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

合集下载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一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球大约有1000万人感染肺结核,其中约有140万人死亡。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是高发人群,其感染风险远高于一般人群。

研究表明,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在面临患者疾病时,常常出现各种情绪变化,包括恐惧、焦虑、忧虑、抑郁等。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对密切接触者自身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

针对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状态,为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对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提升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了解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提高肺结核控制工作的效果,减少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康复和家庭和睦。

通过研究发现,可以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改善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分析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患者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往往会受到影响,他们的情绪也会随之波动。

在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愤怒、无助等负面情绪。

他们担心感染肺结核,担心家庭成员的健康,担心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

这些情绪会对整个家庭的氛围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也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研究表明,家庭成员的情绪状态对肺结核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家庭成员情绪稳定、支持患者积极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可能更好;反之,如果家庭成员情绪低落、不支持患者治疗,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干预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干预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干预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这种疾病除了对身体产生影响外,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于肺结核患者,不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还需要进行心理干预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增强自信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干预。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影响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会感到害怕。

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患者会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对自己和家人产生危害。

2.患者会感到自卑。

由于肺结核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使患者失去原有的工作和生活能力,从而降低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患者会感到焦虑。

长期药物治疗和隔离治疗会让患者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病情会反复发作或不被治愈。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干预针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影响,下面介绍一些可行的心理干预方法。

1. 知识教育通过对肺结核病的起因、传播途径、治疗方法等知识进行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到病情的可治愈性,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更好地去面对疾病。

2. 心理舒缓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可以采用色彩疗法、音乐疗法、自我按摩等方法,让患者的情绪得到放松和舒缓。

3. 对话疗法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逐渐建立互信关系,引导患者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4. 行为疗法引导患者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教授呼吸练习、进行放松训练、尝试新的爱好等,调节患者的生活状态,提高患者的自信和积极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

5.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通过患者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安慰,以及社区组织的帮助等多方面来实现,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总结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康复意志,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和康复效果。

因此,在肺结核的治疗过程中,全面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肺结核病患者初治失败后的负性心理分析及干预

肺结核病患者初治失败后的负性心理分析及干预

C N ah a I NG J e l h HE Xu iu ,L A u ,i S u,e l l ta
【 摘
要 】 目的
对初治失败的肺结核病 患者的心理 状 态进行 分析 , 供适 当护理疏导 以达到最佳治 提
采用 自行设计 的调查表对患者进行 分析划分为 不 同负性心理状 态者, 根据其 心理状 态 在各种 负性心理状 态中以焦虑 、 恐惧 占的比例
依此为孤独感增加 、 猜疑心增强 、 依赖性增 强、 悲观失望 、 和 易激惹或有逆反心理 。男性 的依赖感增强 、 孤独 感增加 、 易 激惹或有逆反心理发生率 较女性高 , 而女性 的失望悲 观、 焦
陈小华
51 o 5 0 9
虑恐惧 、 猜疑心增强的发生率较男性 高。
3 心 理 疏导
【 关键词 】
越来越 多的资料显示 , 肺结核病患者不 良的心理健康状 态与生活事件不 良刺激对疾 病的发生和治疗效 果有一定影 响 ] 。在众多的初治失败肺 结核病患者 中存在 多种心理状 态, 而其心态正确与否 , 更是直接影 响着患者在 复治 阶段 的 治疗与 护理 。我们对 5 5例初治失败肺结核病患者进 行问卷 调查 , 以掌握其心理状态 , 提供适当的护理疏 导 , 使此类患者 在 复治 阶段 的遵医行为及用药依从性提高 , 取得 了一定的成 效, 现报告如下。
维普资讯
现代 医院 2 0 0 8年 5月第 8卷第 5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Me H 8i1 y 0 8V o5 m opt 0 d 8N d M且 2
有显著性差异 。
3 1 焦虑 恐惧 .
尽快调适好心理 , 减少 负性心理 状态 的影 响 , 重新开 始新一 轮的治疗 , 已成 为肺结核病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侵犯肺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肺结核是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严重影响全球公共卫生。

而在肺结核患者周围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往往面临着诸多困扰和压力,其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

目前,关于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够充分。

深入了解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更好地帮助他们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提升家庭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为改善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常是针对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从而最终实现确定性和维护和解救其目的。

对于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了解家庭密切接触者在肺结核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情况,探究其内在动机和外在表现。

2. 分析社会支持、信息获取渠道、医疗资源不足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因素对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的影响机制,为今后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3. 提出针对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的建议,为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我们可以为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是对研究内容进行评价的一个方面。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这一群体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传播。

在家庭密切接触者中,往往会出现情绪变化,这些情绪变化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情况。

本文将对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一、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1.焦虑:当家庭成员被确认为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

他们担心自己是否也感染了结核菌,担心患者的病情恶化,担心家庭的经济负担等。

这种焦虑情绪会影响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恐惧:对于肺结核这种传染病,很多家庭密切接触者可能会产生恐惧情绪。

他们害怕自己感染上结核菌,害怕被社会排斥,害怕患者成为身边的负担。

这种恐惧情绪会加重家庭密切接触者的心理负担。

3.沮丧:面对家庭成员患上肺结核这样的疾病,家庭密切接触者会感到沮丧和无助。

他们可能会为患者的病情感到担忧,也可能为自己的未来感到困惑和沮丧。

二、情绪变化的影响因素1.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有很大影响。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会更加明显。

2.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

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患者的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会成为家庭密切接触者的心理负担,加重其焦虑和沮丧情绪。

3.社会支持程度:家庭密切接触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支持程度也会影响其情绪变化。

如果家庭处于一个理解和支持的社会环境中,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会相对较轻。

4.个体心理素质:家庭密切接触者的个体心理素质也是影响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

心理素质好的人更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相对不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1.提供专业知识:针对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医护人员可以提供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让他们明白结核病并不可怕,只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就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治疗。

2.加强心理护理:对于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沮丧情绪,可以加强心理护理的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是其生活中最密切的人群之一,他们的情绪变化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家庭和谐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对于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愤怒、自责等负面情绪。

一方面,他们担心自己也会被感染,担忧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也可能因为长时间的照顾工作而感到疲劳和无助。

可能会因为患者的康复进程缓慢而产生愤怒和沮丧的情绪,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影响了,甚至可能有自责情绪,认为自己没有尽好照顾的责任。

这些情绪的产生会给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疾病本身的性质。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对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生活和健康都构成了威胁,因此自然会引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其次是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一些人面对困难会变得消极,情绪容易波动,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更加坚强和理性,能够更好地处理困难。

社会环境和支持系统也会对情绪产生影响。

如果家庭密切接触者能够得到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他们面对困难时的情绪可能会更加稳定,而缺乏支持时则可能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

针对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干预。

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家庭密切接触者了解肺结核的传播途径、防护知识和患者康复情况,从而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重视家庭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理解并应对负面情绪,保持心态稳定和乐观向上。

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分担照顾工作,朋友和社区可以给予理解和关爱,这些都能有助于缓解家庭密切接触者的情绪压力。

引起肺结核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引起肺结核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

引起肺结核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引起肺结核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可以影响肺部和其他身体部位。

虽然肺结核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得到控制和治愈,但是长期的治疗过程可能会导致患者情绪上的不稳定和抑郁,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因此,对于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重视,对维护其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引起肺结核患者抑郁的因素1. 心理负担: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需要服用长期抗生素并接受持续的监测和治疗,这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和负担。

同时,因为肺结核是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会感到社交和就业方面的压力。

2. 经济压力:肺结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而药物和治疗费用较高,这可能会对患者造成经济压力和焦虑。

3. 内分泌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对患者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常见的抑郁症状可能会发生。

4. 治疗副作用:肺结核药物可能会引起的副作用包括肝损伤、胃肠道不适、头晕、失眠等,患者受到的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对其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护理措施1. 心理干预:护士可以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帮助他们缓解心理负担和焦虑,增强治疗信心。

护士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如咨询、认知行为疗法、艺术治疗等,帮助患者减轻压力和抑郁情绪。

2. 经济援助:护士可以协助患者申请有关的经济和社会救助,让患者安心地接受治疗而不必担心经济负担。

此外,护士还应该对患者进行经济问题的指导,帮助患者找到更好的经济解决方案。

3. 管理治疗副作用:护士应该充分了解肺结核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及时告知患者并指导他们如何管理和减轻其肯定的生理反应。

此外,护士还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治疗剂量和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

4. 正确引导患者的社交活动:护士应该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教育,正确引导他们的社交活动,以降低继发感染的实际风险。

同时,护士还可以与治疗团队协作,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和关爱。

总之,对于肺结核患者而言,抑郁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肺结核患者住院时间长,疾病迁延变化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决定了患者心理变化复杂性和多变性,同时还由于以往人们只注意药物治疗,却忽视了结核病不但存在躯体症状,还受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

我科在诊疗结核病工作实践中,发现心理因素越来越影响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本文初步探讨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结核病治疗效果。

1确诊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1.1 自卑心理与干预由于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当被确诊为结核病患者后,周围环境中的同事和朋友往往有一种躲避的态度,歧视患者,致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产生自卑心理。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又极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心,针对这种心理,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宣讲结核病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解除内心痛苦,振作精神,稳定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悲观、抑郁心理状态与心理干预此种心理患者往往对疾病的性能和治疗手段不了解,谈结核病色变,情绪苦闷、悲观失望,这些情绪情感的变化对身心各方面都有广泛影响。

良好的情绪会使人心情愉快,健康向上,坦然面对一切突发事件。

如果长期处于忧郁、焦虑或压抑的情绪状态,将会发生一系列身心问题,因此对这种心理状态的患者要多关心和疏导,同情患者处境,关注患者感受,耐心倾听患者叙述病情和痛苦。

尊重患者的人格,从爱护患者的角度出发,安慰患者,关心他们生活,鼓励患者坚持治疗。

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治疗,从思想上消除顾虑,疏导患者情绪,使病人由悲观、抑郁、失望转变为积极配合治疗。

2 治疗期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2.1 焦虑和恐惧心理状态的干预患者入院后,由于环境改变,角色不适应,对疾病知识和治疗手段不了解,缺乏健康教育知识等,患者心里紧张、焦虑不安、恐惧、情绪稳定性差,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健康水平障碍。

针对这种情况的患者,要使患者认清疾病的性质,克服恐惧和不安心理,使其由盲目到接受治疗,主动配合用药治疗,争取早日恢复体力,早日康复出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疗效。

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5月我院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家属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例,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100例研究组(接受心理干预)和100例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前及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前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认真分析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并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患者家属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关键词:肺结核;原因;家属;负性心理;心理干预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疾病,以肺结核最常见,目前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流动人口的增多,使得结核病患病人数迅速增加,结核病又死灰复燃。

WTO在2009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指出每年在全球约有1000万例新发结核病,全球约有20亿人正在遭受结核菌威胁,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其中绝大多数人口来自亚洲、非洲等贫穷国家[1]。

有学者指出家属在与肺结核患者交流、相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

因此我们拟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5月我院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探讨其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5月我院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家属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200例,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100例研究组(接受心理干预)和100例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

研究组平均年龄(58.3±1
2.8)岁,男性55人,女性45人,文化程度为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对照组平均年龄(57.2±11.3)岁,男性60人,女性40人,文化程度为大学、高中、初中、小学。

2组人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 (1)年龄40~60周岁,入院后临床资料完整。

(2)自愿参加试验,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纳入研究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

(2)肝炎病毒携带者,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者。

1.4 心理护理方法
1.4.1 培训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集中培训,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及护理技巧。

1.4.2 心理护理方法 (1)护理中首先要引导患者家属正确认识肺结核病。

让患者及家庭成员掌握痰结核菌阴性的肺结核患者是不传染的,可以鼓励菌阴的患者融入家庭活动,参加社团活动。

(2)对痰菌阳性的患者,应让患者及家属提高防护意识,让患者咳嗽时用手捂住口鼻,痰纸做好焚烧。

(3)在肺结核患者隔离期间,家庭成员应该为肺结核患者创造一和谐、耐心的支持环境,良好的社会心理支持可以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肺结核的治疗效果。

(4)此外护理人员还要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克服患者自卑心理,走出自我
封闭的状态,充分利用家庭成员的帮助。

(5)可以在医院门口、科室走廊加强肺结核的宣传,为患者家属发放宣传手册,门诊设立咨询处,为服药治疗的患者做健康指导。

(6)教育患者的家属、朋友不是所有的肺结核患者都具有传染性,探望患者时,不要有心理负担,戴口罩就可以切断传播途径,减轻人们对肺结核患者的恐惧心理,多方位的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

1.5 评价方法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前及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1.6 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描述,使用t检验。

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前及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前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我国结核病病人数量居世界第2位,患结核病将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肺结核患者除受到疾病自身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外,社会成员的歧视也会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延缓患者的康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

目前肺结核患者中以来自农村或边缘山区、流动人口多见。

此类患者家庭收入较低,初次就诊后,因医疗费用的昂贵或其他原因,导致他们就医的依从性差,复诊率低,还有研究[2]指出此类肺结核患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一旦此类人群感染疾病后,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而且此类患者多为外来务工打工人员,缺乏家庭、朋友情感上的社会关爱和帮助。

加上邻居对患者有冷落、歧视现象[3]。

更加造成肺结核患者有冷落、歧视感,不能享受到父母、伙伴与社团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造成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低下[4],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本次研究中我们让患者家属认识到肺结核的发病原因、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

改变他们存在的错误认识,主动接近肺结核患者[5]。

消除他们认为肺结核患者会通过触摸、握手、讲话传播的错误观念。

从而使得肺结核患者逐步融入社会,放弃自暴自弃的心理,改变自我封闭的人格,提高家庭的支持感。

护士也要鼓励患者家属勇敢接纳患者,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综上所述,护士应重视家庭、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通过认真分析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并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等负性心里。

[1] 黄丽,罗健.肿瘤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5.
[2] 刘明,高睿,王金侠.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41-143.
[3] 黄晓芳,方盼.心理干预对肺结核心理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杂志,2012,9(8):114.
[4] 徐靖,梅卓君,毛吉.强化家庭护理干预对社会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 : 1499.
[5] 颜美琼,Linchong Pathiba.COPD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1,7(2):8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