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现象的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02
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乡户籍限制,实现城乡居民的
0福利待遇差
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福利 保障制度,如社保、医保 等,导致农民工缺乏安全 感。
工作环境恶劣
部分企业忽视安全生产和 职业卫生,导致农民工身 体健康受损,影响其工作 积极性和稳定性。
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
劳动合同不规范
部分企业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规范,存在工资拖欠、加班 无酬等问题。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完善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 策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民工荒现象概述 •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 解决民工荒的对策 • 政策建议和展望
01
民工荒现象概述
民工荒现象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传统劳动 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资 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对劳动力需求减 少。
文化素质提升
加强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提升,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工全面发 展。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 就业。
服务业发展
重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家庭服务业 、物流快递业等农民工较为集中的行 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鼓励企业转变用工观念,重视 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提高
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推动企业改善用工环境,优 化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增 强企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完善员工的选拔、 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地原因与解决对策近年来,有着近9亿农民地中国首次遭遇了“民工荒”,打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地神话.在广东东莞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以来,随后此波迅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其中尤以珠三角地区为甚.民工荒问题日益凸显使长久以来地劳动力市场地矛盾真正摆在了政府和企业地面前.一、“民工荒”问题地原因分析(一)农民工地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随处可见.根据全国总工会地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各行业拖欠9800万农民工工资约1000亿,其中建筑行业所占拖欠比例为70%.同时,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地高流失率.(二)农民工工资增长过慢.“有关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l2年来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佛山不少企业外来工月工资在l0年前就已达到600—1000元,但现在还是这个水平.而这些年来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已明显上升,导致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实际工资水平地提高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三)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地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地实际成本.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地重要因素.(四)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有人认为,经济地超速发展和工业地规模扩张,对农民工需求地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地情况下,民工荒地爆发是势在必然.就目前实际存在地民工荒问题而言,则可以认定为是对工业扩张地预计不足造成地.(五)农民工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客观上,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在岗位供给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出现了“知识断裂”.主观上,各企业招工条件苛刻,在低劳动强度地企业,普遍倾向于招收性格温和易于管理地女工.年龄期限一般要求在l8-25岁.在社会性别比例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地凸显,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下降地情况下,片面追求青年女工地招供标准是企业自己造成用工短缺地主观原因.(六)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地推进、中部崛起迅速,中西部农民工输出基地地安徽、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地城市也成了农民工地有力吸纳地.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地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地流向地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地民工荒.(七)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高农产品价格”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农民务农地积极性,与中央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农业税地决议一起综合为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将进一步得到减轻地良好期许,这对农民工回乡务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另外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地提升,对于生活在城市中地农民工来说则大大增加了生活地成本或降低了生活地质量.所以农产品价格地提高可以构成农民工回乡地主动和被动地双重原因.(八)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农民工在市场流动中实现地劳动力配置,确实与政府、单位计划管理没有太大关系,政府组织地流动仅占3%,而90%以上都是农民工自己或亲友运作地”.虽然农民工地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构成当地农民收入地主要增长点,是带动内地消费市场发展和产业发展地重要资金和人力资源,但是各农民工输出大省并没有对此有多少服务性作为,农民工地流动基本上一直处于自发地、自谋生计地状态之中,因为自发性总是与一定地盲目性相生,在供求之间缺少必要地信息沟通渠道和有效地组织行为是在农民工绝对供给量可以确保地情况下仍然爆发民工荒地重要原因.二、“民工荒”问题地解决对策农民工作为人力资源重要组成地一部分,为中国地经济地发展做出了很大地贡献,然而令人痛惜地是正处于经济飞跃发展地中国却在逐渐地流失这种宝贵地资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起来以及很有必要采取相应地对策来解决这种问题,促使中国经济健康繁荣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将解决“民工荒”问题地对策分为以下几点:(一)积极塑造“以人为本”地企业组织气候,努力构建“权利平等”地权益保障制度.作为一个企业其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这种利润最大化不应该在牺牲员工利益地基础上来追求地,任何一个员工作为企业地一员,不论是正式地还是临时地,都应该得到相应地尊重和权益保障,农民工也是如此.虽然农民工一直工作于企业地最基层,但是他们对企业地贡献功不可抹,并且随着农民工整体素质地提高,企业地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这支生力军.鉴于以上分析,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取得竞争力除了先进地技术和科学地管理制度,还需要在企业中塑造“以人为本”地组织气候,把农民工地利益放在第一位,除了要增加货币工资和使收入得到保障以外,也要使非货币效用提高起来,例如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以及提高生活伙食标准等,还有要在企业创造一种良好氛围,突出每个人都是企业重要地一员,让农民工切身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尊重感.同时要实实在在落实农民工各方面地权益保障问题,让每个民工都能充分享受到人身自由权利、就业权利、生活权利和子女受教育权利.(二)加强政府行政职能,创造和谐社会氛围.民工在流动地过程中,政府所起地作用应该说是举足轻重.首先在最初开始,农民工从输出地区流入到输入地区,政府要发挥好交通红绿灯似地引导作用,设法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快劳动力需求信息地传递速度,减少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地盲目性;同时要大力传播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外来农民工地关心、重视和爱护,迅速增强农民工特别是第三代农民工地区域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要打破传统地政府本位主义,消除制度性地就业歧视,创造出一种和谐地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全竞争性地正规地劳动力市场,让每一位劳动力在工作选择面前人人平等,都能通过公平地合理地手段来选择自己地工作岗位,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限制民工地择业范围,要把他们从社会地最低层次中彻底解放出来.其次在民工投入到工作地过程中,政府要大力发挥监督作用,监督企业要提高《劳动法》执法力度,应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 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另外政府要大力清除社会歧视现象,构造人人平等地气氛,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这其中包括消除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农民工身份转换制度”,以在城市工作达到一定工作年限为主要条件,给予农民工城市户籍,从而逐步转换农民工身份,并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平等待遇,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地机会,以降低农民工在城市地生活心理成本,减轻其心理负担.(三)学校、政府、企业强强联合,培养专业对口技术人才随着技术地进步和产业结构地调整,现在地企业越来越需要一定技术地高素质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应该是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地发展要求,不应简单得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肤浅地理论知识上.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如果光靠职业技校培养人才,除了在资金上和实验设备短缺以外,还不能及时了解到社会急需地热门专业等方面信息,培养出来地人才不仅没有实践经验,而且部分专业过去老化,难以满足企业地用工要求;而完全依靠企业来培养人才,这些人才缺少系统理论指导,导致人才成长地速度慢和效果差.所以如果说学校是人才培养地摇篮,那么政府应该是后备军和传达器,企业应该是人才成长地基地.培养优秀地技工,应该倡导学校、政府、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企业需要地专业人才.只有三者联合,理论联系实践,学校为技工人才地培养奠定基础,企业为技工人才地成长提供舞台,政府为学校提供资金和传达及时信息.学校地教师做企业地顾问,研究技工地培养方向;企业地专家做学校地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政府提供资金,扩大教学规模,辅助学校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三者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技术荒”而导致地“民工荒”现象.(四)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企业和地方政府如果对劳动力成本优势过度依赖,而忽视对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地关注和引导,往往会导致资本地短视化和劣质性,就难以长期支撑地方经济地繁荣,缺乏可持续增长潜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从目前劳动力市场反馈地信息,劳动力不可能“无限供给”,中国企业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已逐步显示出它地疲态,包括印度、越南在内地不少东南亚国家正在以更低地劳动力价格吸引外来投资.因此,政府和企业应清醒意识到要保持和促进地区经济地长期稳定发展,不能延续走低投入低产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道路.要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问题,需要走产业升级换代地道路,应通过多年来地资金积累,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地技术含量,逐步过渡到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对劳动力地过度依赖.。

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技工我国正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但我国的高级技工特别是年轻的高级技工却严重短缺,两者形成强烈反差。

在各地的人才市场上,企业高薪招不到高级技工的现象愈来愈多。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青年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技术人才日益短缺,青年在高技能人才中的比例更是越来越小,很多地区青年高级技师的数量竟为零。

随着老一代高级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很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并已实际上威胁到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的未来。

目前正是很多大中专学生找工作的时期。

而在求职市场上,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企业开出高薪却找不到需求的人才,另一边却是众多拥有高学历的求职者就业无门。

有关专家认为,“技工荒”将伴随中国工业化进程长期存在,目前的技工人才缺口如此之大,体制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

现在社会生产中出现用工荒的情况越发的严重,导致一些企业濒临于停滞和倒闭状态,这种现象很值得各个行业回味, 而目前我国高级技工人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违背了贯彻实施三个代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方针政策。

二、原因分析1、高等教育的跳跃式发展,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用飞跃来描绘中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

这使得数百万人享受到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我国高校仍然缺少优秀人才,而且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内许多高校,包括工科院校,普遍缺少培养优秀技术员和高级技工人才的氛围。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形成结构性矛盾。

第二产业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农民工干不了,大学生不愿意干;第三产业,尤其是法律、金融、会计、管理、营销等行业需求中高端人才,但新毕业大学生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2、技校不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学校教育跟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很多技校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待学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才发现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这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一方面企业因为招不到合适的技工而发愁,另一方面,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上火,学校因为学生的就业率不高而着急。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民工荒

民工荒

“民工荒”现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摘要: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持续多年的“民工潮”出现了回流现象,城市中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遭遇到“民工荒”问题。

目前, “民工荒”这一现象又演变成了“抢工潮”并在全国不同地区上演,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城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

解决“民工荒”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民工荒;现状;原因;解决办法农民工是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下,农民为维持生存或改善生活水平而到城市里务工而产生的劳动力转移的产物。

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之所以被称为农民工,这是在现行制度框架下他们不能取得与拥有城镇户口身份的劳动者平等地位并享受相应权益的标记,它揭示着传统户籍制度及附加在这种制度之上的其他相关政策所具有的非公平性乃至歧视性。

农民工事实上处于游离或边缘状态,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亦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

“民工荒”现象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在局部地区部分行业爆发的,并且已经给当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

本文通过对“民工荒”现象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分析,分别从农民工、企业、政府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就目前和长远来看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途径。

1“民工荒”现象的现状111从地域上看“民工荒”现象的现状当前,企业招工难问题已成为全国普遍性问题,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福建东南沿海,以及北方的一些大城市的相当一部分企业都面临着长期或阶段性的招工难问题。

据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信息,湖北省各地企业2006年经常性缺工达40万人。

2006年下半年,在一些一贯是农民工输出地的内陆省份,如江西、湖南、安徽等地也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荒”。

[1]在安徽,招收工人的广告随处可见,但由于工资低、劳动强度大等原因,问津人微乎其微。

西部地区以新疆为例,该地区2006年9月需拾花工1415万人,但目前包括疆内、疆外在内的拾花工仅到位1216万人。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概述近年来,“民工荒”现象不仅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且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农民工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分析“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民工荒”是指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跟不上劳动力的需求,导致许多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

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等诸多问题的综合影响。

解决“民工荒”问题不仅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 背景介绍:“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及其对社会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民工荒”现象一直存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和对策等方面探讨“民工荒”的现象。

“民工荒”现象是指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不足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状况。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民工荒”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

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尤为严重。

收入待遇问题: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拖欠工资、降低福利待遇等,导致农民工在城市工作难以获得足够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就业环境恶劣:部分行业的工作环境较差,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缺乏安全感。

职业发展受限:农民工在城市往往从事临时性、低收入的工作,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农村劳动力过剩: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步减少,耕地面积有限,农民纷纷进城寻找工作,导致“民工荒”现象出现。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部分农民工回流到家乡附近地区。

认识民工荒

认识民工荒

认识民工荒自2004年以来,殊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地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工人的情况,即所谓的“民工荒”,尤其以珠江三角地区形势严峻,近几年有向内地延伸的趋势。

20多年来,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本文对“民工荒”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标签:农民工劳动力就业市场政府一、农民工出现的背景及现状农民工,简称民工,是中国内地特有词汇,指身为中国内地特有的农业户口身份的工人;指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

中国的农民工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开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农民开始大量涌入城市后渐渐出现的。

从全国来看,最开始的农民工主要以建筑业为主,接着就是制造业。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流动的规模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随着沿海地区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的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大量短期甚至长期迁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人口流动也称为“民工潮”。

由于中国大陆至今未废止的户籍制度的存在,直至2005年,这一群体基本上没有工会组织、几乎没有任何权益保障,更不能享受因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农民工”成为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体,也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同时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据估计,2005年有1.5亿人。

历史上,农民大量转为产业工人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所必然经历的阶段。

在世界最早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由于圈地运动迫使农民离开自己的家园,从而解决城市产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而更多的情况是,农民离开土地,一方面有自耕农要解决越来越难以生存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机会。

在东亚,包括日本、韩国、,过去的几十年都先后经历了自耕农转为产业工人这一阶段。

二、民工荒的出现2009年8月以来,据多家媒体报道,在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很多中小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但是却招不到工人。

“民工荒”现象分析

“民工荒”现象分析

“民工荒”现象分析提要本文从“民工荒”现象出发,结合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供给;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而形成的“民工潮”,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劳动力转移的一道巍巍壮观景象。

但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却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民工荒”原因分析(一)企业较少提高农民工的工资。

一是贸易环境限制。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企业无力承受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在我国民工输入集中地,很多生产企业情愿开工不足也不愿意提高工资,因为这类企业大多数为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价格是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

当前贸易环境下,产品利润低,企业又无法提升出口产品价格,因此无法给农民工更高的工资;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以劳动力的低廉作为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在贸易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若提高劳动力的成本,则意味着失去其比较优势,从而给企业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造成困难。

(二)政策刺激,国家投资加大,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

以前是“孔雀东南飞”,绝大多数农民工前往广东地区,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民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找到工作,所以现在是“孔雀满天飞”,许多农民工选择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放弃了外出务工。

(三)农民工的结构及观念发生变化。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

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识更强,希望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

“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社会、务工城市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一、“民工荒”现象概述“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民工荒”最早出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主要城市,集中表现在春节期间出现的季节性短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好转,很多生产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却普遍招不到生产工人。

甚至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我国中西部地区,也出现普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二、“民工荒”表现(一)知识性民工荒知识性民工荒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民工的短缺。

这类民工荒主要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所需要的劳动力素质也越来越高也就造成了知识性民工荒。

调查现象显示,10年劳动力供给特点:电子、鞋业、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仍有较大的用工需求。

企业招聘人员难易不一,优质的企业由于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但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时间长的企业则会存在一定的招工难问题,这类企业约定的月基本工资通常徘徊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再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相应增加员工的收入,预计这类企业需求员工不少于30万人,其中普工约24万,技工约6万。

现在我国沿海地区仍然有许多加工型企业,而这类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有许多工人是从农村来的,因而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用人方与求职方没有形成良好的匹配性,因而形成了知识性民工荒。

(二)性别性民工荒出外打工者大多为男性,他们肩负起家庭的责任,而女性大多在家里负责家务。

但事实上很多岗位需要女性劳动者。

比如说服装纺织行业、新兴起的旅游服务业。

因此出现了性别性民工荒。

(三)地区性民工荒我国地区发展程度还是相差很大的,大多数农民喜欢到发达的城市进行务工,例如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很少有农民工不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因而在西部地区就会出现职位的空缺,出现了地区性民工荒。

民工荒调查报告

民工荒调查报告

民工荒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和工程数量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

然而,在近年来的实际施工中,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即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民工荒给建筑业和其他相关行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和挑战。

本报告致力于对民工荒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

问卷调查针对了不同地区的建筑企业和劳务中介机构进行了广泛的覆盖,共收集到了1000份有效问卷。

访谈则选择了多个建筑工地的管理人员和一些民工代表进行深入访谈。

三、调查结果1. 招工难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招工难是造成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a. 建筑劳动力需求的迅速增加,使得用工需求和供给之间出现巨大的缺口。

b. 移民工人回流问题,由于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农民工选择回到家乡或迁移到其他城市,导致用工供给减少。

c. 三高工种的薪酬不高,劳动强度大,吸引力不足,从而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劳动力。

d. 规模较小的企业无法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和良好的待遇,劳动力更倾向于选择规模较大、待遇较好的企业。

2. 用工难除了招工难,用工难也是造成民工荒的重要原因。

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工地管理人员提到了以下问题:a. 就业条件恶劣,包括住宿条件差、食堂饭菜质量差等,难以吸引和留住工人。

b. 工人权益保障不到位,包括工资拖欠、加班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工人流失较大。

c. 工地安全问题频发,造成工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工人对工地安全的担忧加大。

d. 环境污染和噪音扰民,使得周边居民和工人对工地持有负面印象,影响工人选择。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民工荒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1. 政府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劳动力向建筑行业集中,鼓励民工返乡创业,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扶持政策。

2. 提升待遇:建筑企业应提高劳动者的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住宿条件和饮食待遇,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工人权益保障机制。

“民工荒”的PEST分析

“民工荒”的PEST分析

“民工荒”的PEST分析2009年下半年以来,沿海地区开始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

在2010年春节前后,“不忧订单忧用工”成为许多制造企业的难题。

为了更好地阐述“民工荒”这种现象,首先阐述了“民工荒”的历史演变过程,区分了不同时期“民工荒”现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PEST分析,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标签:民工荒;农民工;PEST分析引言200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刘易斯转折点及其政策挑战》中指出:中国将要进入劳动力短缺的时代。

事实证明,在2009年初,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减速,大量农民工失岗返乡。

2010年,随着经济的复苏,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以及内地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缺工现象。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所长蔡认为,“民工荒”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供给速度低于经济快速增长所形成的劳动力需求。

按理说,出现“民工荒”对民工是好事,说明市场对他们需求增加了,但事情并不让人乐观。

一、民工荒的提出及其历史演变过程“民工荒”是指在既定的工资水平下,劳动力供给数量小于劳动力需求数量所引起的民工短缺的现象。

这种现象始于2004年的春天,当时用得的是“缺工”、“开工不足”、“用工短缺”等词汇。

从2004年9月1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开始,“民工荒”一词才频繁地出现。

当时的“民工荒”主要发生在珠三角等地区,缺的工种有普通工和技工。

2005年,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到2008年年底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这种现象才有所缓解,但到了2009年年初,“民工荒”却演变为了“返乡潮”,于是大批企业停产停工,甚至倒闭,接踵而来的是员工下岗和失业问题。

然而到了2009年下半年,“民工荒”卷土重来,而且这种现象的后续力还非常强。

与之前的情况不同的是:本次的“民工荒”紧缺的主要是普通操作工。

当然本次的“民工荒”与之前也有相似之处,它们都集中于那些对农民工需求大、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企业。

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五篇材料)

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五篇材料)

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五篇材料)第一篇:劳动经济学论文关于民工荒问题探究民工荒现象问题分析摘要:民工荒问题,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区域性的社会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并且找到其问题所在并予以解决的,本文通过对中国近期两次大型民工荒问题的比较与分析,来阐释中国的民工荒问题。

关键词:民工荒就业问题用工缺口材料一:2004 年7 月15 日, 《南方周末》上一篇题为《中国遭遇20 年来首次“民工荒”》的报道, 反映了福建、珠江三角洲等许多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企业招不到人的所谓“民工荒现象”。

经过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和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的调查,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9 月7 日发布《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 承认“民工短缺在局部地区客观存在, 普通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女工相对短缺”。

报告认为, 工资低和条件差是普通工人短缺的主因。

材料二:2010年的春节过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再次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珠三角缺口超200万。

其中深圳今年缺工80万,普通工人平均月薪将涨至1700元。

不同往年,今年不仅是沿海地区,现在就连中西部很多城市,也开始缺人了。

这已经是近年来第二次发生大规模民工荒,而且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根本上退潮的背景下。

它再度提醒中国产业转型的极端必要性。

因为,在当前的外向型、低附加值产业背景下,仅仅靠提高农民工工资以挽留工人仅仅是一时的权益之计,中国的产业转型,必须从根本上向内需型和“高精尖”型转型。

一、农民工群体的概况分析----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正在形成长期以来我国以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四大身份阶层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 产生了许多边缘性群体, 其中规模较大的城市农民工是一个具有“城市人”与“农村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 他们既是农民和工人的“过渡人”, 也是村民和市民的“中介人”, 在他们身上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角等地 “ 民工荒 ”不 同, 此轮 “ 民工荒 ”
范 围明显 扩大 , 少 中西部城 市甚 至 二 不 线 城 市 也 出 现 用 工 紧 缺现 象 。以笔 者 所在 的 山西省 晋城 市 为例 , 从去年 下半
类 地 区6 0 ; 6 元 而山 西省 2 1 年 月最 低 00
工资标准 依次 为: 类地 区8 0 、 一 5 元 二类 地 区7 0 、 8 元 三类地 区7 0 、四类地 区 1元 60 , 4 元 考虑 到 较差 待遇 和 各种 歧视 性
业 分 别是 机械 加 工 、 装 、 业 等制 造 多 年 的 农 业 税 正 式 走 入 历 史 。不仅 如 服 鞋
( )我 国特 有的城 乡二 元 结构 , 三
业, 劳动力 需求 占了全市总需 求一半 , 物 此 , 国家还 推 行 种粮 农 民直 接 补贴 、 良 流 、 饮、旅 游 业 的人手不 足 问题 也 严 种 补 贴 和 大 型农 机 具 购置 补 贴三 项 补 餐
( 1 二 中西部 地 区的发 展 , 出打 外
本轮 “ 民工荒”的特点
4 缺工 多的企业普 遍 待 遇 较 差 . 由于对我 国农村劳 动力无 限供 给的
工 已 缺 乏 吸 引 力
人 力 资源 社 会 保 障 部 发布 的 调查
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 劳动科 学研 想象 , 部分 企 业看不 到劳 动 力由买方 市
与 以往不 同的是 , 轮 “ 此 民工荒”不 仅 是 技 工 缺 乏 , 工 同样 紧缺 , 普 而且 数 量 巨大 。 广州市人 力资源 市 场服 务 中 如
投 入 力度 。自2 0 年 1 日起 废 止 《 0 6 月1 农
心 主任 张宝 颖 称 , 时广I 最 缺工 的行 业 税 条例 》, 意 味 着在 中 国延 续两千 现 』 、 『 、 J 这

“民工荒”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民工荒”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民工荒”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探究“民工荒”问题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背景:近年来,“民工荒”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

一方面,随着
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红利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发
生逆转,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性
问题的存在,许多企业难以吸引足够的劳动力,导致生产经营受到影响。

因此,研究“民工荒”问题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民工荒”问题的成因及影响,分析应
对措施的可行性与效果,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内容:
1. “民工荒”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 “民工荒”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2)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影响
(3)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影响
3. 应对“民工荒”的可行措施
(1)提高劳动者的薪酬待遇
(2)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3)加大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力度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利用书籍、期刊、新闻媒体等资料了解“民工荒”
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应对措施等相关信息。

2. 应用调研法:通过问卷调查、个访等方式,了解目标人群对“民
工荒”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为问题分析提供支持数据。

3. 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民工荒”问题的产生原因、应对措施等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规律和提出启示。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对“民工荒”问题做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依据。

民工荒

民工荒

民工荒”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是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考查的热点话题。

下文老师根据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特点给出了“民工荒”的相关背景知识及原因、对策等申论备考资料供广大考生查阅。

1.“民工荒”现象的背景今年春节长假结束后,“民工荒”成为各大媒体的一个“热门词汇”,连日来,珠三角频传“民工荒”,经历了去年初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这一现象令各方瞩目。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政府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2010年全国两会农民工问题继续成为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

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

这样一个从微观到宏观都意味深长的问题,无疑会成为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热点。

2.“民工荒”的表现和原因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民工荒”主要表现在企业招工难、技校和职业介绍机构劳务输出供不应求等方面,毋庸置疑的是民工荒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

民工荒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工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以及城乡二元传统体制所造成的种种身份歧视,其具体原因包括:一、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老龄化的趋势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呈反方向发展。

这是“民工荒”出现的必然。

二、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就业观念的变化,愿意做一线工人的人员比例必然减少,他们更期望以平等而有尊严的方式成为劳动者。

三、政府部门在政策与管理上的短视与限制。

管理部门为了便于管理民工,时有歧视性条款出现,令民工缺乏归宿感,缺乏安全感。

四、民营企业主及其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偏低,用工制度不够科学和不规范,欠缺人性化的管理。

五、我国实行的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城乡人口的界限和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加剧当前日益突出的城市“民工荒”。

民工荒、技工荒之原因分析

民工荒、技工荒之原因分析

民工荒、技工荒之原因分析民工荒、技工荒还将继续持续下去,彻底缓解,要等到15年之后。

只有生育前面放开,才能在15年后缓解人力短缺问题。

目前只能一边放开一边改善制度,如增加技工工资、评功评奖、升迁向技工倾斜等来刺激积技工的短缺现象。

标签:民工荒;技工荒;原因;分析;计划生育1 现状各大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用技工难、招农民工难的想象。

这和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在制度层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1.1民工荒现状民工荒是指农民工短缺、供不应求、用人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现象。

造成这种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均和计划生育长期实施的后果密切相关。

民工荒目前不但是荒的问题,而且呈现老龄化现象,因为年轻的民工已经缺少,有的企业不得不招用老一点的农民工。

在各大企业招用的农民工当中,五六十岁的人员比例逐年升高,十年之内,这些人员都将陆续退出工作,尤其是劳动强度比较高的工作。

年轻的农民工将更加难找。

1.2技工荒现状技工荒是指技工短缺,难于招收、成本增加、人才缺乏的一系列现象,和民工荒有许多类似之处。

而比民工荒更加严重的是,现有的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学生,由于技工的发展空间的局限,都不愿意做技工,现有的技工很多还在想着跳槽或者正在跳槽,一些技工已经成功跳槽改行,导致技工更加难找。

另外是人员的缺乏,想培养自己的技工,找不到人,没有人的来源也无济于事。

2 原因2.1计划生育导致民工荒现在呈现农民工老龄化的现象很普遍,但缓解的前景并不乐观,老一点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子女已经上了班的。

这些人员目前还能勉强工作,很多做工的也就是为了贴补家用,再过十年这些人都已经六七十岁,不得不退出劳动市场。

都是独生子女也已经工作,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可以补充的劳动人员。

民工荒将更严重。

2.2计划生育导致技工荒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培养一个孩子,从个人意愿上讲,每个家庭的父母其目的是绝不会是培养一个当技工的孩子,因此,这些子女不愿意做技工就成为必然。

民工潮与民工荒成因分析

民工潮与民工荒成因分析

民工潮与民工荒成因分析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不断涌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这些民工背井离乡,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民工潮现象。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与民工潮截然相反的民工荒现象,大量企业一再提升工资但依旧无法招到足够的员工。

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民工潮现象的出现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改革开放吸引外资不断涌入,对务工人员需求增加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在沿海地区试点开放,因资源丰富,并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很快中国就吸引了大量外资前来投资,这些外资企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员需求巨大,而沿海地区人口满足不了不断增长的劳务需要,这就促成了沿海企业大规模向内地招工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世纪来中国逐渐发展成了“世界工厂”,制造业的繁荣进一步加大了对劳务的需求,最终推动了民工潮现象的产生。

二、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大量富余劳动力改革开放最早是对农村的改革,新的农村经济政策,即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了农民支配自己劳动时间和优化劳动要素配臵的权利,这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劳动积极性。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0%以上,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导致了有限的土地上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

这些富余劳动力有解决就业的要求,进城打工就成了选项之一。

因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外出打工不仅解决了闲臵人员的就业问题,还能获得比务农更高的收入,农村甚至一度出现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诱人景象。

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受此鼓舞,源源不断地走出家乡,进入城市,最终涌动成潮。

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促使人员流动加大有政策原因,因沿海地区先行改革开放,也有地理原因,物流便捷成本更低,导致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城乡发展失衡和东西部地区发展失衡的特点,这种失衡促进了贫困地区人口向富裕地区的流动。

中国农民向来乡土观念很重,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一般很少会背井离乡出去打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用工荒”现象的分析
——企业招不到工人,工人都跑去了哪里
国际贸易CO72班黄薇薇075152
前言
我的家乡在广西美丽的北部湾地区,那里以前本是一个以农耕及简单的渔业为主的浅水海港带,但我亲爱的家乡自新千年来后的飞速发展却描入了我懂事来的整个成长轨迹。

“东盟博览会”、“东盟十国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圈”这一系列被写进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方案早已不是高高在上的响亮口号而是贴下脸来亲吻到每一户普通百姓的幸福春风。

遍地可遇的工人们大多数都是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归来的游子,他们有奋战在建筑工地上,加紧搞家乡建设的,也有奉献在大批新建企业里,谋求家乡经济发展的。

随着家乡的崛起,让我看到了“民工潮”一波又一波的席卷而来,但同时,也让我听到了沿海地区奏响的“民工荒”的警笛。

一边潮涨、一边潮落,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运动与发展轨迹除了离不开国家政策这一操盘手外,更离不开群体自身素质的发展与更新换代。

第一部分什么是“民工荒”现象
据网上查到的对这一自2004年出现到发展至2010年最严重状态的现象,给出的两种最具信服力的定义解释说,“民工荒”一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沿海企业受冲击最大。

由网上统计报告的数据表明,截止2010年2月底,珠三角地区城市出现超200万的用工缺口,其中普工缺口占到了总缺口的68%,达136万之多。

“民工荒”二是民工权利荒,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城乡户籍制度而导致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享受到与当地居民在就业、医疗、养老、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同等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另一方面则是民工一直来都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而形成的权利缺失,无法与企业进行对等谈判,只能长期忍受企业在拖欠工资及延长工时等各方面较为恶劣的对待。

第二部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
“民工潮”最近几年在我家乡的出现可以说是导致沿海企业“民工荒”的外部原因。

因为以前走出去的民工都逐渐回流了,剩下仍在外边的那一部分及当地可用劳动资源就越来越有限。

更何况我所见的“民工潮”只是回流大背景下的一个小缩影,毕竟广西也只占了中国整个中西部地区版图的一小部分。

究其民工为什么回流的原因则就归功于国家政策在近几年向中西部地区的倾向,外加上十几年来地区自身的发展,逐渐缩小了东西部在收入及生活水平上的巨大落差,致使了沿海地区的收入及环境自身丧失了对民工曾有的吸引力。

我上网搜集了大量有关国家出台的最新政策,将主要影响“民工回流”而间接导致“民工荒”的相关政策归结为以下四点:
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相关惠农政策实施、税费改革的深化、以及部
分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刺激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吸引了大量在外的劳动力归家务农。

二、最近几年,国家提出“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设想,
并投入了大量资金。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开始矫正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也吸引了不少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在本区域内就近打工。

三、沿海地区正在逐步实行战略转移并同时启动产业升级,将一部分低端
劳动密集型产业移至中西部等劳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为农民工在家就近上岗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四、伴随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的落实,这些民工可以在家乡附
近参与公路、机场和铁路等项目建设,而不必背井离乡走回南方工厂的流水线。

以上这些政策近几年来在家乡的扎根生长给了我一个最形象的展示及切身的体会。

就拿造福广西人民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东盟博览会”的设立开展来举例。

它是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倡议,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商贸合作新平台。

它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且在这五年中,带动的地区投资业及发展建设业、旅游业与种植业等累计共为当地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

除了家乡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留住了越来越多外出的民工外,沿海地区实施的产业战略转移政策也已经在广西初见成效。

一大批初级加工企业如制鞋、服装加工企业等纷纷在广西落户。

同样拉动了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

民工群体的更新换代则是导致这次“用工荒”的内部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替代了老一代农民工。

由网上的官方报告数据显示,在新求职的人群中,以“80后”及“90后”为主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整个求职总人数的70%。

可以看得出民工群体的主要特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接下来可以通过研究这些变化,从中理解为什么沿海企业招人容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就从我身边的现象说起,我的许多初中及高中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都选择了就读家乡的职专或是直接出来工作,加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生活较为优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普遍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文化程度较高,在职业选择上注重就业环境,对薪资、社会保障及工作环境等有自己的想法,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个人的发展有一定的设想和期待。

就以上的特征来看,曾在老一代农民工身上延续了十几年之久的企业压迫式工作环境又怎能会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奏效呢?他们宁可放弃工作机会继续在人才市场上漫长的等待合适机会的到来,也不愿逆来顺受。

他们将国家和企业对农民工自身权益的维护及重新界定提上了改革日程。

第三部分“民工荒”的解决方法
“民工荒”将是存在于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长期现象,只要中西部地区逐年发展起来,就会有日渐多的民工回流,只要沿海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日不转型,那么对劳动量的需求就不会有下降的趋势,劳动供给的减少与需求不变现象交织在一起,只会导致“民工荒”矛盾的升级。

通过这些年来看到广西家乡的崛起,更加坚定我心中的一个信念,即振兴我国的中西部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切实纲领,将朝这条路走到底直至实现这部分地区的最后繁荣已经成了铁定的事实,那沿海的用工企业就不能坐以待毙了,他们要么选择走产业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道路,引进先进设备,以工业操作来代替低级的手工操作,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要么就是增加企业的福利,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减少工作时间等,以看得到的幸福及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条件来招工,但用工成本的增加及低附加值产品的低利润最终是会压垮企业的。

所以唯一可行的一条路也就是,在企业短期内因原有的产业结构仍未能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时采取优待工人的措施来吸引并留住人才,同时也要加快产业的升级,争取将用工成本的增加转移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利润中去。

看完企业的解决途径后,最后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中去寻求政策的支持。

国家应该出台具体的优惠政策来扶持产业结构需要总体升级的地区的企业,增加补贴计划及减少企业除用工成本外的其他各项社会成本,积极为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使企业得以加快升级步伐。

其次,国家应该加大对提高整体工人素质的教育开支。

保证现存的职专及各种工人培训机构的整体师资水平。

因为沿海地区产业的升级无疑需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做支撑。

只有当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素质、价格形成正向的上升循环时,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保障。

总结
通过最近跟自己身边几位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一族的家乡同学去电话交流中,听出了他们共同的心声,就是“如果沿海地区的企业能够提高我们这些工人的生活水平、工作条件,不再像对待我们父母那一辈人一样的对待我们,我们还是很愿意到那边去求发展的,家乡发展再快毕竟与发达地区还存在差距,外边的世界还是很精彩,很想有机会走出去看一看。


我想家乡的快速发展能留下很大一部分的老一代农民工,毕竟他们已出去太久,是时候回家团聚了,且也不愿付出留守儿童等太多的时间代价。

但新一代的农民工还是有很大的自由权,我们的缺工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希望可以通过各种吸引方式来留住他们的芳心。

这样一来,新老两代各在一方为国家的建设服务,国家整体地区的稳步发展就不会相互制约了吧,一方的发展不用再以牺牲另一方的发展为代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