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机理
锂离子电池内部衰减机理
锂离子电池内部衰减机理
锂离子电池内部衰减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锂金属枝晶生长和聚集: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会在正负极之间进行迁移,并在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锂金属。
如果锂金属在电池中生成并聚集,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枝晶生长现象,形成锂枝晶短路或穿过隔膜,造成电池性能下降。
2. 电解液的分解和溶剂解耦: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中通常含有锂盐和有机溶剂。
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锂盐会发生电解质分解和有机溶剂的分解反应,产生气体、固体或液体产物。
这些产物会堵塞电池内部的微孔结构,影响电池内部的离子迁移和传导,导致电池容量和功率下降。
3. SEI膜形成和退化:充放电过程中,正极和负极表面会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膜。
SEI膜可以保护电解质和电极材料不与电解质直接接触,减少电极材料的氧化和电解液的分解。
然而,SEI膜也会随着循环充放电的进行而退化,丧失保护功能,导致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加速,进一步导致电池容量衰减。
4. 电极材料的结构变化和活性损失:正极和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体积变化和结构变化。
特别是锂离子的插入/脱出过程会导致电极材料颗粒的膨胀和收缩,引起电极材料的开裂和失活。
这些现象会降低电极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反应活性,从而导致电池容量衰减。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内部衰减机理涉及锂金属枝晶、电解液的分解和溶剂解耦、SEI膜的形成和退化以及电极材料的结构变化和活性损失等多个方面。
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可以更好地理解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并找到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
锂电池容量衰减原因分析
锂电池容量衰减原因分析锂电池容量衰减原因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电池已成为许多电子设备的主要能量来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锂电池的容量会逐渐下降,导致电池续航能力减弱。
这种容量衰减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锂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化学反应。
在锂电池中,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会导致电池容量的减少。
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与电解液中的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
随着反应的进行,这些化合物会堆积在电极表面,阻碍锂离子的迁移,从而减少电池的容量。
其次,锂电池容量衰减还与电池的使用环境有关。
高温环境是导致锂电池容量衰减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高温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加速,导致电池的寿命缩短。
此外,高温还会引起电池内部的膨胀和变形,从而导致电池的容量减少。
因此,在使用锂电池时要尽量避免高温环境,以延长电池的寿命。
另外,锂电池容量衰减还与过充和过放有关。
过充会导致锂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不稳定,从而损坏电池的结构和性能;而过放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无法正常进行,减少锂离子的储存量。
因此,正确使用和充电锂电池是延长电池寿命的重要因素。
最后,锂电池的容量衰减还与充电和放电速度有关。
过快的充电和放电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过多的热量,从而加速电池容量的衰减。
因此,在充放电过程中要控制好电流的大小,避免过快充放电。
综上所述,锂电池容量衰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化学反应、使用环境、过充和过放以及充放电速度都会对锂电池的容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锂电池时,我们应该注意正确使用和充电,避免高温环境,并控制好充放电速度,以延长锂电池的寿命和续航能力。
锂电池衰减原理
锂电池衰减原理
锂电池衰减原理是指随着锂电池使用次数的增加,其容量和性能逐渐下降的过程。
衰减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都会随着充放电而发生结构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电池容量的下降。
2. 锂电池的电解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分解,导致电池内阻的增加,从而降低电池性能。
3. 锂电池在高温或过度充电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电池容量下降和性能衰减的情况。
为了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过度充电和高温使用。
此外,定期对电池进行保养和更换也是保持电池性能的重要措施。
- 1 -。
水系锂离子电池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来自About 80% of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first cycles is maintained after 30 cycles and about 40% after 100 cycles.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提高性能方 法
1. 引入杂原子P,V或别的非 晶物。提高结构变化的 可逆性。 2. 与氧化锰锂共混,使充 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相 互抵消。 3. 提高其内在导电性能。
耐过充能力差,安全性差
LiCo0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 材料,电化学性能好、工作 电压高,且工艺研究比较成 熟,在短期内仍将占有市场 。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扫描速率的不 断加快,极化现象 越来越明显,氧化 还原峰位置分离距 离也越来越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 即使扫描速率比较 大,仍然可以得到 很好的电化学响应 曲线,扫描速率可 以比其在有机电解 液中扫的更快,说 明钻酸锂在水溶液 中的极化现象不明 显。
LiCoO2
由于具有高的电压和可逆的进行嵌脱锂离子的能力,LiCoO2被用作锂离子 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1990年Sony公司商品化的第一个锂离子电池正是用 LiCoO2作为正极的。LiCoO2具有二维层状结构,适宜锂离子的脱嵌,是目前应用最 广泛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存在的问题
材料稳定性不好 丰度低,价格昂贵
高比功率(1800w/kg
) 长循环寿命
(500-1000次)
低自放电 (6-8%/月)
无记忆效应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重点讲解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衰降机理及应对方法
重点解读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衰降机理及应对方法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等部分构成,充电的过程中Li+从正极脱出经过电解液迁移到负极表面,并嵌入到负极内部,放电的过程则正好相反,在理想的情况下Li+完全可逆的在正负极之间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做到无穷长,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电解液/电极界面存在较多的副反应,因此会持续的消耗锂离子电池中的活性Li,并使得电池内阻增加,因此使用过程中电池的容量和性能总是在不断衰降。
延长锂离子电池的寿命是所有锂离子电池设计师的终极追求,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首先需要弄清楚锂离子电池的衰降机理。
近日,清华学大学的Xuebing Han(第一作者)和欧阳明高院士(通讯作者)分析了不同体系锂离子电池的寿命衰降机理,并对如何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给出了建议。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降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1)活性Li的损失(LLI);2)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损失(LAM),同时伴随着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降往往还有电池内阻的增加和电解液的消耗(包括电解液中添加剂的消耗)。
负极的衰降机理目前普遍应用的碳酸酯类电解液的稳定电压窗口在1-4.5V(vs Li+/Li)之间,但是常见的石墨负极的工作电位在0.05V左右,因此电解液在与嵌锂后的石墨材料接触时必然会发生还原分解反应,好在电解液分解后会在电极的表面形成一层惰性层(SEI膜),理论上这层惰性层能够传导Li+,但是对于电子是绝缘的,因此这层惰性层能够抑制电解液的进一步分解。
但是负极在嵌锂的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体积膨胀,例如石墨材料会膨胀10%左右,而Si材料的体积膨胀则会达到惊人的300%以上,这会造成SEI膜产生裂纹,从而将新鲜的电极界面裸露出来,导致电解液的持续分解,这不仅仅会消耗锂离子电池内部有限的活性Li,还会引起电池阻抗的增加,这也是目前普遍接受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导致的容量衰降机理。
此外,低温充电、快充和过充导致负极析锂也是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跳水机理研究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跳水机理研究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三元锂离子电池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它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容量跳水。
容量跳水指的是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循环后,电池内部发生的化学变化导致其容量逐渐降低。
因此,研究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跳水机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解决三元锂离子电池容量跳水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容量跳水的原因。
容量跳水的本质是由于多次充放电循环会导致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的偏离。
多次充放电循环会使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残留,这些残留会导致电池的两端形成一层复合的电解质析出物,这种现象就叫做“老化”,这也是容量跳水的主要原因。
其次,要有效解决三元锂离子电池容量跳水问题,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老化现象。
常用的有效措施有:(1)采用新型催化剂来减少电池内部残留物的产生,使得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得到改善;(2)采用新型导电剂或电解质来改善电池内部的电化学结构,从而减少“老化”现象;(3)采用新型的外壳材料,在保证电池结构稳定的同时改善电池的机械性能,有利于保护电池结构和改善容量跳水现象。
最后,要研究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跳水机理,还需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过程中,需要研究电池内部结构的变化;(2)研究过程中,需要研究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的变化;(3)还要研究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外壳材料及它们的影响;(4)研究三元锂离子电池容量跳水中所涉及的化学动力学反应;(5)等等。
考虑到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跳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所以在实际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多个因素来深入解析其容量跳水机理。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跳水研究,既有助于揭示容量跳水的本质机理,也有助于促进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
因此,本文认为,研究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跳水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总之,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跳水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研究其容量跳水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锂离子电池失效机理
锂离子电池失效机理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主要包括容量衰减。
容量衰减进一步分为可逆容量衰减和不可逆容量衰减。
可逆容量衰减是由于电池充放电制度异常或电池使用环境不佳导致的,这类衰减可以通过调整电池充放电制度和改善电池使用环境等措施使丢失的容量恢复。
不可逆容量衰减则是由于电池内部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产生了不可恢复的容量损失。
这种损失通常与电池制作工艺、电池使用环境等客观因素有紧密联系。
从材料角度看,造成失效的原因主要有正极材料的结构失效、负极表面SEI过渡生长、电解液分解与变质、集流体腐蚀、体系微量杂质等。
此外,锂电池的失效分析分为两个方向:
基于锂电池失效的诊断分析,以失效为出发点,追溯到电池材料的失效机理,以达到分析失效原因的目的。
基于累积失效原因数据库的机理探索分析,以设计材料的失效点为出发点,探究锂电池失效发生过程的各类影响因素,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需更专业的信息,建议咨询电池行业或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
为什么锂离子电池容量会衰减?
本质原因锂离子电池在两个电极间发生嵌入反应时具有不同的嵌入能量,而为了得到电池的最佳性能,两个宿主电极的容量比应该保持一个平衡值。
在锂离子电池中,容量平衡表示成为正极对负极的质量比,即:γ=m+/m-=ΔxC-/ΔyC+上式中C指电极的理论库仑容量,Δx、Δy分别指嵌入负极及正极的锂离子的化学计量数。
从上式可以看出,两极所需要的质量比依赖于两极相应的库仑容量及其各自可逆锂离子的数目。
一般说来,较小的质量比导致负极材料的不完全利用;较大的质量比则可能由于负极被过充电而存在安全隐患。
总之在最优化的质量比处,电池性能最佳。
对于理想的Li-ion电池系统,在其循环周期内容量平衡不发生改变,每次循环中的初始容量为一定值,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
任何能够产生或消耗锂离子或电子的副反应都可能导致电池容量平衡的改变,一旦电池的容量平衡状态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就是不可逆的,并且可以通过多次循环进行累积,对电池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在锂离子电池中,除了锂离子脱嵌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副反应,如电解液分解、活性物质溶解、金属锂沉积等1、过充电1、石墨负极的过充反应:电池在过充时,锂离子容易还原沉积在负极表面:沉积的锂包覆在负极表面,阻塞了锂的嵌入。
导致放电效率降低和容量损失,原因有:①可循环锂量减少;②沉积的金属锂与溶剂或支持电解质反应形成Li2CO3,LiF 或其他产物;③金属锂通常形成于负极与隔膜之间,可能阻塞隔膜的孔隙增大电池内阻;④由于锂的性质很活泼,易与电解液反应而消耗电解液.从而导致放电效率降低和容量的损失。
快速充电,电流密度过大,负极严重极化,锂的沉积会更加明显。
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正极活性物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过量的场合。
但是,在高充电率的情况下,即使正负极活性物的比例正常,也可能发生金属锂的沉积。
2、正极过充反应当正极活性物相对于负极活性物比例过低时,容易发生正极过充电。
正极过充导致容量损失主要是由于电化学惰性物质(如Co3O4,Mn2O3等)的产生,破坏了电极间的容量平衡,其容量损失是不可逆的。
锂离子电池多次充放电后,容量下降的原因
锂离子电池多次充放电后,容量下降的原因锂离子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后,容量出现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深入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和使用锂离子电池,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首先,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嵌入和脱出电池的碳负极。
这个过程并非完全可逆,导致部分锂离子无法被充分利用,进而影响电池的容量。
其次,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碳负极的结构可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碳负极的孔径变大或变小,从而影响锂离子的传输效率和嵌入/脱出的可逆性。
这种不可逆的变化会导致电池容量的下降。
再次,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经历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导致结构发生变化。
特别是当锂离子脱出过多时,正极材料的结构可能会崩溃,使得电池容量下降。
此外,电解液的分解和反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会与电极发生反应,产生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
这个膜的形成需要消耗部分锂离子,导致电池容量的损失。
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解液的成分和浓度可能会发生变化,影响其电化学性能。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电池的内阻随充放电次数的增加而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劣化,使得锂离子的传输和迁移受到阻碍,进一步影响电池的容量和性能。
最后,不恰当的充电方式也是导致电池容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例如,过充电或充电电流过大可能会引起电解液的分解和正极材料的破坏,从而降低电池的容量。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后容量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电极材料的劣化、电解液的分解和反应、内阻的增加以及不恰当的充电方式等。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例如,采用适当的充电方式和维护方法、选择优质的材料和电解液、优化电极的结构和组成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
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衰减问题研究
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衰减问题研究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最主要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然而,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衰减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应用范围和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衰减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通常通过衰减容量来衡量。
容量衰减是指电池的可用总电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现象。
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包括电解液的分解、正负极材料的结构破坏、界面失活和金属锂枝晶等。
每一个循环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经历了一系列的电化学反应。
而这些反应不可避免地与电解液和电极材料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的逐渐衰减。
首先,电解液的分解是导致容量衰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溶剂会逐渐分解,形成气体和固体沉淀物,并在电解液和电极之间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
这些分解产物会堵塞电解液通道,降低锂离子在电池内部的迁移速率,从而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
此外,电解液的分解还会导致电池内的电解液浓度不均匀,使得电池内部的电位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容量衰减的现象。
其次,正负极材料的结构破坏也是一个重要的容量衰减因素。
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通常由锂金属氧化物和石墨等物质组成,这些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结构变化。
在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的过程中,正极材料会发生锂离子嵌入和脱嵌反应,导致结构的膨胀和收缩。
这种结构变化会引起正极材料的粉碎和结构损伤,进而导致电极活性物质的丢失和电极表面积的减小,降低了电池的反应活性和容量。
另外,界面失活是引起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和容量衰减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存在一个界面层,称为固态电解质界面(SEI)。
SEI层可以防止电解液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反应,防止电池性能的退化。
然而,长期循环过程中,SEI层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损伤和损坏,导致界面失活。
锂离子电池衰减原理
锂离子电池衰减原理
锂离子电池衰减是由于以下一些原因:
1.电解液损失: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的变化和重复充放电循环而损失。
这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平衡受到破坏,并最终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2.正极材料的损耗:正极材料上的活性物质会在放电过程中释放出锂离子,随着电池的使用时间逐渐耗尽。
当正极材料中的活性物质消失时,电池的能量容量和耐用性将显著下降。
3.负极损耗:负极材料的损耗是由于锂离子被吸附到负极表面上并释放出来形成电流。
经过多次循环充放电,负极材料会变得不稳定,并且越来越难以吸收和释放锂离子。
当这些问题加在一起时,它们将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下降,循环寿命变短,电池内部的化学均衡受到损害,并最终导致电池失效。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机理的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Capacity Fade Mechanism of Lithium Ion Battery
寿命 ,并在工作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相变或晶格的
膨胀收缩现象 。因此电极材料的相变被认为是容量
衰减的原因之一 。锂离子电池中的相变可分为两
类 :一是在锂离子正常脱嵌时电极材料发生的相变 ;
二是过充电或过放电时电极材料发生的相变 。对于
第一类情况 ,一般认为锂离子的正常脱嵌反应总是
伴随着宿主结构摩尔体积的变化 ,并产生材料内部
毫无疑问 ,提高 LiMn2O4PC 的性能指标 (如能量 密度 、循环性能等) 理所当然地要依赖于人们对于电 极和电解液材料以及导致容量衰减的基本物理化学 过程的认识上的提高 ,这同时也是锂离子电池研究
收稿 : 2003 年 11 月 , 收修改稿 : 2004 年 3 月 3 通讯联系人 e2mial :ylruan @163. com
子 ,这导致了容量的损失 ,机理如下 :
LiMn2 O4 - y Mn2+ + 2 y Li + →Li1+2 yMn2- y O4 (7)
Li1+2 y Mn2- y O4 →Li x Hz Mn2- y O4 + Li +
(8)
Hz Mn2- y O4 → Hz- xLi x Mn2- y O4
锂离子电池在两个电极间发生嵌入反应时具有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跳水机理研究
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跳水机理研究电池能量存储技术是当今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锂离子电池(LIB)。
随着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不断提高,其能量容量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践中,容量跳水现象仍然让科学家们头痛不已。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与材料、电解液以及电池工作温度等有关。
而本文的主题就是以三元锂离子电池为例研究其容量跳水的机理。
首先,我们来看看是什么造成了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跳水。
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电极和电解液。
从电极材料的角度来看,电极材料的非均匀分布、表面分层结构的形成以及微观结构的破坏等都会导致电极材料容量的降低。
在电解液方面,反应时间缓慢、阴阳极生成有机物沉积和离子对称抑制抑制等也会导致容量跳水。
除此之外,实验室中检测到多元锂离子电池容量跳水的用户使用温度也不可忽略。
当用户使用多元锂离子电池时,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则可能导致电池的温度迅速上升,从而导致电池容量的急剧下降。
好了,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考虑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跳水问题。
首先,在制备电池电极材料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材料的均匀分布和良好的传输性能,如均匀混合材料,改善表面结构等。
其次,在使用多元锂离子电池时,须保证外部环境温度正常,适当降低电池工作温度,以防止电池容量受到影响。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对电解液进行改进,例如改进电解液的反应性,利用吸附剂和有机添加剂抑制阴阳极生成有机物沉积并增强电解液离子对称抑制能力等。
综上所述,本文就三元锂离子电池容量跳水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涉及到电极材料、电解液以及温度等因素。
另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期能够有效解决三元锂离子电池容量跳水问题。
未来,研究者们还将继续深入研究这一机理,以更好地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规律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规律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等领域。
然而,随着充放电循环的进行,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会逐渐衰减,这对于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规律。
首先,需要了解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来实现充放电的。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会从正极材料(通常为金属氧化物)迁移到负极材料(通常为石墨),同时在正极材料上发生氧化反应;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会从负极材料迁移到正极材料,同时在负极材料上发生还原反应。
这个充放电的循环过程,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的衰减。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增加:随着充放电循环的进行,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导致胶体物质在电极间积聚,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
这会增加电池的内阻,导致电池的放电速度减慢。
同时,高温环境下,电极材料的热膨胀也会导致内阻的增加。
2. 正负极材料的结构改变:在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材料会发生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反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材料的结构会发生变化。
特别是在高锂嵌入和脱嵌电荷的条件下,会导致电极材料的脱溶、成分变化,这会减少可用的嵌入和脱嵌位点,进而影响电池容量。
3. 电解液的分解:电解液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分解,生成气体和固体产物。
这些产物会堵塞孔隙和缝隙,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导致电池内阻增加,电池容量减小。
4. 热失控和电化学腐蚀:电池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会发生热失控和电化学腐蚀现象。
高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但同时也会加速电池材料的热膨胀和结构破坏,导致容量衰减;低温环境下,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速度减慢,电池活性物质的活性也减弱,同样导致容量的衰减。
以上是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锂离子电池其容量衰减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锂铁磷酸铁锂电池(LiFePO4)相较于锂钴酸锂离子电池(LiCoO2)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和稳定性,容量衰减相对较低。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退机理与影响因素
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退机理与影响因素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退机理与影响因素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锂离子电池在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能源储存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干货】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变化及原因分析
【干货】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变化及原因分析来源:锂电联盟会长一、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现象分析正负极、电解液及隔膜是组成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成分。
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分别发生锂的嵌入脱出反应,其正负极的嵌锂量成为影响锂离子电池容量的主要因素。
因此,必须维持锂离子电池正负极容量的平衡性,才能确保电池具备最佳性能。
通常来说,锂离子电池常用有机溶剂和电解质(锂盐)组成的电解质溶液,该电解质溶液应当具备足够的导电性、稳定性,并且能够与电极实现相容。
对于隔膜来说,其性能是决定电池内阻及界面结构的主要因素,对电池容量衰减变化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若隔膜的质量和性能优越,将会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综合性能。
一般情况下,隔膜在电池中主要起着分隔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的作用,避免正负极发生接触而导致电池短路,同时还能够放行电解质离子,以充分发挥电池效用。
锂离子电池中的化学反应不仅仅包括锂离子嵌入和脱出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包括诸如负极表面SEI膜的生产和破坏、电解液的分解以及活性材料的结构变化和溶解等副反应,这些副反应都是造成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
电池循环过程中发生容量衰减和损失是必然现象,因此,为了提高电池容量和性能,国内外各领域的学者充分研究了锂电池容量损失的机理。
目前,可知引起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因素包括正负极表面形成SEI钝化膜、金属锂沉积、电极活性材料的溶解、阴阳极氧化还原反应或副反应的发生、结构变化及相变化等。
当前,对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变化及其原因仍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
二、过充电2.1 负极过充反应能够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活性材料种类较多,以碳系负极材料,硅基、锡基负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等为主要材料。
不同类型的碳材料具有不同的电化学性能,其中,石墨具有导电性能较高、层状结构优良、结晶度高的优势,较为适合锂的嵌入和脱出,同时石墨材料价格实惠、存量较多,因此,应用较为广泛。
当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时,溶剂分子会在石墨表面发生分解反应,并形成名为SEI的钝化膜,这一反应会引发电池容量损失,并且属于不可逆的过程。
锂离子电池寿命衰减的原因
锂离子电池寿命衰减的原因
1. 温度过高或过低,就像人在极端环境下会不舒服一样,锂离子电池也会受到影响啊!比如在炎热的夏天,把手机长时间放在太阳下暴晒,这电池寿命能不衰减吗?
2. 充放电深度过大,这就好比让电池一直拼命工作,不给它喘息的机会呀!你想想,总是把电池用到没电再充,或者一直充到很满,电池能吃得消吗?就像人一直高强度工作会累垮一样!比如总是把电动车的电用完才充。
3. 大电流快充快放,这不就跟人暴饮暴食似的,对身体可不好呀!像那些快速充电桩,虽然方便,但对电池也是个考验呢!比如用快充给手机充电太频繁。
4. 电池长期闲置不用,这跟人长时间不运动身体素质会下降不是一个道理吗?电池放着也会“老化”的呀!像有些旧手机放着好久没用,再拿出来电池就不行了。
5. 频繁充放电,就如同人总是在短时间内来回奔波,能不累吗?电池也会“疲惫”的呀!比如一天给手机充好几次电。
6. 质量不好的充电器,就像是给人吃不好的食物,能健康吗?对电池也是有损害的呀!比如随便用个便宜的充电器给设备充电。
7. 过度震动和碰撞,这简直就是在折磨电池呀,跟人被摔打一样!像手机不小心摔地上很多次。
8. 电池使用环境恶劣,比如潮湿、多尘,这不就跟人在很差的环境里生活一样吗?电池能受得了吗?比如在灰尘很大的工地使用电子设备。
9. 高海拔环境也会影响电池寿命呀,这就好像人到了高原会有高原反应一样!比如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无人机。
10. 不正规的使用和保养,就像人不注意养生,身体会出问题呀!对电池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总是边充电边玩手机。
总之,锂离子电池寿命衰减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可得多注意呀,不然电池很快就不行啦!。
我国突破水系锂离子电池“短寿瓶颈
龙源期刊网
我国突破水系锂离子电池“短寿"瓶颈
作者: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第10期
复旦大学新能源研究所夏永姚教授课题组关于水系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找到了导致水系锂离子电池循环性差、即寿命偏短的核心问题。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一流学术刊物《自然一化学》(《NatureChemistry》)杂志上。
水系锂离子电池具有价格廉价、无环境污染、安全性能高、高功率等优点,这种电池将来可望用于风力、太阳能发电等能量储存、智能电网峰谷调荷和短距离的电动公交车等,但受循环性差等制约一直无法投入实际应用。
夏永姚教授课题组自2004年起一直从事锂离子嵌入化合物在水溶液电解质中的研究。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研究人员证实,在水和氧气存在下,作为电池负极的电极材料会被氧气氧化是造成水系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而通过电池密封消除氧气氧化、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负极和碳包覆正极,就能大大地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将电池10分钟倍率从充放电100次容积维持率低于50%提高到可充放电1000次循环,容量维持率在90%以上。
水分对锂离子电池的影响
水分对锂离子电池的影响2017.6.5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1水分对锂离子电池电性能的影响2内容包括1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1.1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原理 以钴酸锂电池为例1.2 SEI膜的形成和作用◆形成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
这种钝化层是一种界面层,具有固体电解质的特征,是电子e绝缘体却是Li+的优良导体,Li+可以经过该钝化层自由地嵌入和脱出。
无机成分如Li2CO3、LiF、Li2O、LiOH等有机成分如ROCO2Li 、ROLi 、(ROCO2Li) 2等◆作用减小容量损失,提高循环性能等2水分对锂离子电池电性能的影响2.1 高内阻◆发生的反应正极负极隔膜Li+ 正极负极隔膜气体分子H2CO3→ H2O + CO2H2O + Li+ + e → 1/2H2 + LiOHLi+ + LiOH + e → Li2O + 1/2H2 ✓LiF增大SEI膜的内阻◆发生的反应正极负极隔膜Li+ 正极负极隔膜气体分子H2CO3→ H2O + CO2H2O + Li+ + e → 1/2H2 + LiOHLi+ + LiOH + e → Li2O + 1/2H22.2 高内压✓形成SEI膜也产生了大量气体2.3 高自放电、低容量游离的Li+和水反应被消耗掉,容量降低,由于容量与电压呈正相关关系,电压迅速降低,反出来就是自放电高。
SOC 与OCV 的关系SOC (100%→0%) OCV (4.2V 2.5V)2.4 低循环寿命SEI膜损坏,这时候充放电会使溶剂分子插入负极石墨层间,导致容量进一步减小,循环寿命降低,甚至出现跳水H2O + LiPF6 → POF3 + LiF + 2HFROCO2Li + PF5→ RF + LiF + CO2 + POF3Li2CO3 + 2HF → H2O + CO2 + 2LiF等等2.5 电池漏液生成的HF是一种弱酸,但具有强腐蚀性,能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0w/kg)
长循环寿命 (500-1000次)
低自放电
(6-8%/月) 无记忆效应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由于水系锂离子电池具有价格低廉,无 环境污染,安全性能高,高功率等优点, 成为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的新一代储能 器件。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的理论基础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About 80% of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first cycles is maintained after 30 cycles and about 40% after 100 cycles.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The nano-LiCoO2 shows an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43 mAh/g at the constant current density of 1000 mA/g (7C),135 mAh/g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5000mA/g (35C) and 133 mAh/g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0000mA/g (70C) between 0–1.05 V.
提高性能方法
1. 引入杂原子P,V或别的 非晶物。提高结构变化 的可逆性。 2. 与氧化锰锂共混,使充 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相 互抵消。 3. 提高其内在导电性能。
耐过充能力差,安全性差
LiCo0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 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好、 工作电压高,且工艺研究 比较成熟,在短期内仍将 占有市场。
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由于VO2比较昂贵,LI Wu等人提出一种成本低廉的方法就 是两个电极都采用LiMn2O4。LiMn2O4/γ-Li0.36Mn2O4电池的平均 电压为0.8v,能量密度达40Wh/kg,虽然其能量密度小于 LiMn2O4/VO2(B),但是利用锂锰氧化物作为电极正负极材料组 装成水溶液锂离子电池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Li Wu等人 根据理论实验研 究和实验证明, 提出选择合适锂 嵌脱电位的材料 作为电池正负极 和调节电解液的 PH值,利用水溶 液作为电解液具 有可行性。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在1994年,Dahn研究组于《Science》首次报道了一种用 水溶液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采用V02,正极采用LiMn2O4 ,电解质溶液为微碱性的Li2SO4溶液,其平均工作电压l.5V,能 量密度为75Wh/kg,实际应用中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接近 40wh/kg,大于铅酸电池(30wh/kg),与Ni一cd电池相当。但循 环性能很差。Dahn认为水系锂离子电池衰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分解,电极材料在水溶液里的溶解,和电极材料的结构变化。 并指出V02/LiMn204体系衰减得主要原因是VO2电极在电解液里 的溶解。
水 系 (锂) 电 池 的 调 研 报 告
内容概述
1
第一章 非水系锂电
2
第二章 水溶液锂电
3
第三章 水系锂电容量衰减机理
第 一 章 非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非水系锂电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采用能可 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 的具有层状或隧道结构 的活性物质作为正、负 极,其电池反应的实质 是一个锂离子的浓差电 池:在电池充电时,锂 离子从正极嵌锂化合物 中脱嵌,经过电解质溶 液嵌入负极化合物晶格 中,正极活性物质处于 贫锂状态;电池放电时 ,锂离子则从负极化合 物中脱出,经过电解质 溶液再插入正极化合物 晶格中,正极活性物为 富锂状态。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扫描速率的不 断加快,极化现象 越来越明显,氧化 还原峰位置分离距 离也越来越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 即使扫描速率比 较大,仍然可以 得到很好的电化 学响应曲线,扫 描速率可以比其 在有机电解液中 扫的更快,说明 钻酸锂在水溶液 中的极化现象不 明显。
The efficiency increases to nearly 100% after the initial cycle and the capacity does not change much after 40 cycles. NO:
Our forme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ated carbon can absorp and desorp alkali ions with good reversibility.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2007年,复旦大 学吴宇平教授小组报 道负极采用LiV3O8, 正极采用LiCoO2,电 解质溶液为LiNO3溶液 的水系钾离子电池, 平均工作电压1.05V, 放电容量约55mAh/g, 40次充放电循环后, 放电容量保持率为 65%,100次充放电循 环后,放电容量保持 率为36%。 复旦大 学夏永 姚课题 组 LiTi2(PO4)3/Li2SO4/LiFeP O4 aqueous lithium-ion batteries exhibited excellent stability with capacity retention over 90% after 1,000 cycles when being fully charged/discharged in 10 minutes and 85% after 50 cycles even at a very low current rate of 8 hours for a full charge/discharge offering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with high safety, low cost, long cycling life and appropriate energy density.
Wang G X等研究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以尖晶石 型Li2Mn408(Li4Mn5O12)为负极材料,LiMn2O4为正极 材料,以5mol/L LiNO3和0.001mol/LLioH的水溶液为 电解液组,其容量约100mAh/g,平均电压为1.0一 1.1v。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正极: 负极: 总反应:
第 一 章 非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非水系锂电的性能比较
非水系电池的缺点: 非水系电池的优点:
高比能量
(130-200wh/kg) 高比功率
内部阻抗高,其电导率比水溶液小 两个数量级 难以实现大电流放电 生产条件要求苛刻,成本高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考虑到水溶液中水的电化学分解,选择 具有合适锂嵌脱电位的材料作为水溶液锂离 子电池的电极材料,这是决定水溶液锂离子 电池性能的关键。水溶液锂离子电池常选择 过渡金属的锂氧化物。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Joachim kohler等研究了LiV308作为水溶液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 化学性能。LiV3O8是八面体和三角双锥组成的层状结构,其具有比容量 高,循环性能好。在低于析氢电位的中性水溶液中,锂离子能够从 LiV308进行可逆嵌脱。但不发生水的电化学分解。他们组装的电池分别 采用LiNi0.81Coo.1902和LiV3O8为正负极,以1mol/L的Li2SO4溶液为电解液, 该电池比容量达 45mAh/g (按正负极质量计算),30次充放循环之后,放 电容量保留70%。
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中科院北京物理所陈立泉院士研究组2006年报道了负极采用 TiP2O7和LiTi2(P04)3,正极采用LiMn204,电解质溶液为LiNO3溶液的水 系锂离子电池。其中TiP2O7 / LiNO3 /LiMn204水系锂离子电池平均工作 电压1.40V,放电容量约42mAh/g,1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 率为85%; 而LiTi2(P04)3 /LiMn2O4水系锂离子电池平均工作电压1.50v,放电容量约 45mAh/g,1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75%。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Porous LiCoO2
At the low scan rate of 1 mV/s, there are one couple of well-defined current peaks located at 0.95 and 0.87 V (vs. SHE), respectively,corresponding to the oxidation (deintercalation) and reduction (inter-calation) reaction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in organic solvent electrolyt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can rate, the peak separation begins to increase due to overpotential. However, the peaks retain the well-defined shape even when the scan rate increases to 50mV/s.
4. 提高锂含量,得到高含 锂化合物,增加可逆性。
第 二 章 水 系 锂 离 子 电 池
水系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