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腿压棘法在腰椎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腰椎牵引方法腰椎牵引的优势

腰椎牵引方法腰椎牵引的优势

腰椎牵引方法腰椎牵引的优势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腰椎牵引是利用牵拉力与反牵拉力作用于腰椎,通过向相反方向的牵拉来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目的。

以下是分享的腰椎牵引方法,一起来阅读吧!(1)腰椎持续牵引法:此种方法比较简单,患者卧硬板床,用骨盆牵引带绕即固定,的左右两侧各连接—根牵引绳至床的脚端,绳子通过滑轮后每侧各悬挂15—20斤重量,床脚抬高5CM,以产生牵引力,24小时不间断牵引。

如开始时因不习惯感到不适,可以短时停止牵引或减轻重量但,再逐步增加至所需重量和牵引时间,—般需卧床3~4周,随着症状好转后允许每天少量起床活动,以不引起起症状为限、漫慢增加活动量,需再巩固疗效2—3个月。

防止急于早期正常活动导致症状复发。

若不抬高床脚,则应绑住上身,以对抗加由腰椎牵引。

牵引必须舍身骨益牵引带的拉力须作用在绍骨舅上,并须保护督突额跺防发生压疤。

⑵牵引床治疗:病人卧于电动控制牵引床上,胸骨及骨盆分别用特缚带固定,以超过体重10Kg的牵引力进行牵引1小时。

可给予数次减轻牵引力,这样病人既舒适又安全。

牵引后卧床1~2周,必要时在1~2周内可重复牵引3次。

⑶电动按摩牵引床:有的医院专门设计制造三种电动控制牵引床,在持续缓慢增加牵引力同时进行电动按摩,也有中定的疗效。

此法既达到牵引月的,又有按摩椎拿作用。

⑷三维动态牵引: 采用专门设计的电动三维运动牵引床,与普通牵引床最大的区别在于三维运动牵引床的床面一般可分为三段,以头颈段、胸腹段和骨盆下肢段,其骨盆下肢段床面不仅可以平面滑移而避免患者身体与床面产生摩擦力,而且可以沿着X、Y和Z轴进行任意的侧屈、旋转和屈伸运动。

牵引状态下的三维被动运动与自然状态下被动运动对腰椎结构尤其是椎间盘结构的生物力学效应有明显的差别,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治疗作用。

三维动态牵引还可按照被动运动的控制方式分为手控和程控,按照运动速度分为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

国产三维牵引床采用了程控快速运动模式,这种运动方式不能在发动后加以中止,且运动能量较大,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软组织的牵拉损伤,故并非理想的三维牵引方式。

调脊手法

调脊手法

调脊手法棘突偏歪一般是在颈椎正位片上,但若棘突偏歪超过1mm则表示该椎体有旋转畸形。

这样旋转手法的治疗就有了客观的依据。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作用点较端提手法更为准确,作用范围小。

而端提手法主要作用于上颈段,而定点旋转手法主要作用在中下颈段,旋转手法的作用方向主要是在旋转侧,而‘喀喀’声响与临床疗效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在施行脊柱旋转整复手法过程中,在前屈状态下施行旋转并尽可能采用定点整复手法,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腰椎部复位手法-扳按法三、扳按法1、侧卧定位斜扳法:适用于左右旋转式腰椎后关节错位者。

患者取侧卧位,使位于上面的下肢髋膝关节屈曲,位于下面的下肢伸直,医者面向患者前侧,用一手扶持肩前部,用另一上肢的肘关节内侧抵住臀部(这比用手掌按在臀部有2个明显的优点,一可留出这只手掌来固定患椎,可协调定位,提高定位斜扳的准确性;二可以省力,因肘关节要比手掌更有力。

还因肩部与腰椎之间的距离远比臀部与腰椎之间的距离大,根据力学的杆杠原理可知,一般情况下臀部这个力点要比肩部这个力点用力大)。

两手把腰部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扳动。

以上是常规的斜扳操作方法。

上法可改进为:首先获得准确定位,即要找准两个旋转力的交点。

如果要调整L5,扳动的力量应在臀部,肩部只起固定端作用;如调整L4,扳动的力量应在两端,即肩部与臀部同时用相等的力;如调整L3,扳动的力量应在肩部,而臀部处只起固定作用;如调整L2,除了扳动的力量应在肩部外,还应将另一只手固定在患椎的下一个椎体处。

L1以上至T12的调整方法同L2的操作方法。

2、俯卧按腰扳腿法:适用于旋转并反张(后突)的腰后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以L4棘突偏左后突为例(棘3左、棘4左后突,棘5右)。

患者俯卧,双下肢伸直,术者立其左侧,左手掌按于L4后突的棘突左旁,右手将患者右膝及大腿托起后伸,并渐扳向左后方,术者两手同时徐徐用力,并抬起放下往返2~4次,待其适应,腰部放松后,将其右下肢扳至左后方最大角度,此时左掌加大按压力,右前臂加“闪动力”,将其右下肢有限制的扳动一下,如此便可完成复位动作。

手法复位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法复位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图3
图4
传统医学·用药之道
图5
摇法 以双手掌置于腰部正中,左右推摇使肌肉 放松。
抖法 嘱患者俯卧位,双手握住患者踝部,轻微 抖下肢。
这些手法用力都要以患者能忍受住为度,手法 宜缓慢深沉,使力量直达深部,以分离粘连部位,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痉挛的肌肉也会得到松弛。
重手法复位 重手法是在肌肉松弛的基础上进行的,让患者 能够适应不会紧张,一般可分为搬腿、搬肩、侧 搬、盘腰、盘腿等重手法。运用此类手法时要用巧 劲,切忌暴力,掌握好时机,让患者感觉不到痛 苦,又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扳腿法 嘱患者俯卧位,医者一手按压在第3腰 椎和第4腰椎部位(编者注:大约是系腰带、皮带的 高度),另一手拖住患侧膝关节,使髋关节过伸, 然后同时交错用力,此时腰部往往有弹响声。然 后,改变体位再在对侧重复做1次。如图6。
经上述手法结束后,突出的髓核有望基本回 纳,让患者卧床休息片刻即可。嘱患者若还有轻微 的症状,可以隔日再做1次,腰部捆绑固定带。
(编者注能耐受为准,不作硬性规定,如果条件及身
体情况允许,最好能全部做一轮。此法有一定风
图7
险,应由技术熟练的专业按摩师进行,特别是重手
手法治疗,有轻有重
轻手法放松 轻手法主要是使肌肉放松,多采用点、压、 揉、推、滚、摇、抖等放松类手法,可选择多种手 法依次进行,每种手法可多次重复,使患者感觉到 舒适。 点法 以双拇指,顺后背正中线旁约2横指的距 离,从上往下按压至腰骶部。如图1、图2。
50 家庭医药 2014.02
图1
图2 压法 以两手交叉(注:手掌相对交叉,或掌心 贴掌根类似胸外按压般的交叉皆可),顺后背正中 线逐渐向下按压至腰骶部。 揉法 以手掌或掌根,按揉脊柱两侧的背阔肌, 重点在两侧肾腧穴部位按揉。 推法 以两手掌按压于脊柱两旁,给予一定压力 并推向两侧。如图3-图5。

骨科博士发明的腰椎盘突出锻炼动作

骨科博士发明的腰椎盘突出锻炼动作

骨科博士发明的腰椎盘突出锻炼动作腰椎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它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患者缓解腰椎盘突出的症状,骨科博士发明了一系列的腰椎盘突出锻炼动作。

这些动作结合了骨科学和运动学的理论,旨在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和姿势,加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第一组动作是躺姿锻炼。

患者先平躺在地面上,双腿弯曲,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然后,患者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慢慢抬起上半身,尽量将胸部抬离地面,但保持下半身稳定不动。

这个动作可以有效地拉伸腰部肌肉,减轻腰椎盘的压力。

第二组动作是坐姿锻炼。

患者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

然后,患者慢慢将上半身向前倾斜,尽量贴近大腿,同时保持下半身稳定。

这个动作可以刺激腰部肌肉,增加腰椎的灵活性。

第三组动作是站姿锻炼。

患者站直身体,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然后,患者慢慢将上半身向前弯曲,尽量让手指触碰到脚尖,同时保持下半身稳定。

这个动作可以拉伸腰部肌肉,促进腰椎的血液循环。

第四组动作是侧卧锻炼。

患者侧卧在床上,一只手臂垂直放在身体旁边,另一只手臂则放在头部支撑。

然后,患者慢慢将上半身抬起,尽量使腰部离开床面,但保持下半身稳定。

这个动作可以加强腰部肌肉,减轻腰椎盘的压力。

以上这些腰椎盘突出锻炼动作,都是经过骨科博士的严格研究和临床验证的。

这些动作不仅简单易学,而且可以在家中进行,方便患者随时进行锻炼。

患者每天坚持进行这些动作,可以有效地缓解腰椎盘突出的症状,提高腰部的力量和柔韧性。

当然,除了锻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长时间坐姿或弯腰工作。

此外,患者还可以配合一些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加速康复进程。

骨科博士发明的腰椎盘突出锻炼动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康复方法。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正确的姿势,患者可以改善腰部的力量和柔韧性,减轻腰椎盘的压力,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骨伤科常用的特殊检查法

骨伤科常用的特殊检查法

骨伤科常用的特殊检查法在骨伤科疾病的诊断中,常需要针对损伤局部采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检查方法。

常用的特殊检查法有:(一)颈项部1.头部叩击试验又称“铁砧”试验。

患者端坐,医生以一手掌心平置于患者头顶部,另一手握拳叩击头顶部的手背;若患者感觉颈部不适,疼痛或向上肢放射,则为阳性,提示颈椎病或颈部损伤。

2.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Spurling征。

患者端坐,将患者的头转向患侧并略屈曲,检查者双手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以手掌面压于患者头顶部;当出现肢体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则为阳性,见于神经损害,常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

3.椎间孔分离试验又称引颈试验。

患者端坐,检查者两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和枕部,向上牵拉;如患者能感觉到颈部和上肢疼痛减轻,即为阳性反应,常提示根性损害;其机制是拉开并扩大狭窄的椎间孔,舒展小关节囊,减轻对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使疼痛减轻。

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又称Eaten征。

患者端坐,医生一手握住患者病侧手腕,另一手放在患者病侧头部,双手向相反方向推拉;若患者感到疼痛并向上肢放射,即为阳性,多用于颈椎病的检查。

但应注意,除颈椎病根性压迫外,臂丛神经损伤、前斜角肌综合征者均可阳性。

5.旋颈试验又称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

患者端坐,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行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或出现头晕、头昏现象即为阳性,提示有颈椎病。

(二)胸腰部1.胸廓挤压试验检查分两步,先进行前后挤压,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胸骨和胸椎,前后挤压胸廓,如有肋骨骨折,则骨折处有明显疼痛感或出现骨擦音、摩擦感。

再行侧方挤压,两手分别置于胸廓两侧,缓缓用力挤压,如有骨折或胸肋关节脱位,则在损伤部位出现疼痛反应。

2.拾物试验置一物于地面,嘱患儿拾起,注意观察患儿的取物动作和姿势;正常时,应直立弯腰伸手拾起,当脊柱有病变、腰不能前屈时,患儿则屈髋、屈膝,腰部板直,一手扶住膝部下蹲,用另一手拾起该物,即为拾物试验阳性。

主要用于判断小儿脊柱前屈功能有无障碍,如胸腰椎结核。

中医腰腿痛经验

中医腰腿痛经验

中医腰腿痛经验
腰腿痛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受到困扰。

作为一个多年中医从业者,我想分享一些我在治疗腰腿痛方面的经验和观点。

我认为腰腿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等。

因此,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我通常会采用拔罐疗法和针灸疗法相结合的方法。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僵硬。

针灸则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促进局部的修复和恢复。

对于腰肌劳损引起的腰腿痛,我常常会推荐患者进行温热疗法和推拿按摩。

温热疗法可以通过增加局部的血液流动,缓解肌肉的疼痛和紧张。

推拿按摩则可以通过按摩和推拿来舒缓肌肉的疼痛和疲劳。

对于椎管狭窄引起的腰腿痛,我常常会采用中药内服的方法。

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改善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和调节椎管的狭窄程度来减轻疼痛。

除了治疗方法,我还会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腰腿的保护。

比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适当
运动和锻炼腰腿部的肌肉等。

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经验和观点,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治疗腰腿痛时最好还是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医生。

以上是我在中医腰腿痛治疗方面的一些经验和观点。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不妨试试中医的治疗方法,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祝大家身体健康!。

点压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点压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改用 肘 压 弹拨 疼 痛处 3 钟 。 以肘 压腰 椎 棘 突 , 分 再
收 稿 日期 :O 2 O 一O 2O一 1 8 作 者 简 介 : 锦 军 ( 9 4 )男 ( 族 ) 广 西 桂 平 市 人 , 医 黄 16一 , 汉 , 中
主治医师 。
推 拿 有 舒 筋 活 络 , 瘀 止 痛 , 解 粘 连 , 轻 散 分 减
渗 出, 后期 出现 粘连 、 生 。 增
2 3 侧 卧 点 压 拨 脊 法 患 者 侧 卧 , 面 的 腿 伸 . 下 直 , 面 的腿 曲膝 , 者 立 于 患 者 前 面 , 拇 指 点 上 术 用 压弹拨腰部上侧脊椎旁 , 点腰方肌、 脊肌 , 重 竖 着
眼 疼痛处 , L 自 至髂 嵴 , 量 由轻 至 重 , 遍 后 , 力 数
线 至 足施 以点 压法 , 以拇 指 腹 点压 弹 拨环 跳 、 再 委 中、 山、 孙、 承 公 然谷 穴 。力量 由轻 至重 , 求深 透 力 至筋骨。 2 2 单 腿 后伸 顶压 法 . 患者 俯 卧位 , 者 一手 抬 术
痊 愈 : 床 症 状 能正 常工 作 。 显效 : 临床 症状 、 体征 大部 分 消 失 , 影 响 工 作 。有 效 : 床症 状 、 征 部 分 改 不 临 体
善, 能做 轻工 作 , 活 部分 自理 。无 效 : 床症 状 、 生 临
体 征 无 改善 。本组 6 8例 , 治疗 时 间最 短 7天 , 长 最 2 月 。结 果 按 上 标 准 评 定 , 愈 5 个 治 6例 , 效 1 显 1 例 , 效 1 , 效 0 有 例 无 。
维普资讯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 志 20 0 2年 8月 第 1 o卷 第 4
・I 床 手 临 艮道

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手法有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手法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手法有什么
导语:说到腰椎间盘突出,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

腰椎间盘突出是现在较为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经常使患者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
说到腰椎间盘突出,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

腰椎间盘突出是现在较为常见的腰部疾病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经常使患者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所以,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有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过按摩来帮助恢复健康,那么,腰椎间盘突出按摩手法有什么?
(1)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在患侧腰臀及下肢用轻柔的滚、按等手法进行治疗,促使患部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速突出髓核中水分的吸收,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拉宽椎间隙,降低盘间压力,患者仰卧,用手法或器械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增宽,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力,甚至出现负压,便于突出物回纳,同时可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减轻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

(3)增加椎间盘外压力:患者俯卧,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然后在固定患部情况下,用双下肢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

本法可促使突出物回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

(4)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用腰部斜扳或旋转复位手法,以调整后关节紊乱,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

由于斜扳和旋转复位时,腰椎及其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从而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

反复多次进行,可逐渐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

再在仰卧位用强制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多成正相关,故不能用异位内
膜侵润深度解释腺肌病痛经和月经过多的原因及相互关系。

故应考虑还有另外因素,如子宫内膜和月经血中前列腺素的含量增高有关,前列腺素类中PGF
2a
可使
子宫和血管平滑肌收缩,PGE
2则抑制子宫收缩。

痛经患者经血
中PGF
2a 明显增高,其PGF
2a
/
PGE2比值明显高于无痛经者。

同时,月经量异常也与PGF
2a /
PGE2比值有密切关系,比值增
高月经量减少,比值下降则月经
量增多,如用两者比值的变化解
释是符合痛经与月经量在临床上
不一致的表现的。

如有某种药物能选择性改变
血中PGF
2a
浓度,使两者的比值
发生变化,则可能对痛经和月经
过多有分别的治疗作用。

缩宫素
能增加子宫内膜分泌PGF
2a
,本
人曾对无症状性子宫大出血者用
较大剂量的缩宫素加一般的止血
剂保守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涉珍.妇产科理论与实践.第2
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06~
608).
2 郑怀美.妇产科学.第3版.人民
卫生出版社.1994(345~346).
3 固本惠吉.PG与月经之关系.临
床妇科产科.1991(408~410).
4 谷菲.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
册).1994(12~15).
(收稿日期:2007年3月26日)
提腿压棘法在腰椎病中的应用
李培宏
(曲靖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云南 曲靖 655000)
关键词 手法腰椎病
腰椎病指因腰椎病变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以及下肢疼痛、麻木、行走乏力、间隙性跛行症状。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节奏加快,一方面得不到全身的锻炼,另一方面单纯性过度应用直至劳损。

临床发病率较高。

特别是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采用手法的治疗亦显重要。

其病症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急性腰扭伤、腰椎小关节紊乱。

1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于床上,身体放松以其它手法放松腰部肌肉,消除腰部肌肉痉挛。

医者立于床旁或者跪于床上,一手以碗豆骨垂直或倾斜按压病变棘突,另一手向上提高患者大腿,两手配合,同时用力,一按一提完成。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此法特别适用于神经根粘连
病例,腰椎间盘突出后与神经根
产生接触压迫,给神经根一刺
激,而产生炎性反应,因未及时
治疗,炎性渗出物不能及时清除
而粘连。

笔者认为:此法上提腿
下压棘突,使坐骨神经紧张度增
加。

压棘时神经根及椎间突出部
分受力产生分离,起到剥离粘连
作用。

故采用此法能提高疗效。

3 腰椎退行性病变
腰椎退变后,因脊柱应力线
的改变,棘椎位置的变化,腰椎
稳定性差,而出现临床症状,此
法的应用能取到整复关节,改善
患者腰椎应力曲线,从而增强腰
椎的稳定性。

4 腰椎滑脱
此法适用于Ⅰ度以下滑脱。

腰椎滑脱临床多见于前后滑脱;
多见后纵韧带松弛,因腰椎受自
身体重或外力作用下,使上、下
腰椎前后移位而成疾,此法直接
作用于后突棘突,使其向下移
位,上提腿部时使腰椎前间隙增
宽,有利于后移椎体前滑,腰椎
肌肉及韧带放松,消减手法对抗
力得以纠正椎体位置。

5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往往因用力不
当、腰部体位不正在力矩作用
下,是腰部一条或多条韧带或腰
椎关节的损伤,形成各受损肌
肉、韧带、关节囊出现充血水
肿、痉挛。

此法的运用还能起到
牵引的效果,能改善椎体位置,
整复关节,消除对受损肌肉、韧
带、关节囊的刺激,清除炎性反
应,解除痉挛,利于受损组织的
修复。

6 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椎小关节紊乱于某种意义
上讲,亦可以归纳为急性腰扭伤
范畴,是腰椎间小关节在不当力
作用下成疾。

病变多为滑脱嵌
钝、小关节囊受损或棘突偏歪。

1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年总第87期 
此法能使椎间隙增宽、纠正棘突方向、整复关节,从而解除滑膜嵌钝,关节囊所受刺激得以解除,而使症状消除或减轻,起到治疗效果。

7 椎管狭窄症
该病的手法治疗,对骨性狭
窄,虽不能改变椎管狭窄,但
此手法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有
效率。

笔者以为提腿压棘过程
中,能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
径变大,使腰棘神经根在椎间
孔内活动位置加大,增加回旋
余地。

(收稿日期:2007年1月14日)
侗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86例
龙东清
(三江侗族自治县中医院,广西 三江 545500)
关键词 侗医药 中西医结合 治疗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临床比较多见,笔者2000年6月以来,采用侗医药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86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1 对象 本组病例男58例,女30例,年龄16岁~60岁,病程均在6月~10年,其中浅表性胃炎68例,萎缩性胃炎5例,胃窦炎15例。

诊断标准均依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为准,所有治疗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治愈好转以胃镜检查为准。

1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中西医两法治疗。

(1)西医治疗:灭滴灵片012g,日3次,口服,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2粒,口服,日3次。

(2)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汤口服,每日1剂。

处方:党参30g,丹参15g,川楝20g,黄芪20g,红花10g,川芎10g,没药15g,元胡15g,乌药15g,砂仁20g,吴茱萸10g,黄连6g,水煎服,先将药物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熬,连煎2次,
将2次所剩药液混一起,分3次
上、中、下午口服。

根据临床症
状而加减,如呕吐明显者于上方
去黄连,加半夏、苏梗各15g,
如泛吐酸水者加乌贼骨20g,如
便秘者加火麻仁10g,如受寒凉
刺激症状明显者加良姜、香附各
12g。

(3)侗药鱼腥草(侗语:
麻萨文)捣烂温敷脐部,日1~
2次,治愈好转标准:治愈:①
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
分泌正常。

②胃镜所见及粘膜组
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

好转:
①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
泌接近正常。

②胃镜所见及粘膜
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
小。

2 结果
所治86例中治愈66例,治
愈率76%,好转12例,好转率
24%,总有效率为100%,治疗
时间最长为90天,最短者为20
天,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未见
毒副作用。

3 讨论
现已公认,幽门螺杆菌
(以下简称Hp)为慢性胃炎之
病因,50年前,从胃粘膜中发
现G-弯曲杆菌并没有引起人们
的注意,近10多年以来,通过
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证实Hp是
引起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胃窦
炎的一种主要因素,这种细菌在
我国感染率极高,慢性胃炎的阳
性率80%~95%,它与胃炎的
关系从以下五个方面已得到证
实:①与慢性胃窦炎密切相关。

②在胃粘膜急性炎细胞浸润处存
在几种细菌。

③细菌的密度与炎
症细胞浸润数量成正相关。

④直
接抗Hp能逆转或使胃粘膜的急
性炎症好转。

⑤吞服Hp后出现
实验性胃炎,人类受Hp感染后
即可出现急性胃炎的表现,急性
期若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会很
快转变成慢性胃炎。

该菌开始时
寄存于胃窦的表浅粘膜内,穿透
整个粘膜层分布于腺体周围,并
不断向胃体扩散,造成淋巴细
胞、浆细胞浸润,而发生腺体萎
缩,且与胃腺肠化密切相关。


关资料表明,抗Hp的抗生素很
多,且联合用药效果较好,故笔
者采用灭滴灵、庆大霉素联合使
用,起到了协同相加的作用,同
时据实验表明,温胃散寒,健脾
2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年总第87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