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处理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原材料问题
如果是水泥量过大或水泥本身质量不行,浇筑后产生裂缝。

还有可能是骨料不行,如骨料含量大,凝固干燥后则会出现裂缝。

骨料风化时,混凝土硬化时也会产生裂缝。

2、施工质量问题
可能是施工过程造成的,如混凝土搅拌或运输时间过长,使它凝固速度变快,从而形成裂缝。

可能是混凝土浇筑后,搬移模板力度过大,而产生裂缝。

还有可能是支架下沉或脱模过早造成裂缝,此类裂缝较宽,约1-2毫米。

3、安装问题
安装混凝土构件时,新旧混凝土接缝未处理好,如支架安装粗糙,或接头处理不好,表面产生收缩性,从而造成裂缝。

这个裂缝较浅,一般容易在风大的天气产生。

4、养护不当造成
混凝土凝固前,会产生不定性的收缩性,而如果搅拌混凝土前,振捣不足或析水过多或混凝土沉降等,都会造成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此外如果处理技术不当,混凝土水化发热,也一样会出现裂缝。

5、设计原因
如果设计的混凝土强度不足,在承受压力时,局部拉应力过大,也会造成裂缝。

此外如果外力布筋数量少,同样也会造成支座
等处开裂。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 ) 的 收 缩 一 砼 收 缩 是 砼 的 一 个 主 要 特性 , 砼 的性 能有 很 大 影 响 。 由 对
5水 泥 等 级 及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原 因 : 泥等 级 越 高 、 度 . 水 细
越细 、 强越高 , 早 对混 凝 土 开 裂 影 响 越 大 。 混 凝 土 设计 强度 等 级越高 , 凝土脆性越大 , 易开裂。 混 越 对 于 我 市商 品混 凝 土来 说 , 了改 善 混 凝 土 的 和 易 性 , 为 实
于 收 缩 而 产 生 的 微 观 裂 缝 一 旦 发 展 , 有 可 能 引 起 结 构 物 开 则 裂 、 形 甚 至破 坏 。 收 缩 裂 缝 一 般 认 为是 在 施 工 阶段 因 水 泥 变 水 化 热 及 外 部 气 温 的作 用 而 引 起 砼 收缩 而 产 生 的 , 为 规 则 多 的条状 , 少 交叉 , 般 为枣核状 , 缝上 下部宽 度较 小 , 很 一 裂 中 间较 大 , 发 生 裂 缝 结 构 变 截 面 处 , 往 与 受 力 钢 筋 平 行 。收 常 往 缩 裂 缝 多 发 生 在 大 体 积 砼 中 , 、 、 等 小 块 体 构 件 , 应 梁 板 柱 预 力 构 件极 少 产 生 收 缩 裂 缝 。砼 收缩 裂 缝 危 害 较 大 , 其 是 暴 尤
如下方面 。 1 细集 料 含 泥 量 过 大 , 成 混 凝 士 收 缩 增 大 。集 料 颗 粒 . 粗 造 级 配 不 良或 采取 不恰 当 的 间 断 级 配 .容 易 造 成 混 凝 土 收 缩 量

多数 发 生 于 施 工 阶 段 , 原 因复 杂 多 变 , 般 可 分 为 微 观 裂 缝 其 一 和宏 观 裂 缝 两 大 类 。 微 观 裂 缝 是 指 肉眼 看 不 到 的 、 内部 固有 的一 种 裂 缝 , 砼 它 是 不 连 贯 的 , 度 一 般 在00 r 宽 .5 m以下 。 种砼 本 身 固有 的微 观 a 这 裂 缝 , 载 不 超 过 设 计 规 定 的 条 件下 , 般 视 为 无 害 。 荷 一 宏 观 裂缝 宽 度 在 00 r . a 5 m以 上 .并 且 认 为 宽 度 小 于02 .— 03 m的裂 缝 是 无 害 的 , 是 这 里 必 须 有 个 前 提 , 裂 缝 不 再 . a r 但 即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处理方法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减少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进行因此要对混凝土下陷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目前民用市场客户投诉的混凝土早期裂缝大多是由于初凝前后干燥失水引起收缩应变和水化热产生的热应变,通常混凝土应力2/3来自温度变化,1/3来自干缩和湿胀。

为此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处理,并在施工中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可以保证建筑物和构件的安全。

(一)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管壁收缩。

收缩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在结构件表面出现,形状很不规则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类似湿润的泥浆面。

大多在干热或大风天气,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而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显露出来。

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浇筑后,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表面没有及时环绕,混凝土表皮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这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鼓包而导致下陷;2.水泥用量过多,或用到过量的粉砂;3.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收水分太大等;4.拌和水中杂质如盐份,腐蚀酸可加强早期开裂趋势。

主要预防措施: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量,选择级配良好的山桐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度;2.配制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消化混凝土中的水分,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涌浪吹袭和烈日曝晒;3.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速大的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或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1 塑性收缩裂缝塑性裂缝多在新浇注的混凝土构件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塑性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2 沉降收缩裂缝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3 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

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

由于混凝士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士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及时覆盖,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收缩裂缝。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处理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处理
( 三) 做好裂缝计算 设计单位除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进行常规计算 以外 , 还应考虑现场 的实 际施 工状 况, 对容 易产生裂缝 的部位进 行裂缝计算 , 同时选择合理 的 混凝土 强度等 级和配筋 , 如对 楼板配筋 改成 细密型的 , 采用 上下双层双 向
配筋 , 在柱支座处增加钢筋网片等等。 ( 四) 做好混凝土 的浇筑和振捣 在混凝土浇捣前 , 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 水湿透, 避免过多吸收水分 , 浇
温度应力 是产 生温度裂缝的根本原 因, ~般将 内外温差控制在 2 0  ̄ 2 5 ℃范 围内时 , 不会产生温度裂缝 。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 尽量减少水 泥用量和每立 方米混凝土 的用水量 ; 尽量 降低混凝土 的入模温 度 , ’ 规范要 求混凝 土的浇 筑温度不宜超过 2 8℃ , 故 在气 温较高时 , 可在 砂石堆场 、 运 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 阳装置 , 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 。
科 学 进步
混凝 土裂 缝产生 的原 因分析及预 防和处 理
曾睿
摘 ( 贵州金元茶园发电有限责任 公司) 要: 本文从混凝土 自身特性产生裂缝、 化 学反应 引起 的裂缝 、 混凝 土结构 受力裂缝 、 施工工艺及流程造成的裂缝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提 出混凝土裂
缝产生的预防措施及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解决因混凝 土结构 裂缝的危害影响工程 的质量 、 安全 、 使用功能和观瞻 , 避免或减少 内部钢筋的锈蚀, 提高混 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安全使用年限。 ’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结构: 裂缝预防; 裂缝 处理


混 凝 土 产 生 裂 缝 的 原 因分 析
( 一) 混凝土因 自身特性产生的裂缝分析 1 、 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后水份蒸发体积收缩过程 中受到约束 , 因而 内部产生拉应力 , 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 的抗拉强度 时, 就会产生收缩裂缝 。

混凝土结构裂缝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及预防措施摘要: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仅对构筑物外观厂房较大影响,同时对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产生影响,严重是对构筑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甚至于完全丧失其使用功能。

目前,裂缝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因此,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及其补救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提出七条比较常用的裂缝处理措施。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裂缝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1裂缝类型分析(1)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就其展开程度分为表面裂缝、贯穿性裂缝、破坏性裂缝;就其在结构表面形状分为网状裂缝、爆裂状裂缝、不规则短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斜裂缝等;按其发展情况分为稳定裂缝和不稳定裂缝、能闭合裂缝和不能闭合的裂缝;按其尺寸大小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两类,微观裂缝是混凝土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一般存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尺寸较小裂缝宽度通常情况下不超过0.5mm。

宏观裂缝是指尺寸较大的裂缝,裂缝宽度通常情况小大于0.5mm,可存在混凝土内部,也可存在于混凝土表面;按时间可分为施工期间形成的雷锋和使用期间产生的裂缝;按其影响因素可分为设计因素裂缝、材料因素裂缝、施工因素裂缝、使用因素裂缝、温度因素裂缝,不均匀变形因素裂缝、钢筋锈蚀裂缝等几大类。

(2)塑性裂缝塑性裂缝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这种裂缝太多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塑性裂缝又成龟裂,严格来说属性干缩裂缝,出现很普遍。

产生这种雷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当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而振动时间过长时,水泥浆浮在上层,骨料下沉时收到钢筋或其他物质的约束,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是混凝土的表层产生裂缝‘浇筑后混凝土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起强度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因而开裂;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大,或使用过量的细砂和粉砂混凝土水灰比过大,也会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与控制处理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与控制处理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与控制处理摘要: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

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发生。

本文对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裂缝的成因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人手。

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材料原因1.粗细骨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

骨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二)混凝土配合比原因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2.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造成构件裂缝。

3.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三)施工过程控制及现场养护原因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2.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3.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4.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

5.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超张、偏心),引起混凝土张拉裂缝。

(四)构筑物使用原因1.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沉降裂缝。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一、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1.1 温度变化混凝土中的水分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膨胀或收缩,从而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变化,引起裂缝的产生。

1.2 混凝土干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失去部分水分,从而导致收缩,这种收缩称为干缩。

干缩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应力会增大,当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裂缝的产生。

1.3 荷载变化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不同的荷载,当荷载过大或荷载变化过快时,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超过其承受能力,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1.4 施工不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均匀、水泥浆配比不合理、混凝土振捣时间过长等因素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1.5 基础沉降基础沉降是指建筑物基础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下沉现象,这种下沉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二、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2.1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水泥浆配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2)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注入适量的膨胀剂,以增加混凝土的柔性;(3)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速度,避免振捣时间过长;(4)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基础,避免基础沉降;(5)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注入适量的膨胀剂,以增加混凝土的柔性。

2.2 处理方法当混凝土裂缝已经产生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1)小裂缝处理:对于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可以采用填充材料进行处理,填充材料可以选择加强型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材料。

(2)中等裂缝处理:对于宽度在0.2mm-2mm之间的裂缝,可以采用注浆技术进行处理,注浆材料可以选择环氧树脂、聚氨酯等。

(3)大裂缝处理:对于宽度大于2mm的裂缝,需要采用更为复杂的处理方法,如局部重建、切割、再铺混凝土等。

2.3 注意事项在进行混凝土裂缝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对于大面积的裂缝,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找出裂缝产生的原因,以避免再次出现裂缝。

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对于现代的工程建设来说,混凝土是主要的施工材料,但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会使其出现裂缝的现象,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本文就分析了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其处理措施。

标签:工程建设;混凝土施工;裂缝处理引言:混凝土作为现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对工程的质量有着非常大1.1设计考虑不全面。

在对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配筋进行计算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忽略了构件承受的荷载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状况而引起的裂缝宽度及挠度的验算只是以其承载能力为依据确定配筋量,因此致使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发生裂缝。

还有因为计算失误、配筋位置不当、粱的跨度过大、结构构件断面开洞或突变、截面太小、高度不够成者因为受力钢筋板不够厚或截面偏太小、构造处理不当、节点不合理、留槽引起应力集中、现浇次梁与主梁在交接处如果没有设附加吊筋、或附加箍筋以及各种不合理的结构缝设置等因素都可以引起混凝土开裂。

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随着建设工程难度的不断增高和施工环境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剧,混凝土的质量对于整个工程施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合环境以及拌合工艺等存在问题,所以很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进而对整个工程施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我们需要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对应的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工程施工的正常進行和工程完工之后的正常使用。

1、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1.2施工不当。

施工过程中河能因为不合理的施工、拆除底模与支撑太快、或模板支撑下沉等也比较容易引起裂缝:同时对于施工没有严格的控制裂缝也会因为梁上的超载堆荷而出现。

对砼钢筋保护层没有准确的控制、没有合理分析并控制分层厚度、入模温度、振捣顺序、浇筑方向、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表面的压抹、覆盖等都可以引起裂缝。

1.3混凝土混合过程中水泥水化释放热量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是由砂、石、水泥以及外加剂等混合相应的水进行硬化而形成的。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魁塑i堡凰,1誊‘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方法盛学峰刘金兰(七台河大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七台河154600)脯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浸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的控制措施和裂缝的处理措施。

扎既;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处理方法√+,?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可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两大类微观裂缝是指肉眼看不到的、硅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宽度一般在o.05m m以下,这种硅本身固有的微观裂缝,荷载不超过设计规定的条件下—般视为无害。

但是在砼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裂缝。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1)干缩裂缝。

原因分析: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后张法预应力构件露天生产后长久张拉等。

2)温度裂缝。

原因分析: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采用燕汽养护的预制构件,由于混授土降温过速或养生窑坑急速揭盖,使混j蓖土表面剧烈降温而受到肋部或脱摸的约束,常导致构件表面或肋部出现裂缝。

3)不均匀沉陷裂缝。

原因分析:结构、构件下面的地基未经夯实和必要的加固处理;平卧生产的预制构件(如屋架、梁等),由于俱I向刚度较差,在弦、腹杆件或梁的侧面常出现裂缝,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以及过早拆模等。

2裂缝的控制措施2l设计方面1)设计中的“抗”与“放”。

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

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

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ig.tg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揽设计人员应灵活地运用“抗—放”结合、或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来选择结构方案和使用的材料。

2)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大全及解决措施全

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大全及解决措施全

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大全及解决措施1:原因分析1.1横向裂缝1:混凝土路面切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

混凝土连续浇筑长度越长,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越粗糙越易断裂。

2:切缝深度过浅,由于横断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释放,因而在邻近缩缝处产生新的收缩缝。

3: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穿越河道、沟槽、拓宽路段处),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

4: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和温度作用下产生强度裂缝。

5:水泥干缩性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胶比大;材料计量不准确;养护不及时。

6: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均匀。

1: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由于纵向沟槽下沉、路基拓宽部分沉陷、路堤一侧积水、排灌等导致路基基础下沉、板块脱空而产生裂缝。

2:由于基础不稳定,在行车荷载和水、温度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或者由于基层材料水稳性不良,产生湿软膨胀变形,导致各种形式的开裂,纵缝也是其中一种破坏形式。

3:混凝土板厚度与基础强度不足产生的荷载型裂缝。

1.3龟裂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

2:混凝土拌制时水胶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和砂率过大。

4:混凝土表面过度振捣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

5,地基上匕较干燥,在炎热的夏季,地基表面温度上匕较高,若没有进行处理,浇筑混凝土会出现温度急剧升高,失水过快产生裂纹。

2.1横向裂缝1: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缝时间。

2:当连续浇捣长度很长,切缝设备不足时,可在1/2长度先锯,之后再分段锯;可间隔几十米设置一条压缝,以减少收缩应力的积聚。

3:保证基础稳定、无沉陷。

在沟槽、河道回填处必须按规范要求,做到密实、均匀。

4: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与厚度设计应满足交通需要,特别是重车、超重车的路段。

5:选用干缩性较小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严格控制材料用量,保证计量准确,并及时养护。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一、材料因素:1.水灰比过大或过小: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例,如果比例不合适,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设计,确保水灰比在合理范围内,并控制好配合比例。

2.使用劣质材料:劣质材料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容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要选择合格的材料,并在施工前进行检测和验收。

二、施工因素:1.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收缩: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变化,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就会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恰当的温度控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

2.缺乏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否则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后进行充足的养护,包括保湿和防止温度过快下降。

3.施工技术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如未能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加工和浇筑,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施工计划,并培训工人掌握良好的施工技术。

三、使用环境因素:1.荷载作用:超过混凝土承受荷载的范围,会引起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确保荷载不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或者在需要承受更大荷载情况下采取增强措施。

2.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缓解应力。

比如采取伸缩缝、预应力等方法。

3.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也会导致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充分考虑地基情况,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和加固。

综上所述,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材料因素、施工因素和使用环境因素。

对于每一种原因,都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控制好水灰比,选择合格材料,恰当控制温度,进行充足养护,掌握良好施工技术,合理设计承载能力等等。

这些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风险,延长混凝土地面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一、原因分析1.建筑物设计问题:建筑物的设计问题是导致混凝土地面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恰当的设计、布置不当的结构缝、不合理的配筋等都可能导致裂缝的出现。

2.施工工艺问题:施工工艺不当也是导致混凝土地面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进行充分的振捣,导致混凝土中存在空隙;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未进行养护措施等。

3.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也是导致混凝土地面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温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低温会导致混凝土的膨胀变形,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4.重载荷载:重载荷载也是导致混凝土地面裂缝的原因之一、持续施加在混凝土地面上的重载荷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二、处理措施1.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管理非常重要。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充分振捣,以避免混凝土中存在空隙。

此外,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健康发展和成熟。

2.合理设计和布置结构缝: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设计和布置结构缝。

结构缝的设置可以减少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收缩和膨胀应力,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3.控制温度变化:在混凝土地面施工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温度变化。

可以采取降温措施,例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进行土地或水的浇淋,以利于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后,也要及时进行养护措施,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变化。

4.加强混凝土地面的抗压能力:对于重载荷载造成的裂缝,可以通过增加混凝土地面的厚度来加强其抗压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纤维材料来增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

5.定期检测和维护:定期检测混凝土地面的裂缝情况,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

一旦发现裂缝,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总之,混凝土地面裂缝是常见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

通过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合理设计和布置结构缝、控制温度变化、加强混凝土地面的抗压能力以及定期检测和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混凝土地面裂缝的产生,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一、引言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给结构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对保证结构的安全和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裂缝成因分析1. 强度不足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裂缝成因。

在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如果没有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不足,从而产生裂缝。

2. 材料问题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问题也是一种常见的裂缝成因。

混凝土中的水泥、石料、砂等材料的质量不良,或者使用了不符合规范的材料,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3. 暴露环境混凝土结构的暴露环境也是一种裂缝成因。

例如,混凝土结构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强紫外线等环境中,容易出现裂缝。

4. 负载问题混凝土结构的负载问题也是一种裂缝成因。

如果结构的负载超出了设计的极限,或者负载不均匀,都会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5. 施工问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问题也是一种裂缝成因。

例如,混凝土浇筑不均匀、振捣不足、浇筑时间过长等问题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三、裂缝处理方法1. 填缝剂修补法填缝剂修补法是一种常见的裂缝处理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填充裂缝,使其恢复原有的强度和稳定性。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填缝剂,选择合适的填缝剂可以达到很好的修补效果。

2. 混凝土喷涂法混凝土喷涂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裂缝处理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喷涂混凝土,使其填满裂缝,从而达到修补的效果。

该方法的优点是施工简便、快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裂缝。

3. 钢筋加固法钢筋加固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裂缝处理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固钢筋,使其承受裂缝处的拉力,从而达到修补的效果。

该方法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适用于一些较为严重的裂缝。

4. 混凝土剥离法混凝土剥离法是一种较为彻底的裂缝处理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将裂缝部位的混凝土剥离,然后重新浇筑混凝土,从而达到修补的效果。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1、荷载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

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 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荷载裂缝特征依荷载不同而异呈现不同的特点。

这类裂缝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动严重部位。

但必须指出,如果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往往是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的标志,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其原因往往是截面尺寸偏小。

2、温度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

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

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

3、收缩引起的裂缝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

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

塑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

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

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

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

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关于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精选6篇)

关于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精选6篇)

关于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精选6篇)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篇1摘要:目前混凝土结构物裂缝问题,是混凝土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

而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也都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开始而引起的,一是影响美观,二是影响使用寿命,有严重裂缝的建筑物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故在某些施工验收规范和工程都是不允许混凝土结构出现有明显的裂缝。

关键词:裂缝;原因;处理1、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及渗、漏原因混凝土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在其拌合物在浇灌振捣过程中漏振和振捣不密实而产生的毛细孔隙或蜂窝状,在外部水压力的作用下,导致渗、漏现象。

同时,由于设计的原因,如结构的造型尺寸、受力情况、构造等因素考虑不周,也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渗、漏现象。

从以往的实际情况看,混凝土的裂缝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混凝土拌合物凝结前的沉降裂缝及干缩裂缝;②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③混凝土自应力裂缝;④混凝土受外力及荷重影响裂缝。

从实际情况来看,地下混凝土工程结构的裂缝情况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混凝土拌合物沉降裂缝这种裂缝的发生,往往是采用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时而发生的裂缝,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在混凝土初凝前,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骨料始终处于一种自由体,虽然经过振动器械进行了振动,内部的孔隙也基本排除,但在混凝土内部的粗骨料本身在自身质量的作用下缓慢下沉,若是素混凝土,内部的下沉是均匀的,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表面的裂缝一般均为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所留下的脚窝因用素浆找平后而形成的,因为这些裂缝是素浆在硬化时产生的收缩(干裂)裂缝;但是只要在混凝土初凝时予以压光即可解决。

另外一方面是钢筋混凝土,在混凝土没有达到初凝前,其内部的粗骨料继续处于下沉状态,而混凝土沿着钢筋的下方继续下沉,由于在钢筋的作用下,钢筋上面的混凝土被钢筋的支护,在钢筋上表面沿着钢筋的走向产生裂缝,这种裂缝的深度一般只达到钢筋表面为止。

1.2早期混凝土干缩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较薄的结构;如现浇楼板混凝土、道路混凝土、地坪等混凝土,在结构断面≤300mm、混凝土坍落度>100mm时,最容易发生此种裂缝。

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处理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处理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处理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提纲:1. 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2. 预防措施一:材料控制和配合比的调整3. 预防措施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 预防措施三:验收前的检查和测试5. 案例分析1. 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配合比的不合理。

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合适,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够,抗震性能差,容易出现裂缝。

(2)施工过程中的振捣不足或过度。

振动过度容易造成混凝土骨料分离,而振动不足则容易出现未充实现象,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从而导致开裂。

(3)混凝土现浇时不同浇筑面之间的接缝处未能做好衔接处理。

如果接缝处没有做好衔接,会导致混凝土收缩产生应力集中,以致发生裂缝。

(4)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是开裂的因素之一。

如果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湿度和温度变化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膨胀不均,出现裂缝。

(5)基层不平整或有松散物质存在也是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施工中未处理好基层,土层或石屑等松散物质就会在混凝土收缩膨胀时被挤压出来,从而造成裂缝。

2. 预防措施一:材料控制和配合比的调整为避免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首先要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调整进行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1)选择好品质的混凝土材料。

确保砂、石、水泥等原材料质量过硬,尽量避免使用含泥含沙过多的砂石,特别是避免使用沙中裙石、土壤等杂质要素高的砂石。

(2)选择合适的水灰比以及加入适量的增粘材料,提高混凝土的自密实度,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概率。

(3)配合比应该根据不同的工程环境,确定对应的水灰比和掺合物掺量。

避免选择不合理的配合比,劣质混凝土或是配合比不当的混凝土难以达到耐用性和强度的要求。

3. 预防措施二: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除了材料方面的要求外,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是防止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关键。

(1)在振捣混凝土时,应避免出现振捣不足或振捣过度的情况,调整好振捣时间和频率。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预防及处理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预防及处理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预防及处理【摘要】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裂缝问题倍受人们关注。

我们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预防;处理;为了避免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应针对成因,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设计施工及使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结构安全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1、设计原因。

由于设计中计算不合理会引起结构裂缝,如配筋偏少,最小配筋率不能满足要求,钢筋的规格选用不够合理等,都将出现建筑物的裂缝。

此外,设计的不协调也会在结构使用后产生裂缝,例如阳台一边是实墙,一边是挑梁,虽在强度计算上没有问题,而二者的刚度差,会造成扭拉裂缝。

再如屋面或楼面钢筋混凝土平台跨度过大,厚度太薄,虽然强度可满足,但因钢筋应力过高往往会在跨中底部和墙根处表面产生裂缝。

设计时未充分估计到装饰材料的荷载,或荷载偏小,以致设计受力小于实际受力而开裂。

2、材料质量产生的裂缝。

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

若工程用了这些不合格的材料就会导致“豆腐渣工程”,只有材料的质量关把好了,工程质量才会在根本上得到保证。

因此,对材料选用应慎重。

水泥: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全性不合格水泥。

粗集料: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级配良好,孔隙率小,无碱性反应的石料,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细集料:宜用颗粒较粗、孔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外掺料:尽量少用外掺料,如需要宜采用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

3、施工及养护的原因。

混凝土拌制、运输和浇筑应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运输的时间长短、浇筑的顺序等都有可能改变混凝土的质量,引起浇筑后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与裂缝处理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与裂缝处理
凝 土 ;裂 缝 ;预 防 ;处理 中图分类号 :T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l0 —83 2 l 1 —0 6 U7 5 0 0 16( 0 0) 5 04—0 2
混凝土是 一种南砂石骨料 、水泥 、水及其他外加 材料混合 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十施 I 和本 身变形 等一系 列问题 ,硬化成型的混凝 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 隙和微 裂缝 , 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 ,对混凝土的承重 、防渗 及其他一 些 使 用 功 能 不产 生危 害 。 混凝土建筑通常都是 带缝 I 的 ,r 于裂缝 的存在通常会 作 h 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广 生腐蚀 ,降低钢 筋混凝 七材料 的承载能 : 力 、耐久性 ,影响建筑物的外观 、使 用寿命 ,严重者将会威胁 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要采取有效 的措施将 其危 害程 度控 制在~定的范围之内。钢 筋混凝 土规 范也 明确规定 :不 同条件 下 ,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 。但存施 丁中应尽最采取有效措 施控制裂缝产生 ,尤其要 尽最 避免有 害裂缝 的f现 ,从而确保 “
塑 性 收缩 而产 生 裂 缝 。 12 混 凝 土 施 工 中 过分 振 捣 ,模 板 、 垫 层 过 于 干燥 .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 ,粗骨料沉落挤 m水分 、空气 ,表 呈 现泌水 而形成竖 向体积缩小沉落 ,造成表面砂浆层 ,它 比下层 ? 凝 土有较 大的十缩性能 ,待水分蒸发后 ,易形成凝缩裂缝。 昆 而模板 、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 间洒水不够 ,过于干燥 ,则模板 吸水量大 ,引起 混凝土的塑性 收缩 ,产生裂缝 。 13 钢 筋 工程 施 工 的影 响 . 现代住宅因其智能化及消 费者要求的提高 ,管线 的晴坪较 常见。但 南于管线过多 ,使钢筋 混凝土的粘结 度降低 ,从 而 造 成现 浇楼板存混凝土成型后应力不均 ,呈现一些细小的不规 则裂缝 。 1 . 模 板 工 程 施 工 的 影 响 4 有 的施 l 单位片面追求高利润降低 成本 ,配备模板套数不 足而造成过 甲拆模 ,导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拆模要求 或因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非施工因素和施工因素,提出裂缝处理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坡屋面混凝土浇筑的裂缝防治。

【论文关键词】裂缝成因处理防治
一、裂缝产生的成因分析
1.非施工因素
(1)设计因素。

①由于借用地质报告造成差错,地基钻探勘测不准,业余设计者错误设计。

②图纸采用梁平法,表达较简单,施工单位若素质较差,则不理解。

如某小区在客厅的楼板上有一条与整个房屋长向的垂直裂缝且
贯穿。

原以为是温度收缩裂缝,经仔细分析。

由于下面是地下车库的一道墙,主体下沉与楼板收紧,产生应力而造成裂缝。

(2)环境因素。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或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温度发生变化时,钢筋混凝土结构就产生温度变形。

而建筑物中的结构构件在温度变形和约束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温度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裂强度时,就产生温度裂缝。

如:自防水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温度裂缝的特征:裂缝的宽度大小不一,但每一条裂缝宽度变化不大,裂缝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

一般会出现表面的、较深的或贯穿性裂缝。

其中表层裂缝的方向一般无规律性;较深的或贯穿裂缝走向,往往与主筋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

普通钢筋混凝土的裂缝不一定都是质量问题,只要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规定,都属正常情况。

但对宽度超过规范规定,
或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或有失稳破坏可能,或影响耐久性等方面的裂缝等都应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2.施工因素
(1)材料质量控制不当,现实行商品混凝土,有时由于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烦忙,送到工地时混凝土已到初凝,使用后产生了构件裂缝。

我们要控制材料质量和混凝土坍落度、配合比设计及相关性能指标。

(2)施工过程控制不当,浇砼时失误造成坍落度等控制不好或碰着下雨,产生裂缝、麻面、蜂窝“炒米糖”等状态。

我们要严格施工过程的控制,遵循施工工艺流程。

另外施工养护不良时,混凝土表面干燥过快,而内部温度变化小,表面收缩变形受到收缩慢的内部混凝土约束,因此,在构件表面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力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即产生干缩裂缝。

二、裂缝处理的方法
通常处理裂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表面修补:常用的方法有压实抹平,涂抹环氧粘结剂,喷涂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压抹环氧胶泥,环氧树脂粘贴下班丝布,增加整体面层,钢锚栓缝合等。

2.局部修复法:常用的方法有充填法、预应力法,部分凿除重新浇筑混凝土等。

3.水泥压力灌浆法:适用于缝补宽度≥0.5mm的稳定裂缝。

4.化学灌浆:可灌入缝宽≥0.05mm的裂缝。

5.减少结构内力:常用的方法有卸荷或控制荷载,设置卸荷结构,增设支点或支撑。

改简支梁为连续梁等。

6.结构补强:常用的方法有增加钢筋,加厚板,外包钢筋混凝土,外包钢,粘贴钢板,预应力补强体系等。

7.改变结构方案,加强整体刚度。

例如:框架裂缝采用增设隔板深梁法处理。

8.其它方法:常用方法有拆除重做,改善结构使用条件,通过试验或分析论证不作处理等。

三、坡屋面混凝土浇筑的裂缝防治
坡屋面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要注意以下六方面:工艺流程、混凝土供料手段、混凝土浇筑顺序、混凝土振捣方法、坡屋面板厚的控制、防渗砂浆找平层施工。

1.工艺流程
清模,浇水湿模,划分2m宽浇筑带→截流网、保护层垫块复位检查→用16t汽车吊垂直运输料斗至上料平台(平台上铺设卸料用垫铁)→用铁锹人工二次转料至工作面(2.0m×1.5m浇筑块)、对称上料(取样测试坍落度)→先梁后坡、由左(右)至右(左)、由下至上→用φ30及φ50振捣棒专人振捣,人工用铁锹及时向上收灰、补灰,连续浇筑手提式平板振捣器二次振捣,木抹子配合初步找平→杠尺刮平,向上平行推进→电动抹子找平,斜面拉线厚度控制尺控制厚度→每步浇筑块接槎处理及混凝土初凝前坡面二次搓毛处理→初凝稳定后抹25mm厚1:2.5防渗砂浆(掺水泥重量3%防水粉)找平层→湿水养护。

2.混凝土供料手段
在坡屋面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供料手段的选择尤为重要。

实践表明,使用吊斗垂直运输混凝土至屋面卸料平台,然后人工用铁锹二次转料至工作面的供料方法是减速少骨料分离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常施工中会出现以下两种错误的供料方式。

一种是使用压力泵将混凝土直接输送至坡屋顶,由于供料速度快,在泵送压力及钢筋网的“筛分”作用下,骨料四溅分离,坡脚边梁及挑檐处骨料集中严重,不易分散且很难振捣密实。

另一种虽使用吊斗垂直运输,但为省事而未经卸料平台人工二次转料,直接从坡屋顶下任其自由滑落,扩大了模板污染面和作业面,加大了施工难度,也不利于紧急情况下(如停电、停水、设备故障、烈日或大风时坍落度严重损失、混凝土初凝时间缩短等)屋面施工缝的正确留设。

工程中设发电站。

3.混凝土浇筑顺序
施工前先平行坡向划分约2m宽的浇筑带。

在2.0m×1.5m浇筑块的小范围内,下料顺序可由上而下,但每浇筑带的总体下料顺序则是由下而上,且原则上要求坡屋面两侧对称下料。

施工时要有很强的计划性,先大面后小面,严格按事先设计的施工流程一次性连续浇筑,尽量不设施工缝或施工缝留设在距阳(阴)脊1m处。

4.混凝土振捣方法
为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满足坡屋面混凝土抗渗要求,浇筑时采用二次振捣技术。

(1)一次振捣时应由下而上进行强力振捣,φ30及φ50振捣棒交替使用。

φ30棒的棒距控制在20~30cm,φ50棒的棒距以不超过45cm 为宜。

振捣棒垂直坡屋面插入,快插慢拨,不可顺坡面平行振或无序斜振,以免发生“浆盖石”的假象而漏振和欠振。

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再明显下沉,不再有气泡和泌水冒出为度。

用铁锹配合收灰,及时补灰,向上推压混凝土面,严格按序推进,遇边梁和坡梁时,可以先边后坡浇筑。

(2)在一次振捣完毕后45~60min(根据气湿状况,现场准确把握二次振捣的时间)内,使用手提式平板振捣器或φ30振捣棒进行二次振捣。

二次振捣的目的在于将混凝土内钢筋、预埋件等周围残存的水分、水膜彻底消除或使一次振捣中未打散呈现团状的胶凝材料颗粒充分水化,以减少孔隙和气泡。

二次振捣对消除漏振、欠振,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抗渗性能和强度均具有明显的效果。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初凝前指派专人进行1~2次表面搓毛抹压,以减少表面水分的过快蒸发,避免表层塑性裂缝和龟裂,促进混凝土的强度增长。

由于坡度大,施工中选用有经验的专业振捣手2~4名,分段定点专人负责,严格按振捣顺序,做到“不漏振、不乱振、不跳振”。

若遇交接班或更换捣手,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严防漏振。

交接班或上下班时,严禁在尚未初凝结硬的混凝土屋面行走和施加任何荷载。

5.坡屋面板厚的控制
因施工中混凝土的下坠,大坡度屋面板的厚度一般较难控制,极易出现拆模后板厚不均匀的现象。

除使用调厚控制板外,可由坡顶两角向四屋脊拉通线,用混凝土厚度控制尺随时复核。

屋面棱角用线调整顺直,2m靠尺检查整坡的平整度。

6.防渗砂浆找平层施工
待坡屋面混凝土初凝稳定后,及时抹屋面25mm厚1:2.5水泥防渗砂浆(掺水泥重量3%的防水粉)找平层,收浆
压光,加强早期湿水养护,控制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大于2mm,使板面光滑顺平,无裂缝、蜂窝及“炒米糖”现象。

参考文献:
俞昌铭.热传导及其数值分析.北京,肖华大学出版社,1982.
孔祥谦,王传溥.有限单元法在传热学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王甲春,阎培渝.概率方法在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建筑技术,200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