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绿地系统多学科协作研究的发展

合集下载

园林专业横向融合纵向贯通多维集成的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园林专业横向融合纵向贯通多维集成的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园林专业横向融合纵向贯通多维集成的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围绕园林专业课程建设展开研究与实践,引入横向融合、纵向贯通和多维集成等概念。

在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规划方面,探讨了如何深化专业知识体系,并提出了横向融合的课程设计理念。

在纵向贯通的课程设置环节,研究如何促进不同学科间的协同发展和知识融合。

通过多维集成的课程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整合理论与实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园林专业课程建设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园林专业课程建设的新思路与实践路径,为园林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专业、课程建设、横向融合、纵向贯通、多维集成、课程设计、课程设置、案例分析、启示、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园林专业是一个涵盖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园林养护等方面的综合性专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园林专业的发展愈发重要。

目前在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着横向割裂和纵向割裂的情况,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和贯通,造成了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欠缺。

随着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构建一个多维集成的课程体系成为当前园林专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在横向融合和纵向贯通的基础上,进行多维集成的课程实践,才能培养出更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园林专业人才。

本研究将园林专业横向融合、纵向贯通和多维集成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以期给园林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园林专业课程建设中横向融合、纵向贯通、多维集成的方法和实践,以提升园林专业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园林设计人才。

通过研究和实践,旨在构建一个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为了促进园林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园林设计领域的多元发展路径,提升园林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发展的作用分析

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发展的作用分析

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发展的作用分析1引言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独一的且具有活力的基础设施,一直起着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积极作用;另外,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直被重要生态措施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了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使得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追求城市便利舒适的生活。

不可避免地,城市化的进程步伐的加大也引起了更种潜在的问题。

最典型的是使得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边界的扩大使得城市外围的绿地不断减少,无形中加大了对该区域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然条件的威胁。

另外,由于该区域绿地起着支撑中心城区人居生态环境,引导城市形态的扩展的重要作用,故需采取有效措施来统筹和管控该区域绿地。

2城市规划区绿地2.1 广义绿地在《辞海》中,绿地是指与环境融合一起创造自然条件,来满足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植条件而形成的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其中公园、街道绿地、林荫道等绿地是供公共使用的;附设于工厂、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内部的专用绿地和住宅绿地是供集体使用的。

另一种:无论是自然植被或者人工植被,涵盖了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只要是生长着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作为城市规划的专门术语,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其中包括公共绿地、生产和防护绿地两个中类。

所以廣义绿地可以泛指各种拥有绿色植被的土地,或者特指城市建设用地中某一大类用地类型。

2.2 城市规划区绿地城市规划区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形态存在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用于改善城乡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起到美化城乡作用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的规划和管控,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的绿地统筹和管控。

3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中作用3.1 绿地系统可以创造城市的人居环境园林绿地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最佳去处。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现代城市的发展迅猛,城市规划在确保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便利性的同时,也需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的意义,以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一、绿地规划1. 为城市提供自然氛围和休闲空间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地不仅能为城市提供自然氛围,还能为居民提供休闲空间。

在城市中设置公园、花园、湖泊等绿地景观,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绿地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常常面临着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而绿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此外,绿地还可以减缓城市的气候变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规划中的绿地规划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为建设用地,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通过增加城市中的绿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生物栖息地,可以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二、生态系统规划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避免土地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持土地的生态功能,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生态系统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需要在满足人们居住和工作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区域,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3.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系统规划还可以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生态经济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生态系统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三、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的意义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不容忽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近年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中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同时也是因为城市的绿化和生态环境改善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开发越来越迅猛,城市中的许多原生动植物种类已经面临了生存威胁,许多物种甚至已经濒临灭绝。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会大幅度改变土地利用和覆盖,特别是在城市的郊区,大量的自然生境被破坏,生境的破坏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另外,城市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也会对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必须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1. 城市林业的建设和管理城市林业的建设和管理,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城市林业在可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时,也为生物种群提供了自然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各种生物的自然繁殖。

城市林业的建设和管理应该遵循生态的原则和定向用途的规划,使城市林区与城市的生态环境相一致。

2. 提高城市绿化的覆盖率提高城市绿化的覆盖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措施之一,城市绿化的覆盖率越高,可以为城市中的生物提供越多的自然生境和自然食物,提高城市绿化的覆盖率也能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3. 构建城市湿地保护系统城市湿地是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源之一。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中,建设城市湿地保护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系统能够以湿地的绿色和生物特性的特色为设计原则,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环境。

4. 城市水系的清理和保护城市水系的清理和保护,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城市水系的清理和保护可以减少水体的污染,同时也保护了城市中的水生生物,增加了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20世纪是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的世纪,我们居住的地球,正在经受绿色空间不断消失的危害。

而人类要设法走出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就必须重建地球上已经被破坏的生态基础,由征服、掠夺自然转为保护、建设自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

其中,有着“城市绿肺”美称的城市绿地便担当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可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

因此,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如何对绿地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使绿地系统产生最大的效益,实现人们生活与环境的和谐,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概念解析1、城市绿地“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

近年来沿用较多的城市绿地概念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另一个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之外,对于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我国在2002年由建设部批准公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建标[2002]135号),将城市绿地分为5 大类,13中类,11小类。

按大类分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规的深化和细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规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跟以往相比,在建设部于2002年制定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增加了树种规划、古树名木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等内容。

植物园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植物园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植物园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植物园是一种集观赏、研究、教育和保护于一体的绿色公共空间。

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同时也是植物资源的重要保护和利用基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植物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植物园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植物园艺的研究现状植物园艺是系统地应用植物学、生态学、景观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植物收集、研究、展示和利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目前,植物园艺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植物资源研究植物资源是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这些植物资源进行收集、分类、研究和利用。

目前,植物园的植物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等方面。

同时,随着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关注,植物园的植物资源研究也逐渐向“珍稀、濒危、特有”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向发展。

2.景观规划与设计植物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方面,景观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植物园的功能和地形地貌等各种因素,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游客的感性需求和审美情趣。

因此,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协作的领域,融合了植物学、建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3.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植物园不仅是城市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比如,植物园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吸收并减缓暴雨水的流速和冲刷,起到防止洪水的作用;同时,植物园也为城市中的野生动物和植物提供了营生的场所。

因此,植物园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植物园艺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的需求不断提高,植物园的发展将面临以下几个趋势:1.日益重视生态和环境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城市中的生态环境和植被保护。

植物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受到更加重视和关注。

未来,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以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城市绿地建设的研究方向

以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城市绿地建设的研究方向

以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城市绿地建设的研究方向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绿地被认为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除了提供观赏、休闲等功能外,更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服务功能,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城市绿地建设被广泛地提倡和引入。

然而,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常常被忽略,大面积铺设草坪、种植树木等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城镇建设过程中的碎化化、城市绿地规划和设计中的缺陷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效益。

为此,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在逐步地应用于城市绿地建设和规划中。

景观生态学是连接生态学和景观学的一门学科,将生态学理论运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它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系统性的视角,将城市绿地视作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应用景观的理念和方法,探讨城市绿地建设的研究方向。

一、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基础的生态学,景观是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整体,是我们观察到的一段空间组成的复合物。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

它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景观生态学将景观分成空间、时间和生态过程三个层面。

在空间层面,景观是指一定空间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构成的总和,包括各种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和建筑、道路、设施等人造元素;在时间层面,景观具有历史性和动态性,需要分析景观的演变历程;在生态过程层面,景观是一个由各种生态元素组成的动态生态系统,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种群变化等。

二、城市绿地建设的研究方向1. 建设具有生态适应性的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的建设需要考虑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和建筑风貌等人工要素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考虑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适应性是指绿地及其物种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生长、适应新环境、繁殖、抗压、抗病等方面。

综述城市林业的特点及发展策略

综述城市林业的特点及发展策略

综述城市林业的特点及发展策略[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林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对林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林业的特点,给出了现阶段城市林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城市林业特点发展策略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是人类走向文明、生活走向富裕、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虽然城市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但在没有强有力控制的条件下,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地区生态的退化,各种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城市病愈演愈烈。

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最大的生物群落。

大多数城市是在人为活动剧烈的地域成型发展的,这样的城市往往缺少森林、更缺少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

因此,把森林引人城市,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发挥森林特有的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林业的特点城市林业是以服务城市为主旨的林业,它与传统林业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目的不同传统林业主要是以经济和用材目的为主,而城市林业以生态功能为主,主要是:1.美化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城市空气。

3.吸滞烟尘和粉尘,监测有害气体。

4.减菌,杀菌,减弱和降低噪音。

5.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6.维护生物多样性。

7.发挥社会效益。

8.调解和改善小气候,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保障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投入主体不同传统林业以林农、企业投入为主,为了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造林标准较低,一般为一二年生的苗木。

而城市林业以政府投入为主,包括林业、公路、水务等部门,也包括居民区、机关、学校、医院、厂矿、部队等部门在内的庭院绿化。

一般按工程造林的标准进行,每亩的投入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甚至更多。

栽种的苗木也多为大苗,苗龄从几年至几十年不等,其跨度很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城市绿地的发展过程进行并进行分析,介绍了几点城市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于相关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问题;建议Problems in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nd Suggestions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 and analyzes were introduced a few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roblems and related issues for some suggestions forreference.Key words: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problem;suggestion绪论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演变过程。

人类社会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生物种群,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自身的组织结构的发展演变,从而不断适应和利用自然。

在原始社会,人类崇拜和依附于自然。

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和利用自然进行生产。

在工业文明以后,人类对于自然的控制和支配能力急剧增强,自我意识极度膨胀,开始一味地对自然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与自然的对立,使人类不得不面对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等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和谐意味着对待一切事物适度而平衡的态度,这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理想。

今天和谐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思想,如社会平等,环境永续性、性别平等、包容和善治等。

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的组成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城市的景观效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题复习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题复习

绪论11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城市污染B、交通拥堵C、城市问题D、城市环境恶化我的答案:C2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

A、城市文化B、城市历史C、城市建设D、城市环境我的答案:A3经济学观点认为()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B、劳动分工C、分配制度D、经济制度我的答案:B4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的产物。

A、社会分工B、历史发展C、人类活动D、人类属性我的答案:D5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

A、无生命环境部分B、后天形成环境部分C非自然环境部分D、人为环境部分我的答案:A6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

A、城市环境B、城市生态系统C、城市系统D、城市人文环境7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我的答案:X8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V9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我的答案:V10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X绪论二1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

A、城市文明现代化B、城市环境现代化C、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D、城市文化的发展我的答案:C2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

A、人B、经济C、政治D、聚居我的答案:B3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大学B、公园C、湖泊D、商场我的答案:D4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

A、人为改造土地B、建筑用土地C、城市用地D、脱离自然状态的土地5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A、经济生态B、心理生态C、人群生态D、文化生态我的答案:A6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亚系统组成一个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 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社会意义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社会、科学、文化、生态环境发展和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

在城市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矛盾。

城市及其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及其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的对立和统一,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基本矛盾之一。

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实践证明,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等,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到了世界各国的议事日程。

这是因为城市的优异在于工业、人口、市场、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集中,这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和新型高度精尖技术密集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流、物质流的畅通。

因此,正确合理地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的作用,对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城市的缺点也恰恰在于人口和工业的过量集中和密度过大,在城市化地区,进行着大量的资源利用、物质变换、能量流动、产品消费等活动,从而使自然资源大量耗用和各种生产、生活废料大量产出,引起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例如人口密集、住房困难、土地资源紧张、工业资源短缺、水源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疾病流行、犯罪增多、就业困难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从全面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城市生态学具有试图为这种合理的、有效的综合措施提供理论基础,为解决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方法的重要社会意义。

城市植被保护盒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城市植被保护盒净化环境的生态效益是显著的,也是城市植被的主要功能之一。

包括降温增湿、调节环境条件、吸收有毒气体、滞留烟尘净化空气、降低环境噪音和杀菌效益等。

为野生动物提供充分的生存空间应该利用旧市区翻新的机会,争取扩大城市的绿化空间,另外还应该建设城市公园,并在工厂空地、学校校园建立绿地和种植植物,利用废弃地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地。

一个城市内应有几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区以应有适当的面积,并使其能够形成一个永久的生态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ppt课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ppt课件
3.3.6、生态恢复学派 俞孔坚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生态学原理的应用研究,
诸如中山岐江公园设计、台州生态基础设施案例浙江台州 永宁公园设计等,分别进行了工业废气地的生态恢复、水 域空间开发及改造等尝试
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Theoriesin in Urban
景观规划研究为例,对理想的山水城市 形态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并对绿地系 统与城市山水形态格局的关系进行了论 述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Theoriesin in Urban
3.3.3、环境学派 王绍增、李敏等从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机理上定量和半定量地研究城市必要的绿地率和绿地布局模式,
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二、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发展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Theoriesin in Urban
国外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探讨大体经 历了4个阶段。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9世纪末,当一些人 欣喜与工业革命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时,另 一些人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 质量之间的矛盾。这时期,许多有影响力的城市绿 地系统规划的思想或理论被提出来:景观设计先驱奥 姆斯特德(CF. L. Olmstec)发起的著名的“城市公园 运动CThe City Park Movement) ",英国学者霍华德提 出的“田园城市”理论等。
3.3.5、景观生态学派 俞孔坚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
和方法,并将研究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景观规 划中。他认为,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部、点及位置 关系,构成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 态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 的作用。因而对绿地系统规划和景观营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保护区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自然保护区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A:约塞米蒂国家公园B: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C: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D: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答案:D2.IUCN(1994)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的第Ⅱ类是指()。

A:荒野保护地B:严格的自然保护地C:生态系统保育和保护(国家公园)D:自然特征保护(自然遗产)答案:C3.()是一个明确界定的地理空间,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获得认可、得到承诺和进行管理,以实现对自然及其所拥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文化价值的长期保护(IUCN,2007,2013年修订)。

A:自然保护区B:风景名胜保护区C:保护区D:生物圈保护区答案:C4.我国于()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A:1972B:1978C:1986D:1987答案:B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所在()。

A:尊重少数民族及社区居民的传统价值B:保护物种的基因多样性、保护主要生态系统类型C:为工厂提供林木等生物材料D: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答案:C6.IUCN自然保护地的治理类型包括()。

A:公益治理B:共同治理C:社区治理D:政府治理答案:ABCD7.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与效益包括哪些方面()。

A:科研功能与效益B:文化和精神功能与效益C:经济功能与效益D:生态功能与效益E:教育功能与效益答案:ABCDE8.我国的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只是保护区(Protected area)的有效组成部分之一。

()A:错B:对答案:B9.“人与生物圈计划”是1971年起实施的一项着重对人和环境关系进行生态学研究的一项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计划。

()A:错B:对答案:B10.保护区管理的原则与方法,不适用于复杂综合的区域规划及管理过程。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他认为,如果不按生物生长规律,滥行渔猎采伐是不道德的行为。

A:庄子B:孔子C:荀子D:老子答案:B2.约翰·缪尔于()年成立了美国历史上最早的自然保护组织——塞拉俱乐部(the Sierra Club)。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全国科普日展示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全国科普日展示

中国风 景园林 学会此 次展示 的 内容相当丰 富 。展 示以 “ 风景 园林让生 活更 美好 ”
为 主题 ,着力 展示 园林科技 改善城 市生 态 ,服务 公众生 活的 功能作 用 ,普及 风景 园林
科 学知 识 ,吸引 公众 参与 ,共建 美好 家 园 。学会 整合 天 津市 园林 规划 设计 院 、北 京 市 园林科 学研 究所 、北京 市花木公 司等会 员单位 的科技 成果 和典型 项 目 , 通 过展板 介
绍 、实物 展示 以及发 送宣传 材料等 方式 向各界 人士展示 了丰 富的 园林科技成 果与 实用
技 术 。天 津市 园 林规 划 设计 院的 雨水 收 集循 环利 用系 统 和吸 引了 众 多参 观者 驻足 观 看 。北 京园 林科学 研究 所的 “ 古树 ( 大树 ) 树洞低 损伤 测量技 术 ”演示 、 “ 种 植屋 面用
Ur b a n Gr e e n S p a c e S y s t e m
国城 镇 绿 地 的 问 题突 出8 3 " 6 大 类 自然景 观 进 行 了 研究 。生 态 网络 内涵 丰 富 ,在 我 国若 要 使生 态 网络 在 城镇 绿 地规 划 上 充分 发挥 其 作 用 ,实 现保 护 与利 用 兼顾 ,还需 要 更 多的 学者 投入 该项 研 究 ,形 成多 学科 协作 的 良好氛 围 。
防水卷 材耐根 穿刺技 术 性能检测 ”装置和 北京 花木公 司的 “ 无土栽 培立体 生态绿 墙 ”
作 者 简介 :
孙 逊 / 1 9 8 5 年 生/ 女/ 湖 北武 汉人 / 北 京 林业 大 学 园林 学院
在 读博 士 研 究 生/ 研 究方 向 为风 景 园株 规 划设 计 与理 论 ( 北 京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标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标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课程概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方法。

理解城市绿地的分类,掌握常见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要点,并能把相关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规划设计实践中。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归纳为:主要是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全面发挥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

内容主要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知道该课程的性质、地位、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方法、知识架构、学科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2、理解该门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和策略;3、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方法,了解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的规划要点。

理解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工厂企业、医院、疗养院绿地、校园绿地、街道广场绿地的规划设计。

4、结合实际、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课程和课程所涉及的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理论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能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些内容可作为自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一) 绪论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六章、防护绿地规划第七章、附属绿地(三)居住小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第八章、其他绿地之风景区规划四、课程实施㈠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园林专业的限选课。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4课时,共54课时,㈡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采用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

城市绿地面积评价及空间配置优化研究

城市绿地面积评价及空间配置优化研究

城市绿地面积评价及空间配置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的面积逐渐减少,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活质量问题。

因此,如何评价城市绿地面积的合理性,并优化其空间配置,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的功能和重要性、面积评价方法以及空间配置优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地的功能和重要性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和重要性。

首先,城市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并且具有调节气温、保持水资源和减少水体污染等功能,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城市绿地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和健康锻炼的重要场所。

绿地不仅提供了供人们放松身心、进行休闲活动的场所,同时也可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有利于身心健康。

另外,城市绿地还能增加城市景观的美感,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对于吸引人才、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城市绿地面积评价方法城市绿地面积的评价是评估城市绿地合理性及其优化空间配置的基础。

目前,关于城市绿地面积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景观生态学方法和城市生态系统服务(ESS)方法。

景观生态学方法主要应用于城市绿地面积的定量评估和格局分析。

该方法通过对绿地空间结构和格局进行定量计算,并借助指标体系,评估城市绿地对景观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景观生态学指标包括斑块数量、斑块形状指数、连接性指数等。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ESS)方法是一种评价城市绿地面积的新方法。

该方法将城市绿地看作是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绿地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估,进而评估城市绿地的面积合理性。

常用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包括空气净化、水资源调控、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三、绿地空间配置优化为了优化城市绿地的空间配置,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城市发展趋势、居民需求、生态环境保护等。

下面将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探讨绿地空间配置的优化方法。

城市绿地系统有机更新“四化”法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有机更新“四化”法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T 9 6 70 U 8 :S — 5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6 2 2 1 ) 5 0 3 —6 0 0 5 9 ( 0 0 0 —7 9 0
Re e l fu b n g e n s a e s se t r u h f u r n f r t n n wa r a r e p c y t m h o g o rta so ma i s o o
( . 京 林 业 大 学 风 景 园林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0 3 ; 2 金 陵科 学技 术 学 院 ,江 苏 南 京 2 1 6 ) 1南 1 0 7 . 1 1 9
摘 要 :如 何 对 城 市绿 地 系 统 在 现 有 基 础 上 作 进 一 步 改 造 与 更 新 , 以期 更 加 优 化 和 完善 ,是 目前 国 内许 多城 市新 一轮 绿 地 系统 建 设 中面 临 的 普 遍 而 紧 迫 的课 题 。 以 河北 省 武安 市 为例 ,鲜 明提 出 了 “ 孤 立 为 系统 ,化 单 一 为 多样 ,化 平 淡 化 为特 色,化 滞 后 为 先进 ” ( 四化 ” 的 更新 思路 ,并 探 索 了如 何 实现 这 一 思 路 的 问题 。 图 2表 1 5 “ ) 参 关键 词 : 园林 学 ;城 市绿 地 系统 ;规 划 ;有 机 更新 ; 改造 ; 武安 市
ga.[ h g 1tb 5rf o1 C ,2f . a . . i e]
Ke r s: ln s a e ac i cu e u b n g e n s a es se ; p a n n ; og n crn wa ; r c n tu — y wo d a d c p rh t tr ; r a re p c y tm e ln ig r a i e e l e o sr e

跨学科教学研究:“城市绿化”跨学科教学设计

跨学科教学研究:“城市绿化”跨学科教学设计

“城市绿化”跨学科教学设计摘要:跨学科案例以地理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主题为背景,侧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核心概念,了解、辨别、分析、讨论存在于生物之间、生物与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之间的各种现象,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城市绿化”一节教学中,教师以现实情境、真实任务为依托,以“为何要绿化—绿化中的学问—如何提升绿化率”为主线,通过问题链的设计,以小组活动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何将跨学科案例分析融合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

关键词:城市绿化跨学科案例分析2021年是上海新中考改革元年,跨学科案例分析题首次出现在中考综合科目测试中,满分15分。

跨学科学习能力包括信息提取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质疑、结论阐释与创新等。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道路,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下面以沪教版八年级下册“城市绿化”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将跨学科案例分析融合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

0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城市绿化”是八年级《生命科学》第6章“城市生态”第1节“城市生态与城市环保”第3课时的内容。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在对“认知”要求的分类界定中,对其目标要求为知道(A),即初步认识城市绿化的功能和意义。

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城市的局部气候条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降低城市噪声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节内容从知识点的角度而言较为简单,但“树立绿色环保需从我做起的意识”“提高建设生态城市责任感”的立意要求较高。

随着全社会环保宣传力度的增强,初中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逐步提升,他们能体会到绿化对环境所产生的良好影响。

为避免说教或留于表面的泛泛而谈,教学以“为何要绿化—绿化中的学问—如何提升绿化率”为主线,从城市绿化的缩影“校园绿化”谈起,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探讨城市绿化的作用;通过研究人员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理论推断;同时结合“黄浦江边拔地而起的双子山”新闻材料,从城市绿化规划涉及到的空间定位、气候、社会人文等方面,展开跨学科教学,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跨学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100(总4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1强调专家、官方和群众参与规划是现代城市生态设计方法的()。

(分)分A、公众识别B、广泛合作C、创造性设想D、交换观点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2我国现存的广场的共性特征不包括()。

(分)分A、低头是铺装B、平视见喷泉C、仰脸看雕塑D、中轴不对称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3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标准主要考量()个方面。

(分)分A、6B、7C、8D、9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4居住小区绿化的原则中,()强调重视小区环境的文化内涵。

(分)分A、实用性B、独特性C、经济性D、艺术观赏性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5城市社会区分析规划方法中,以解决如社会系统等这类大系统的模拟问题为特色的数学分析法是()。

(分)分A、多目标规划法B、泛目标生态规划C、灵敏度模型D、系统共力学方法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6游憩空间定额法提出,城市绿底的人均规划指标不低于没人()平方米。

(分)分A、3B、6C、9D、12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7城市化水平计算的是()。

(分)分A、城市面积占总国土面积比重B、城市面积与农村面积之比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D、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之比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8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分)分A、城市规模的扩大B、城市基础建设提升C、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9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一般不采用()的研究方法。

(分)分A、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B、统计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资料相结合D、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0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球表层的空间中水圈的()的总称。

(分)分A、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水体周围环境B、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溶解物C、地表水、水中悬浮物、水体周围环境D、地表水、水中悬浮物、溶解物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11风景园林的构成包括()。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
发源地为19世纪的英国。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1903年,世界上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
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要素趋于多元化
一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主要内容、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城市绿地系统规
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 划的依据与基本原则、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等。
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
早期只考虑土地特性和环境美化 20世纪上半期“服务圈学说”应用 20世纪20年代制定的《东京公园计划书》提出了比较完整、
系统的功能绿地模式。
2.2国内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1985年合肥市的环城绿带建设,开创我国“以环串绿”的绿 地系统先河。 马世骏教授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 1990年,《城市规划法》 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概念 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绿化系统规划 1992年,《城市绿化条例》
1、城市绿地系统发展概况
2001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提升 为城市规划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相对独立、必须完 成的强制性内容。
2002年建设部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2002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颁布。
2、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历程及趋势 2.1国外园林城市绿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
道路红线:规绿划的地城市系道路统路幅规的边划界线的。 学科和理论框架探索
1903年,世界上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 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地被草地不重复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绿地系统多学科协作研究的发展姜允芳刘滨谊石铁矛摘要:本文在多学科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绿地系统发展需要在广域绿地分类体系、多专项规划体系、规划与管理评估体系以及实施管理体系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协作研究,研究以其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为基础、协作式规划研究为导向、协作政策机制为保障的综合化的、高效化的、制度化的城市绿地规划的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协作式发展;景观1. 前言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是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交叉研究的学科领域,城市规划学、园林学、林学、景观规划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共同关注这一复杂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系统的演进与发展。

各相关学科研究的共同目标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发展。

不同的学科研究的重点与内容各有侧重,方法也不断更新。

然而,学科成果间的协作关系与作用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研究工作者的审视与关注。

很多的研究成果花费很大的财力物力,可是应用到实际的规划与管理中作用微乎其微,成为纯学科角度、纯理论化的基础内容,并失去了基础性研究进一步发挥应用作用的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各行业最终的目标是维持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合理控制城市绿地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因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需要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理性的基础性研究分析,更需要多学科的研究融会协作共同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高效合理的建设与实施。

2. 城市绿地系统多学科协作研究的关键问题2. 1 广域绿地分类标准化和学科协作研究城市规划行业标准中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将城市绿地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共5大类、13中类、11小类,五大类绿地是指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

这一分类基本结合城市用地分类的特征以及考虑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性质的衔接。

从总体上新颁布的绿地分类比较明确的界定了城市建成区主要绿地类型和细分划分规定,减少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若干绿化用地归属方面的分歧。

但是,在针对不同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并不能完全套用,尤其是广域绿地系统规划的绿地分类中研究的对象基本无法沿用这五大类,需要进一步发展更新。

李敏提出生态绿地系统分为五类绿地:农业绿地、林业绿地、游憩绿地、环保绿地、水域绿地。

南京农业大学马锦义提出城市绿地分为园林绿地和农林生产绿地两类【1】。

地理学界、生态学以及景观生态学等针对各大中城市绿地景观的景观格局的研究更是种类各取所需,一般做法是形成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的主要几类绿地的量化数据,分析其景观格局指数来反映斑块与廊道的数量、位置以及构成特征从而分析绿地格局的优劣,如多样性、均匀度、景观优势度、破碎度、绿地廊道密度、分维数等指数。

即分类中是以形态结构特征为依据进行统计操作【2】【3】。

德国马格德堡景观框架规划的生态结构类型中对生态功能与结构的关注形成不同种类的基质(农田、水体、沼泽与河漫滩等)、斑块的植被结构(乔灌草的组成)以及绿地功能性质(公园与结构丰富的墓园、多功能绿地等)综合的多样化的类型。

林业对于森林的分类中更多的是考虑森林的产业与经济用途来进行的类型划分,我国根据国情将森林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特用林、薪炭林五类。

王木林提出城市森林包括8大类(子系统):防护林、公用林地、风景林、生产用森林与绿地、企事业单位林地、居民区林地、道路林地、其它林地与绿地。

城市林业的类型研究以上海市城市森林的划分类型为代表,其类型的细化是城市绿地在考虑功能使用性质同时结合绿地的经济产业特征的一种尝试【1】。

作者结合性质与形态形成广域绿地系统分类的研究是对这一问题的新思考【4】。

学科间之所长在上述分析中清楚的表达出来。

综合的、协作的、标准化的广域绿地分类系统亟待研究。

2. 2 多学科规划体系的高效整合协作研究2. 2.1 多学科专项规划的并存与协作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办法、规划指标及管理体系不能与城市规划相对应,这直接影响到绿地系统规划在逐层实施中不能为实施中绿化用地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规划编制的广域层面以及微观层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实施管理中不能与城市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进行有效协调与衔接的重要原因,最终影响到实际操作中绿化规划实施的有效性。

城市建设中,规划部门作为龙头的作用在组织城市建设以及协调众多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作不容忽视。

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专业规划与管理,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存在着协作与监督的双重作用。

而且,广域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与范畴更是涉及多职能部门和其专项的规划与管理。

目前各专业规划各自为政,很难协作发展。

自然的地质、土壤、水文、植物、动物和基于这些自然因子层的文化历史,界定了某一景观区域的特质。

在整体特质分析的基础上,城市内部不同内在的土地价值区域,由于发展的优势与动力不同,从而确定了某一分区域的结构特征与景观特色,而从时间尺度上,还应该包含时间维度的演变过程作用的影响。

因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过程首先需要从景观背景区域(matrix)总体构成要素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整体的结构发展模式,规划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空间内部景观环境因子之间互动关系分析,即各因子包含第四维时间向量的发展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影响作用的分析,达到规划在时间尺度上、空间尺度以及内涵特质方面都能够维持景观生态过程的连续性,进而指导并控制其空间局部构成的形成与特征的规划。

因而,规划体系的协作是解决规划高效运作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2. 2.2 规划技术手段的应用与部门协作多规划的协作发展需要新技术手段与方法结合传统现状调研方法的合理使用,才能够在城市这一宏观与中观尺度研究中行之有效。

遥感技术拓宽了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视野,使我们能更加准确地认识生态格局和过程。

80年代中期以来,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城市绿地植被的调查与分析中。

选择不同时期的航片监测城市环境绿化的变化,具有信息丰富、解译速度快和精度高等优点,它是及时准确地掌握不同时期绿化现状与绿化变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发展多层次绿地结构、改善城市环境的技术手段。

航空遥感还根据其光谱分析原理进行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从而考虑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与热岛效应的关系和作用。

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技术GIS在数据获取、分析处理方面具有突出优势,GIS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国土资源调查、农作物监测、矿产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诸多领域,产生了良好的效益【5】。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采用遥感分析与地面普查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计算机和GIS技术对城市的各类绿地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能大大提高成果精度和工作效率,这使得城市绿地系统定量化分析成为可能。

然而,对于地理信息技术与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领域的应用,在规划的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城市已经及早在相关的遥感监测与信息管理部门进行了土地利用与绿地信息的分析与数据库的建立。

资料共享存在着跨部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议题,因而,已有的资料信息库得来费力费资金,且有些数据往往与规划的研究不能有机结合。

我国多数城市还没有投资进行这些工作。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过程中往往提出绿地系统现状与演变分析的要求,这时如何进行GIS分析成为在有限时间内合理应用该技术服务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键。

有些城市领导听了专家的建议急于同时解决两项专题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中对这一分析的要求应正确地对待,不要偏于一种片面的强调其作用而急于解决规划与管理过程的两个角度的要求。

在广域绿地系统规划中需要的是各类绿地广域结构关系的现状与演变过程的分析,以及绿地与其它城市用地发展的互动分析。

因而,作为规划人员与其他专项技术人员的合作是在前期的这些内容的协作与合理分析。

GIS用于管理中的绿地信息数据的监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逐渐形成与完善。

2. 3 多学科发展中的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评估实效性研究目前针对绿地系统定量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规划评估体系,各学科研究机构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管理评估目前基本没有研究性的成果。

然而,各学科研究形成的评价指标缺乏共通性,评估方法也不够清晰,不利于实施操作。

目前总量上的评价指标侧重平面上的数量,缺乏对城市实际中的绿地分布以及立面绿化状况的衡量。

如“绿化三维量”、“叶面积指数”等是近年来为克服上述指标弊端所提出的新型指标,但目前在测算及度量方法上还没有明确界定,没有被广泛地加以应用。

空间结构指标是在景观生态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它的评价结果虽然可以反映绿地空间分布状况,但都是平面量上的反映【6】。

景观生态利用“斑块”、“廊道”、“网络”、“节点”等概念可以把绿地与城市整体连接,提供城市空问描述的手段,如一些景观指数的研究。

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往往理论性强而针对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不很直观,评估不能易于把握。

在评估指标确定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目的,指标选择也不相同。

如“园林城市”评比等相关评价中对选择城市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可计算指标进行评定,景观指数等在此就不适用。

因而,指标体系应该可以分解为统计指标、考核指标、强制指标等的不同目的需要。

不同层面规划指标的建构也十分混乱。

广域与总体层面以及建成区与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地段绿地的评估这些层面的评估指标体系由于研究内容与深度的不同指标应该选择有所区别。

广域层面更为注重结构的整体性与要素的综合多样性,地段更重视空间结构属性和视觉特征,而建成区与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评估更关注要素的合理区位以及布局与人的使用的关联性。

这些层面评估指标需符合其不同的研究层面中的规划与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的要求。

因而,分层面的评估体系的建构是必要的,不能够简化。

如绿视率这一指标,经常是绿地评估必提的概念。

绿视率是指为了反映与人的主观上的绿量感而提出的一个常用物理指标。

即以照片记录的画面中绿树占地面面积的比率来进行计算。

由于使用的镜头不同而造成的视野范围、视线方向不同,绿视率也不一样。

所以,这一指标很难说能够准确表现出环境的特性。

日本高野等人提出用环境绿视量区别于绿视率,通过使用可以将上下左右180度的视野中的景物一次性全都照下来的鱼眼摄像镜头拍摄的两张照片,测量出视点周围绿色等构成的视环境构成面的面积比。

该指标在规划方案的阶段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对完成后的景观进行预测,可以要求更改方案时相互校核的一种方法【7】。

分析结论可以看出这一指标是针对地段性的绿地结构与性能评价考量指标。

评价方法方面,现行评价方法大都源于国外,在引入过程当中各个不同的学派在方法的介绍上也各有侧重,这就造成了目前虽然评价方法提出了很多,但真正在应用的却比较少【6】。

City Green模型是城市绿地数学模型研究的代表性研究【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