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doc 8页)

合集下载

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面的供养 。因此 ,设施养老也是养老模 式的一种 。 ( 三 )自 我养老 1 9 9 9年 的 “ 全 国家庭养 老 与社 会化 养 老服 务研 讨会 ” 上首次提出 “ 自我养老”这个概念 , 是指 “ 养老靠 自己”的 养老方式 ,即老年人在 经济供养 、生 活照料 和精神慰藉方 面 都 以 自己为主 的方式。这种养老方式并不是完全脱离家庭和 社会 ,但是又不会给家庭 、社会和国家带来负担。穆光宗也 同意有 自 我养老 的养老模式 ,他根据 “ 养老支持力”将养老 模式 区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 自 我养老三种。 ( 四) 居 家养老 “ 居家 养老”是学者 在家庭养老 和机构养老都 面临局限 时提 出的概念 。洪 国栋指 出 , 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在经济来 源和生活照料上存在着本质 的区别 , 家庭养老 中经济来源 和 生活照料都是 以家庭 为主 , 而居家养老 中的养老经济来 源不 再是 家人 和子 女 ,而是政府发 给的退休金 , 生活照料和精神 慰藉 大部 分也来 自于社 区和邻里所提供 的各种 服务 。张文范 把居家养 老看 成是 以家庭养 老为主、社会养老 为辅 的养 老模 式的总称 。 ( 五) 享受型养老与保 障性养老 除了学界对养老方式做了界定,政界也对养老方式做了 形象地界定 ,即享受型养老与保障性养老 。这两种养老模式 的区分标准实质上是 由谁承担养老费 ,前者是 由家人承担养 老费用 ,即中国传 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 而后 者是 由政府承担 , 也就是 “ 五保户 ”制度 ,政府给这类 群体每月发 放生活 费 , 在他们没有生活 自 理能力时 ,由政府安排住进敬老院 、福利 院等养老机构进行集 中养老。 三、国 内外现行的几种 养老模式 “ 老有所养 ”是 人类社会追求 的共 同的 目 标 之一 ,无论 是西方发达 国家 ,还是第三世界 国家都不例外 。 ( 一 )中国的养老模式 1 、家庭养老 。中国一直推崇 的 “ 养儿防老” , 把养 老的 任务交给儿女 ,尤其是 成年儿子 ,这也是 费孝 通先 生所 说的 “ 反哺式”养老模式。陈彩霞用社会交换论分析中国家庭养 老 ,她认 为家庭养老模 式既体现了代际间的互惠 ,又使老人 与子女、孙子女接触,提供了精神慰藉。张健、陈一荡等认 为 ,因为受到我 国传统孝文化的影响 ,由子女来赡养老年人 依然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宋宝安也认同家庭养老模 式与中 国的孝文化息息相关 ,但又与家庭这一人类社会基本 制度 的特征和功 能密不可分 。总的来说 ,“ 孝”文化 是我 国 家庭养老 的基础 ,决定 了我 国养老模式 的选择 。然而 ,由于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作者: 丁方 翟晓祯 何林峰 史煜坤 田猛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出版物刊名: 中国市场
页码: 101-10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1期
主题词: 养老模式 分类及问题 发展方向 研究综述
摘要:2011年以后,中国老龄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社科院有关研究指出,到2050年,中国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主要对以前各位学者的研究进行总结,进而从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历程、内涵、分类、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几个方面对我国养老模式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为我国今后养老模式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帮助。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养老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同于城市的养老模式,农村养老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政府扶持政策、社会组织参与和家庭养老支持三个方面综述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政府扶持政策政府在农村养老问题上的扶持政策是推动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改善农村养老环境,提升贫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政府推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有效减轻了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生活压力。

政府加强了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促进了农村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政府还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养老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是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对于完善农村养老模式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社会组织的参与,包括民间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等。

这些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各类养老服务活动,提供老年人社交、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组织还能够拓宽农村养老服务的渠道,完善服务体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保障。

三、家庭养老支持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依然选择依赖子女或者配偶来承担养老责任,家庭关系在老年人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乡差异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养儿防老、家庭矛盾等问题,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维持传统家庭养老的加强社会养老的支持,成为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事业的一个重要议题。

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共同打造一个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保障。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现状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现状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现状国内养老模式研究现状:
1. 传统家庭养老:在中国,长期以来,传统家庭养老一直是主要模式。

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家庭养老面临诸多挑战,如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老龄化问题等。

2. 养老院模式:养老院逐渐兴起,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

这方面的研究关注养老院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方面。

3. 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方向,研究包括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社区护理服务、社区老年人参与活动等。

4. 互联网+养老: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研究也涉及到互联网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如在线医疗服务、智能健康监测等。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现状:
1. 北欧养老模式:北欧国家一直以其先进的社会福利制度而闻名,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和社会支持服务。

研究关注其养老制度的运作和可持续性。

2. 老年人共同体模式:一些国外地区倡导老年人自主组织生活,形成老年人共同体。

这种模式注重社交、参与和共享资源。

3. 老年人自助居家养老模式:强调老年人在家中自助养老,通过社会支持、健康管理等手段,提高老年人在家中的生活质量。

4. 技术辅助的养老模式:类似中国的互联网+养老,国外也研究将新技术应用于老年人护理和生活中,以提高老年人的独立性。

总体而言,国内外的养老模式研究趋向多元化和智能化,力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关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和融入。

这些研究对于应对全球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养老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综述养老问题的现状、挑战和解决方案,为读者对养老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一、养老问题的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共同的挑战。

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20%。

在某些国家,老年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30%以上。

这使得养老问题变得尖锐和紧迫,给社会经济、医疗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养老问题的挑战1.社会养老保障不完善: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很多老年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2.医疗服务需求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这给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老年人患上慢性疾病和多种疾病的风险也增加,需要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医疗服务。

3.养老机构短缺:在一些地区,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依靠养老机构来解决生活和护理问题。

三、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1.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应当加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力度,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扩大覆盖范围,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2.加强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政府应当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

同时,加强社区医疗服务的建设,推动社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质量。

3.加大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政府应当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提高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

四、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养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在政策制定、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方面共同努力。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社区养老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和归纳现有研究成果,揭示社区养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和评价,本文期望为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以推动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文将首先界定社区养老的概念和内涵,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然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我国社区养老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效。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社区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政策支持不够等。

本文将展望社区养老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社区养老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社区养老的概念与特点社区养老,又称为“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结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养老模式。

它是指老年人在家庭居住的环境中,继续得到来自社区的各种养老服务和支持。

这种模式强调老年人在熟悉和舒适的社区环境中生活,同时享受到来自社区的专业化服务,包括生活照顾、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

地缘性强:社区养老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就近的服务。

这种地缘性的优势使得老年人能够继续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减少了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适应压力。

服务综合性:社区养老提供的服务是多元化的,包括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心理支持、休闲娱乐等。

这种综合性的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在各个方面的需求,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成本效益高: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养老的成本相对较低。

社区可以利用现有的社区设施和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避免了机构养老中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家庭参与度高:社区养老强调家庭在养老过程中的作用,鼓励家庭成员参与老年人的照顾和关怀。

这种家庭与社区的结合,使得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亲情和关爱。

探索我国养老服务新模式(全文)

探索我国养老服务新模式(全文)

探究我国养老服务新模式自上个世纪末,我国已悄然步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成为我国本世纪社会经济进展的一个大难题。

我国已多次提出“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同时明确了“优先进展社会养老服务”步伐,可见政府对养老事业的重视及应对养老问题的决心。

同时多次提到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三种主要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论文希望分析目前ZG城市养老所存在的问题,借鉴西方比较成熟的养老服务模式,根据ZG 社会经济特点,探究更适合ZG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一、ZG养老服务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通过多年的探究,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已经构建起一套较为成熟的养老机体系,比较典型的有“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家庭养老模式及问题其中家庭养老为我国养老最为传统的模式,这是在我国几千年优良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下沿袭下来的养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最为主要的养老模式。

ZG老龄协会会长张文范认为,传统的家庭养老实际上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情养老。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的家庭规模不断变小,越来越多的“四二一”或“四二二”家庭出现,年轻夫妇在承担小孩的抚养和教育下,难以承担双方老人沉重的赡养;同时,退休老年人的文化层次越来越高,他们经济和生活较为独立,这些人退休后大部分不情愿与子女同住。

在以上背景下,家庭养老模式在二十一世纪受到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急需找到新的养老服务模式来解决传统家庭结构变化下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二)社区养老模式及问题若家庭养老的养老服务者主要是家庭成员的话,那么社区养老模式的养老服务提供者则是政府。

社区养老主要是政府主导,以社区作为养老单位,在社区中设立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虽然这种养老服务模式虽然覆盖面广,且是依托社区投入较低,但由于很难整合社会力量,因此无法为老年人提供较为专业的养老服务,更难以为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及护理。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研究综述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研究农村养老服务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农村养老服务的现状。

目前,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和服务相对匮乏,很多老年人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

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普遍较为困难,无法承担高昂的养老费用。

因此,如何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探讨一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加强养老设施的建设。

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养老设施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养老院、社区养老中心等,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另一种方法是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可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为便利的养老服务,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我们还可以研究一些农村养老服务的成功经验。

有些地区已经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例如,一些地方通过发展养老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建立志愿者队伍,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义务的养老服务,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农村养老服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以及借鉴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让他们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和安宁。

同时,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起农村养老服务的责任,为农村老年人创造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国内养老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内养老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内养老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

在国内,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对策,以期为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一、国内养老模式的现状1.家庭养老模式在我国,家庭养老模式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养老方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为温馨舒适的养老环境,同时也可以减轻养老负担。

但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压力的增加,这种模式的可行性正在逐渐减弱。

2.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是指在社区内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服务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为专业的养老服务,同时也可以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

但是,由于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的限制,这种模式的普及度还比较低。

3.养老院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模式是指建立专门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服务,同时也可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和安全问题。

但是,由于养老院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这种模式的普及度也比较有限。

二、国内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1.养老服务质量不高在我国,由于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一些机构的养老服务质量不高,老年人的生活和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养老服务范围有限在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还比较有限,一些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养老服务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在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人才匮乏,一些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4.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在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一些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标准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国内养老模式的对策1.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需要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

2.扩大养老服务范围为了扩大养老服务范围,需要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国内研究中,杨景亮等人(2020)从政策角度分析了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政策支持不足、服务供给不均衡等问题。

而在国外研究中,Miller等人(2018)提出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黄金标准”,包括充足的服务供给、公平的服务分配以及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满足。

现有的研究尚未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些研究还关注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陈博等人(2019)指出,社区养老服务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照顾负担,促进家庭和谐,并降低社会养老服务的成本。

张华等人(2020)的研究显示,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存在服务内容单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且资金来源有限,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总体而言,虽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相关政策措施,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异同点和优劣势,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实地调研法:通过走访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了解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数据分析法:利用统计数据和相关指标,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研究方法,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改进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旅居养老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我国旅居养老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老者之外,还包括体闲度假者、参加会议的人员等。 上述旅居养老的模式是我国现存的四大主要模式,我国在旅
居养老的发展模式方面已经有相关实践,但仍需发展多种业态, 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二、结论及展望
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可知,国外对于旅居养老的探讨研究方 法多样,且有成熟的实践产品。而国内在旅居养老领域尚存不少空 白之处,且落地的养老旅居产品相对较少,还存在一些问题。
学者们普遍认同的旅居定义是指个体在有别于其本身居住 地和文化环境中生活6个月到5年的时间,这种停留是暂时性的, 有返回故地的意图(Milstein,2005)。旅居者往往带有明确的 目的,如求学或工作。旅居不同于旅游和移民,旅居的时长是有 相对定义的,一般是1年,因此研究旅居多涉及社会学范畴。因 此,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视角对旅居养老提出一些 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2.气候与环境因素 根据研究显示老年人身体机能与自身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加 而不断下降,因而也需要从气候与环境的角度切入考量是否适宜 养老。国外学者Krout(1983)与Rodriguez(1998)等对季节性 老年移居者进行调研,数据显示有74%的人认为气候与环境是他 们选择该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我国,人们将季节性老年移居行 为称作候鸟式养老,笔者在对我国权威期刊的文献进行梳理中发 现,选择候鸟式养老模式的老年人同样以气候和环境作为选择目 的地的主要考量指标。其中,他们倾向选择阳光充沛、温度适宜 的城市作为旅居目的地。 目前,我国的养老旅居产品有以下形式:农家乐养老基地、 乡村老年公寓、综合性养老会所和分时度假养老社区等。国内 学者张丽、张燕燕(2005)提出多种旅居养老的可行性方案并 对分类措施进行调研,提出了旅居养老产品后续开发的一些研究 建议。徐克帅等(2006)对浙江省某景区的游客进行问卷抽样调 研,对比了老年人旅游与非老年人旅游在需求选择上的一些共同 点与差异。董红梅和王喜莲(2006)就候鸟式养老旅居的模式进 行了调研,对老年人选择候鸟式旅居这一形式的背景和原因进行 了专项研究,其中相关结论验证了上文关于目的地决策中气候与 地理是老年人选择旅居目的地的主要因素,他们还结合中国国情 拓展研究了候鸟式旅居的意义与影响。李松柏(2007)从中国的 宏观角度对我国旅游养老市场、我国旅游养老的特点进行探究, 并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方针策略,对未来的旅居养老发展前景 做了预测与警示。耿旭(2009)分析了老年人在旅途中的消费行 为,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出老年人出门在外,消费以实惠和休闲 为主,并不青睐购买昂贵的景点特产,对饭菜的选择也不喜尝 鲜,而愿意选择习以为常的膳食和清淡的当地菜肴。住宿上,首 选安静与安全的酒店或宾馆,对住宿的服务要求也颇高。高超峰 (2009)对老年旅居者从年龄、收入、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 进行分类,通过对比分析对其出行旅游的动机及需求进行研究, 根据得到的结论提出对旅居养老的市场开发的建议。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整理可知,学者对我国旅居养老的现状及 发展方向与策略进行了一些调研与探讨,国内目前的旅居养老市 场存在业态单一的问题,对其后续的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对旅居 养老模式的探讨也是学者所关注的问题。 (二)我国旅居养老现存模式探讨 国内相关学者对我国旅居养老现存模式的探讨如下:王玉 (2007)对我国老年人旅游的消费行为进行统计,通过所得数据 分析我国目前旅居养老的市场现状,并指向性地提出发展策略, 对旅居养老市场的经济走向进行了预测。焦丽芳(2008)针对老 年人的养老模式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的需求不同,因

我国养老金融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养老金融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养老金融服务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养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保障体系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养老金融服务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养老金融服务旨在通过金融手段来满足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支持,既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包括老年人自身参与金融市场活动的权利和机会。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养老金融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

养老金融服务领域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政策法规不完善、金融产品缺乏多样性、风险管理不足等。

对养老金融服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和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对我国养老金融服务进行综合性研究,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养老金融服务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养老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模式,为提升养老金融服务水平和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对养老金融服务的概念、现状、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和创新模式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养老金融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促进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养老金融服务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而养老金融服务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利和安全的财务管理和保障,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养老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养老金融服务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通过发展养老金融服务,可以带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养老金融服务还对于社会稳定和和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国内外社区养老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了社区养老的发展历 程、服务类型与机构、需求调查与分析、政策制定与实施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研 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总体来说,学界对于社区养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制定 更加完善的社区养老政策,如何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等,这些都是未 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和重点。
我国社区养老研究文献综述
01 摘要
03 文献4 结论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养老成为越来越受的话题。本次演示旨在 综述国内外关于社区养老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社区养老服 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关键词:社区养老、人口老龄化、研 究现状、争论焦点、发展趋势
参考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加剧,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 本次演示将对社区养老服务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一、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为应对这一问题,社区养老服务应运而生。 社区养老服务指的是在社区范围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包括日常生活照料、 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这种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了社区资源,提高了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照顾负担,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文献综述
1、社区养老服务的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社区养老服务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减轻社会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陈博等(2019)在研究中指出,社区养老服 务能够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照顾和关爱,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 社区养老服务还能减轻家庭照顾负担,有利于家庭和谐。另外,社区养老服务也 有助于降低社会养老服务成本,减轻社会负担。
2、社区养老服务类型与机构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成为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对养老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家庭+社区+机构联合养老等。

其中,家庭养老在我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养老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多,加之养儿防老思想的深入,家庭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家庭成员难以承担起这一重担,尤其是孤寡老人和单身老人更加困难。

其次,老年人财产分配不均和医养结合不够,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财产水平相差很大,养老资源分配不合理。

再者,家庭养老服务缺乏标准化和信息化,服务质量难以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和健康也面临风险。

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养老服务的方便性、多样性和专业水平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社区养老具有方便老年人就近居住,社交活动多元化,护理服务多样化的特点,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社区服务设施不足、服务内容不完善、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服务水平和质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机构养老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中护理的形式,为无法进行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康复和护理服务,对于有严重疾病和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来说,机构养老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相对稳定,但是机构养老存在高昂的费用和服务的冷漠性等问题,因此机构养老并不是所有老年人的首选。

家庭+社区+机构联合养老是一种综合性的养老模式,是将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三者相结合,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旨在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综合了各种养老方式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缓解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所面临的问题。

总之,我国的养老模式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水平,实现家庭+社区+机构联合养老,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优质、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养老项目综述报告模板

养老项目综述报告模板

养老项目综述报告模板养老项目综述报告一、项目概况养老项目是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而设立的,旨在提供给老年人优质的生活服务和照顾。

本报告旨在对养老项目进行综述,总结项目的发展历程、成效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项目发展历程养老项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

首先是养老院的建立,为没有家人照顾或独居的老年人提供居住、饮食和医疗等基本生活照料。

随后,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出现了更多样化的养老项目,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等。

这些项目的出现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其能够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养老方式。

三、项目成效养老项目的发展给老年人带来了许多益处。

首先,在养老院等机构中居住的老年人可以得到有根据的照顾和社交活动,避免了孤独和无所事事的状态。

其次,养老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的医疗服务,可以及时应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同时,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中心等项目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娱乐,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四、问题与挑战然而,养老项目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养老资源不足导致了养老院的床位不够,等待时间过长。

其次,养老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机构存在管理不善、服务不周等问题,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此外,养老项目的费用也是老年人和家庭关注的一个问题,有些老年人无法负担高昂的养老费用。

五、改进措施针对养老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养老项目的扶持力度,增加养老资源的供给,缩短老年人等待时间。

其次,加强养老服务的监管和评估,建立质量标准和考核机制,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可信度。

此外,还可以探索多种养老金融和保险产品,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降低养老费用的负担。

六、结论养老项目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通过综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养老项目的发展历程、成效和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望政府、社会和家庭能共同加强对养老项目的关注和支持,努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摸索阶段到现在的逐步成熟。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学术界、社区以及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学术界则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为实践提供指导社区和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则是实践的主体,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推动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尽管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单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效果,也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介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发展。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由于子女工作压力增大、家庭结构变化等原因,面临着诸多挑战。

而社区养老服务以其便利性、经济性和人性化的特点,逐渐成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首选。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早期主要依托社区居委会或物业公司提供基础的生活照料服务。

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社会资本的注入,社区养老服务逐渐丰富,涵盖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

随着服务需求的增长和服务要求的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专业人才短缺等。

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一是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尤其是在一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养老服务资源紧张二是服务质量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三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数量不足,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四是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摘要]大力促进社会化养老,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区别在于承担养老责任不同。

社会养老具有社会再分配功能,从而实现社会范围的公平化。

虽然学者们各持其说,但养老模式仍不外乎以下几类: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不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居家养老等。

而在我国,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且最终会被社会养老模式所取代。

[关键词]中国;养老模式研究;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193-021 当前研究养老模式的原因1.1 当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据联合国《2008世界人口展望》报告,19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2010年将达到11%,2050年将进一步达到22%。

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

按此衡量,全球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根据人口年龄分布图推算,我国现有人口将在15年后进入老龄化峰值阶段,而且该峰值阶段将持续大约三四十年。

国家老龄委预测,205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0%,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1.2 传统养老模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人口老龄化加剧,给传统养老模式带来很大的压力。

千百年来,我国一直采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

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特别是“四二一”,甚至“四二二”式家庭(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允许生两个孩子)日益增多,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

工作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也使一些子女对老人无暇顾及。

同时,生活观念的转变,一些老年人也不再和子女住在一起,许多老年人家庭变成了空巢家庭或独居家庭。

据全国老龄委调查,2008年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或独居比例高达49.7%。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综述作者:胡立和袁琦王沁方红英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35期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起步以来特别是最近五年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总结了我国养老产业五种主要发展模式: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生态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和旅居养老产业发展模式。

各种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

关键词:养老产业;发展模式;资源通过对CNKI上会议、期刊资料查阅和整理,发现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最早是在2005年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上提出的。

焦解歌认为,要充分利用海南岛优越的资源优势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以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但重点还是在于生态资源的利用,这是生态养老理论的雏形。

目前关于健康产业养老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研究健康养老产业本身发展政策、所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如唐亚林、张潇对中国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曹明倩、周业勤觉得医养结合才能促进健康养老目标的实现,单纯的健康养老概念并不清晰;尹福在、王霜提出了一些完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策略。

二是研究健康养老产业与各地资源相结合,如李云峰、匡立波、尹媛媛等分析湖南健康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一定成果,但还存在很大问题;李权、张永进、谢朝娟认为,要将黔东南州健康养生养老产业与本地优质的森林资源以及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苗侗医药等有机结合。

三是健康养老产业进行创新,与其他养老产业如医养产业、智慧养老产业等相结合,如朱志伟提出发展型社会怎样医养结合才能健康养老。

二、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智慧养老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以智能家居设备和呼叫设备为辅助媒介,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相互协作的一种养老模式。

目前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存在的问题、智慧产品运用以及智慧养老的典型案例分析几个方面。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1. 引言1.1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情况概述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源为城镇老年人提供的各种养老保健服务和服务设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占总人口比例的近10%,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机构等多种形式。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这些服务设施和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城镇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各地也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费用高昂等问题。

未来,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不断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解决存在问题,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关于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服务政策研究:研究者对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养老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政策对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近年来《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2. 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学者们对不同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等不同的养老方式都成为研究的热点。

3. 养老服务质量评估研究:研究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探讨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改进方向。

关于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4. 养老服务问题探讨:研究者们深入挖掘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服务设施不足、服务经费不足、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doc 8页)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刘金华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2)【摘要】国内养老模式的演变是研究未来养老模式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对国内养老问题的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进行述评分析,从而从现有的研究中发现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

【关键字】养老模式多元化生活质量无论是国际动态给我国的导向,还是国内老龄化形势的逼迫,养老都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三十年来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

在可预见的未来20-30年,人口老龄化一定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这构成了现阶段讨论中国养老模式选择的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刘金华(1979-),女,助理研究员,人口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的今天,人们不得不高度关注老年人口,这已不是一个传统文化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采取何种养老模式养老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思考和关心的问题,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而且是一项相当紧迫的任务。

尊老、爱老、养老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是新形势下我国养老的形式已从微观家庭养老过渡为微观家庭与社会当代人共同养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老年人的需求多层次性,我国养老模式必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1.养老模式的定义有关养老的提法很多,如养老模式、养老方式、养老形式、养老体系、养老制度等。

研究者按自身理解及研究目的,对同一概念给出不同的阐述,对相似的现象发表各异的观点,最终在养老概念方面造成了“分歧与共识同在”的局面。

有研究2曾以综述的形式对中国养老模式研究进行过总结和归纳,指出涉及养老模式研究的“各种提法和观点颇多,然而即使是同一概念或提法能达成共识的却不多”。

笔者认为上述提法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即养老体系、养老模式和养老方式,其他提法或是一个名词的异称,或是某类别中的具体项目。

按照汉语词典的定义,体系(system)指的是“若干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关联而构成的整体”,模式(pattern)指的是“事物的标准样式”,方式(form)指的是“可以用规定或认可的形式和方法”。

因此,体系、模式和方式存在着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体系是一个全方位的框架系统,模式是从古至今沿用、流传并通过种种途径相对固定下来的样板,方式是具体的实施途径。

这样,“养老制度”与“养老体系”实则是同出一源,当养老体系被国家意志所认可,并强制所有社会成员共同遵守,这就形成养老制度。

就养老体系而言,有研究者对其有较完整的叙述,认为它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老龄人口生活的支持系统”,其原则是“保护老龄人口的权益,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3即为老龄人口提供养老的经济保障、人力保障、道德和法制保障。

“养老形式”与“养老方式”不过是同意异形的表达,而“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等区分则是养老方式的不同类别。

当某种特定的养老方式成为标准样式后,2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0年第3期:303马利敏.新型养老体系的初步研究与设想.人口学刊,2000年第1期:48此种养老方式就成为养老模式。

其实,养老模式与养老方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模式体现了对养老问题的基本认识、基本原则和基本的价值观。

养老方式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养老模式代表了对养老问题的整体思维,养老方式具体实施了赡养老年人的行为,养老方式是养老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养老模式规定了养老的原则和范围,养老方式则是这些原则的外在表现,养老方式只能在养老模式规定的范围内变化”。

本文采用“模式”说,出发点就是对“模式”一词的理解,期望从养老问题的整体思维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探索提高老年生活质量之养老模式选择。

2.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从古至今,我国都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养老问题的研究,但真正全面研究养老问题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

8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在研究家庭规模和人口迁移流动时,发现我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于是主张大力发展社会养老,如建立养老院、敬老院和老年公寓等各种公共养老设施机构。

90年代以后,学者们又开始把目光转向社区养老,各种国家的、商业的养老保险,社会化助老服务等,这一研究热潮可谓是是方兴未艾,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从养老模式的研究对象角度来看,我国养老模式的研究对象以城市为主(董沛,等,2008),以农村为辅,并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研究(穆光宗,2003)。

从养老模式研究所关注的内容上看在城市有从经济供养转到生活照料问题上的趋势,但对农村目前仍主要停留在养老经济来源方面的分析(吴晓东,2002;宋健,2006)。

从养老概念的界定角度,有研究提出提出了一种以“养老支持力”作为划分的标准, 认为在界定养老概念时,应当考虑二个原则: 一是经济为主要原则, 在分类时考虑经济变量为主, 非经济变量为辅; 二是问题感受原则, 这一原则实际上要显示出老年人的个体差异。

4从养老模式的演变角度来看,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养老模式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对这些变化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有学者从纵向的角度梳理了养老模式的演绎历程及变化趋势(陈功,2003),更多的学者则从横向的角度探讨4穆光宗1“3+ 2”养老工程: 中国特色的综合养老之路[A ]1 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战略构想——北京市“老人、家庭与社会照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 1998, 12, 104~108.现阶段多样化的养老模式(章晓懿,2007),既有对以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的模式进行的研究,也有对机构养老的探讨(毕素华,等,2005;桂世勋,2001;谢钧,等,2000),甚至形成了对各种模式进行利弊分析的理论争辩。

从养老模式多元化的角度,有研究指出20种养老模式可供选择(易方,2008;王桂新,2008),也有学者从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的角度提出我国应该“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方式”,“给老人更多的选择,从而使中国养老模式的发展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现代化养老标准,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5还有研究从养老多样化角度探讨互动式异地养老的可行性分析(孔金平,等,2008)。

从对中国城市社会养老问题的研究来看,从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发展学的理论和视角出发都给予了大量研究。

而对养老问题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城市(杨善华,等,2004;黄成礼,2004;陈树强,2002;周云,2003;等等) ,涉及的内容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同时还有探讨社会养老、老年医疗保险、保障体制,社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问题。

从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来看,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则集中在养老模式、养老制度方面(朱忠贵,2002;杨善华,吴愈晓,2002;高爱华,2003;等)基本上没有涉及农村老年人照护/护理问题。

有学者从养老资源供给的来源分析人类社会存在三种基本养老方式,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认为目前农村养老方主要有自我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等三种形式,其中又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为主。

还有学者认为最适合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思路是走“三结合”的道路,即“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家庭养老”三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很好的将福利多元主义的理念体现在农村养老选择中,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个人帐户由于经济状况与风险预期而难以建立,社会统筹会加大政府财政负担而使政府不堪重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另外,有学者将农村养老现有模式总结为以下三种模式,即“家庭‘反哺’式养老形式”、“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的养老形式”、和“社会养老形式”,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宜采取一种“家庭自我养老与家庭互助型养老相结合、辅之以社会支持的”模式,6这种模式很好地强调了农村家庭“自治”特征,在某些方面已经具有了社区照顾的特征,但没有明确提出农村社区养老照顾,而强调家庭互助型养老方式。

鉴于农村当前在自我养老、家庭养老及社会养老方面遇到的困难以及未来农村养老发展趋势,有学者倾向建5李士梅.中国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人口学刊.2007年第5期:43.6林闽钢.我国农村养老实现方式的探讨.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3期:33立农村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这里的农村社区养老属于社会养老的范畴。

7从养老模式选择研究角度来看,有研究指出“必须注意老年事业的整体发展,把养老及其服务系统形成一个开放的、与社会互动的系统,而不是孤立和封闭系统。

”8同时,对于城市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有研究指出“发展社区养老不仅仅是当代老年人的呼唤,也是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必然,没有社区养老,将成为今天的问题、明天的忧虑”。

9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有研究指出,“结合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欠发达地区农村目前只能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但面对农村家庭养老的旧矛盾和新问题,应尽快采取制度性安排来化解危机,并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化养老过渡”。

10有研究从经济收入的差异角度探讨养老模式的选择指出,“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城乡差异,直接导致了城乡老年人不同的养老模式和居住方式选择”。

11有研究从职业背景不同视角研究养老模式的选择,指出“由于在现实社会中存在明显的以职业为重要标志的社会阶层差别,因此我国的养老模式必须在建立广泛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行多层次、多选择的满足不同阶层需要的养老体系。

”12从生活质量与养老模式结合的视角研究,从目前国内研究文献来看,从养老模式与生活质量两者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

一是从定性的角度指出老年人生活质量是衡量养老效果的重要指标,生活照料、精神慰籍、不同的养老方式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不同的养老方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不同的影响。

13二是采用分层定额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市城区老人展开调研,了解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14三是通过调研分析得出,从生活质量的总体看,社区养老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家庭养老。

15上述研究文献将养老模式与生活质量结合起来进行探讨,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分析的视角与广度均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这些学术研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最后,对于养老方式的提法方面,我国存在着诸多称呼。

其中有“养老方7叶军.农村养老社区照顾模式探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37~398梁鸿.养老方式及其发展的选择.探索与争鸣,2002.10:36.9姜玲.中国城市养老方式的选择.经济论坛,2006.11:53.10黎民等.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养老模式选择.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74.11韦璞.我国老年人收入来源的城乡差异及其养老模式选择.重庆龚学院学报.2006年12月:2912李若建. 职业背景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及养老模式的选择再分析.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9713赵喜顺.论养老方式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社会科学研究.2003(2):11014邓颖等.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1):4415范悦斌等.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四川精神卫生.2003(16卷第4期):201式”、“养老形式”、“养老模式”、“养老体系”、“养老制度”等诸多称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