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__课_题2.5_水循环教案_苏科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江苏省苏州市2.5 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
教学课题: 2.5 水循环教学时间(日期、课时): 1意义。
重点:阅读“水循环示意图”。
难点:将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与吸热、放热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物理教学参考资料》、《物理教师教学用书》。
页边批注页边批注教学过程:1.地球上的水循环师:阅读书P47图2—39水循环示意图。
(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4)水循环过程能量是如何转移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循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就是巨大的能源,并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使物质发生转移。
(2)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并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清洁。
(3)使人类获得永不枯竭的水资源。
3.珍贵的水资源师:(1)水为什么珍贵?(2)水为人类提供了什么?让学生举例,教师不必做出评价,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后,教师可做概括。
启发学生从生产、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去考虑水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供表现资源缺水情景的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不可缺性。
4.如何保护水资源师:(1)破坏水资源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水源污染以及严重缺水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知道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蒸发的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冰山上的冰以升华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个地方,当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云,云中的小水滴遇冷也会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长大后,便会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小水滴长大后,落到地面,这就是雨,雨再汇入江河、湖、海,再回到开头,从而形成一个水循环。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五、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五、水循环教案一、设计意图:本次教案的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水为主题,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水循环的原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让孩子们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难点:理解水循环的原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盆、杯子、地球仪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水循环的动画片,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 观察实践: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盆和一杯水。
让孩子们观察水在盆中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然后,让孩子们将盆中的水倒掉,再倒入一杯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3. 探索发现:让孩子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水的循环过程。
引导孩子们发现水在倒掉和倒入的过程中,发生了状态变化,从液体变成了气体,又从气体变成了液体。
5.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关于水循环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原理。
6. 课后延伸: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用水情况,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难点:理解水循环的原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案的设计注重了孩子们的参与和实践,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水的循环过程,并在游戏环节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同时,教案中还加入了课后延伸环节,让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对有困难的孩子进行个别指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2.5水循环教案新版苏科版
2.5水循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工作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 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代一种形式。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学生考察 “学校或社区附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来认识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珍贵水资源”的了解,增强节约用水、爱护水淘汰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教学重点物质三态的变化规律、吸放热情况,对水资源的认识。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的认识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演示法,讲授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导语一 师:同学们,面黄奔腾的江河和浩瀚的海洋都是由——(水)组成的,皑皑的冰山雪岭是由——(冰)组成的,飘荡的白云是由——(水和冰晶)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大气中还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水、冰雪、冰晶、水蒸气,他们都属于水的三态,他们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循环着,形成一个巨大的水的循环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系统——水循环。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认识水的循环【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图2—39水循环示意图。
【议一议】(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4)水循环过程能量是如何转移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本中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阅读课本图2—40下面的两段文字,使学生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应如何改变?4、阅读和交流<一>信息库(1)海水占96%——不能直接利用。
(2)冰川是淡水的主体——利用很少。
(3)河水、湖水、地下水——大量利用的水,这部分水正在逐渐减小。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水循环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2. 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3. 水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4. 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 通过水循环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判断。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水循环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水循环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水循环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意义。
2. 讲解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
3. 讲解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利用地球仪,演示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过程。
4. 讲解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通过水循环模型,讲解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明白这两种径流的区别。
5. 讲解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让学生理解能量的守恒定律。
6. 例题讲解:出示相关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水循环1. 定义和意义2. 蒸发和凝结3.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4. 能量转化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答案: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水循环的意义在于维持地球上的水资源平衡,为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同时也影响着气候和地理环境。
2. 题目:请解释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区别。
答案:地表径流是指雨水直接流向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流,而地下径流是指雨水渗透到地下,经过地下水系统流动的水流。
《第二章 五、 水循环》学历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水循环》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水循环”,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循环作为自然界的基本过程之一,不仅影响着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的可利用性,还是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以及水循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理解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2. 技能与操作: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水循环的现象,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交流互动及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描述水循环现象的能力,以及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准确性。
3. 知识理解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水循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4. 课后反思评价:通过学生完成学后反思部分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看水循环的短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原理:教师通过讲解、图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观察: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描述水蒸发、凝结成水滴等水循环现象。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用物理知识解释的现象。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水循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写一篇关于水循环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短文等。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实验操作能力、知识理解程度等方面。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2.5水循环》教案设计
2.5 水循环一.教学目的: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水循环的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进行知识梳理,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以问导学〗1.复习: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请在下表中的横线上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在括号内填上吸放热情况。
2.认识水循环(1)观察书中图2-39水循环示意图。
a.将对应的水的状态变化填入书中图中的空格。
b.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固态 气态 液态 ( ) ( ) ( )( )( ) ( )(2)请将这些变化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进行归纳并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3)物态变化中的能量转移物态变化中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 ,放热的物体能量 .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同一物体气态时具有的能量比液态时 (多或少), 同一物体液态时具有的能量比固态时 (多或少).(4)在水的循环中,云、雨、雪、露、雾、霜、雹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参见书P51-P52页)云的形成雨的形成雪的形成露的形成雾的形成霜的形成雹的形成3.珍贵的水资源(1)为什么说水是人类珍贵的资源?a.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植物生长北极熊饮水b.用水发电、灌溉、航运三峡航运黄河小浪底水电站c.自然美景壶口瀑布九寨沟(2)过度用水及水污染的危害过度用水的危害水污染的危害“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为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 水循环 教案1
水循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
(2)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再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通过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的渗透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
(3)通过设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发学生认识水资源,了解水的珍贵。
(2)使学生自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水的使用有自己的见解,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教学策略: 通过知识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运用时要紧紧抓住物态变化的特征。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难点:科学推断出物质的三态变化所遵循的规律。
突破策略:通过对水的三态发生变化时总要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从而推断出一般规律。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设备、放像设备、水循环的示意图(学生准备)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我们地球上源源不断的水流从哪里来?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这段录像,也许你会恍然大悟!播放水循环的录像二.课堂教学:(一)认识水的循环认真观看录像,在轻音乐的伴奏下仿佛自己亲临其境,被陶醉了!观察水循环示意图仔细阅读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宏伟背景中,以此引入新课1.投影水循环的示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认真阅读对话框中的内容,完成对话框中的空格部分。
2.请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2)水在物态发生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如何?指导学生回顾、总结前几节探究活动和所学的内容思考、回答,并完成P44图2-40的填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教学设计 (1)
第 1 课课题: 2.5水循环(第课时)课后作业1.“节约用水、美化环境、防止污染”已成为每个扬州人的共识.在下面①~③项中,与我市水环境的改善不相符的是()①生活污水排入市河②将生活垃圾倒入市河③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清晨,小草上常出现露珠,太阳出来后,露珠又悄然消失.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3.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A.洒在地上的水干了B.寒冷的早晨,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南风天,黑板湿润甚至出现小水珠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5.“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6.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草地上的露B.瓦片上的霜C.窗玻璃上的冰花D.冰雪消融汇成小河7.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5水循环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1. 介绍水循环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 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 探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4. 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转化关系。
3. 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概念、意义及其主要环节。
难点: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我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介绍水循环的定义、意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3)探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道关于水循环过程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水循环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其学习效果。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就水循环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讨论,提高其课堂参与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定义、意义、主要环节及其转化关系、能量变化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述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列举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在地球表面及其上空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对维持全球水量平衡、调节气候、促进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等具有重要意义。
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 2.5 水循环学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5 水循环学案(新版)苏科版【学习目标】1、探究自然界中雨、雪、霜、雾、露等天气现象。
2、能利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3、认识水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水循环过程中,水的物态循环、位置变迁、能量转化特征。
【新课教学】活动一:认识水循环填写书图2-41和2-50相关空格,仔细观察并思考地球上的水是怎样循环的。
1、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
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进入,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成,通过又回到陆地和海洋。
活动二:阅读课文51---52页“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完成下列问题:2、云:云是空气中的上升遇冷时,或形成的。
3、雨:雨是云中的小水珠相互凝聚,逐渐增大成为大水珠,大水珠越来越重,下落到地面形成的。
云中的小冰晶聚集变大,在下落过程中成大水珠也会形成雨。
4、冰雹的成因:夏天,当云中的雨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以下的高空时,便会成小冰珠;当气流减弱时,小冰珠回落,上升气流再增大则再上升;如此上下翻滚,小冰珠就逐渐成为冰雹。
5、雪:雪是冬天空气中的急剧降温时,直接成小冰晶而形成的。
6、雾:若地面附近的水蒸气较多,并遇上冷空气时,水蒸气会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成小水珠,这就是雾。
7、露:露是夏季空气中的遇冷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花草上形成的。
8、霜:霜是冬季空气中的遇冷成态的小冰晶形成的。
归纳总结:1、云---水蒸气的液化或凝华形成;2、雨----云中小冰晶的熔化而成:3、雹---雨滴快速凝固成小冰珠形成;4、雪----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5、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6、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7、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
活动三:阅读课文46—47页,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说水是珍贵的资源?2、导致严重水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导致水质污染的原因有哪些?4、怎样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三、课堂检测1、物质叫物态变化。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教学设计
五、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 知道冰、雪、雨、露、云、雾、霜、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2. 通过对本章导图的在认识,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水是如何循环的。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三、教学过程(一)、引新: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平静的湖泊,皑皑的冰山雪岭,还有那漂浮的云彩……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
(二)、新授:1.自然界的水(1)存在形式:冰、雪、雨、露、云、雾、霜、雹(2)形成过程:①雾露的形成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夜晚温度下降,水蒸气成为小水滴,一部分附着在大气粉尘上形成雾,一部分附着在花草树叶上形成露。
②霜的形成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夜晚,气温急剧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③云的形成由于白天气温高,地表水大量蒸发成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一部分成为小水滴,一部分成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就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④雨的形成高空中的水蒸气不断成水,云越聚越厚,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当中随着温度升高,云中的小冰晶也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⑤雪的形成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高空水蒸气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聚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⑥雹的形成高空厚重的云层中,由于温度低于0摄氏度,小水滴不断成冰块,冰块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没有熔化完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冰雹2.水循环(1)地球上的水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2)解释地球上的水如何循环的,并且填空p.45有关空格。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蒸腾①蒸腾(水蒸气的形成)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太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五节《水循环》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五节《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属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单元,主要介绍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形式和地理意义。
教学的具体内容包括:1. 水循环的概念:理解水循环的定义,即水在地球上不同形态之间的循环过程。
2. 水循环的形式:掌握水循环的蒸发、降水、径流等基本形式。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了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气候、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描述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列举水循环的主要形式,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水循环的实例,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水循环环境保护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水循环各环节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难点:水循环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如何理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和气候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地球仪水循环示意图相关视频资料PPT演示文稿学生实验材料(如水、容器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地球水循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循环的过程。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水在地球上是如何循环的?”引导学生思考。
2. 课堂讲解使用PPT展示水循环的各环节示意图,详细讲解每个环节的特点。
结合地球仪,展示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运动。
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领域的应用。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水循环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如雨季和旱季的变化。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水循环的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5.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简易的水循环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地展示水循环的环节和地理意义,可用流程图或图解的形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2.5水循环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二节,主要讲述了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同时,还涉及到水循环的意义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掌握蒸发、凝结、降水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联系和作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原理,蒸发、凝结、降水等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循环。
2. 知识讲解:(1)蒸发:解释蒸发的概念,演示蒸发过程,让学生了解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过程。
(2)凝结:讲解凝结的概念,演示凝结过程,让学生了解凝结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的过程。
(3)降水:介绍降水的类型和形成原理,让学生掌握降水的概念。
(4)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讲解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水循环中的这两个环节。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一个关于水循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某地区近年来水资源短缺,请你提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水循环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原理、各环节的名称及其作用。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2. 列举两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 设计一个关于水资源的保护标语。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5 水循环》word教案 (3)
升华(吸热)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冰 水 水蒸气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凝华(放热)课题 五、水循环自主空间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出物态变化的规律,并能用水的三态变化揭示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水在生产、生活中的各项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水循环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的能力;经历调查“学校用水情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水的使用形成自己的见解,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通过调查学校的用水情况,体验自主学习的愉悦,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吸放热情况难点:各种物态变化间的能量转移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
教学流程[新课引入]水无处不在,地球上的江海湖河、冰山雪岭、云雨露霜……这些水在不停的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水循环。
[新课学习]观察教材P44“水循环示意图”,将对应的变化,填入图中空格,与学生一起认识水的循环。
一、认识水的循环像水一样,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就称作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时总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所以它变得越来越“自由”,能跑得远;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它变得越来越“无力”,跑不动了,所以说: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水的“化身”:云、雨、露、雾、霜、雪、雹的形成(详见教材P51“信息库”)二、珍贵的水资源讨论:①水能为人类做什么?(教材P46图)饮用、发电、灌溉、航运、形成自然风光……②水为何珍贵?(教材P46 淡水资源)地球表面70%为水覆盖,其中97.5%为海水,不能直接被利用,淡水资源的主体分布在南北极的冰川,利用很少。
我们能大量利用的河水、湖水、地下水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2.5《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五节水循环
教学目标:
1.知道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2.能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3.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2.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3.使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用具:
多媒体、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片各一个,冰块少许(共8组)
教师活动媒体
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导入新课:
1奔腾的江河湖泊,皑皑的冰
山雪岭,浩瀚的海洋,飘荡
的白云------地球上的水在不
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个巨大的循环系统.
2、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大家想想他的诗句是否科学?展示:
学生看图
片和老师
一起分析
图片内容
直观展示图片,激
发学生思考
由画面给学生一个
思维向上的刺激,
激发他们探究的兴
趣,点名课题确定
思考的方向。
二、探索新知:
首先,我们共同做个实验,请把冰块放在烧杯中,用玻璃片盖住杯口,再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请大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
提问: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玻璃片上的水从哪儿来的?
(3)水蒸气从哪儿来的?(4)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5)如果把烧杯放到冰箱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 2.5水循环教案 苏科版
§2.5 水循环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水循环导图的再认识,归纳出自然界水的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4、自觉地增强水循环保护意识,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二、课前预习1、叫物态变化。
它包括、、、、、。
2、物态变化时总需要或,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就是说,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
3、填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固态液态气态()()()()()()4、阅读本书P53—54页内容,完成下题与人们平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约占总水量的。
我国是世界上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而与此同时,却存在着水资源严重和水环境严重的现象。
三、教学过程知识点一: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冰水水蒸气()()()()()()完成书本P46 — 47水循环示意图中的填空知识点二: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四、典型例题例1、在初秋的早晨,在田野中劳作的农民的衣裤会被露水弄湿,露水是从高空中降落下的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点拨: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水珠。
例2、深秋时节,有时我们早上起来会看到地面上,草木上有霜,它是怎样形成的?点拨:深秋的夜晚,若温度在0℃以上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露;降温至0℃以下时,水蒸气放热凝华成霜。
五、课堂练习1、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冰山上的积雪一部分__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人天空,还有一部分______后变成水,汇人江河(填相关物态变化的名称).2、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注明吸、放热情况:(1)江、湖、海洋、地面及植物中的水上升到空气中,;(2)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雾和露,;(3)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霜和雪,;(4)云中的小液滴上升时遇冷空气变成小冰粒,;(5)云中的小冰粒下降时遇热变成雨落下,;(6)冰山上雪峰上的冰雪在阳光照射下成为水蒸气升入空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5水循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5节水循环。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了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水循环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3. 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4. 学会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能够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难点: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转化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地球仪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地球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的现象,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在地球上是如何循环的吗?”3. 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详细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过程,体会水循环的实际情况。
5. 巩固:教师出示例题,学生独立解答,巩固对水循环的理解。
6. 拓展: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抗旱、防洪等。
六、板书设计水循环:1. 蒸发2. 降水3. 地表径流4. 地下径流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地球仪上标注出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邀请气象学家或水利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水循环的认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2.5水循环
中学物理可视化教学设计案例——《水循环》一、教学设计分析与思路探究(一)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出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中的“水循环”。
从教材编写方面来看,“水循环”这一节课在知识内容上融合了“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结构,涉及到物质的三态以及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从结构上来说,“水循环”是一节具有总结性质的课时,如下图1所示。
图1 “水循环”章节结构八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课堂气氛活跃,虽然已经有小学的“科学”课程基础,但接受系统的物理教学才刚刚开始,因此教学过程要注意缓慢过渡。
同时,由于八年级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叛逆的高峰期,在教学中应适当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加容易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本节课在总结全章内容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归纳系统知识,形成简单的概念图、思维导图,为中学物理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课的新知引入较少,所以除了知识方面,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以将“STS——科学、技术、社会”定为本科时的指导思想,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联系在一起;将人、自然与社会有机关联在一起;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1]。
(二)教学设计思路学习能力是学习新知识,在内化新知的同时重新改造已有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发掘知识进化的一种能力表现。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一般表现为记忆力、理解力、概括表达力等[2],本节课以可视化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以STS教育为主要指导思想展开。
以物态变化知识回顾为引导,带领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全过程,再转向生活中运用物态变化知识的科学技术产品,将技术、社会融入课堂,最后再由人类社会生活切入,引出水资源匮乏、珍惜水资源的话题,再次回归到科学知识的探索与技术的应用。
课堂之外,组织学生独立进行书后的综合实践活动。
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图2所示。
图2 “水循环”教学思路设计二、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掌握水的三态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沭阳广宇学校初二物理备课组
课题: 2.5水循环课时:1课时
备课人:李立勇审核人:葛恒茂
教学目标: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
通过水循环导图的认识,归纳总结工作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知道热量是能量代一种形式。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物质三态的变化规律、吸放热情况,对水资源的认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同学们,面黄奔腾的江河和浩瀚的海洋都是由——(水)组成的,皑皑的冰山雪岭是由—(冰)组成的,飘荡的白云是由——(水和冰晶)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大气中还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水、冰雪、冰晶、水蒸气,他们都属于水的三态,他们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循环着,形成一个巨大的水的循环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系统——水循环。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认识水的循环
(1)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规律?
(2)如果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了,水循环还能进行吗?自然界的气候将会怎样?
(3)如果水循环停止了,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
(4)水循环过程能量是如何转移的?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水循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水资源就是巨大的能源,并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小结归纳】(板书)
(1)水循环的方式:
①陆地水循环;②海陆间水循环;③海洋间水循环。
(2)水循环的途径:
①蒸发;②降雨;③水气输送;④径流;⑤蒸腾;⑥下渗。
【思考讨论】: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1、联系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使物质发生转移。
2、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并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清洁。
3、使人类获得永不枯竭的水资源。
2、珍贵的水资源
【看一看】观察书本46页图片,启发学生讨论。
【议一议】
(1)水为什么珍贵?(2)水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点拨】让学生举例,教师不必做出评价,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后,教师可做概括。
启发学生从生产、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去考虑水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提供表现资源缺水情景的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不可缺性。
3、如何保护水资源
【看一看】
(1)资料:目前,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缺水,13亿人缺少饮用水,30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有40%的河流被污染,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
(2)图片:
【议一议】
(1)破坏水资源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
【点拨】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学习水源污染以及严重缺水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
我们应该知道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水的循环。
(2)珍贵的水资源。
(3)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四、作业《学习与评价》
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