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有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在闲暇时光,我观看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看完之后,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感触良多。
这部片子从多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这片广袤土地上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以及面临的诸多挑战。
它就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卷,缓缓在我眼前展开,每一个细节都如此生动,每一处描绘都饱含深意。
片中提到了我国的资源状况,这让我想起了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
那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风景美不胜收。
我原本以为,生活在这样如诗如画地方的人们,定然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然而,当我深入了解后,却发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村里的人们虽然守着大片的山林,可却无法从中获得太多的收益。
因为那些树木大多是生态林,不能随意砍伐。
而土地资源也有限,能耕种的土地不多,且土壤并不肥沃,产出的粮食仅仅够一家人糊口。
水资源呢,看似清澈的溪流,却因为缺乏有效的水利设施,难以被充分利用来灌溉农田。
为了生计,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我遇到了一位老大爷,他满脸皱纹,眼神中透露出无奈和沧桑。
他跟我讲述,以前他们也尝试过发展一些产业,比如养殖家畜,但由于交通不便,饲料运输成本高,养出来的家畜又卖不出好价钱,最终只能放弃。
他说这些的时候,声音微微颤抖,我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那份失落和对未来的迷茫。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利用不当,给很多地方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限制。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并不是每一寸土地都能轻易地孕育出财富和希望。
在一些地区,人们依然在为了基本的生存而苦苦挣扎,他们守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却无法将其转化为改善生活的有力武器。
再说到我国的人口问题,那也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严峻的挑战。
记得有一次去医院,那场景真的让我印象深刻。
挂号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候诊区坐满了人,就连走廊里都挤满了患者和家属。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疲惫。
医生们忙得不可开交,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我在想,这么多的人都在生病,需要医疗资源,可医院的设施和医护人员是有限的,怎么能满足得了这么大的需求呢?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出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压力。
《中国之谜》观后感
中国之谜观后感中国之谜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纪录片,通过对中国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描述与分析,展现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度的真实面貌。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也引发了我对中国的一系列思考与探索。
引入观影背景在观看中国之谜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
媒体报导或许能够提供一些片面的信息,但这部纪录片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中国的全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的巨大发展中国之谜让我意识到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的巨大发展。
从农村到城市的快速转变,从贫穷到相对富裕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种崭新的面貌在纪录片中得到了生动展示,让我对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由衷地赞叹。
社会饱受挑战然而,中国之谜也揭示了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的扩大、农村和城市间的差异、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也是全球社会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功夫与文化遗产中国之谜对中国传统功夫的讲述也令我印象深刻。
纪录片中展现了中国功夫的独特之处和深厚的文化遗产。
它不仅仅是一种高强度的体育活动,更是一种哲学、道德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深深地被中国功夫的精神所感动,并意识到它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的多元文化除了功夫,中国之谜也展示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中国地域辽阔,拥有众多的民族和语言。
从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音乐、绘画到民俗风情,这些多元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纪录片中的文化画面让我感受到中国独特的魅力,也让我更深入地思考了跨文化的交流与尊重的重要性。
对中国的思考与探索观看中国之谜之后,我对中国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我开始更加关注中国的新闻报道,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和论文,以加深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理解。
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计划未来有机会亲身体验中国的风土人情。
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中国不仅仅是对一国的认知,也是对世界的认知。
国情备忘录
《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观后感在本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中国备忘录第一集》——中国之谜。
伴随着自豪,感慨与担忧的复杂心情,大家更深刻的了解了我国国情,更全面也更客观的认清了中国,了解过去,看清现在,展望未来。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2008年,罕见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降临在中国人民的头上,而这一年中国向世界呈现了一场最恢宏壮观,最精彩绝伦的奥运盛会。
在这一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这些百年历史的金融巨头相继倒下后,风暴进一步席卷整个欧洲大陆,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世界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经济继续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自改革开放以来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面对经济危机,不但没有深陷其中,反而继续保持增长的活力,这一切的一切对于西方社会来说都成为一个谜,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活力也最为神秘的地方。
改革开放30年,我们常常能够听到这样一句话,就是说我们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不是符合中国国情。
把握国情,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依据,也是我们执行这个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客观基础。
今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我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仅为1.8%,到2008年已提高到6.4%。
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2007年猛增到21737亿美元,增长了104倍。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之“我们”在老师推荐的视频和书籍中,因为喜欢看纪录片所以选择了《国情备忘录》这一系列的纪录片视频。
打开《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看了不到五分钟,发现自己曾经在本科阶段的《形式与政策》的课程中,老师也让看过部分视频,那时和现在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对于观后感角度也不同。
所以重新以全新的视角欣赏这个视频。
《国情备忘录》涵盖了中国的很多方面,包括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精神、生产、企业、农民、教育、航天、军事、进出口、外交等等方面。
带我们从贫穷的山村到新农村再到大城市一步步的进入不同的视野看中国。
同时让我们在无数的赞美中清楚地看到辉煌的背后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的资源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近几年的雾霾问题是我们越来越难得见到蓝天白云;13亿多的巨大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越来越难、放价越来越贵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填补;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
对于这么多的视角,我想从身边自己的小视角谈一些自己的所观所感。
中国的农民占据了中国人口一半以上的数量,然而农民这个称呼对自己一点有也不陌生,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可能在农民这方面会有很多角度的理解。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农民也在不同程度的发展,国家对农民有了很多的政策。
比如:从征收农业税到现在免收农业税并给予一些粮食补贴;从农村住院难,住不起,看不起病,到现在有了医疗保险,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还有这几年60岁以上的老人可领养老保险;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等等方面国家对农民有了很多的政策。
然而,一些问题却还一直存在。
我们村和周边村庄的现状,现在粮食价格降低了,同时投资的成本也加大了。
比如:花费,机器,种子等方面的都在涨价。
我们家属于河北邢台的一个村庄,属于华北,所以这边一年种两季。
一季小麦,一季玉米。
每年出去投资的成本,两季的收成农民只能剩下一季的收入,这里边还不算农民的劳动力。
国情备忘录中国之谜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中国之谜观后感一、引言《国情备忘录》是一部生动展现中国不同行业和地区现状的纪录片,深入揭示了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对中国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本篇观后感中,我将对其中涉及的几个重要话题进行评论。
二、城市化进程在《国情备忘录》中,城市化进程是其中一个突出的话题。
中国近年来经历了迅速的城市化发展,成千上万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机会。
这种人口流动加速了城市的扩张,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乡差异的扩大。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线城市的繁华和富庶,但也看到了农村地区的落后和贫困。
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但也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人们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
其次,城市化也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内部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导致了城市的社会安全问题,如贫富分化、失业和犯罪率上升等。
这些问题对城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困难。
尽管城市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城市化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教育和医疗资源,同时也促使城市理念和现代化的文明观念的传播。
这将有助于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更加全面、均衡和可持续的增长。
三、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国情备忘录》中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
纪录片中展示了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和改善农村学校设施,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同时,中国教育体系也在不断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并加大对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
然而,在实践中,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其中之一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纪录片中呈现的农村地区的学校设施和教学条件与城市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国情备忘录中国之谜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中国之谜观后感国情备忘录中国之谜观后感篇一:观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有感观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有感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注中国的形式和发展。
在看完中国之谜的视频,查阅一定的资料后,我对中国的形式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
国情备忘录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其中,中国最突出的表现是: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危机中奇迹般地率先回暖。
这使西方国家充满了探究的热情,他们想弄清“中国之谜”。
一些世界最顶尖的学者专家,把我国的快速发展称为“中国之谜”,这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角度,中国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改革开放,让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到20XX年已提高到6.4%。
今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我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位居世界第三。
20XX年,罕见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降临到中国人身上。
带着剧烈的伤痛,中国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壮观与宏大的奥运盛会。
这一年,一场金融风暴从美国华尔街悄然发端,在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这些百年历史的金融巨头相继倒下后,风暴进一步席卷整个欧洲大陆,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世界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跨越——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三位。
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
20XX年,上海世博会将要举办,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
美国《新闻周刊》管中国叫“亚洲的庞然大物”;“德国之声”电台在预测2050年世界经济形势时将中国形容为“旗舰”。
拉丁美洲第一大周刊的巴西《请看》杂志则在一篇长达78页的文章中称中国为“正在上升中的帝国”。
而在形容中国的众多新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时代》周刊的“一个新王朝的开始”。
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
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第一篇: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观后感最近,我们于课堂上观看了《中国之谜》纪录片,内心颇有感触。
本纪录片基于我国发展现状,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的成长历程,特别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显然,为什么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源于我们对自己国家基本国情的认识。
因此,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
中国之谜是什么?中国在近几年从一个贫困国家以近乎奇迹的速度发展起来,其崛起令世人所惊诧。
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这些华尔街中的百年历史的金融巨头相继倒下后,风暴进一步席卷整个欧洲大陆,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世界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跨越——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三位。
而中国的发展速度已经不能用西方资本界的理论所解释了,这让西方的经济专家学者不解。
而很多学者对这种不能解释的现象定义为中国之谜,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最先提出了中国之谜的说法。
罗纳德认为,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快速的货币供给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他对这一情况大惑不解,于是,他把中国这种“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茨曼认为,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设计的东欧和原苏联各国的改革,伴随而来的是经济大萧条,而在他看来不那么正宗的中国改革却与高速经济增长并行。
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其他很多专家也有其自己对中国这种特殊现象的见解。
祖国的日益强大使我由衷的感到骄傲,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使我有理由相信祖国的明天将是无比美好的。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太大,人均占有的资源相当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快速发展。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一):
《国情备忘录》从当前发展和我国的人口、三农、土地、资源、环境、民生、创新和教育等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出发采用
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和现实存在的事实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国情。
中国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令世
界为之震惊,诺兰将这种局面称为“中国之谜”。
紧之后第二集谈
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
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
但这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
的国家。
中国这块土地,究竟能够承载的人口极限是多少,此刻
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
在第三集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
但是我
们要看到我们此刻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
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
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此刻还是在继续扩大。
三农问题由
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
小康,因此要重点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力图实现全面小康。
《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节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精选多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精选多篇)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
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
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
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
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
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
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本片的第二部分主题是创新元素,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及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
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
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
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本。
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
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
同时我想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
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了大家讨论的最热门话题。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这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
《国情备忘录》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
这也是我国的电视媒体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觉的自己以前对自己的国家了解的还是太少,对于以前书本上所讲的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形象和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我国的经济情况,它与任何其他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不同的,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也是具有其独特型的。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增长,中国已经走上了改变世界的道路。
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西方的经济学家们都陷入了沉思——“中国之谜”。
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其他诸多问题:闻名的喷泉与地区缺水共存,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扩大,人口老龄化与福利保障体系不同步等。
“中国之谜”整体把握了我国的现状。
中国一直在变,巨变的中国令人们吃惊,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已不适合我国的发展路途。
中国的发展是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只能根据国情自己摸索,实践证明它是适合中国发展的。
1.人口大计,我国历来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中国人口虽然依然在增长,但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人口数量的巨大给医疗带来了的巨大的压力。
我国国土能容纳多少人,人口众多注定带来众多的问题,再大的资源被这巨大的人数一平均都会变得很小。
全国人口对于能源的消耗一个短时间也是巨大的。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是超大的。
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完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实现工业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计划生育的国策实行一定程度的减轻了我国的人口压力。
但这只是推迟了人口的高峰的到来,这样的问题不是我们一两代人能解决的,目前只能维持人口稳定的增加。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600字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600字【第1篇】作为一名大学生,东亚地区的国情是什么?怎样认识工业部门的国情?曾经我对此了解得不够多,但是通过学校的组织观看了《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和“人口大计”后,我利用课余时间把剩余的部分细看似曾相识完,通过这部片,我对我国的国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国情备忘录》从当前产业发展和我国的人口、三农、土地、资源、环境、民生、创新和教育等最基本最弊病核心的结构性问题出发采用了一系列的准确数据和现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说明了当前当前我国的国情。
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巨大的了使工业部门带着巨大的伤痛圆满举办袭击北京奥运;华尔街百慕大的袭击,在世界上经济都陷入了全面衰退,只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增长经济体的国家,完成了世界上又三次超越;载人航天、高铁等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成就,彰显了我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对于新时期的我们来说,我们都如果意识到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重要,看到我国辉煌,深受世界瞩目和受到赞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愈来愈和矛盾: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总的来说是中国的奇迹,但矛盾突出,变化早已经已成为我国最显著的特征。
二、作为人口大国,虽然我国资源量、金融市场总值都居于世界前列,但一旦很大除以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一切都靠后了,我们要调节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资源。
三、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问题,我们的农民总体解决了一温一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
但是菜农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
“三农问题”成为国际上政一府关注的成为重点。
我国人多地少再工业加上农业机械,导致农村劳动力剩余,出现两个现象: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可见“三农”的滞后仍是一个大风险问题。
四、发展要占用土地,建设用地在不断地侵蚀耕地,我们要保护耕地,更要保护生态。
五、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环境破坏严重,治理环境,刻不容缓。
六、就业难,如:“各类就业难的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零就业的家庭,以及妇女、残疾人、复转军人同样是无法忽略的劳动供给群体,高校毕业生更绑紧了大专院校全世界的神经,2021欧美国家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0万人,比2021年增加52万人。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4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4篇)《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
《国情备忘录》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
这也是我国的电视媒体第一次全方位展示国情的基本状况,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元素。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国情备忘录,这是一部描述中国三十年来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大型纪实片。
通过中国三十年前后的比较,中外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照以及当代中国民生和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向广大观众深刻诠释了,现代的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国究竟是怎么样一个谜。
三十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各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亿的贫困人口也正向小康昂首前进。
一组组惊人的数据之于我的不仅是赞叹更有的是骄傲和自豪,同时感到我们这一代人身负重任,因为虽然我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但仍有很多的问题和矛盾有待解决,这让我对国家的一些政策和未来的发展认识有了新的视角。
国情就是讲当前一个国家的真实情况,不偏不倚,既有好的一面,不足的一面又同时并存。
好的一面是我国人均GDP持续上升,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进出口业务位居世界前列等等,然而人口众多问题,使这些优势微乎其微,还有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今中国亟待解决的课题,再则东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的贫富差距等等无一不被提上日程。
好的形式和种种的问题并存使中国的国情复杂化。
本片的目的不是使中国之谜真的变成一个谜,而是将这个复杂化为简单。
片中曾介绍阿根廷和俄罗斯的发展史。
曾经的两个经济强国,因为对别的国家的经济理论的盲目应用知识经济衰退,从而付出惨重代价,最终深受其害的还是广大的人们群众。
别国的历史也如一面镜子,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理论是不可照搬的,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们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这一条路的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路是自己在摸索中走出来的,要建设自己的特色,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非前苏联的社会主义,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中国之谜观后感
中国之谜观后感第一篇:中国之谜观后感前几周,思修课上,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张老师给我们播放的《国情备忘录》系列大型电视纪录片。
这里,记录了一个大国从“一穷二白”到“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崛起;这里,目睹了一个大国从“洋帽子”到服装生产量位居全世界第一的历史性跨越;这里,谱写了一个大国从国家储备粮严重不足到粮食连年增产、以7%的耕地轻松养育全球20%人口的动人诗篇!中国之谜:古老的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它的神奇让全世界的目光都为之去探索,它快速前进的历史性脚步更令世界为之而一叹!旧社会的旧中国,那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社会,是一个人民都饿肚子的社会,而今,已经湮没在了历史的烟云中;新世纪,新中国的快速之崛起让人震撼!然而,新中国的发展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一组画面的对比,让我在头脑里久久不能忘怀。
我们有着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我们也有着每天需在怒江上搭乘绳索才可以上学的孩子们;我们有着洛阳豪华的音乐喷泉,我们也有着甘肃需要步行几个小时山路才可以打到的几桶混着泥汤的水;我们有着享受着现代化一流教学设施的城里的孩子们,我们也有着需要在操有浓重地方口音老师上语文课的孩子们;我们有着每两分钟就起降一次航班的首部国际机场,我们也有着需要走7个小时山路才能够买到一双鞋子的村民们。
一个国家之内如此的贫富悬殊,是绝无仅有的!谁能想到,城乡差异显著,贫富差距悬殊,现代化落后,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日益枯竭,人口的老龄化,全世界每9个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农民的这样一个大国。
新的世纪,经济上已经可以和欧美强国竞相媲美,军事化水平在世界上更是遥遥领先。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提出了实事求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我们走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由此开始了新的探索征程。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华大地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让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这里!粮食生产上达到了自给自足,国家2亿人实现了脱贫,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即将召开的上海世博会,为世界展示了新时代的中国的伟大成就。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在老师的推举下,我观看了《国情备忘录》这部大型纪录片。
看完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我的祖国,也更加理性地认识到30多年来那个生我养我的国家的不容易与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足步九集。
《国情备忘录》以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爱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中最差不多、最核心的咨询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
纪录片以中国之谜开篇,既表明了中国国情的与众不同,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功绩。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要进展经济不能照着西方国家的路子走,中国国共产带领中国亿万人民困难探究走了一条前无古人的经济进展道路,实现了30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危机中领先回暖的历史奇迹。
这种有悖于西方经济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中国之谜。
然而,中国面临着诸多致命难题,该片分不从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七个大的方面阐述了中国面临的挑战。
人口的不均匀分布与人口和国土面积之间的矛盾让我国承受着不国无法想象的压力,日益凸显的三农咨询题也让我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步履维艰,逐渐从地大物博的梦中清醒过来的中华儿女该如何样去面对稀缺的国土资源,中国资源总量的丰富与消耗量的巨大并存,中国环境咨询题正在一点一滴地侵蚀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诸多民生咨询题正亟待解决,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以上每一个咨询题差不多上世界性的难题,这些咨询题就确实是交给全世界最优秀的治理学家和政治家,都可不能有一个确切的解决方案。
然而中国在努力,30年打算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的贫困人口咨询题,我们现在农民的总体解决了温饱咨询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不断加强土地的治理,尽力爱护18亿亩耕地红线;合理开采资源,不断向新能源领域进军,努力建设资源型国家;摒弃先进展后治理的道路,爱护环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努力建设较为完备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就业和住房福利制度;面对新的格局,中国差不多认识到,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年珠峰顶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炬展示着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决心。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作文三篇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作文三篇推荐文章警钟观后感1000字作文热度:电影《张思德》观后感1000字5篇热度:反邪教观后感优秀作文7篇热度:纪录片国魂观后感1500字热度:国情备忘录中国脚步观后感五篇热度:《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一、前言2008年,华尔街溃败了。
恐慌不断在世界上空盘旋,而这些恐慌也随着时光流逝一点点变成现实。
可怕的是,即使是天衣无缝的经济学量表,也没有在之前的某个日子,准确预测出金融危机这一灾难的降临。
到底是谁葬送了华尔街,历史留给我们一地碎片。
疯狂与贪婪超过了美国国情的承受力,也超出了世界的承受力。
一度沉溺在财富梦中的人们,天真地把泡沫堆砌的虚假繁荣当做真金白银。
错识国情,历史给了盲目者严厉的惩罚。
当所有人将目光聚集到中国这条亚洲巨龙的身上时,现实在告诉我们,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棋子。
但是中国,究竟就应在这样一场硝烟弥漫的经济政治较量中,以什么样的姿态示人?以如何的方式“救世”?恐怕要让我们自我仔细想一想,中国归根到底是什么样的国情?我们的发展究竟是如何最小化经济危机?如何奇迹般的实现经济软着陆?如何面临发展后的骄傲与无奈?如何实现经济持久高速平稳的腾飞?当这所有的一切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时刻,我们需要的就是一面能够让我们看清自我的镜子,一份可观可靠的自省与自勉的审计报告。
《国情备忘录》就此应运而生二、现实与前进的步伐(一)中国之谜太平洋的西方有块神奇的广袤土地,它从被人明白其存在以来,一向备受关注。
以前他用强盛震慑了世界,万国来贺,俯首称臣,那时他处于万丈荣光之中。
之后它的软弱渐渐暴露,引来了铁骑无数,备受屈辱,那时他深陷泥淖之中。
而如今,在那些曾表示过敬畏、羡慕或蔑视、嘲弄的眼神中,它顽强地缓缓站起来了,带给我们的是深刻又复杂的感情。
中国为什么能在有悖于西方主流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的状况下仍风风火火地创造着令人惊叹的成绩?这是中国之谜。
这“谜”字既彰显了外国人对中国的惊叹和探究意味,其实也隐含了中国人自身对其隐秘性的自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有感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注中国的形式和发展。
在看完中国之谜的视频,查阅一定的资料后,我对中国的形式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
国情备忘录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其中,中国最突出的表现是: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危机中奇迹般地率先回暖。
这使西方国家充满了探究的热情,他们想弄清“中国之谜”。
一些世界最顶尖的学者专家,把我国的快速发展称为“中国之谜”,这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角度,中国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改革开放,让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到2008年已提高到6.4%。
今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我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一,外贸规模位居世界第三。
2008年,罕见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降临到中国人身上。
带着剧烈的伤痛,中国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为壮观与宏大的奥运盛会。
这一年,一场金融风暴从美国华尔街悄然发端,在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证券……这些百年历史的金融巨头相继倒下后,风暴进一步席卷整个欧洲大陆,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世界经济陷入了全面衰退。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作为全球唯一保持增长的经济体,完成了历史上的又一次跨越——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三位。
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
2010年,上海世博
会将要举办,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
美国《新闻周刊》管中国叫“亚洲的庞然大物”;“德国之声”电台在预测2050年世界经济形势时将中国形容为“旗舰”。
拉丁美洲第一大周刊的巴西《请看》杂志则在一篇长达78页的文章中称中国为“正在上升中的帝国”。
而在形容中国的众多新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时代》周刊的“一个新王朝的开始”。
然而,西方国家的赞美我们并不能完全匹配。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中国的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无法想象的大问题。
所以,就我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我想对影片中的几个问题做简单的分析:
一、资源问题:我国钨、锡、锑、稀土等储量世界第一,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世界第一,煤炭、石油、黄金等的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但是,我国要用这占世界7%的耕地、6%的水资源、1.8%的石油、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等资源,养活着占世界20%的人口。
所以只有充分并且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中国才能获得更好更快速的发展。
然而,中国的资源利用率明显偏低,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有这样几组数据: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我国单位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了40%以上,而这些工业部门占工业GDP能效的73%;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20%;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了20%;我国建筑存在高能耗问
题,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2-3倍。
资源的大量浪费也造成了更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虽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但仍还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我认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来再改变,所付出的代价和难度是非常大的。
二、廉价商品的出口问题:中国生产全世界2/3的复印机、微波炉、DVD机和鞋子,还有几乎全部的玩具。
而全球最大的美国连锁零售商店沃尔玛的绝大多数国外供应商都是中国企业。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出口商品大部分产品科技含量低,成本低廉的廉价商品,依靠大批量出口来获取贸易利润。
这也表明已经是工业大国的我们,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产业提升,以及国际竞争力上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不仅劳动力成本低廉,而且还有一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违反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使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极低。
这样的廉价商品出口不仅不利于建立中国商品的国际品牌形象,不利于提高中国长远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严重污染环境,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三、贫富差距问题: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达到危险边缘。
有报道显示,我国的基尼指数已经超过0.4的警戒线,这就意味着1%的人口占有40%的社会财富。
财富的过于集中,既是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因此,抑制贫富差距势在必行。
四、社会保障问题:我国老龄人口一直呈现上升状态。
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9亿,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约为13%,
但我们的养老保障却与实际需求有着不小的差距。
我认为,政府应充分利用税收的手段调节收入的分配,推进税收的改革,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
政府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初级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并且扩大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提高其标准;建立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确保农民也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障。
政府还要继续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辉煌的成绩。
一路走来,我们有成长,也有伤痕,我们看到了未来的生机勃勃,也看到我们必须面对的艰辛。
已经是工业大国的我们,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产业提升,以及国际竞争力上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人口多、底子薄,曾经是概括中国国情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但这句话现在已经远远不能描述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但是我相信:只要客观地认识中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一定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得伟大决策。
坚持十八大精神,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