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题目及答案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讲义教案-第三章 社会化的发展.doc

《社会心理学》讲义教案-第三章 社会化的发展.doc

第三章社会化的发展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定义及其分析(-)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socializatiori)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一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过程,是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稈。

每个人从来到社会的第一天起,就比人生活在一个具有某种关系(如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的社会环境里,而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化的内容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标准,对人们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剥削行为在资木主义社会被视为合法的行为,而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则是不允许的。

所以说,个体的社会化体现了社会的特点与时代的风貌。

社会环境对于人的煤响,是通过务种育接与间接的渠道进行的。

所以,个人对社会要求的认识与掌握可能是白觉的、积极的与主动的,也可能是不白觉的、消极的与被动的。

也就是说,个人的社会化有时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有时是无意识、潜移默化进行的。

总而言Z,社会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不管个人喜欢还是不喜欢,总是会在他身上实现的。

(二)社会化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人,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个人,刚从母胎里分娩出来,就被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Z 屮。

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川种种方法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成为一个符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使他憐得什么是正确的,是被社会所提侣与鼓励的;什么是错误的,是被社会所禁止与反对的。

与此同时,个人也随时随地对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其H身的独特方式做出种种反应, 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由此可见,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系列的社会化的过稈,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徳规范的过稈。

(三)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许多事实证明,儿童要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不仅需要在身体上受到照顾,还需要与社会成员进行交往,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否则社会化就会受到损害。

社会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心理活动B. 群体心理活动C. 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D. 社会现象的统计分析答案:C2.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B.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性C. 个体对群体的领导D. 群体对个体的排斥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哲学思辨答案:D4.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会倾向于:A. 与他人保持一致B. 与群体保持一致C. 与社会保持一致D. 与自己保持一致答案:B5.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A. 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B. 个体对社会的评价C. 社会对个体的评价D. 群体对个体的评价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6. 社会心理学只研究群体行为,不涉及个体心理。

(错误)7.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面对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或态度时产生的不适感。

(正确)8.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完全基于实验室的实验。

(错误)9. 社会影响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正确)10.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是指个体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

(错误)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认知、态度与态度改变、社会影响、群体行为、人际关系、健康心理学等。

12. 解释“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现象。

答案:社会促进是指在他人存在的情况下,个体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会有所提高。

社会抑制则是指在他人存在的情况下,个体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会有所下降。

13. 什么是“社会学习理论”?答案:社会学习理论是由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

14. 描述“群体思维”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答案: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之间的压力和对一致性的渴望,导致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和决策质量的降低。

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学参考教案

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学参考教案

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学参考教案一、引言大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的研究。

本教案旨在提供关于大学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参考,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社会认知、情感、信念和态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分析和解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三、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社会心理学导论:作者A•社会行为科学:作者B•社会心理:作者C参考资料:•社会心理实验设计与分析:作者D•认知社会心理学导论:作者E•组织行为与管理:作者F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周:导论与概念•课程介绍和目标•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第二周:社会认知•认知过程与社会知觉•人类决策与判断过程•自我和自我认同第三周:情感与情绪•情感的起源和表达•情绪调节和情绪智力•社会情境对情绪的影响第四周:信念和态度•個人信念與態度形成過程•態度與行爲關係•社會認知中的偏见和歧视问题第五周:群体行为•群体的动力和组织结构•群体决策与归因过程•从个体到群体的转变过程五、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为了有效地传授大学社会心理学知识,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系统性、逻辑性的讲解来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

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视频案例分析:利用社会心理学相关案例的视频,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

4.实验设计与实践: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社会心理学实验,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教师可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课堂小测验: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作业与项目:布置一些书面作业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3.期末考试:涵盖整个课程的知识点,测试学生对整体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大学四年级社会心理学教案

大学四年级社会心理学教案

大学四年级社会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3. 掌握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等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成果;4. 培养学生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 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4. 社会情感和情绪调节;5. 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6. 社会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知识。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 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2. 讲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者进行介绍;3. 分析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二课时: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 探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2. 介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等;3. 引导学生分析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挑战。

第三课时: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1. 解释社会认知和社会知觉的概念;2. 探讨认知偏差和认知失调等社会认知现象;3. 分析社会知觉中的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等内容。

第四课时:社会情感和情绪调节1. 阐述社会情感和情绪调节的基本概念;2. 探讨情绪传播和情绪调节的机制;3. 分析社会情感和情绪调节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

第五课时: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1. 讲解社会行为的定义和分类;2. 解析社会影响力的来源和机制;3. 探讨群体行为和集体行动的心理学机制。

第六课时:社会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介绍社会心理学在教育、组织、医学等领域的应用;2. 分析社会心理学在社会问题解决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占30%;2. 期中考试占40%;3. 学期论文撰写和报告占30%。

社会心理学题目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题目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题目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 ) 。

A、社会哲学阶段B、哲学思辨阶段C、经验描述阶段D、实证分析阶段参考答案:C2、社会行为公式B=f (P,E) 中,B指( ) 。

A、行为B、个体所处的情境C、个体D、函数关系参考答案:A3、社会行为公式B=f (P,E) 中,P指( ) 。

A、行为B、个体所处的情境C、个体D、函数关系参考答案:C4、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 )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观察B、实验C、思辩D、归纳参考答案:A5、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 ) 。

A、情绪状态B、过去的经验C、个性特征D、所处的情境参考答案:D6、社会行为是由( ) 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因素B、现实生活C、周围环境D、即时情境参考答案:A7、社会行为公式B=f (P,E) 中,E的含义是( ) 。

A、行为B、函数关系C、个体D、个体所处的情境参考答案:D8、麦独孤(W.McDougall) 用( ) 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A、认知过程B、学习C、社会影响D、本能参考答案:D9、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 ) 。

A、心理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理论D、人本主义参考答案:B10、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关系最不密切的概念是( ) 。

A、存在主义B、自我实现C、人的尊严D、观察学习参考答案:D11、性别表示男女在( ) 。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参考答案:B12、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称为( ) 。

A、反思自我B、客我C、社会自我D、镜我参考答案:D13、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 ) 的观点。

A、C ·罗杰斯B、M ·米德C、W ·詹姆士D、K ·勒温参考答案:C14、不属于社会化的载体的是( ) 。

社会心理学教案全

社会心理学教案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心理学杨彬讲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定义:研究个人和团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科学❖是社会学和心理学在20 世纪初相互靠近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边缘性学科基础性学科实用性学科新型学科❖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 不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侧重研究心理学的社会基础❖人类社会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社会化❖研究人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包括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民族社会化、职业社会化、性别社会化等❖社会角色的形成研究人的社会认知❖三个方面:❖对他人的认知,又叫人际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又叫自我认知❖归因问题,研究人怎样寻找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研究人际关系❖包括人际吸引:如喜欢、爱恋等❖人际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人际互动:人际相互作用,如合作、竞争、模仿等研究个人行为❖包括侵犯行为、利他行为、从众、顺从、服从等研究社会态度和态度的转变❖社会态度的结构及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态度的改变❖社会态度改变的条件及过程研究团体心理❖团体和成员的关系❖团体领导人❖团体一般心理:模仿、流行、流言、暗示、竞赛研究社会心理差异❖团体差异、文化差异❖比如东西文化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研究社会心理学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可以直接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环境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宣传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公关心理学❖新闻心理学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特点❖一、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支柱❖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人行为的生理机制❖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行为的科学、研究个体心理如何在社会团体影响下发生、发展和变化❖三、两种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社会学)是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偏重阐释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四、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关系十分密切❖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学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学有很多相同之处: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研究对象方面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基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论❖最高原则❖原则性的指导思想❖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系统论的原则❖矛盾发展的原则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观察,它主要特点是在研究者在不进行干预被观察者的情况下, 观察和记录发生的事实.❖研究者需预先明确目的和要求,设计好的观察程序, 作好记录, 方法很多:笔记、录音、录象等技术都可以使用❖一般观察法;指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
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科学,它研究人们如
何彼此交往、如何影响彼此以及如何在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社
会心理现象。

它涉及到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会关系,以
及人们如何在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和分析等,它以社会环境为研
究对象,以人类行为为研究内容,以社会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社会心理学方法为研究手段,以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为研究结果。

2. 什么是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它是人
们理解社会现象的过程。

社会认知包括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
理解、判断和推理等,它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行为的基础。

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和分析等,它以
社会环境为研究对象,以人类行为为研究内容,以社会认知理论
为研究基础,以社会认知方法为研究手段,以社会认知研究结果
为研究结果。

3. 什么是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受到的外部影响,它是人们
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

社会影响可以是正面的,如家庭、朋友、
同事等对人们的正面影响;也可以是负面的,如媒体、社会环境
等对人们的负面影响。

社会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调
查和分析等,它以社会环境为研究对象,以人类行为为研究内容,以社会影响理论为研究基础,以社会影响方法为研究手段,以社
会影响研究结果为研究结果。

社会心理学慕课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慕课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慕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的心理过程B. 群体的心理过程C. 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D. 社会现象的统计分析答案:C2.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A. 归因B. 认知失调C. 情绪调节D. 神经科学答案:D3.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以下哪项?A. 社会促进B. 社会抑制C. 社会模仿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判断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过程的学科。

(错误)2.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

(正确)3.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是完全相同的学科。

(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社会促进和社交抑制的概念及其区别。

社会促进是指在他人存在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交抑制则是指在他人存在时,个体的工作效率降低的现象。

两者的区别在于,社会促进通常发生在简单或熟练的任务上,而社交抑制则发生在复杂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务上。

2. 什么是认知失调,它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

这种不适感会驱使个体采取行动,以减少或消除这种不一致,比如改变信念、态度或行为,或者通过合理化来解释这种不一致。

四、论述题1. 论述社会心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减少偏见和歧视方面,社会心理学提供了对刻板印象形成和维持机制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接触和教育来减少这些偏见。

在促进健康行为方面,社会心理学研究如何通过社会影响来鼓励人们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帮助理解群体动态,如团队合作、领导力和冲突解决等,这些都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因素。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改善人类社会行为的有力工具。

社会心理学大学公开课教案

社会心理学大学公开课教案

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对象: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3. 了解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一、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背景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个体与群体心理的互动。

2. 社会认知理论。

3. 社会影响理论。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

2. 调查法。

3. 访谈法。

4. 观察法。

四、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 人际关系。

2. 组织行为。

3. 市场营销。

4. 社会政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它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简要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二、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背景1. 讲解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回顾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介绍主要的理论和代表人物。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介绍个体与群体心理的互动理论。

2. 讲解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课时: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讲解实验法、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的基本原理。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二、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 介绍社会心理学在人际关系、组织行为、市场营销和社会政策等领域的应用。

2.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社会心理学现象进行分析。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文献,了解社会心理学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口试的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
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与群体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动机等。

3.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概念:
- 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记忆和社会判断等。

- 社会影响:指他人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产生的影响,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比较等。

- 社会动机: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动机和目标,包括归属需求、权力需求和互惠原则等。

试题二
1.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 问卷调查: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特征,了解其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权益保障和结果披露等方面的问题。

3. 请简要描述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结果:
- 康纳斯实验:证明了从属与亲和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 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即所谓的“顺从实验”。

- 尤第实验:证明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影响,即所谓的“拖延实验”。

以上只是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试题和简要解答,希望能帮助您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社会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学习和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行为C. 社会环境D. 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答案:D2.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群体中个体行为的抑制B. 群体中个体行为的增强C.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D.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自我答案:B3.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班杜拉D. 荣格答案:C4.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归因风格理论D. 社会影响理论答案:C5. 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类型是什么?A. 服从、认同、内化B. 模仿、从众、服从C. 服从、模仿、内化D. 从众、认同、内化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社会心理学只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不关注心理过程。

(错误)2. 社会促进效应总是导致个体行为的增强。

(错误)3.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

(正确)4.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试图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正确)5.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总是寻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

答案: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特性和能力的认知和评价。

它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等方面,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2. 解释什么是从众现象,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或影响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现象。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如果大多数人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即使个体知道正确答案,也可能选择跟随大多数人的错误答案。

3. 描述社会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的区别。

答案: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在群体中,个体的行为表现会因为群体的存在而得到增强。

社会心理学教案 群体行为与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教案 群体行为与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教案群体行为与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教案:群体行为与社会影响导语: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心理行为和互动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将重点探讨群体行为以及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一、引入群体行为(250字)社会心理学中,群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

当个体置身于群体环境中时,他们的行为和个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随处可见,比如演唱会上的观众欢呼、足球赛中的球迷欢呼等。

二、集体决策与群体思维(300字)1. 集体决策:群体中的决策过程称作集体决策。

在集体决策中,个体的行为和意见往往会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

这种压力有时会导致个体放弃自己原本的想法,迎合群体中的主流观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到集体决策的复杂性和个体在此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 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倾向于采纳大多数人观点的心理倾向。

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个体对个人观点的质疑减少,容易陷入盲从行为。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群体思维的局限性,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社会规范与群体影响(350字)1.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群体对个体行为设定的行为准则和规定。

例如,穿着得体、诚实守信等都是社会规范的具体表现。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不同社会规范背后的心理原因,并思考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 群体影响:群体影响是指群体中成员对个体行为产生的非直接影响。

群体影响通常分为信息性影响和规范性影响。

信息性影响是指个体根据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来获取信息和决策;规范性影响则是个体受到群体行为和社会规范的约束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和实验的方式,深入探讨群体影响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机制和心理效应。

四、群体互动与集体行为(350字)1. 群体互动:群体互动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相互作用和沟通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教案

一、教案名称:社会心理学教案社交影响与从众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交影响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2. 分析社交影响的两种形式:直接和间接。

3. 探讨从众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社交影响的定义与分类2. 直接社交影响:朋友间的互动、模仿与服从3. 间接社交影响:观察学习、大众媒体的影响4. 从众行为的心理机制:内在动机、外在压力5.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群体规模、一致性、匿名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交影响的定义、分类和从众行为的心理机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社交影响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从众行为,增强对社交影响现象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社会心理学相关教材或阅读材料。

2. 案例视频:选取与社交影响相关的案例视频进行教学。

3. 幻灯片:制作精美的幻灯片,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社交影响的日常例子,引发学生对社交影响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社交影响的定义、分类和从众行为的心理机制。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社交影响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5.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从众行为。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九、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比赛,让学生通过表演展示他们对社交影响的理解。

2. 邀请社会心理学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有机会与专家交流社交心理学相关问题。

十、教学进度安排:1. 教案一:社交影响的定义与分类(1课时)2. 教案二:直接社交影响与模仿(1课时)3. 教案三:间接社交影响与大众媒体(1课时)4. 教案四:从众行为的心理机制(1课时)5. 教案五: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1课时)六、教案名称:社会心理学教案态度与态度改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态度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费斯汀格
D. 斯金纳
答案:C
5. 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类型包括:
A. 顺从、服从、认同
B. 顺从、服从、模仿
C. 顺从、认同、模仿
D. 服从、认同、模仿
答案:A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是由亨利·塔吉菲尔提出的,它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个体通过与群体成员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这种比较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以下是一套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的完整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个体心理
B. 社会行为
C.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D. 社会结构
答案:C
2. 从众现象通常发生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群体思维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答案:群体思维是指在高度凝聚力的群体中,为了维护群体的一致性和和谐,个体可能会抑制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决策过程的质量下降。群体思维可能导致忽视重要的信息,过度乐观,以及对风险的低估,最终可能导致不良的决策结果。
2. 分析社会影响对个体态度和行为改变的作用机制。
2. 解释社会学习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
答案:社会学习理论由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它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在个体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这种学习过程在社会化和社会影响中起着关键作用。
3. 描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1.1 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理解社会心理学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社会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市场营销、社会工作、教育等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引导学生们分享他们对社会心理学的了解和认识老师讲解:通过PPT或教材,详细讲解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们分析其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二、第二章:个体社会化与自我认知2.1 教学目标理解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掌握自我认知的形成和作用机制探讨自我认知在人际关系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个体社会化的概念和阶段自我认知的构成要素和形成过程自我认知在人际关系和个体发展中的作用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个体社会化和自我认知的关系角色扮演: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自我认知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体验结果三、第三章:人际关系与沟通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探讨人际关系和沟通在社交活动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分类:亲密关系、友谊关系、社交关系等有效沟通的要素和障碍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3 教学活动情景模拟:让学生们模拟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和沟通场景沟通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们的人际沟通技巧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模拟和训练结果四、第四章:群体行为与团队动力4.1 教学目标理解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团队动力的形成和作用机制探讨团队动力在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分类团队动力的构成要素和作用机制团队动力在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中的应用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群体行为和团队动力的关系团队建设活动:组织一些团队建设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团队动力的重要性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活动结果五、第五章:社会影响与顺从行为5.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影响的类型和机制掌握顺从行为的原因和后果探讨社会影响在广告宣传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社会影响的分类: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顺从行为的原因:如社会规范、群体压力等社会影响在广告宣传和社会变革中的应用5.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分析一些广告宣传案例,了解社会影响和顺从行为在其中的作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社会影响和顺从行为的关系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分析和讨论结果六、第六章:态度与偏见6.1 教学目标理解态度的构成和功能掌握偏见和歧视的形成机制探讨态度和偏见在个体行为和社会互动中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态度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偏见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态度和偏见在社会互动和冲突中的作用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态度和偏见的关系角色扮演: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偏见和歧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体验结果七、第七章:Stereotypes 与刻板印象7.1 教学目标理解刻板印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刻板印象的形成和改变机制探讨刻板印象对个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刻板印象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刻板印象对个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的影响打破刻板印象的方法和策略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刻板印象的形成和影响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分析一些刻板印象的案例,了解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分析结果八、第八章:社会认同与群体归属感8.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认同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群体归属感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探讨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感在个体行为和群体冲突中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社会认同的概念和作用机制群体归属感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感在群体冲突和合作中的作用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感的关系角色扮演: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群体归属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体验结果九、第九章:网络社会心理学9.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掌握网络社交行为和影响因素探讨网络社会心理学在网络传播和社交网络中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网络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网络社交行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网络社会心理学在网络传播和社交网络中的应用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网络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和现象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分析一些网络社交行为的案例,了解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分析结果十、第十章:应用社会心理学10.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掌握社会心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探讨社会心理学在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社会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教育、市场营销、社会工作等社会心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在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中的应用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作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分析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案例,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分析结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个体社会化与自我认知重点环节:自我认知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以及个体社会化与自我认知的关系。

文学通识课-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通识课-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通识课-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1. 问题: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回答: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探讨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问题: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有哪些?
回答: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概念理论、认知失调理论、集体行为理论等都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

3. 问题:社会认知理论是什么?
回答: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对社会信息的感知、加工和记忆过程,探索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中的事件和行为。

4. 问题:自我概念理论是什么?
回答:自我概念理论指个体对自己的观念和看法,包括对自己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等。

5. 问题:认知失调理论是什么?
回答:认知失调理论指人们在面对相矛盾或冲突的认知元素时,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心理状态,并努力通过调整和重塑认知来减轻
这种不适。

6. 问题:集体行为理论是什么?
回答:集体行为理论研究群体中的社会行为和过程,探讨人们
在群体中的行为如何受到竞争、合作、领导与追随等因素的影响。

7. 问题: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回答: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人际关系与冲突、社会影响与舆论等。

8. 问题: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回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研究、实验研究、调查
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以上是对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的简要答案,希望能够帮助您更
好地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社会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提供相关案例和活动,以促进学生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的基本理论。

3. 能够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心理学概述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社会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节:社会认知1.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2. 社会知觉和社会记忆。

3. 社会推理和社会判断。

第三节:社会影响1. 社会影响的基本概念。

2. 领域依赖性理论。

3. 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

第四节:案例分析与讨论1. 将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运用到实际案例中。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分析结果。

四、教学方法1. 知识讲授:教师通过演讲、PPT等方式传授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选择具体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小组活动: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和讨论。

4. 展示报告: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估1. 参与度: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和案例讨论的积极程度。

2. 知识运用:学生能否准确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3. 分析能力: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4. 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展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PPT讲义。

2. 案例材料:提供实际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小组活动指导书:指导学生完成小组活动和展示报告的指南。

七、教学时序安排本教案建议分为四个教学小时进行教学和实践活动。

第一教学小时:1. 社会心理学概述的讲解(30分钟)。

2. 学生小组成立并讨论案例分析的方法和要求(10分钟)。

3. 学生小组选择一个案例并开始进行分析(2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考试参考题目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变量:指一个具体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大小能够视察和测量。

变量一般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对其心理或行为的影响。

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行为反应。

3、信度 :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量的分数是渴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就是可信的。

一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可信的。

4、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的参加生活。

一句话,通过社会化使个体从自由人变成社会人。

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5、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分,规定了这个个体应当具有的心理和行为。

6、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对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绝对的希望,称之为角色希望。

7、态度8、社会知觉:心理学术语,指具有社会意义的那种知觉,而社会意义是离不开人的,所以社会知觉也称人知觉、对人知觉、人际知觉,包括个体自我的知觉,对群体成员和群体本身的知觉。

9、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人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因。

在与他人接触中,对初交者形成印象,所根据的材料往往在时间上有绝对间隔,因而材料出现的次序对于印象形成作用不大一样。

人都根据间隔段后面的材料形成印象,这种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10、第一印象: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而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

11、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坏的,所以他就被消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就被赋予其他不好的品质。

12、印象管理:指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13、内隐社会认知:社会认知过程中的一些个体不能回忆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具有潜在影响作用,是更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

14、刻板印象:对各类人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的根据,称为刻板印象。

15、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论。

16、自我:在心理学中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

觉察是一种心理经验,是一种主观意识,故心理学中讲自我就是讲自我意识,两者是同义语。

在咱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

17、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主要指个体关于自己能够处理不同情境问题的乐观信念。

18、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对特事物所采取的价值观。

它是与具体事物和情景相关联的,是人们在特定对象上所进行的价值选择。

19、同理心: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对方的真实看法和内心感受,并且基于这种理解来进行沟通,同时将自己的同理心传达给对方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

20、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也叫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

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

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就是这个道理。

21、助人行为: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根据助人行为的动机性质,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即利他行为22、去个性化:个体在群体中与大家一道从事某项活动时,对群体的认同淹没了个人身份,使个体失去通常的个性感。

23、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24、从众、依从和服从:从众, 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从众行为的本质,是个体受到某种社会影响力作用之后,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反应。

依从,指人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他人请求,行为符合别人期望的现象。

服从,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权威命令之下,迫于直接的或规范的压力而做出命令指定行为的现象。

25、睡眠者效应:人们忘记信息源比忘记信息的内容更快。

信息源是低可信性时,往往不能使人们在初始阶段恰当地估计信息的内容,但三个星期后,由于信息源本身的影响消失了,使得人们对信息的评价有可能上升的现象。

反之亦然。

两种说服路线26、登门槛效应与留面子效应:即得寸进尺,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小的要求,等他人同意后,再向他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此时对方满足较大要求的可能性增加。

留面子效应,即以退为进,先向他人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后,紧跟着向他提出一个比较合适的要求,这时后一个要求被同意的可能性增加。

27、搭便车效应: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

由于利益集团的利益是由组成集团的每个成员的需求和动机决定的。

因此,每个利益集团成员只有联手努力才能获得共同利益。

如果有人没有为此而努力,而另外人付出了努力,那么这就会抑制集团成员为本利益集团努力的动力;如果利益集团内每个成员都共同努力,则个人成本就会相当小。

28、定势:是指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了以后心理活动的进行。

29、人际关系: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这种关系的调整与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

30、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社会助长,也称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是在电子监控存在的情况下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

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二、简答题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1、客观性原则2、分析与综合原则3、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4、伦理性原则2、简述一下对社会学习理论的理解。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观察认知即以心理表象或符号表征形式学习并存储在大脑中而非强化的结果。

社会学习包括观察和模仿两个过程在学习中个体的自身信念、自我知觉和期望主观因素对社会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又称社会认知理论3、简述文化对社会化的影响。

4、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情景因素:旁观者在场,榜样存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匆忙与助人代价2、受助者特点:性别,外部特征,相似性,人格特征3、助人者特征:年龄与性别,认知特点,个性特点,心境5、什么是侵犯行为?如何预防侵犯行为?凡是以伤害他人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任何行为都是侵犯行为。

通常减少侵犯行为的手段包括:宣泄、社会制约(惩罚)、避免去个性化、提高道德发展水平,以及培养解决问题的技巧等几方面。

6、什么是问卷法?试分析问卷法的优缺点。

问卷法是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优点:•问卷法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这是为什么经常采用问卷法的原因•问卷法调查结果容易量化。

•由于问卷调查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

•现在的电子问卷克服了纸质问卷的一些缺点,方便实施与调整。

•问卷调查法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

缺点:•面向设计的问题问卷调查比较难•调查问卷设计难•调查结果广而不深。

•问卷调查经常采用由用户自己填答问卷的方式,所以其调查结果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问卷调查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7、社会知觉偏差的产生有哪些原因?首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8、沟通的类型有哪些?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单向沟通、双向沟通和多向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9、你怎样理解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

10、简述一下对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解。

霍曼斯采用强化心理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把人际相互作用比作经济交易,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

他将强化理论的元素引入交往,认为交往本质上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人们的交往通常会尽量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扩大满意度,缩小不满意度。

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若收益大大超过代价,人会内心不安;但若代价大大超过收益,就产生气愤。

因此,公平和互惠方能使相互作用长期保持。

社会交换理论的评价:社会交换理论与整个刺激-反应理论一样,忽视对中介心理过程的探讨,又不像社会学习理论有系统的实验证据,其理论的视角也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简单实惠驱动。

11、态度测量的方法有哪些?自我报告量表测量态度,虚假情报法,测量被试对态度目标的生理反应,即时正极电振幅,检测对态度目标的眨眼频率和潜伏期12、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哪八个阶段?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第五阶段,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第六阶段,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第七阶段,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第八阶段,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13、人际关系要遵循哪些原则?1.相互性原则2.交换性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14、人际关系改善的途径有哪些?沟通能力的自我提高正确使用身体语言人际关系改善的综合性心理学技术15、试运用大学生价值观结构分析自己的价值取向。

16、哪些因素会影响日常生活的从众行为?1)群体方面:群体规模;群体的凝集力;群体意见的一致;群体的权威性2)情景方面:刺激的模糊性;反馈的匿名性;承诺感3)个人方面:性别年龄地位三、论述题1、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具体案例。

1、动机:一个人在需要、动机方面的特点对他的行为方式的选择与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威胁:威胁是对将要做出对对方不利的事情的一种言语表述,是迫使对方答应自己要求或进行合作的一种手段。

3、信息沟通:交往双方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双方的相互了解和认识,对于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会有促进作用。

4、个性特征:个人的个性特征,对于他对别人采取行为的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性格和能力的影响最为明显。

5、组织文化:组织气氛和文化是影响合作与竞争的重要因素。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该如何改善自己的沟通能力?(1)开列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清单(2)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3)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4)制订、执行沟通计划(5)对计划进行监督3、冲突的发生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据此提出你能想到的预防冲突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