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农村小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课题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选题目的1. 分析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 探讨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目标定位。
3. 探索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4. 为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三、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1)丰富和发展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理论体系。
(2)为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3)推动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2. 实践意义(1)有助于农村小学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为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参考,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对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例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重视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通过项目化学习、个性化教育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的“蓝带学校”计划就是以特色课程为重要评选标准,鼓励学校发展特色教育。
此外,芬兰的基础教育强调学校课程的校本化,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及与地方文化的结合。
英国的基础教育也强调学校的自主性,允许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社区特点开发特色课程。
同时,英国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也包含了特色课程的评估。
澳大利亚则通过“卓越学校计划”鼓励学校发展特色课程,提高教育质量。
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许多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工作报告《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工作报告自我校承担的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立项研究以来,课题组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立足实际、坚持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强化管理、总结经验、扩大研究成果。
学校对该课题研究予以高度重视,把该课题研究做为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构筑科研优势的途径,加强了课题组管理,为课题组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
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一、营造研究环境、做好实验保障组建研究小组、形成研究网络。
课题申报以后,我们就积极组建实验队伍,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颜士君担任课题组长,负责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的管理,研究质量的考核;韩敏、崔改莲、王春英、李光忠任成员,负责落实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供研究信息,总结研究经验。
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教学研究。
为了开展好课题研究,给课题组老师提供研究支撑。
一是,组织了新课题方案、教育信息化理论信息技术与课题整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等大量资料,提供理论指导。
二是搜集兄弟学校开展相关研究的经验以及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研究资源等,提供研究借鉴。
提供研究经费、保障研究实验。
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组购买学习材料,订阅杂志、报刊,外出学习培训,以及课题研究的考核奖励。
二、注重研究过程,务实研究工作本课题研究严格按照申请报告执行,共分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三部分进行。
1、准备阶段充实扎实,为实际研究奠定基础。
在本阶段,课题组认真撰写了开题报告,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
经过科研专家的论证和指导,课题组对开题报告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课题在准备阶段就明确目标和步骤,以充实扎实的准备工作,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
2、研究阶段细致详尽,活动丰富具有实效。
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课题组处于实际研究阶段,在本阶段,我们开展了理论学习,资源开发,课堂实践,撰写案例,积累经验,征集论文等活动,使研究工作细致丰富,为总结阶段的充实奠定了基础。
打造农村小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打造农村小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打造高质量农村本人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打造农村本人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通榆县兴隆山镇中心本人学校张波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课题的来源:我是农村本人寄宿制本人学名旧式的线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伴随着新课改二路走来。
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方面突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课程与教学的概念框架,给学校教育创造活力了活力与生机;另方面又对教师的课程实施提出了严峻考验挑战和诸多期待,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变为具体的课堂行为,平庸因此要实现英语课程改革的理想,必须将新的课程核心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这才所在之处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之所在。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和衣食住行学生日常生活得以展开的重要场所;私下里课堂教学是切教育理想的承载本人,由此教师如何确立新的课堂观并打造高效课堂这课题便摆在了所有从事教学其他工作的线教师面前。
而打造高效课堂也正是我县教育局201*年工作关键步骤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项工作,校领导对此也各级党委,身为兴隆山镇中心本人学校的教导主任,对此项工作的落实自己责无旁贷,更要身先士卒。
为此,作为农村本人学基层教职员工的线教师,我提出了《打造贫困地区本人学高效高效课堂的实施研究》这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研究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的因。
我个人早晚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
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惬意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技术手段,也可能是引介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我能伤人,也能救人。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场这次危机之恶化或化解,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于我。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形象地说明了教师的作用和力量,也充分说明了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专业领域发展水平。
【课题开题报告】《农村小学创客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开题报告
我校有配备专门的3D打印机,电子百拼器材、航模材料、数字青少年宫、科学室、美术室、综合实践室,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3、研究经费
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经费,竭尽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投入,同时学校校长将监督指导整个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研究时间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两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时间较充足,研究计划周详、明确、科学,符合教育科研的时间和计划要求。
(十)、课题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
1、创客校本教材汇编本
2、课题研究优秀论文汇编本
3、课题研究报告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分工
1、总体负责: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和日常研究工作。如负责课题整体规划,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研究,处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负责课题整体管理工作;
2、严负责统筹安排,选定理论学习内容,完成理论学习记录,组织进行课题经验交流,课题组成员理论培训工作;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明确本课题方案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方法和步骤。
(4)问卷调查。调查学生目前对创客的了解情况和学生对创客的预期方向等,作好数据统计,为下一阶段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2、实施阶段(2021年 3 月——2021年6月)
(1)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自身教学方法作必要改进。
3、引导学生通过知识发现、经验发明、集体学习、自我激励和社会认知等机制,逐步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创造性品格。
4、通过各种创客分享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团队意识。
5、通过创客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实践,积累经验,从而形成特色校本教材。
农村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但实际上,由于农村小学生源质量的差异性、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教学资源的匮乏等因素,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很多问题,如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不高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实施情况,为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实施情况,探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改进的策略和途径,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分析以下内容:1.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标准;2.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背景、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3.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4.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5.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6.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改进的策略和途径。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农村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情况和现状的有关资料,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2.调查问卷法:针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数学课程的认识、评价和需求;3.个案研究法:选取几所农村小学进行个案研究,探究其数学课程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调查和分析农村小学数学课程的实施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2.确定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策略和途径,提出相关建议;3.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有关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参考。
珠心算开题报告
綦江区郭扶小学“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
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
珠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而建立在珠算基础上的珠心算,已不再单纯具有计算的功能,更具有惊人的教育启智功能。
从另一层面来说开展珠心算教学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市教科院专家、区教委领导、区财政局领导、市珠算协会大力支持我校的珠心算研究项目。
珠算在数学学习中有一定的价值,教育部提倡可以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进行教学研究。
珠心算教学在我校九十年代兴起,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校低段数学学科的学生计算能力不理想,期望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我校还没有与现行数学教材相匹配的珠心算教材和课程,指导珠心算教学。
(二)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期望通过“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珠心算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促进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校本课程的发展。
打造学校特色的珠心算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珠心算可以有效促进基础数学的计算和抽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使培养出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珠心算能力,对今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大有益处。
实践意义:重庆市在永川、綦江等区县开展珠心算课改实验,珠心算不再是以培训班的形式发展,而是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
2014年,綦江区珠心算工作会确定了8所学校作为珠心算课改实验学校。
我们学校作为实验学校试点之一,积极投身到试验中,为綦江区珠心算教育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珠心算校本课程的研究活动在国内国外鲜有涉及,为我们的研究活动提供了独有性。
同时,珠心算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判断力、观察力,减轻学生计算负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如果我们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我们就会产生一门可推广可复制的珠心算校本课程,在传承珠心算文化的同时丰富校本课程,为需要的学校提供蓝本,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
农村小学开题报告主题
农村小学开题报告主题农村小学开题报告主题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小学在教育资源的改善和政策的支持下,也逐渐迈向了现代化的教育模式。
然而,农村小学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次开题报告将探讨农村小学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旨在为农村小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农村小学的发展现状农村小学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教育资源、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等方面。
首先,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设备和教材供应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素质不高、培训不足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稳定。
再次,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小学相比存在差距,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发展有待提高。
三、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农村小学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资源,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农村小学的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有待提高。
3. 教学质量不稳定: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存在起伏,部分学校和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农村小学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相对欠缺,缺乏艺术、体育和实践活动的机会。
四、解决农村小学问题的方案1. 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
2. 提升教师培训机会: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3. 推行优质教育模式:引进和推广优质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
4. 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艺术、体育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五、结语农村小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师培训机会、推行优质教育模式和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我们相信农村小学的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学乡村教育开题报告
小学乡村教育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小学乡村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乡村教育的质量、师资的匮乏、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深入研究小学乡村教育,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农村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乡村教育的发展受制于地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导致了乡村学生的教育机会不足,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特别是农村小学,面对着较差的教育设施、条件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探索乡村小学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的农村人才,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乡村小学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研究:1. 分析目前乡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均衡等方面的问题。
2. 探索改进乡村小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评估不同改进方法的效果,分析其对乡村小学教育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4. 提出可行的建议,为乡村小学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
具体步骤如下:1. 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梳理,了解当前乡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 实地调查一些乡村小学,了解其教育资源情况、师资力量等具体情况。
3. 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了解乡村学生和教师对于教育问题的看法和需求。
4. 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提出改进和创新方法,评估其效果和影响。
5. 结合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为乡村小学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农村重点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精心整理农村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当作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四季物候,都可以成为农村小学丰富的自然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对本土知识及农村生活曾作过极富感情的描述:“老人是财富,经历是财富,乡村妈妈充满了智慧,我们要用‘朝圣般’的心情回忆乡村生活,乡村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爷爷奶奶就像图书馆。
”这番话语充满了诗意、充满了智慧,为农村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
我校提出《农村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认为农村小学“信息贫乏,(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联系:①研究领域是一致的。
都限定在“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这个领域内。
②研究指向是一致的。
都是促进农村小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
区别:①研究的具体范围不同。
我们研究的范围是在我们学校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中。
②开展研究的条件不同。
在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的学校中,大多学校是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心小学,有的是县级市的实验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各种条件都比境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起小学数学乡土课程资源库。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②陶行之教育思想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要研究在本土化环境中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的着力点和途径,前者是开发的方向问题,后者是开发的措施问题,只要指向明确,举措得当,就能使乡土课程资源凭借“双极”互动的运行机制,不但具有广泛性、地方性,又具有特色性;不但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具有生成性和持续发展性。
《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及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1、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网络媒体、报刊等学习借鉴全国现在最前沿、最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研究“校园文化”的内涵目标。
2、行动研究法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校园文化”的有效策略,通过与北京康乐里小学和唐山及江苏等地的校园文化建设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帮扶关系,寻找“优化‘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2、儿童思想缺失
在经济和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严重萎缩,又由于年龄和身心成长等原因的制约,他们自身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其中喜欢标新,易于接纳社会上的一些所谓“新潮”、“流行"事物的学生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因而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言语风格、穿着打扮带有明显的差异性,个别人还常出现一些异常的过激的行为。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品牌的提升势在必行。
七、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重做校园文化墙,精心布置校园静态环境,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继续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一切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努力打造第二课堂,成立各种社团,让特色课程向专业化发展,深化学校、年级、班级进行星级管理,大力实施“三生”教育,构建绿色教育生态.做好“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开设自己的儿童节日文化,做到“天天有歌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
3、良好的校风,和睦的人事关系,逐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乐做事”的管理妙境.
环境文化建设专题组:
组长:胡天军,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张北县师范路小学后勤主任。
成员:张 明
主要工作:主要包括如何挖掘校园建筑中体现的人文教育因素、如何提高学校园林化建设的水平、如何在教室和走廊布置方面体现文化育人的理念等等。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农村小学开设武术课程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人员保障:在本课题研究中,学校将组织研究能力强的学校领导、犍为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学校各级骨干教师、班主任老师、国家一级武术运动员武术教师等16人组成强大的研究团队以保障本课题研究顺利完成。同时特别邀请市、县课题研究专家作为本课题研究顾问,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是希望一方面汲取国际、国内在该领域研究取得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把他们和我校已有成果加以整理、研究、提升,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武术教育教学和地方武术课程开发与研究,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武术教学,从小培养学生喜爱运动,爱好武术,强身健体,吃苦耐劳,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形成罗城小学独有的办学特色。起到示范作用。这也是本课题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6、《罗城镇小学<农村小学地方武术课程的实践研究>的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
预期研究效果
1、通过武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精神得以增强。
2、通过武术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拼搏进去精神明显提高。
3、通过武术教学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文化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的保障条件
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促进学生锻炼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武术技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发系列农村小学武术教育资源,形成武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塑造学校特色品牌打下基础。
2、规范我校武术队管理,提升武术队的水平。
3、塑造学校特色品牌。
研究的内容
1、开展农村小学武术现状调查研究。
武术课程: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3年修订)中留有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余地,让学校结合地方特色资源与优势,自主地进行新的课程开发,发挥学校课程建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学校所研究开设的武术课程是指: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和本区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武术课程资源,是对农村小学武术教学校本课程的教材、文化架构、整体校园环境进行构建。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学校实际,着眼于学校教育的优势,着眼于学生的身心、个性特长及能力发展的需要,以传习传统武术中的基本套路为突破口,增加一些适合少年儿童锻炼健身的其它武术项目,比如:跆拳道、散打、儿童健身武术操、舞蹈武术等。丰富校园生活,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把武术的种子撒播到每个孩子的心灵之中,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申报开题报告
学生课题申报\小学生课题申报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申报开题报告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类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研究单位: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刘家场小学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呈现出共同的趋向:加强课程的综合性,软化学科界限,重视跨学科的综合性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进行探究与体验学习;现实的落差与时代的呼唤期待重新对活动课程加以规范,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于是“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其中,研究性学习又是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小学急待规范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
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思维、操作实践的重要阵地,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我国基础教育从单一学科课程体系向由学科和活动共同组成的新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变革,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单纯结论教育向过程教育的转变,同时也是育人模式的深刻革命。
它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综合课程的思想,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组织的综合性特点,另一方面则有效地吸纳了现代综合实践课和的核心,重视课程实施的主体性和探究性。
可以说,它是传统的综合课程和新时代活动课程有效结合的产物。
我校位于刘家场镇,全镇国土面积2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万,是两省三地五县边缘结合部和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被评为“全国重点镇”、“中国首届乡镇投资环境300佳”,湖北省命名为“重点口子镇”。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都为学生综合实践提供了了广阔的天地,这里栖息的土家族、回族、汉族人纯朴、勤劳、和睦,他们的民风民俗、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一种三养”等,吸引着学生关注。
关于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利用农村生活资源和特色,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掌握与提高。
该课程的开发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仍然存在着一些难题和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模式和策略,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如下:1.分析当前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现状和问题;2.探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原则和策略;3.设计一套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进行教学实验;4.总结研究结果,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参考;2.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3.为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具体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个案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特定问题的科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选择某一个农村小学为个案,对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过程进行详细调查、记录和分析,以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策略和原则,并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深入了解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现状和问题;2.总结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原则和策略;3.成功设计一套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进行教学实验;4.针对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平桥小学: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2 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当作重中之重。
特别是重庆市提出的“5+1”的行动计划研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
目前,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特别是广大农村小学而言,课程资源的匮乏,仍是广大教师推进新课程的重要障碍。
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课程资源方面,农村小学相对城区小学要缺乏得多,但农村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民风民俗异彩纷呈,得地利人和之优势的乡土资源往往是城区学校难以具备的。
所以,农村小学课程建设必须发挥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优势,如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人文资源等,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当地的乡土资源优势,才能较快改变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相对匮乏的状况,以切实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和新课程的实施。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乡土课程资源为农村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农村学校的课程与乡土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而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是保证农村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
否则,农村学校的新课程实施就缺少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成了“无米之炊”。
本土化是乡土资源的重要特征。
本土资源深深的打上了当地烙印,当地的奇山异、当地的风俗人情、当地的文化传统等,与其它地方定有明显的差别,具有乡土特色。
给课程提供了独具乡土特色的资源支撑,就造就了课程的个性。
同时,为促进“课程更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提供重要的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农村小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农村小学教育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开题报告农村小学教育开题报告一、引言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来说,它承载着他们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和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农村小学教育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弱,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室狭小、设备老旧,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资源。
其次,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师队伍中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稳定。
再者,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小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
首先,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条件差,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有限。
其次,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再者,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过于重视死记硬背和机械化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可能方案为了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培训和素质,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再者,要改革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结语农村小学教育是农村地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研究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审批书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3张开题活动照片(第一张为开题会全景照片,第二张为主报告人照片、第三张为专家在评议活动中的照片,插入粘贴于此页)等。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研究开题报告(1)开题时间:2019年10月21日(2)地点:xxxxxxxxx(3)主持人:xxx(4)评议专家:xxx、xxx、xxx(5)参与人员:xxx、xxx、xxx、xxx、xxx开题活动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首先课题主持人xxx校长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意义和重要性,要求课题成员静下心来做课题研究,同时对课题组外专家做了说明。
课题负责人xxx老师就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思路、研究人员的分工、预期的成果等做了陈述。
然后课题组成员代表xxx老师做了综合实践活动问卷调查报告分析,将课题组老师经过研讨制定的问卷向大家做了呈现,并将问卷收集的资料和分析结果做了分析。
本课题主要成员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进行经验介绍。
最后,课题组外评议专家区教研室xxx、名师xxx、xxx对课题的选定、申报、立项,直至开题都给予了很高评价,并对如何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指导做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课题组成员以学生的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研究是我校急待规范的一门实践课程,我们以研究性学习为平台,以研促教,充分发挥本地资源,走向自然、走进生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鉴于此,我校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讨论,决定对综合实践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研究》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价值通过研究,将会探索出一些适合在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会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能极大地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热情,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为教师服务学生提供凭借;将“综合实践活动”由单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发开来,将全面的在行动中诠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乡村小学校论文开题报告
乡村小学校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教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国家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对乡村小学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然而,乡村小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课题旨在以乡村小学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乡村小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我国乡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选题目的本课题旨在:1. 深入了解乡村小学校的发展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 分析乡村小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探讨乡村小学校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3. 提出针对乡村小学校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为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决策依据。
4. 丰富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理论体系,为乡村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三、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1)本课题通过对乡村小学校发展现状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乡村教育理论体系,为乡村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2)本课题将分析乡村小学校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探讨乡村小学校发展的规律,为乡村教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3)本课题将提出针对乡村小学校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为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 实践意义(1)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在乡村小学校发展过程中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乡村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2)本课题提出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有助于解决乡村小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乡村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孩子全面发展。
(3)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乡村小学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对于乡村教育的发展都非常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国外乡村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乡村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例如,美国通过实施“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增加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农村小学特色课程研究符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被认为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在课堂教学中忠实地传授既定学科内容,教学蜕变成纯粹“教教材”的过程。这样,课程不知不觉走向了孤立、封闭与萎缩,走向繁、难、偏、旧。教学内容的惟一性,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难以发挥,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也难以发生有价值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将会改变“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三)关于特色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认为,何谓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要有所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因此要把学校办出特色,就要有新思想、新思路。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发挥优势和特长。这种特长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可以是在教育(德育)工作上,也可以是在教学工作上;可以是在课外活动上,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上;可以是在办学模式上,也可以是在教育方法上。教育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特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学科课程有助于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学术知识受到重视,但学科课程往往忽视了情感知识、体验知识的传授,有时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发生教育与生活对立的现象。这种对地方性知识的忽视,对那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知识边缘化,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和学校地域生活、生产实践的研究淡化,使课程目标不完整、有缺陷,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关于课程
课程,广义指所有教学科目的总和,狭义指一门教学学科。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教育目的不同,课程也不同。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课程有多种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等等。
(二)关于特色课程
至今没有找到关于特色课程的权威定义。特色课程应该是指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本校学生开发的区别于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为了实施这个教学内容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它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鲜明的能力特征。特色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充分体现。
(三)、我校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公办农村学校,位于南津镇场镇所在地,学校课程采取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被认为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内容又是按照学科编制的,教师基本上都没有对课程进行深层次思考,只在课堂教学中忠实地传授既定学科内容,教学蜕变成纯粹“教教材”的过程。这样,课程不知不觉走向了孤立、封闭与萎缩,走向繁、难、偏、旧。教学内容的惟一性,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难以发挥,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也难以发生有价值的变化。
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 作者:
———————————————————————————————— 日期:
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相关的教育现状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加强作为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小学特色课程开发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课程理论的深化,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提供新思路,而且可以为农村地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参考。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优势,形成不了自己的特色,就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就很难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特色课程符合学校实际,体现地域特征,内涵丰富,可持续发展。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服务于我们的培养目标,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拟实施的教育改革任务与教育现状间的差距或矛盾
1、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农村小学特色课程研究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极好途径。由于国家及地区课程开发的绝对主体是国家、地区课程管理者和课程或学科专家,课程决策不可能使课程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地满足社会发展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同时,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是当今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开设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学生们具有上述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开设校本课程。可以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功进行课程改革,其中关键一点是要看学生是否在课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看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中是否有个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