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 实施效果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引言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
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而我们中国,自1998年起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
货币政策。即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
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需要,
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货币政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国货币政策的出现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
得益彰。稳健的货币政策是98年以后才渐渐稳定下来并付诸实施的,可见在当时的社
会经济环境为其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的背景
(一)90年代初的房地产热,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创造了大的宏观环境。
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使得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到了97、98年时
已相当突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性风险等几大风险
交互错杂,又衍生出更多的子风险,而原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与此时的经济环境相
得益彰。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实质上,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
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
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一系列的约束,无疑让政策执行时的
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工具和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是中央银行实现其职能的核心所在。它是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其内容较为广泛,既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又包括运用这些手段的作用机制和调节过程。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货币政策有狭义货币政策和广义货币政策之分。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指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社会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客观要求。主要有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控制货币发行。
➢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再贴现率。
➢选择性信用管制。
➢直接信用管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是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进行的。
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整理
中央银行概论
第一讲
1.初期中央银行制度的特征
(1)由商业银行逐渐演变而成
(2)银行资本来源于私人股份或私人与政府合股
(3)逐步垄断货币发行权
(4)为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职能而成为银行的银行奠定基础
(5)调控经济的职能逐渐形成
2.《比尔条例》(发行制度条例的确定)的内容:
(1)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与业务部,使商业银行业务与发行业务分开;
(2)信用发行限额为1400万英镑,这部分信用银行无须黄金准备,而只需以政府债券作为抵押,超过此限,其发行必须有十足的金银做准备,其中白银作为准备的发行不得超过25%(维护金融秩序,保证发行(信用保证))
(3)不批准新的银行发行货币。同时规定,当时存在279家银行中,如有银行发生破产倒闭和合并,该银行的发行额度算度失效,其额度集中转移到英格兰银行;
(4)进一步确认英格兰银行券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法偿货币地位
1928年英国通过《通货和钞票条例》,财政部停止发行货币,英格兰银行完全垄断货币发行权。1854年英格兰银行获得最终清算银行的地位。1854年英格兰银行获得最终清算银行的地位。
3.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
(1)中央银行的形成阶段: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即户部银行,也是清政府的国家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大清银行,设立了“交通银行”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共同分担了中央银行的职能。
(2)中央银行在民国政府期间的发展: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并设立了“中央银行”(没有发挥职能)。1927年确立制度,1928年成立中央银行,1935年5月正式颁布《中央银行法》,进一步明确中国银行是国家的银行,隶属于
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
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
作者:郭家嘉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第21期
文/ 郭家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 条规定了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但由于该法律规则的表
述存在歧义,使得规则的适用模糊不清,因此学界存在不同的理论观点来确认货币政策的法定
目标。本文将从货币政策法定目标的内容与货币政策法定目标的理论争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最终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法定目标的确认以及如何有效实现货币政策法定目标提出自己的
见解。
【关键词】货币政策法定目标;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央行独立性
1、货币政策法定目标的内容
货币政策法定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经济目标,是货币政策所
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法定目标的内容
包含两个方面:稳定货币币值与促进经济增长。
1.1 货币币值稳定
稳定货币币值是以币值的内在价值稳定作为最终目标,它与物价水平相互影响,物价上涨,则币值降低;物价下降,则币值上升。
而稳定的物价水平能够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反之则会消极影响经济发展,物价不
稳定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社会分配不公,财富缩水,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借贷风险增加,
破坏借贷关系的稳定;相对价格体系遭到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受到干扰;严重的通货膨
胀还会导致货币严重贬值,最终可能导致货币体系崩溃。
与通货膨胀相对,通货紧缩的负面表现有:限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甚至倒退;导致货币币值上涨并增加债务人的负担以及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和局限性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和局限性
09经21 09081036 黄霞
摘要:2011年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预调和微调。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一是完善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二是保持利率、汇率政策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是继续实施信贷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四是加强信贷管理,密切关注一些地区房地产投资与贷款增长过快的问题,严格执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有关规定,防范房地产信贷的潜在风险;五是大力发展货币市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通过对中国三大货币政策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的作用及其有限性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中国未来几年货币政策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货币政策,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局限性,
中央银行对货币和信用的调节的政策有两大类:意识从收缩和放松两个方向调整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货币乘数,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这就是一般性货币信用管理,它影响货币信用的总量,属宏观性措施。另一类是用各种方式干预信贷市场的资金配置,有目的地调整某些经济部门的货币信贷供应量,从而引起货币结构变化,这就是选择性信贷管理,属微观性措施。因此,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1一般性政策工具
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就属于一般性政策工具的范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⑴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①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②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③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④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缺陷。与欧美国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偏高。据统计,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法定准备率为3%、德国为5%、日本为2%、英国为0.5%,而我国经过两次准备金率的下调后仍是6%。虽然国情各有不同,但是我国已经加入WTO,并且到2006年底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所以随着银行的国际化,偏高的法定准备金率会让我们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状态,不利于促使银行主动寻找资金投向,参与市场竞争。曾经甚至有一段时间,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超过居民储蓄存款利率,银行为了规避风险,直接把居民储蓄存到人民银行,从而导致放贷不足。因此,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从1.89%下调至1.62%,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金融机构提高。其资金运用效率,从而使得货币政策发挥了一定的效用。
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的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
人民银行的货币的目标主要包括:
1. 维持物价稳定:保持通货膨胀水平在一个适度范围内,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稳定造成的不利影响。
2.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3. 维护金融稳定:保持金融体系良好的运行和金融市场的稳定,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保护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4. 调整收入分配:通过货币的调节,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5.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通过调整汇率水平和外汇储备管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减少对外债务和外部冲击的风险。
6. 优化经济结构:通过货币的引导,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人民银行的货币目标是保持经济稳定和增长,维护金融稳定,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及有效性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
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阐述了货币政策理论及其相关研究,以及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有效性
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一直持续急升。中国政府已经将治理通货膨胀视为宏观经济第一要务。这次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⑴构成CPI的八大商品类别看,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全线上涨,大部分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⑵随着次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使中国企业背负了越来越重的成本压力,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产品的成本推动效应,将带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扬。⑶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推动了劳动力价格的上升、特别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而且就业刚性增强。
针对CPI过高的现象,央行2007年提出适度从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作为当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到了2008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还在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入9月份以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从2010年1月12日至2011年6月14日,为了缓解外汇占款持续上升、经济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自2011年12月30日起,为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增强经济运行活力,央行又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挑战。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其
投资率 储蓄率
货币总量动力 结构动力
物价 汇率 货币环境
经济增长
整理课件
56
• 充分就业
通常是指在一定工作条件下,凡有能力并自 愿参加工作者,都能找到适当的工作的一种 就业状态。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社会总需求
充分就业
整理课件
57
•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 全部货币收入和支出保持基本平衡,两者 相抵后,略有顺差或逆差。
整理课件
22
市场供给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这方面的货币
需求也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
对现实流通货币的需求 = 市场供给 ÷ 货币流通速度
市场需求 = 对现实流通货币的需求+对现实不流通货币的
需求
整理课件
23
三、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量:一国经济中可用于各种交易投资的
政
策
内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容
货币政策效应
调整总供求均衡 保持物价稳定
货
币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政
策
促进充分就业
功
能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金融稳定 防范金融危机
二、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联 系密切,社会总供求的均衡主要是 通过影响货币供求来实现的。
货币政策
第二节货币政策
【本节知识点】
1.货币政策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
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4.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5.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本节内容精讲】
【知识点一】货币政策的目标
1、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并不等同于金融政策,它只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量、利率或其他中介指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政策目标;
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2、货币政策的目标
(1)、稳定物价: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平衡国际收支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一政策要求在抑制物价上涨幅度的同时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决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前提。
【例题11:2011年多选题】一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通常包括()。
A.物价稳定
B.充分就业
C.国际收支平衡
D.社会公平
E.经济增长
【答案】ABCE
【例题12:2009年单选题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A.保持国家外汇储备的适度增长
B.保持国内生产总值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证充分就业
【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知识点二】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或称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例题13:2015年单选题】.在货币政策工具中,对货币乘数影响大、作用力度强,往往被当做一剂“猛药”的是()。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制定货币政策的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制定货币政策的机
构
货币政策在国家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稳定。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在中国人民银行内部,货币政策司是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专门机构。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并探讨其制定货币政策的流程。
一、组织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机构,包括决策委员会、研究部门和执行部门。
1. 决策委员会
决策委员会是负责最终决策货币政策的机构。它由中国人民银行的高级领导组成,包括行长、副行长和货币政策司的主要负责人。决策委员会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的需要,最终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向。
2. 研究部门
研究部门是负责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进行宏观经济研究的部门。它主要负责研究当前的经济形势,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为决策委员会提供决策参考。研究部门还会参与相关研究项目,提出政策建议,为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支持。
3. 执行部门
执行部门是负责具体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它负责监控市场情况,
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执行部门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
的调整以及利率的调整等。
二、职责
货币政策司主要负责以下职责:
1. 定调货币政策方向
货币政策司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评估,向决策委员会提供
货币政策调整的建议。它会根据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情况和金
融市场等方面的指标,评估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为决策委员会制定
货币政策方向提供参考。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
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三、货币政策目标的统一性与矛盾性 四、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和信 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01:52:2501:52: 2501:521/11/ 2021 1:52:25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1.1.1101: 52:2501:52Jan-2111- Jan-2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01:52:2501: 52:2501:52Monday, January 11, 2021
❖ 按照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程度、速度 及影响方式,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划分为最终目标、 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有 机组成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 最终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在一 段较长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
❖ 操作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选定的能被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作用又与中介目标联系紧密的金融变量,如 准备金、基础货币或利率 。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操作目标
准备金 基础货币等
实现 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现行货币政策在对付通货紧缩、刺激有效需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相对弱化。究其原因有三: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2006年,我国仍将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将继续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
[关键词]货币政策稳健有效性
一.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回顾
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货币政策的重新定位,《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表明今后货币政策基本目标是“稳定”而不再是“增长”。
从早期的“发展经济、稳定货币”过渡到“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直到今天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鲜明地体现了货币政策日益“中性化”的轨迹。也就是说,货币政策不再承担“刺激”或“抑制”经济的任务,而只负责经济运行营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规则导向”的货币政策。
二.充分认识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近几年,在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过程中,货币政策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具体提法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却始终是配合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防范金融风险,以金融的稳定来确保经济的稳定。可将其概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近年来为什么不比照积极的财政政策,明确提出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呢?这是因为:(1)单靠增加货币总量解决不了近年来出现的物价负增长问题。1997年后出现的物价负增长,根本原因是由于多年来严重重复建设,造成工业部门严重供过于求所酿成的;它是长期来经济结构失调的结果,而不是货币总量不足。(2)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解决总量问题,货币政策具有优势,而解决结构问题;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总量扩张无济于事。(3)当前货币存量大量增加,而引起货币失控的一些潜在的因素还未完全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
摘要:据央行5月6日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
一、2016年中国第一季度经济状况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总体稳中有进,经济运行出现积极的变化,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出口增速由降转升,工业生产缓中趋稳。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6.7%,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与此同时,2016 年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4%,比上年末高0.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4%,另外,3 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0%,与上年12月基本持平,同比回落 1.26 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 6.4612 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98.14。
二、2016年中国货币政策
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局势,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增量,加强预调微调,保持灵活适度,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央行的宏观调控的战略调整有如下几点:一是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工具来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主要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三个方面。
首先,稳定物价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努力维持物价的稳定。稳定物价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维护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经济增长。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提供支持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条件。通过降低利率和提供流动性支持,央行鼓励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还包括保持金融稳定。央行通过监管金融机构和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央行也积极参与解决金融危机和市场动荡,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和稳定运行。
总体来说,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和金融支持。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
08金融3班08050315 钱晨
摘要: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决策程序的科学合理和政策工具的正确使用是货币政策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和为实现目标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对政策的效果评价
关键字: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汇率利率政策效果
正文: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变化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当前,我国金融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是好的,但由于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特殊历史时期,一些不良因素和倾向值得警惕。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俊考验。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以及多重因素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机构健全性改革以及汇率、利率和资本市场等市场化改革齐头并进的特殊历史时期,金融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是有些不良因素和倾向也值得警惕,包括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流动性过剩、贷款增长偏快以及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等。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
一方面,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试图使人民币与美元利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差距,这样不但可以减小“热钱”的套利空间,还可以鼓励国内资金外流,进而减轻本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过剩,信贷增速偏快,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偏高。经济形势本身要求提高利率,紧缩流动性。当前这种格局符合“蒙代尔三角”的描述: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只能三取其二。就国内已经大量涌入的热钱数量来看,资本管制的效力有限,我国存在实际上的资本自由流动,因此,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两者从理论上讲不能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但实际上央行却一直在努力三者兼得,这使货币政策回旋空间十分狭窄。上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是在尽量不提高利率(特别是存款利率)的前提下,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来紧缩流动性,以达到同时稳定利率和汇率的目的。
央行货币政策目标
央行货币政策目标
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持物价稳定:央行致力于维持通货膨胀的稳定水平,通常将通货膨胀目标设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以防止通货膨胀过高或过低。
2. 促进经济增长: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松紧调整,努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当经济增长放缓时,央行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可能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压力。
3.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努力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当金融体系面临风险时,央行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供流动性支持,以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4. 稳定汇率:央行有时也会采取措施来稳定国家的汇率。央行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购买或出售外汇以影响汇率水平,以维持国际贸易的稳定。
总体来说,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促进就业增长,并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目标时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各自的经济情况和政策优先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货币政策 实施效果
一、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一)最终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第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改革中的调整、充实措施,实际上也是为了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货币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为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而制定的战略目标。其主要有四个内容:
1、稳定物价。物价稳定的反面是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现,所以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是中央银行的基本任务之一。物价稳定指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没有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能够将物价波幅控制在2%—4%内就算基本上实现了物价水平的稳定。
2、充分就业。这不但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国际上一般将失业率低于4%视为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适度增长不但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社会进步的需要。
4、国际收支平衡。这是指本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
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二)中介目标
中央银行的战略目标是由若干个短期目标构成的,这些短期目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介目标主要有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个指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不同的利率和控制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一)基本未实现稳定物价的目标
近些年,国家为使经济大步发展,尤其是担忧08年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国家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造成物价大幅上涨,而CPI统计中又不包含人民群众较为关注的部分商品,如房价、油价等。尽管从官方表面数据中,物价基本稳定,但实际结果则不尽相同,房价自08年至今翻了两番,油价也上涨了80%。
(二)基本实现充分就业
2011年中国失业率官方数据表明为4%,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但因中国失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实,不少失业人员未在官方统计数据中,因此实际失业率有可能大于此数据。
(三)实现经济增长
基本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中央银行近几年来的主要目标,因此为实现此目标,损失了其他目标的实现。
(四)国际收入平衡
2011年上半年,我国涉外经济活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际收支交易规模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03%,较2010年上涨了3%,经常项目差
878亿美元,与同期GDP之比为2.8%,较2010
年下降1.2个百分点,总体上,国际收入平衡目标基本实现,但顺差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