与“量”并重的重要发展阶段。
从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开始,中国大陆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高速公路在二十多年间展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在以建成的高速公路沿线及腹地迅速兴起了工业企业建设的热【1】潮,地价增值,地方税收增加,投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我国的沿海地带,大部分是淤泥质海岸。
因此,沿海特别是大江大河河口附近多为河相、海相或泻湖相沉积层,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纪全新纪Q4 土层,多属于【2】东南海岸土的类别多为淤泥,淤泥质亚黏饱和的正常压密黏土。
土。
这类地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低密度、低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中等灵敏度等特点;具有一定的结构性。
由于这类地基存在这些特点,在软粘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普遍存在稳定及变形的问题。
以高速为例,由于高速的路堤高度不大,所以稳定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变形问题很明显。
目前高速桥头跳车以及高填方段、填挖结合部等位置因地基差异沉降对路面结构造成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公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部门的日益重视。
如何解决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3】有很多:1、土质不良引起的地基沉陷: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
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方,地下水位较高,此类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易受破坏,强度便显著降低,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且变形稳定历时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公路设计文献综述
公路设计文献综述学生:指导老师: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公路建设速度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我国在建国后逐年不断的加大假设投资力度,现如今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
然而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公路建设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公路建设前景发展规划线性设计新型技术随着我过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对公路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道路运输有着灵活机动,运送速度快,运输的技术简单,投资回收快的特点,公路运输也最受到欢迎。
目前我国道路客运设施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的条件下,道路年客运运输量占了全国总年客运量的70%以上,有的省则高达 90%。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道路运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经济发达国家,其交通运输特别是道路运输必定很发达。
因此,道路运输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公路是本世纪 20 年代兴起的一种安全、快速、通过能力大的新型交通手段。
我国大陆从建国初就开始了高速公路修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括高速公路的技术资料翻译、科学考察、可行性研究以及测设工作。
1981 年交通部制订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列入了公路的技术标准。
一、公路外发展状况(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现今世界各国都大力修建高速、高等级公路。
每万人的公路长度:美国为63KM法国140KM日本92KM印度22KM我国11KM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建国初期,由于对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认识不足,公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0世纪 6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全面紧张”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测绘工程是利用各种测量手段获取、分析和处理地球表面和地下空间信息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土地规划、城市建设、资源管理等领域。
本文旨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系统地介绍测绘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测绘技术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测绘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
从传统的地面测量到航空摄影测量、卫星遥感和激光雷达测量等遥感技术的应用,测绘工程的效率和准确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地形建模和三维可视化,可以更好地支持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
三、数字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为测绘工程带来了全新的技术和方法。
数字测绘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卫星遥感数据等数字化工具,实现了对地球表面空间信息的高效获取和处理。
而GIS则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实现了对地理空间现象的综合分析和管理。
这两个领域的结合为测绘工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土地利用、交通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实现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例如,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估土地利用情况,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测绘技术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资源管理是测绘工程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获取和分析土地、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等数据,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例如,在林业资源管理中,利用激光雷达测量树木的高度和体积等参数,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快速调查和评估。
六、测绘技术在灾害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测绘技术在灾害监测和预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下水位监测、地面形变监测和遥感图像分析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地震、洪水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及时监测和预警。
这些监测数据可以为灾害事前规划和事后救援提供重要支持。
七、结论本文对测绘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测绘工程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和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将愈发广泛。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一、引言道路勘测设计是指对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等交通行为空间进行测量、计算、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它是道路建设的基础,对于保障道路的安全、畅通、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对道路勘测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
二、勘测设计基本概念2.1 道路勘测道路勘测是指利用仪器和相关技术手段,对待建道路所在的地貌、地理、测绘等信息进行测量和分析,为道路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准确的地形图。
2.2 设计要求道路设计要根据交通量、行车速度、道路等级、地理环境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要求,达到合理、安全、舒适和经济的目标。
2.3 勘测设计流程道路勘测设计的流程一般包括:实地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方案设计和绘图等环节。
其中,实地调查是重要环节,包括地貌、地质、水文、交通等相关信息的调查。
三、道路勘测设计的主要内容3.1 勘测设计数据道路勘测设计需要获取大量的数据,包括地形图、道路线形图、地质地貌图、地下管线图等。
这些数据对于设计人员准确理解道路所在地区的地貌特征和隐患问题非常重要。
3.2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是指根据道路的长度和纵向坡度,确定道路在纵向上的线形曲线。
通过合理设计道路纵断面,可以保证道路的平稳过渡和行车舒适性。
3.3 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是指在纵断面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交通要求和地形条件,确定道路的横向线形曲线。
合理的道路横断面设计可以确保交通安全和行车顺畅。
3.4 标志标线设计标志标线是道路勘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和规范车辆行驶非常重要。
标志标线设计包括道路标线、指示标志、警示标志等,要根据不同路段和交通需求进行合理设置。
四、道路勘测设计注意事项4.1 精确测量道路勘测设计需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避免对设计产生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要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手段,注意仪器校准和数据质量控制。
4.2 充分调研道路勘测设计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实地勘察,了解现场地形地貌特征、地下设施和周边环境状况,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乡村道路设计文献综述
乡村道路设计文献综述
乡村道路设计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道路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乡村道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道路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乡村道路不仅要满足农民出行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等特殊需求。
因此,乡村道路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功能性。
同时,乡村道路的设计还要考虑到道路的安全性,包括道路的宽度、坡度、路面材料等都要符合安全标准。
乡村道路设计还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乡村道路的设计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可以选择环保的路面材料,采用绿化带等方式减少噪音和尘土污染。
此外,乡村道路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道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地探讨乡村道路设计的方法和理念,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需求。
文献综述道路工程
文献综述道路工程第一篇:文献综述道路工程文献综述一、公路发展现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公路运输是陆上运输方式之一,其灵活机动、迅速方便以及提供“门到门”物流服务的特点,使其不仅成为一个独立的运输体系,也成为铁路车站、港口和机场集散物资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现今世界各国都大力修建高速、高等级公路。
每万人的公路长度:美国为63KM、法国140KM、日本92KM、印度22KM、我国11KM。
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建国初期,由于对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认识不足,公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公路基础设施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最薄弱环节,出现了“全面紧张”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央将交通运输事业尤其是公路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
新世纪以来,我国继续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公路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全面紧张”的交通状况在近几年内得到根本改变,取得了一系列不平凡的成就。
(二)我国公路建设的前景五十多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
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公路技术等级看,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20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21.8%,技术等级构成仍不理想。
从行政区划分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
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级政府形成要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先解决交通问题的共识。
道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道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道桥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引言道路和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道桥的研究和改进一直是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综述相关的文献,探讨道桥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道路研究道路研究是交通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发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文献中对于道路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道路设计原则、路面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术的改进等。
1.1 道路设计原则道路设计是确保道路安全和顺畅运行的基础。
文献中提到了一些道路设计原则,如合理的坡度和曲线半径的选择,以及交通流量的预测和分析等。
这些原则为道路设计提供了指导,使得道路能够更好地适应交通需求。
1.2 路面材料的选择路面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舒适性。
文献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路面材料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和石子路面等。
研究表明,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因此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对于道路的性能至关重要。
1.3 施工技术的改进随着科技的发展,道路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文献中提到了一些新兴的施工技术,如冷再生混合料技术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改善了道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二、桥梁研究桥梁作为连接两地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文献中对于桥梁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桥梁设计原则、结构材料的选择和结构分析等。
2.1 桥梁设计原则桥梁设计是确保桥梁安全和稳定的基础。
文献中提到了一些桥梁设计原则,如合理的桥梁几何形状和桥墩布置、桥梁荷载和地震荷载的计算等。
这些原则为桥梁设计提供了指导,使得桥梁能够承受各种荷载和外力的作用。
2.2 结构材料的选择桥梁的结构材料直接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文献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结构材料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如钢材、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等。
勘查技术与工程文献综述范文
勘查技术与工程文献综述范文英文回答:Exploration Techniques and Engineering Literature Review.Exploration techniques and engineering are fundamental to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techniques involve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targets with the potential to host mineral deposits. Engineer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mining operations, ensuring th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extraction of minerals.Over the years,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exploration techniques and engineering,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the growing need for sustainable mining practices. In this literature review,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in these fields, focusing on their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exploration and mining operations.Advancements in Exploration Techniques.Geophysics: Advanced geophysical techniques, such as seismic surveys, gravity measurements, and electromagnetic surveys, have enhanced the accuracy and resolution of subsurface imaging, enabl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deeply buried mineral deposits.Geochemistry: Techniques lik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and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provide precise elemental data, helping to define geochemical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mineralization.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imagery and hyperspectral sensors facilita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alteration zones and anomalies from surface observations,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geology of potential mineral target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I algorithms and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are being used to analyze vast datasets and identify patterns that may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mineral deposits.Advancements in Engineering.Mine Planning: 3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ools enable the design of optimal mine layouts, ensuring efficient access to orebodies while minimiz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Mining Methods: Innovative mining methods, such as longwall mining and block caving, have improvedproductivity and safety in underground operations.Mineral Processing: Advanced flotation and hydrometallurgical techniques have enhanced the efficiency of mineral recovery from ores, reducing waste generation.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practices, including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nd waste management techniques, mi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mining operations.Conclusion.The advancements in exploration techniques and engineering hav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ability to discover and develop mineral resources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By utilizing these technologies, mining companies can optimize their operations,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meet the growing global demand for minerals.中文回答:勘查技术与工程文献综述。
二级公路开题报告-加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至少应包括1篇外文资料;对于重要的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一用A4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前言:公路一直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社会和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一些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路已无法适应现代运输的要求,所以要对这些老旧的公路进行改造来适应现代运输的要求。
但是在公路的改造中,尤其是二级公路的改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施工质量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给公路运输带来了许多不便。
从二级公路改造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出发,进行探讨,并针对质量问题提出一些加以控制的办法以供参考。
1、二级公路改造调查分析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港口、矿区以及机场等地的公路,在我国的公路网中占据了42%的比例,是经济运输的主要公路。
所以,对于不能适应现代运输要求的老公路,就要实施改造。
2、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在对旧路进行改造时,由于环境、技术、人为等等原因,使得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所以,要从各方面着手,对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2.1新旧路基的衔接问题旧路改造中,使用的材料、技术等都与原本的老路有着很大的不同,加之老路经过长年的载荷已经出现了沉降的现象,所以,在新旧路衔接的地方就会出现路基不均匀沉降的现象,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大裂缝。
勘查技术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勘查技术与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勘查技术在各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勘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总结和评估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为后续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一、勘查技术的概述勘查技术是指通过对地下和地表的各种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以获取有关地质构造、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关数据的一种技术手段。
勘查技术在教育、建筑、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方面都具有广泛应用,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常用勘查技术的综述1.地质探测技术地质探测技术是勘查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它通过地质勘查设备和方法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文献综述表明,地质雷达、地震勘查、电法勘查等技术在地质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地下水勘查技术地下水勘查技术是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的过程。
相关文献研究显示,地下水位监测、电性垂直探测、地球物理勘查等技术在地下水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进展。
3.岩土工程勘查技术岩土工程勘查技术以岩土体和基础工程的性质、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文献综述显示,地质雷达、地震反射法、钻孔勘查等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查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三、勘查技术的应用案例研究1.教育领域中勘查技术的应用案例文献调研发现,勘查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案例主要包括地质学实地考察、地理教育资源开发、校园环境勘查等方面。
相关研究表明,勘查技术的应用在教育领域中起到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科学素养提高的作用。
2.建筑领域中勘查技术的应用案例文献综述确认,勘查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案例主要包括基础工程勘察、土壤检测、地下管线勘查等方面。
研究发现,勘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3.环境保护领域中勘查技术的应用案例相关文献研究显示,勘查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案例主要包括土壤污染调查、水质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
道路勘测设计论文
工程测量与道路工程姓名:薄**班级:测量09-2班学号:*************一绪论在交通土木工程中,工程构造物主要指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极其附属构造物和排水构造物。
在路基施工前,要对道路进行设计、定线。
通过测量确定道路的中线桩、公路用地界桩等等;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测量放样对工程构造物的外形几何尺寸进行控制和检测,及时修正偏差,以准确体现设计意图;在工程竣工后,通过测量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实践证明,精确的测量放样能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节约工程成本。
因此,在道路施工中,工程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贯彻整个施工过程。
二道路设计道路在设计阶段要经过地形测量、高程、绘制地形图、读取要素选线、拉坡、绘制平纵横图、定制各项路面、路基、防护、排水构件、计算工程量、造价。
2.1、做为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对于道路的设计选线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道路路线的选定。
所谓的地形测量,就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
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
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内测图。
但面积较小的或者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形图,采用平板仪测量方法,在野外进行测图。
地形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
①控制测量是测定一定数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为地形测图的依据。
平板仪测图的控制测量通常分首级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首级控制以大地控制点为基础,用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在整个测区内测定一些精度较高、分布均匀的控制点。
图根控制测量是在首级控制下,用小三角测量、交会定点方法等加密满足测图需要的控制点。
图根控制点的高程通常用三角高程测量或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②碎部测量是测绘地物地形的作业。
地物特征点、地形特征点统称为碎部点。
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常用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的高程通常用视距测量法测定。
按所用仪器不同,有平板仪测图法、经纬仪和小平板仪联合测图法、经纬仪(配合轻便展点工具)测图法等。
道路勘测设计总体介绍
道路勘测设计总体介绍道路勘测设计是指对道路工程进行前期综合调查、测量、设计规划的全过程。
其主要任务是在地理、土地利用、地质、水文、交通等方面的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基础上,进行道路线路、横断面、纵断面的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形成详细的设计方案,为后续施工提供可行的设计依据。
一、项目背景与范围:对于一个道路工程的勘测设计项目,需要明确相关背景信息和工程范围。
这包括道路所在地理位置、工程投资额度、地形地貌特点以及道路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等。
同时也要详细描述工程的范围,包括道路的起点、终点、设计速度、通行车辆种类等。
二、调查与资料整理:在道路勘测设计之前,需要对道路沿线的地理、气候、土地利用、环境影响、交通流量等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
这需要收集和分析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图、水文地质资料、现有道路交通流量、土地利用规划等信息。
三、线路设计:在道路勘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线路设计。
这包括为道路选择最佳的线路走向,考虑地形条件、交通流量、周边环境等因素。
线路设计需要兼顾工程经济性、安全性和美观性。
四、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是指道路沿线横向剖面的设计。
通过对道路的纵断面和地形地貌的分析,确定道路的纵横坡和路基等级,以确保道路的排水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道路的交叉口、路口设施以及缓冲带等配套设施的设计。
五、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是指道路沿线纵向剖面的设计。
通过对地势起伏的分析,确定道路的纵坡,以确保道路的通行安全和舒适性。
纵断面设计需要兼顾路段的连续性,避免陡坡、急转弯等造成交通事故。
同时还需要考虑道路的桥梁、隧道等特殊地段的纵断面设计。
六、配套设施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还需要考虑道路的配套设施设计,包括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路灯、人行道、排水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位置、类型、参数都需要在勘测设计中加以规划和设计。
配套设施的设计既要满足交通运输的功能需求,又要兼顾环境保护和城市美观等方面的要求。
二级公路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土木工程二级公路设计一、前言1、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是某地区的一条二级公路设计,通过纸上选线、定线,考虑经济、安全、实用的因素,最终得出一个方案。
本次毕业设计也是对自居大学四年各种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各科知识融会贯通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它,充分理解和掌握公路设计的设计方法,步骤;熟悉各种设计规范,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正确的横纵断面图的形式与画法,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动手、作图的能力,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2、发展前景简介:公路运输是19世纪末随着现代汽车的诞生而产生的。
初期主要承担短途运输业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后,基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公路里程的增加,公路运输走向发展的阶段,不仅是短途运输的主力,并进入长途运输的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公路运输发展迅速。
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已建成比较发达的公路网,汽车工业又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促使公路运输在运输业中跃至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公路运输完成的客货周转量占各种运输方式总周转量的90%左右。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对公路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道路运输有着灵活机动,运送速度快,运输的技术简单,投资回收快的特点,公路运输也最受到欢迎。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道路运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经济发达国家,其交通运输特别是道路运输必定很发达。
因此,道路运输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我国近年来由于对公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视,高速公路的修建已经达到世界的前列。
3、设计中有关问题:⑴沿线设施各项工程的位置的合理安排;⑵环境保护的内容、措施及方案的确定;⑶确定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及电力、电讯等设施的数量;⑷考虑到当地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给工程带来的困难及做出的解决办法,如微丘地区填方过大可采取高架桥的方式过渡;二、主题部分1、国内道路发展及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道路勘测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我们土木(道桥方向)这学期所开设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我们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暑假期间我也在石家庄机场高速公路工地实习了一个月,提前接触了公路、桥梁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只是了解一些皮毛。
通过听从老师的建议我阅读了一些有关道路勘测设计方面的文献,对道路勘测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道路建设一般来说经过勘测、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而道路的勘测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公路路线,或按照规划所拟定的道路路线,进行勘察与测量,取得必要的勘测设计资料,以便按照规定编制设计文件,是修建道路的基础保障。
关键字:道路;勘测;规划。
1 道路的概念
道路是提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
按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
”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道路,离不开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耗的纽带,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与铁路、水路、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等比较而言道路运输机动灵活,分布广,对于客货运输,特别是短途运输有着显著的效益。
道路建设是物质生产,因而它必然具有物质生产的基本属性,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产品它还具有一些本身特有的属性和特点:公益性、商品性、灵活性、超前性、储备性、系统性;专业性强、生产周期和使用周期长、不具有商品形式。
综上所述,根据道路的属性和特征,道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中主要有如下功能:
(1)主要承担中、短途运输的任务,
(2)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担任大运量运输的集散运输任务,
(3)在特殊条件下也可独立担负长途运输任务。
特别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中、长途运输的运量将逐步增大。
道路主要由线形和结构组成,而线形组成包括路线,平、纵面线形;结构组成包括路基,路面,隧道,沿线设施。
2 道路勘测的内容
2.1道路勘测设计的概念
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设计任务书提出的道路路线,或按照规划所拟定的道路路线,去所修建道路的地段进行实地勘察并结合地形以及行车安全舒适的要求设计合理美观的路线,最终目的是把设计者的构思、设计的路线放在实地,并为施工方提供可靠的测量和调查资料。
道路还应综合考虑山、水、田、林、路等统筹安排、布置协调。
设计标准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性质,不同要求,区别对待。
经济调查和勘测根据道路使用的任务和性质,道路选线经过实地勘察,核查其
实施的可能和必要条件,先作一般的技术经济调查并搜集有关资料。
应在总的道路规划指导下勘察道路起迄点和控制点(如必须通过的城镇、工矿企业等),沿线地形、地貌、河流水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筑路材料,选择大中桥桥位,以及与铁路和其他道路的交叉等。
按照技术标准考虑行车便捷、安全、畅通的要求,经过技术经济多方面的方案分析论证和比较,选定合理的路线,同时应适当考虑与周围景物的协调。
2.2道路选线
根据交通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具体选择一条道路的空间位置。
今年暑假在石家庄正定县修建机场高速工地期间通过研究图纸和与技术人员交流以及结合所带书籍了解到道路选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它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又粗线到细致的过程,是逐步具体化、逐步补充修改和提高的过程。
选线要先通过总体布局解决基本走向,然后再解决局部路线方案直到具体定线。
道路的位置应服从规划,如规划与实际情况不适应时,可向规划部门提出调整的建议。
应了解道路与铁路和其他道路的交叉情况,需要修建各种类型立体交叉时应专题调查和论证。
调查了解道路两侧用地、建筑物以及地上、地下管线和公用设施。
调查路线征地拆迁、施工力量和劳动力来源等情况。
路线的总体布局是通过视察和初测来完成。
全部的勘测设计工作一般多采用两阶段测设程序,即通过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
视察是通过室内研究和野外实地视察,论证并推荐路线的基本走向、主要测控点、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概估工程数量、材料用量和投资,提出设计阶段及测设施工安排意见为上级编制计划任务书提供资料。
初测是根据计划任务书和视察报告中已确定的路线走向、控制点和路线等级标准而进行的外业调查勘测工作。
通过初测要求对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方案做进一步论证比较,概略地拟定路线中线位置,提出切合实际的初步设计方案和修建原则,确定主要工程的概略数量,为编制初步设计和设计概算提供所需全部资料。
导线布设一般要求尽可能地接近路线位置,根据视察中拟定的路线走向,在控制点间进行布设。
在平原区以尽量接近两点间的直线布导线,但根据地物地貌情况可作适当偏离;在丘陵区,应综合考虑纵坡与平面线形布置导线常有一定的起伏和折转;在山区,主要以纵坡控制,使导线纵坡接近平均纵坡,使平面有大致的平顺性。
导线测量是以经纬仪测角,用视距或拉链测距。
当地形困难不便布置导线时,则导线可在路线附近通过,利用所测横断面,采用纸上调整的方法,确定线位;或以导线为控制,实测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
定测是具体核实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进行路线详细测量,实地布设桥涵等构造物,并为编制施工图收集资料。
2.3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技术设计主要用于技术上相当复杂的道路工程。
初步设计经审批后就可进行技术勘测,根据技术勘测资料做技术设计或施工图设计。
技术设计是对初步设计中一些复杂工程内容,如道路的竖向设计,难度较大的道路交叉,交通组织措施,全面性的综合排水设计,有关地上、地下管线平面和立面的综合协调等进行深一步较详细的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绘制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平
面交叉口、立体交叉、等的各部详细尺寸和标高;路面结构设计组成及厚度;排水设计;中小桥、涵洞、灌溉渠道连通管及其他附属构筑物的位置、标高、孔径、结构设计等施工详图和必要的施工说明,提出征地、房屋拆迁、迁移管线和障碍物等的数量,编制工程预算。
当与初步设计有较大变动时,应修正初步设计和概算,报上级批准后实施。
2.4定线
纸上定线应该既符合该级路规定的几何标准,又能充分适应当地地形,避开尽可能多的障碍物。
2.5纵断面设计
量出线路穿过每一等高线处的桩号及高程,绘制路线地面线的纵断面,根据地形图,把竖向需要控制的各特征点的标高分别轻重用不同符号标注在图上作为填挖控制点。
然后仿照平面试线的方法确定纵坡设计线。
定纵坡设计线应参考试线时的理想纵坡,纵坡要符合该级公路技术标准要求,努力争取满足各种竖向控制以及纵坡线形与平面线形的配合。
2.6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是使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用地经济、城市面貌等要求,包括路基与路面的横断面设计。
路基的结构设计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结合施工条件进行设计。
设计前应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气象等资料,在山岭重丘区要特别注意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选择适当的路基断面形式、边坡坡度极防治病害的措施。
在平原微丘区应注意最小填土高度,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2.7路面的横断面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路面各层面所需材料以及各层面的厚度、坡度。
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把设计人员的构思、设计的路线放在实地,并为道路施工提供可靠的测量和调查资料。
通过阅读这些有关道路勘测设计的文献和查阅资料我了解到随着现代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及测量设备的发展,使得道路的勘测方法和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勘测程序和专业分工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并由专业的相互交叉、渗透,要求我们从事道路勘测设计的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知识和素质。
所以作为祖国未来道路建设者的我们更应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虚心求学,刻苦钻研新技术、新方法,为实现我国道路建设的现代化,赶上国际道路建设先进水平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尤晓伟. 现代道路勘测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雨化. 道路勘察设计.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3】关昌余,等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