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第九集观后感)

合集下载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在闲暇时光,我观看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看完之后,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感触良多。

这部片子从多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这片广袤土地上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以及面临的诸多挑战。

它就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卷,缓缓在我眼前展开,每一个细节都如此生动,每一处描绘都饱含深意。

片中提到了我国的资源状况,这让我想起了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那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风景美不胜收。

我原本以为,生活在这样如诗如画地方的人们,定然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然而,当我深入了解后,却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村里的人们虽然守着大片的山林,可却无法从中获得太多的收益。

因为那些树木大多是生态林,不能随意砍伐。

而土地资源也有限,能耕种的土地不多,且土壤并不肥沃,产出的粮食仅仅够一家人糊口。

水资源呢,看似清澈的溪流,却因为缺乏有效的水利设施,难以被充分利用来灌溉农田。

为了生计,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我遇到了一位老大爷,他满脸皱纹,眼神中透露出无奈和沧桑。

他跟我讲述,以前他们也尝试过发展一些产业,比如养殖家畜,但由于交通不便,饲料运输成本高,养出来的家畜又卖不出好价钱,最终只能放弃。

他说这些的时候,声音微微颤抖,我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那份失落和对未来的迷茫。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利用不当,给很多地方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限制。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并不是每一寸土地都能轻易地孕育出财富和希望。

在一些地区,人们依然在为了基本的生存而苦苦挣扎,他们守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却无法将其转化为改善生活的有力武器。

再说到我国的人口问题,那也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严峻的挑战。

记得有一次去医院,那场景真的让我印象深刻。

挂号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候诊区坐满了人,就连走廊里都挤满了患者和家属。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疲惫。

医生们忙得不可开交,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我在想,这么多的人都在生病,需要医疗资源,可医院的设施和医护人员是有限的,怎么能满足得了这么大的需求呢?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出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压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在观看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后,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

它就像一部生动的大百科全书,把我们国家的方方面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片子里的那些画面和数据,让我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以前啊,对于国家的了解,我更多的是从身边的小事、从新闻里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来的。

但这次,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仿佛戴上了一副高清眼镜,看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那部分。

我从小生活在城市,对于农村和农业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几行字和偶尔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

但这次纪录片里的展示,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中国农业的巨大变迁。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跟着父母去乡下的亲戚家做客。

那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当我们的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开进去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和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们。

亲戚家有几亩地,主要种的是水稻和一些蔬菜。

当时正是水稻快要成熟的季节,亲戚带着我们去了他家的稻田。

我站在田埂上,脚下的泥土软软的,还带着点儿湿气。

放眼望去,那一片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亲戚弯下腰,随手摘下一穗稻子,放在手里搓了搓,然后吹去稻壳,递给我几颗饱满的稻谷。

他笑着说:“孩子,你尝尝,这可是咱们自己种的粮食,新鲜着呢!”我把稻谷放进嘴里,轻轻咬开,一股清甜的味道弥漫开来。

亲戚告诉我,以前种地可辛苦了,全靠人力,播种、施肥、除草、收割,每一个环节都要付出大量的汗水。

而且收成还不好,经常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要是遇到天灾,那一年的辛苦可能就白费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各种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技术,种地轻松多了。

播种有播种机,收割有收割机,施肥也有科学的配方。

而且政府还经常派农业专家来指导,教大家怎么种能高产、怎么防治病虫害。

他还带着我们去看了他家的蔬菜大棚。

大棚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西红柿红彤彤的,黄瓜挂满了架子,豆角长得又长又嫩。

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精品

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精品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一: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信息与计算科学12-1班陈天颐《国庆备忘录》基于我国发展现状,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的成长历程,特别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它本着实事求是的立场,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对我国国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也难怪被人们赞誉为一部优秀的中国发展历程纪录片。

作为一个担负着祖国发展重任的当代大学生,我觉得该纪录片对我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

《国情备忘录》第一集从“中国之谜”说起,讲述了中国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世界为之震惊,诺兰将这种局面称为“中国之谜”。

2019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际社会人人自危,连本国经济的稳定问题都难以解决,就更不用说对别国的帮助了,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跨越,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三位。

这时,世界急需有一个大国担当救世主的角色,而此时的中国坐拥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因此,就连平时有些许敌视中国的美国也不得不期待着,中国这个经历了近连续三十年高速发展的大国能够帮自己一把,拯救世界经济。

而中国,确实不负众望,不仅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甚至独当一面,成为中流砥柱,引领世界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风范。

的确,中国的国情是"底子薄",但大量的统计数据向世界再清楚不过地标示着中国的进步,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崛起。

中国的以不可遏制的速度增加,在"10%"徘徊的惊喜数字,让很多国家的经济学家大跌眼镜,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

30年前,我们中国的贫困人口是2亿5千万,30年后,我国使2亿多的人脱离贫困状态,他们解决了温饱,逐步开始走向小康,我国的减贫成就是这30年全世界减贫的总成就的23。

不得不说中国已经醒来,世界正在颤抖!世界用1/4世纪的时间改变了中国,现在中国在改变世界,我相信今后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

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

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

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

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

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

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了大家讨论的最热门话题。

心得体会-读《国情备忘录》有感 精品

心得体会-读《国情备忘录》有感 精品

读《国情备忘录》有感把握基本国情坚持中国道路——读《国情备忘录》有感肖振国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肩负着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使命,必须对国情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真正具备完成自身使命的基本能力。

近日,出于工作需要,我重读了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全体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中的《国情备忘录》一书。

这本书围绕当前我国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专家评论、百姓感受以及典型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我国的真实国情,为我们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国情提供了一本生动教材。

本书数据翔实准确,综合系统,认真学习本书,有助于我们从直观上全面感受到国家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制定出台的背景,增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

比如,书中总结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经超过30多年,我国从一个温饱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从1000美元攀升至6100美元,中央财政教育支出2019年比2019年增加近10倍,保障房建设资金从2019年到2019年实现20多倍的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9年提高,1000多万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等,一组组数据对比,一件件事实图景生动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成就,增强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再比如,书中通过剖析"远去的地大物博"、"沉重的资源包袱"、"一道道环境伤疤"、"水更清天更蓝"等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用翔实的数据和缜密的分析深刻说明了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央视经济频道

央视经济频道

央视经济频道《国情备忘录》的观后感最近几天赋闲在家,轻松而恬淡。

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阅读、可以思考,所以自然就对一些问题有些鄙陋的看法。

除了习惯上的看凤凰资讯的一些时事外,对改版后的中央电视台经济频情有独钟。

其中每天晚间23点20分左右播出的《国情备忘录》这个节目,让我感触颇深。

《国情备忘录》这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

《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

这也是我国的电视媒体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觉的自己以前对自己的国家了解的还是太少,对于以前书本上所讲的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形象和更深刻的理解。

1.人口大计我国历来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中国人口虽然依然在增长,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人口数量的巨大给医疗带来了的巨大的压力。

我国国土能容纳多少人,人口众多注定带来众多的问题,再大的资源被这巨大的人数一平均都会变得很小。

全国人口对于能源的消耗一个短时间也是巨大的。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是超大的。

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完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实现工业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计划生育的国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减轻了我国的人口压力。

但这只是推迟了人口的高峰的到来,这样的问题不是我们一两代人能解决的,目前只能维持人口稳定的增加。

老龄化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重,把关注人口的数量转移到关注人口质量上来。

提高人口质量对于一个国家至高重要,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高质量人才。

解决人口问题在于提高人口素质。

高素质的劳动力是我国发展中所紧缺的。

2.农字当头我国依然是个农业大国,能够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是一个骄傲。

我国用农业支撑了工业的起步,我们的农民功不可没,我国农业农民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了出来。

第一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第一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第一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是由唐元龙根据自己十余年调查研究,自己创作的一本充满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的著作。

书中从政权组建,政治体制,国家法制,社会文化,军事强国,儒家文化,民族多元等多方面,描绘了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于统治者而言,这本书可以作为具有指导意义的实用性读物。

看完《国情备忘录》,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唐元龙丰富的思想精神。

通过他对历史文化,政治体制,军队力量,和民族多样性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让我意识到中国强大的国家传统和实力,让我对国家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书中也揭示了当时朝廷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如贪污腐败、风气污染、民不聊生、缺乏统一的政治制度等,这些问题使当时的中国出现落后。

这就是唐元龙给当时的读者和统治者的警醒,呼吁他们认识到真正的国家素质,改变过去一些无效的政策,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国情备忘录》不仅是一本创作精美的作品,更激励了中国人民拥护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中国特有的优秀素质,拥护中国发展,建设中国强大的理念。

通过看该书,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让积极的主人翁意识改变,做出正确的做法,中华民族才能取得持久的发展。

思想汇报—《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思想汇报—《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暑假期间,我观看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该片共9集,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展现。

观看这部纪录片,使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使自己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我就对自己观看这部纪录片的感触最深的两个方面向党组织汇报一下:首先,资源状况形形势严峻。

从纪录片中我了解到,中国95%以上的铁矿石是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含铁平均品位是33%,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0%,;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0%......资源贫乏的中国,却有相当数量的出口产品,属于“两高一资”产品,两高,就是高能耗高污染,一资,就是资源性产品。

而中国资源型产品出口的价格,又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当世界上许多人,由于消费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而幸福感提高的时候,应该说他们的幸福是由中国这种低价格的资源作为支撑的。

很显然这种出口的状态,是不能够持续的。

要解决这种问题就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具体来讲,就要做到:一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

二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

三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四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其次,解决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

【优质】国情备忘录观后感-推荐word版 (5页)

【优质】国情备忘录观后感-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一)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

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

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

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

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

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

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了大家讨论的最热门话题。

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时刻牵挂着亿万人民的心,正如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电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五篇

电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五篇

电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五篇《国情备忘录》客观地为今天的中国画了一幅素描,不夸大不回避,最繁华的地方与最落后的角落都没有错过;真实地为现在的中国画了一个坐标,纵横拉伸,横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纵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电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在闲暇时间,我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

感叹、感慨、深思与担忧一直伴随着我复杂的心情。

我感到好久没有这样震撼我们心灵的片子了,精简却深邃的解说与真实而又引人的画面一次次敲打着我们曾经近乎麻木的神经。

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在现在的社会里随处可见可闻,但《国情备忘录》,在令我们喜悦的时刻引人深思和清醒,在叙说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国情备忘录》的辉煌篇章让国民看到建国六十年来我们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六十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成立这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充满辉煌。

六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把中国的发展变化放到历史进程中和世界范围内作一番比较,才能看出其整体面貌和重大意义。

在经济上,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今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此外,工、农与第三产业逐步趋向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正迈着步伐向建设更加全面美好的小康社会快速前进。

在政治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联合国常务委员国,我们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中国也离不开中国。

在文化教育上,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此外,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已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汉学热在世界各地燃起并正影响改变着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新看法…正因为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在很多人看来,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即将被打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4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4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4篇)《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

《国情备忘录》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

这也是我国的电视媒体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国情备忘录,这是一部描述中国三十年来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大型纪实片。

通过中国三十年前后的比较,中外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照以及当代中国民生和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向广大观众深刻诠释了,现代的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国究竟是怎么样一个谜。

三十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各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亿的贫困人口也正向小康昂首前进。

一组组惊人的数据之于我的不仅是赞叹更有的是骄傲和自豪,同时感到我们这一代人身负重任,因为虽然我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但仍有很多的问题和矛盾有待解决,这让我对国家的一些政策和未来的发展认识有了新的视角。

国情就是讲当前一个国家的真实情况,不偏不倚,既有好的一面,不足的一面又同时并存。

好的一面是我国人均GDP持续上升,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进出口业务位居世界前列等等,然而人口众多问题,使这些优势微乎其微,还有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今中国亟待解决的课题,再则东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的贫富差距等等无一不被提上日程。

好的形式和种种的问题并存使中国的国情复杂化。

本片的目的不是使中国之谜真的变成一个谜,而是将这个复杂化为简单。

片中曾介绍阿根廷和俄罗斯的发展史。

曾经的两个经济强国,因为对别的国家的经济理论的盲目应用知识经济衰退,从而付出惨重代价,最终深受其害的还是广大的人们群众。

别国的历史也如一面镜子,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理论是不可照搬的,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们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这一条路的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路是自己在摸索中走出来的,要建设自己的特色,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非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国情备忘录》观后感——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闲暇时间,我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

感叹、感慨、深思与担忧一直伴随着我复杂的心情。

我感到好久没有这样震撼我们心灵的片子了,精简却深邃的解说与真实而又引人的画面一次次敲打着我们曾经近乎麻木的神经。

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在现在的社会里随处可见可闻,但《国情备忘录》,在令我们喜悦的时刻引人深思和清醒,在叙说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国情备忘录》的辉煌篇章让国民看到建国六十年来我们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六十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成立这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充满辉煌。

六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把中国的发展变化放到历史进程中和世界范围内作一番比较,才能看出其整体面貌和重大意义。

在经济上,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今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此外,工、农与第三产业逐步趋向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正迈着步伐向建设更加全面美好的小康社会快速前进。

在政治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联合国常务委员国,我们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中国也离不开中国。

在文化教育上,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此外,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已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汉学热在世界各地燃起并正影响改变着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新看法…正因为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在很多人看来,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即将被打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G2”逐渐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人们不断用G2来指代美国和中国,G2成为世界新秩序的代名词。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在老师的推举下,我观看了《国情备忘录》这部大型纪录片。

看完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我的祖国,也更加理性地认识到30多年来那个生我养我的国家的不容易与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足步九集。

《国情备忘录》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爱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差不多、最核心的咨询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

纪录片以中国之谜开篇,既表明了中国国情的与众不同,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功绩。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要进展经济不能照着西方国家的路子走,中国国共产带领中国亿万人民困难探究走了一条前无古人的经济进展道路,实现了30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危机中领先回暖的历史奇迹。

这种有悖于西方经济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中国之谜。

然而,中国面临着诸多致命难题,该片分不从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七个大的方面阐述了中国面临的挑战。

人口的不均匀分布与人口和国土面积之间的矛盾让我国承受着不国无法想象的压力,日益凸显的三农咨询题也让我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步履维艰,逐渐从地大物博的梦中清醒过来的中华儿女该如何样去面对稀缺的国土资源,中国资源总量的丰富与消耗量的巨大并存,中国环境咨询题正在一点一滴地侵蚀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诸多民生咨询题正亟待解决,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以上每一个咨询题差不多上世界性的难题,这些咨询题就确实是交给全世界最优秀的治理学家和政治家,都可不能有一个确切的解决方案。

然而中国在努力,30年打算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的贫困人口咨询题,我们现在农民的总体解决了温饱咨询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不断加强土地的治理,尽力爱护18亿亩耕地红线;合理开采资源,不断向新能源领域进军,努力建设资源型国家;摒弃先进展后治理的道路,爱护环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努力建设较为完备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就业和住房福利制度;面对新的格局,中国差不多认识到,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年珠峰顶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炬展示着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决心。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两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闲暇时间,我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

感叹、感慨、深思与担忧一直伴随着我复杂的心情。

我感到好久没有这样震撼我们心灵的片子了,精简却深邃的解说与真实而又引人的画面一次次敲打着我们曾经近乎麻木的神经。

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在现在的社会里随处可见可闻,但《国情备忘录》,在令我们喜悦的时刻引人深思和清醒,在叙说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国情备忘录》的辉煌篇章让国民看到建国六十年来我们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六十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成立这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充满辉煌。

六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把中国的发展变化放到历史进程中和世界范围内作一番比较,才能看出其整体面貌和重大意义。

在经济上,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今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此外,工、农与第三产业逐步趋向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正迈着步伐向建设更加全面美好的小康社会快速前进。

在政治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联合国常务委员国,我们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中国也离不开中国。

在文化教育上,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不断提高。

此外,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已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汉学热在世界各地燃起并正影响改变着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新看法…正因为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在很多人看来,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即将被打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G2”逐渐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人们不断用G2来指代美国和中国,G2成为世界新秩序的代名词。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国情备忘录》读后感钱圣华去年中央电视台刚播出的时候我就看过《国情备忘录》,感慨良多。

今年学校党党支部每人分发一本《国情备忘录》书,号召每位党员通读,又重温了一遍,又有不少新的收获和感想。

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

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国家的发展和振兴必须以民生为出发点。

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就要享受国家强大兴盛所带来的利益。

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国情备忘录》也反映了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

我们绝对不能否认,新一代领导人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

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等,国家常常出手不凡----砸钱、出政策,不少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观。

但有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解决了冰山一角,也有的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似乎有些可笑。

国家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积越多。

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神经。

我出生于农村,对很多问题更是深有体会。

在农村,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现在,甚至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也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

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我不敢奢望民生问题能一步解决,也不可能,但愿社会能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

是的,如果要列举一定还可以列举出一大串出来,但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是可以数出来的,我并不认为是有多么的发达。

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

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

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我们的过去、如今(xiànzài)与将来在闲暇时间,我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

感慨、感慨、深思与担忧一直伴随着我复杂的心情。

我感到好久没有这样震撼我们心灵的片子了,精简却深邃的讲解与真实而又引人的画面一次次敲打着我们曾经近乎麻木的神经。

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在如今的社会里随处可见可闻,但?国情备忘录?,在令我们喜悦的时刻引人深思和清醒,在叙说成绩(chéngjì)的同时,更加关注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国情备忘录?的辉煌篇章让国民看到建国六十年来我们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六十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成立这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充满辉煌。

六十年来,在党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建立、政治(zhèngzhì)建立、文化建立、社会建立,以及生态文明建立等各个方面的事业,蓬勃开展,蒸蒸日上。

有比拟才有鉴别,只有把中国的开展变化放到历史进程中和世界范围内作一番比拟,才能看出其整体相貌和重大意义。

在经济上,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开展,如今(rújīn)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此外,工、农与第三产业逐步趋向协调开展,人民生活程度日益进步,我们正迈着步伐向建立更加全面美妙的小康社会快速前进。

在政治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的进步,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结合国常务委员国,我们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的和平与开展需要中国也离不开中国。

在文化教育上,我国已根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不断进步。

此外,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已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汉学热在世界各地燃起并正影响改变着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新看法…正因为我们获得的这些成就,在很多人看来,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即将被打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G2〞逐渐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人们不断用G2来指代美国和中国,G2成为世界新秩序(zhìxù)的代名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集:中国脚步引子:这是一幅在中国常见的世界地图,中间是太平洋,环绕周围的是中国、俄罗斯和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

有趣的是,如果把这幅地图不论是向东还是向西旋转180度,我们会看到另一幅世界地图,也就是欧美国家常用的世界地图。

太平洋在两侧,中间是辽阔的美洲大陆、大西洋和欧亚大陆、非洲大陆。

在美国和欧洲人的心目中,近代以来,主宰这个世界的,正是活跃在大西洋的船队和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发达国家。

在这张地图上,中国长期以来被称为远东国家。

2007年,一个名叫“市民会议”的活动在美国30个大小城市同时举行,他们主题都是一个——中国。

世界版图上,远东的中国逐渐成为全球范围讨论的热点。

不论中国处在地图的什么位置,对2008的北京和2010年的上海来说,全世界都在这里,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国,中国正迈着巨人的步伐向世界走来。

片名:国情备忘录——中国脚步【解说】这是著名的北京798艺术园区,2009年年末这里新开设了一家画廊,和其他画廊不同的是,它的投资人是一对来自欧美的外国夫妇:康如松、夏黛柏。

康如松来自美国,夏黛柏来自英国。

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来到中国,到今天,已经在中国——这个他们地理概念里的远东国家生活了近30年。

夫妇二人现在都能够清楚地记起他们刚刚来到中国时看到的一些场景。

【字幕】北京缘分新媒体艺术空间总经理康如松【同期】:有一天晚上,我转悠转悠的时候,在长安街,我看见有一束光,后面有一束光线,我就走过去,一个小胡同,我发现有一台黑白电视,12寸的,周围有300多人,都是围着看,【字幕】沛丰协会首席代表夏黛柏【同期】:中国都不能算一个比较重要的国家,那个时候。

它占的市场是太小了,它占的出口是太小的。

都有人不算。

我是被看得特别奇怪,怎么去报道中国,它的地位太低了。

那个时候,就是1980年,它刚刚开始参与非封闭的经济,全球的经济,刚刚起步。

【字幕】北京缘分新媒体艺术空间总经理康如松【同期】:中国所谓的超市,东西不多。

尤其外国人喜欢吃的,像是奶酪、葡萄酒那类的东西,所以那个时候我平常,每一个月我去一次香港,我去的时候是空的行李,回来的时候在香港买了很多我们在北京买不到的东西。

【解说】:30年来夫妇二人从事过不少工作,整天都是忙忙碌碌。

【同期】:夏黛柏:我真受不了,这些变化实在是太快了,每天都不一样。

第一天有房子,第二天没房子,又有公园,简直晕了。

康如松:说实在的,中国的超市比美国的还好,在美国,买东西的时候,东西很多,但是都是美国产的,果汁也都是美国的。

中国超市买果汁可以买各个国家的,塞浦路斯、南美、南非的都有,所以我觉得日用品也非常多。

【解说】:在他们的家里,所有的装修风格和家具都是中国式的,对康如松和夏黛柏来说,中国不再是一个不太重要的远东国家,而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机会的地方,他们的家就在这里。

【同期】:夏黛柏:我整个的生活和工作都在中国,可以说是一种缘分,可能是与我来的时候有关系,因为刚好是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现在是跟着这些变化,变成了一个我已经离不开它了。

【姚景源】:当我们在三十年前,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可以说,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人,很多学者,他们几乎没有一个人会预测到中国会有这样一个成就,当时,很多人看到中国有那么多的矛盾,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多的困难,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经过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有史以来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也面对着现代化进程中给我们带来的各种难题,今天我们全世界的人都在讲中国之谜,都在谈论中国奇迹,那么解读中国奇迹,解读中国之谜,关键在于解读中国国情。

【解说】当雨季再次洒落在中国的版图上时,繁衍在等雨线两边的炎黄子孙,不论是在秦岭以南肥沃的田地里,还是在塞北湿润的草场上,传统正在被默默的更替着。

草原上的牧羊人已经不再骑马放牧,江南水田间人们不再扬鞭犁地,化肥、农药、地膜遍布在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上。

传统中的画面变化了,成为新的和谐。

我国腹地的小镇集市上,沿海发达地区丰富而庞大的工业品生产能力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基本生活用品到精神消费品,几乎所有你想要的都汇集在这里。

即使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我国农村,新的风潮和时尚每天都在叩击着家家户户的大门。

传统与现代,两种文明交织,呈现出一个时代的生机与巨变。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到处都是熟悉但全新的景象,人们的脚步不再迷茫,中国的脚步在世人的瞩目下,自信地迈向远方。

【解说】今天,许多研究中国问题的智库,早已注意到: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统计报表上变化的数字,蕴藏着中国重新融入世界经济的力量,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变化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里,现代化设备、现代化管理思想,铸就了一批信息时代下深深领悟现代市场运行规律的成功者,他们的成功和这个时代不期而遇。

全球化、市场化下的中国,正在宽容地接受着国际规则的洗礼。

【解说】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电池生产公司——比亚迪。

它创立于1995年,2003年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可充电池生产厂,先后拿到了松下、索尼、GE等国际知名公司的订单。

现在,比亚迪公司60%的电池生产设备都是自主研发,,凭借着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采用人工加机器半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电池生产成本。

每当电池生产技术更新换代之时,别的国际厂商动辄需要投入巨资重新拆装新的生产线,而比亚迪公司则仅需要更换关键部件,同时对员工进行集体培训。

充足的劳动力储备,让比亚迪的发展正好赶上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字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高粱后进的国家,他能够比较快的吸收先进的技术,同时能够又和本国比较低的工资成本结合的时候,他的竞争优势是比较强大的,那么这样的的话,形成一个从欧洲到美国到日本、中国这样一个转移的过程,当然这个转移不是很平顺的过程,还是要考自己的努力,那么现在看来中国是有这个历史机遇,而且正在积极的承接这种转移,这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解说】伴随着松下、东芝、三菱、飞利浦、西门子、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世界知名大企业将生产基地移师中国,“中国造”电子科技产品从此与世界同步。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

尽管起步比它们晚,但是我们却成功地接过了产业转移的接力棒。

中国是当今世界的“制造工厂”,事实上,我国软实力的增强同样是我们前进步伐的有力保证。

大连东软,这家已经拥有近1.5万名员工的本土软件企业的目标是:成为全球优秀的IT 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支持这个目标的条件便是东软充足的人才资源储备。

【同期】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经锡过去一直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非常多的好的软件企业,也没有足够的人才,但是这几年我看到中国的软件正在蓬勃地发展,在这过程中可以说人才是个最关键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每年有六百多万的大学毕业生,其中学跟IT有关的大概有60多万,那么这样一个受高等教育的结构,应该说为中国软件的发展,包括为了更快速地发展,提供了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力。

【解说】长江边的小城芜湖市,在这里,奇瑞成为我国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代名词,奇瑞成功的秘密在于他拥有一个代表着我国轿车自主研发水平的人才“梦之队”。

目前,奇瑞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142人,外籍及海归人员近40人,来自国内大型汽车企业的老专家和技术骨干有150多人,这里正源源不断的吸引着来自全球的高级人才。

不论是劳动力资源的充足,还是人才、技术的后发优势,都是我国发展的基石,而国家力量的体现成为国家继续行进的重要保证。

广东省江门市崖门镇,这几户人家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在左邻右舍广东话的包围之中,他们的四川方言显得十分特别,他们都是因三峡建设而移民到这里的四川宜宾人。

【字幕】三峡移民颜学国一到这儿,看到这个房子,心里还是非常高兴,这个人嘛,只要有个好的住的地方,环境好房子也好,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真的非常高兴。

【解说】为了建设三峡水电站,120万人必须迁移,百万移民相当于迁移一个国家。

然而,中央政府一声令下,各级政府应声而动,仿佛一夜之间,从重庆涪陵、到福建晋江、到湖北总口……漂亮的移民村遍地而起,使得这次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移民进行得平静而迅速。

政府在经济与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又何止是像三峡工程建设这一项呢?2009年5月10日,这一天,11岁的四川小姑娘魏泾汶早早地背上了书包,她要去都江堰土桥小学上学,这是一所在废墟上重建的小学校。

这座占地24亩,总建筑面积4552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图书室、食堂等7幢建筑的校园将成为土桥小学600名师生新的家园。

也许没有人想到,那个凝聚了汶川地震许多浓厚悲伤的小学,一年之后,便以一种坚定的姿态绽放在灾后的土地上。

地震中,四川近三万公里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受损,439个乡镇成为“孤岛”。

而仅仅过了一年,到2009年5月12日,都江堰至映秀镇的公路就实现了全线通车,在地震中许多严重损毁的公路都展露出新的面貌,一个坚强的生命线公路网在四川地震灾区初具规模。

震后这一年,是艰难而非凡的一年。

我们看到的除了灾区的哀伤和思念,更多的是她的坚强和希望。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13亿人民直面灾难,与死神争夺生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这之中显露出的中国勇气、中国力量、中国智慧撼动了世界。

中华民族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和灾祸,但从来没有被灾难压垮,始终生生不息,繁衍发展。

这是因为她有着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着在艰难困苦面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

强大的国家意志在这个饱受磨难的国度迸发着时代强音。

【解说】我国经济平均每年保持9.8%的增长速度,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这令人欣喜的同时,人们也发现行进的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但我们仍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未富先老”成为新的难点,老龄化问题正扑面而来。

国家看每年投入数百亿元创造出1200万个就业岗位,而每年全国新增劳动力却达2000万,就业是难点。

我们同时还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现实,仅在长三角地区,16个工业城市的120万家企业中,技师、高级技工缺口就高达68%。

缺人又是难点。

我国农村改革30年来,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但在农村,农业产业化程度还处于世界上较低的水平,农民不小康,中国不小康。

农民如果留在土地上,难点在增收。

带着脱贫致富梦想的上亿农民来到城市的时候,一系列问题又开始浮出水面。

国家每年新增数几百亿元人民币投向社会保障,但1.3亿农民工在城市依然遭遇社会保障缺失的尴尬。

对进城的农民,难点在保障。

我们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的支撑,工厂厂房、道路建设、城市扩展都需要使用土地,土地资源紧张是经济增长的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