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第六集:山水之间(解说词)
中宣部中组部向党员干部推荐的五批学习书目清单
中宣部中组部向党员干部推荐的五批学习书目清单核心提示:从去年年初到今年年底,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开展向党员干部推荐学习书目工作,目前已推荐了五批书目,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好评,对于引导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将这五批书目汇总,方便网友查阅。
前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常规性工作、长期性任务。
为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现将中宣部中组部推荐学习书目、《人民论坛》推荐学习书目公布给大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结合这些书目,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以此保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
第五批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评介日前,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了第五批学习书目,包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孙中山传》、《星火燎原全集精选本》、《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年7月—2011年6月)》6种7本图书。
为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些图书,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撰写了书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前不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组织编选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选编》)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以下简称《学习导读》)与读者见面。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
《选编》从浩如烟海的马列经典著作中精选出25篇著作,虽不到20万字,却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可谓经典名篇。
《学习导读》作为其辅助读物,分别对各篇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做了分析介绍,深入浅出,发人深思。
尽管这些著作过去也曾经读过,有的甚至读过多次,但站在新的时代,重读这些经典名篇,仍然会有新风扑面之感。
国情备忘录(第四集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第四集:苍茫大地(解说词)这里是北京的地坛,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
此后381年间每逢夏至,明清两代15位皇帝,都要亲临此地,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尽管贵为天子,也必须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个小时之久。
他们祭拜的——就是地神。
现在的地坛已经成为旅游观光的景点,隆重的仪式也遗洒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
但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一刻也不曾中断过。
在这片土地上有中国人的汗水和热血,有期盼和未来。
瞭望这片土地常让人想起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960万平方公里,是我们13亿中国人的疆土。
俯瞰这960万平方公里,会发现一副美丽的画卷,这里有高山、平原、沙漠、沼泽。
无论富饶还是贫瘠,枝繁叶茂抑或寸草不生,都是我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土地。
苍茫大地老齐从事土地测绘工作已有20年,为了核实土地使用的变化情况,每隔几天,他和同事们都要进行一次实地勘察。
而在8年前,他外出勘察的周期只需要一个季度一次,更早的时候,只需要一年一次。
齐文章:土地利用的变化每月每天甚至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监测工作的测量越来越频繁。
这种越来越频繁的监测工作,是我国采取“天上查,地下管”等监管举措的一个部分。
对耕地进行严格的保护,直接与我国目前的国情相关。
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这些卫星遥感图,时刻记录着中国每一块土地的变化。
2009年11月5日,代表建设用地的红色在增加,就在这一天,苏南、京津塘、珠三角等地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在破土动工,中国又有8200多亩农用地转为了建设用地。
代表耕地的绿色在减少。
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数据,在跨入2009年的那一刻,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亿亩。
绿色的可耕地面积和10年前相比,减少了1亿亩。
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积。
这片承载着华夏5000年农耕文明的土地,正在发生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千年未有的急速变革。
“26.12亿”这里是北京市国土局的拍卖大厅,现在正在举行的是广渠路15号地的竞拍。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国情备忘录读后感范文通过“书香伴理想”读书竞赛活动,我接触到了《国情备忘录》这本书,尽管阅读的过程因为种种原因断断续续的,但是我还是坚持看完了。
这本书带给我心灵上不小的震撼,也让我颇感受益良多。
《国情备忘录》由中央电视台《国情备忘录》项目组编写,是根据大型同名电视纪录片改编,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和中国脚步等九部分。
全书文笔生动、数据详实,重点围绕当前我国存在和所面临或者可能面临的最基本、核心的问题,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全景和人民生活的变化,特别对我国国情的基本状况方面的阐述很是详细。
在《国情备忘录》中我看到了中国建国xx年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是奇迹的,也是辉煌的。
xx年来,在我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经济建设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如今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正迈着步伐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快速前进。
政治建设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显着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在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当下,世界需要中国。
文化建设方面,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年制得义务教育,并在部分地区开始推广更高年制的义务教育,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我们国民素质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成长、看到了发展的`勃勃生机,同时也看到了我们的伤痕、看到了我们必须面对的艰辛。
书中也着重论述了当前中国也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亟待需要去面对和解决。
比如:我国虽然地域广阔,但耕地不多,且受都市化得影响存在着被吞噬的危险;自然资源丰富,但同时人口基数太大,因而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的有限;“地大物博”的先天优势,也因为我们消耗得太多而不复当年;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大,且农村、农业、农民仍然相对落后;经济的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现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等等等等。
组工干部推荐书目
组工干部推荐书目一、组工业务类:1.《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推荐理由:该书有助于组工干部进一步熟悉掌握《规划纲要》的各项规定要求,加深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改革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切实提高组工干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李慎著——本书共收入30篇文章,划分为三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相关问题研究,涉及的内容比较广。
所有文章都直接或间接论述到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相应提出了积极有益的建议。
推荐理由:该书有助于拓展组工干部的工作视野,深化对组织工作规律和发展路径的认识和思考。
3.《领导干部成长八论》谈宜彦等著——作为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的基础性研究成果,《领导干部成长八论》涉及干部成长的目标、动力、途径、素质、环境、标准、关口、周期等八个方面内容。
该书依据年龄、培养过程和职务变化等参数,把干部成长周期界定为动态运行又内在衔接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成就期和淡出期等五个阶段,富有新意。
另外,该书以大量的调研为基础,理论结合实际,对干部成长规律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党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推荐理由:该书有助于组工干部进一步加深对干部成长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提升选贤任能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二、政治类:4.《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二卷)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经中央审定的党史权威著作,分别记述了从五四运动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及中国共产党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历史,是一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权威性党史著作。
推荐理由:《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在以往党史著作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重新对一些人物、史实作出了科学评价。
该书有助于组工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增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组工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党性修养。
《国情备忘录》第三集:农字当头(解说词)
第三集农字当头提要: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我们现在农民的总体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
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
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工业化进程大都伴随着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幅下降。
今天,尽管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1.3%,可农民仍然占到总人口比重的近60%。
中国有2.4亿农户,这种一家一户式的微型家庭农场面积平均只有0.5公顷。
农民不小康,中国不小康。
为什么我们会长期存在城乡的巨大差距?农民增收难在何处?乡镇企业发展的难点在哪里?农民进城务工是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希望所在?农民进城后新的问题又有哪些?---------------------------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曾是我们祖先赖以繁衍生息的粮仓。
如今这周边依然富饶,但昭示其生命力的,不再是泥土里的产出,而是一座座新兴工业城市。
先农坛、后土祠,这些千百年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庄严祭坛,已经淹没到高楼大厦的深谷中去了。
北京东门仓胡同这些曾经的皇家粮仓,也早已经变了模样。
在60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转身。
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急剧上升,农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1.3%。
虽然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它拥有7.2亿农民,320多万个村庄,中国仍然是个农业大国。
片名: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2005年4月7日上午10点,在大海上行驶了22天之后,一艘来自加拿大的“蓝色梦想号”的货轮停靠在我国深圳赤湾港。
对于这艘货轮来说,这只是一次平平常常的靠岸,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却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时刻。
船上装载的4万3千多吨小麦,是联合国捐赠给中国的最后一批扶贫粮食。
我眼中的中国
我眼中的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叫长江.”我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当时听着就觉得气势磅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我深感自豪和骄傲。
中国,一个多么美丽而又悠久的国家,在我的眼中,它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她处处洋溢着神奇的色彩,她拥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是人类孕育文明的摇篮。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着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西方各国却因工业革命的热潮而迅速强大起来。
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孱弱的清政府却依然沉浸在天朝大国的梦想中,直到国门被洋枪洋炮轰开,自此,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生活里。
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历经一个世纪的苦难岁月,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翻身自己做主人。
这是中国人民沉痛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国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封锁之下,在一穷二白的国情下,摸索着前进。
南方的一个小村子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自此,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勤劳的中国人民已经全面奔向小康社会。
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创新,展现在世界人民眼中的是屹立在东方的巨龙,抬起了她高傲的头颅。
然而我们深知,我们前进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在探索中前进,为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通过在课堂上以及网络新闻上的学习,我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深入的了解。
我知道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而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而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则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
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
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
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
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
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
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了大家讨论的最热门话题。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精彩7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精彩7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一今天观看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给我的心灵带来了不小的震撼,祖国的日益强大使我由衷的感到骄傲,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使我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将是无比美好的。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因此人均占有的资源相当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的快速发展。
此外,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温总理曾在政府报告中说过,“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了新一代主人的我们充满希望的面对未来,努力学习致力于祖国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使我国更快更好的均衡发展。
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从片中可以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平取得显著提高。
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
在2008年的奥运会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
从体育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健儿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从另一面,这正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
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积极的鼓励。
作为新时期主人的我们更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运用,进而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
山水之间 赏析
山水之间词、曲、制作人、编曲:许嵩古筝:程皓如竹笛:赵晓姝二胡:尚祖建电吉他:高飞昨夜同门云集推杯又换盏今朝茶凉酒寒豪言成笑谈半生累尽徒然碑文完美有谁看隐居山水之间誓与浮名散湖畔青石板上一把油纸伞旅人停步折花淋湿了绸缎满树玉瓣多傲然江南烟雨却痴缠花飞雨追一如尘缘理还乱落花雨你飘摇的美丽花香氤把往日情勾起我愿意化浮萍躺湖心只陪你泛岁月的涟漪古木檀香小筑经文诵得缓锦服华裳一炬粗袖如心宽林中抚琴曲委婉群山听懂我悲欢泪如雨落才知过往剪不断落花雨你飘摇的美丽花香氤把往日情勾起我愿意化浮萍躺湖心只陪你泛岁月的涟漪落花雨你飘摇在天地晚风急吹皱芳华太无情我愿意化流沙躺湖堤只陪你恭候春夏的轮替落花雨谁深藏山水里落花雨谁深藏在我心《山水之间》是许嵩出的新歌,其中一眼望去的中国风和隐士情怀让人心醉。
但是也有其它的东西。
名词解释:1.推杯换盏:盏,形声。
从皿,戋( jiān)声。
盏也是一种器皿,比杯的容积大得多,所以喝酒的时候喝到尽兴处,有推杯换盏之说,互相敬酒,后来一般形容关系好。
而许嵩唱盏为第三声(zhan3)一为押韵需要,二发这个音的时候是量词,表示一盏灯。
2 、一炬:取付之一炬意味,炬:火把。
简单来说就是一把火烧了。
意境美:1、同门云集,推杯换盏,本人生兴事,杯酒间谈笑人生,豪言壮语。
大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可天亮酒醒,茶凉酒寒,微微宿醉的头疼,看到的是杯盘狼藉,以及现实的窘境,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辛酸,酒后的豪言壮语也只好成为笑谈。
而如今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想做的多,可需要的条件,众人的期望等苛刻梦想。
但是坚持努力,总是好的。
2.“ 半生累尽徒然碑文完美有谁看隐居山水之间誓与浮名散”这是我最喜欢的,具有浓厚的隐士情怀。
人累半生,浮名过隙,最后碑文完美,史书留笔,也只是过往云烟。
杜甫医生飘零,爱国报国,一生漂泊,史书留笔其诗歌,赞其高洁,可他一生穷困潦倒,总和妻儿分离,最后死于漂泊途中,古今多少感叹?不如学陶渊明“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 2009年12月27日 15:43 进入复兴论坛来源:央视网>>>>进入财经频道>>>>进入《国情备忘录》专题2009年2月4日,山西太原安塘村村民用红布摆出一个3600平方米的巨大“福”字,来表达他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福”字拆开来看,左边的“示”字,有“祝愿”的意思;右边分别是“一,口,田”。
在农耕时代,人们所有的保障都维系在耕地上,“福”字的原意就是“人人有田做”,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
时至今日,这个“福”字,就是中国人世世代代关于美好生活的最高向往。
学者研究证明,在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能带来80万个就业机会,GDP保持至少8%的年增长率,就意味着每年可以保证近700万人的就业。
对于我国年增1000万人以上的劳动力就业需求,GDP增长,有了区别于一般经济词汇的含义。
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达2.2亿人,其中大约1.4亿外出务工,2009年2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700万左右的农民工提前返乡,大约有近2000万人“失业”。
尽管部分人现在已经回城工作,但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待业”。
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以及妇女、残疾人、复转军人等,同样是无法忽视的劳动供给群体。
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绷紧了全社会的神经。
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0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
我国的就业形势从来就十分严峻,堪称“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
面对这场艰难战争,我们一直就没有懈怠过。
姚景源:“民生”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左传》,《左传》里面讲“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辞海》里面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所谓“民生”,就是说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我们的就业,我们的医疗,我们的养老,我们的住房,这一切它都是民生的重要内容。
《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 2009年12月27日 15:43 进入复兴论坛来源:央视网我们中国,应当说是全世界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
国情备忘录
《国情备忘录》解说词按语:2009-12-21 央视财经频道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是继《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之后,央视财经频道再次重磅出击的扛鼎之作。
纪录片共九集,分别讲的是《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每集45分钟,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
第一集:中国之谜多年以后,关于2008年,有这样一些印象将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一年,罕见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降临到中国人身上。
带着剧烈的伤痛,中国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壮观与宏大的奥运盛会。
这一年,一场金融风暴从美国华尔街悄然发端,在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这些百年历史的金融巨头相继倒下后,风暴进一步席卷整个欧洲大陆,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世界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跨越——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三位。
再没有哪个时代的中国像今天这样受到世界的关注:无论是30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还是金融危机中奇迹般地率先回暖,都让深陷经济危局的西方国家充满了探究的热情,他们想弄清中国的发展动力。
也没有哪个时代的中国像今天这样迫切需要看清自己:延续了整整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如何在我们手中续写;未来前行的动力又在哪里?姚景源:改革开放30年,我们常常能够听到这样一句话,就是说我们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不是符合中国国情。
把握国情,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依据,也是我们执行这个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客观基础。
今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我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2021年《航拍中国》第三季第六集山西解说词
《航拍中国》第三季第六集山西解说词欧阳光明(2021.03.07)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
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
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
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从现在开始,你和我们一同飞跃。
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山区面积占全省80%,太行山和黄河塑造了它的自然边界,汾河和他的直流冲出一连串盆地,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山西的旅程从太行山开始,在崖壁上与护路工相遇,顺着峡谷流水去看连绵峰墙,山中村落藏着收获,也藏着狂欢。
蜘蛛人我们并不陌生,但这一次遇见是在数百米的崖壁上。
崖壁总被风雨侵蚀,剥落的碎石有可能砸中下方公路,蜘蛛人的工作就是排除这些危险。
每到此时,往来的汽车都会停在远处,等待这项工作结束。
这里是太行山,太行山以西就是山西。
王莽岭,海拔1665米,它和无数座相似的山峰组成一个巨大的台阶,上了台阶便上了黄土高原。
低头向下,看到太行山独一无二的景观,这种地貌叫做峰墙。
太行山有着地球上最长的峰墙,这很难得,因为风墙总是很容易垮塌。
缺水少土,植被难以附着,风雨严寒皴裂岩石皮肤,地震还是这里的常客,随时抖落碎屑,风墙越来越薄,最终留下这些站立山巅的风丛。
不过,总有一天峰丛也会倒下,新的峰墙显露出来。
一层一层。
循环往复。
飞行降低的时候会听到此起彼伏的汽笛声,因为在这里每一个转弯都接近直角,看不清迎面来的是谁,只能用声音提醒对方。
这里还是平原的时候,河道就是九曲回肠的样子,后来太行山拔地而起,河流依旧向下侵蚀,18亿年形成了这1000多米的高差。
蜘蛛人终于完成工作,汽车开始通行。
这条路是山下锡崖沟村民用锤子和钢钎花了30年凿出的生命之路。
7500米挂壁公路,1/5是隧道,挂在600米的悬崖上。
该书是由中央电视台《国情备忘录》项目组所著的一本有关中国基本
该书是由中央电视台《国情备忘录》项目组所著的一本有关中国基本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共分为中国之谜。
人口大计。
农字当头。
苍茫大地。
资源扫描。
山水之间。
民生纵横。
创新元素。
以及中国脚步九集。
《国情备忘录》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
就当下中国的人口。
三农。
耕地保护。
资源环境。
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
最核心的问题。
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
这也是我国的电视媒体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
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显然。
为什么要践行科学发展观。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都源于我们对自己国家基本国情的认识。
因此。
国情备忘录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不仅要知其然。
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
然而。
在公众。
甚至是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当中。
依然存在着很多模糊或者极端的认识。
有认为一好百好的;也有只看问题。
把现实说得一无是处的。
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
进而对这个国家的前行发生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国情备忘录》汲取央视节目精华。
以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为参照。
详尽解读泱泱大国发展元素国情档案。
为读者奉献震憾而庄重的阅读体验。
目录。
引言:真相?假相?什么是你眼中的中国素描第一章中国之谜: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也无法理解的中国经济谁制造了“中国之谜” 危机中的中国盛宴世界眼中的中国“中国是个谜” 谁能参透“中国之谜” 看不懂的中国经济最真实的声音强大还是弱小怎一个“变”字了得谁能指引中国经济历史上的“富国”之鉴迥异的中西工业化环境向左走。
向右走不流阿根廷的眼泪拒绝休克疗法北京共识反思:站在历史的拐点第二章人口大计:拥挤的生存哲学中国人口环境的切面拥挤的标签“岿然不动”的人口分布线亿人的生活怎么过控制人口是一项历史使命谁能看透人口问题拨慢人口钟计划生育“摸石头过河” 03816亿人的“资源稀薄”蓝图人多与人少:孰优孰劣救赎中国“人手论”与“人口论”的现实博弈中国怎么办中国改变了世界人口格局未来任重道远老龄化“步履急促” 优先投资人的发展第三章农字当头:别忘了我们9亿农民“三农”真相农民还吃不饱吗农村还穷吗农业还挣钱吗农民:该怎么创富扶持!扶持!扶持!从输血到造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黯淡转身从农村飞来的城市候鸟群进城的路好走吗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农业还危险吗谁来保障农民的生活让农民幸福起来农村墙体广告里的门道第四章苍茫大地:坚守18亿亩红线急刹车:耕地红线迅速缩水的耕地版图红线:生命线还是紧箍咒“18亿亩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耕地哪里去了“苏湖不再熟。
山水之间第六集观后感
山水之间第六集观后感简介《山水之间》是一部风靡全国的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第六集以“大西北”为主题,带领观众领略了神奇而壮美的西北风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山水之间》第六集进行观后感的分享。
第六集主要内容第六集以青海湖为起点,沿着祁连山脉一路向西,穿越茫茫戈壁沙漠,最终抵达神秘而险峻的新疆准噶尔盆地。
整个过程中,观众可以欣赏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山水之美,同时也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勤劳和智慧。
在第六集中,纪录片通过摄影师的专业镜头捕捉到了西北草原上奔腾的牛群、逐渐西移的沙丘以及雄伟壮观的柴达木盆地。
以祁连山为起点的奇妙之旅祁连山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黄河的发源地之一。
凭借雄伟的山势和神秘的原始森林,祁连山已成为游客心目中的理想旅行目的地。
在第六集中,我们深入祁连山脉的深处,欣赏到了壮美的雪景和连绵起伏的山峦。
这里的风景不仅令人目眩神迷,还让我们瞻仰了中华民族的根源。
穿越茫茫戈壁沙漠沙漠是人类文明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穿越茫茫戈壁沙漠,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
作为中国最大的流沙漠之一,戈壁沙漠以其金色的沙丘和一望无际的沙海令人叹为观止。
在第六集中,摄影师运用特殊的摄影技术,捕捉到了风沙席卷的壮观景象,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奇妙变化。
魅力无穷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是亚洲最大的盆地之一,也是中国的一处神奇之地。
这里的地貌复杂多样,有广阔的湖泊、连绵起伏的山脉和无边无际的草原。
在第六集中,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库姆塔格沙漠和多湖盆地。
除此之外,纪录片还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总结通过观看《山水之间》第六集,我被西北地区壮美而独特的风景所吸引。
从祁连山脉到戈壁沙漠,再到柴达木盆地,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无一不令人叹为观止。
同时,纪录片还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伟力和人们的勤劳与智慧。
通过纪录片的镜头,我们仿佛亲临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魅力。
保护我们的家园
保护我们的家园——观看《国情备忘录》有感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了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它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
这也是我国的电视媒体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几集,其中山水之间,还我碧水蓝天这一集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道道环境伤疤,触目惊心。
除了人类,整个大自然中的动植物都处于一个脆弱的生存环境。
而这一切又是谁造成的,谁在破坏我们的家园?经济不断增长,民富国强,但是经济的增长却给我们投下了深深的环境阴影。
生活在每况愈下的大气环境中,民众不得不开始呐喊:还我碧水蓝天。
我们要回到水更清,天更蓝的绿色家园。
据节目介绍,1980年,中国邮政部门为了保护白暨豚专门发行的两枚邮票。
但是,2006年,一支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25位专家,组成的一支“长江淡水豚”科学考察队,顺着江面,长达3400公里,用高位望远镜、声纳设备等先进的科学仪器去搜寻白暨豚的踪迹。
最后,不得不遗憾地宣布,在38天的科学考察活动中,没有发现白暨豚的身影。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不言而喻。
这种已经在中国的长江中生活了2000多万年,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大型水生动物,正在慢慢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消逝,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生存的环境怎么了?据报道,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了367万平方公里,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整个大小兴安岭可采成熟林木蓄积量也只剩下不足10%。
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酸雨覆盖面积已经占到了国土面积的30%以上。
全国600多座城市中,除县城外,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中。
不得不承认,随着改革开发,中国开始了飞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而这种状况本来可以在发展过程中尽量避免的。
《国情备忘录》第六集:山水之间(解说词)
《国情备忘录》第六集“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环游潜底,这两枚小小的邮票,在方寸之间,再现了白暨豚的美丽姿态。
这是1980年,我国邮政部门为了保护这种珍稀动物,专门发行的两枚特种邮票。
2006年,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25位专家,组成了一支科学考察队。
他们沿着长江,用高倍望远镜、声纳等先进的科学仪器,行程长达3400多公里,希望搜寻到白暨豚的踪迹。
但是,经过38天的航程之后,他们不得不遗憾地宣布,这次科学考察活动,没有发现白暨豚的身影。
白暨豚被称为“长江女神”,已经在我国的长江中生活了2000多万年,现在正慢慢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消逝。
这具白暨豚的标本,似乎在向我们提问:我们的“长江女神”哪里去了?国情备忘录——山水之间滚滚长江,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孕育着华夏文明,哺育着中华儿女。
长江两岸亿万中国人,正在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成果。
然而,一个个意料之外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发生了。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多万元。
这一年12月,广东北江镉超标水污染,经济损失达到1亿多元。
随后相继爆发广西红水河天峨段水质污染事件、辽宁浑河抚顺段水质酚浓度超标事件。
2006年,甘肃徽县铅污染事件,300多人血铅超标。
湖南岳阳砷污染,8万多居民饮水遭到威胁。
贵州遵义磷污染,60万市民饮水告急。
2007年5月,太湖爆发蓝藻事件,威胁到近百万无锡市民的生活用水。
随后巢湖和滇池相续爆发蓝藻。
一位叫马军的环保人士,花费了几年时间,编制了一份《中国水污染地图》。
在这份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查看每一个城市、每一条河流流域的水污染情况。
首都北京,除了远郊区有一些水库、支流为二类水质外,地表各河、湖几乎全部被劣质的超五类水所覆盖。
马军:民间环保人士环境的问题已经恶化到这样一个程度,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它的话,可能我们的经济就没有办法再持续地那样发展下去,可能我们为将来埋下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
翁立达,是国内著名的水资源保护专家,长期从事长江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河西走廊第六集解说词
河西走廊第六集解说词河西走廊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丝绸之路的交通和文化交流。
而河西走廊第六集解说词,正是通过对这片土地的深入探索,向观众展示了这里的壮丽景色和丰富历史。
第一幕:河西走廊的壮丽景色河西走廊地处中国的西北边陲,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地区。
这里有雄伟的雪山、广袤的戈壁、奔腾的河流,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解说员带领观众穿越河西走廊的大漠,感受到了无垠的沙丘和风沙的力量。
同时,他还介绍了这里特有的植被和动物,如沙漠里的沙柳和野生马群,让观众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二幕:丝绸之路的历史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解说员带领观众回到了古代,讲述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他介绍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贸易中心,如敦煌和张掖,以及这些城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通过这些介绍,观众可以感受到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第三幕:河西走廊的历史名人河西走廊是一个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的地方。
解说员向观众介绍了一些在这片土地上崭露头角的人物。
他讲述了张骞的丝绸之路开辟、玄奘的西行取经、郭沫若的敦煌研究等故事,让观众了解到这些名人的伟大事迹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第四幕:河西走廊的文化遗产河西走廊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地区。
解说员带领观众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和张掖丹霞地貌,让观众领略到了这些瑰丽的艺术和自然景观。
他还介绍了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观众了解到中国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努力。
第五幕:河西走廊的现代发展河西走廊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中国现代发展的重要地区。
解说员向观众介绍了这里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他讲述了河西走廊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这些发展对于当地人民生活的改善。
通过这些介绍,观众可以看到中国西北地区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第六幕:河西走廊的未来展望解说员在最后一幕中展望了河西走廊的未来。
他提到了中国政府对于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以及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的地位。
山水有情大漠可证解说词
山水有情大漠可证解说词2003年3月21日,76岁高龄的左风章乘班车来到南湖乡,这是今年春节过后,他第一次来到南湖。
他这次要去的地方,是这个乡最东边的南井子村。
南井子距乡政府有15公里路程,以前,左工走这段蹦艮少骑牲口,可是现在他觉得腿脚大不女晡,为了赶路,也只好以驼代步了。
老崔:沙枣苗子拿来了。
左工:栽了没有?老崔:还没有,就这两天栽哩。
水没洇上。
左工:架点管子。
管于我那里有,我那里没用完他叫崔兴麒,20多年前,随父母从民勤县新河乡老家搬到了南湖。
那时节,这地方没几个人,县上在这里设立一个草原队,因为老崔的父亲是退伍军人,为了照顾他,就把他安排到草原队工作。
老崔说,初来的时候,房子是用桦棒柴修建的,很矮,穿衣服时抬不起头。
过了许多年,他们把家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当时左工正在这里搞试验,看到老崔家生活困难,便时常有意无意帮助他们,也正是从这时起,一个放羊娃便与一名高级工程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左工来,老崔一家高兴的了不得,最乐的,当然是一家之主的老崔了。
老崔眼里,这位老人身上好像带着一股喜气,只要走进崔家门,他那幢茅屋就会四壁生辉,他老崔,也比平日显得格外风光了。
崔妻同期:呀,羊来了。
老崔养着200多只羊,去年,仅羊绒一项他就收入了7000元,并且,他还种着50亩地,这些地,除了提供足够的口粮、蔬菜外,经济收入也有万把块。
另外,还有中草药收人,驼绒收入,沙葱收入,等等,零打碎敲,又能凑上几千元,老崔说,农林牧副加一块,3万元左右吧,也行。
可老崔妻子赵翠秀说,他心里想的远不是这个数,他想翻一番。
左风章与崔母谈活:左工:今年八十几了?崔母:八十三了。
左工:虚岁八十三还是周岁?老崔:左爷问哩,虚岁八十三吗?虚岁,是虚岁八十三。
左工:噢,那还不觉得身体有多亏。
崔母:晕的很,一忙就晕的很。
哎呀左爷你来就好,不来还想你哩。
左工:去年来了,过年前我又来了。
这回来是送些树苗于。
今年的生态治理上得有些新做法,叫人有个看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情备忘录》第六集“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环游潜底,这两枚小小的邮票,在方寸之间,再现了白暨豚的美丽姿态。
这是1980年,我国邮政部门为了保护这种珍稀动物,专门发行的两枚特种邮票。
2006年,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25位专家,组成了一支科学考察队。
他们沿着长江,用高倍望远镜、声纳等先进的科学仪器,行程长达3400多公里,希望搜寻到白暨豚的踪迹。
但是,经过38天的航程之后,他们不得不遗憾地宣布,这次科学考察活动,没有发现白暨豚的身影。
白暨豚被称为“长江女神”,已经在我国的长江中生活了2000多万年,现在正慢慢地从我们的视线中消逝。
这具白暨豚的标本,似乎在向我们提问:我们的“长江女神”哪里去了?国情备忘录——山水之间滚滚长江,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孕育着华夏文明,哺育着中华儿女。
长江两岸亿万中国人,正在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成果。
然而,一个个意料之外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发生了。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多万元。
这一年12月,广东北江镉超标水污染,经济损失达到1亿多元。
随后相继爆发广西红水河天峨段水质污染事件、辽宁浑河抚顺段水质酚浓度超标事件。
2006年,甘肃徽县铅污染事件,300多人血铅超标。
湖南岳阳砷污染,8万多居民饮水遭到威胁。
贵州遵义磷污染,60万市民饮水告急。
2007年5月,太湖爆发蓝藻事件,威胁到近百万无锡市民的生活用水。
随后巢湖和滇池相续爆发蓝藻。
一位叫马军的环保人士,花费了几年时间,编制了一份《中国水污染地图》。
在这份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查看每一个城市、每一条河流流域的水污染情况。
首都北京,除了远郊区有一些水库、支流为二类水质外,地表各河、湖几乎全部被劣质的超五类水所覆盖。
马军:民间环保人士环境的问题已经恶化到这样一个程度,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它的话,可能我们的经济就没有办法再持续地那样发展下去,可能我们为将来埋下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
翁立达,是国内著名的水资源保护专家,长期从事长江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他编写了一本厚达270多页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这份报告被人们称为“长江的体检报告”。
翁立达: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局长每年在长江(沿岸)有将近300亿吨的污水,就通过这种方式排到长江里来,基本上一条黄河的水量,每年这么多的污水进入到我们长江。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的淮河流域流传着一首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开闸泄洪,形成了长达70公里的酱黑色污染带。
经专家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造成上亿元经济损失。
这起淮河污染事故,第一次使水污染进入政府高层视野。
解振华时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我宣布,淮河治污零点行动现在开始。
水污染已经影响了我国的居民生活、经济发展。
90%流经城市的河流受到了严重污染,70%的江河湖泊和50%的城市地下水已经遭受污染。
我国的环境问题,远不止水体污染,还面临着诸多困局。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3以上。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经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经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林都”伊春,林场可采成熟蓄积量下降了约98%。
整个大小兴安岭可采成熟蓄积量也只剩下不足10%。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1949年以来,我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
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湖泊面积的26.3%。
大气污染严重,酸雨覆盖面积已经占到了国土面积的3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
姚景源: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在下面有些地区我确实看到,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这个江河,我们的河流,我们的水污染,我是在60年代后期,我下乡作为一个知识青年的时候,我印象非常清楚,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喝河里边的水,可以喝江里面的水, 但是,现在,我们谁还敢再直接地饮用江河和小溪的水呀。
现在我们城里的人,我们几乎离不开桶装水,离不开瓶装水。
瓶装水桶装水,现在这行业年产值已经过亿。
我们搞经济发展我们为了什么,我们经济发展,最终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么,显然幸福生活,不能建立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之下。
世界经济发展史已经表明,各国在工业化推动下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今天,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中国,在产品行销世界的时候,同样不可避免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工业化带来的污染。
潘家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尽管我们现在的产品,在世界上是很有竞争优势,但是我们是把污染留在了国内,我们把资源消耗记在了我们中国人头上。
国家环境保护部WTO环境与贸易工作领导小组的专家曾经做出过测算:在“十五”期间,我国二氧化硫高、中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约占总出口额的40%,而化学需氧量高、中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4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显示,这一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曾经说过,环境保护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环保工作正处于负重爬坡阶段。
现场同期:现在就是每个项目给你们放进来走到环保那儿就不行喽这个项目不是不行我们服务态度做好一点儿没问题,但是你要说把这个原则都不要,那我当这个局长干什么。
我宁愿不当。
你什么时候跟人家说这个,人家来都不来他们这个现在在书上的东西都说不过去你说他做还能做得到你现在跟人家说这些,人家来都不来如果他真的要是不按照我们的要求建,他不来也没有问题。
因为我们的资源是唯一的,青城山只有一个那我们就退到以前这种鸡犬相闻的这种状态,这种世外桃源的状态,那就环保了,那就所有的问题都没有了。
这是发生在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一次招商会之后的争执,起因是一个投资达3亿元、税收几千万元的秸杆处理项目想在都江堰市投资,但是在环境评价方案上不符合要求。
同期:把这个项目放走了,很可惜,很可惜我并不是不支持他,肯定要支持他。
但是如果他不能够达到环保要求,我就不敢支持了。
不支持那种不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
环评法是国家的法,不是我个人的法律。
我们坚持这个要求是国家的要求,不是我个人的要求。
这个项目最后肯定还是要落户,你不落户,我们最后这个经济咋发展我做好了我环保局长的事情,如果降低环保要求,我们这个项目可以不要邹士勇:四川省都江堰市商务局局长这个时候就觉得特别委屈,觉得这么好的项目,可不可以让它先落下来,然后先发展,然后有了问题,我们再去想办法。
再去处理。
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30多亿元的城市来说,上马税收几千万元的项目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对环境保护局局长冯劲来说,他的眼里只能容得下环境过关的项目。
冯劲:四川省都江堰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他们的意思,这个项目是个好项目,就可以,是不是变通一下,就让它简化,让它临时降低标准,但我们作为环保局长,这个是绝对不能的,如果这样做了就是不称职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全国各地都在发生着,对于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的我国来说,当发展遭遇环境保护的红灯的时候,能不能放行,就成了一个问题。
我们要参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创建于公元前256年,距离现在是2264年的历史了其实,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孰轻孰重,谁先谁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些经历,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
英国的泰晤士河曾经因为工业污染被称为欧洲的臭水沟,从1850年开始治理污染到2000年泰晤士河大马哈鱼回归,历时150年,耗资相当于约4000亿元人民币。
德国的鲁尔区曾经被称为煤钢基地,因为煤炭开采和钢铁重工业闻名于世,但是这里的高污染高排放曾经使得莱茵河被称为“德意志最脏的河流”。
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里才重焕生机。
像这样先污染后治理的例子以及西方工业国家一个个惨痛的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
谢国忠: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经济师中国借鉴别人走错的路,利用现代的技术,有资本的充足,中国走一条更好的道路,中国只有这样走,才能发展得比别人更好。
姚景源: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应当说,西方的工业发达国家,他们都是发展污染然后再治理。
那么,我们能不能这样做呢,我们不能这样做。
现在到了21世纪,全球都在讲环境保护。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那么作为我们中国,我们有义务保护这个地球。
我们也不能把一个恶劣的环境,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没有这个权力,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来完成我们的工业化,来使我们的经济得到增长。
而且我们现在要看到,我们已经具备这个条件。
比如说,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经济总量在去年就已经超过30万亿元。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我们再来发展,我们完全有财力,有实力。
这是第一。
第二呢,现在我们在科学技术问题上,我们也解决了这个问题。
环境保护技术现在是日新月异,我们完全可以让新的技术,来使我们处理好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关系。
环保、污染、生存质量等,这些过去在工业化字典里并不存在的词汇,如今频繁地出现在我国政府的议题中。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对环境保护做出规定。
1979年,我国第一部环境法《环境保护法(试行)》出台。
1983年,环境保护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诞生。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施行。
到2008年为止,我国共签署了50多项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
1978年成立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1982年,成为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的环境保护局,1987年,改为独立的国家环境保护局。
1998年,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这一切,都在准确无误地表明,环境保护工作者,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了。
张大卫:河南省副省长环保局长呢王局长在这儿来这个项目这样,你知道不知道,这个项目你一点儿都不知道吗,群众举报以后,你才知道吗?环保局长就应该对此上的这些项目,它所带来的对环保的影响,心里就应该有数,这个大的项目,你们心里没数吗?这个项目的污染情况,你知道不知道,政府养猫不抓耗子,你是什么环保局长这是发生在2006年7月的一件事情。
刚刚上任一个月的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在河南汝州的一个氧化铝项目的工地上,对当地的环境保护局局长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