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诗中的“柳”意象
唐诗三百首柳的意象
唐诗三百首柳的意象
在《唐诗三百首》中,柳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意象,它在诗歌中被广泛运用,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柳是春天的象征,它是春天最早发芽的树木之一,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里的杨柳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柳也是离别的象征,因为它的枝条柔软,容易被风吹动,所以常常被用来形容离别时的悲伤和不舍。
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里的柳就象征着离别时的悲伤。
柳还可以象征爱情和相思,因为它的枝条柔软,常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和婉约。
例如,王昌龄的《闺怨》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里的杨柳就象征着女子的相思和爱情。
柳在《唐诗三百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它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既可以象征春天、离别、爱情,也可以象征生命的柔弱和坚韧。
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诗歌中运用柳的意象,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
思想,展现了唐诗的丰富多彩和深刻内涵。
古典诗词中的“柳”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柳”意象“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表示离愁别恨、代指故乡、愁的象征、借指春天、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征美女、喻指爱情、借代小人等。
对此进行简要勾勒,可以更深刻理解“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固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和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
《二十四诗品·缜密》:“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明人王廷相认为:“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黏着,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
”(《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胡应麟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诗薮》)可见,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古代诗人艺术追求的至境。
但是,意象不仅仅是诗人借以抒情、释怀、喻志的普通事物,还昭示着中国传统文人一贯的人生态度和心灵境界。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而诗歌创作者们对“柳”却情有独钟。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较早的当推《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则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本文对最常见的“柳”意象进行解读,以期人们对古典诗词中的这一重要意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一、表示离愁别恨古代人善用谐音表达情感,“柳”与“留”、“丝”与“思”相谐,长期以往就产生了以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亲人或友朋离别,折柳以表达对离别者的不舍之情。
(一)挽留与祝愿以柳赠别表达了对客人的挽留之意,如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
有诗名。
工乐府,极有情致。
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裕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柳在古诗里的含义
柳在古诗里的含义
柳在古诗里的含义多种多样,往往具有象征性的意味。
以下是
柳在古诗中可能的含义:
1.柳叶柔软:柳树的叶子柔软、垂下,象征着柔顺和柔弱。
在
诗词中常用来描绘女子的美丽形象,如“柳叶眉”、“柳丝般长发”。
2.春天和生机:柳树是早春的标志,春天来临时,柳树的枝条
会迅速生长出新绿。
因此,柳也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
3.心情愉悦和欢乐:柳树常常与江河湖泊相伴,微风拂过柳树,枝条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
在古诗中,柳也代表着欢乐
的心情和美好的时光。
4.离别和思乡:柳树的叶子容易随风飘落,流动的枝条常常让
人联想到离别和思乡之情。
因此,柳在古诗中往往用来表达离别之
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柳在古诗中的含义并不是固定的,具体的含义
要根据上下文和诗人的用意来理解。
不同的诗人可以赋予柳树不同
的意象和含义,增添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
柳的意象有:
1、以柳赠别。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
“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别的代称。
2、以柳言愁。
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
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是以柳言愁的高手,“晓风轻拂、残月朦胧、杨柳依依”,晓风、残月、杨柳三个意象罗列,构成一幅哀愁的景观,引起人们对词人深秋旅途的遐想。
3、以柔为美。
柳的形体特征,具有阴柔之美。
“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折腰”,这里把美女的身腰比作柳枝,通过女子的腰之美反映女子的形体之美。
4、象征青春。
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义,正可以表达人们心中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5、以柳喻情。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那堪傍杨柳,飞絮满邻家。
”。
含有柳意象的古诗词
含有柳意象的古诗词
以下是含有柳意象的古诗词:
1、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唐代王之涣《送别》
【解释】写的是春天杨柳茂盛,青年人折柳条,送别友人。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解释】杨柳枝拂面,杏花雨落身上,感觉衣服要湿了,却没有雨点打下来。
3、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唐代戴叔伦《赋得长亭柳》【解释】垂柳上万条柳丝,摇曳多姿,编织出惜别的情意。
4、短亭杨柳草初齐,又见归鸿去路迷。
--宋代赵师秀《暮春》【解释】短亭旁,杨柳青青,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又见孤鸿远去,归路迷茫。
5、垂杨拂绿水,摇荡寄人思。
--唐代李白《枝上柳绵吹又少》【解释】垂杨轻拂着绿水,荡漾出无限怀念之情。
柳树的寓意和象征古诗
柳树的寓意和象征古诗
柳树在古诗中有5个寓意,这5个寓意及象征古诗如下:
1.迎接春天的喜悦之情。
例如:唐代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2.送别时的不舍与思念。
因为‘柳’与‘留’、‘丝’与‘思’读音相同或相近,
垂柳的‘依依’又让人联想到‘依依不舍’,因此古人以柳树表达离别之意和思念之情。
例如: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3.对家乡的思念。
在古代,柳树是常见树木,在江河湖岸、小渠池塘边,随处
可见。
所以,当游子漂泊异乡时,看到柳树,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柳树,并进而会想起家乡的人与物。
例如: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4.窈窕多姿的美女。
柳枝千丝万缕,在春风吹拂中翩翩起舞,宛如风姿绰约的
妙龄女郎。
例如:唐代白居易的《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
5.风流绮丽的爱情。
例如: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1/ 1。
唐诗三百首中意象柳的诗句
唐诗三百首中意象柳的诗句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你看,这柳丝不就像是那婀娜多姿的少女的发丝吗?就好像春天给柳树精心打扮了一番,美极了!例子: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柳树垂下那长长的柳枝,哎呀,真像一个个漂亮的小姑娘在翩翩起舞呢!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哎呀呀,这柳树上有黄鹂欢快地歌唱,多有意思呀!就像给安静的画面增添了一抹活泼的色彩。
例子:走在河边,看到柳树上的黄鹂叽叽喳喳,可不就是大自然给我们演奏的一曲欢快乐章嘛!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雨后的柳树颜色那叫一个清新,不就像是刚刚洗了个澡一样嘛!例子:那次下雨后看到那柳色,哇,真的感觉世界都清新了好多呢,特别舒服。
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你说这杨柳多无辜呀,还要被埋怨,多像个受委屈的小孩子呀!例子:有时候想想,这杨柳还真是挺可怜的呢,无端被牵扯到古诗里的哀怨里。
5.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那如烟的柳可不就是春天最美的景色嘛,简直太迷人啦!例子:到了春天,满目的烟柳,让人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一样呢。
6.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这柳和杨花啊,让那渡江的人好惆怅呀,就像心情也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例子:看到那江边的柳和杨花,就能体会到那渡江人心里的愁绪呢,真的是很有感触。
7.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哇,这柳影在水里还显得柳树更长了呢,真神奇呀!就好像是柳树有了个神奇的魔法。
例子:看到水里的柳影,真觉得大自然好神奇,一棵柳树都能变得这么有趣。
我觉得唐诗三百首里这些写柳的诗句真的太生动、太有趣啦!它们用简单的语言就描绘出了柳的各种形态和情感,让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柳的喜爱和感悟。
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一、歌咏美好春光晏殊《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
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此词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描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
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
二、倾诉绵绵爱情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出情人月下约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间互诉衷情的温馨幸福溢于纸上。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抚今追昔,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三、表达离别之意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有意关合送别。
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四、故乡的象征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柳,是我国古典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一)以柳写景,摹春光无限。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民间云:“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于是,人们把春风称为“柳风”,春信称为“柳信”。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气盎然的春景图。
元稹写道:“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同样,我们从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中,读到的也是满怀的对春光的期待。
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东风有信无人见,微露意,柳际花边。
”春寒料峭之时,柳梢上已露出丝丝绿意,显现点点春光。
敏感的诗人正是从柳芽萌发中捕捉到来临的信息。
元代诗人刘因《探春》:“道边残雪护颓墙,城外柔丝弄浅黄。
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
”冬春交接之际,严寒总是迟迟不肯退让,残雪困守着颓墙负隅抵抗,然而春光还是顽强地来到柳丝之上。
在这一幅对比的画面中,柳丝悄悄地向人们传达着春的希望。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二))以柳喻情,抒世间真情。
1.写离别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惜别、相思之情。
唐代雍裕之《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能把“郎”的船儿系住,留他下来,永不分离。
宋代朱敦儒的《柳枝・江南岸》:“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
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
几时归?柳枝。
”连用六个“柳枝”(“留之”),将离别之痛写得真切感人。
另外,柳树易栽易活,以“柳”赠友,寄予着对友人的美好祝福,无论友人漂泊何方都能像“柳”一样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完整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在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杨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也是最优美动人、缠绵多情的一个意象。
仔细而深入地探究杨柳意象在古诗中的作用,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增强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借杨柳抒写惜别深情“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
古代诗词曲借杨柳意象来抒写离别之情的佳句可谓不胜枚举。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王唯《送元二使安西》)“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这些佳词丽句都以柳传情,缠绵悱恻。
杨柳意象与离别联系在一起,首先,是因为杨柳姿态婀娜柔美,温婉多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杨柳的依依不舍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以至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称赞道:“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认为“杨柳依依”生动地表现了杨柳的婉软美好之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从《诗经》这个源头开始,我国古典诗词曲中的杨柳意象便有了惜别的暗示性和启发性。
其次,是因为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
这一习俗到唐代尤盛。
当时长安人多到灞桥折柳送别。
据《三辅黄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
”这是折柳与赠别有密切联系的最早记载。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裴说《柳》)“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秋波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 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 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 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 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 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 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 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 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 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 化。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 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 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 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渲泄下来.「欢情薄。一怀愁 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 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 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不 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 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 而出,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 :
也许勾起他对美好 年华的向往,也许 是对君臣关系的类 比和联想,也许倍 增华年不再的感慨, 也许是对人生哲理 的一种思索和领悟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 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是说红花已所 剩无几。着一“褪”字就深了一层,不但花少,且已褪色,感伤之情更浓.
柳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柳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柳,指柳树,是古代中国文学中固定的意象,常常在古诗文中表现出激情及细腻情意,以惜别及离别之意。
柳树独特的身后,古代的诗人们尽怀深情的写下一篇篇优美的诗文,使柳树细腻的纤柔视觉更加形象。
春天落柳期间,柳树爱人往往可以感受到柳多情的气息,使古代的诗人们渴望把柳树的清爽之感当做自己的唯一的遗愿。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柳树几乎是一种固定的意象,除了普通的意象外,更多的是带有离别,往事,深情,及柔美凄美之境意景之诗。
诗歌中,柳树经常被拿来描述柔美,抑或者惜别。
典型的案例有:“风起无情客伤心,柳色青青湿人衣”(毛泽东)此诗自然地表现出不舍,闻风而至。
柳色青青,湿人衣,表达柳色凄美,及让分离出深夜之无奈无眠的化身,所以得到毛泽东的赞美。
“芦苇池上人安歇,柳絮夜夜飞窗前”(秦观)此诗以芦苇池上一人安歇所写,诗中绿柳生静,柳絮夜夜飞窗前把离别与惆怅,及无法忘掉这回望,娓娓勾勒出对情意的困惑与怅然,给此曲望夜夜添加了一份温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此诗黄河汇流为象征性的传奇,白云与万仞山分别为标示古城的柳树,柳色醺醺,两步不惬意。
此句诗的素妙,形容出柳树的苍老,表现了离别的悲痛,对事物的留恋。
“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燕子飞时,又一年”(杜牧)当燕子随风翩翩而至时,柳树映衬出暗绿色。
此句诗以那柳暗花明又一村为题,让燕子又一年云去空落。
此句诗以琐细的柳色,描述出季节变化,而不舍之感更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古代诗歌中,柳意象的写作有着独特的魅力,表现出古代诗人对离别的悲怆,对柳树的无限思念,及对美好的痴迷,写出一篇又一篇芳芳美诗,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
中国古诗中的意象 柳
在中国古诗中,柳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通常被用来描绘春天和离别的场景,具有以下几种象征意义:
1. 春天的象征。
柳树是春季最早发芽的树木之一,柳枝柔韧,垂下来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给人以生机和希望的感觉。
2. 离别的象征。
柳枝柔软,易于折断,因此常被用来比喻离别的悲伤和无奈。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一句,其中“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就是用柳枝易折的特性来比喻离别的痛苦。
3. 生命的象征。
柳枝柔韧,可以弯曲成各种形状,因此也象征着生命的柔韧和适应力。
4. 爱情的象征。
在古代文学中,柳枝也被用来比喻爱情的柔情和柔软。
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就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一句,其中“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就是用柳枝柔软的特性来比喻爱情的柔情。
“柳”意象及古诗中的柳
在古诗中,柳树常常 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和思乡之感,这与道 家和儒家思想中的情 感表达相一致。
柳树在古诗中还常被 用来寓意高洁、淡泊 名利的精神境界,与 道家和儒家思想中的 境界追求相契合。
柳在古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柳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柳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柳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价值
柳树的美丽与优雅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壹贰来自叁肆伍
离别之情:柳与 “留”谐音,常被 用来表达离别时的 依依不舍之情。
柔美与坚韧:柳枝 柔软,却能经受风 雨,寓意柔美与坚 韧并存。
春天与新生:柳树 是春天的象征,寓 意新生和希望。
飘逸与洒脱:柳枝 飘逸,寓意自由自 在、洒脱不羁的生 活态度。
寓言和隐喻:在古诗中,柳树有时被用作寓言和隐喻,暗示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故事。 文化内涵:柳树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折柳送别、柳絮飘飘等意象,被广 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中。
清新自然:柳树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柔美婉约:柳枝柔美,常被用来表达柔情似水、婉约秀美的情感 含蓄蕴藉:柳的意象常常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具有蕴藉之美 飘逸超脱:柳树随风摇曳,姿态飘逸,常被用来形容诗人的超脱世俗、自由不羁的情怀
柳树作为风景观赏树种,受到广泛欢迎。 柳树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延续,被赋予了积极的象征意义。 在现代城市绿化中,柳树被大量种植,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树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也经常被引用和描绘,被视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
汇 报 人 :
柳树的形态: 柔美、婀娜多 姿,常用来形
容女子
柳树的寓意: 离别、思念之 情,常用于送
别诗中
柳树的象征意 义:坚韧、不 屈不挠的精神, 常用来表达诗 人对人生和社
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一)“柳”
古代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一)“柳”“柳”是诗人所钟爱的。
李渔在《闲情偶记》说:“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
” 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柳的特点柳适应性强,易栽易活,柳的旺盛蓬勃的生命力,柳的修长、柔弱的外部形态,常常使诗人将柳与现实生活中某些特殊的事物、现象乃至于情感联系起来,并赋予其极为丰富的意蕴和情致。
经过了萧瑟的冬天之后,杨柳在广袤大地上无处不在昭示着春天的来临。
因有美好的杨柳,又有可赞叹的春天,所以,在诗人眼里,柳就是春的象征,就是春之使者。
正所谓“漏泄春光有柳条” 。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做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
诗中洋溢着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欣喜之情。
柳是春天之物,其荣枯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岁月流逝的沧桑之感。
这样,柳不仅具有离别相思、乡思等象征喻义,而且还具有时间象征喻义。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全词通过描写外缕垂杨、飞絮缱绻、杜鹃哀鸣、春雨潇潇,构成一副凄婉缠绵的画面,一个多愁善感,把酒送春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活现在这幅画面中,词句清丽,意境深远。
柳易于栽植、分布广泛,常常使客居异乡、漂泊的游子视为其人生旅程中的亲密旅伴,人世间聚散的历史见证,睹物思人,见柳往往想起亲人团聚时的幸福,情人相伴时的甜蜜,友人欢聚时的晏乐。
当斯人独处时,柳便引发天涯游客的怅惘和悲戚。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
第一,春天杨柳发青,正是欢乐的季节,看见柳色,就会意识到生活孤寂。
第二,折柳寓有留恋之意,看到柳色,又会勾起回忆,触动离别之愁。
古人折柳相赠,原因有二,一是柳树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探究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
探究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柳是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人笔下,柳被赋予了柔软、婉约、悠扬等各种意境,成为了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的重要象征。
柳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恋情和相思之情。
唐代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节,而其中的“柳”则象征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南宋陆游也在《钓台(飞柳)》中写道:“柳弱枝柔旧钓台,坉悬绕凤瓜一枚令人腻。
”这首诗中的“柳”同样象征了诗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将柳赋予了温婉、柔软的形象,用以表达诗人内心的柔情与相思之情。
柳在古代诗词中还常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景物。
柳的形态柔软而婉约,常与江河、草地等自然景物相互呼应,给人以一种流动、悠扬的感觉。
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与“天阶夜色凉如水”的描写,与“轻罗小扇扑流萤”、“卧看牵牛织女星”等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全诗的意境更加丰富。
其中的“轻罗小扇”和“牵牛织女星”之间互相呼应,而两者都与“流萤”形成了默契的联系,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
这里的“流萤”就和柳的婉约形态相呼应,使整个诗中的意象更加深刻。
柳在古代诗词中还常常被用来寄托哀思。
柳有着弯曲而纤细的姿态,常常被用来描绘悲伤与忧郁的情感。
如宋代苏轼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江流花月夜,月照花林发。
月既不解释,花何故相随。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银釭。
报答司空舅,一曲阳关侧。
忽念我乡曲,密写浣溪纪。
”这首诗中的“花何故相随”,诗人用意想不到的动词“相随”来形容花,与之相应的则是月光的“寒光”和“江流”,这些呈现了一片凄静、悲伤的景色。
通过描述花与柳的相扶相持、相互依偎的情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乡行云流水般流转不息的生活的怀念之情。
柳枝在古诗中的意象
柳枝代表什么象征意义介绍如下:1、春天的象征。
春风中的柳丝,鹅黄嫩绿,令人赏心悦目,柳丝摇摆,仿佛在向人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柳树最早向人们传递了春天的信息,唐贺知章的《咏柳》诗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杜甫也有诗云:“只道梅花发,谁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
”这些历代文人咏柳的绝唱,使柳树成为了春天的象征。
2、吉祥的象征。
柳树因其具有治病、驱鬼、辟邪、祛毒的功用,被古代人视为吉祥的象征。
佛教典籍《灌顶经》载:“禅拉比皇以柳枝咒龙”,受其影响人们认为柳树可以祛鬼,称其为“鬼怖木”。
佛教故事中南海观音一手托净水瓶,另一只手则拿柳枝,为人间遍洒甘露,祛病消灾。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存在有元旦日、寒食节(三月三)插柳于户避鬼的习俗。
《齐民要术》有“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的记载。
到了唐代又演变成插柳或戴柳圈驱邪避毒的习俗,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1有“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可免虿毒”之载。
因此,后世多以清明节、寒食节插柳免虿毒辟邪。
清代《宣恩县志》也载:“清明,插柳叶于门,簪柳于首,曰辟毒疫。
”今陕西南部地区尚遗留有“柳枝鞭蝎”的民俗。
3、离别之情的象征。
柳与留谐音,并且颀生长柳条,如烟的柳色,仿佛离人不尽的别恨,人们就把柳当作情感的寄托物,产生了“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
长此以往就把柳视为别离的代名词。
《诗经》在《采薇》篇里描述一驻外士兵想起离家从军的情景,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不舍之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折柳枝》(又名《折杨柳》、《杨柳枝》)的乐府诗。
《宋书·五行志》载:“晋太康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辞。
”唐以后以诗咏折柳极为兴盛,如王之涣《送别》曰:“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孟郊《古离别》曰:“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李白《劳劳亭》曰:“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的“柳”意象作者:语文人
柳,婀娜柔媚,摇曳多姿,受到历代诗家词人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往往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
其中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
一反前人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的写法,而是用拟人
的手法,将自然人化,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那参差披拂的枝条,鲜嫩滴绿的翠叶在春风吹拂中姿态迷人。
而《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则运用对比,将当年抒情主人公出征时春光明媚,柳丝轻拂,与佳人的难分难舍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归来时的且雨且雪的恶劣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
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
《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诗中的“掩映” “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这是摩形、摹色的修辞手法,而“风流”“婀娜”以拟人的手法,将“柳”人格化写照。
写柳的体态轻盈,飞花似“雪”,又把春柳的繁华比喻得极致。
而《柳》这一首诗是写秋日之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人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
春日之柳的
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使人顿生惆怅、爱怜之心。
上述两首同是“咏柳”诗,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惆怅之情。
说道“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
例如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诗人的感物起兴,是从长安城外的名胜“灞桥风柳”的柳“絮” 、柳“丝”比拟的。
那种分别时“相偎相倚”、牵衣顿足的情景,犹如“飞絮”,飘忽不定,其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各在一方,又何止一家?这种“争解垂丝绊路人”的凄惨之状,在于目前,更让人看到当时的兵役、徭役的残酷,百姓无奈之极。
在赋别诗中,诗人还常常以“折柳”相赠表示惜别。
因“柳”与“留”为“谐音” 修辞,故又成为古诗赏析的审美定势。
例如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
不过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
” “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
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
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
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施肩吾的《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这是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离人这一缩影的描绘,勾起读者对古代多少离愁别恨的场景的再现。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诗人采用了比喻式的摩形词和比喻式的颜色词:“袅袅”既形容细长柔软的杨柳随风摆动,又喻指“袅袅婷婷”体态轻盈的风流女子,提裙挪步于柳莺鸣唱的堤坝,与心上人卿卿我我的场景。
“青青”,这一重叠词,带有较强的形象色彩,既生动地描绘了一团团如烟如雾的柳树,朦胧可爱, 又希望郎君与自己的爱情就像这“杨柳青”一样,永不衰败。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也是诗人的自画像:“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
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全诗用象征的手法,使人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曾经是风流倜傥、为民代言的一代志士,转眼“半朽临风”,光阴不饶人啊!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半朽”,但是仍然慷慨人生:“临风立马”,矢志不渝。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风姿绰约,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用典,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封建帝王及其官僚集团,于柔情之中见犀利、含蓄之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总之,“诗言志”,同时含蓄、蕴藉,所以,诗歌十分讲究修辞意蕴美。
正如钱钟书先生分析李贺《致酒行》里的“折柳”:“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他认为此中“折柳”为“遗远”之意,并把“折梅寄运”与“折柳寄远”相对,说明有折柳寄远的事。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雄《寒
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
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
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
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
春》)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