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
大熊猫

大 熊 猫
大熊猫,别名大猫熊、竹熊、花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体重60-110千克。
头圆而大,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
无固定巢穴,边走边吃,喜单独活动。
常在大树下或竹林内卧睡。
视觉较差,行动缓慢,但能快速而灵活地爬上高大的树木,并能泅渡湍流的河溪。
主要以竹类的竹笋、竹叶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动物。
发情期为每年4-5月,也有秋季交配的,每胎1仔,偶见2仔。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活化石。
”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
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
大熊猫资料

大熊猫资料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大型哺乳动物,被誉为国宝。
它属于熊科,学名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的标志性物种之一。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陕西、甘肃和云南等省份的山区。
它们的体态庞大、毛色黑白相间,拥有可爱的圆脸和圆耳朵,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的体型较大,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可达70到160千克,体长1.2到1.9米。
它们的身体特征独特,圆滚滚的身体、短而肌肉发达的前肢适合攀爬树木,骨架强壮有力。
大熊猫的颜色主要为黑白相间,背部和四肢为黑色,头部和身体的侧面为白色。
这种独特的外表使得它们在野外更容易保持隐蔽。
大熊猫是一种独居的动物,它们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由于大熊猫的消化系统进化成专吃竹子,因此它们几乎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食。
科学家统计,大熊猫吃竹子的时间占到一天中的12个小时左右。
大熊猫还会吃其他一些植物,如草、块茎、嫩芽、果实和树皮等。
但它们的主要能量来源仍然是竹子。
大熊猫繁殖能力较低,一般在四到六岁时性成熟,但雌性每年只有一两天的发情期,并且受孕的几率也相对较低。
受孕成功后,雌性大熊猫会在妊娠期间为了保持营养和休息而选择不下地,通常在树上筑巢居住。
大熊猫的妊娠期约为95到160天,一般会产下一到两只幼仔。
幼仔出生时是无毛的,身体十分脆弱需要雌性大熊猫照顾。
幼仔会在大约一至一年半的时间里依赖母亲生活。
大熊猫是世界上濒危物种之一,主要受到栖息地破坏、非法猎杀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威胁。
中国政府为了保护大熊猫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猎捕和推进栖息地恢复等。
同时,国内外的科研人员也在积极努力研究大熊猫的繁殖生态和保护技术,为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在增长,但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世界各地的动物园也积极参与大熊猫的圈养繁育工作,并与中国进行国际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大熊猫种群的保护工作。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能够让大熊猫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大熊猫

中国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
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
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大熊猫的资料

大熊猫的资料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又称熊猫、大猫熊,是一种珍稀的大型动物,属于哺乳动物门,食肉目,熊科。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四川、陕西、甘肃和青海等省份的森林山区。
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以竹子为主食的熊科动物,因其可爱的外貌和温顺的性格而成为世界闻名的保育动物。
大熊猫体型较大,体长可达1.2-1.8米,体重可以达到100-160千克。
大熊猫的特征性外貌包括:圆圆的脸颊,黑白相间的粗厚毛发,黑色的肚子和四肢,白色的头部和背部。
大熊猫拥有肥胖的身体和笨拙的步态,因此被人们戏称为“胖达熊”。
大熊猫是典型的植食动物,约90%的食物来源于竹子。
竹子不仅提供了大熊猫所需的能量,还含有大量的纤维和水分。
由于竹子的消化率较低,大熊猫需要消化大量的竹子以获得足够的营养。
此外,大熊猫还偶尔会食用其他植物、果实和小动物,如草本植物、花草、鱼虾等。
大熊猫是孤居的动物,它们喜欢独自生活在竹林中的小巢里。
大熊猫具有高度的领地意识,每只熊猫会划定自己的领地,并通过标志性的气味来辨认自己的家园。
它们通常以呜咽、咧嘴、咕噜等声音来进行交流。
大熊猫的繁殖期较短,一般为每年的3-5月之间。
雌性大熊猫在怀孕期间会足够吃足够休息,妊娠期为87-160天,平均为135天。
每胎大熊猫一般只会产下1-2只幼仔,幼仔刚出生时身体非常脆弱,呈粉红色,眼睛闭合。
幼仔需要在母亲悉心照料下渐渐长大,一般在2-3年后才能离开母亲独立生活。
大熊猫是受到国内外保护关注的物种之一,也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目前,中国政府和各种保护组织致力于大熊猫的保护事业,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展教育宣传等方式,积极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及其生存环境。
大熊猫逐渐走出了濒临灭绝的边缘,但仍面临着资源短缺、栖息地破坏和非法狩猎等威胁。
大熊猫的资料完整介绍

大熊猫的资料完整介绍简介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为罕见的哺乳动物之一。
以其可爱的外貌和特殊的饮食习性而闻名于世。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也是一种受到国际公约保护的濒危物种。
本文将全面介绍大熊猫的分类、外貌特征、栖息地、饮食习性、繁殖方式等相关资料。
分类大熊猫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熊科、熊亚科、大熊猫属(Ailuropoda)。
外貌特征大熊猫是中型熊科动物,体型较大,体重可达到100公斤左右。
它有着圆胖的身体,头部大而圆,四肢短粗。
大熊猫的体毛呈黑白相间的图案,脸部呈白色,耳朵黑色,眼圈黑色,眼睛呈椭圆形,外形十分可爱。
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因此具有特殊的饮食习性。
栖息地大熊猫栖息在中国西南部的山区地带,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等省份的高山森林地区。
大熊猫对生境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栖息地主要包括海拔1500到3000米之间的高山地区,以及有丰富竹子资源的森林。
饮食习性大熊猫是典型的竹食性动物,约90%的食物是竹子。
它们有着特殊的消化系统,可以消化竹子中的纤维素。
此外,大熊猫也会吃一些其他植物、草本和水果。
每天,大熊猫需要食用10到20公斤的竹子来维持其体重。
繁殖方式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2月至5月之间。
雌性大熊猫在发情期通常只有3到7天的时间,此时雄性大熊猫会通过嗅觉的方式寻找合适的伴侣。
雌性大熊猫通常一次只生育1到2只幼崽。
幼崽在出生后非常脆弱,通常要依靠母亲的照料来生存。
幼崽在出生后会保持白色的毛色,约三个月大时开始逐渐变为黑白相间的色彩。
保护现状由于生境破坏、栖息地减少、食物资源减少等原因,大熊猫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198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列为濒危物种。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熊猫的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增加食物来源,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等。
目前,大熊猫的保护状况有所改善,但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大熊猫》课件

中国政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大熊猫保护和研究工作。这些合作 项目不仅有助于提高大熊猫的保护水平,还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的野生动物保护合作。
迁地保护
对于一些栖息地环境遭到破坏的大熊猫种群,采取迁地保护措施。将它们迁移到环境条件 较好的地区,以保护其种群的延续。
大熊猫的生存威胁与挑战
吉祥物
大熊猫曾多次被选为国际 大型活动的吉祥物,如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 物“福娃”。
影视作品
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影视作 品也很多,如《功夫熊猫 》等。
05
大熊猫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大熊猫的保护趋势与展望
栖息地保护
随着人们对大熊猫保护意识的增 强,未来大熊猫的栖息地有望得 到更好的保护,为它们提供更加
详细描述
大熊猫生活的地区需要有丰富的竹子资源,以提供足够的食 物。这些地区通常具有陡峭的地形和大量的降水,形成了独 特的生态系统。此外,大熊猫也会在森林边缘和人类居住区 寻找食物。
大熊猫的繁殖与生长
总结词
大熊猫的繁殖和生长过程具有特殊性,包括延迟生育、独居生活和低繁殖率等特点。
详细描述
大熊猫的繁殖周期较长,雌性大熊猫通常在7-8岁左右开始繁殖,而雄性大熊猫则要等到10岁左右。雌性大熊猫 每年只产一胎,每胎通常只产一只幼崽。幼崽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尝试行走和爬树,并在母亲身边学习捕食和独 立生活技能。
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科学研究
加大对大熊猫保护的科学研究力 度,深入研究其生态习性、繁殖 规律等,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
保护措施提供支持。
强化法律法规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法律法规,加 强对非法猎捕、盗猎等行为的打 击力度,为大熊猫的保护提供有
力保障。
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
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
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
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
2012年11月,最古老的大熊猫化石在西班牙出土,表明大熊猫的祖先或源自欧洲。
中文学名:大熊猫拉丁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别称:猫熊、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食铁兽二名法: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纲:哺乳纲(Mammals)目:食肉目(Carnivora)亚目:犬型亚目(Caniformia)科:熊科(Ursidae)亚科:大熊猫亚科(Ailuropodinae)属:大熊猫属种:大熊猫分布区域: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性情:温顺体征:肥硕似熊,头圆尾短,黑白相间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英文名:Giant Panda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即为“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说“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却相似于猫。
”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这一“错误的答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
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动物。
大熊猫资料

大熊猫已成为世界上最珍贵最稀有的动物,世界各大动物园内每种有绝灭危险的珍稀动物笼前要悬挂熊猫为图案的徽志大熊猫详细资料别名大猫熊、竹熊、花熊学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大熊猫科 Ailuropodidae 分布四川、陕西、甘肃局部地区大熊猫是我国特产动物,是被全世界公认的自然遗产和活化石,从其祖先出现到现在至少有八、九百万年.研究大熊猫对研究整个生物进化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大熊猫属食肉目-大熊猫科,与熊类是表兄弟.其体型似熊,头大而圆,身体肥胖,尾巴极短.一般成年大熊猫体长在120-180厘米,尾长10-12厘米,肩高65-75厘米,胸围87-89厘米,臀高64-65厘米,后足长12-20厘米,耳长72-115毫米,体重60-110公斤.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及四肢全黑。
大熊猫因其浑圆的体型,憨态可掬的动作,黑白相间的色彩博得世人的青睐和喜爱。
大熊猫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主要以竹茎、竹叶和竹笋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动物。
无固定巢穴,边走边吃,喜单独活动,四处游荡. 大熊猫行动缓慢,视觉较差,性情温顺,很少有攻击行为。
大熊猫发情期一般为每年4-5月,也有秋季交配的,一般每胎1仔,偶有2-3仔。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活化石”。
如今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
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动物,是被全世界公认的自然遗产和活化石,从其祖先出现到现在至少有八、九百万年。
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熊猫, 从分类上讲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熊猫
大熊猫
今天,在上课时,老师问我们:"你们认识熊猫吗?":"认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你们知道大熊猫是怎样的吗?"大家议论纷纷。
我初识大熊猫,是在四川的动物园里,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八年了,但我对大熊猫的模样还是那么熟悉。
胖乎乎的身体外套着一身不白不黑的毛外衣,那大眼睛似乎因为睡眠不足而长出了黑眼圈,两手捧着竹子啃个不停,看起来是那么憨实,那么可爱!
老师的问题使我联想到送给台湾的那两只大熊猫-团团和圆圆,它们是一对雌雄的熊猫,他们的名字是从几百万个中精选出来的,而且,也蕴含着深深的含义:中日甲午战争后,我国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红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后,蒋介石又逃亡到台湾。
但是,在一百多年后,香港澳门的陆续回归后,却久久没有台湾回归的消息,因为台湾想自立成国,想独立,这对祖国的统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送团团圆圆这两只大熊猫,是希望台湾能和祖国团团圆圆,早日回归。
大熊猫憨实可爱,就好比一位和平大使,传递着我们无限的情谊和希望,为祖国的统一牵线搭桥,使两岸人命友谊越来越深,使祖国愈发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