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发现孩子》有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精品】
《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4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发现孩子》读后感1
蒙台梭利说,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科学家的“牺牲精神”,必须有研究人的兴趣,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而这种让步在某些人看来似乎是一种苦难、一种生命的扭曲、一种牺牲,但是当教师们获得了某种“科学家精神“的时候,就可以在自己的观察中体验到快乐了。
教师,就是设法把科学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基督徒那不可言喻的虔诚之心都移植到教育者的灵魂中来,从孩子身上学习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学习如何完善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给幼儿自由发展的地方。老师不是权威,而是以爱和启示来引导孩子,支持与帮助他,解开束缚的枷锁。解放孩子的心灵。
向来只有诗人和小孩子能感受到鹅卵石上流淌着的河水的魅力。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因为孩子比任何人都更善于观察大自然,比如照顾植物或者小动物可以轻易地引发孩子的兴趣。儿童都有一种关心他人的渴望,正是这种本能的满足感赋予其快乐。
这本书中最可贵的就是蒙台梭利打破已有的教育常规,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的教育方式,并对如何做一名老师有了新的定义。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教师不是授课的机器,在教育中,教师失去了主动性,而把主动权留给了孩子。对于教师来说,他已经被一种包含教师及多种不同教具的复杂结合体多替代,教具也不再是教师的辅助工具,而转变为孩子的“助手”。所以教师要对每件教具都非常熟悉,长时间地亲自用它,在使用过程中预见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或者蕴含其中的乐趣,然后尽自己所能的向孩子进行解释可能会对教具形成的种种感觉印象。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书后,对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本书是蒙特梭利著作之一,此书揭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精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为此她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去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她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蒙特梭利在书中提到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推行,绝对必须先从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孩子的环境做起。孩子的生命始于成人,也终于成人,这就是生命的'历程。只有孩子生活领域中所经历的爱,才是人类生命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种自我牺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爱。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蒙特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大人在帮助孩子做手脚运动时,明显是将大人的动作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应对他们的行为不加干预让孩子依照自己的禀性去工作、活动。教育者的首要素任应是去观察孩子的人格,并对之予以尊重,当因为怕孩子吵闹而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里,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的也照着做准不会错。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
阅读了《发现孩子》这本著作后,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让我有诸多感想。做有情怀的教育者,就是我简单朴素的体会。
做有情怀的教育者,用爱和尊重感染学生,教育的灵魂-----爱满天下。把金色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上。没有爱和尊重就没有教育,等等教育的篇章里,字里行间都述说着给学生爱和尊重的重要性。
我们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爱,这种爱能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构成。
我们班上学期有周组长,每个学生每周轮流当组长,从学生们的目光中我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喜悦,有的学生悄悄的告诉我,老师周组长轮流真好!是老师对我的信任和尊重,能为大家服务我很光荣,我也有自信心,我再也不胆怯了,我也有能力做好为每个同学服务,按时收发作业……我们要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按照孩子的思维去观察和创造教学方法。实时调整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理念。
孩子在心理上的需求在一定的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和道德健康发展,和谐温暖的环境使孩子更加阳光可爱,这难道不是教育的真谛吗?教育要植根于爱,把爱洒向全体学生,用满腔热忱迎接我们的孩子,我们要有教到今天,想到明天,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十六年,念孩子一生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的,这难道不是有爱有情怀教育者的最好诠释。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发现孩子》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发现孩子》读后感1
“促使世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往往都隐藏在人类的心灵之中。”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一个的儿童,不是一群动物或一片植物。兴趣和热爱犹如阳光和空气为教师的工作供给营养。
教师必须唤醒心中崇拜自然的爱意。唤醒心中观察儿童研究儿童的兴趣。唤醒心中从事工作的目的——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不是为儿童学科考试分数或等级做准备。当然,在儿童适宜的成长环境里,教师有责任指引儿童的行为,让儿童处于停顿静等未来生活的状态是错误的。
“儿童正处在一个建立教育和文化基础的时期。”教师应该具备科学家的精神观察和研究儿童行为直接信息,观察儿童智慧生命被唤醒时的表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好儿童。
教师应到当允许儿童自由发展,不应打乱儿童顺应心智发展规律的`的成长秩序,认识到儿童”身体和精神层面的解放‘’才是自由最根本的因素。
奖励与惩罚是教师用来束缚儿童“迫使孩子巩固认识世界规则”的权威,“使孩子们遵从自己的意愿。”容易激发儿童的畸形心理。在学校里,只有表现良好的儿童才有可能得到奖励。“这只会造成孩子们的骄傲、嫉妒和敌对心理,不会产生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努力、谦虚和爱。”教师应该‘’以爱和启示来引导孩子”,“任何儿童都应得到奖励。”
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嫉妒和敌对心理如何激发儿童畸形心理。一个学生考了一百分,回家大哭一场。母亲问她:“考了一百分为什么大哭?”女儿说:“因为还有一个同学也考了一百分。”这种嫉贤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这本书是一本家长必读的教育读物,它以科学的观察角度,详细地介绍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心理发展,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并相应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而且独特的过程。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体格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发展。作者提到了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例如,婴儿期的孩子对亲近和安全感的需求是最重要的,而幼儿期的孩子则更注重自我主张和自主性。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同时,这本书也提醒了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作者强调了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探索的,家长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世界。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要过于严厉地批评他们,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教育。只有在积极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和才华。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接触到的信息非常广泛,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但是,作者指出了交流的重要性。只有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才能让孩子有意识地辨别信息的真假,并学会对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家长应该主动与孩子交流,关心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
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要注重观察,了解和关心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尊重和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家长也应该保持积极的教育态度,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5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发现孩子》读后感1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可为什么蒙台梭利提出了100多年前的教育法仍经久不衰,风靡世界呢?她的教育思想又究竟又怎样独特的魅力呢?
再次翻开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又有了新的体会。蒙台梭利关注儿童、欣赏儿童、培养儿童,首创“儿童之家”,系统进行教育实验,不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教育家”。她认为“天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孩子的心灵”。在本书中,她努力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传授了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
智力有缺陷的孩子,通过蒙台梭利系统的的教育实验,产生了惊人的变化,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教育效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而今,我们的学校教育对象大多是正常孩子,那么他们的发展水平是不是应当远远超出他们呢?可实际情况呢,制度与应试的枷锁、个性与情感的忽视、实践与创新的缺失、重认知轻情感、重精英轻大众……现实问题深深困扰着我们,我们的教育应该怎样达到最优化?
班级授课制下,几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级里的四五十个孩子的教育教学,要求孩子们遵守相同的制度,学习相同的课程,接受相同的测试。这些孩子有的乖巧懂事,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调皮顽劣,可谓是个性迥异。在相同教学模式下的每个班级里,每个老师也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后进学生名单,然后从各个侧面剖析其种种行为和表现,以及给教师留下的深刻印象。仍记得刚刚工作的几年,为了让孩子服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我常常会利用老师的“权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的读后感(通用8篇)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的读后感(通用8篇)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的读后感(通用8篇)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的读后感1
再想想我们所身处的教育制度与教育环境,我们并没有提高一个好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我们并没有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去制定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而是根据大人的意愿,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有些家长抱着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观点,从小就开始为孩子制定一个所谓培养成材的计划,他们想方设法安排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者各种兴趣学习班,提早给孩子进行语言、数学或其他能力的培训,而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在身体及心理上是否足够成熟去进入早教班,从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是否愿意或者有潜力参加那些兴趣学习班。
相反,这些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对他们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而从未考虑到孩子的发展需要。而在这样违反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家长的这种行为甚至影响孩子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甚至是对孩子人格
的一种毁灭。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顺从,而有时是另外一个极端叛逆。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
蒙特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蒙特梭利《发现孩子》读后感》
在读完蒙特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和
启发。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正
确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下面,我将就书中的几个重要观点进行讨
论和总结。
首先,蒙特梭利强调了孩子在成长中的自主性和天赋。她认为每个
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和独特的个性,在适当的环境中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她提供了一种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法,通过观察、尊重和引导,让孩子在自由探索和学习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潜能。这种方法的核心
是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主地选择和探索感兴趣的事物,而不
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和指导。这样的教育方法能够促进孩子的
创造力和独立性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主动学习者和自我驱动者。
其次,蒙特梭利提出了“准备教育者”的概念。她认为教育者不仅应
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巧,更应该对孩子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教育者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发展特点,以及他
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只有深入了解孩子,教育者才能根据孩
子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教育。而准备教育者的关键在于
自我反省和不断学习成长,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孩子
服务。
另外,蒙特梭利强调了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她认为环境是孩
子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为孩子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
环境应该丰富多样、富有启发性,并且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和兴趣。
蒙特梭利创立了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蒙特梭利教室,其中的每一
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以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这种环境注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1
再想想我们所身处的教育制度与教育环境,我们并没有提高一个好的环境来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我们并没有根据儿童发展的规律去制定相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而是根据大人的意愿,用自以为是的方法来解释孩子的行为,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有些家长抱着不要输在起跑线的观点,从小就开始为孩子制定一个所谓培养成材的计划,他们想方设法安排孩子参加各种早教班或者各种兴趣学习班,提早给孩子进行语言、数学或其他能力的培训,而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在身体及心理上是否足够成熟去进入早教班,从未考虑过他们的孩子是否愿意或者有潜力参加那些兴趣学习班。
相反,这些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他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对他们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而从未考虑到孩子的发展需要。而在这样违反孩子身心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家长的这种行为甚至影响孩子日后智能和道德精神发展。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力量比他强大的多的大人压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一些所谓的教育活动,都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暴力式的方法,以此来强迫孩子来适应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发现孩子》让我明白,这种方式等于否定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公平的,甚至是对孩子人格
的一种毁灭。我们似乎很少想过孩子实际上是一个有别于大人的独立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们所应具有的特别需要。孩子其实总是期待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意见,但他们弱小的心灵却总是碰壁,受伤。久而久之,孩子变得顺从,而有时是另外一个极端叛逆。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
“发现孩子”一书,让我第一次真正的认识到孩子的世界!读完本书,我懂得了如何去发现孩子的特质、如何去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如何去激发
孩子的潜能,也明白了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所应扮演的角色。本书以简单明
了的文字、真实情景、生动细致的案例,于有趣中揭开了孩子的谜团,让
我走进孩子的世界,也让我对孩子更加地深入了解,也真正懂得了做一个
真正了解孩子、会看见孩子的家长。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比如庆祝
孩子的成功、体会孩子的快乐,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此外,家长也要循
序渐进的教育孩子,从物质上给予孩子他需要的条件,也要在精神上给予
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最后,帮助孩子懂得“拼搏”、“负责任”、
“坚持到底”的精神,让他们更谦逊、更大度,懂得尊重师长,懂得合理
安排、节约时间、完成自我设定的目标。总之,看完本书,我对孩子的世
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懂得如何做个“发现孩子”的父母。
《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3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3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1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可为什么蒙台梭利提出了100多年前的教育法仍经久不衰,风靡世界呢?她的`教育思想又究竟又怎样独特的魅力呢?
再次翻开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又有了新的体会。蒙台梭利关注儿童、欣赏儿童、培养儿童,首创“儿童之家”,系统进行教育实验,不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教育家”。她认为“天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孩子的心灵”。在本书中,她努力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传授了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
智力有缺陷的孩子,通过蒙台梭利系统的的教育实验,产生了惊人的变化,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教育效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而今,我们的学校教育对象大多是正常孩子,那么他们的发展水平是不是应当远远超出他们呢?可实际情况呢,制度与应试的枷锁、个性与情感的忽视、实践与创新的缺失、重认知轻情感、重精英轻大众,现实问题深深困扰着我们,我们的教育应该怎样达到最优化?
班级授课制下,几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级里的四五十个孩子的教育教学,要求孩子们遵守相同的制度,学习相同的课程,接受相同的测试。这些孩子有的乖巧懂事,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调皮顽劣,可谓是个性迥异。在相同教学模式下的每个班级里,每个老师也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后进学生名单,然后从各个侧面剖析其种种行为和表现,以及给教师留下的深刻印象。仍记得刚刚工作的几年,为了让孩子服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我常常会利用老师的“权利”,重复着“我是为你好”的论调,对屡次犯错的小朋友,时而苦口婆心式的说教,时而狂风骤雨式的批评,力求去主宰孩子的外在行为,目的就是希望看到他们表现得守纪律,但效果却不明显。自己筋疲力尽,孩子却依旧老调重弹。一次,老师不在,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自由散漫让我大为吃惊。和两个男孩交流,终于弄清了为什么老师在时他们会温文尔雅,老师不在时就会“大闹天宫”的原因。他们认为,要守纪律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不守纪律老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是一本由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著的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主要针对0-3岁的孩子,通过描述孩子的特性和需求,揭示了一种新的关爱孩子、了解孩子的模式。它教授了如何对孩子进行感官联系,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阅读和书写等能力,如何通过绘画和音乐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观察世界、集中注意力,并充分唤起孩子的学习热情。
《发现孩子》以科学而系统的方式展示了蒙台梭利独特的教育理念。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独立和自主的个体,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构建知识和理解世界。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天性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来探索和发现。
对于0-3岁的孩子,蒙台梭利提出了一种感官教育的方法。他强调孩子的感知能力在这个阶段非常敏锐,他们通过感官来获取外界信息,进而构建他们的认知和语言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去探索和感受世界。
此外,蒙台梭利还强调孩子的语言、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养。他提倡在孩子最敏感的学习时期,给予他们大量的语言输入和阅读机会。同时,他也强调了书写作为表达和思维工具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在早期就尝试书写,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除了语言和感官教育,蒙台梭利还认为绘画和音乐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绘画和音乐的活动,孩子可以培养
审美能力,学会欣赏美,增强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集中注意力和耐心。
通过《发现孩子》,我们可以看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教育。他的观点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提倡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觉孩子》读后感1
“促使世界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往往都隐蔽在人类的心灵之中。”
老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一个的儿童,不是一群动物或一片植物。爱好和喜爱如同阳光和空气为老师的工作供应营养。
老师需要唤醒心中崇拜自然的爱意。唤醒心中观测儿童讨论儿童的爱好。唤醒心中从事工作的目的——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做预备,而不是为儿童学科考试分数或等级做预备。当然,在儿童相宜的成长环境里,老师有责任指引儿童的行为,让儿童处于停顿静等将来生活的状态是错误的。
“儿童正处在一个建立教育和文化基础的时期。”老师应当具备科学家的精神观测和讨论儿童行为径直信息,观测儿童聪慧生命被唤醒时的表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好儿童。
老师应到当允许儿童自由进展,不应打乱儿童顺应心智进展规律的`的成长秩序,认识到儿童”身体和精神层面的解放‘’才是自由最根本的因素。
嘉奖与惩处是老师用来束缚儿童“迫使孩子巩固认识世界规章”的权威,“使孩子们遵从自己的意愿。”简单激发儿童的畸形心理。在学校里,只有表现良好的儿童才有可能
得到嘉奖。“这只会造成孩子们的骄傲、嫉妒和敌对心理,不会产生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努力、虚心和爱。”老师应当‘’以爱和启示来引导孩子”,“任何儿童都应得到嘉奖。”
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解并描述了嫉妒和敌对心理如何激发儿童畸形心理。一个同学考了一百分,回家大哭一场。母亲问她:“考了一百分为什么大哭?”女儿说:“由于还有一个同学也考了一百分。”这种嫉贤妒能的心态让孩子丢掉了虚心和爱,教育也失去意义。
透过孩子,端详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
《发现孩子》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篇
《发现孩子》作者是蒙台梭利。本书讲述了了解孩子特性及更充分激励他们潜能的方法。了解孩子特性及更充分激励他们潜能的方法。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发现孩子》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阅读。
《发现孩子》读后感篇1
《发现孩子》这本书是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一个很好的介绍,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我看完这本书后对之中的一章“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颇受感触。文中说孩子的活动过程可用个曲线图来表示。在纸上画一条平行线,表示孩子在处于休息状态,平行线以上表示有纪律的活动,平行线以下代表随意乱玩、没有规律的活动,而曲线的方向则表示时间的长短。儿童之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孩子进入教室后,通常先安静一会,接着才开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线是先往上,画到代表有规律的活动部分。
然后孩子玩累了,活动开始变得有点混乱,这时候曲线会画到平行线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动没有规律的部分。接下来,孩子会换一项新的活动,曲线图又会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动规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时又会跌倒平行线以下。
所以在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老师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处尚未被发现的潜能时,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6篇)
《发现孩子》读后感
《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发现孩子》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发现孩子》这本书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让我知道了更多了解孩子、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方法。在蒙台梭利的观念里,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做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这本书让我了解更多的儿童特性,懂得怎样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对学习充满热情,积极努力地去学习,下面摘录一些让我受益的观念。
“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做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保证孩子的安全,建立一个保护孩子的环境很重要。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些时候孩子并不是任性,只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的模仿力很强,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蒙台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成人在指导孩子时,总会把自己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不对的。对孩子的行为活动、举止,成人都不应过多去干预,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尊重孩子的想法。如因为孩子不听指挥、吵闹而训斥孩子,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这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中,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也照着做准不会错,这样想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发现孩子》,读完以后,我认为可以用平等、自由和爱来概括蒙台
梭利的教育理念。
爱是平等的。
原来一直在妈妈肚子里安静成长的胎儿,不得不经历一次辛苦而艰难
的生产战斗,而且没有任何适应的时间最后还带着伤降临到我们怀中,就
像是历经了长途跋涉的朝圣者一样。
作为母亲,铭记的是自己的生产之痛,却不曾想,那一时刻,与我们
并肩作战的还有我们的孩子,这个为了新生而英勇奋战的小战士。不要将
孩子看得弱小,也许,TA正是救赎我们今生的使者。
要记住,孩子随时都会对我们付出爱,并且听我们的话。孩子爱大人,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他们。
对于大人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非常注意和敏感,他们也很想遵从大
人们的指示。大人绝对想象不到,孩子已经做好永远服从我们的准备,而
且他们的这种意志特别坚决,这正是孩子的特点之一。
孩子是真正爱我们的人,无条件的信任,才会无条件的服从。服从,
这是信任与爱的表现,而我们是否珍惜了呢是否将爱变成了剑,对这位小
小的崇拜者剑拔弩张了呢不要用爱,去攻击你爱的人。相反,尝试着了解
爱的人,也许才是明智的选择。
自由才能自律。
经验让我们懂得,老师应该学会逐渐放手,保姆应该给孩子准备好材料,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动手。我们没有必要干预孩子,即使他们做错了,
也没关系。老师也应该学会谦卑地行事,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但同时也要保持警惕,关注孩子的开展情况,为孩子的进一步需要准备教材。
我们应该遵循一条原那么:尽量把所有的事情留给自然。婴儿越是能
得到自由的开展,他们身体比例就会形成得越协调,身体机能也会开展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发现孩子》有感
在寒假的这段休整时间里,我也想充分的利用时间去研究教育教学,不断的去向很多的前辈还有在外地其他学校教学的朋友们请教,同时也适当的安排时间静下心来看一本优秀的著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这个寒假的学习让我能深入的了解教育的本质,深深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而《发现孩子》这本著作里提出了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 新方法,指出每个孩子都应该去观察周围的世界,都应该学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都应该自然地进行学习和成长。
作者蒙台梭利在这本书中展现了她独特的、革命性的儿童观,揭示了儿童具有的内在潜力,展现了儿童是作为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的存在。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儿童发展的规律,教我们真正地发现孩子。
其中最吸引我的篇章是 新时代的老师 ,在这一篇章中提出了以下四个观点:
1、教具的使用;利用各种不同的感官教具,去唤醒孩子的安全感。在使用感官教具时,由孩子主导活动,而老师只是提供教具,最多也只是进行示范作用。这样能够引领和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
2、老师的师范;老师对于某个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的师范,例如:他让孩子亲眼看到该怎样坐、怎样站。这样形成一种静默教学。引导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肢体上,并鼓励孩子学习控制身体的动作,不用语言进行鼓励,而是用神态。
3、用环境引导儿童;在蒙台梭利学校,教育和引导儿童是环境本身。在教学的角度中提出所有的口语指导应当出现在教学的后半部分,而老师所创造的肢体示范才是生成的环境。
蒙台梭利教学法讲到,当孩子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老师应该尊重孩子,但是尊重的原则是能够观察孩子的不同体能状况,鼓励孩子发现对自己身心健康有益的行为,打消其他不好的念头。但是不能强迫压制孩子的思想。
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是教育者的重大责任,这需要老师细致的观察能力,并付出行动。这也将决定孩子是否步入正轨,取得成就的前提。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大人在教育的过程中总认为我们永远是对的,做什么也都是为了孩子好,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孩子都鞭策成理想中的人才,往往却忽视了他们是每一个独特的个体,不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天性,没有正确的去引导他们,而是一再的压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