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

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

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在土木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是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基础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其含水量变化极大,容易引起地基沉陷和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对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工法来保证基础的稳定和安全。

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是含水量高、胀缩性大。

在干燥季节,土壤含水量减少,黄土会收缩并产生裂缝;而在雨季或水源补给时,土壤含水量增加,会引起土壤膨胀,导致地表下沉。

这种自然变化会给基础工程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工法进行处理。

一种常用的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是改良法。

通过改良黄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使其具备较好的变形特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改良方法包括土体固结、加固、填充和加筋等。

例如,可以采用碎石加筋的方法,将碎石填充到黄土中,形成稳定的土体结构,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渗性能。

此外,还可以采用水泥加固法,通过向土体中注入水泥浆,形成水泥黄土,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另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基础的方法是预压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基础处理,如大型工厂、仓库等建筑物。

预压法的原理是通过施加预压荷载来压实和固结土体,使黄土变得更加坚实和稳定。

预压法的施工步骤包括挖土、垫层、铺设压实材料和施加压力等。

这种方法需要依靠设备和施工工艺,因此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除了改良法和预压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

例如,可以采用地基保护层的方法,通过在黄土表面铺设保护层材料,保护土体免受水分侵入和泥沙冲刷。

此外,还可以采用地下水处理工法来控制地下水位,减少黄土的含水量波动,从而减小地基的沉陷和变形。

综上所述,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是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基础问题的重要方式。

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改良法、预压法、地基保护层或地下水处理工法来处理湿陷性黄土基础。

这些工法的目的是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基础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处理工法,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水分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的黄土。

在工程建设中,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

一、室内试验分析在进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前,首先需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确定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

通过室内试验,可以确定湿陷性黄土的承载力、压缩性特征、含水量控制范围等参数,为后续处理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二、基础加固处理对于湿陷性黄土的处理,首先要进行基础加固处理。

可以采用浇注混凝土加固基础的方法,增加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同时,也可以采用灌注桩或钢板桩等技术,通过加固桩与黄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三、改良处理在基础加固处理完成后,可以进行湿陷性黄土的改良处理。

改良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提高其抗湿陷性和承载力。

常用的湿陷性黄土改良技术包括固化、掺充和排水等。

1.固化技术:采用固化剂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使其固化成坚硬结构,提高其抗湿陷性和承载力。

常用的固化剂有水泥、石灰、石膏等。

固化技术需要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物理特性和改良目标进行合理配比和施工,以达到理想的固化效果。

2.掺充技术:在湿陷性黄土中掺入适量的掺和材料,如砂、砾石、粉煤灰等,改变土壤的颗粒组成和结构特征,提高其抗湿陷性和承载力。

掺充技术需要掌握适量的掺和比例和掺充方式,以确保土壤的改良效果并提高工程的稳定性。

3.排水技术: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及时将土壤中的水分排出,减少土壤的含水量,从而降低土壤的可压缩性和变形性。

排水技术包括地下排水系统和表面排水系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布置,以保证土壤的排水效果和工程的稳定性。

四、监测与维护在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工作,及时掌握处理效果和土壤的变化情况。

可以通过安装监测点、进行现场监测和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工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较高含水量时容易发生沉降或收缩的土壤类型。

其主要特点是含水量较高,导致土壤颗粒之间的粘结力降低,土壤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沉降和收缩现象。

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1.土壤加固和改良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水含量较高,使得土壤的稳定性较差。

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土壤加固和改良措施来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土壤改良剂的添加和土壤固化。

可以选择适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添加剂,如石灰、水泥等,通过与土壤混合,提高土壤的强度和耐水性。

2.水分控制湿陷性黄土对水分非常敏感,过高的含水量会导致土壤发生沉降和收缩现象。

因此,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水分含量。

可以通过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将地基中的水分排除,减小土壤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3.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建设4.加固地基结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基础结构容易受到水分影响,所以需要加固地基结构,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可以选择适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基础类型,如扩大基础、桩基础等,通过增加基础的面积和深度,分散地基荷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5.合理施工工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施工工艺对于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需要严格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避免水分过程过快或不均匀,导致土壤发生不稳定现象。

同时,还需要进行地基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特性和工程需求,采用土壤加固和改良、水分控制、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加固地基结构、合理施工工艺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在西北、华北地区常会遇到黄土地基处理问题,通常包括低湿度湿陷性黄土以消除或减小湿陷变形危害为主要目的,同时需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地基处理问题,以及高湿度软弱黄土(尤其是饱和黄土,多由湿陷性黄土饱水转化而成,饱和度Sr﹥80%)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有害压缩变形为目的的地基处理问题。

由于后者的工程特性多与一般粘性土类似,主要应考虑地基的压缩变形,可按软弱粘性土对待,而前者则主要应考虑地基受水浸湿后的湿陷变形。

一、垫层法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

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1~3m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土垫层进行处理;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或增强水稳性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进行处理。

垫层的设计主要包括垫层的厚度、宽度、夯实后的压实系数和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等方面。

垫层设计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及稳定的要求,又要符合经济合理的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局部土垫层的处理宽度超出基础底边的宽度较小,地基处理后,地面水及管道漏水仍可能从垫层侧向渗入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而引起湿陷,因此,设置局部垫层不考虑起防水、隔水作用,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及有防渗要求的建筑物,不得采用局部土垫层处理地基。

2.整片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的厚度,即并不应小于2m。

3.在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对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或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采用整片土垫层处理地基较为适宜。

但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考虑水位上升后,对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引起湿陷的可能性。

二、重锤表层夯实及强夯重锤表层夯实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特殊工程地质性质的土壤,其湿陷性是指在水分条件改变下,土壤发生体积变化,由于土壤颗粒的再排列和骨架的重组导致地基沉降和变形。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特性与其黏土矿物组成、含水量、结构特征以及土壤重度有关。

1. 颗粒排列重组:湿陷性黄土的颗粒间存在一定的胶结力,当土壤与水分接触时,胶结力被破坏,原本紧密排列的颗粒开始发生重组与再排列。

这导致土壤体积增大,发生沉降和变形。

2. 含水量变化: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对其湿陷性有很大影响。

当含水量增加时,黄土中的颗粒间润滑层厚度增大,土体内的空隙剧增,体积扩大,引起地基沉降和变形。

3. 结构透水性:湿陷性黄土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但因其颗粒间胶结作用强,使土壤内部存在密实层。

当水分进入土壤后,密实层难以透水,导致上层的土壤水分无法顺利排出,使得地基部分区域沉降。

1. 湿陷区域的预处理: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对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勘察,确定湿陷区域的边界和分布,以及湿陷深度、厚度和变形特征等。

在地基工程施工前,对湿陷区域进行预处理,如加固、排水等,减少地基变形。

2. 预压加固法:通过施加预先施加的压力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减少沉降和变形。

预压可以采用静载试验、土体填充、钢板水平约束等方法进行。

3. 排水处理:通过提高地基的排水能力,及时将土壤中的过多水分排出,减少土壤饱和和润滑导致的体积扩大和变形。

常用的排水方法包括建设排水沟、埋设排水管道等。

4. 土体改良方法:可以通过土体改良来改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性质。

如采用土壤加固剂、土壤固化剂等提高土体的结实度和稳定性,减小地基的变形。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原理主要涉及颗粒排列重组、含水量变化和结构透水性等因素。

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需要综合考虑预处理、预压加固、排水处理和土体改良等方法,以减小地基的沉降和变形,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有浸水处理、土垫层法、强夯法、压浆法、素土桩挤密法和复层地基法等,具体措施应根据地基条件和建筑要求选择,以改善地基的性质和结构。

1、换填土:挖出一定深度的湿陷性黄土,用合格的土或灰土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2、强夯法:用数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夯实,强力夯实基础,使浅层和深层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固。

强夯法振动大,对附近建筑物有影响。

因此,要注意施工附近建筑物的安全。

强夯法用于湿陷性黄土区路基处理,土壤含水量应比塑限含水量低1%~3%。

3、预浸法:钻孔注水,使其预先湿陷。

可用于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性不小于50cm的地段。

4、挤密法:用冲击、振动或爆炸形成孔洞,然后用石灰或石灰土填充,分层捣实。

5、化学加固法:将硅酸钠溶液通过多孔注入管压入土壤中,与土壤中的水溶性盐类相互作用,生成硅胶,使土壤胶结。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用打入桩、冲钻或爆扩等方法在土中成孔,然后用石灰土或将石灰与粉煤灰混合分层夯填桩孔(少数也有用 素土),用挤密的方法破坏黄土地基的松散、大孔结构,达到消除或减轻地基的湿陷性。此方法适用于消除 5~10m深度内地基土的湿陷性。挤密桩的效果取决于土被挤密的程度,所采用的桩径、桩距应在现场用试验确定, 要求地基土在挤密范围边缘上干密度应达到16.0kN/m3以上。采用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应在地基表层 采取防水措施(如表层夯实等)。
重锤夯实法能消除浅层的湿陷性,如用15~40kN的重锤,落高2.5~4.5m,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可消除在 1.0~1.5m深度内土层的湿陷性。强夯法根据国内使用记录,在锤重100~200kN,自由下落高度10~20m,锤击两遍, 可消除4~6m范围内土层的湿陷性。
两种方法均应事先在现场进行夯击试验,以确定为达到预期处理效果(一定深度内湿陷性的消除情况)所必 需的夯点、锤击数、夯沉量等,以指导施工,保证质量。
hi———基底以下第i层土的厚度(cm);
β———考虑地基土侧向挤出条件、浸水几率等因素的修正系数,基底下5m(或压缩层)深度内取1.5;5m (或压缩层)以下,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取β=0,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按β0取值。
基底以下地基的湿陷量Δs应自基础底面算起,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累计至基底以下5m深度为止。对于 自重湿陷性黄土处的大桥和特大桥,累计至非湿陷性土层顶面为止;对于其他桥涵,当基底以下自重湿陷性黄土 厚度大于10m时,陇西、陇东、陕北、晋南、豫西地区的累计深度应不小于15m,其他地区应不小于10m,其中湿 陷系数δs小于0.015的土层可不累计。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自重湿陷量Δzs和基底以下地基湿陷 量Δs的大小按下表判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即地基土受水浸湿发生湿陷的程度,可以用地基内各土层湿陷下沉稳定后所发 生湿陷量的总和(总湿陷量)来衡量,总湿陷量越大,对桥涵等结构物的危害性越大,其设计、施工和处理措施 要求也应越高。基底以下地基的湿陷量Δs(cm)按下式计算: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及案例讲义2022_加水印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及案例讲义2022_加水印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国标《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主编录湿陷性黄土的特殊工程性质一黄土湿陷性评价二地基处理常用方法四工程案例分析五Contents地基处理的标准三u黄土:黄土是一种第四纪沉积物,具有一系列内部物质成分和外部特征,不同于同时期的其它沉积物。

具有以下全部特征的为黄土:(原生黄土,风成黄土)u 1. 颜色以黄色、褐黄色、黄褐色为主,有时呈灰黄色;u 2. 颗粒组成以粉粒(0.05-0.005mm)为主,含量一般在60%以上,几乎没有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u 3. 孔隙比较大,一般在1.0左右(新、老黄土不同) ;u 4. 富含碳酸盐类;u 5. 垂直节理发育(主要指新黄土);u 6. 一般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

u当缺少其中一项或几项特征的称黄土状土。

u湿陷性黄土:在岩土分类上归于特殊土的一种,其最特殊的工程性质特点是“湿陷性”: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u湿陷性土:碎石土、沙土、填土等显著附加下沉!湿陷案例一:高层建筑,新建地下车库主楼地基土和筏板脱空湿陷案例二:多层建筑,既有建筑散水严重倒坡湿陷案例二:多层建筑根据勘察报告数据,湿陷量计算结果为702.4mm。

湿陷案例三:单层建筑湿陷案例三:单层建筑湿陷事故发生的特点:沉陷量大、发生速度快、对建筑物危害大。

建筑物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时,除满足一般地基处理要求外,湿陷性的处理是其显著特点。

我国黄土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

主要分布在北纬33-47度,以34-45度之间最为发育,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区。

湿陷性产生的原因一、内因1、湿陷性黄土以粉粒为主,含量达60%以上。

其中细粉粒(0.005-0.01mm)占7-9%,粗粉粒(0.01-0.05mm)占45-65%。

粘粒含量小于20%。

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砂粒减少而粘粒增多,对黄土湿陷性有明显影响;2、不稳定结构:架空结构,土颗粒之间多为点或面接触,宏观表现为孔隙比大,大多在1.0左右。

湿陷性黄土处理措施

湿陷性黄土处理措施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根本原则是:破坏土的大孔结构,改善土的工程性质,消除或减少地基的湿陷变形,防止水浸入建筑物地基,提高建筑结构刚度。

1.1强夯法又叫动力固结法。

是利用起重设备将80~400kg的重锤起吊到10~40m高处,然后使重锤自由落下,对黄土地基进行强力夯击,以消除其湿陷性,降低压缩变形,提高地基强度,但强夯法适用对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Sr≤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深度在3~12m。

土的天然含水率对强夯法处理至关重要,天然含水量低于10%的土,颗粒间摩擦力大,细土颗粒很难被填充,且表层坚硬,夯击时表层土容易松动,夯击能量消耗在表层土上,深部土层不易夯实,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有效深度小,夯填质量达不到设计效果。

当上部荷载通过表层土传递到深部土层时,便会由于深部土层压缩而产生固结沉降,对上部建筑物造成破坏。

1.2垫层法土(或灰土)垫层是一种浅层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传统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使用较广泛,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施工简便等特点。

实践证明,经过回填压实处理的黄土地基湿陷性速率和湿陷量大大减少,一般表土垫层的湿陷量减少为1~3cm,灰土垫层的湿陷量往往小于1cm,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在1~3m,垫层法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土垫层和灰土垫层,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及增强水稳定时,宜采用整片灰土垫层处理。

1.2.1素土垫层法素土垫层法是将基坑挖出的原土经洒水湿润后,采用夯实机械分层回填至设计高度的一种方法,它与压实机械做的功、土的含水率、铺土厚度、及压实遍数存在密切关系。

压实机械做的功与填土的密实度并不成正比,当土质含水量一定时,起初土的密实度随压实机械所做的功的增大而增加,当土的密实度达到极限时,反而随着功的增加而破坏土的整体稳定性,形成剪切破坏。

在大面积的素土夯填施工中时常遇到,运输土料的重型机械容易对已夯筑完毕的坝体表面形成过度碾压,造成剪切破坏,同时对含水率过高的地区形成“橡皮泥”现象,从而出现渗漏。

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根本原则是:破坏土的大孔结构,改善土的工程性质,消除或减少地基的湿陷变形,防止水浸入建筑物地基,提高建筑结构刚度。

1强夯法又叫动力固结法。

是利用起重设备将80~400 kg的重锤起吊到10~40m高处,然后使重锤自由落下,对黄土地基进行强力夯击,以消除其湿陷性,降低压缩变形,提高地基强度,但强夯法适用对地下水位以上饱和度Sr≤60%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深度在3~12m。

土的天然含水率对强夯法处理至关重要,天然含水量低于10%的土,颗粒间摩擦力大,细土颗粒很难被填充,且表层坚硬,夯击时表层土容易松动,夯击能量消耗在表层土上,深部土层不易夯实,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有效深度小,夯填质量达不到设计效果。

当上部荷载通过表层土传递到深部土层时,便会由于深部土层压缩而产生固结沉降,对上部建筑物造成破坏。

2垫层法土(或灰土)垫层是一种浅层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传统方法,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使用较广泛,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施工简便等特点。

实践证明,经过回填压实处理的黄土地基湿陷性速率和湿陷量大大减少,一般表土垫层的湿陷量减少为1~3cm,灰土垫层的湿陷量往往小于1cm,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局部或整片处理,可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在1~3m,垫层法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土垫层和灰土垫层,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及增强水稳定时,宜采用整片灰土垫层处理。

2.1素土垫层法。

素土垫层法是将基坑挖出的原土经洒水湿润后,采用夯实机械分层回填至设计高度的一种方法,它与压实机械做的功、土的含水率、铺土厚度、及压实遍数存在密切关系。

压实机械做的功与填土的密实度并不成正比,当土质含水量一定时,起初土的密实度随压实机械所做的功的增大而增加,当土的密实度达到极限时,反而随着功的增加而破坏土的整体稳定性,形成剪切破坏。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地基处理是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特别是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是特别关键的。

黄土区域常常出现水土流失、地基湿陷、水库边坡、路堑和黄土源边滑坡和崩塌等灾害性地质活动,对工农业建设和人民生活经常导致严重危害,因此使用合理的处理办法解决黄土的失陷性对项目具备关键的意义。

标签:湿陷性黄土;黄土地基处理方法1、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办法1.1灰土挤密法1.1.1处理方法灰土挤密桩是运用打入钢套管,或振动沉管或爆扩等办法,在土中成桩孔,之后在孔中分层填入素土域灰土拼夯实而成。

在成孔与夯实经过中,原处于桩孔位置的土所有挤入四周土层中,让距桩周必然间距内的天然土获得挤密,这样来根除桩间土的湿陷性并提升承载力。

在加固深度以下,将大大减少附加应力,灰土挤密桩对地基的加固处理结果,不但和桩距相关,还和所解决的厚度与宽度相关。

当解决宽度小时,也许让基础形成相对大的下沉,更甚是让稳定性丧失,依据《湿陷性黄土区域建筑标准))(GBJ25-90)需求,当为部分解决时,黄土在非自重湿陷性的场地,解决宽度两端要超过基础宽度的0.25倍,并不要小于0.5米;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如果需要完全根除加固后地基土的湿陷性,则要超过两边各0.75倍基础宽度的解决宽度,而且不小于1米。

1.1.2局限性存在必然局限性的灰土挤密法,在小于等于65%的饱和度,而且在地下水位以上的状况下,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处理,这种地基在5米到7米之间的厚度需求。

这种办法对含水量需求非常高,假如含水量非常高或者含水量非常低,经过实践证明都达不到设计的需求。

挤密法对土的含水量需求相对高,通常要求略低于最优含水量,含水量太高或太低,都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挤密效果。

由于湿陷性黄土具备吸水性强与容易达到饱和状态的特点,这样导致施工经过中很难控制含水量的问题,假如对表层黄土实施洒水时,由于土质干燥,易饱和的上层土质,下层土质由于接受小到水处于干燥状态。

所以,在含水量相对低的土质中,不能使用这办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在湿润条件下,黄土地基会出现显著的变形和稳定性差的情况。

这种地基的处理方法可以从调查评估、加固改造和施工控制等方面入手。

首先,在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工作。

这包括地基勘测、岩土试验以及现场监测等。

通过对地基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可以确定地基的湿陷性程度和稳定性指标。

同时,还需要结合工程背景和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其次,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可以采取加固改造措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一般可以采用土石方加高、灌浆注浆、加筋等方法。

土石方加高是指在原有地基表面上加铺一层厚度较大的不良黄土或者砂石填料,通过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抗沉降能力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灌浆注浆是利用压力将建筑混凝土或水泥浆料注入黄土中,形成固结块体,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加筋是在地基中设置钢筋网或者钢筋梁,通过钢筋与土体的共同作用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最后,在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控制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要根据地基的特点,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抗沉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含水量和压实度,避免土体过湿或过干造成的变形和沉降。

同时,还要注意施工设备和施工荷载的合理选择,避免过大的施工荷载对地基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最后,要进行施工的全过程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特点、工程的需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采取合适的加固改造措施和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地基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地区。

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是含有较高的风化粘土和高含水量,当水分进入土体时,黄土会迅速膨胀,导致地基沉陷和变形问题。

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深挖加填地基:通过深挖土体,将松散的黄土去除,然后使用干燥的材料填充,如碎石、砂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2.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通过施加外部荷载或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加设地基梁、振动加固、土体固化等。

3.地基注浆:地基注浆是通过注入浆液到土体中,使土体颗粒间形成胶结结构,提高土体的粘聚力和抗剪强度,从而改善地基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

4.排水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沉降和变形主要是由于水分进入土体导致的。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减少水分对地基的影响,从而缓解地基的湿陷问题。

常用的排水处理方法包括地基排水沟、水平水对等。

5.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通过改变地基土体的物理性质和结构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碾压加固、灰浆改性、石灰石固化等。

6.地基加压实:地基加压实是通过施加重载或机械震动的方式,使黄土颗粒间产生密实或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

7.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在黄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时,应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和设计方案,以降低地基沉陷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土体的物理性质、排水性能和承载性能等因素。

通过采取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基的沉陷和变形,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土,这种土壤的黏性非常强,含水量较高,是土壤中最具有危害性的类型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若不注意对其进行处理,将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至关重要。

一、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具有土壤黏性大、塑性大、含水量较高的特点。

黄土层中还会经常出现开裂、滑移等情况,使其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较强的难处理性。

土壤开裂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滑移则容易导致地基沉降、工程结构变形等问题。

二、处理方法1.加固处理由于湿陷性黄土土体存在一定的强度,可通过加固处理来提高其抗压性能,防止土体沉降。

加固处理的方法包括土钉加固、加筋混凝土、搅拌桩加固等。

土钉加固是通过将钢筋固定在土壤中,利用钢筋的拉力达到加固效果。

因此,需要考虑到钢筋数量、穿越深度、预埋深度和拉力的大小等因素。

加筋混凝土则需要在黄土表面压制一层钢筋网,并在上面浇筑混凝土。

这样可以提高黄土在拉力状态时的强度和稳定性。

搅拌桩加固需要将钢筋网穿透黄土,然后向地下注入从混凝土搅拌机中生产的预先预制的混凝土,达到加固效果。

2.改良处理改良地基是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观结构性质,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通常包括土壤加固技术、加硬剂加固技术以及夯实加固技术等。

土壤加固技术是向土壤中注入填充材料,防止土壤塌陷、开裂和滑移。

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水泥或灰浆注浆法、颗粒增强法和粉末加固法等。

加硬剂加固技术是将聚合物或钙基加固剂引入土壤中,通过化学反应促进土壤的固化和加固。

加硬剂加固技术可以提高湿陷性黄土的抗压能力。

夯实加固技术是利用夯实机为黄土地基施加静载的一种方法。

夯实技术除了可以增加黄土的密实程度,还可以提高黄土地基的抗压承载能力。

三、注意事项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固材料的选择根据土壤加固技术的不同而不同。

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可以提高加固效果和工程质量。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地基处理及工程措施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地基处理及工程措施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地基处理及工程措施地基处理措施:1.降低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导致黄土湿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地下水位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可以采用降水井、抽水井等方式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基变形。

2.地基加固:可以采用加固桩、混凝土悬挂墙、机械增强法等方式,对黄土地基进行加固。

加固桩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混凝土悬挂墙可以防止土体的变形和下沉;机械增强法则通过向黄土中注入增强材料,增强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3.地基排水:通过减少地基内部的水分含量,可以有效减少黄土地基的变形和塌陷。

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道等方式,将地基内部的水分排出。

4.地基改良:通过注浆、砂浆灌注等方式,改良黄土地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注浆可以填充黄土中的空隙,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砂浆灌注则可以改变土体的孔隙结构,提高土壤的抗变形能力。

5.预压法:通过在黄土地基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土体膨胀、变形,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强度。

可以采用预压桩、预压板等方式进行预压。

工程措施:1.合理设计: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黄土地基的特性和可能发生的变形情况。

设计时应合理设置地基处理措施,并确保地基处理措施与工程的要求和质量相匹配。

2.定期检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地基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地基的变形和塌陷情况。

3.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地基处理工程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

对于不合格的地基处理工程,应及时进行整改。

4.安全预测:在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预测地基可能发生的变形和塌陷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地基处理措施和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地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一、湿陷性黄土的土质特点湿陷性黄土天然孔隙比大,压缩率高,遇水后承载力迅速降低,沉降量大,失水则形成干缩裂缝。

由于其承载力较低,直接在湿陷性黄土上修筑路基,会造成路基失稳或产生不均匀沉降,故需进行处理。

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如挖除换填、桩基处理、化学固结、强夯处理等。

2.强夯法施工具有机具简单,所需人工少,施工技术易于掌握,施工速度相对较慢、施工成本低的特点。

三、强夯法施工原理强夯法施工是把一定吨位的夯锤提高到相应的高度,然后让其自由下落,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它是基于动力压密理论,通过夯锤对土体的冲击作用,使土中的空气溢出,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减小土体的孔隙比,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消除其湿陷性,增大土体的干密度,来提高地基承载力。

四、施工工艺1.平整场地。

2.测量放样,夯点布设。

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

3.试夯。

根据设计夯击能和夯锤重计算提升高度。

4.主夯。

普遍的控制方法为夯击次数,夯锤提升高度。

施工时,若同一点连续发生跳锤,表现为夯沉量很小,则可以止夯。

5.副夯。

为加固主夯点之间相对松散的部分。

当地下水位低,孔隙水压力很小,土体为非饱和土时,主副夯之间的时间间隔可缩短为3天。

6.满夯。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主夯和副夯旨在加固深层地基(1m以下),而满夯虽然能量较低,但满夯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在地表形成一坚硬的板结层,强度很高,厚度在50-100cm之间,而且夯后一段时间内,其强度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7.检测。

主要检测指标有湿陷性系数、地基承载力,另外可辅以沉降观测。

8.场地整平,下道工序施工。

五、施工组织1.每一作业段长度定在160米左右。

在一般情况下,每作业段配备两台夯机比较合理,一台进行主夯,另一台进行副夯,主夯夯机最后进行满夯,而第二台夯机又可进行第二作业段的主夯,如此交替进行。

对于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副夯与主夯之间应间隔一定的时间,减小孔隙水压力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具体间隔时间要根据实际含水量来确定,一般为一周。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原理和处理方法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指含有一定比例的黄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膨胀性,土体在受到水分影响后容易引起地面沉降或塌陷的地基类型。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原理是由于黄土中重晶石颗粒的吸水膨胀和释放引起土体体积的变化,进而导致地基变形和沉陷。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改良和加固两种方式。

改良方法是通过改变土体结构和性质,降低其吸水性和膨胀性,减少地基沉陷的发生。

加固方法则是在土体上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以防止地基沉陷和变形。

改良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减水混凝土:将减水剂加入混凝土中,降低黄土吸水性和膨胀性,提高土体稳定性。

2. 粉煤灰:将粉煤灰掺入黄土中,通过胶结作用降低黄土的膨胀性和可塑性。

3. 排水处理:对黄土地基进行排水处理,降低土体含水量和孔隙水压力,减少地基沉陷的可能性。

4. 预压处理:在施工前对地基进行预压处理,通过提前加载和压实土体,减少地基沉陷。

加固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土石方加固:在黄土地基上堆石或填土,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桩基加固:在黄土地基上打入桩基,通过桩与土体之间的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灌浆加固:将硬化的材料灌入黄土地基中,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4. 地基换土:将湿陷性黄土地基挖掉,换上质量较好的土壤,使地基不再受到黄土的影响。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选用何种方法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地基进行综合评价和监测,以确保处理效果和工程质量。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一、引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典型的黄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可塑性,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在工程实践中,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二、湿陷性黄土的特点1.吸水性强:湿陷性黄土在遇水后会明显膨胀,导致地基变形。

2.可塑性好:湿陷性黄土易塑性变形,稳定性差。

3.容易流失:湿陷性黄土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发生流失现象。

三、处理施工方案1. 地基处理•挖土平整:在施工前,应挖土平整,清除表层有机物,确保地基均匀。

•加设排水系统:对于湿陷性黄土,可以设置排水系统,排除多余水分,降低黄土的吸水性。

•加设加固层:在地基上设置加固层,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变形。

2. 地基加固•灌浆加固:利用浆液灌注地基,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加设排水管道:设置排水管道排除地基水分,降低湿陷性。

•加设植被:在地基周围种植植被,稳定土壤,防止流失。

3. 施工措施•严格控制水源:对于湿陷性黄土的施工,要严格控制水源,避免水分渗入黄土中。

•及时排水:施工中遇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止黄土流失。

•密切监测:对施工过程进行密切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四、施工注意事项1.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发生:施工过程中需注意地基的均匀性,避免不均匀沉降对工程带来危害。

2.合理设计排水系统:排水系统设计要合理,保证排水畅通,有效降低地基的湿陷性。

3.定期检查维护:工程完工后,要定期检查维护工程,确保施工效果持久稳定。

五、结论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降低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施工中,需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保障工程质量,实现工程永续发展目标。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在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地基土质和不同的结构物,地基处理应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在勘察阶段,经过现场取样,以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判定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还是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以及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湿陷等级类别后,通过经济分析比较,综合考虑工艺环境、工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经过优化设计后,确保满足处理后的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条件的要求。

所采用的有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桩法、振冲碎石桩法等。

本文根据近几年在公路建设中所见所闻,浅述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与同行共同讨论。

1灰土和素土垫层法1.1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全部挖除或挖至预计的深度,然后以灰土或素土分层回填夯实。

垫层厚度一般为 1.0〜3.0m。

它消除了垫层范围内的湿陷性,减轻或避免了地基因附加压力产生的湿陷,可以使地基的自重湿陷表现不出来。

这种方法施工简易,效果显著,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浅层处理或部分湿陷性处理方法,经这种方法处理的灰土垫层的地基承载力可达到300KPa(素土垫层可达200KPa)且有良好的均匀性。

1.2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1)地基土的含水量,对于含水量较大,或曾局部基坑进水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凉晒等),严格控制灰土(或素土)的最佳含水量,对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宁小勿大,偏大时土体强度则显著下降,变形明显增大。

(2)垫层处理的宽度要达到规范要求,使碾压设备能充分碾压到位,还使形成的垫层压实度产生差异。

(3)严把质量关,施工中碾压分层的厚度不宜大于30cm,并逐层检测压实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2强夯法2.1强夯法亦称动力固结法,通过重锤的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该法设备简单,原理直观,适用广泛,特别是对非饱和土加固效果显著。

这种方法加固地基速度快,效果好,投资省,是当前最经济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目 雹
湿 陷胜 黄 土 地 基 处 理 技 木
文O 林猛 ( 中穿透 湿 陷性 黄 土层 ,在非 自重湿 陷性 黄 土 地 区 ,桩底 端 应支 承 在压 缩性 较 低 的非 湿 陷性 土 层 中。 对 自重 湿 陷性 黄土 场 地 ,桩 底端应支 承在可 靠的持力层 中。 经 3 多年 O 的 工 程 实践 证 明 ,如 桩 穿 透 湿 陷性 土 层 , 支承 于 可 靠的 持 力层 上 ,则 地 基受 水浸 湿 后 完全 能 保证 建筑 物 的安 全 ,反之 会导 致
湿陷事故。
自重 湿 陷性 黄 土地 基 ,其 湿陷 起 始压 力较 大 , 当用 重锤 处 理 部 分 湿 陷 性 黄 土 层 后 , 可减 少 甚 至消 除 黄土 地 基 的湿 陷 变形 。因 理 阐述 其 处 理 方 法 。 关 键词 :湿陷性 ;处理 此在 非 自重 湿陷 性黄 土 场 地采 用 重锤 夯 实 概 述 的优 越 性 较 明显 。 ( )湿 陷 性 黄 土 的 分 布 一 强 夯法 处 理 湿陷 性黄 土 地 基 ,是 在 上 其 分 布 面 积 约 占 我 国黄 土 总 面 积 的 述 重锤 夯 实 的基 础上 发 展起 来 的 一种 地 基 60 %左 右,大部分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北 处理方 法 ,其优 点为施工 简单 、效率 高、工 起长城 附近 ,南达 秦岭 ,西 自乌鞘岭 ,东至 期 短 、对 湿 陷性 黄 土湿 陷 性 消除 的深 度 较 太 行 山 ,除 河 流 沟 谷 切 割 地 段 和 突 出 的 高 大 ,缺 点 是 振 动 和 噪 音 较 大 。 强 夯 对 湿 陷 性 山外 ,湿 陷性 黄土几乎遍 布本地 区,面积达 黄土 湿陷性 的消除效 果明 显 ,一般 可达 8— 1m。 0 27 万平方公里 ,是我 国黄 土的典 型分 布 。 ( ) 土 ( 土 ) 垫 层 二 灰 ( )湿 陷 性 黄 土 的 最 大 特 点 二 其 最大 特 点就 是 湿 陷变 形 ,有 丽 个显 将 处 理 范 围内 的湿 陷 黄土 挖 去 , 用素 多用 原 开挖 黄 土 )或 灰土 ( 土 比一 灰 著特 征 : ①变形 量 大 ,常常 超过 正 常 压缩 土 ( 变形 的 几倍 甚 至 几十 倍 ;②发 生快 ,一般 般为 3 :7或 2:8 )在最优含水量状 态下分 在浸水 1—3小时 就开始湿 陷。就 一般的湿 层 回填 ( ) 实 。采 用土 垫 层或 灰 土垫 层 压 陷事故 而言 ,往往在 1 —2天内就 可能产生 处 理 湿 陷性 黄土 地 基 ,可 用 于消 除 基 础底 2 — 0 m 的变形量 ,这种量大 、速率快 而 0 3 c 面 1 m 土层的湿 陷性 ,( —3 目前 也有 6m 以 又 不均 匀的 变 形 往往 使 建筑 物 发生 严 重变 上 换 填 ,主 要做 法 是 下部 用素 土 换填 ,分 形 甚 至破 坏 。 层碾 压 ,上部 采用 灰土 垫层 ) ,减 少地 基 的 二 、湿 陷性 黄土 设 计 措 施 压 缩 性 ,提 高地 基 的 承载 力, 降低 土 的渗 或起 隔水 作用 ) ,往 往以 消除 湿陷 作 湿 陷性 黄 土地 区 设 计措 施主 要 有地 基 透性 ( 处 理措 施 、防 水 措 施和 结 构 措 施 三种 。 为地 基处 理 的 目的 。 另外在 灰 土挤 密 桩或 ( ) 地 基 处 理 措 施 一 深 层 孔 内夯 扩 法 处 理 湿 陷性 黄土 地 基 时 , 常用方法 有垫层 、重锤 夯实 、强夯 、土 往 往 在 上 部 采 用 灰 土 垫 层 。 ( 灰土 )桩挤 密和 深 层孔 内夯扩 等 ,可 以 或 ( )灰 土 ( )挤 密 桩 复 合 地 基 三 土 完 全或 部 分消 除 地基 的 湿 陷性 ,或采 用桩 及 孔 内 深 层 夯 扩 桩 复 合 地 基 基 础或 深 基础 穿 透湿 陷 性黄 土 层 ,使 建 筑 灰土 ( )挤 密桩适用于加 固地 下水以 土 物 基础 坐落 在 密 实的 非 湿性 土 层 上 ,保证 上 的 湿 陷性 黄土 地 基 , 它是 利 用打 入 钢套 建 筑物 的安 全 和 正 常 使 用 。 管 ,或振动沉 管或爆扩等 方法 ,在土 中成桩 ( ) 防 水 措 施 二 孔 ,然后在孔 中分层填入 素土 ( 灰土 )并 或 防 止大 气 降水 、生 产和 生 活 用水 以及 夯实而成 。在成孔和夯 实过程 中,原处于桩 浸 入地 基 ,其 中包括 场 地排 水 、 地面 的 防 孔部 位 的 土全部 挤 入 周 围土 层 中 ,使 距 桩 水 、排 水 沟 和 管 道 的排 水 、防 水 等 。 周 一 定距 离 内 的天 然 土得 到挤 密 ,从 而消 ( ) 结 构 措 施 三 除 桩 间土 的 湿 陷 性 并 提 高 承 载 力 。 灰 土 作 用是 使 建筑 物 适 应或 减少 不 均 匀沉 ( )桩 是一种 柔性桩 ,灰土 ( )挤密桩 土 土 降 所 造 成 的 危害 。 地 基 ,其 上部荷 载 由桩 和桩 间土 共 同承 担 , 三 、 国 内 常 用 的 湿 陷 性 黄 土 处 理 方 法 挤 密 后 的 地 基 为 复 合 地 基 , 类 似 垫 层 一 样 及 适 用 范 围 工 作 , 上部 荷载 通 过 他往 下传 递 时 应 力要 目前我 国以重 锤 表 层夯 实 、土 ( 或灰 扩 散 ,而 且比天然地基扩 散的更快 ,在加 固 土 ) 垫 层 、 强 夯 、 澡 层 孔 内 夯 扩 、 高 压 洼 澡 度 以 下 ,附 加 应 力将 大 大 减 少 , 灰土 ( ) 土 浆 固 结 土 ( 灰 土 ) 挤 密 桩 复 合 地 基 、桩 挤 密 桩对 地 基 的加 固 处理 效 果 ,不 仅 与桩 或 基 础应 用 较 多 ,经验 比较丰 富 ,对于 其 他 距有 关 ,还 与所处 理 的厚 度与 宽度 有 关。 的 处理 方法 则 应 用较 少 ,或 未 使 用过 。 澡 层 孔 内夯 扩 桩 近 些 年在 湿 陷性 黄 土 ‘ 灰 土垫 层 、 灰土 ( 或土 )挤 密 桩 可分 地 区 也开 始 进 行应 用 ,用螺 旋 钻孔 ,孔径 别适用 于处理 3m 左右和 l0 左右厚的湿 m 般 为 4 c 。夯 锤 重 量 一 般 为 2 —3 KN , 0m 0 0 陷性黄 土层 ;l 以上 可采用深 层孔 内强 孔 内 填料 一 般 为素 土 或灰 土 ,或建 筑 物垃 m 0 夯 以 及 桩 基 础 等 。 预 浸 水 法 可 用 于 处 理 厚 圾 和 废料 。在 湿 陷性 黄土 地 区建 筑 地 基 应 度 大 、 自重 湿 陷 性 强 烈 的 湿 陷性 黄 土 场 用 中 ,成 孔 后 ,孔 内 分层 夯 填时 ,对 孔周 地 ,但 该 方法 处理 后 距 地表 一 定深 度 内的 围土 体进 行 挤 密 ,其 挤 密的 影 响范 围 ,与 土 层应 具 有湿 陷性 ,必 须 采用 其 他方 法 另 夯 锤 的夯 击 能量 有关 ,在消 除 孔周 围土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