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机器人走迷宫》教案

合集下载

《第12课智闯迷宫——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学历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册自编模拟

《第12课智闯迷宫——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学历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册自编模拟

《智闯迷宫——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学习主题为“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机器人走迷宫的基本原理和行走规则,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理解机器人走迷宫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编程知识,包括循环、条件判断等。

2. 技能与操作:学生能够实际操作机器人,完成简单的迷宫行走任务,熟悉机器人编程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态度、操作熟练程度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迷宫行走程序,包括程序的正确性、逻辑性、创新性等。

3. 自我评价与互评:学生完成自我评价表,以及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器人走迷宫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是如何完成迷宫行走任务的。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机器人走迷宫的基本原理和行走规则,包括循环、条件判断等编程知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设置机器人的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2)编写程序,使机器人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行走,成功走出迷宫;(3)调整程序,优化机器人的行走路径。

4. 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程序和操作经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学生需要完成一个简单的迷宫行走任务,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程序代码,以备下次课堂交流。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包括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等。

《机器人走迷宫》课件

《机器人走迷宫》课件

学生将进一步探索机器人控制应用领域, 如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拓宽知识视野。
总结
通过《机器人走迷宫》实验,学生将培养逻辑思维、掌握编程基础,同时加强团队合作能力。这是一次 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学习体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参考文献
1. 李明,《机器人技术应用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2. 张强,《编程基础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年。 3. 王鹏,《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培养》,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
3 培养团队合作
学生将分工合作,共同 设计和建造迷宫,以及 编程机器人完成任务。
实验步骤
1
搭建迷宫
使用纸板和障碍物构建一个迷宫,为机器人提供挑战性的环境。
2
编程机器人走迷宫
使用编程语言,将机器人的行动命令与迷宫的结构相匹配,使其能够成功穿越迷宫。
3
测试与调试
运行编程代码,观察机器人在迷宫中的行动,如有需要,进行调试和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成功走出迷宫的机器人表现
2 分析机器人行走路径
机器人按照编程命令,成功地从起点到终 点穿越迷宫,展现出优秀的动作控制。
通过观察机器人在迷宫中的行走路径,学 生将分析机器人的决策过程和路径规划策 略。
改进与展望
1 优化程序以提高机器人效率
2 探索其他类似的机器人控制应用
学生将尝试优化编程代码,减少机器人行 走路径和时间,提高机器人在迷宫中的效 率。
《机器人走迷宫》PPT课 件
这份PPT课件将带您探索机器人如何走出迷宫的精彩过程,从实验目的到实 验结果与分析,以及改进与展望,让您全面了解机器人控制应用的可能性。
实验目的
1 培养逻辑思维
通过解决迷宫问题,学 生将锻炼逻辑推理和问 题解决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策略——广东高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机器人走迷宫》教学案例及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策略——广东高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机器人走迷宫》教学案例及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策略——广东高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机器人走迷宫》教学案例及反思发布时间:2021-11-08T15:03:59.4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2月2期作者:靳军强[导读]靳军强深圳实验学校 518028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12-093-02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阶段的开设,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讨也一直在进行,广大教师一直致力于由传统教学法向自主探索式学习方法的转变。

但由于目前的班级结构、教材编排、教学时间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法仍然以单向的理论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目标仍强调对知识的掌握。

有的老师虽然意识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由于课时安排等原因,教学方法上还是以“演示—模仿”为主,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既定任务,进行自主探索、互助合作学习,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同时,建构知识体系,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

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构建知识的主体位置。

[2]下面以《机器人走迷宫》教学为例,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上课前,循环播放机器人走迷宫的仿真视频,让学生对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个直观的感受。

上课后通过《移动迷宫》的科幻电影图片以及各类机器人创客比赛照片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机器人走迷宫。

师:今天我们将要给机器人赋予走迷宫的能力,在这之前,我先请我们的班长到讲台这,让他带上眼罩原地转几圈后自己摸回座位,其他同学不要发出声音,以免他用耳朵定位。

让机器人走迷宫教学设计

让机器人走迷宫教学设计

让机器人走迷宫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对上节内容的拓展、延伸,目标是让学生用流程图设计机器人走迷宫的算法,用“while…wend…”循环语句和“if…then lese…end if”条件判断语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走迷宫的任务。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程序设计是新鲜内容,虽然已经有了流程图设计算法和while…wend循环语句用法基础,但是,要将本节的if…then… else…endif条件判断语句综合运用,还得先通过讲解,让学生用流程图设计出机器人走迷宫的算法,理解条件判断语句的意思和用法;再让学生试着编写机器人走迷宫程序;最后,交流、合作改编程序。

这样讲、练、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才会让学生的求知欲得以满足,从而达到真正快乐学习的目的。

三、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对任务的分析,会用左手/右手法则设计流程图算法。

(2)掌握if…then else…endif语句的使用方法。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举一反三改编程序。

2、过程方法目标:
(1)分析机器人走迷宫的算法,让学生体会“设计算法”在程序设
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绘制流程图的习惯。

21教育网
(2)通过交流、合作改编程序,提高学生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和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程序代码与以前程序代码的比较,让学生明白不管程序语句怎样改变,程序设计的思想不会发生改变的。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1)机器人走迷宫的设计算法,流程图的绘制;
(2)if…then… else…endif语句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教学设计《机器人走迷宫》

教学设计《机器人走迷宫》

机器人走迷宫课题:机器人走迷宫(第3章第3节)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3章第3节。

这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红外传感器的应用,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本节的内容是对前期学习的综合应用,也为后续迷宫类的创新主题活动打下铺垫。

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加了解机器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他们的创新与合作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编写的基本技能,对机器人充满好奇与兴趣,通过前面一段时间机器人的学习,接触了多种传感器,对它们的使用有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使用红外传感器,通过动手搭建迷宫机器人,类比人通过双臂摸索走出迷宫的过程,理解“趋近”式问题的处理方法,理解“左手规则”设计机器人走迷宫的程序。

三、教学目标1.深入学习红外传感器,掌握红外传感器在机器人走迷宫活动中的应用;2.理解“趋近”式处理方法;运用“左手规则”,设计机器人走迷宫程序;3.通过对机器人走迷宫过程的分析,能够灵活使用条件语句的嵌套编写程序;4.通过项目学习和小组合作,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创作的热情;5.能够分析干扰因素,反复调试,优化程序,让机器人更准确地完成更复杂多样的走迷宫任务。

四、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理解“趋近”式处理方法。

(2)理解“左手规则”。

2. 难点(1)分析机器人走迷宫的过程。

(2)利用条件语句的嵌套,编写机器人走迷宫程序。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

七、课前准备开源机器人、xDing编程环境、迷宫场地、PPT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机器人走迷宫视频(1)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a.提问:走迷宫是很有趣的游戏,如果在黑暗的环境中,你会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走出迷宫呢学生思考、回答。

b.类比:人——通过双手不断触摸的方式寻找行走路线。

机器人——安装传感器,像人一样沿着墙壁走出迷宫。

学生思考:传感器的选用、安装位置。

(2) 设计意图播放机器人走迷宫的视频,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本节课要实现的目标,同时方便学生观察机器人行走的过程。

第10课机器人走迷宫

第10课机器人走迷宫

给机器人安上眼睛
3、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境。
给机器人安上眼睛
(三)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们 都已经初步掌握了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些小程序, 并能下载运行,但对于仿真环境的具 体设置还不了解。
(四)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设计
给机器人安上眼睛
——机器人走迷宫
给机器人安上眼睛
[课题]机器人走迷宫
[科目]信息技术
[选用教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小学版 [课时]1课时 [年级]小学四年级
给机器人安上眼睛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 学会在仿真界面中设置仿真环境; 2. 了解编程中的选择结构。
给机器人安上眼睛
给机器人安上眼睛
(二)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次课程为 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可以让所有学生 亲手参与,培养规划、布局和动手 能力的环境,并让学生们体验运行 仿真的乐趣。
给机器人安上眼睛
2、本节课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课的内容结构是:教师先请学生 们巩固前面所学知识,掌握学生学习进度; 然后再逐步的深入,将程序与现实环境相 联系,使学生明白在不同的环境中所编的 程序也不一样;进而从现实环境引导学生 进入仿真环境及其设置等相关知识;最后, 学生练习设置仿真环境,并在练习的过程 中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设置仿真环 境并体验运行的乐趣。
复习巩固 复习避障程序,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为讲程序的仿真运行做准备
程序与环境的关系
老师阐述程序的运行与环境的关系。为讲仿真环境的设置做铺垫
仿真环境讲解
从现实环境出发并加以引导讲解仿真环境的设置及相关知识
练习仿真环境设置
学生练习仿真环境的设置及相关知识

九年级上册2.3机器人走迷宫(共15张PPT)

九年级上册2.3机器人走迷宫(共15张PPT)

机器人走迷宫
(2)删除障碍物 删除障碍物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是,选中需要删除的物体后,单击仿真界面工具 栏中的“删除”按钮
第二种方法是,选中需要删除的物体后,在所选择物体上右击,在弹 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删除”按钮栏中的“删除”按钮
第一种方法是,选中需要删除的物体后,按快捷键“Delete”
机器人走迷宫
机器人走迷宫
机器人走迷宫
学习目标:
1.学会在仿真界面中设置仿真环境 2.了解编程中的选择结构
机器人走迷宫
任务:
要完成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 躲避障碍,需要在仿真环境设置 障碍物、色带和传感源。“障碍 物”可以直接在仿真环境中添加, “色带”可以通过在仿真环境添 加矩形、圆环和圆弧形状的色带 设置;“传感源”可在仿真环境 中添加声音和光源、烟雾、人体、 坑、压力等。
机器人走迷宫
1、按下图所示建立机器人运行的仿 真环境。
2、试着编写程序让机器人走出下图 所示的迷宫。
提示:在编写程序时,我们要 考虑清楚机器人探测到移动物体后, 应该怎么办?
2024 课件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3 课件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机器人走迷宫
第二种方法是,选中需要修改的属性的圆环或圆弧,此 时物体上会显示4个可选点。拖动可选 点,就可以改变色带的长度、圆环或圆 弧的角度和宽度。拖动选中的物体就可 以改变物体的位置。
机器人走迷宫
3、设置传感源
传感源在实际环 境中代表光源、声 源、磁铁、火焰、 人体等(如图)。 它的添加与删除方 法与其他物体添加 与删除方法一样。
我们是否可以给机器人多装上几只“眼睛”,让它在遇到复杂地形时,不但 可以检测到前方的障碍物,还可以检测到左侧、右侧的障碍物呢?

走迷宫教案

走迷宫教案

第6课机器人走迷宫教案分组,每完成一项任务或回答一个问题,就加一块金牌。

同学们请看这位灵活的机器人朋友。

这位机器人朋友如同长了一双犀利的眼睛,看到障碍物时就能灵活的避让。

那么这位机器人是不是真的长了一双眼睛?那么装载在这位机器人身上的部件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参照学案,快速地找到答案。

请同学们齐读红外传感器的概念。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利用红外测障功能让机器人躲避障碍物。

我的朋友丁丁在放学的路上要穿过一座迷宫才能到家,我们一起来帮他找到走出迷宫的路线吧。

五分方案一,犀利眼。

解释。

搭建机器人。

设置端口号,并记到学案上。

十分永远循环语句。

条件判断语句。

程序编写,并完成学案上的流程图。

二十分方案二,灵活左手,犀利眼。

解释。

修改机器人,设置端口号,调整角度,并记在学案上。

完成学案上的流程图,根据流程图进行程序编写,把马达的数值写在学案上,多次调试。

四十分谢谢聪明的同学们为我的朋友丁丁找到了回家的路,下面请各组组长上台领取你们的战利品。

同学们,你们用聪明的才智帮助了遇到困难的丁丁,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12 第6课 机器人走迷宫学 案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测量的传感器。

红外线又称红外光,它具有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吸收等性质。

任何物质,只要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能辐射红外线。

红外线传感器测量时不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因而不存在摩擦,并且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等优点。

方案一,犀利眼。

机器人图左马达端口号( ),右马达端口号( ),前红外端口号( ),感应区夹角( ),半径( )。

流程图一左马达右马达前红外3 方案二,灵活左手,犀利眼机器人图左马达端口号( ),右马达端口号( ),左红外端口号( ),感应区夹角( ),半径( ), 前红外端口号( ),感应区夹角( ),半径( )。

流程图二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并反复进行调试。

浙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机器人走迷宫》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浙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机器人走迷宫》表格式教案附教学反思

机器人走迷宫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5节海盐县实验中学黄凯宇2010年11月一、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机器人程序的分析方法、程序结构、实验步骤,通过上一课《机器人认路》,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三种程序结构的综合应用。

本课学习红外测障传感器及其应用,学会走迷宫(左手法则)的原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即学习了新的传感器,又进一步巩固分析方法、三种程序结构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红外测障传感器的原理。

2. 学会红外测障传感器的设置和应用。

3. 理解用红外测障传感器走迷宫的原理(左手法则)。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蝙蝠超声波探路的原理讨论、迁移,了解红外测障传感器的原理。

2. 通过“碰碰车”任务的探索和实践,学会红外测障传感器的设置和应用。

3. 通过“靠左走迷宫”任务的讨论和尝试,理解左手法则。

4.在任务驱动下,巩固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感知、体验和实践,培养编写机器人程序的兴趣。

2. 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思维、交流讨论的习惯。

3. 通过实践,树立良好的实验习惯、面对困难和实际问题的正确态度。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用左手法则实现机器人走迷宫。

难点:“盲人走迷宫”问题(左手法则)的数学建模。

四、环境与素材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机器人硬件、机器人运行场地。

软件:机器人编程环境(或vjc虚拟机器人环境)。

五、设计思想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红外测障传感器、左手法则走迷宫,从以往的教学实例来看,以蝙蝠的超声波测障类比,学生很快能理解红外测障的原理和应用,但“左手法则”走迷宫的数学模型则较难理解。

用“盲人走迷宫”的例子来分析时,可以强调:每走一大步、摸一次左和前方,检测完后把手收回再走一大步,再检测,反复讨论,得出数学模型。

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实践探索,教师引导归纳的形式展开。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讲解】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可怕的人身牛头怪,住在一个神秘的迷宫里,每年都要人们奉献上很多小孩给他吃,否则就要出来作恶。

少儿编程scratch桌面机器人教参——走迷宫机器人教案

少儿编程scratch桌面机器人教参——走迷宫机器人教案

少儿编程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第十一课走迷宫机器人学习目标1.了解迷宫的科学小知识。

2.学会运用多传感器对外界环境进行检测判断。

3.自主完成拓展内容的任务。

重点知识迷宫:(1)迷宫就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

(2)迷宫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神话中。

据说,半人半神的英雄西修斯(Theseus)在克里特的迷宫中勇敢地杀死半人半牛的怪物,并循着米诺斯女儿阿里阿德妮(Ariadne )送给他的绳索逃出迷宫。

循迹传感器:(1)循迹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地面灰度检测、黑白线区别、简单颜色识别等,可用于机器人循迹、机器人地面灰度检测等。

当颜色越深,返回值越大,颜色越浅,返回值越小。

(2)高亮正白光发光二极管或者高亮红光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光敏电阻作为光强检测器件,灰度传感器利用不同颜色的检测面对光的反射程度不同,光敏电阻对不同检测面返回的光其阻值也不同的原理进行颜色深浅检测。

在有效的检测距离内,发光二极管发出白光,照射在检测面上,检测面反射部分光线,光敏电阻检测此光线的强度并将其转换为机器人可以识别的信号。

(3)传感器可能会受到自然光的干扰,如果在室内使用,非阳光直射情况下,该干扰可以忽略不计。

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

超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高于声波的机械波,由换能晶片在电压的激励下发生振动产生的,它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绕射现象小,特别是方向性好、能够成为射线而定向传播等特点。

超声波对液体、固体的穿透本领很大,尤其是在阳光不透明的固体中,它可穿透几十米的深度。

超声波碰到杂质或分界面会产生显著反射形成反射成回波,碰到活动物体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基于超声波特性研制的传感器称为"超声波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工业、国防、生物医学等方面。

人们能听到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它的频率在20HZ-20KHZ范围内,超过20KHZ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

《第12课 智闯迷宫——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册自

《第12课 智闯迷宫——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册自

《智闯迷宫——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掌握机器人走迷宫的基本规则,包括路径规划、障碍物处理、速度控制等,进而能够自主设计并实现简单的迷宫行走程序。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学生需设计一个简单的迷宫行走程序,要求机器人能够避开障碍物并找到出口。

程序应包括路径规划、速度控制等基本功能。

学生需在程序中体现这些规则,并通过调试和测试确保程序的正确性。

2. 创新挑战:学生需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迷宫行走程序,尝试解决一些特殊问题,如复杂地形、多出口迷宫等。

学生需在程序中体现对机器人行走规则的灵活运用,并尝试寻找最优解。

3. 小组合作:学生可选择与同伴合作,共同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迷宫行走程序。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目标。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或与同伴合作完成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2. 提交作业时,学生需提供完整的程序代码和相关说明文档。

3. 作业应符合课程要求,体现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

4. 学生需对自己的作业负责,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将综合考虑程序的正确性、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效果等方面。

程序正确性将通过测试和调试来评估;创新性将根据程序的难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团队合作效果将根据提交的作业报告和团队协作情况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评价将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体评价,同时也会参考学生互评的结果。

3. 反馈机制: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将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同时,教师也将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提高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作业也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熟悉机器人走迷宫的行走规则,掌握在不同情况下调整行走路径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8课《机器人走迷宫》教学设计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第8课《机器人走迷宫》教学设计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机器人走迷宫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机器人走迷宫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机器人走迷宫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机器人走迷宫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1.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机器人走迷宫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框架。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案例研究:教师提供一些机器人走迷宫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其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机器人走迷宫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机器人走迷宫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机器人走迷宫内容,强调机器人走迷宫重点和难点。
6.情感态度:学生能够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7.社会责任: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
8.创新意识: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机器人走迷宫的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3.合作交流: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大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9课 《走迷宫》 指挥角色移动的多种方法(教案)

重大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9课 《走迷宫》 指挥角色移动的多种方法(教案)

指挥角色移动的多种方法
教学设计
本资源,《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重庆大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9课走迷宫》适用。

一、学习目标
1.复习五年级上册广播指令的使用方法。

2.理解判断分支结合侦测指令用键盘的4个方向键控制角色上下左右4个方向移动的方法。

3.比较目标2与“当按下……键”控制角色上下左右移动的区别。

二、教学重点
理解判断分支结合侦测指令用键盘的4个方向键控制角色上下左右4个方向移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判断分支结合侦测指令用键盘的4个方向键控制角色上下左右4个方向移动的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1.演示程序例子。

2.相关硬件作品。

3.配套PPT。

五、教学过程
六、微课脚本
七、作业(练习)设计
丁丁和点点也迫不及待地想要挑战迷宫了。

请新增一个角色,让他和小猫一起,实现双人挑战走迷宫吧。

小学信息技术穿越迷宫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穿越迷宫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穿越迷宫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培养孩子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触信息技术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教学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为您设计一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带领孩子们穿越迷宫,通过解决问题和合作完成任务,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

【引言】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开始接触和学习这一技能的关键时期。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课程设计将采用穿越迷宫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将学习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设计】1. 迷宫准备在教室或者操场上设置一个小型的迷宫,在墙上贴上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标志物。

每组学生将分配一个起点和终点,并且在迷宫中一路上收集特定颜色或形状的标志物。

2. 指导技能在开始穿越迷宫之前,老师将给予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指导,例如如何使用电子设备搜索和访问信息,如何使用特定软件或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收集。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以便他们可以互相协作和学习。

4. 任务设定在迷宫中设置一系列任务点,每个任务点都会给学生一个问题或者挑战。

例如,孩子们可能需要找到某个数字的ASCII码、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差等等。

学生需要合作解决这些问题,使用他们所学到的技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5. 信息技术应用在迷宫的每个任务点,学生将需要应用他们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电子设备搜索相关信息,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或者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彼此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来协作解决问题。

6. 提交任务一旦学生完成了任务,他们需要将结果提交给老师。

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在线平台或者其他合适的方式进行。

老师将评估学生的解决策略和结果,并提供反馈。

2.6设计能走迷宫的机器人 教案

2.6设计能走迷宫的机器人 教案

第二章第六节机器人走迷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走迷宫的策略——左、右手定则(2)掌握条件循环和do条件循环、break和continue模块的作用、使用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能够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模块编程,解决问题。

(3)掌握“分段调试”的程序设计方法,能够用分段调试的方法完成复杂的任务。

学会使用涉及不同变量的多个条件判断模块编写多分支结构的程序,拓展思维深度。

2、过程与方法(1)提出任务,初步分析任务,分解任务。

(2)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子任务,提出问题。

(3)组间交流,相互答疑。

(4)学习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新知识,完成子任务。

(5)拓展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逐步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2)让学生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提高其学习机器人课程的兴趣。

(3)让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提出疑问和不同见解及放弃或修正自己错误认识的勇气。

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教材中“设计走迷宫机器人”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设计非常好的课时,这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二章胆小鬼机器人和循迹机器人的基础上的拓展,延伸,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整合。

也是下一个活动“设计灭火机器人”的先行课,在迷宫内行走的算法与“设计灭火机器人”活动中“搜寻”子程序的算法异曲同工。

因此,学好本课对顺利进行下一个活动很有帮助。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设计走迷宫的机器人”首先让学生理解走迷宫的策略,在编辑程序过程中,除了用到前面学过的永久循环、条件判断(P33)、do条件循环(P62)以外,还涉及到条件循环、break、continue等新知识这节课的综合运用,重在锻炼学生在不同的问题环境下采取相应的算法解决问题,任务难度较之前有较大提升,在设计算法、编写程序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分段调试”的程序设计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机器人走迷宫》教案
中学信息技术《机器人走迷宫》教案
第15课机器人走迷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红外传感器,完成机器人走迷宫;
◆理解机器人走迷宫的策略;
◆学会编写机器人迷宫程序流程图;
◆掌握子程序及复杂程序的编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播放机器人走迷宫,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教师讲解左右手走,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编程、调试,体会成功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走迷宫的机器人,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

【教学重点】
1.理解机器人走迷宫的策略;
2.学会如何编写机器人走迷宫的流程图。

【教学难点】
1.机器人行走方向的判断;
2.掌握子程序及复杂程序的编写;
3.红外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多元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景:欣赏走迷宫的机器人视频;
2.引人课题:引导学生分析机器人走迷宫的原理,观察走迷宫机器人中运用到的知识,引出本堂课的任务。

学生活动
欣赏视频,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回顾,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实例讲解机器人走迷宫的原理及左、右手走:如果一个人在漆黑的迷宫场地中寻找出口,怎么才能走出迷宫呢?一般地,人会通过手的触摸寻找行走路线,沿迷宫的围墙的某一侧行走可以使机器人走遍迷宫的每个地方,这是走迷宫的一般方法。

由于场地漆黑,粮据两手获得的墙壁触摸信息可以做出判断,我们称沿左侧行走的方法为左手走,称沿右侧
行走的方法为右手走。

让机器人假设按左手法则行走,用左手去摸索左侧的墙壁,以确定前进的方向,同时右手伸向前方,避免在前进的过程中撞到前方拐弯处的墙上。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和教师的讲解,了解机器人走迷宫的策略。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布置学习任务一(走迷宫策略——左右手走)
阅读教材,根据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以及自主理解,强化对左右手走的理解。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完成搭建走迷宫机器人,鼓励完成快的同学当小组长,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学生。

3.布置学习任务二(走迷宫程序的设计及子程序的引入) 通过分析“走迷宫机器人"的程序以及观察流程图,小组讨论出程序设计的意图,并独立完成程序的再设计。

对“子程序"概念的归纳及讲解,为学生整理一下编程思路。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一。

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结合教材完成任务二。

在实践过程中,收集出各组
制作机器人时出现的问题,协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熟练掌握左右手定则的判断方法,正确运用到实际编程中;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编程知识,通过子程序的学习,引导学生合理编程、简化编程。

学生活动
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