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丽人行》对古代文化研究之意义

合集下载

论杜甫诗的现实意义888

论杜甫诗的现实意义888

论杜甫诗的现实意义摘要: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年到大历年间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时代的动乱及人民的疾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热爱人民的伟大心灵,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因此被誉为“诗史”。

他的“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集大成式的艺术表现手法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真可谓是“沾概千秋,泽被万代”。

因此,探讨他诗的现实意义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本论文以叙事诗为主来阐明现实主义的若干特点:第一,善于对现实主义做典型的艺术概括。

第二,寓主观于客观。

第三,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个性化。

第四,采用俗语。

第五,细节描写。

杜甫的“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思想及其艺术手法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

他的爱国思想对整个中国历史进程都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真可谓是“光照千古,泽被万代”。

而他的集大式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后世之人取之不尽的一个艺术宝库,滋润灌溉了无数的诗人作家。

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影响是永远可垂范于后世的。

关键词:爱国爱民憎恨罪恶典型俗语议论为诗寓情于物综述研究杜甫诗现实意义风格,颇费一番脑筋。

一遍遍读其诗,心灵震撼无以言表。

不禁佩服起诗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激动而处于冷静头脑的能力。

于是,也收拾一下自己的震撼,让其在笔下细细流来。

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年到大历年间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时代的动乱及人民的疾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热爱人民的伟大心灵,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因此被誉为“诗史”。

他的“每念社稷,动忧苍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集大成式的艺术表现手法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真可谓是“沾概千秋,泽被万代”。

因此,探讨他诗的现实意义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1、杜甫诗歌的叙事手法:杜甫的叙事诗善于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描写,以严谨的结构和精湛的语言技巧表达深刻的思想。

例如《兵车行》、《丽人行》等,都展现了杜甫叙事诗的高度艺术成就。

2、杜甫诗歌的抒情手法:杜甫的抒情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为特点,其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语言引人深思。

例如《登高》、《赠卫八处士》等,都表现了杜甫抒情诗的独特魅力。

3、杜甫诗歌的写景手法:杜甫的写景诗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为特点,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确的语言技巧表现自然景色的美妙之处。

例如《望岳》、《登岳阳楼》等,都展示了杜甫写景诗的独特风格。

4、杜甫诗歌的社会关怀:杜甫的诗歌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对人民疾苦和社会不公的关注和担忧。

例如《三吏》、《三别》等,都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5、杜甫诗歌的文化传承:杜甫的诗歌在传承古代文化方面具有重要贡献。

他借鉴了前人的诗歌技巧和文学传统,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和思想深度的诗歌作品。

例如《泊秦淮》、《江南春》等,都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杜甫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在叙事、抒情、写景、社会关怀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记录。

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

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

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史之贤”,他的诗歌以其朴素真实、广博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杜甫的诗歌除了表现着人性的喜怒哀乐、生死离合等方面的情感之外,还寄托了他深深的忧患意识。

忧患,是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或不幸感到忧虑担忧的心理状态。

作为一个深受民间疾苦之扰的诗人,杜甫所体现的忧患意识与他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密不可分。

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忧患意识贯穿始终,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千差万别。

下面,我们将就杜甫诗歌创作中的忧患意识进行探讨。

一、表现方式多样的忧患意识杜甫的诗歌中,表现忧患意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现疾苦难民的艰辛杜甫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亲身经历了唐朝时期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疾苦,他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所感受到的疲惫、贫困、饥饿、流离失所等,表现出对身处困境的人们的同情和关爱。

如《丽人行》中的“衣裳破,夜行叉手枕巴旦。

”让人触动心灵,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和哀婉之声。

杜甫将自己的境遇与民众的疾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其诗中表现出来。

2.揭露时弊社会的不公杜甫对于唐代的政治腐败、官僚制度,人民财产被掠夺等社会问题,颇为关注。

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精英人物腐败的抨击和怒斥。

如《世间无限事》中的“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杜甫通过悲愤的诗句,揭示出自己对唐朝政治腐败的不满和无奈。

3.迫切关注自然灾害唐朝时期,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杜甫总是关注这些问题,并把它们纳入自己的诗歌中。

如《春望》中的“润物细无声,春潮带雨晚来急。

”又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在这些诗歌里,杜甫对于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后果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和担忧。

4.反映战争带来的恐惧唐朝时期常发生战乱烽火,杜甫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感到悲愤。

如《春望》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杜甫在这首诗歌中表现出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悲痛的深深的悲悯和关怀。

丽人行(作者杜甫)唐诗赏析

丽人行(作者杜甫)唐诗赏析

丽人行(作者:杜甫)唐诗赏析【作品介绍】《丽人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27首。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之前,以杨氏兄姐妹为题材的诗就已经不少,但都没有杜甫这首深刻。

这首诗通篇只是写“丽人”们的生活情形,却正如前人所说的,达到了“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

【原文】丽人行作者:唐;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偏旁勹)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解】1、三月三日为上巳日,唐代长安士女多于此日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

吴自牧《梦梁录》: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锲饮踏青。

2、态浓:姿态浓艳。

意远:神气高远。

淑且真:淑美而不做作。

肌理细腻:皮肤细嫩光滑。

骨肉匀:身材匀称适中。

3、这两句说,用金银线镶绣着孔雀和麒麟的华丽衣裳与暮春的美丽景色相映生辉。

4、翠:一种翡翠鸟的羽毛。

为又作“微”。

盍(偏旁勹)叶:一种首饰。

《唐诗三百首》:“翠微盍(偏旁勹)叶,言翡翠微布盍(偏旁勹)彩之叶。

广韵:盍(偏旁勹)彩,妇人髻饰花也。

”鬓唇--鬓边。

5、腰衱:裙带。

稳称身:十分贴切合身。

6、就中:其中。

云幕:指宫殿中的云状帷幕。

椒房:汉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

后世因称皇后为椒房,皇后家属为椒房亲。

这句是指天宝七载(748)唐玄宗赐封杨贵妃的大姐为韩国夫人,三姐为虢国夫人,八姐为秦国夫人。

7、紫驼之峰:即驼峰,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唐贵族食品中有“驼峰炙”。

釜:古代的一种锅。

翠釜,形容锅的色泽。

杜甫作品《丽人行》鉴赏

杜甫作品《丽人行》鉴赏

杜甫作品《丽人行》鉴赏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品简介】《丽人行》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讽刺杨氏国戚之奢侈淫秽,侧面反映了玄宗的昏庸和朝政的腐朽。

开首十句是描写上已日曲江水边踏青的丽人如云,体态娴雅,姿色优美,衣着华丽。

“就中”十句,具体写出丽人中虢、秦、韩三人,她们器皿雅致,肴馔精美,箫管悠扬。

“后来”六句,写杨国忠之炫赫,意气骄恣,势焰熏灼。

全诗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

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讥讽入木三分。

【原文】《丽人行》作者: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偏旁勹)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注解】1、三月三日为上巳日,唐代长安士女多于此日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

吴自牧《梦梁录》: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锲饮踏青。

2、态浓:姿态浓艳。

意远:神气高远。

淑且真:淑美而不做作。

肌理细腻:皮肤细嫩光滑。

骨肉匀:身材匀称适中。

3、这两句说,用金银线镶绣着孔雀和麒麟的华丽衣裳与暮春的美丽景色相映生辉。

4、翠:一种翡翠鸟的羽毛。

为又作“微”。

盍(偏旁勹)叶:一种首饰。

《唐诗三百首》:“翠微盍(偏旁勹)叶,言翡翠微布盍(偏旁勹)彩之叶。

广韵:盍(偏旁勹)彩,妇人髻饰花也。

”鬓唇--鬓边。

5、腰衱:裙带。

稳称身:十分贴切合身。

6、就中:其中。

云幕:指宫殿中的云状帷幕。

椒房:汉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

后世因称皇后为椒房,皇后家属为椒房亲。

赏析古诗《丽人行》唐 杜甫

赏析古诗《丽人行》唐 杜甫
2
《丽人行》的诗歌内容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01
主题:描绘了唐代宫廷女子的生活和形象
02
情感:通过对女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03
主题: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奢靡
04
情感: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的描绘手法和艺术特色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
采用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展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运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展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诗歌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描绘丽人的容貌、表现丽人的才艺和表达诗人的感叹
3
文化内涵:通过诗歌展现出唐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4
启示意义: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启示我们要尊重女性,关注女性的权益和地位
4
《丽人行》的现实意义
诗歌对当时社会的反映
01
02
03
04
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繁荣与昌盛
反映了唐朝女性的美丽与智慧
反映了唐朝社会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
反映了唐朝社会的矛盾与问题
《丽人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
杜甫的诗歌影响了后世的诗人和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丽人行》通过描绘丽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丽人行》在杜甫诗一,被誉为“杜甫诗歌的巅峰之作”
01
该诗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华和糜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丽人行赏析-丽人行 杜甫 翻译

丽人行赏析-丽人行 杜甫 翻译

丽人行赏析-丽人行杜甫翻译一、丽人行背景《丽人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赞美妇女美德和情感的长篇叙事诗。

诗歌写妇女美德为“丽人”,这一美名的形象内涵,国人博大精深、厚重绵长。

杜甫在《丽人行》中旨在描绘一个美好的家庭,女主人公几经风雨,毅然决然作出了让世人感动的决定。

二、丽人行翻译丽人行翻译:玉骨冰肌,美若天仙。

玉骨冰肌,美若天仙。

倾国倾城,自是我妻。

倾国倾城,自是我妻。

东篱把酒,扣舷长啸。

东篱把酒,扣舷长啸。

狂歌痛饮,又著文章。

狂歌痛饮,又著文章。

长安花月,照在眉弯。

长安花月,照在眉弯。

歌筵难再,踏罡而行。

歌筵难再,踏罡而行。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八百里秦川路,纵马任逍遥。

八百里秦川路,纵马任逍遥。

三、丽人行赏析1.描述女性美丽的诗句(玉骨冰肌,美若天仙。

倾国倾城,自是我妻。

)充满了作者对美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唐代社会上流人士赞赏女性容貌的观念。

2.东篱把酒,扣舷长啸。

狂歌痛饮,又著文章。

此处诗人写下自己豪放、狂热、侠义的形象,以及他对自己将发表的文章的信心。

可以看出诗人杜甫对于自己的个性、才华和对事业的热爱。

3.长安花月,照在眉弯。

歌筵难再,踏罡而行。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这几句是描写诗中女主人公丽人的情感世界,歌颂她智慧,美丽,音乐素养的同时也写出了她的哀愁和离别。

4.八百里秦川路,纵马任逍遥。

这一句写出了丽人在最后一句对自由的追求,在她抛弃皇子,走上一条无限自由的道路时表现出来的坚定。

整首诗意境优美,詞句婉转动人,具有浓郁的思想性和感情性,概括了历史上被赞颂的古代女子的美德和情操。

它是诗人杜甫独特的审美和价值取向在青年时期的一个典型标志。

此篇诗歌充分体现了唐诗的辉煌与多样性,是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精华鲜明的代表之一。

李白和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文学成就

李白和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文学成就

李白和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文学成就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称为“盛唐”。

这个时期的文学成就也是举世闻名的,其中两位古代文学巨匠李白和杜甫更是备受世人推崇。

他们的文学成就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他们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成就两个方面来谈论。

李白的时代背景李白是唐朝初中期的文学家,大约活动在公元700年至762年之间。

他的时代背景是唐朝的开放和兴盛时期,这是唐朝称为“盛唐”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时期,唐朝经济迅速发展,陶瓷、织锦、造纸等出现,农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在文学方面,唐朝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诗人,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李白的诗歌多为抒情,他的诗人生活优美,自由奔放,不拘一格,为一代文学巨匠。

李白的文学成就李白是唐诗三百首里面的一员,他的诗歌大多以抒情为主题,表现出了豪放、冲动的特点。

他的诗风独具特色,能够自由流畅的表达出其内心的感受。

他的诗歌表现出阳刚豁达的风格,给后代诗人留下了许多的艺术遗产。

李白笔下的诗人物形象也鲜明,如《将进酒》,里面的主人公是李白本人,从中体现出他洒脱、豁达的性格特点。

又如《庐山谣》,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使人们可以在耳目之间感受到这座名山的美丽。

同时,他也表现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如《夜泊牛渚怀古》中,李白在看到洞庭湖上的波澜起伏,感叹祖国如此美丽而艰难,流露出对祖国的无尽悲痛之情。

杜甫的时代背景杜甫则是唐朝晚期的文学家,大约活动在公元712年至770年之间。

与李白不同的是,他的时代背景是唐朝的陷落和腐败时期。

由于唐朝统治集团腐败,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的叛乱和动乱。

同时,天灾也频繁发生,使得百姓生活陷入了绝望之中。

杜甫的文学成就杜甫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感人肺腑的诗歌中。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关怀和对祖国的热爱,表现出了一个民族的苦难与希望。

杜甫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揭露社会丑恶和表达爱民情怀为主要内容。

例如《春望》描绘了唐朝的陷落之痛以及杜甫自己的陷入绝望的心情,反映出社会的黑暗与绝望。

杜甫:丽人行

杜甫:丽人行

杜甫:丽人行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探讨了社会问题、展现了人类的苦难与悲欢离合。

其中一首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诗篇就是《丽人行》。

这首诗以女性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婀娜多姿的女子的形象,充满了对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丽人行》是一首优美而兼具深意的诗歌,以“丽人”的形象为主线展开描写。

在诗中,杜甫以饱满的笔触描绘了“丽人”的容貌和态度,以描述她的娇美、温婉和高贵。

首先,杜甫用“绮罗纨素绣”来描绘丽人的服饰,其中的“罗纨”和“绣”都是贵族阶层才会使用的高档材料和工艺。

这种衣饰的描绘,使读者对丽人充满了向往和想象,她的美丽无疑是举世无双的。

接着,杜甫描述了丽人的容貌:红颜薄命、酷似白玉。

红颜薄命,是指美貌容颜如花般绚烂而短暂,象征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而酷似白玉,则是指丽人的皮肤白皙如玉,洁白无瑕,如同雪花般纯洁。

通过这样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丽人的美丽与神秘,她是一个独特而短暂的存在。

在描写丽人的容貌之后,杜甫转而刻画她的态度和心境。

他写到丽人的姿态如乐,行动如飞,这种描绘表达了丽人的豪情和自由。

丽人是一个热情而自由的人,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阳光与自由的气息。

而她的心境则更加复杂。

诗中写到“宛转婉娈,左右百灵舞”,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丽人在社会中的不安和无奈。

尽管她美丽、智慧,但她的容颜和身份却限制了她的选择和发展。

她像一个无辜的花朵,只能开在别人的庭院中,而无法有自己的选择和主张。

正是因为丽人的境遇和状态,杜甫通过《丽人行》,进一步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以“彼何人哉,人亦无良朋”来诘问人生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与他人相伴相助,友情和亲情的陪伴都是我们生命中重要而珍贵的部分。

但是,当我们迷失了自己、儿女情长、亲情久远时,我们究竟还能抵达何方?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诗人用这个问题传递了对人生的疑问和思考。

《丽人行》是一首伟大的诗歌作品,它不仅描绘了杜甫眼中的丽人形象,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传递了人生的哲理。

关于杜甫爱国的研究报告

关于杜甫爱国的研究报告

关于杜甫爱国的研究报告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称“诗史”,是中国唐代著
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其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爱国情怀。

杜甫爱国的研究报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杜甫爱国诗歌的数量和主题:研究杜甫的诗集,详细分析其中带有爱国主题的诗歌数量,例如《丽人行》、《悲世忧时诗二首》等。

同时,分析这些诗歌揭示的爱国情怀和表达方式。

2. 现实背景下的杜甫爱国:研究杜甫创作爱国诗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例如安史之乱期间,唐朝社会动荡,国家命运临危等因素对杜甫创作的影响。

分析杜甫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患意识。

3. 杜甫爱国情怀的观点和态度:在杜甫的爱国诗中,可以看到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弊端的批评,以及对国家行为和统治者的期望。

分析杜甫爱国诗中对于国家兴衰、社会风气、政府官员等方面观点的表达。

4. 杜甫爱国情感的源泉:研究杜甫成长和个人经历与其爱国情感的关系。

例如,他的家族曾历经辽、夏、父老在沦陷地区受到苦难,这些经历对他爱国情感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5. 杜甫爱国意识的文化背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和价值观,分析杜甫如何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塑造他的爱国形象,并探讨他的爱国观念是否受到其他政治家、官员或文人的影响。

最后,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杜甫的爱国情怀及其表达方式,进一步深化对唐代爱国主题文学的认识,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杜甫作品《丽人行》鉴赏

杜甫作品《丽人行》鉴赏

杜甫作品《丽人行》鉴赏(2)杜甫作品《丽人行》鉴赏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丽人们姿态浓艳,神情高远,模样端庄,天真自然,并且一个个肌肤纹理细腻,骨肉标致匀称。

齐梁以来的歌行体善以富丽的词采赋写女子容饰,诗人借鉴这一传统手法,用工笔画一般细腻的笔法、富丽的色调,渲染丽人们娴雅的体态,优美的姿色,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高贵身份,一看就是皇亲、贵族。

明末王嗣奭《杜臆》评价说:“本是讽刺,而诗中直叙富丽,若深不容口,妙妙。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诗人在描写丽人容貌之后,接着言其服饰之华丽:绣花绫罗的衣裳,辉映着那暮春的风光,上面有金线绣的孔雀,银线刺的麒麟。

“蹙金”,一种刺绣方法,用金线绣花而皱缩其线纹,使其紧密而匀贴。

也可指这种刺绣工艺品。

头上何所有?翠微(偏旁勹 )叶垂鬓唇。

头上戴着什么呢?翠青色的(偏旁勹)彩叶一直下垂到双鬓。

“翠微”,以形容山光水色的青翠缥缈,这里是指天然的翠青色。

一作翠为。

“(偏旁勹)叶”,即(偏旁勹)彩叶,古代妇女发髻上的花饰。

“鬓唇”,即鬓边、鬓脚。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继描绘头饰之后,又推出背部特写。

背后见到什么?是缀满珍珠的裙腰,看哪,多么稳称合身。

“珠压”,谓珍珠缀于腰带,压住使其下垂,不让风吹动,既合体,又沉稳,所以下面说“稳称身”。

“腰衱”,裙带,这里作腰带解。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诗人在前面描写的是一般丽人,其容貌服饰之华美已不待言。

不过,她们都是陪衬,现在,主角要出场了。

你看,江边有几座轻柔飘洒如云雾的帐幕,里面是杨贵妃的姐姐们,就是那被皇上封为“虢国”、“秦国”的国夫人。

“云幕”,这里代指皇帝的处所。

“椒房”,本指汉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兼辟除恶气,使有香气,后世因称皇后为椒房。

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均为杨贵妃的姊妹,所以说“椒房亲”。

杨贵妃,本是唐玄宗之子李瑁的妻子,后被玄宗看中。

一种跨时代的对话——杜甫生平与创作研究

一种跨时代的对话——杜甫生平与创作研究

040《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在流经千年的中国文学浩瀚长河中,无数文人灿若繁星,而杜甫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经过岁月磨洗愈加灿烂,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颂。

通过杜甫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心理与他进行一场跨时代的对话。

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他对当时整个时代的动乱、民生的艰辛和他自身饱经忧患的经历进行了忠实的记录和深刻的反映。

他以诗为武器,对时弊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杜甫的创作心理源于他对社会的观察和对人民的情感。

他的诗歌既是他个人生活的写照,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悟。

探讨杜甫的生平环境与创作心理之间的联系,通过深入分析杜甫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情感和思想,去进一步探讨他的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 键 词] 杜甫;生平环境;创作心理;跨时代的对话一种跨时代的对话——杜甫生平与创作研究唐若浠杜甫是中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流传至今的1400多首,内容涉及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也揭示了人民的痛苦和疾苦,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杜甫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情感、精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赋予诗歌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诗歌语言富有节奏感,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历史背景的重要窗口。

通过阅读杜甫的诗歌,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回到唐朝,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国家的命运,从他的诗歌中感受到他对人民、对国家、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关注。

进而与他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感受他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一、杜甫的生平环境(一)杜甫的家庭教育与人生经历杜甫出身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至其父杜闲,每一代人都出任了大大小小的官职。

杜甫在诗中最为推崇的是杜预和杜审言二人。

杜预是西晋名臣,精通战略,在对东吴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世称“杜武库”。

中国古代文化的诗意表现与思想内涵

中国古代文化的诗意表现与思想内涵

中国古代文化的诗意表现与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尤以诗歌为代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深厚,在这当中,多样的诗歌形式和思想内涵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世界。

本文将从诗意表现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一、诗意表现中国古代诗歌的诗意表现可以从形式、主题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形式方面中国古代诗歌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对押 rhyme。

这是一种音韵的体现。

总的来说,中文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声调,诗歌中对押用的发音难度很高,并且需要诗人有敏锐的语感。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其中,第一句中“水”和“还”对押,第二句中“白发”和“暮成雪”对押等等。

此外,中国古代诗歌中还有很多例子展现了图片的表现、意象的转化、象征的表达和抒情的艺术手法。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中运用了野火不烧罢归来、硕果橙黄暑气中等表达方式,做出了一幅别离的图景,意境极为优美。

主题方面中国古代诗歌的主题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包括自然、社会、爱情、人生哲理等。

其中,自然是中国古代诗歌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高眺望的感慨,用自然的高度以及壮观的美景来表达人生追求卓越的决心。

此外,社会题材也是古代中国诗歌中的重要主题。

唐代诗人杜甫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以三国历史中著名的赤壁之战为背景,运用极富感染力的语句,表达了杜甫对战争环境的悲愤和历史演进的感受。

表现手法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抒情、咏物、议论、比兴等等。

论杜甫和韩愈诗歌的“警策”

论杜甫和韩愈诗歌的“警策”

论杜甫和韩愈诗歌的“警策”杜甫和韩愈的诗歌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杜甫的诗歌以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为主,如《兵车行》、《丽人行》等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而韩愈的诗歌则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但在描写个人情感的同时,也透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如《感春》一诗,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杜甫和韩愈的诗歌也弘扬了道德价值。

杜甫的诗歌中常常描写人性的善良和美好,通过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社会道德的崇尚和追求,如《月夜忆舍弟》中的兄弟之情,《春望》中的爱国之情。

而韩愈的诗歌则更加强调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操守,他的《师说》一篇则强调了师道之重,推崇尊师重道的精神。

杜甫和韩愈的诗歌在形式上也颇具创新。

杜甫的诗歌以语言平实、自然成趣见长,他善于从口语中提炼出诗意的表达,如《登高》一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生动性。

而韩愈的诗歌则更加强调文采和造诣,他的诗歌作品常常采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华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主题。

杜甫和韩愈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内容上具有警策之意,而且在形式上也颇具创新。

他们的诗歌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弘扬了道德价值,同时也拓展了文学形式。

对于我们学习和欣赏唐代文学来说,研究杜甫和韩愈的诗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宋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不仅在当时备受瞩目,而且在后来的文学发展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宋诗的奠基,离不开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坛巨匠,他在诗歌创作和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作为宋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他非常推崇韩愈的诗歌。

韩愈作为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其诗歌具有雄奇豪放、想象奇特的特点,这种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宋代诗人的创作。

在欧阳修看来,韩愈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在《新唐书》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韩愈的诗歌具有“沉郁顿挫,悲壮愤激”的特点,并对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和技巧给予了高度赞扬。

在宋诗的发展过程中,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丽人行杜甫

丽人行杜甫

丽人行杜甫第一篇:丽人行杜甫是一篇著名的抒情诗,描述了作者对美丽少女的倾慕之情。

这首诗中,杜甫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精湛的写作技巧,将其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先,诗中的美丽少女被描绘得极具感染力,营造出一种唯美的氛围。

比如诗中的“丽人”、“娇”、“媚”等词语,都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仙境般的美丽女子。

其次,杜甫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生动。

如诗中的“云髻峨峨,修眉联娟”、“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等,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少女的深深爱意。

最后,诗中所包含的爱情主题,也是这首诗如此精彩的关键原因之一。

杜甫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一份纯粹的爱。

总之,丽人行杜甫是一篇情感丰富、充满唯美主义的优秀诗作。

其中所包含的写作技巧和主题均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重点分析:本文主要是对于《丽人行》这一诗歌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其唯美的氛围和精湛的写作技巧,以及包含的爱情主题,强调了这首诗国粹的价值所在。

用词分析:本文中使用了一些高度形容性的词语,如感染力、唯美、精湛、纯粹等等,以此来更好地表现出文本中所含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第二篇:丽人行杜甫是一首抒发情感的诗歌,其中穿插了许多描述美景的描写。

这首诗作结构紧凑,层次分明,用词精湛,是一首值得仔细欣赏的佳作。

首先,诗中所描绘的美景异常惟妙惟肖。

如“云髻峨峨,修眉联娟”、“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等,都让人感受到作者手笔的妙处,以及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的能力。

其次,本文中,杜甫还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表达融入到景色之中。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等句子,表达出作者对于美景的赞叹,也表达出他对于“丽人”的倾慕之情。

最后,本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是爱情。

虽然没有像其他爱情诗作般着重描写男女关系,但是由于杜甫奇妙的表达之法,这首诗作却被赋予了深意,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总之,《丽人行》是一篇具有巨大艺术价值的文学佳作。

它唯美的描写了自然景观,又借景融情表达了杜甫的情感。

《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及答案(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一、填空1、______,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2、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____》)3、百年歌自苦,_____。

(《南征》)4、后来鞍马何巡逡,当轩下马入锦茵。

(《___》)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__________》6、_______,独立苍茫自咏诗。

(《乐游园歌》)7、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会当临绝顶,_____。

(《望岳》)9、即防远客虽多事,_______。

(《又呈吴郎》)10、气劘__垒,目短__墙。

(《壮游》)11、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_______,_______。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12、忆昔开元全盛日,_______。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_______,远行不劳吉日出。

(《忆昔》)13、自非旷士怀,_____。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14、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1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6、以兹悟生理,_____。

(《咏怀五百字》)17、“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______也欤?”这是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的。

18、__意识源自对社会人生的真诚,__意识体现一个仁人志士的勇气,而__意识则表现出一个以道自任的社会良知的政治理想。

19、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__”。

20、从杜甫的作品中可以感到,他认为远古和当代有可供当代和后世统治者效法的德治典范。

一个是以__为代表的三代之治,一个是本朝的__之治及__之治。

21、边庭流血成海水,_______。

《兵车行》22、不作河西尉,_____。

《官定后戏赠》23、国破山河在,_____。

丽人行杜甫

丽人行杜甫

丽人行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抒发社会不公与民众苦难的情怀而闻名。

其中,《丽人行》是他的一首抒发对美丽女性的赞美和思念之情的诗歌作品。

诗中,通过描绘一个美丽而富有才情的女子形象,杜甫展示了对女性的深深敬意和喜爱之情。

《丽人行》开篇就表达了杜甫对这位女子的赞美之情:“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早晨,长安的水边有很多美丽的女子。

杜甫深情地描绘了这位女子的姿态迷人、气质高雅且真实动人,皮肤细腻,肌肉匀称。

通过这种描写方式,杜甫展示了他对女性美的敏感与欣赏。

接下来,诗句通过描绘女子的服饰和动作,进一步让人感受到她的独特魅力:“轻罗扇子冰含烟,薄纱衣薄露凝脂。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瞒灯儿。

”女子手中轻飘飘的罗扇冰凉且含烟,薄纱衣薄若无物,透露出她身上的凝脂之感。

诗人还提到,她在戏曲表演结束后,没有丝毫的不自然,这认真恰如其分的表演使她的妆容在灯光下看起来更加真实自然。

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方式,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女子的美妙气质。

在诗的后半部分,杜甫通过描绘女子的才情和人品,更加深入地展示了对她的仰慕之情:“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类霜天竞自由,长空飞鸟共争鸣。

”诗人认为女子如山光中的鸟儿一样悦人心性,如水潭中的影子一样清澈,展现出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由与洒脱的气质。

他表示,无论是什么种类的生灵,都在这个清晨的竞争中努力追求自由,而女子则以她超凡脱俗的存在,给人们带来无限的艳羡与追求。

通过《丽人行》,我们得以一窥杜甫诗歌中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和对她们令人心醉神迷的情感。

从杜甫的笔触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女性美的独特感悟与欣赏。

这首诗中充满了对女性容貌、才情和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她们令人心醉神迷的情感表达。

通过杜甫的笔触,这位美丽而才情出众的女子仿佛在我们眼前活起来,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与思考。

总结起来,《丽人行》是杜甫一首展示对美丽女性的赞美和思念之情的诗歌作品。

论述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论述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论述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杜甫(712年-770年),唐代文学家,被尊称为“诗圣”,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

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涉及广泛的主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思想深刻,给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揭示社会弊病、批判当时政治腐败和关注人民疾苦为主题,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例如,在《登高》一诗中,他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些作品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表达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这种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特而重要的,使杜甫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杜甫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给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以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对社会的关切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例如,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他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绘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种独特的诗歌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学习。

杜甫的诗歌作品涉及广泛的主题,既有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也有对自然的描写和对历史的反思。

他的诗歌既有以社会现实为背景的作品,如《丽人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也有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月夜忆舍弟》等。

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历史题材的诗歌,如《兵车行》、《春望》等,反映了他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广泛而深入的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唐诗经典名篇的多元解读:以杜甫《丽人行》为例

唐诗经典名篇的多元解读:以杜甫《丽人行》为例

唐诗经典名篇的多元解读:以杜甫《丽人行》为例一、《丽人行》与新题乐府《丽人行》是杜甫七言乐府中最著名的一首,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生动的细节,揭露杨国忠兄妹炙手可热、骄奢淫逸的生活状态,同时下笔极有分寸,表现了杜甫诗温柔敦厚、婉而含讽的风格。

浦起龙《读杜心解》评《丽人行》说:“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①我们先将全诗录之于下: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㔩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首诗题为《丽人行》,就其字面而言,是有本原的。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有崔国辅《丽人曲》,并引《乐府广题》云:“刘向《别录》云:‘昔有丽人善雅歌,后因以名曲。

’”②崔国辅诗后即载有杜甫《丽人行》。

但杜甫的《丽人行》并无“曲”和“歌”字样,其内容也是写当时的时事,应该属于“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

我们知道,乐府诗在唐诗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盛唐以前的乐府诗以旧题乐府为主体。

初盛唐的名家都擅长旧题乐府,如初唐四杰当中的王勃有《采莲曲》,杨炯有《从军行》,卢照邻有《长安古意》,骆宾王有《王昭君》,稍后的刘希夷有《白头吟》,张若虚有《春江花月夜》,李峤有《汾阴行》,沈佺期有《铜雀台》,宋之问有《明河篇》,都是传诵千古的佳制。

但这些乐府诗也还保留一些南朝旧习,他们是在承袭中求新变。

旧题乐府发展到李白达到高峰,其特点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选取李白诗43首,其中有23首是乐府诗,而且专门分类,这些诗是《古乐府战城南》、《白鼻騧》、《乌夜啼》、《行行游猎篇》、《临江王节士哥》、《乌栖曲》、《长相思》、《古有所思》、《阳春哥》、《白紵词三首》、《飞龙引二首》、《前有樽酒行》、《古蜀道难》、《出自蓟北门行》、《陌上桑》、《紫骝马》、《独不见》、《怨哥行》、《惜罇空》、《古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文学
论杜甫 《 丽人行》对古代文化研究之意义
商伟杰 河北大学文 学院
摘 要 :杜 甫 《 丽人行 》 一诗 ,不仅在 中国诗 歌史 上地位 显著 ,而且 对于 中国古代 文化 的研 究也 有着 重要 的意 义。 《 丽人 行》 诗 中对唐 代上 巳节 的描述 ,有 助 于唐代 民俗 学 的研 究。诗 中对 于贵 妇服饰 的描述 可为 中 国古 代服 饰 的深入研 究有所 帮助 。 同时,其对于 认识唐 代音 乐审美 的新趋 势也有着 不可 忽视 的重要意 义。 关键词 :杜 甫 ; 《 丽人行 》 ; 中国古代文 化
鬓饰 盍彩 上之 花 叶。翠 为盍 叶, 即翡翠 所作 之盍 彩叶 。鬓 唇 ,鬓边 也” 。由此 本诗 正可为 《 中 国古代服饰 史 ・ 太 真上
三 、较早体现了唐代音乐 “ 悲亦美”的审美观
《 丽人 行 》 一诗 中, 由描述 “ 丽 人 ”风 姿 之艳 丽 ,服
饰 之华 贵 , 饮馔 之精 美 ,进 而 写到 音 乐 之 动 听 “ 箫 鼓 哀 吟感 鬼 神 ” 。通 读全 诗 ,其 主体 风 貌 是一 种欢 乐 之境 ,何 来 “ 哀 吟 ”“ 感 鬼 神 ”之 由?检 校杜 诗 注 本 ,萧涤 非 先生 之 《 杜 甫全 集校 注 》注为 “ 哀 吟,音 乐婉 转动 人。极 力形 容 歌舞 之盛 、演 奏 之妙 ” 。诚然 ,此 句 确 实体 现 了表 演者 的 高超 技 艺 ,并且 明确地 表 明了唐代 音 乐审美 的一种 新趋 势 ,即 “ 哀 亦美 ” 。 这 种音 乐 审美 趋 势在 历 史笔 记 中 多有 体现 。《 唐 朝 文


有助于唐代 民俗学研究
精 美 必超 过 一般 丝 织 品 。 ”而 《 丽 人 行 》 的相关 诗 句 即 明 确了 “ 丽人 ”衣物 的华 贵精 美 ,这又 为沈 从文之 论断 提供
了佐证
本诗 首句 即为 “ 三 月三 日天气 新 ,长安 水边 多丽人 ” 。
全诗 运用 工 笔手法 详细 描述 了唐代 贵妇 上 巳节盛装 踏青 的 习俗 。“ 上 巳 ,古代 的 性 自 由与祓 禊 的节 日,汉 代 以后 逐 步 固 定于 三 月三 日。 ”有 关此 日民 间欢庆 的盛 况在 历 史笔 记 中 多有记 载 。唐骈对 唐人 上 巳节游 曲江有 过较 详细 的记 载“ 其 南有 紫云 楼 ,芙 蓉苑 ,其 西有 杏 园,慈恩 寺 。花卉 环 周 ,烟水 明媚 ,都人 游玩 ,盛 于 中和 、上 巳之 节 ,彩幄 翠帱 ,匝 于堤 岸 ,鲜 车 健 马, 比肩 击 毂 。 ”宋 吴 自牧也 有 记载 “ 三月 三 日上 巳之 辰 ……唐 朝赐 宴 曲江 ,倾 都禊 饮踏 青” 。但 是检 校 唐诗 就会 发 现 ,上 巳节 时描 写 帝王 赐 宴奉 和应 制的 诗作最 为常 见 ,诸如 张说 《 奉和 三 日祓 楔 渭滨应 制》 、陈希 烈 《 奉 和 圣制三 月三 日》 … 王维 《 三 月 三 日曲 江侍 宴应制 》等 。而记 录有 关 当时 民俗活 动 的诗 篇 却寥寥 无几 ,其 中又 多写一 己之 见 闻、情怀 ,诸 如孟 浩然 《 上 巳 洛 中寄王 九迥 》 、独 孤及 《 三 月三 日自京到 华 阴于水 亭独 酌寄 裴六 薛八 》 、元 稹 《 三 泉驿 》等 。唯 有杜 甫 《 丽 人行 》 以独 到眼 光选 取并细 述 “ 丽人 ”于上 巳节 盛装 戏游 曲江 的 情景 ,这为 研究唐 代 民俗 留下 了珍 贵的史料 。 二 、有助 于 中国 古代 服 饰 研 究 诗中对 “ 丽 人 ”服 饰妆扮 有着较为 详细 的描述 : “ 绣 罗 衣裳 照暮春 ,蹙 金孔 雀银麒麟 。 ”“ 翠为盍 叶垂 鬓唇 ” “ 珠 压 腰衩 稳称身 ” 。这些详尽 又不失 生动地 描绘 ,为研 究 中国古 代服 饰 提供 了佐 证 。周锡 保 《 中 国古 代服 饰 史 ・ 太 真上 马 图 》中人 物头 饰较 清晰 ,注解 稍 显含糊 “ … …此 图仍可 作 为唐代 贵妇 女的发髻首 饰来加 以参考 ……此像 为杨太真像 , 发髻 上金凤 、花 钿并缀 以连珠 ,亦有二 鬓掩耳 的鬓饰 ” 。而 《 丽人 行 》一 句 “ 翠 为盍 叶垂 鬓唇 ”中,“ 盍 叶,古 时妇 女
唐代 伟 大诗 人 杜 甫 的诗作 被 后 人誉 为 “ 诗史” ,因 其 证 其 论 断。 在 《 中 国古 代服 饰 研 究 ・ 唐 代 丝 绸 》一 章 中 , 对 当时 的社会状 况有 着较 真 实地反 映 。其新题 乐府 诗 《 丽 谈 及唐 之丝绸 成就 高 、织造难 ,已成 为了唐 统治 者奢靡 生 必 已经 大量 织造 ,且 人行 》亦 是如 此 ,诗 中的多 处描写 对研 究 中国古代 文化 具 活 的代 表 。沈 从 文认为 ,此 等织物 “ 有重 要 的意义 ,现简论 如下 。
化史 》 引段成 式 《 酉阳杂 俎 》载 “ 玄宗 时宁王 府歌 女莫 才 人 ,后 进 入 宫 中, 其 歌 喉 婉 转 ,号 称 ‘ 莫 才 人 啭 … 唱 《 何 满子 》哥 ,凄凉 悲怆 ,使 人 闻之欲绝 。 ”宋 吴 曾 《 能 改 斋漫录》载 “ 陈后 山云 :繁 钦 与 魏 文 帝 鼓 吹 云 :潜 气 内 转 ,哀 声 外 激 。大 不 抗 越 ,细 不 出散 。不 若 唐 崔 令 钦 语 也 。崔 记 教 坊 任 智 方 四 女竭 善 歌 ,其 中二 姑 子 ,吐 纳 凄 婉 ,收敛 浑沦 …… ”即 明确 认定 “ 凄婉 ”即善 歌之表 现 。 综合 三种 笔记 ,我们 可 以认定 ,唐 代音 乐审美 的 “ 悲 亦 美 ”观 点 已经 得到 了广泛 认可 。 由此可 见 ,杜 甫 《 丽人 行 》“ 箫 鼓 哀 吟感 鬼 神 ”这 简 短 的诗 句即 为后世 的诗 歌创 作 引领 了新 的发 展方 向 :凄清 哀 婉 的 曲调 亦是音 乐 审美 的一种 独特表 现方 式 。这 对 研究 唐 代音 乐有着 重要 意义 。 综 上所述 ,杜 甫 《 丽 人 行》一 诗不 仅有 着高妙 的 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