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研究

合集下载

异质性企业生产率与出口关系文献综述及述评

异质性企业生产率与出口关系文献综述及述评

异质性企业生产率与出口关系文献综述及述评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逐步深化,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外学者对其研究日益深入。

企业异质性视角下生产率与出口关系的研究是新世纪以来新新贸易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前沿理论和研究热点。

研究文献主要包括已执行企业贸易理论、“”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

标签:异质性企业自我选择出口学习一、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对企业异质性的研究首先源于对大量微观层面数据的经验发现,同质性企业模型已经无法解释这种微观层面的贸易模式。

由此应运而生的以Melitz和Bernard与Eaton,Jensen和Kortum(BEJK)为代表的两类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致力于解释上述经验数据,成为21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领域的前沿和热点。

Melitz(2003)在Hoenhayn动态产业模型和Krugman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的有机结合基础上,提出企业异质性假设,通过构建异质性厂商动态产业内贸易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只有高生产率企业可进行出口贸易,低生产率企业只能进行国内贸易,并且随着出口贸易的逐步展开会使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从而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率。

Baldwin(2005)以Melitz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企业的生产率,认为高生产率对企业的出口是一种优势。

与Melitz构建的模型不同,BEJK(2003)构建的模型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法,引入Bernard竞争而非垄断竞争,研究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以及贸易自由化对美国出口、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影响。

Bernard(2003)通过扩展李嘉图模型,引入异质性企业假设,认为出口企业较非出口企业有较高的要素生产率。

在这类模型中,所有企业在李嘉图框架下采用不同技术生产同一种产品,任何国家的消费者从全球所有国家的最低成本生产者中购买商品①。

国内致力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研究,分别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高科技产业企业、浙江省的制造业企业等微观层面的数据,大多数学者的实证结果符合Melitz模型的理论,只有极少数的国内学者在对中国制造业做实证检验时发现“生产率悖论”。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原因研究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原因研究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原因研究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但与此中国企业的生产率却相对较低。

这种悖论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企业出口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产品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并且中国的出口量一直呈现增长态势。

与此中国企业的生产率却相对较低。

虽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生产率的提升并不尽如人意。

二、中国企业生产率的现状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中国企业的生产率却仍然相对较低。

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生产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一些新兴经济体的水平。

这种悖论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三、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原因1. 技术水平不高中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相比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国企业在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这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不高,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率。

2. 产业结构单一中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中低端制造业,这种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导致了企业生产率的低下。

这些产业往往对技术和创新要求不高,企业缺乏动力去提升生产效率。

3. 管理体制不够灵活中国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对较为僵化,往往存在着过多的行政审批和冗余的管理程序,这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调动资源,提升生产效率。

4. 人才短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乏。

这导致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管理方面的不足,从而无法有效提升生产率。

四、解决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对策1. 提升技术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含量,提升技术水平。

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2. 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应该引导企业加大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力度,逐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中国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方向发展。

中国企业出口行为与生产率关系的历史回溯:2001—2007

中国企业出口行为与生产率关系的历史回溯:2001—2007

素 对 企 业 出 口溢 值 的 影 响 显 著 。同 时 , 口企 业 与 非 出 口企 业 的生 产 率 增 长 差 异 较 显 著 , 此 验 证 了 企 出 由 业 出 口学 习 效 应 的存 在 。且 所 有 制 因 素 对 出 口企 业 与 非 出 口企 业 生 产 率 增 长 均 无 较 大 的影 响 , 由此 说 明 我 国企 业 支 持 出 口学 习 效 应 而 不 支 持 自我选 择 效 应 。 因此 , 以往 中 国 企业 通 过 出 口行 为 获 得 学 习效 应 对
S ft r n ir eeto is 0 wa ea d M c o lcr n c ,Pe i g Un v r iy,Bejn 0 8 1 k n i e st ii g 1 0 7 )
Ab t a t s r c :Ba e o h e s r me s o 7 s d n t e m a u e nt f 22 Chi e e it d c n s ls e ompa e ’pr du tv t d i g t nis o c i iy urn he pe i d 2O 1 2 0 ro 0 — 0 7。 a f he e fs l c i n fe t a l a n ng by e p tng fe t i Chi s nd o t s l— e e to e f c nd e r i — — x ori e f c n ne e e po t e e prs s x r nt r ie ,we fnd n i iia fe e e n pr du tv t t e i o sgn fc ntdif r nc si o c i iy be we n wou d beex ori l — p tng
e t r rs sa n — x or i ne . T h o c i iy n n e p ie nd on e p tng o s e pr du tv t i w o d b e p tng e t r rs s s o ul — e x or i n e p i e i n t a pa e l g rt n no — x r i g e e prs s,w hih i i a e h b e e o he s l— e e to p r nty hi he ha n e po tn nt r ie c nd c t st e a s nc ft e fs lc in e f c n r ve h i iia ti fue e o he e p tf c oro nt r rs s e o to r l w . A t fe ta d p o st e sgn fc n n l nc ft x or a t n e e p ie ’ xp r ve fo

中国服务业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自我选择效应还是出口学习效应

中国服务业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关系——自我选择效应还是出口学习效应

立 方 程 模 型 对 江 苏 制 造 业 企业 微 观 数 据 进 行 了 实 证 检 验 ,研 究 发 现 T F P 可 以 促 进 中国
业 企 业 在 攀 升 全 球 价 值 链 的 过 程 中 , 由于 受 到 了 国 际 大 买 家 以 及 跨 国公 司 的 双 重 阻 击 ,只 能 从 事 低 附 加 值 、低 利 润 的 价 值 链 环 节 ,被 发 达 国 家 攫 取 了 全 球 化 的 大 多 数
利 润 ;而 同 为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印 度 则 通 过 承 接 国 际 服 务 外 包 推 动 了 本 国服 务 贸 易 的 发
杨 晨
( 南开 大学经 济学院 ,天津 3 0 0 0 7 1 )

要 :本文采用2 0 1 1 年中国服 务业上市企 业数据 对企业与生产率的 “ 自我选择 ”及 “ 出 口中 学”效应进行 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 ( 1 )出口是 中国服务业企业生产 率提升的重要影 响 因素 ,同时企业 生产率的提 升也促进 了出口规模 的扩 大; ( 2 )在 分所有制企业的检
作者 简介 :杨 晨 ,男 ,南 开 大学 经 济 学院 博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产 业 经 济与 服 务经 济 。

51—
所 以具 有 较 高 的 生 产 率 ,是 因为 只 有 高 生 产 率 的 企 业 才 能 克 服 国 际 市 场 上 的 额 外 成 本 ,而 并 不 是 由 于 从 事 出 口业 务 造 成 的 。 本 文 以 这 两 种 假 说 为 基 础 ,从 微 观 层 面 对 中 国服 务 业 上 市 企 业 生 产 率 与 出 口的 关 系 进 行 了 实 证 检 验 ,希 望 可 以 深 化 对 服 务 业 企 业 出 口与 生 产 率 内在 联 系 的 理 解 ,为 中 国服 务 业 企 业 进 一 步 参 与全 球 服 务 业 价 值

中国企业出口增收不增利吗?——基于广义倾向得分匹配的经验研究

中国企业出口增收不增利吗?——基于广义倾向得分匹配的经验研究

中国企业出口增收不增利吗?——基于广义倾向得分匹配的经验研究陈勇兵;谭桑;李梦珊;康吉红【摘要】粗放型贸易增长模式在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在控制企业出口“自我选择”的基础上,考察2003~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强度对销售额增长率及利润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初期,为尽量减少出口风险而进行的试探性出口会暂时降低企业销售额增长率,一旦坚定了进军海外市场的决心,企业出口强度与销售额增长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销售额增长率随出口强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与非出口企业相比,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反而会随出口强度的提高而下降.导致中国企业出口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且大多采取加工贸易方式,摆脱这种状况的出路是培育基于国内市场空间的国内价值链.【期刊名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9页(P131-139)【关键词】出口强度;销售额增长率;利润率;广义倾向得分匹配【作者】陈勇兵;谭桑;李梦珊;康吉红【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52.62一、引言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独特地参与全球经济行为的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同,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出口爆炸式增长[1]。

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以及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再利用国际大买家的市场势力出口到世界各地。

然而,这一模式在创造中国出口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导致中国出口产品在质量、品牌及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缺乏国际竞争力,只能依靠低价策略争取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在大多数出口产品中,中国只承担了这些产品全球化生产链中的加工组装环节,这些产品与其说是“中国制造”,不如说是在中国“加工组装”,中国企业仅从中赚取了少量的加工费。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原因研究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原因研究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原因研究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指的是中国企业在出口贸易中的生产率相对较低的现象。

明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家之一,然而中国企业的生产率却相对较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出口-生产率”悖论。

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中国企业在生产中往往倾向于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成本较低的生产设备,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这使得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难以提高生产力水平。

我国制度环境存在一定问题。

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和监管限制,而出口市场则相对较为宽松。

这使得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需求相对较低,而更多地侧重于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等方面。

制度环境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在生产中缺乏积极推动创新和提高生产率的动力。

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问题。

中小企业是中国企业中的主力军,但由于缺乏资本和信用等方面的不足,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一直相对较低。

而出口市场往往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使得中小企业的出口能力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其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也是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原因之一。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将生产线外迁至低成本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生产线外迁往往导致工人流失、员工素质下降等问题,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无法得到提高。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高、制度环境不完善、融资困难以及劳动力市场问题等方面。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完善制度环境,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以及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破解,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中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中国出口贸易竞争力的SWOT分析中国出口贸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贸易结构也逐步优化,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主要中心之一。

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需要,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着竞争性、可持续性等挑战,需要进行SWOT分析,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提高出口贸易竞争力。

一、中国出口贸易的优势中国出口贸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大规模生产与低成本制造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竞争优势明显,具有多品种、大批量的生产能力,能够通过工业化、标准化、系列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

2.优越的生产要素除了低成本劳动力,中国还具有大规模的高质量人力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等优势,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在制造业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补贴和贷款等,这些政策支持有助于减轻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4.外贸规模和经验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能够通过自身外贸资源和外贸平台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提高出口贸易的效率和质量。

二、中国出口贸易的劣势中国出口贸易的劣势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创新能力不足虽然中国制造业成为全球领先的制造基地之一,但其技术创新能力却难以和发达国家相比。

此外,中国企业在研发支出、专利布局等方面相对较少,这导致它们在全球市场上难以保持竞争力。

2.产品质量不稳定虽然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具有低成本优势,但在产品质量上却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有些企业为了追求低成本,会采用低价原材料、劣质工艺等方式缩减成本,导致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缺乏竞争力。

3.环保问题和社会形象随着全球对环保和社会形象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开始关心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环保和社会形象问题。

中国一些企业在环保等方面的草率和不良行为留下了不良印象,这对企业形象和产品竞争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国际贸易论文:出口固定成本、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之国际贸易学研究

国际贸易论文:出口固定成本、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之国际贸易学研究

国际贸易论文:出口固定成本、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之国际贸易学研究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文章采用2000—2006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对接数据,以中国对美国、俄罗斯等11 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企业为样本,分析出口固定成本和融资约束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基于企业所有制、地理区域和贸易方式,进行分样本实证分析。

第1 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经历40 年的改革开放之路,中国经济取得较为迅猛的发展,进出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量增长速度惊人。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3 年到2017 年之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都基本保持在24 万亿元以上,尤其2017 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高达27.79 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借着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中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取得巨大的增长和进步,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国际贸易中,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常常被视作该国出口贸易水平、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

我国在传统贸易的发展上只强调出口产品数量的优势而忽略了出口产品质量的内涵,导致我国企业出口产品一直被外国消费者认为是廉价而低质量的。

就需求方面而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福利水平的广泛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倾向于购买高质量产品就是其中一项重要表现。

中国企业如果一直凭借廉价劳动力进行低质量产品生产,凭借低价格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将会阻碍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就供应方面而言,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一般意味着该企业或行业科研投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伴随着资源重新分配和生产率的提高。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我国经济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改变旧有只追求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转而追求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

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

我国企业出口及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的分析研究

我国企业出口及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的分析研究

摘要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的重要推动因素。

随着近两年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以及我国企业所处全球生产链的低端环节,中国企业“走出去”势在必行。

但是中国企业是否能够完成转型,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从对外出口转向对外直接投资,以及从出口转向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都是本文将进行分析的问题。

本文通过出口和投资的理论分析,以及利用中国各行业企业的数据的研究,对于我国各行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问题进行剖析。

对企业的国内销售、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依据生产率的判断的标准,并且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企业同时选择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

本文从动态、微观的角度分析企业生产率对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的影响。

在对已有的贸易投资行为选择模型进行分析的同时,对该模型进行一定的拓展,将原有模型中企业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进行进一步划分。

根据理论模型的推导,本文得出生产率是企业贸易投资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企业的贸易投资行为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率区间划分而进行选择。

不同生产率的企业依据其所在生产率区间的不同,可以选择国内销售,出口或者对外直接投资。

利用我国36个行业10年的面板数据,根据永续盘存法计算出我国36个行业的生产率,将其按照生产率区间进行划分,得出各个行业适合的贸易投资行为模式,并且对中国36个行业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之间关系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企业贸易行为的模型中生产率与出口正相关的关系在中国同样适合。

也就是说,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生产率的估计来进行贸易投资行为的选择。

最后,依据本文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但是,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采用“走出去”的战略。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率的大小进行衡量。

如果企业生产率位于[2,6]的区间,那么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如果企业处于生产率位于[1,2]的区间,那么进行出口选择是有利的;如果企业处于生产率位于[0,1]的区间,那么企业仅适于国内生产。

中国计算机制造行业的自我选择和出口学习效应——基于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

中国计算机制造行业的自我选择和出口学习效应——基于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
p r o d u c t i v e . Ke y Wo r d s : s e l f - s e l e c t i o n e fe c t ; l e a ni r n g ・ - b y - - e x p o r t i n g e fe c t ; e x or p t e n t e pr r i s e ; n o n - e x p o r t e n t e r p r i s e
ZHA0 Xi a o . me i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B u s i n e s s a n d E c o n o mi c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 , C h i n a )
f o r t h i s i s t h a t k n o wl e d g e f r o m f o r e i g n b u y e r s a n d c o mp e t i t o r s h e l p t o i mp r o v e t h e os p t - e n t r y p e r f o m a r n c e o f e x or p t s 1 a _ — 翻 r s . F u r t h e r mo e. r e x p o t r e n t e pr r i s e a r e e x p o s e dt omo r ei n t e n s e c o mp et i t i o na nd h a v et oi mp r o v ef st a e r ha t nn o n e x or p t e r s . E x p o r t i n g ma k e sf ir m mo r e

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

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出口活动是否促进了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提高。

通过深入分析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我们试图理解出口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具体影响及其机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出口作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的理论和文献,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运用适当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检验了出口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不仅关注出口与否对企业生产率的直接影响,还进一步探讨了出口强度、出口目的地等因素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出口活动确实促进了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提高。

这一结论不仅为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同时,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出口生产率效应存在差异,这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视角。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出口促进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提升企业生产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企业决策者则可以根据自身的出口经验和行业特点,制定合适的国际化战略,以实现生产率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出口对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为相关理论和政策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我们有望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文献综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随着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这背后是否伴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出口对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

中国工业行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

中国工业行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

中国工业行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摘要】本文选取2001-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检验我国工业行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行业的生产率与出口在2001-2004年虽然为正相关,但最近的2005-2009年的数据分析显示相关系数并不理想,且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生产率越高的出口越少, 而生产率越低出口反而越多,这与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相悖;出口对生产率的影响也不明确,出口贸易并没有提高我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不仅如此,其还对生产率有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符合出口学习效应的。

导致我国工业行业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加工贸易较多,且占据了出口贸易的主体。

【关键词】工业;出口;生产率1.引言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出口与增长率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两个方面。

就自我选择效应方面而言,大量的经验证据支持了自我选择效应(如aw,( 2000)[1];出口与生产率国际研究组(isgep),2007)[2])。

而到目前为止,关于出口学习效应的经验结论仍不清晰,一些文献支持存在出口学习效应(如de loecker,(2007)[3];张杰等,(2009)[4]),然而,还有部分文献并没有发现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生产率增长方面存在差异(如bernard和jensen,(1999);clerides等,(1998))。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验证出口与中国工业生产率之间的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

2.实证分析2.1 生产率与出口值的计算本文采用参数法中的近似全要素生产率(approximate tfp,简作atfp)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来自head和ries(2003)文献,其本源是参数方法中的“索洛残值法”的衍生,优点是计算方便,而且集合了参数方法的优势,公式如下:atfp=lnq/l-slnk/l其中:q为产出,l 为劳动投入,k为资本投入,s代表生产函数中资本的贡献度,并引用hall和jones(1999)的文献中对于s的设定s=1/3,做这样的设定基于以下理由:第一,相关文献使用很多,且基本符合实际情形,具有统计上的普遍性;第二,即使设定不够准确, 但其对于行业真实生产率的反映准确性程度也是高于劳动生产率的。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微观视角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微观视角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微观视角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测算与分析,从微观的视角探讨了影响中国企业出口质量的决定因素,并提出了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对策建议。

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投入、技术研发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以及质量管理水平是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中国企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供应链管理并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决定因素;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微观视角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的产品出口量持续增加。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面临着出口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保持竞争优势的问题。

因此,探讨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测算为了测算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指标。

首先,可以从产品质量调查中收集关于产品的质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其次,可以通过设定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估。

最后,可以借助国际质量认证机构的评估报告,了解产品是否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出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

3. 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人力资本投入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高素质的员工在产品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等环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次,技术研发能力对产品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可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第三,供应链整合能力也对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完善的供应链管理能够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稳定,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最后,质量管理水平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如果企业能够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机制,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就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出口贸易竞争力的SWOT分析研究

出口贸易竞争力的SWOT分析研究

出口贸易竞争力的SWOT分析研究导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影响日益增加。

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形式,出口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全球市场上竞争激烈的今天,能否具备出口贸易竞争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出口贸易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SWOT分析是一种权衡分析的方法,通过评估一个组织(国家)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并同时考虑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发现发展潜力和制定相关战略。

本文将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出口贸易竞争力展开研究,以期提供发展出口贸易的启示和建议。

一、优势(Strengths)1. 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出口贸易竞争力的优势之一在于产品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技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使许多国家不断提升其产品质量,并推动新技术和创新的应用。

例如,德国的汽车制造业以其卓越的工程和高质量的汽车闻名于世,这为其产品赋予了高附加值,提高了其出口竞争力。

2.成本和资源优势另一个出口贸易竞争力的优势是低成本和丰富的资源。

一些国家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使其能够以较低价格生产产品。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这给了中国企业出口贸易的优势。

3.市场多元化和渠道拓展拥有多元化的市场和渠道拓展也是出口贸易竞争力的一大优势。

依赖于单一市场的产品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而拓展多元化的市场和渠道可以降低风险并开辟更多的商机。

例如,澳大利亚成功地将出口市场多元化,包括亚洲、欧洲和美洲,从而增强了其经济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二、劣势(Weaknesses)1.技术短板和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国家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存在短板,这给其出口贸易竞争力带来了劣势。

缺乏新技术和研发能力,导致产品质量低下或无法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因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在全球市场上难以竞争。

2.贸易壁垒和国际制度限制贸易壁垒和国际制度限制也是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劣势之一。

一些国家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和其他贸易壁垒,限制了其产品的进入国际市场。

出口强度、资本密集度对中国出口企业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的影响

出口强度、资本密集度对中国出口企业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的影响
“ 生产率悖论 ” 。总体层 面上 ,出 口企业存在 自选择效应 ,并且这 种 自选择效 应对各种 所有制 企业和不 同资
本 密集度 企业均存在。在考虑 国内外市场进入 成本 的情况下 ,高 生产率 的企业选择 同 时进 入 国内外两 个市 场 ,表现 出 自选 择效应 ;而低生产率 、高 出 口强度 的 企业选择 进入 国外市场 ,不存在 自选 择现 象 此 外,
展 中 国家 的研 究 ( 如T u c c i ,2 0 0 5 ;B l a l o c k和 G e r t l e r ,2 0 0 4 ;D e L o e c k e r ,2 0 0 7 ) 人 多 支 持 学 习效 应 。B e r n a r d 、J e n s e n和 S c h o t t( 2 0 0 6 ) L 4 / 认 为 ,多 数情 形 下 这 种 出 口学 习效 应 表 现 为 发 展 L } J 国 家
产 率悖 沦 ” ,对 学 习 效 应 的研 究 结 论 尚 未 取 得 一 致 性 结 沦。 ( 1 ) 支 持 学 习 效 应 的 研 究 :邱 斌 等 ( 2 0 1 2 ) 于 中国制造 业 微观 企业 ,采 用 倍 差 匹配 方 法 柃 验 得 出 中 国制 造 业 企业 同 时存 在 显 著 的 出 口学 习效 应 和 自我选 择 效应 ,且 均 随时 间推 移逐 渐增 强 ;邵 敏 ( 2 0 1 2 ) 利用 2 0 0 0— 2 0 0 6年持 续 经营 的工 业企 业数 据进 行实 证研 究 ,并按 两位 数行 I 代 码 划分 高技术 、中 高技术 、中低技 术 和低 技术 四种
[ 收稿 日期 ]2 0 1 3—1 0—1 0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青年项 目:基 于技术溢 出和吸 收能力 的本土供应商生产率 提升研究 ( 批准 号 :7 1 2 0 3 0 7 7 ,主持人 :杨

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第36卷 第3期2023年5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 o l .36 N o .3M a y 2023收稿日期:2023-04-18作者简介:赵喜洋(1980-),男,湖北麻城人,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李 军(1999-),男,湖北荆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农业经济研究㊂通信作者:闫文收(1985-),男,河北保定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㊂*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评估与优化研究 (22Z D 090)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赵喜洋1,李 军2,闫文收2(1.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2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3)摘 要:中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攻坚期,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升级对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㊂但由于 逆全球化 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㊂以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利用引力模型有效测度企业面临的贸易不确定性,实证研究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深入剖析其影响机制㊂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作用,即贸易不确定性越低,企业生产效率越高;贸易不确定性对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非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贸易不确定性主要通过企业研发投入的中介作用影响企业生产率㊂本研究结论对在贸易不确定性背景下更好地促进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政策启示㊂关键词:贸易不确定性;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中介效应中图分类号:F 424.7;F 75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3/j.i s s n .1671-6477.2023.03.007一㊁引 言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着深刻变革,而逆全球化思潮兴起㊁气候变化以及局部军事及政治冲突等,使得世界经济及贸易环境愈发充满不确定性㊂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提升更加步履维艰㊂国内深化改革及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使得中国制造业企业必须转变过往粗放型发展模式,将企业竞争优势来源转变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㊂在此背景下,使得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研究视角,并成为学术界和社会现实最为紧迫的任务㊂学界虽有一些研究从企业进出口行为㊁要素投入㊁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1-4],但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贸易不确定性是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将成为新的研究突破口㊂因此,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理论和经验分析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㊂鉴于此,本文将聚焦贸易不确定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㊂首先,根据中国与全球各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利用引力模型估计出中国整体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贸易不确定性,再计算出各省份面临的贸易不确定性水平㊂其次,使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29个两位数工业行业数据,用O P 方法计算出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水平㊂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贸易不确定性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使用倍差法处理基准回归中的内生性问题,同时进行稳健性检验㊂在基准回归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贸易不确定性对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不同影响,并从企业要素投入角度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剖析贸易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㊂㊃65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本研究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使用引力模型估算出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贸易不确定性,拓展了不确定性研究的范围;第二,以中国企业微观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贸易不确定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贸易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三,数量化考察了贸易不确定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对不同机制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度量,得出了企业面临贸易不确定时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支持依据㊂二㊁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一)贸易不确定性与企业行为不确定性是指投资环境信息的不确定,包括政策㊁经济状态㊁要素市场价格㊁产品市场价格等方面信息的不确定[5]㊂国外文献关于贸易不确定性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影响出口市场上企业的进入退出以及企业中间产品的投入两方面㊂如H a n d l e y使用动态异质性企业模型构建了政策不确定性下企业进入或退出出口市场的理论框架,并以澳大利亚加入WT O为例进行了经验检验[6]㊂H a n d l e y& L i mão指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不仅增加了出口商的数量,还增加了出口产品的种类,即不确定性下降能显著提升企业与产品进入[7]㊂国内关于贸易不确定性与企业行为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㊂苏理梅等基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视角,利用中国加入WT O前后美国对中国产品进行关税调整这一自然实验,通过倍差法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8]㊂汪亚楠和周梦天研究了中国加入WT O之后,贸易不确定性㊁关税减免对中国出口产品分布的影响[9]㊂钱学锋和龚联梅认为区域贸易协议降低了中国面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出口[10]㊂陈虹和徐阳㊁毛其淋和许家云㊁孙一平等分别讨论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企业就业人数㊁企业储蓄行为㊁企业内部工资不平等的关系[11-13]㊂汪亚楠㊁张平南等分别研究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出口企业短期利润和长期利润的影响,及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14-15]㊂张夏等讨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的关系[16]㊂虽然已有文献研究了贸易不确定性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且引领了不确定性研究新的方向,也开启了不确定性研究的新篇章,但较少对企业面临贸易不确定性时企业生产率受到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而给出确切答案㊂依据上述文献,贸易不确定性显著影响企业资金与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投入,也对产品质量及出口行为产生作用㊂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㊂假设1: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作用,即贸易不确定性越低,企业生产效率越高㊂(二)生产率有效测度及影响因素全要素生产率(T o t a l F a c t o r P r o d u c t i v i t y,简称T F P)反映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要素单位平均产出水平,也就是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出的总体效率㊂按照关注点不同,宏观方法主要关注国家㊁地区或产业的总体生产率水平或增长率,微观方法则是针对个体企业的考察,而宏观的生产率水平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微观生产率的线性加总[17]㊂B r a n d t等[18]将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从宏观转入到微观层面,国内学者田巍等[19]㊁盖庆恩等[20]㊁吕越等[21]㊁林毅夫等[22]开始研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㊂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常见方法主要有O L S㊁F E㊁O P㊁L P和GMM㊂其中,O L S方法由于存在同时性偏差和样本选择偏差,尤其同时性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而被认为具有较大缺陷㊂而针对O L S方法中同时性偏差和样本选择偏差的不同修正方法便产生了后面四种T F P计算方法㊂鲁晓东和连玉君运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使用上述五种方法计算了中国主要工业企业的T F P[17],最终横向对比发现半参数方法中的O P方法和L P方法能够较好处理上述偏误[18-19]㊂大量文献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企业进出口行为㊁要素投入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展开研究㊂企业进出口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研究发现,只有最具生产率的企业才能支付得起进入出口市场的成本[20],因而出口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生产率水平,即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的存在㊂这一效应也得到大量经验研究的证实㊂相较之下,只有少部分文献证实了出口学习效应的存在,即出口显㊃75㊃第3期赵喜洋等: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著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增长[21-22]㊂李小平等[23]以及高凌云和王洛林[24]也证实了进口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促进作用㊂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T F P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5],但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26]㊂考虑到技术创新和新知识的外部性,B e r n s t e i n&N a-d i r i[27]㊁夏良科[28]㊁孙晓华等[29]学者们进一步考察了行业R&D活动的溢出效应对相关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㊂已有研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多维度㊁多视角的理论和实证分析㊂本文以非经济因素导致的贸易不确定性为新的研究视角,分别提出以下假设㊂假设2:即使面临同样贸易不确定性,对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㊂假设3:企业生产要素投入与技术创新等因素显著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㊂(三)贸易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贸易不确定性也可通过贸易自由化水平得到侧面反映,大量研究理论和实证分析了贸易自由化水平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㊂企业创新对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在学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创新提高企业生产率水平,对企业具有长期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当生产要素投入达到一定水平时,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只能依靠创新完成㊂根据企业异质性理论,由于 自我选择 效应的存在,高生产率企业选择进行国际贸易[30]㊂因而,更高的创新水平促使企业作出出口决策㊂但创新与出口之间从来不是单向的连接关系㊂企业通过出口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分摊创新的投入成本而获得更高收益,另外,通过技术溢出和竞争激励,企业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31]㊂也有学者提出,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出口提高创新水平,这其中要考虑到企业将研发投入转化为现实收益的能力㊂李兵等[32]对中国工业企业的研究发现,出口对于自主创新技术的促进作用主要在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企业中㊂类似地,有研究发现[33],处于创新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反而会阻碍企业的国际化扩张㊂康志勇的研究发现[34],出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大规模企业能主动进行出口学习,出口对创新的影响为正,而对于小规模企业,出口对创新的影响为负㊂为厘清贸易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我们提出以下假设㊂假设4: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时,可以通过规模扩张(增加固定资产或就业人数)和增加研发投入两种方式提高生产率㊂三㊁研究设计(一)模型设定在上述理论文献分析基础上,围绕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设定计量模型如下:T F P i t=β0+β1㊃P R O C p i t+β2㊃X i t+U I+U t+εi t(1)其中,i代表企业,t代表时间,p代表省份,T F P i t代表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P R O C p i t代表各省份面临的贸易不确定性水平,X i t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U I为行业固定效应,U 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 t表示随机扰动项㊂(二)样本与数据为了充分研究贸易不确定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使用的数据按需要来自三个数据库㊂第一个是由国家统计局建立并维护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其样本范围为全部国有企业以及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这一标准在2011年改为2000万元以上)㊂本文使用了该数据库中2000年到2007年的样本,并依据其所提供的企业财务指标计算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㊂参照杨汝岱的方法[35]对该数据库的处理分为两个部分,即构建面板和剔除部分异常样本㊂在此基础上,参照戴觅和余淼杰标准[36]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共保留观测值1080699个,399729家企业㊂其中,制造业样本数为999112,合计370673家企业,其中,制造业样本是本文讨论的重点㊂第二个是引力模型数据库数据,主要来自G l i c k&R o s e[37],该数据库包含1950-2015年全球200个国家双面贸易流量的数据,并包含国家和国家之间关系特征的数据㊂第三,在度量企业贸易不确定性时,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取中国31个省(市㊁区)进出口贸易量㊃85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的数据,以每个省(市㊁区)进出口贸易占全国贸易总量份额为权重来计算每个省(市㊁区)贸易不确定性㊂(三)指标测度1.核心解释变量:贸易不确定性本研究中的贸易不确定性是由非实体经济(如政策㊁战争㊁技术等)导致的贸易波动,也就是除经济因素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而产生的贸易不确定性[38],其不同于由于经济本身而导致的不确定性㊂使用该指标时,需基于以下两个假设:其一,假定中国每个省份企业在同一年所面临的贸易不确定性相同;其二,每个省份贸易风险程度与其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关,因此假设每个省份所在的企业面临相同的贸易风险㊂在面板计量分析中,企业贸易风险波动存在于两个维度:一是随着时间变化其贸易风险存在波动;二是在不同省份企业面临不同的贸易风险㊂而通过估计的引力模型误差所得到的残差êc t,是衡量由非实体经济而导致贸易不确定性的有效指标[39]㊂而具体估计中国每个省份在年份t面临的贸易不确定性,主要分以下三个步骤:第一,计算出中国作为一个经济体整体在与任一国家i的双边贸易中所面临的贸易不确定性㊂在此采用了H e a d等[40]的公式并加以调整使之更符合中国情况,公式如下:l o g B i l a t e r a l T r a d eG D P i t=β0+α㊃l o g P o p u l a t i o n i t+γ㊃l o g D i s t a n c e i+δ㊃l o g A r e a i+θ㊃B o r d e r i+φ㊃L o c k e d i+τ㊃F r e e t r a d e i t+εi(2)其中,l o g B i l a t e r a l T r a d e/G D P i t为国家i在年份t与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比值取对数,贸易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均为名义值;P o p u l a t i o n i t为该国人口数;D i s t a n c e i为该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单位为k m;A r e a i为该国国土面积,单位为k m2;B o r d e r i为该国是否与中国接壤的虚拟变量;L o c k e d i为该国是否是内陆国的虚拟变量;F r e e t r a d e i t是该国是否与中国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虚拟变量;β0㊁α㊁γ㊁δ㊁θ㊁φ㊁τ是需要估计的参数,εi是残差项㊂根据J u r a d o[38]的研究,贸易不确定性为模型(2)所不能解释的变异即残差项εi㊂由此,可以计算出国家i与中国间的贸易不确定性㊂第二,计算中国作为一个经济体在双边贸易中面临的总的贸易不确定性,即中国与所有国家间贸易不确定性以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出中国面临的总体贸易不确定性εt㊂计算公式如下:εt=ðn i=1εi㊃W i W t(3)其中,W i代表中国与相关国家i间双边贸易总额,W t代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㊂第三,计算中国各省份所面临的总体贸易不确定性,即用某一具体省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与中国整体贸易不确定性相乘,乘积即为该省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贸易不确定性㊂计算公式如下:T r a d e_u n c e r t a i n t y p i t=εt㊃W p i W t(4)其中,T r a d e_u n c e r t a i n t y p i t代表省份p在t年所面临的贸易不确定性,W p i代表省份p进出口贸易总额;εt㊁W t与前面含义一致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省份内企业所面临的政策条件㊁地理位置等外部环境要素基本一致,在此,可以认为每个省份内企业在同一年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所导致的贸易不确定性具有一致性㊂2.被解释变量:全要素生产率下文都是以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T F P)为基础进行讨论㊂借鉴鲁晓东㊁连玉君[17]以及杨汝岱[35]的处理方法,以O P法计算所得T F P进行基准回归,并使用L P法T F P进行稳健性检验㊂在使用O P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以工业增加值衡量总产出,以固定资产合计衡量资本,以I t=K t-K t-1+D t计算投资㊂其中,K代表固定资产总值,D为固定资产折旧㊂然后,使用各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企业工业增加值和中间投入进行价格平减,对资本(固定资本合计)使用各省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价格指数来自‘中国统计年鉴“㊂㊃95㊃第3期赵喜洋等: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按照两位数行业分类,矿产㊁石油等行业由于自然资源在生产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生产函数不能简单假设为C-D生产函数,也就不适用于现有方法对T F P的分析[35]㊂此外,服务业的生产函数也较为复杂,非C-D生产函数所能刻画㊂因此,本文按照其做法,只对两位数行业分类中29个制造业行业企业样本进行分析㊂3.控制变量除重点考察的核心解释变量贸易不确定性外,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加入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㊂(1)研发密度(R D D):研发投入代表了企业在引进研发人才㊁研发新产品与新的生产技术以及设备所投入的资本,是提高企业生产率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㊂由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缺乏2000年㊁2002年及2003年企业研发投入数据,文章使用‘中国科技年鉴“中 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筹集 各行业年均值代替㊂以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销售收入比值作为衡量企业研发密度(R D D)的指标,预计其影响为正㊂(2)出口规模(E X):由于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的存在,出口对生产率的影响不明确,在此以出口交货值占企业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衡量企业的出口规模(E X)㊂(3)补贴程度(S u b):来自政府的补贴收入有利于企业加大与科研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有关的研发投入以及扩大企业投资规模㊁利用规模经济实现生产率水平的提高㊂但由于政府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在政策制定者信号甄别机制缺失或失效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甚至会释放虚假信号以达到欺骗政策制定者的目的,从而严重削弱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这尤其表现在R&D补贴上㊂因此,该指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待考察㊂由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2001到2003年的数据缺乏 全年营业收入合计 这一指标,在此,以企业补贴收入和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来衡量企业接受补贴的程度(S u b)㊂(4)利润率(P r o f i t):利润率高的企业能够拥有更多资金改善企业生产条件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率,在此以主营业务利润与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来衡量,预计其影响为正㊂(5)资本密度(K L):资本密集型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扩大生产技术领域的投资来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出规模进而提高企业利润,预计其影响为正㊂在此,以资本劳动比(K L)来衡量企业资本密集程度,用 资产总计 与 年末从业人员合计 指标的比值代替㊂(6)中间投入(I n p u t):中间投入品高的企业可能更加依赖与要素投入而非加大研发来提高产出,预计其影响为负㊂在此,以中间投入品与工业增加值比值来衡量㊂实证分析中,各控制变量衡量指标加1取对数代入模型方程㊂下面表1报告了主要变量的基本统计特征㊂表1指标说明与统计性分析变量变量名称观测值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全要素生产率T F P9570323.9031.052-6.46310.600贸易不确定性P R O C979082-1.7321.052-7.688-0.007研发密度R D D9765910.0200.063-1.6862.879出口规模E X9760520.1260.244-0.1670.693补贴程度S u b9765790.0030.028-5.1965.138利润率P r o f i t9714340.0090.161-8.5005.942资本密度K L9790823.6471.2400.00010.230中间投入I n p u t9603621.4080.5480.00012.400四㊁实证结果分析(一)基准回归针对面板数据分别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 L S)㊁固定效应(F E)与随机效应(R E)估计,依据检验结果,应选择固定效应回归㊂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用㊃06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在不加入和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估计了贸易不确定性对T F P的影响,以加入控制变量后估计结果作为基准回归,并以混合回归结果作为对照,结果报告在表2第(1)㊁(2)㊁(3)列㊂表2结果显示,在加入一组控制变量之后,贸易不确定性估计系数绝对值在显著性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反而增大了,而在加入控制变量情况下固定效应回归与混合回归中不确定性系数值相同,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㊂由此,预测是由于部分控制变量在贸易不确定性影响T F P机制中出现了遮掩效应,即在不控制某些代表企业特质的变量影响下,会明显低估贸易不确定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进一步讨论㊂而基准回归结果显示,贸易不确定性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效应,且与混合回归结果及一般经验判断一致㊂表2贸易不确定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基准回归及划分出口企业回归(1)(2)(3)(4)(5)F E O L S出口企业非出口企业P R O C-0.010***-0.017***-0.017***0.002***-0.030***(0.0004)(0.0004)(0.0006)(0.0005)(0.0005)R D D-3.562***-3.592***-3.338***-3.540***(0.0164)(0.0220)(0.0425)(0.0181)E X-0.0793***-0.154***-0.363***-2.557(0.0038)(0.0055)(0.0065)(5.0030)S u b-1.033***-1.313***-1.630***-0.871***(0.0433)(0.0995)(0.1070)(0.0476)P r o f i t1.367***1.470***1.539***1.304***(0.0059)(0.0190)(0.0123)(0.0067)K L-0.002*0.038***0.040***-0.027***(0.0007)(0.0013)(0.0013)(0.0009)I n p u t-0.789***-0.765***-0.734***-0.814***(0.0016)(0.0025)(0.0028)(0.0019)常数项4.897***(0.0063)时间固定效应Y Y N Y Y行业固定效应Y Y N Y Y观测值957032952659952659264085688574R20.1160.3720.2760.3630.386注:括号中是以地区为聚类的稳健标准误,***㊁**㊁*分别表示在1%㊁5%和10%的水平上显著㊂控制变量中,企业研发密度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并未有效提高企业的T F P,且与混合回归结果一致㊂已有研究发现,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对技术效率的改善具有正向影响,但对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41]㊂原因可能是由于产学研的脱节以及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低下,造成研发投入不能直接促进生产率的改善㊂同时,国外技术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自主创新投入具有 挤出 效应㊂也有学者认为[42],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投入研发资金并非完全是为了研究新产品,而是为了获得税收奖励㊂出口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企业出口规模越大,越不利于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㊂按照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原则,中国出口的产品基本上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加工贸易出口已经占据中国贸易量的半壁江山,而这些主要依赖廉价劳动力价格等导致的出口不能提升工业行业的效率水平和生产率增长[23]㊂同时,中国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沿着集约的贸易边际[33],即中国出口增长主要源于现有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在单一方向上量的扩张,而企业出口的产品种类过于单一不利于生产率的进步㊂企业补贴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对于那些以补贴收入作为重要收入来源,甚至补贴收入超过自身主营业务收入的企业而言,来自政府的补贴对其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㊂已有文献指出[43],政府官员出于政治目标最大化的考虑,为了稳定就业,可能会给予生产率比较低或亏损的企业更高程度的补贴,而这类企业生产率的提升空间较为有限㊂同时,政府补贴对企业全要素生产。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微观视角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微观视角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的微观视角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而质量是决定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不同企业在出口产品质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算及其决定因素,为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提供微观视角。

一、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测算1.1 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评估方法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可以采用一系列指标评估,如产品的性能、品质、可靠性、耐用性、安全性、环保性和服务质量等。

其中,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是最基本的指标,如外观、尺寸精度、材料质量、工艺精度和机械性能等。

而可靠性、耐用性、安全性、环保性和服务质量则是在保证产品基本质量的基础上,企业为了增强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而加强的方面。

1.2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现状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出口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与同行业国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其中,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的质量水平还需加强,如电力设备、通讯设备等。

而且,部分企业出口产品存在虚假标识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情况,这也导致了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

二、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决定因素2.1 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管理体系:企业应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流程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等,加强出口产品的质量管控。

2) 人力资源:企业应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吸纳高素质人才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

3) 技术创新: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轨。

4) 质量认证:企业应主动申请或参加ISO9001、ISO14001、CE、FCC、ROHS等国际质量认证,减少不合格产品的风险。

2.2 行业因素行业因素与企业的产品质量紧密相关。

一般而言,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出口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更高。

要想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企业应关注行业趋势与国际标准,时刻掌握行业发展方向,加强与行业内的先进企业合作,经验和技术的借鉴。

异质性企业_出口与_生产率悖论_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证据

异质性企业_出口与_生产率悖论_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证据

NANKAI ECONOMIC STUDIES No.3 201179异质性企业、出口与“生产率悖论”——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证据汤二子 李 影 张海英∗摘 要: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以后,生产率就被看作是决定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有能力选择出口。

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的均值要低于非出口企业,即存在“生产率悖论”。

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运用两种方法,其一是计算比较生产率法,其二是运用统计方法检验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异。

为了结论的准确性,我们分行业、分地区、分企业注册类型、分企业规模检验。

最后检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其出口规模的相关性。

结论认为:出口企业生产率均值在大部分情况下低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在很多时候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或者与非出口企业无差异;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规模正相关,但是在控制其它可能影响出口的因素后,则变为负相关。

这些都是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的证据。

关键词:异质性企业;出口;生产率一、引 言生产率是决定企业短期经营与长期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在短期中,高生产率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在长期中,高生产率可以带动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从而生产率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来说是极重要的,所以生产率得到了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出口决策也受到了企业的 重视。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就是从企业微观层面上把生产率与出口联系起来,认为企业的生产率是决定企业出口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鉴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是从企业层面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的,所以它突破了从国家层面研究国际贸易的新古典贸易理论(Stolper&Samuelson ,1941;S amuelson 1948;Rybezynski ,1955;Dornbusch et al ,1977)。

新贸易理论(Krugman ,1979,1980)虽然从规模经济以及产业内贸易的角度研∗ 汤二子,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邮编:116023),E-mail :tangerzi@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势来 检验 自我 选 择 效 应 , 如J e n s e n , Mu s i c k j 、 A w, C h u n g , R o b e r t s 以及 I s g u t ; 第 二 种 是 计 量 分 析 法, 即通 过 建立企 业 生 产 率 与企 业 出 口行 为 之 间 的 回归关 系分 析两 者之 间的 因果 关 系 。大部分 采用 计 量分 析 法 的研 究 采用 了 B e r n a r d a n d J e n s e n ( 1 9 9 5 , 1 9 9 9 )方 法 , 即通 过 回归得 到 出 口溢 值 ( E x p o t r P r e m i a ) 来 实现 。


口企业 在生 产率 、 规 模 以及 人 均 资 本 等方 面 均 高 于 非 出 口企业 , 说 明 出 口选 择 效 应对 于 国外 出 口企 业 具 有普 适性 。从 研 究 方 法 看 , 已有 的 关 于 出 口选 择 效 应研 究有 两种 方法 : 第 一种 是统计 分 析法 , 即通 过 比较 出 口企 业 与非 出 口企 业 在企 业 生产 率 、 规 模 以 及 人 均资本 等指标 在企 业 出 口前 后 的差 异 和变化 趋
中图 分 类 号 : F 4 0 6 . 7 3 ; F 7 1 2 .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8 3 3 2 ( 2 0 1 4 ) 0 5—0 l 1 5一 O 6
引言 与文 献综 述 改革 开放 以来 , 中国出口贸易 的增长 引人注 目, 对 外贸易成为推动 中国经济发 展 的重要 因素之 一 。1 9 8 0

是 否具 有 出 口 自我 选 择 效 应 以及 出 口中学 习效 应 , 研 究发 现 出 口企 业 多项指 标 均优 于 非 出 口企业 ;李
春顶 、 石 晓军 和 杏 春 冰 通 过 对 不 同地 区 、 不 同所 有 制类 型 和不 同规模 以及行业 类 型 的企业 的生产 率
2 01 4正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Ga n n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o . 5 Oc t . 2 01 4
第 五期

经济学研究 ・
中 国企 业 的 出 口 自我 选 择 效 应 研 究
之 间的差 异进 行检 验 分 析 , 得 到 了支 持 中国 出 口企 业 不 支持 自我选择 效应 即存 在生 产率 悖论 的确 凿证 据; 孙 礼 卿和 孙俊 新 发 现 出 口企 业 的生 产率 高 于 非 出 口企 业 , 但 是 出 口中学 习效 应不 显著 , 原 因可 能 在 于市场 体 系 的 不 完 善 和 加 工 贸易 为 主 的 贸 易 模 式; 易靖 韬和 傅佳 莎 构 建企 业 最 优 出和承 担更 大 的风 险 , 因此 , 出 口企 业 要 比非 出 口 企业 更加 优 秀 , 也 就 是 说 企 业 出 口行 为是 一 种 优 秀
的 出 口企 业 自我选 择行 为 。…传 统 贸易 理论 和新 贸 易理 论都 无 法解 释 出 口企业 和 非 出 口企 业之 间 的差 异性 , 因为无 论是 传 统 贸 易 理论 还 是 新 贸易 理 论 均 假设 产业 内的企 业 是 同 质 的 , 这个 假 设 虽 然 简 化 了 般均 衡 分 析 过 程 , 但 却 严 重 脱 离 现 实 。 以 Me l i t z 代 表 的经济 学家 通 过 放 松假 设 条 件 , 允许 企 业 之 间 存 在差 异 , 建立 异 质 企 业 贸 易 理论 。异 质企 业 贸 易 理 论认 为 出 口到 国 外 市 场 具 有 沉 淀 成 本 , ②生 产 率 高 的 企 业 才 能 克 服 这 种 沉 没 成 本 通 过 自我 选 择
2 0 0 5 年间, 中国货物出口量以年平均2 5 . 6 6 %的速度 增长 , 对 G D P增长 的贡献 平均 达到 2 7 %, 超过世 界 同 期货物出 口平 均增长速度 1 8 . 3 2个百允 , 超 过全部发 展中国家( 不包括 中国) 平均水平 1 0 . 1 5 个百分点 。 ① 般而 言 , 企 业 在 国外 市场 经 营 要 支付 更 多 的

随着 国外学 者对 于企 业生 产 率与 出 口行 为 因果
关 系 的研究 日渐 深 入 , 以 中 国企业 为 对象 的 国 内外 相关研 究也 越 来 越 多 。张 杰 、 李 勇 和 刘 志 彪 采 用 O P方法 和 P S M方法 , 分 析 了我 国本 土 制造 业 企 业
( S e f r - s e l e c t i o n ) 进入 国外 市场 , 这 很好 地解 释 了 出 口 企 业与 非 出 口企业 在 生 产 率 方 面 的异 质 性 。之 后 , 许 多学 者在 Me l i t z模 型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扩 展 , 极 大 地 丰 富 了异质 企业 贸易 理 论 的研究 , 异 质 企业 贸易 理 论 已经 成 为 国际经 济学 领域 的研 究热 点 和前沿 。 以 国外 企业 为研 究 对 象 , 表 1汇 总 了 以 国外 企 业 为研 究对 象 的相关 研 究成果 。 综 合 分 析 关 于 以 国外 企 业 为对 象 的研究 成 果 , 发 现 无论 是发 达 国家 、 发展 中国家还 是落 后 国家 , 几 乎 所 有 的研 究 均支 持 企 业 存 在 出 口选 择效 应 , 即 出
黄 小兵
( 赣南师范学 院 商学 院 , 江西 赣州 3 4 1 0 0 0) 摘 要 : 中国 出口企业总体上 支持 出 口 自我 选择 效应 的 结论 , 但是, 中国 出 口企业 的 自我选择 效应 不是很 明 显, 从分行 业、 分地 区和分企 业性质 的检验 结果分析 , 发 现许 多不 支持 出口 自我选择 效应 的情形 , 说 明 自我 选择 效 应 对 中 国企 业 可 能不 具 备 普 适 性 。 关键词 : 出口; 自我选择 效应 ; 中国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