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试验段工作总结材料(上)
沥青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沥青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沥青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沥青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NNK0+000~NNK0+200)试验总结报告1、施工过程情况简介根据施工现场准备及下承层(下面层)情况,报监理工程师同意,确定援巴马科第三大桥项目沥青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桩号为NNK0+000~NNK0+200。
施工技术组和监理工程师对该部位的路基标高、弯沉、压实度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复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施工技术组积极对该试验段的下承层进行了充分准备,并于2011年5月13日具备试验段施工的全部条件,同时,施工技术组所报的该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施工的批复。
2011年5月12日下午完成试验段粘层施工,2011年5月13日15:00-18:30进行了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的铺筑施工。
本试验段为4cm(压实)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摊铺宽度为13m,摊铺长度为200m,设计总量为270吨。
2、现场试验段施工2.1沥青及碎石来源本工程所用的乳化沥青和沥青混凝土所用的A50道路石油沥青都是从国内经检验合格后发运至施工现场。
碎石均按照规范要求的现场试验室取样结果所得的配合比从马里当地碎石加工厂采购,满足施工要求。
2.2试验目的通过铺筑试验路段,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的适用性,确定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沥青路面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的施工提供技术依据,总结中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
(2)掌握摊铺机作业中的施工技术。
(3)确定沥青面层的调平方法,掌握使用性能。
(4)确定与拌和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摊铺速度。
(5)确定松铺系数。
(6)确定压实机具的种类、组合方式,确定碾压方式、顺序、速度及遍数。
(7)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工序连续施工的合理衔接与配合方式。
(8)接缝的'正确处理方法。
(9)确定每天合理的作业段长度,调整施工组织设计。
[全]沥青路面试验段试验总结报告
![[全]沥青路面试验段试验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0258fcc850ad02df80415c.png)
沥青路面试验段试验总结报告1、施工过程情况简介根据施工现场准备及下承层情况,报监理同意,确定试验段沥青路面试验段桩号为K0+000~K1+200。
对该部位的路基标高、弯沉、压实度指标进行了全面的复测,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所报的该试验段的施工方案得到监理同意施工的批复。
2015年3月26日下午完成试验段粘层施工,2015年3月28日进行了沥青路面试验段的铺筑施工。
本试验段为4cm(压实)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摊铺宽度为8m,摊铺长度为600m,设计总量为XX吨。
2、现场试验段施工2.1沥青及碎石来源本工程所用的乳化沥青和沥青混凝土所用的70道路石油沥青都是经检验合格后运至施工现场。
碎石均按照规范要求的现场试验室取样结果所得的配合比从XX 当地碎石加工厂采购,满足施工要求。
2.2试验目的通过铺筑试验路段,验证生产配合比,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的适用性,确定本工程的施工方法,为沥青路面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的施工提供技术依据,总结中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
(2)掌握摊铺机作业中的施工技术。
(3)确定沥青面层的调平方法,掌握使用性能。
(4)确定与拌和机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摊铺速度。
(5)确定松铺系数。
(6)确定压实机具的种类、组合方式,确定碾压方式、顺序、速度及遍数。
(7)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工序连续施工的合理衔接与配合方式。
(8)接缝的正确处理方法。
(9)确定每天合理的作业段长度,调整施工组织设计。
2.3施工基本流程透层施工→下封层施工→摊铺机摊铺→13t双钢轮路机静压1遍→13t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1遍→16吨轮胎压路机碾压6遍→压实度检测。
2.4透层施工2.4.1透层撒布本工程采用自制乳化沥青,满足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同步分封车进行喷洒,行车速度控制在XXkm/h,经检测乳化沥青用量在1L/m2。
2.4.2下封层撒布本工程下封层采用乳化沥青。
沥青路面试验段工作总结

沥青路面试验段工作总结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工作总结XXX20省道至浦后公路连接线项目经理部进行了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工作总结。
以下是总结内容:一、试验路段位置试验段位于K4+500-K4+720段主车道全幅,机械及混合料运输方便,符合规范要求。
二、试验时间试验时间为2007年9月22日下午。
三、试验目的试验路施工分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目的如下:1.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2.确定拌和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及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控制参数;3.确定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以及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4.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沥青用量;5.通过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测定混合料密实度,确定AC-16型沥青砼压实标准密度;6.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计划;7.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8.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9.记录分析试验路段的施工质量,接受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监督、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确定有关成果。
四、试验路主要负责人试验路主要负责人为XXX20省道至浦后公路连接线项目经理部。
五、试验路的机械配置试验路的机械配置包括H3000边宁荷夫拌和楼1座、F182C/S沥青摊铺机2台、英格索兰双钢轮压路机2台、XP261轮胎压路机2台、地磅1台、沥青加温储存罐3只、斯太尔自卸车25辆、MOBA非接触式自动找平装制2台、9m³空压机1台、沥青洒布车1辆。
六、试验路段的施工方案施工准备包括下面层必须有良好的稳定性,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上面层一致,高程、弯沉、压实度等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经检验合格,进入上面层施工。
XXX temperature of the stone should be controlled een 165℃and 180℃。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上面层设计为4cm厚AC-13C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
为熟练掌握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检验人员、设备、器具投入情况,总结摊铺、碾压过程中的各类控制参数,选择在K101+800-K102+300段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工程施工。
该段长500m,设计宽度为15.25m(半幅),为一般路段,断面形式为我标段的基本断面形式,对本标段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具代表性和参照性。
二、试验段目的(1)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类型、数量,劳动力组合方式。
(2)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操作工艺。
(3)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拌和时间、生产能力、拌和温度等,检测拌和机的各控制系统是否有效运转,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
(4)通过试铺确定摊铺的操作方式、摊铺速度,初步振捣夯实的方法和强度等。
(5)通过试铺,确定压实机具组合、压实工艺、碾压速度、松铺系数等。
(6)确定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7)确定单位工作量与工作效率,修订施工组织计划。
(8)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工艺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9)检查施工组织中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环境保证体系等的运行情况,检查各种资源的配置及有效性情况。
(10)通过检测,获得试验段所需要的各项指标及参数。
三、工期安排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5月27日计划完工日期:2016年5月27日四、施工组织安排1、人员配备劳动力:28人。
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了复核,对拌和站和现场施工人员、机械操作人员和施工队伍进行了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2、机械准备3、主要实验、检测设备4、材料准备沥青:鲁通公司产SBS I-D型改性沥青集料:山东青州产10-15mm、5-10mm石灰岩碎石。
细集料:山东青州产机制砂填料:山东淄博产矿粉所有材料产地均为驻地办批准使用的产地,材料进场后经试验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甬梁线鄞州段(K0+900–K8+300)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起点位于新丰路(桩号K3+800),终点位于绕城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西侧,与老甬梁线公路顺接(桩号K7+470),全长3.67Km。
我项目部于2015年10月1日在K3+800~K4+105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AC-25C)试验段的施工,当天天气为晴,气温26℃。
本次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长度为305米,其宽度为16.5米,厚度为8cm,沥青混合料用量为402.6m3。
试验路段油石比4.0%,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拌制,根据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及结构类型,采用两台TITAN325型号摊铺机,一前一后并排摊铺前进。
于10月1日上午7:00正式开始混合料拌和,7:40开始摊铺,13:30摊铺完成,于14:10完成碾压。
二、沥青混凝土(AC-25C)配合比设计2.1、目标配合比设计2.1.1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1.2设计过程2.1.2.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石料为宁波宏业采石场,矿粉为长兴矿粉厂石灰岩矿粉。
沥青为道路石油70#A级沥青。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各种材料的试验检测,试验结果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原材料检测结果见表2-1,表2-2,表2-3。
表2-1石油70#A级沥青检验结果2.1.2.2矿料级配设计依据下面层AC-25C级配范围,确定合成级配,确定各种矿料的用量,合成级配见表2-4,级配曲线见图2-1。
表2-4 各级配矿料组成图2-1 AC-25C设计级配曲线图2.1.2.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料堆比例,对级配按经验沥青用量2.7%、3.1%、3.5%、4.0%、4.3%分别成型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定混合料的空隙率、稳定度及流值等指标,通过以上试验检测数据结果,综合施工经验及相关指标,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试验结果见表2-7。
沥青砼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沥青砼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铺筑试验段的目的为了验证混合料的配合比是否满足要求,总结摊铺机的操作要领及各项技术指标,以及拌和厂和摊铺机现场的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的合理性、适应性。
检验沥青混凝土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指标,保证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及质量检测的试验方法。
二、前期准备1、在总监办及驻地办的督导下,我们于6月23日选定K1115+750---K1116+500段全幅沥青砼面层施工为试验段。
2、前期材料试验数据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我们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准确、完整的做好了材料的各项试验、各项材料均符合规范或设计要求。
3、人员、机械设备准备情况三、试验段的施工组织机构1、人员负责人:张子恒质检负责人:樊景丽技术员:张洪海王栋王铁柱质检员:谢先旭薛晓军王苗保通负责人:张德远民工:30人2、机具200T/h沥青拌和楼1台ABG摊铺机1台50装载机2台双钢轮压路机1台25T胶轮压路机1台10T自卸汽车10辆洒水车2辆一、施工方案1、准备下承层用扫帚、水车和吹风机清除沥青下封层被污染处和灰尘。
2、施工放样用石灰标出边线的位置。
3、混合料的控制(1)拌和楼采用间歇式拌和。
根据试验确定的配合比,电脑自动配料。
(2)拌和时沥青用导热油加热,温度控制在150度±10之间,矿料用煤加热,温度控制在165度左右,每锅拌和时间在30—35S,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控制在125—160度之间。
(3)拌和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检测,严格控制石油比,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块,无严重离析现象。
对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出场,并应快速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调整。
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沥青混合料用10T的自卸汽车运输。
后门、侧门封闭良好,车厢内应清扫干净,并在车厢侧板和底板涂一层油水(柴油与水的比例为1:3混合料),但不能有余液在车内。
(2)运输时用篷布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
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1)采用ABG沥青砼摊铺机进行摊铺。
上面层试验段总结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XX年6月6日XX高速公路工程第XX合同段在指挥部、总监办和第二驻地办各级领导的监督指导下顺利完成了KXX+900~KXX+500右幅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施工。
通过精心组织试验段施工,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取得施工中各项控制技术指标数据,验证施工机械组合方案,确定最佳机械组合,制定出一套详细严谨的施工组织方案。
现将试验段所取得的有关参数和结果总结如下:一、工程概况试验段桩号为KXX+900~KXX+500右幅,共600米,合计7050m2,厚度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二、施工日期本试验段自20XX年6月6日上午10点开工,至当天下午14点全面结束。
三、施工准备情况1、下承层准备中面层已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粘层施工完毕,经验查无缺陷、平整、洁净。
2、机械设备沥青拌和机已调试完毕,符合混合料拌和要求,可以正常工作,运输车辆为20辆载重20T自卸车,采用蓬布覆盖运输,摊铺设备为中大1600A型摊铺机,各种碾压设备都已经配套到位,满足施工要求(具体设备数量、性能见附表一)。
3、检测仪器试验室和测量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职能部门,项目部试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检测仪器。
测量、试验仪器均经过国家计量部门的标定。
(实验仪器见附表二)4、人员各岗位工作人员都已经到位,技术人员、技术工人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针对本试验路段的特点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
关键工序、重要部位都责任到人,人员分工明确(细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领导小组见附表三)。
5、材料(1)沥青混凝土面层用沥青按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确定的标号和技术要求采购为克拉玛依90#石油沥青;沥青在储存、运输过程中采用良好的防水处理,保证雨水或加热管蒸汽不进入沥青罐中以确保沥青质量。
(2)粗集料—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粗集料进场进行强度、磨光值、压碎值、磨耗值、粒径及粘附性等各项指标试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以用于面层施工。
沥青上面层试验段总结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我合同段于2010年9月11日在k174+410~k174+810处进行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施工,单幅共计400m。
根据规范要求进行3日取芯及压实度、平整度试验。
现将试验段所取结果做以汇报,并将施工工艺进行总结。
一、人员的确定项目总工王迎述全面负责,质检工程师薛卫平,现场工程师李洁,测量工程师布勇,试验工程师刘宇,专职安全员陈建峰,第二路面作业队队长王延军具体负责现场施工安排、人员组织、质量控制、安全管理、进度控制等。
作业队的生产、管理属项目经理部领导。
二、机械设备的确定间歇式3000型沥青拌和楼1台,ABG423摊铺机1台,DD110双钢轮压路机1台、SW-850双钢轮压路机1台、XP260胶轮压路机1台、XP261胶轮压路机1台、BM24R胶轮压路机1台。
ZL50装载机4台、自卸车25辆,水车5辆、加油车、交通车各1辆。
三、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由工地试验室以目标配合比为依据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及验证配合比试验,通过从拌合楼各热料仓的材料中取样进行筛分,最终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并筛分最后合成的混合料的级配均满足招标文件和设计要求;并在长安大学指导下,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试拌后,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按照此生产配合比进行沥青上面层试验段的施工,通过试验段取芯进行压实度试验,根据试验段调试结果分析,最终确定施工用的验证配合比为16-22mm碎石(5#筛孔):11-16 mm碎石(4#筛孔):6-11 mm碎石(3#筛孔):3-6mm碎石(2#筛孔):0-3mm石屑(1#筛孔):矿粉=6:28:20:14:26.5:5.5,生产油石比为4.7%。
作为正式生产控制的依据。
四、混合料摊铺松浦系数确定混合料松铺系数拟定为 1.2,厚度为4cm,铺筑厚度为4.8cm。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分别检测了下面层顶、虚铺后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顶及压实后上面层顶标高,经计算确定松铺系数为1.21,铺筑厚度为4.84cm。
沥青试验段总结报告

沥青试验段总结报告一、引言沥青试验段的实施是为了评估沥青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性能表现,为后续大规模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和经验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沥青试验段的实施过程、结果及经验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沥青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二、试验段概况本次沥青试验段位于XX高速公路KXX+XX至KXX+XX段,全长XX 米。
采用AC-XX型沥青混凝土,设计厚度为XX厘米。
试验段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安全要求,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试验过程及结果1. 材料准备与检测在试验段施工前,对沥青、集料等原材料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和筛选,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了优化,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2. 施工过程试验段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施工工艺参数,如摊铺温度、碾压遍数、压实度等。
同时,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试验结果经过对试验段路面的检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表现出良好的承载能力。
(2)试验段路面的平整度、摩擦系数等使用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为行车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3)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参数和加强现场管理,有效提高了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
四、经验总结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是确保沥青路面性能的关键。
在今后的施工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和筛选工作,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 优化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是提高沥青路面性能的有效途径。
在今后的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原材料性能,合理调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以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
3. 加强施工工艺参数的控制是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今后的施工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工艺参数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今后的施工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甬梁线鄞州段(K0+900–K8+300)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起点位于新丰路(桩号K3+800),终点位于绕城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西侧,与老甬梁线公路顺接(桩号K7+470),全长3.67Km。
我项目部于2015年10月1日在K3+800~K4+105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AC-25C)试验段的施工,当天天气为晴,气温26℃。
本次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长度为305米,其宽度为16.5米,厚度为8cm,沥青混合料用量为402.6m3。
试验路段油石比4.0%,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拌制,根据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及结构类型,采用两台TITAN325型号摊铺机,一前一后并排摊铺前进。
于10月1日上午7:00正式开始混合料拌和,7:40开始摊铺,13:30摊铺完成,于14:10完成碾压。
二、沥青混凝土(AC-25C)配合比设计2.1、目标配合比设计2.1.1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1.2设计过程2.1.2.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石料为宁波宏业采石场,矿粉为长兴矿粉厂石灰岩矿粉。
沥青为道路石油70#A级沥青。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各种材料的试验检测,试验结果都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原材料检测结果见表2-1,表2-2,表2-3。
表2-1石油70#A级沥青检验结果表2-2 集料检验结果表2-3 填料(矿粉)检验结果2.1.2.2矿料级配设计依据下面层AC-25C级配范围,确定合成级配,确定各种矿料的用量,合成级配见表2-4,级配曲线见图2-1。
表2-4 各级配矿料组成图2-1 AC-25C设计级配曲线图2.1.2.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料堆比例,对级配按经验沥青用量2.7%、3.1%、3.5%、4.0%、4.3%分别成型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定混合料的空隙率、稳定度及流值等指标,通过以上试验检测数据结果,综合施工经验及相关指标,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试验结果见表2-7。
上面层(AC-13)SBS改性试验段总结

甬临线宁海段(K53+000—K60+233)2015年路面大修工程沥青上面层(AC-13C SBS改性)试验路段总结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甬临线宁海段2015年路面大修工程项目经理部2015年10月5日目录1、试验路段概况2、试验目的3、批准的目标配合比4、机械设备和人员组成5、沥青混合料试拌6、沥青混合料摊铺7、沥青混合料压实方案8、上面层松铺系数9、施工缝处理方法10、试铺路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11、结论和意见沥青上面层(AC-13C SBS改性)试验路段总结甬临线宁海段(K53+000~K60+233)2015年路面大修工程由浙江良和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承建,里程桩号为K53+000-K60+233,路线全长7.233公里,本次设计路段断面宽度26.5m,行车道宽度为2×7.5m ,中央分隔带宽度为1.5m ,左侧路缘带宽度为2×0.5m ,右侧路缘带宽度2×0.5m ,辅道宽度为2×4m,工程定位为路面大修工程,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为沥青路面,根据道路两侧建筑物与道路的净距离大小及旧水泥砼路面破损程度,路面行车道、辅道结构形式设置如下:1、路面结构(1)共振碎石的行车道路段:4cmSBS改性沥青砼(AC-13c,掺0.3%玄武岩纤维/集料采用玄武岩)+6cm中粒式SBS改性沥青砼(AC-20C,掺0.3%)+8-20cm沥青砼(AC-25)+原老砼面板共振碎石化作为基层。
2、桥头接坡除56+361新建桥需要桥头地基处理及K57+333鳬溪桥外。
其余桥头段10m(鳬溪桥左半幅两侧接坡40m,右半幅80m)范围内挖除两块24cm厚水泥混凝土板块,采用级配碎石作为调平层,然后分层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4cmSBS改性沥青砼(AC-13c,掺0.3%玄武岩纤维/集料采用玄武岩)+6cm 中粒式SBS改性沥青砼(AC-20C,掺0.3%)+8-20cm沥青砼(AC-25)+级配碎石调平层。
沥青路面技术工作总结

沥青路面技术工作总结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建设也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
道路建设中,沥青路面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路面铺设技术,其质量和施工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道路使用的安全和舒适度。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沥青路面技术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我将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首先,在沥青路面技术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选择施工
材料时,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选材,并对材料进行了充分的检测和试验,以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在施工前,我们还对路面进行了充分的勘测和设计,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坡度符合标准,为后续的施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了施工工艺的控制和质量的监督。
我们严格按
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了沥青路面的均匀厚度和密实度。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一些施工中的问题,确保了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最后,在施工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全面的验收和评估工作。
我们对施工质量进
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保了施工质量的合格性。
同时,我们还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的沥青路面技术工作总结,我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现
了一些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工艺和质量的控制,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为城市道路的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沥青面层试验段总结

沥青砼面层试验段总结我标段上报的沥青砼面层试验段施工方案,经总监办批准同意后,于2007年9月5日在K10+500~K10+700左幅施工了200米,经试验各种数据达到了规范要求,现将试验段总结如下:一、准备工作为了确保试验段的成功,我标段专门成立了试验段试验小组,具体分工见附表,而且做了充分准备工作:1、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及试验室的配合比报告,充分认识试验段的目的和任务及试验段的重要性。
2、准备好下承层,沥青砼在铺筑沥砼面层之前必须对下承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验收的内容包括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等.3、测量人员,根据试验段所确定的摊铺方案,以及结合自己的施工机械的性能,控制好中桩及边线的放样工作.4、备齐试验段所用全部机械和试验仪器。
5、对参与试验段施工的民工进行培训。
二、试验段的施工方法及过程1、采用的各种技术指标原材料组成配比为:10-20:5-10:石屑:砂:矿粉=28:27:20:5,最佳油石比为4.54%,松铺素数为1.30.2、投入的机械及车辆见进场设备报验单3、施工方法沥青砼施工采用拌合厂集中拌合,自卸车运输至摊铺现场。
(1)施工程序:准备下承层——>测量放线——>拌和——>检查混合料各种试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2)施工方法及要点:A、材料选择和控制:沥青:选用国家标准及符合规范要求的石油沥青.碎石:强度不得低于25MPa,通过组成设计级配规格的碎石。
B、准备下承层:在铺筑沥青砼之前必须对下承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验收的内容包括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等,对局部有透层油有破损或污染的地方提前进行处理或理.C、测量放线:根据试验段完成之后所确定的摊铺方案,以及结合自已的机械施工性能提前做好中桩,边线的放样工作.D、拌和:首先应将各个料斗全部备料,然后按配合比组成设计的比例控制料斗内各种石料的流量,然后通过筛分检验混合料配合比是否合理,再调整料门的大小及料仓皮带转速,调整合理后正式开机拌和,拌和时应控制好混合料的油石比,每摊铺200米抽检一次。
沥青路面施工个人年终总结

沥青路面施工个人年终总结今年是我在沥青路面施工领域的一年,回顾过去的经历和成就,我深感自己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长。
在这篇个人年终总结中,我将就我在沥青路面施工方面的工作进行回顾,并分享我所学到的经验和教训。
一、工作概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了多个重要的沥青路面施工项目。
在这些项目中,我负责监督和管理施工进程,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我也积极与项目组成员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
二、施工技术和方法在这一年中,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和方法。
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项目,我学习了各种施工工艺和配方的选择,掌握了道路基层处理、沥青铺装和压实等关键环节的操作技巧。
经过反复实践,我逐渐掌握了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能力。
此外,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例如冷再生混合料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道路施工的效率,还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我会继续保持对新技术的关注,并不断学习和尝试,提升自己的施工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合作与沟通在沥青路面施工中,良好的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我意识到只有大家紧密配合,才能确保项目的高效进行。
因此,在每个项目中,我积极与项目组成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
我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和冲突,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
透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也学到了很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经验,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克服各种挑战,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我将继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为项目的成功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作为一名沥青路面施工人员,保证施工质量和确保施工安全是我工作的核心。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深入了解了相关法规和标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我成功地避免了一系列潜在的问题和事故发生,保证了施工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北中环与汾河交点处,由滨河西路立交、滨河东路立交和北中环桥三部分组成,北中环桥两侧与滨河东、西路立交相接,上跨汾河河道。
两侧立交为互通式立交,主线桥分别与北中环道路和北中环桥相接。
北中环桥主桥为反对称五拱反对称索面斜拉桥,桥跨为65+45+90+45+65m,全长310m。
滨河西路立交共有主线桥1条,匝道14条、辅道桥1处,人行梯道两处,旧桥拆除1座;滨河东路立交共有主线桥1条,匝道12条,人行梯道两处,打桩式挡墙一处。
滨河东路立交共有17段道路工程,分别位于A匝道0#桥头、B匝道4#桥头、C 匝道0#桥头、D匝道0#桥头、E匝道0#桥头、F匝道13#桥头、G匝道0#桥头、H匝道18#桥头、M匝道4#桥头、N匝道0#桥头、P匝道、JS匝道、FDA、FDB、FDC、FDD辅道、及滨河东路路基加宽处理等滨河西路立交共14条匝道桥、1条主线桥、及滨河东路路基加宽段。
二、完成工程量共完成滨河东路行车道路面4cm厚SBS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6)83510m2,6cm厚SBS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55150m2,10cm厚粗粒式沥青碎石(ATB-25)26960m2,桥梁工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95.4m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97m3;滨河西路行车道路面4cm厚SBS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6)434000m2,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MA-13)2410m2,5cm厚SBS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2410m2,6cm厚SBS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405650m2,10cm厚粗粒式沥青碎石(ATB-25)24270m2,滨河西路行车道路面中粒式沥青混凝土2489.9m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1659.7m3。
三、周边环境状况本工程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北中环与汾河交点处,除上下班高峰期外,道路通畅,能满足沥青运输及铺设的道路条件。
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doc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项目背景1.1 项目简介本试验段项目旨在通过实际施工,验证沥青路面上面层材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为后续大规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1.2 试验段位置试验段位于XX市XX区XX路,总长度为500米。
1.3 试验目的验证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评估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收集施工数据,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二、试验段设计2.1 设计参数沥青类型:SBS改性沥青。
混合料类型:AC-13。
厚度:40mm。
设计寿命:15年。
2.2 施工工艺基层处理:确保基层平整、干净、无松散材料。
沥青混合料拌合:按照设计比例拌合沥青和骨料。
摊铺:使用摊铺机进行均匀摊铺。
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初压、复压和终压。
三、施工过程3.1 施工准备施工设备:摊铺机、压路机、运输车辆等。
施工人员:专业施工队伍,共计30人。
施工材料:沥青、骨料、填料等。
3.2 施工步骤基层处理:清理基层,确保无杂物。
沥青混合料拌合:在拌合站按照设计比例拌合沥青和骨料。
运输:将拌合好的混合料及时运输至施工现场。
摊铺: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控制摊铺速度和厚度。
压实: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压实。
接缝处理:处理好施工缝,确保路面平整。
养护:施工完成后进行养护,确保路面质量。
3.3 施工监测温度监测:监测沥青混合料温度和施工环境温度。
厚度监测:使用非接触式测量设备监测摊铺厚度。
压实度监测:使用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度。
四、试验段性能测试4.1 性能测试项目马歇尔稳定度测试。
流值测试。
车辙试验。
低温弯曲试验。
4.2 测试结果马歇尔稳定度:达到设计要求。
流值:符合规范要求。
车辙试验:表现出良好的抗变形能力。
低温弯曲试验:无裂纹,满足低温性能要求。
五、施工问题与解决措施5.1 施工问题问题一:局部压实度不足。
问题二:施工缝处理不当。
5.2 解决措施对于压实度不足的问题,增加压实遍数,确保压实度达标。
对于施工缝问题,采用专业设备进行处理,确保接缝平整。
沥青路面施工总结

沥青路面施工总结沥青路面施工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施工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和高质量的材料,经过精心组织和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将对本次施工进行总结和评价。
首先,在施工前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勘测设计、材料采购、机械设备调配等。
我们充分考虑了道路的使用环境和负荷条件,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了适合的沥青材料,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了混合搅拌。
在机械设备的选择上,我们考虑到工程规模和施工效率,配备了适量的道路铺设机械和辅助设备,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施工质量的控制。
我们合理安排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确保了施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沥青路面的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了底基层的处理和辅助材料的应用。
在铺设沥青的过程中,我们控制了施工温度和厚度,保证了路面的平整度和均匀度。
在压实工作中,我们采用了合适的振动频率和压实方式,使沥青层具有良好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另外,在施工中我们注重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我们严格遵守了施工现场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强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
在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方面,我们采取了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和噪音扩散,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利益。
最后,本次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测量和评价,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均匀度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了道路交通的使用需要。
沥青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压能力。
施工过程中未发生重大的事故和质量问题,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总之,本次沥青路面施工充分发挥了先进技术和高质量材料的优势,通过科学的施工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为道路交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沥青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沥青上面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是高新区和红岛规划中区域性城市纵向干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双高路,南接海湾大桥红岛收费站,与建设中的红岛连接线(正阳路至双高路段)构成贯穿高新区和红岛的一条南北向对外交通要道,它由北向南串连了正阳路(S395)、双积公路、胶州湾产业基地和黄岛区的高效互动,同时也是一条滨海生态观光大道。
该道路的建设对于加快环湾区域道路网主框架的形成,完善和优化区域道路网布局,改善行车条件,加强各经济开发区间的联系,促进青岛市经济的发展,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路面面层结构形式: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6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上面层试验段拟定在k4+960-k5+120段。
二、编制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我部现有可投入该工程的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
三、试验段人员组织机构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试验段铺筑领导小组四、现场施工机械设备配臵一览表五、施工工艺1、原材料准备①沥青: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②碎石:采,石料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近立方体、有棱角,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③矿粉:采用5mm以上石灰岩碎石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干燥、洁净。
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2、下承层准备粘层油应在沥青铺筑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后,紧接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
3、摊铺前准备按设计要求进行中线放样。
每10米设一桩,各桩点用红漆标出。
将下封层两侧按每1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3个点进行高程测设。
根据以往经验试验段拟采用1.3的松铺系数进行高程控制。
2021年沥青路面施工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

沥青路面施工工作总结2021年沥青路面施工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时间过得真快,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让我们对过去的工作做个梳理,再写一份工作总结。
那么问题来了,工作总结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1年沥青路面施工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高平市市境内。
本合同段起讫里程为k15+000-k33+000,全长为18公里及韩店互通。
路面结构: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上面层采用4厘米细粒式ac-13ⅰ型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采用5厘米中粒式ac-20ⅰ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6厘米粗粒式ac-25ⅰ型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34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在硬质岩石地段采用1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在对干燥、中湿和潮湿地段分别采用15、18和20厘米综合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碎石。
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设计弯沉为21.6(1/100mm),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完成的水稳底基层47756.7m3,基层134092.2m3,综合稳定土23290m3,总用工160747工日。
二、承包任务的依据,施工许可证件,开竣工条件,主要施工过程,执行合同等情况(一)承包任务的依据我公司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公路工程项目长治至晋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工程招标,通过公开竞标我公司中标。
(二)施工许可证件施工许可证件主要有:《中标通知书》、《合同协议书》、公路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路基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安全施工许可证》等。
(三)开、竣工条件1、开工条件路基已完成并验收合格,机械设备已到位并调试完毕,料已备齐,总体开工报告已审批,准备工作已完成。
2、竣工条件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已完成,工程质量自检合格,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合格,竣工文件已编制完成。
(四)主要施工过程1、接收合格路基并对部分有问题路基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76省道复线北处段工程(椒江段)上面层试验段工作总结(AC-16C)市椒江交通建设工程20省道至浦后公路连接线项目经理部沥青路面上面层试验段工作总结一、试验路段位置试验段选择在K4+500-K4+720段主车道全幅,此路段机械及混合料运输比较方便。
实际铺筑桩号为K4+500-K4+720,长度符合规要求。
二、试验时间试验时间为:2007年9月22日下午三、试验目的沥青路面正式施工前,选定一段合适的地段做试验路,试验路的施工分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试验的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2)通过试拌确定拌和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及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控制参数。
(3)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确定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
(4)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沥青用量。
(5)通过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测定混合料密实度。
确定AC-16型沥青砼压实标准密度。
(6)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计划。
(7)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
(8)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9)在试验路段的铺筑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分析,主动接受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监督、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确定有关成果。
铺筑结束后,及时就各项试验容提出试验总结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该路段的施工依据。
四、试验路主要负责人五、试验路的机械配置H3000边宁荷夫拌和楼1座、F182C/S沥青摊铺机2台、英格索兰双钢轮压路机2台、XP261轮胎压路机2台、地磅1台、沥青加温储存罐3只、斯太尔自卸车25辆、MOBA非接触式自动找平装制2台、9m³空压机1台、沥青洒布车1辆。
六、试验路段的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1)下面层必须有良好的稳定性,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上面层一致,高程、弯沉、压实度等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经检验合格,进入上面层施工。
(2)建立有经验的测量标高小组,提前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3)根据实测高程计算出上面层摊铺厚度,作为平衡梁的基准。
(4)设立气象联络员,做好摊铺阶段的气象收集、传递、参谋等工作。
(5)用于本工程的沥青路面的碎石必须符合招标文件中《技术规》的要求,我部已严格按招标文件中《技术规》的要求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J014-20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中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确保碎石与沥青的粘结力不低于四级,碎石的洛杉矶磨耗率不大于30%,用于上面层的碎石,视密度不小于2.5t/m³,石料的针片状含量小于15%的抗滑耐磨石料。
本项目的沥青采用从国进口的SK AH-7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7)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作全面检查,并经调试证明处于性能良好状态,机械数量足够,施工能力配套。
(8)沥青由灌装车运抵现场后,直接导入贮油灌,并且沥青加热温度(155-165℃)及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145-165℃)应符合规定。
(9)AC-16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已进行了检测,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要求。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规定要求进行原材料试验和混合料组成设计。
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类型,集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符合《技术规》的规定,沥青用量也通过试验确定。
试验室做出的配合比(目标配合比),已进行了生产试配,即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设计。
在生产配合比的设计阶段从拌和设备的各热料仓中取样,并进行筛分,然后确定各热料仓的用料量,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操作人员根据热料仓的用料比例,调整冷料仓的进料比例,使供料平衡。
最后进行生产配合比的验证,通过做试验段来验证,直至符合设计要求为止,经生产验证后的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修改,除非料源级配发生明显变化,配合比的修改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同意。
2.拌和项目部投入的德国边宁荷夫H3000沥青拌和楼为间歇式强制拌和机,在拌和过程中自动控制沥青、各种矿料的计量、自动控制石料的加热温度。
沥青采用全自动控制导热油炉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
一般中粒式沥青砼搅拌25-30S。
石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65℃—180℃,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70℃,经与矿粉、沥青拌和后的混合料温度控制在145℃—165℃,出厂温度不低于155℃。
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做到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出厂,并及时调整。
沥青拌和场的碎石材料按不同规格分隔堆放,对不同料源的集料、矿粉和沥青也给予分别存放。
在生产过程中每天不少于二次拌和设备生产的混合料进行取样试验,以便对拌出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检验,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3.运输与摊铺(1)运输运输车辆的安排要保证沥青拌和场一个小时产量的运量,同时要保证摊铺机前始终有车辆在排队等候卸料。
运送沥青混合料车辆的车箱底板面及侧板必须清洁,不得沾有有机物质,为防混合料粘在车箱底板可涂刷一薄层油水(导热油∶水为1∶3)混合液。
为了尽可能保持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以及防止灰尘污染混合料,运料车上均要覆盖篷布,运送到现场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45℃。
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应废弃。
(2)摊铺在进行沥青路面摊铺前有必要对路面下面层再次进行检查,把质量隐患消灭在下道工序之前,通常检查的容有下面层表面沥青粘层有否损坏、平整度、横坡、宽度、高程等是否符合要求。
沥青砼采用两台德国戴纳派克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前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进行施工放样,设置找平基准线,制作标准垫块(设计厚度+松铺厚度)等工作,通过试验段铺筑的成功经验,确定摊铺速度、振动振捣频率、松铺系数、碾压速度、碾压遍数、路面最低碾压温度等数据。
为了提高路面平整度,摊铺速度与拌和能力要相匹配,保证摊铺机在一个作业段连续不断地摊铺。
上面层摊铺采用平衡梁的方法来控制高程、平整度和横坡度。
为提高平整度,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前进的速度要恒定,并尽可能减少停机次数。
提前对供料能力和摊铺速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周密计算与安排。
摊铺前,摊铺机要提前30分钟就位,并将熨平板预热到130℃后,空档运行3分钟再进行摊铺。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不低于135℃,采用两台摊铺机分梯队全幅摊铺,摊铺需进行试铺,必须确保混合料的离析程度不致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采用。
摊铺过程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后的混合料不得用人工反复修整,但出现下列情况时除外:△横断面不符合要求△构造物接头部分缺料△摊铺带边缘局部缺料△表面明显不平整△局部混合料明显离析△摊铺机后有明显的拖痕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紧跟着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或遇雨时,要立即停止摊铺,并做好沥青混合料的保温工作。
4.碾压碾压作业在混合料处于能获得最大密实度的温度下进行,开始碾压温度一般不低于130℃,碾压终了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振动压路机不低于70℃。
压实工作按铺筑试验路面确定的压实设备的组合和程序进行。
碾压的一般程序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
由于本工程使用的摊铺机具有双夯锤振捣装置和机械振动装置,并可根据混合料类型和摊铺厚度调整振动频率,使摊铺后路面的预压实度达到80%以上。
为此,我们采取的压实方法是用英格索兰DD110压路机紧跟着摊铺机静压一遍,然后用徐工XP261轮胎压路机碾压4遍,接着用英格索兰DD110双光轮压路机静压3遍(最后一遍静压光面),并以不出现轮迹为度。
初始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压实由外侧向路中心进行,相邻碾压带均应重叠1/3~1/2轮宽,压路机行走的路线来回都应是直线,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呈梯形随摊铺机向前摊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
轮胎压路机的轮胎气压注意保持一致(不少于0.55MPa),以防止轮胎软硬不一而影响平整度。
路面温度降到70℃以下时,不能再碾压。
碾压速度保持慢而均匀,一般初压速度为2-3km/h,复压速度振动压路机为3-4.5km/h,轮胎压路机为3-5km/h,终压速度为3-6km/h,在摊铺机连续摊铺时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
沥青砼的碾压非常关键,因此压路机操作工的职业素质水平至关重要,我部将选用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操作工进行操作。
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大检测力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沥青砼各层的压实度。
在沿着路缘石或压路机压不到的其它地方,采用英格索兰DD-16小光轮压路机进行充分压实。
已经完成碾压的路面,不得修补表皮。
沥青路面的碾压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压实质量与压实温度有直接的关系,而摊铺后混合料温度是在不断变化的,特别是摊铺后4-15分钟,温度损失最大,因此必须掌握好有效压实时间,适时碾压,并根据摊铺厚度、自然条件及时调整碾压方法,确保压实质量。
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将对沥青砼的拌和出料、摊铺、初压、终压温度做详细记录,以便指导施工,保证质量。
5.接缝(1)横向接缝横向接缝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
上面层接缝采用垂直接缝,做到紧密粘结,完全压实,连接平顺,平整度控制在3mm之。
铺筑时应尽量把横向接缝设在构造物的连接处,如桥梁的两端或伸缩缝处,如无法避免时,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1米处将熨平板稍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予碾压,然后用三米直尺检查平整度,趁沿未冷却时垂直切除端部厚层不足的部分,使下次施工时成直角连接。
重新摊铺前,应用三米直尺仔细检查端部平整度,当不符合要求时应予清除。
符合要求后,在垂直面上涂上粘层沥青,摊铺时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后及时进行碾压,碾压先用钢轮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带的外侧应放置供压路机行驶的垫木,碾压时,压路机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碾压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
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压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接缝处施工后,再用三米直尺检查平整度,当有不符合要求之处应趁混合料沿未冷却时立即处理,以保证横向接缝处的路面平整度。
另外应注意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要错位1米以上。
(2)纵向接缝为了减少纵向接缝,本工程上面层采用两台摊铺机呈梯队全幅摊铺。
七、结果分析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路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试验结果统计如下:1.标准配合比的矿料级配分析(1)配合比比对(2)通过抽提试验,进行混合料的筛分,对0.075mm、2.36mm、4.75mm、13.2mm通过率分析,成果如下:通过与生产配合比通过率的比较,实际通过率与生产配合比通过率基本接近,符合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