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12-13学年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2.10—、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下列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兼爱非攻,节用尚俭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仁者爱人,民贵君轻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2.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①“仁者爱人”②“克己复礼”③“兼爱”④“无为而治”A. 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下列观点,出自《孟子》一书的是A.“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太子”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5.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中,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所采用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6.下列人物的思想不存在继承关系的是A.孔子—孟子B.老子—庄子C.墨子—韩非D.二程—朱熹7.下列因素中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无关..的是A.私学兴起B.社会剧烈变革C.兴办太学D.铁器、牛耕使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8.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的思想家是A.荀况B.董仲舒C.陆九渊D.王阳明9.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10.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伦理道德规范D.“经世致用”学说11.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2.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家是A.陆九渊B.朱熹C.董仲舒D.王阳明13.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是A.《孟子》B.《诗经》C.《春秋繁露》D.《四书章句集注》14.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1.有一人从赤道以北40公里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公里,最后他位于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读图1,回答2-4题。
2.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2070千米 B.2270千米C.2570千米 D.2670千米3.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A.白昼时间长 B.自转速度慢C.自转周期长D.正午太阳高度大4.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图2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气温及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7月气温分布状况是A.各城市均高于24℃B.①处气温低于24℃C.太原与石家庄最大温差小于4℃D.①与②两处气温相同6.关于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年降水量小于郑州B.④处年降水量大于③处C.山区、高原年降水量大于平原D.太原、石家庄年降水量小于600mm图3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回答7~9题。
7.若图3表示热力环流,则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8.若图3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A.③气流比较湿润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9.若图3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图3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C.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下表是我国某城市2月4日至7日的天气情况。
(白天最高气温和夜间最低气温,单位:℃)据此回答10、11题。
10.此表反映了“雪后寒”现象,“雪后寒”的主要原因是①“雪后”受冷气团控制 ②“雪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 ③积雪的反射作用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④“雪后”积雪融化要放出热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2月7日,影响该市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 .高压 B .低压 C .冷锋 D .暖锋读图4和图5,图4中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挑剔(tì)慰籍(jiè)风尘仆仆(pú)惊魂甫定(fǔ)B.逾矩(jù)羞赧(nǎn)浮想联篇(piān) 咸与维新(yù)C.既便(jì)勾当(gòu)清风夜唳(lì)书声琅琅(lǎng)D.计较(jiào)应届(yīng) 间不容发(jiān) 悬梁刺股(gǔ)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B.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C.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D.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裁,出.人意料...。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他的“五虎断魂枪”。
②自南北朝以来日益兴盛的佛教,特别是经过武则天的,确实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
③两国划定边界,如果是河流,往往以河流或主航道的中心线为两国边境的。
A.熟悉扶植界限B.熟习扶植界线C.熟习扶持界限D.熟悉扶持界线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最终结果只是平局,但国安足球队的目的达到了,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捍卫了榜首的荣誉。
B.中东局势依然动荡,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因此蒙上了阴影。
C.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一个企业如果不考虑盈利,一味地让利,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消费者得到实惠也是暂时的。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50 分,答案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1.春秋时期,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的是A.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2.下列关于老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主张以法治国D.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4.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B.佛教和道教思想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5.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是A.《孟子》B.《诗经》C.《春秋繁露》D.《四书章句集注》6.李贽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而空谈仁义,这是A.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B.君主专制强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C.外来思想文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D.专制制度衰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7.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
”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反对程朱理学8.我国古代用纸书写和绘图应不晚于A.唐朝B.三国C.东汉D.秦朝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A. 指南针与印刷术B. 造纸术与火药C. 火药与指南针D. 印刷术与造纸术10.《九章算术》采用的进位制,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这种进位制为A.60进位制B.100进位制C.50进位制D.10进位制11.奠定中医学临床学理论基础的是A.《伤寒杂病论》B.《本草纲目》C.《千金方》D.《黄帝内经》12.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学著作是A.《氾胜全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C.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D.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14.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A.由大到小B.由繁到简C.由象形到会意D.由符号到图画15.王羲之的《兰亭序》的书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楷书16.宋元时期风俗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A.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B.顾恺之的《女史箴图》C.展子虔的《游春图》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17.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艺术形式是A.优伶戏B.元杂剧C.昆曲D.京剧18.称林则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A.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B.编译外国的书籍,重新认识世界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D.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19.下列近代人物,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是A.曾国藩B.康有为C.孙中山D.严复20.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A. 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 阐明“中体西用”思想C. 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 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21.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和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22.下列历史人物中,创作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的人物是蔡元培鲁迅李大钊陈独秀ABCD23.在中国最早的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敬告青年》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4.“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是A.尧B.舜C.禹D.启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A.同姓亲族B.异姓功臣C.殷商降族D.先代贵族3.《左传·桓公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武宗,士有隶子弟。
”这反映西周贵族的等级序列是A.天子一诸侯一大夫一士B.天子一诸侯一卿一士C.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D.周王一诸侯一大夫一士4.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5.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女儿,妾为他生了二儿子,妻子再为他生了三儿子。
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应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6.《史记·楚世家》记载,相传大禹治水后,铸造了9个大鼎,一鼎代表一州,后传于商,再传于周。
春秋时期,楚庄王讨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一直打到洛水边王畿(周王室直辖地区)内,陈兵示威,并向周王派去慰劳楚军的王孙满问鼎的大小轻重。
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成语“问鼎中原”的由来。
“楚王问鼎”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①周王室已经衰微②楚庄王不再效忠于周王室③分封制遭到破坏④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7.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统治的有利作用是①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而发生纷争②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③不利于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④强化中央控制能力,促进地方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9.在秦朝中央官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A.三公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0.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地方推荐C.考试选拔D.皇帝任命11.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出现这一重大变化的政治原因是A.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疆域的拓展D.交通的发展12.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12-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3.5—、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50 分)1.孔子开创私学,他提出的办学思想是A.“以道事君”B.“格物致知”C.“有教无类”D.“法不阿贵”2.“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这句名言的核心思想是A.“理”B.“道”C.“仁”D.“气”3.下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4.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①“兼并天下”“设置郡县”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③“器械一量,同书文字”④“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5.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作琅琊台,立石刻”。
内中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字样。
这些文字反映出秦始皇立琅琊石刻是为了①宣示皇帝权威②宣扬君民同乐③强调国家统一④推行郡县制度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7.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
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8.640年,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管辖A.西藏地区B.西域地区C.陕西地区D.西亚地区9.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体现这一思想的著名事例是A.昭君出塞B.唐蕃和亲C.迁都洛阳D.澶渊之盟10.《旧唐书》载,贞观年间,“绝域君长①,皆来朝贡;九夷重译②,相望于道。
”(①绝域君长:指各个国家。
②九夷重译:指各国翻译人员。
2012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键入文字]2012 届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摘要】多做题,多巩固知识点,大家的成绩才能有所提高。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1.5 分,有32 题,共48 分)1.清代诗人龚自珍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该诗中的人才在当时的中国凋零的直接原因是A.程朱理学束缚B.僵化的科举制C.中西文化不交流D.专制政治2.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C.关税自主权D.外交主权3.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4.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对此现象,理解错误的是A.受农本思想的影响B.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C.使工商业发展缺乏资金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已成社会风气1。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11—、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诸侯国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A.同姓亲族B.异姓功臣C.殷商降族D.先代贵族3.《左传·桓公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武宗,士有隶子弟。
”这反映西周贵族的等级序列是A.天子一诸侯一大夫一士B.天子一诸侯一卿一士C.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D.周王一诸侯一大夫一士4.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5.“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6.《史记·楚世家》记载,相传大禹治水后,铸造了9个大鼎,一鼎代表一州,后传于商,再传于周。
春秋时期,楚庄王讨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一直打到洛水边王畿(周王室直辖地区)内,陈兵示威,并向周王派去慰劳楚军的王孙满问鼎的大小轻重。
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成语“问鼎中原”的由来。
“楚王问鼎”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①周王室已经衰微②楚庄王不再效忠于周王室③分封制遭到破坏④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7.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统治的有利作用是①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而发生纷争②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③不利于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④强化中央控制能力,促进地方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9.在秦朝中央官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A.三公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0.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地方推荐C.考试选拔D.皇帝任命11.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出现这一重大变化的政治原因是A.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疆域的拓展D.交通的发展12.《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6分)—、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6分。
)据《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
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
回答1、2题。
1.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A.人类的头脑 B.人类的意识C.人类的生理状况 D.人类的实践活动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
回答3~6题。
3.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C.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C.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6.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世界统一于精神C.事物是感觉的集合D. 天地合而万物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3.5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二道大题,共8 页。
2.卷面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50 分)1.孔子开创私学,他提出的办学思想是A.“以道事君”B.“格物致知”C.“有教无类”D.“法不阿贵”2.“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这句名言的核心思想是A.“理”B.“道”C.“仁”D.“气”3.下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4.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①“兼并天下”“设置郡县”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③“器械一量,同书文字”④“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5.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作琅琊台,立石刻”。
内中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字样。
这些文字反映出秦始皇立琅琊石刻是为了①宣示皇帝权威②宣扬君民同乐③强调国家统一④推行郡县制度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7.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
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8.640年,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管辖A.西藏地区B.西域地区C.陕西地区D.西亚地区9.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体现这一思想的著名事例是A.昭君出塞B.唐蕃和亲C.迁都洛阳D.澶渊之盟10.《旧唐书》载,贞观年间,“绝域君长①,皆来朝贡;九夷重译②,相望于道。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理)试题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机读卡...上) 1.已知集合{}22A x x =-<<,{}220B x x x =-≤,则AB 等于A .()0,2B .(]0,2C .[)0,2D .[]0,22.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且12a =,2313a a +=,那么则456a a a ++等于(A )40 (B )42 (C )43 (D )453.已知平面向量a ,b 的夹角为60°,=a ,||1=b ,则|2|+=a b(C)(D) 4.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并满足)(1)2(x f x f -=+,当21≤≤x 时, 2)(-=x x f ,则(6.5)f =(A )4.5 (B ) 4.5- (C )0.5 (D )0.5- 5.函数()φω+=x A y sin (0>ω,2||πϕ<,()R x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表达式为 A .)48sin(4ππ+-=x y B . )48sin(4ππ-=x y C . )48sin(4ππ--=x y D . )48sin(4ππ+=x y 6.设函数21()ln 1(0)2f x x x x =-+>,则函数()y f x =A .在区间(0,1),(1,2)内均有零点B .在区间(0,1)内有零点,在区间(1,2)内无零点C .在区间(0,1),(1,2)内均无零点D .在区间(0,1)内无零点,在区间(1,2)内有零点 7.函数()()()⎩⎨⎧≥-<+-=0,10,1x x x x x f 则不等式()()111≤+++x f x x 的解集是 A.{}121|-≤≤-x x B.{}1|≤x xC.{}12|-≤x x D.{}1212|-≤≤--x x8.如图,四面体OABC 的三条棱OC OB OA ,,两两垂直,2==OB OA ,3=OC ,D 为四面体OABC 外一点.给出下列命题.①不存在点D ,使四面体ABCD 有三个面是直角三角形 ②不存在点D ,使四面体ABCD 是正三棱锥 ③存在点D ,使CD 与AB 垂直并且相等④存在无数个点D ,使点O 在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面上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②③(C )③(D )③④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9.已知向量=(1,3)a ,=(3,)b n ,如果a 与b 共线,那么实数n 的值是______. 10.已知1sin()3απ+=-,且α是第二象限角,则sin 2α= . 11.函数sin (0)y x x π=≤≤的图象与x 轴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12.若曲线()y g x =在点(1,(1))g 处的切线方程为21y x =+,则曲线()()ln f x g x x =+在点(1,(1))f 处切线的斜率为,该切线方程为1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该几何 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14.考虑以下数列{}n a ,*n N ∈:① 21n a n n =++;② 21n a n =+;③ ln 1n n a n =+. 其中满足性质“对任意正整数n ,212n nn a a a +++≤都成立”的数列有 (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序号);若数列{}n a 满足上述性质,且11a =,2058a =,则10a 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共80分,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OABDC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15. (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函数()()cos sin cos f x x x x =⋅+(I )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II )设()8g x f x π⎛⎫=+⎪⎝⎭,判断函数()g x 的奇偶性,并加以证明。
北京市朝阳区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 2011.1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2小题。
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以下四幅图片中,与商朝经济活动相关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宗法制萌芽于原始氏族时期,在周朝形成了完整制度。
下列对其制度理解正确的有 ①内容是严嫡庶之辨、明长幼之分 ②按照血统远近以分享权力的制度 ③力图避免权力、财产继承的纷争 ④以周王姬姓贵族排斥异姓贵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关于右面的图文材料,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该文物出土地区曾是西周的政治中心 B.这是西周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品 C.青铜礼器反映出这一时期礼制的成熟 D.金文与甲骨文是该时期文明特征之一4.周初分封,把索氏(绳工)、长勺氏(酒器工)、尾勺氏(酒器工)等族分给鲁公;把殷商遗民中的陶氏(陶工)、施氏(旗工)、繁氏(马缨工)、錡氏(锉刀工或斧工)、樊氏(篱笆工)、钟葵氏(椎工)等7族分给康叔。
史家解释为“工不族居,不足以给官”。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出工商业在国家经济中的主体地位B.是国家对商业的一种经营和管理制度C.从事工商业的家族具有职业世袭的特征D.该制度盛行于西周、绝迹于东周时期5.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三国D.两晋南北朝(朝廷论政)1939年该文物出土于河南安阳城郊,因鼎身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所铸。
6.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
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①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②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③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④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秦始皇、汉武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两位君主。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补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现存于首都博物馆的西周早期青铜展品“克盉”,器内有“令克(人名)侯于堰(同燕)”的铭文。
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继承制2.《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A.分封制趋向衰落,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商鞅只得黯然离去。
这则故事说明A.变法最终失败 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深入人心4. 儒家自创立后不断发展。
战国时期,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仁政”的学说B.“以德服人”的观念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理论5. 嬴政统一全国后,改革制度,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并在重要物品上铭刻诏令。
右图为刻有诏文的“权”,显示了A. 嬴政功盖三皇五帝B. 皇权不可僭越C. 效法商周制度的决心D. 秦重视商业发展6. 关于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计算秦郡数量时,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到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 B.史学家的观点C.秦代竹简的记载 D.民间的传说7.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秦始皇诏文权8.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下诏:“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封侯)焉。
”此举的意图是A. 施恩与诸侯子弟B.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 削弱诸侯王的力量D. 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9. 西汉时期发明的同时具有翻土、开沟和起垄功能的工具是10. 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B. 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C. 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D. 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11.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pdf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讹(é)诈 暮霭(ǎi) 埋(mái)怨 退避三舍(shě) B.骸(hái)骨 牵强(qiǎng) 脊(jǐ)梁 乘风破浪(chéng) C.星宿(xiù) 相(xiāng)亲 对峙(zhì) 疾风劲(jìng)草 D.提防(dī) 祠堂(cí) 应届(yīng) 刎颈之交(wě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葱茏 绊脚石 怨天尤人 一如既往 B.迄今 名信片 提纲挈领 老成持重 C.幅射 照相机 有恃无恐 竭泽而渔 D.气概 座右铭 满腹经纶 世外桃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面对纷繁的国际形势曾经踌躇满志,但如今,残酷的现实使他陷入黔驴技穷的境地。
B. 一只发黑的藤编书箱,一把破旧的竹躺椅,放在哪儿都碍事,可祖父说跟它们有“乡情”,不肯扔掉。
我想,这是老年人特有的抱残守缺的心理,应当理解。
C. 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的人难以计数。
D. 这一年的暑假,他有机会阅读了几本文学著作,可谓苦心孤诣,大有收获。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不管事情难易,也无论分内分外,他总是毛遂自荐,勇于承担责任。
B.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的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C.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酒楼吃年夜饭渐成时尚,中档饭馆、酒楼由于比较经济实惠,吸引着顾客纷至沓来。
北京市海淀区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练习题新人教版
市海淀区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测试(历史)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考古资料对于先秦史的研究特别重要。
右图为某某省南杨庄遗址出土的距今5500多年的陶蚕蛹,同时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
这一考古发掘可以证明A. 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B. 蚕丝业可以上溯到夏朝之前C. 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D. 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2. 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
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A.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C.分封制形成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局面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改革中最终瓦解3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4. “商鞅变法是一个长期实践法家路线的过程”,下列思想中体现商鞅变法精神的是A.“俭节则昌,淫佚则亡”B.“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C.“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5.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一做法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6.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B.削弱封国#权中央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7.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农民成为国家编户齐民的措施是A.宗主督护制B.三长制C.保甲制D.租调制8.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进行有效的统治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34.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5.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6.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右图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D.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7.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8.右图所示的“秦阳陵虎符”,铜铸,纵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调动军队,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无误,才能生效。
请判断:该铭文中空缺的字是A.皇帝B.丞相C.太尉D.廷尉9.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0.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北京四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北京四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试题高三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与“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B.商朝的内外服制度C.西周的分封制D.秦汉的郡县制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重要变革,其表现之一是A.青铜农具的使用和推广B.出现新型灌溉工具翻车C.代田法用力少而得谷多D.农用动力的革命性变化3 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4 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A.人性善恶有别B.是否实行仁政C.是否主张“礼”D.是否追求气节5、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民贵君轻B.兼爱尚贤C.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6、秦朝实际负责管理、控制军事的是A.御史大夫B.丞相C.太尉D.皇帝7、《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
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9、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48 分)1.观察右图,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分封诸侯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②黄河流域是当时最重要的文明区域③重要地区均被分封给同姓诸侯④北京地区的开发最晚可追溯到西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右图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前身是皇室太庙,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 (1420年),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
与太庙修建相关的制度是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史记•商君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C.革除了陈风陋习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4.嬴政统一全国后,改革制度,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并在重要物品上铭刻诏令。
右图为刻有诏文的“权”,显示了A. 嬴政功盖三皇五帝B. 皇权不可僭越C. 效法商周制度的决心D. 秦重视商业发展5.秦朝时期,北京地区的最高长官是A.燕王B.广阳郡守C.幽州牧D.范阳节度使6.关于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计算秦郡数量时,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到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史记》的记载B .史学家的观点C .秦代竹简的记载D .民间的传说秦始皇诏文权7.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8.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下诏:“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封侯)焉。
”此举的意图是A. 施恩与诸侯子弟B.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 削弱诸侯王的力量D. 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9.西汉时期发明的同时具有翻土、开沟和起垄功能的工具是A. 铁耙B. 犁壁C.铁镰D. 铁锄10.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A.稻种B.铜壶C.青花瓷D.漆器11.董仲舒新儒学与孔孟儒学在政治学说上的区别是A.宣扬仁政B.为统治者服务C.神化君主统治D.反对苛政刑杀12.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A.汉代学者B.唐代学者C.宋代学者D.明清学者13.在汉代,某人要修建储存粮食的仓窖,他可以参考A.《九章算术》B.《黄帝内经》C.《授时历》D.《石氏星表》14.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B. 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C. 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D. 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15.隋炀帝时,刘炫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
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
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③相权不断扩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1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唐朝时,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表现为A.宰相有名无实B.实行了内阁制C.废除了宰相D.设立多个宰相职位1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是在评论唐太宗A.推行民族团结的政策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C.完善科举制D.制定《唐律》18.下列图片最能反映唐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 B C D19.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
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A.通判B.枢密使C.三司使D.转运使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图片与这一论断无关的是A.北宋开封城 B.《清明上河图》局部C.北宋交子 D.宋代蹴鞠纹铜镜21.史书记载:“大观元年五月,改交子务为钱引务。
所铸印凡六:曰敕字,曰大料例,曰年度,曰背印,皆以墨;曰青面,以蓝;曰红团,以朱。
”这可用来证明宋代A.放宽了对商业的控制B.发明了雕版印刷术C.采用彩色套印技术D.重视商业税收22.“今日既格得一物,明日又格得一物,功夫更不住地做。
如左脚进一步,右脚又进一步;右脚进得一步,左脚又进;持续不已,自然贯通。
”倡导这种学习方法的思想家是A.老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23.“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下言论符合该观点的是A.“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B.“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D.“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24.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5.右侧王朝疆域图属于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2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这句话应出自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27.清代《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上述材料说明苏州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B.生产力水平提高C.出现了雇佣关系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28.下列选项属于康熙的是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②反击侵略,签订条约③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新疆④南巡曲阜,题“万世师表”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9.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
李贽这样说是因为该书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30.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下列对其评述正确的是A.体现当时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表明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态度C.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应31.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第一幅浮雕是虎门销烟,镌刻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目的应该是A.指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纪念林则徐“开眼看世界”C.铭记中华民族反侵略的精神传统D.明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32.“对传统文化心态的挑战,迈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提出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D.“民主与科学”33.历史学者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商品滞销B.战争赔款太少C.清政府的抵制D.鸦片不能合法输入34.下列各项属于《资政新篇》主张的是①仿效西方②奖励技术发明③编练新军④开设新式学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5.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 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
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36.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华民族探索救国真理的途径之一,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思想的过程。
这一过程开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A.李鸿章B.康有为C.林则徐D.洪仁玕37.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下列著作中最具进步意义的一篇是A B C D38.1885年,广东一些手工丝织业者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
事件发生后,地方官员派兵查封各处丝厂,理由是“平民不得擅自购置机器”。
这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旧势力的严重阻碍B.民族工业之间竞争激烈C.商品经济已经冲垮了自然经济的堤坝D.清朝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机器工业的重要性39.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下列各项,较早提出政治现代化主张的是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B.早期维新派的思想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40.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抗日战争后41.右图漫画主要反映了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B.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C.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D.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人民革命4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当时什么社会现象A.崇洋现象B.洋货倾销严重C.全盘西化D.学习西方迫切43.“非变西法不能化中国仇视外国之见,不能化各国仇视朝廷之见”,“变法则事事开通,各国商务必然日加畅旺”。
上述言论表明,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目的之一是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B.争取得到立宪派的支持C.抵制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D.赢得列强的支持44.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A.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B.清政府对工商业发展的一贯支持C.鸦片战争后提倡国货运动蓬勃兴起D.外国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45.如果给下面三幅图片配上一个共同的主题,最合适的应是李鸿章曾国藩张謇A.抵御外国侵略的清朝官员B.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人物C.实业救国的倡议者D.追求立宪的代表46.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
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有分馆。
其创建的主要背景是A.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B.民族工业的产生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戊戌变法允许民间办报47.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 “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专为游观而发”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 “男女杂坐,不以为嫌”48.关于孙中山先生的奋斗业绩,叙述正确的是A.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领导、发动武昌起义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制定了《临时约法》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相继进行了建立共和及维护共和的斗争D.为推翻北洋军阀,领导了北伐战争Ⅱ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2分。
)49.(13分)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者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