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江湖联系保护涨渡湖湿地

合集下载

涨渡湖湿地保护与渔业生产优化模式探讨

涨渡湖湿地保护与渔业生产优化模式探讨

第15卷第3期2006年5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 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 tze BasinVol.15No.3M ay2006文章编号:1004-8227(2006)03-0366-06涨渡湖湿地保护与渔业生产优化模式探讨李立银1,2,倪朝辉1,2*,李云峰1,2,吴恢碧1,2,彭桂元3(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00;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081;3.武汉市新洲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1400)摘 要:涨渡湖湿地渔业进行人力的利用起始于1952年,渔业生产主要是以人工投放、天然生长为主,鱼类资源自然增殖为辅的粗放型管理模式。

1992~2004年每年平均投放大规格鲢、鳙鱼种量为279014.8kg,平均捕捞量为755439kg,平均捕捞收入为3329143.52元,产量变幅范围为36691~506135kg,其中有9个年份变幅在100000 kg以上。

涨渡湖湿地渔业利用存在产权与经营权分离、沉水植物急剧消退、菱角资源未加合理利用、灌江纳苗与分洪调蓄不能协调等方面问题。

从常规鱼类放养型渔业、名优鱼类精养型渔业以及综合型渔业方面对涨渡湖湿地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生产模式进行了相关探讨,提出了建立江湖联系机制的4点建议;并在优化生产模式、合理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严格控制污染、搞好综合治理、加强宣传管理、促进湿地恢复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涨渡湖湿地的一系列保护对策。

关键词:涨渡湖;湿地;灌江纳苗;生态渔业;江湖联系;保护对策文献标识码:A涨渡湖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境内,是长江中游地区一个中型浅水型湖泊,通过涵闸与长江水域相通。

涨渡湖现有水域面积约3700hm2,水面东西宽6.5 km,南北长6km,湖底平均高程17.70m,最大水深2.30m。

沿湖筑有围渍堤,堤顶高程23.00m,常年调蓄水位在20.00m左右,是一个兼有水产养殖和水量调蓄作用的湖泊。

涨渡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内容

涨渡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内容

涨渡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内容
涨渡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工程,旨在保护和恢复涨渡湖湿地的生态环境。

以下是该项目的主要内容:
1. 水质改善:通过实施水污染治理措施,改善水质,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这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水质监测和监管等。

2. 植被恢复:通过种植适合湿地的植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群落,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

3. 鸟类保护:建立鸟类保护区,加强对鸟类的保护,促进鸟类种群的增长。

同时,开展鸟类监测和调查,了解鸟类种群动态,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4. 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建设观鸟平台、科普教育设施等,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5. 监管机制:建立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监管机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维护。

这包括建立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查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涨渡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将有助于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并为周边地区带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于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的思考

关于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的思考

关于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的思考王国和张汉平宋新从陈立(武汉市新洲区林业局430400)[摘要] 涨渡湖湿地是武汉市新洲区唯一的市级湿地保护区.从涨渡湖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加强湿地恢复工程进行了阐述,对湿地恢复建设工程针对性提出一些建设方案,旨在更进一步建设好涨渡湖湿地保护区.[关键词]涨渡湖湿地保护区恢复工程涨渡湖湿地,作为我国第一个通过确定江湖连通机制来开展湿地保护的湖泊,是长江中游北岸的重要湿地,是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鱼类和侯鸟的重要栖息地和淡水物种资源库。

2002年12月涨渡湖湿地被世界自然基金会选为WWF—HSBC长江示范项目第一个示范点,开始了保护涨渡湖湿地的工作。

2003年9月30日,新洲区政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签订涨渡湖湿地保护示范项目协议。

2004年7月2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批准建立市级“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2007年8月,国家林业局将涨渡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工程建设纳入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纲要》之中。

一、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与范围项目区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境内,北靠大别山余脉、东西承接举水、倒水,南临长江,至武汉市区57公里。

其地理坐标为东径114°52′—114°34′,北纬30°45′—30°32′。

项目区内现有阳逻街、双柳街、龙王咀农场、涨渡湖渔场、涨渡湖林场等5个街镇场、有30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5643户、19160人、保护区内总面积为13389公顷,其中耕地3722公顷、水面6236公顷、林地661公顷、建设用地1382公顷、园地228公顷、未利用地1158公顷。

(二)自然状况1、地形地貌涨渡湖西为低山丘陵,南临长江,东北均为平原湖区。

自然保护区内有河流、湖泊等天然湿地约9000公顷,有人工湿地约2000公顷。

2、气象状况涨渡湖自然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方案

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方案1. 引言湖泊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压力下,湖泊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湖泊湿地的生态功能,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项目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2. 项目目标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实现以下目标:2.1 提高湖泊湿地的水质和生态条件;2.2 保护和恢复湖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2.3 改善湖泊湿地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2.4 促进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3. 项目内容3.1 水质管理通过采取有效的水质管理措施,减少湖泊湿地受到污染的风险。

具体包括:- 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湖泊湿地的水质状况;-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确保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人工滤波系统,以净化湖泊湿地的污水;- 加强农业和工业活动的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2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湖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措施包括:- 设立湿地保护区,划定核心保护区和缓冲区,加强管理和巡护;- 保护湿地中的濒危物种,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再引入计划;- 推进生态补偿机制,鼓励湖泊湿地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和科研活动。

3.3 社区参与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需要得到当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具体做法包括:- 开展湖泊湿地保护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鼓励居民参与湖泊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如义务巡护和湿地绿化活动;- 组织相关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湖泊湿地管理能力。

3.4 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为了实现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湖泊湿地规划和管理条例,明确湖泊湿地的保护和管理责任;- 加强湖泊湿地资源监测和评估,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完善湖泊湿地管理体系,划定湿地使用权和开发规模;- 鼓励和引导湖泊湿地的生态农业、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发展。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1. 生态修复:湿地公园建设前需要进行湿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湿地面临的问题和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包括重建湿地植被和恢复湿地水质。

通过植被栽种和保护、湿地水质净化设施等手段,促进湿地自然修复能力的恢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2. 湿地水资源管理: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合理管理和利用湿地水资源,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可以建设人工水体用于湿地环境调控,包括建设池塘、河道等,增加湿地的水源补给和保持水质稳定。

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禁止乱排乱倒废水,控制湿地水位和水质的变化。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

可以在湿地公园范围内设立生物保护区和禁渔区,保护湿地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加强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环境监测与评估:湿地公园建设后要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可以设置监测站点,对湿地水质、土壤质量、植被生长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灾害防治:湿地公园建设中要考虑湿地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可以采取固土、加固边坡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灾害发生。

加强对湿地的日常巡查和保养,及时处理灾害隐患,确保湿地公园的安全和稳定。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需要从生态修复、湿地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与评估、灾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与实施,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湿地修复保护实施方案

湿地修复保护实施方案

湿地修复保护实施方案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水资源的调节和净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全球范围内的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湿地修复保护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估。

通过对湿地的水质、土壤、植被、动物种群等方面的调查和监测,全面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这将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

其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湿地修复保护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湿地,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比如通过恢复湿地植被、改善水质、修复湿地水文环境等方式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同时,我们还需要合理规划湿地的利用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在实施修复保护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科学技术的支持。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生物工程、生态工程等,来加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此外,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也需要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打击违法行为,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湿地修复保护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全面推进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建江(河)湖动态联系

重建江(河)湖动态联系

*重建江(河)湖动态联系,修复水网生态系统雷阿林、李志军、贾海燕、李德旺、吴俊木或(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51)王利民、朱江(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会湖北、武汉 430014)【摘要】受围湖造地、污水直排、无序养殖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湖北地区的湖泊数量及面积急剧下降,江(河)湖阻隔日趋严重,水系日益破碎,湖泊生态功能日渐萎缩,生物多样性逆向演替。

本文从分析湖北地区湖泊生态水环境的问题入手,提出重建江(河)湖动态联系、修复水网生态环境的理念和方法,同时给出汉阳地区四湖连通水力调度工程和涨渡湖引水工程两个实例。

【关键词】水网修复水经济水文化水力调度引江纳苗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50年代有湖泊1,066个,总面积达8,300km2,目前仅存309个,总面积缩小到2,656 km,其中面积1 km2以上的湖泊仅剩181个,“千湖之省”已成为过去。

武汉市亦有“百湖之市”的美誉,但现在也名难符实,湖泊数量仅存27个。

“千湖之省”和“百湖之市”的消失,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修闸建坝、人工无序养殖;以及80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所造成的污染增加和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直排散排,致使湖泊与江湖的联系被人为阻断,湖泊湿地萎缩、消失,湖泊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衰退,湖区产业结构单一,极大地制约了湖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湖北省这一突出的水环境问题,本文以科学的发展观构思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水关系,提出江(河)湖动态联系水系网络建设的水环境修复理念与方法。

1水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1.1江(河)湖阻隔,湖泊功能迅速衰退长江两岸的绝大多数10 km2以上的湖泊原为通江湖泊,数量超过100多个,其中湖南约20个,湖北近40个,江西、安徽约10个。

由于长期以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通江湖泊数量锐减,生态破坏状况令人担忧,沿江两岸许多地方水利设施建设过密、过滥,人为地切断了湖泊与长江的天然联系,导致与长江相连的湖泊数量由100多个减少到现在只剩下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3个。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16•【字号】•【施行日期】2013.09.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野生动植物资源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意见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自2010年3月1日《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市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和增强。

但是,我市保护区管理也存在着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管理机构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和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好《条例》,切实加强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维护湿地生态安全,经研究,特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贯彻实施《条例》重要性的认识湿地是“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环境、调蓄洪水、旅游观赏、科研教育、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我市是我国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天然湿地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8.36%,现已划建5个保护区,即蔡甸区沉湖、江夏区上涉湖2个省级保护区和新洲区涨渡湖、黄陂区草湖、汉南区武湖3个市级保护区。

加强对上述保护区的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美丽江城、幸福武汉”,完善城市生态功能的实际需要。

贯彻实施好《条例》,依法管好建好用好保护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推进《条例》的贯彻实施。

二、进一步强化保护区分区管理(一)进一步明晰分区边界。

湿地保护与恢复方案

湿地保护与恢复方案

湿地保护与恢复方案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湿地保护与恢复方案!
你知道吗,湿地就像是地球的肾脏啊!比如说鄱阳湖,那就是一个超重要的湿地呢!它为无数的鸟儿提供了家,也调节着周边的气候。

可如今,它们面临着好多问题呀。

想想看,如果我们的地球没有了这些湿地,那会变成啥样呀?很多动物会失去家园,我们的生态系统不就乱套了嘛!
那要怎么保护和恢复湿地呢?我们要减少对湿地的破坏呀!别再随便往里面扔垃圾啦,那多脏啊!就像我们不会往自己家里乱扔东西一样。

还要加强监管呢,不能让那些破坏湿地的人逍遥法外呀!政府部门可得好好管管,这就好像家里得有家长管着一样。

我们每个人也都能出份力呀!多宣传湿地的重要性,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

这不就跟我们做好事,然后告诉别人,让大家一起做好事一个道理嘛!
当然啦,恢复湿地也很重要呢!可以进行一些生态修复工程,多种植适合湿地生长的植物。

这就像是给湿地做个美容,让它重新焕发活力。

我们绝对不能坐视湿地被破坏呀!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肾脏”,让湿地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湿地保护,刻不容缓,必须每个人都重视起来呀!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美丽的湿地,为了我们的地球家园!。

生态保护湿地保护后期的区域恢复措施

生态保护湿地保护后期的区域恢复措施

生态保护湿地保护后期的区域恢复措施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后期区域恢复措施。

本文将从湿地恢复的原则、方法和案例三个方面分析。

一、湿地恢复的原则1.还原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恢复的目标是还原湿地的自然状态,还原湿地的生态系统。

这需要遵循自然演替的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2.保护和修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恢复湿地需要保护湿地中的濒危物种和栖息地,促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3.改善湿地水质湿地恢复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善湿地的水质。

这可以通过减少农业和工业的污染、处理废水、提高水体循环等措施来实现。

二、湿地恢复的方法1.湿地植被恢复恢复湿地的植被是湿地恢复的关键一环。

可以通过引入适应湿地环境的植被,例如芦苇、蒲草等,来恢复湿地的植被群落。

2.湿地水体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恢复湿地的水体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拆除围堰,恢复自然水体循环,减少人工排水等方式来改善湿地的水体状况。

3.改善湿地土壤质地湿地的土壤状况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湿地植物的生长。

4.控制入侵物种许多湿地都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这些入侵物种会对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在湿地恢复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和清除入侵物种。

三、湿地恢复案例1.美国恢复伊利湖湿地伊利湖湿地是北美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

由于农业和城市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湿地,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湿地植被恢复、水体治理、控制入侵物种等。

通过这些措施,伊利湖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2.中国恢复滨海湿地中国的滨海湿地也面临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禁止围垦、加强海岸线保护、恢复海岸植被、控制污染等。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的滨海湿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总之,湿地保护和区域恢复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

湿地保护区平原型湖泊资源保护对策及措施

湿地保护区平原型湖泊资源保护对策及措施

湿地保护区平原型湖泊资源保护对策及措施摘要 2009—2012年,对总面积为37.00 km2的平原型湖泊涨渡湖进行了翔实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现行政策和湖泊资源实际,就湖泊资源科学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保护措施。

关键词湖泊资源;保护对策;涨渡湖;湿地保护区中图分类号 s9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46-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以各种方式支配着湖泊资源。

武汉市湖泊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湖泊资源丰富,随着经济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加快,湖泊资源环境不可避免发生改变,湖泊生态容量不断缩小;改革开放以来,湖泊资源环境保护工作逐渐步入了法治轨道,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渔业法》《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和《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一批法律法规,但各地在执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为此,课题小组历时4年对湖北省新洲区平原型湖泊涨渡湖进行了专题调查,并结合法律政策背景和自然资源实际,在湖泊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1 涨渡湖资源概况涨渡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境内,是长江北部中游地区一个平原型浅水湖泊,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相关管理部门在湖泊南北两岸分别建立了4座节制闸以及与长江相连的沟港,可人为调节江湖水流交换频率与湖泊蓄水量,通过机械涵闸调节与长江的联系。

湖泊现有水域面积约37.00 km2,承雨面积近524 km2,湖面东西宽6.50 km,南北长6.00 km,湖底原始平均高程17.70 m,最大水深2.30 m。

沿湖筑有围渍堤,堤顶高程23.00 m,常年调蓄水位在20.00 m左右,是一个兼有水产养殖和水量调蓄功能的湖泊,并吸纳承担与之相连的陶家大湖和七湖2个小型湖泊(2个湖总面积6.8 km2)的排涝御灾任务(图1)。

200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涨渡湖流域列入长江中下游流域湿地保护区,涨渡湖列为核心保护区,其年平均水产品产量3 800.00 t,产值4 101.60万元。

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恢复研究

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恢复研究
环境科学导刊 http: //hjkxdkyiesorgcn 2019,38(5)
CN53-1205/X ISSN1673-9655
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恢复研究
吴 波,赵 强,马方凯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10)
摘 要:长江中下游湖泊阻隔改变了江湖关系,使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生境连通性和完整性受损,引发 了一系列水生态环境问题。三峡工程的建成以及 “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提出为重构江湖关系提供了条件。但 是针对江湖关系的研究薄弱,成果分散,难以为江湖连通工程的实施提供有效支撑。本文从江湖关系、江湖 阻隔、江湖连通三个方面阐述了长江和周边湖泊的互动过程及意义、湖泊阻隔对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 实施江湖连通工程的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结合涨渡湖实施的 “灌江纳苗”工程详细介绍了江湖连通 工程的建设及运行过程,以期为深入认识江湖关系变化效应,实现江湖两利的目标提供参考。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针对江湖连通对湖泊水生态 环境的改善作用做了相关研究,如杨卫等人以构建 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方式研究了河湖连通工程对 汤逊湖湖群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湖连通工程 能在短时 间 内 改 善 湖 泊 水 质[5]; 陈 书 琴 等 人 对 破 罡湖通江前后湖滨带水生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明江湖连通一年后该湖平均生物量更为接近同类湖 泊最佳保有生物量,且优化了其植物物种群落[6]; 严江涌等人对武汉市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的研究结 果表明江湖水体连通后大东湖水系各湖 COD、TN、 TP不同程度得到改善,为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提
湖泊通江时水位变化与长江干流紧密相关,形 成并保持 “洪 水 一 片,枯 水 一 线” 的 自 然 景 观。 江湖阻隔后,湖泊水位因人为控制趋于稳定,有的 甚至以水库模式调控为主,在冬季保持高水位[3]。 江湖阻隔也使得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既难以 在汛期调蓄干流洪水,又易造成湖区内涝,防洪排 涝成本增加[17-18]。 122 江湖阻隔对水质的影响

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湿地的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为了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许多地方开始建设湿地公园,并且在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下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保护湿地是湿地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合理规划和区划,将湿地划定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和破坏行为,限制沿岸开发,禁止排放污水和垃圾,保持湿地的水质清洁和空气清新。

采取有效的围栏、标识和巡逻措施,确保湿地的安全和无干扰。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恢复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许多湿地已经受到了污染和破坏,导致湿地植被减少,湿地水质下降,湿地生境恶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湿地进行恢复。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可以采取湿地植被的恢复措施,例如人工引种当地植物、重新植被造林等;对于湿地水质下降的问题,可以引入水生植物进行净化,修建生态湿地池塘等;而湿地生境的恢复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水位和湿地土壤的改良来实现。

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湿地恢复措施,才能真正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除了上述的保护与恢复措施外,科普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科普教育,可以引导公众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加强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行动,使公众成为湿地的守护者和保护者。

在湿地公园中,可以设置生态展示馆、介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有物种、举办生态科普讲座等活动,让公众近距离接触湿地,了解湿地的价值和美丽,增强对湿地的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告诉公众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号召公众积极参与湿地的保护行动,共同守护湿地生态环境。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要加强监测和管理。

通过定期监测湿地的水质、植被、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等指标,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生态系统的问题。

长江下游河道生态修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长江下游河道生态修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长江下游河道生态修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在长江这样的大河流域中,湿地生态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长江下游河道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一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并努力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生态修复的措施,重建和恢复长江下游河道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调整水域结构、恢复湿地植被、改善水质和水量等方法,我们可以重建湿地的生态过程和功能。

此外,植被的恢复还可以改善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流速度,有效控制洪水的发生。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初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监测和评估机制,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只有通过制度建设和文化引导,才能形成广大民众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实现长江下游河道湿地生态系统的持久发展。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长江下游河道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是跨境性的,其保护不应仅限于国内范围。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共同应对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挑战。

此外,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的效果和效率。

综上所述,长江下游河道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生态修复、制定有效管理措施和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和保护。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长江下游河道湿地生态系统的繁荣和健康贡献力量。

退养还湿江湖连通引来珍稀鸟类 涨渡湖入列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退养还湿江湖连通引来珍稀鸟类 涨渡湖入列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退养还湿江湖连通引来珍稀鸟类涨渡湖入列全国首批陆生野
生动物重要栖息地
陈玲;高志平
【期刊名称】《新闻前哨》
【年(卷),期】2024()4
【摘要】成群的苍鹭、小天鹅、红嘴鸥栖息,数以万计的罗纹鸭或戏水或飞翔 (1)
月28日,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湿地自然自然保护区,阳光灿烂,候鸟翔集,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2023年底,我国公布了全国第一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榜上有名,其主要保护物种是东方白鹳、鹗和黑冠鹃隼等珍稀鸟类。

东方白鹳等是重要的生态指示物种,它们的出现,说明一个地方生态环境优越。

【总页数】1页(PF0002)
【作者】陈玲;高志平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
【相关文献】
1.沉湖、涨渡湖被列为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首批重要成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湿地公园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湿地保护和恢复措施尤为重要,以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本文将探讨在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采取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一、湿地保护措施1.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首要任务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包括保护湿地内的各类动植物种群,避免因采石、采矿或者开垦农田等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也要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湿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湿地的退化和生态系统崩溃。

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2. 控制污染源在湿地公园建设中,要防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放等各种污染源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做到废水零排放,保护湿地水质清洁。

3. 禁止乱倒垃圾作为人们生活垃圾的主要填埋场所,湿地往往承受了过多的废弃物。

建设湿地公园时,需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并加强管理,禁止随意倒卸垃圾。

通过环保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减少对湿地环境的破坏。

4. 加强监测和管理建设湿地公园后,需要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通过定期对湿地植被、水质、水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湿地环境的异常变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也要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管理,避免游客破坏湿地环境。

1. 恢复湿地植被湿地植被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至关重要。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可以通过引种当地湿地植被种子,或者进行人工栽培的方式,恢复和增加湿地植被的覆盖面积。

保护湿地内的湿地植被是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手段。

湿地的水资源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生命之源。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可以修建湿地水体小型水库,人工湿地等措施,提高湿地水源的利用效率,保证湿地水体的稳定供应。

也能通过生物修复、水生植物种植等手段,改善湿地水体水质。

3. 恢复湿地生态平衡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恢复。

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还可以发挥重要的水文调节、气候调节等功能。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面临日益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恶化和耗尽,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促进湿地公园的建设与发展。

一、加强湿地保护意识,提升公众参与度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需要得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而公众作为湿地保护的第一受益者,应当积极参与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我们需要加强湿地保护意识的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推动社会各界一同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也应当采取相关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湿地保护工作,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湿地建设与保护工作中来。

二、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可以及时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划定重点保护区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与评估,才能更好地制定湿地保护措施,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了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需要划定湿地保护区域,对湿地内的各类生物资源进行分类调查和统计,建立湿地生物资源数据库,保护各类珍稀濒危物种。

需要加强对湿地鸟类、湿地植被等生物群落的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普及保护观念,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四、加强湿地环境污染治理,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增加,湿地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湿地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实施方案

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实施方案

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实施方案
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实施方案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议题。

首先,保护湿地公园需要从立法和政策层面入手。

相关法律法规需
要明确湿地保护的法律地位,并对湿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做出规定。

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对湿地公园的监管和保护
力度,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保护与恢复湿地公园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调查和评估。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所在,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恢复
方案。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包
括植被的恢复、水质的改善以及栖息地的保护。

另外,社会参与也是保护湿地公园的重要方面。

需要加强对公
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鼓励社会各界积极
参与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工作。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湿地公园的
科普活动、生态旅游等方式,增加公众对湿地的了解和关注,促进
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此外,国际合作也是保护湿地公园的重要途径。

湿地生态系统
通常跨越多个国家,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保护好湿
地资源。

可以通过开展国际湿地公园的合作项目、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总之,保护与恢复湿地公园需要多方合作,包括政府、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恢复方案,并加强监管力度,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希望这
些措施能够有效保护湿地公园,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长江中游江湖生物通道恢复的关键生物学问题与框架构建——以武汉市涨渡湖群为例

长江中游江湖生物通道恢复的关键生物学问题与框架构建——以武汉市涨渡湖群为例

收稿日期:2021-10-20修回日期:2023-08-3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C3200304,2019YFC040890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青年项目(2020CFB322)。

作者简介:陶江平,1981年生,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行为生态学及过鱼设施方面研究。

E-mail:**************通信作者:邱凉,1975年生,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与水生态修复研究与管理。

E-mail:****************长江中游江湖生物通道恢复的关键生物学问题与框架构建——以武汉市涨渡湖群为例陶江平1,刘宏高1,易燃1,侯轶群1,蔡露1,邱凉2(1.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2.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局,湖北武汉430010)摘要:围绕生物通道恢复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方案设计与分析,搭建生物通道恢复技术框架,为推动长江中下游江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以涨渡湖群为研究试点,系统总结了该水域江湖洄游鱼类在“长江-湖泊”的迁徙、洄游规律,掌握鱼类入湖和出湖习性。

围绕幼鱼入湖、成鱼入湖与出湖等不同生活史阶段的需求,结合河湖水位变化特征与影响、现有工程及调度措施的局限性,提出了“季节性灌江纳苗”“生态水网+过鱼设施”及调度运行等方案,从保障江湖洄游性鱼类生活史完成的角度搭建生物通道恢复框架,为解决江湖复合生态系统阻隔问题、恢复洄游鱼类及生物多样性、修复河湖水生生境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水系连通;生物通道;鱼类洄游;生态水网;过鱼设施中图分类号:Q17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075(2023)05-0001-08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浅水湖泊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据统计,长江中下游湖泊占全国淡水湖泊总面积的60%以上,1km 2以上的湖泊有651个,10km 2以上的湖泊数量超100个(秦伯强,2002;陈昌仁,20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09-01基金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长江资助项目(WWF -HS BC Y angtze Programe )作者简介:朱 江,男,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办公室,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5)11-0060-03重建江湖联系 保护涨渡湖湿地朱 江1,2 王利民2 雷 刚2 廖国朝2 吴红云2 沈黎平2(1.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办公室,湖北武汉430014)摘要:涨渡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世纪50年代以前与长江自然相通,因湖区围垦修堤与长江失去自然联系,面积由255km 2缩减到37.7km 2。

受江湖阻隔、围湖造田、农业污染及渔业活动的影响,湿地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2003~2004年湿地资源调查显示: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185km 2内,人口34454人;维管束植物115科476种;两栖类动物10种,爬行类动物16种,哺乳类动物20种,鸟类35科103种,鱼类13科46种。

2005年6~7月,实施以“灌江纳苗”为主要内容的季节性江湖联系,共引江水1760万m 3、长江野生鱼苗526.7万尾、泥沙1662t ,一定程度改善了湖泊水质,未发现钉螺随江水进入涨渡湖。

关 键 词:湿地环境;江湖联系;生态保护;涨渡湖中图分类号:X 524 文献标识码:A 涨渡湖湿地为永久性淡水湖泊湿地类型,历史上直通长江,20世纪50年代面积255km 2,50年代以后迅速增长的人口压力和粮食需求驱使其被大规模围垦并人为与长江阻隔,水面萎缩至37.7km 2。

2003年9月,世界自然基金会与武汉市新洲区政府达成协议,将涨渡湖列为长江项目示范区,与相关部门和科研单位一起,开展了一系列“重建江湖联系,恢复长江生命之网”活动,诸如社会经济、自然资源调查、湿地保护区建设和能力培训、湿地生态渔业和黄颡鱼繁殖基地建设、湖泊渔业结构调整、恢复沉水植被,江湖联系相关问题研究与监测。

2005年6~7月,实施了“灌江纳苗”为主要内容的季节性江湖联系。

1 涨渡湖湿地现状1.1 区域自然地理及河流湖泊水系武汉市新洲区(E114°30′~115°5′,N30°35′~31°2′),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中段南端,大崎山之西,武湖之东,北有倒水、举水、沙河分别自红安、麻城、黄冈3市县入境,向南纵贯全境,至龙口、大埠街注入长江。

举水、倒水下游之间,上部多为冲积平原,下部为湖泊河网区。

仓阳岗、长岭岗、叶顾岗、楼寨岗4条山岗,分别呈列上述三河两岸。

境内武湖、涨渡湖两大湖区,并列西南,紧靠长江。

1949年前涨渡湖和武湖两大湖区共有湖泊37个,常年水面116.7km 2(以高程19m 为常年水位)。

1949年后湖区逐年整治,现存0.67km 2以上子湖6个,常年水面44.7km 2,加上举水、倒水沿岸零星小湖及武湖北湖新洲领属的部分水面,共有湖泊面积53.3km 2。

1.2 涨渡湖湿地概况解放前的涨渡湖,南受长江倒灌,北纳倒水、举水流域6371km 2的来水,汛期时水面达255km 2(水位高程22m 时),枯水期水面86.7km 2(水位高程19m 时),水位变幅较大。

1951年开始全面修建涨渡湖的长江堤防,并将举水人工改道,1972年倒水人工改道,两河改道后直通长江,并与涨渡湖分离。

至此,历史上涨渡湖、倒水、举水、长江所形成的江、河、湖复合生态系统完全人为隔离,并开始大规模的湖区综合治理,1974年后形成了从西往东排列的陶家大湖、七湖、涨渡湖为主体的涨渡湖区(3湖),总水面44.7km 2,3湖之间通过5座闸相通、调节水位。

2004年7月,武汉市政府批准成立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E114°34′~114°52′,N30°32′~30°45′)。

保护区范围北抵汪集镇,南抵长江,东以举水为界,西以倒水河为界,面积185km 2。

涨渡湖湿地区域地质属新构造运动沉降区,为长江和举水、倒水之间的泛滥平原与冲积平原。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地海拔22~30.5m ,低地涨渡湖区(3湖)现为水域,湖底海拔16.7~18m ,水位变幅18.7~19.5m ,湖泊水面44.7km 2。

陶家大湖,水面3.3km 2,常年水位19.8m ,由盛牛皮闸(闸底高程18.7m )与七湖相通。

七湖水面3.7km 2,常年水位19.6m ,七湖被水产大队闸分为上湖、下湖,并由胡咀闸(闸底高程18.2m )、龙王咀闸(闸底高程17.9m )、龙王咀泄洪闸(闸底高程18.7m )与涨渡湖相联。

涨渡湖现有水面37.7km 2,平均水深1.3~1.5m ,最大水深2.3m ,湖底最低高程16.7m 。

湖泊呈正方形,东西宽6.5km ,南北长6km ,常年调蓄水位20.00m 左右,养殖最低水位为18.7m ,沿湖东、南、北3面筑有13.41km 长的围渍堤,堤顶高程23m 左右,东北角建有齐头咀节制闸通往东西向的十里主港,南线由长1km 的挖沟渠通向长江。

长江主汛期前,控制水位19.20m 左右,汛期时调蓄水位控制在19.5m 以内,排涝调蓄量约为3000万m 3。

涨渡湖水位,主要受齐头咀节制闸和挖沟闸的控制。

1.3 涨渡湖地区社会经济状况根据武汉市新洲区林业局的社会经济情况调查报告,涨渡第36卷第11期人 民 长 江V ol.36,N o.112005年11月Y angtze River N ov.,2005湖湿地保护区范围内,共有涨渡湖渔场、涨渡湖农场、涨渡湖林场、龙王咀农场、陶家大湖渔场、中汤湖渔场、特种养殖场等16个国有企业,阳逻街、双柳街下辖的30个自然村,共计单位46个,284个村民小组,9489户,农村人口34454人,劳动力18103人,外出劳动力313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59‰。

人口密度186人Πkm2,远低于新洲区平均人口密度622人Πkm2。

湿地保护区185km2范围内,水面占39.17%,耕地占39.10%,建设用地占13.20%,林地占4.27%,园地占0.12%,未利用土地占4.13%。

2003年湖区粮食总产量达27646t,农村人均粮食800多公斤;商品鱼养殖面积57.2km2,总产量7993t,湖区人均232kg;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产值比重62∶20∶17∶1。

湖区商品鱼、蔬菜、粮食产量分别占新洲区的55.68%,33.46%, 23.95%。

2003年湖区工农业总产值2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27元,比新洲区农民人均3139元少812元,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以上资料表明,涨渡湖区是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靠传统的种植业和渔业,其产值、产量的增加仍依靠对自然资源的初级利用,自然资源占优势的湖区渔业产值比重大。

1.4 涨渡湖湿地生物资源状况(1)鱼类资源。

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调查报告,2004年涨渡湖共采集鱼类6目13科46种。

其中,鲤形目鱼类34种,占种类总数的73.9%;鲈形目鱼类7种,占15.2%;鲇形目鱼类2种,占4.3%;鲱形目鱼类1种,占种类数的2.2%;合鳃目鱼类1种,占种类数的2.2%;鱼将形目鱼类1种,占种数的2.2%。

涨渡湖鱼类以静水或缓流的湖泊定居性种类为主,江湖半洄游种类有青、草、鲢、鳙、鳊和鱼感等,无咸淡水洄游种和河流性种类,鱼类摄食生态位上,主要有滤食性鱼类(鲢、鳙等)、草食性鱼类(草鱼、鳊、鲂等)、肉食性鱼类(鱼感、鳜、青鱼、黄颡鱼等)、杂食性鱼类(鲤、鲫、鳅等)和碎屑食性鱼类(鲴等)。

江湖阻隔和长期的人工养殖渔业生产方式,是形成目前涨渡湖鱼类区系组成的主要原因。

(2)陆生脊椎动物。

根据中南林学院的调查报告,2003年在涨渡湖湿地区发现10种两栖类、16种爬行类和20种哺乳类动物。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水獭和小灵猫。

(3)鸟类。

根据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报告, 2003年记录到鸟类13目35科103种,其中留鸟38种,夏候鸟32种,冬候鸟25种,旅鸟8种,分别占36.9%,31.1%,24.3%, 7.8%。

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4种—阿穆尔隼、小鸦鹃、普通狂鸟、斑头鸺留鸟,全球近危鸟类3种—丝光椋鸟、棉凫、灰头麦鸡,中日、中澳协议保护的鸟类15种。

(4)植物。

根据中南林学院的调查报告,2003年鉴定涨渡湖湿地植物,共有维管束植物115科、322属、476种。

其中蕨类植物12科、14属、16种,裸子植物2科、5属、6种,被子植物101科、303属、454种。

并将涨渡湖湿地植被划分成4个植被型组、52个群系,即:阔叶林3个群系,针叶林3个群系,草甸型组18个群系,沼泽和水生植被型组28个群系。

其中,粗梗水蕨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 涨渡湖湿地面临的问题2.1 湖泊面积剧减,湖区防洪、排涝压力巨大根据《新洲水利志》记载,解放后,新洲境内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洪、围垦、灌溉等治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而涨渡湖区湖泊水面也由255km2缩减到44.7km2。

20世纪50年代沿长江修建干堤、涵闸和举、倒、沙3河支堤及涵闸,人工改道举水,20世纪70年代人工改道倒水,将江、河、湖分家,使新洲60%面积常受洪水威胁的局面消除。

20世纪70~80年代,兴修涨渡湖排涝调蓄工程及综合治理,从而确保涨渡湖2万hm2(200km2)农田、4000 hm2(40km2)养殖水面稳产。

从20世纪50~80年代,新洲形成了4大防洪圈、4大排水系统、5大灌区为农业生产服务。

其中,防洪以抗御1954年长江大洪水和类似1955年的山洪为标准,保护农田面积4.53万hm2(453.3km2),人口近50万;排涝目标基本达到10a一遇,1d暴雨3d排完或5d排完,排涝面积2.8万hm2(280km2);灌溉目标是使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4.72万hm2 (472km2),保证灌溉面积4.05万hm2(404.7km2)。

从涨渡湖湿地区域变迁可以看出,近百年来涨渡湖湿地因人类开发而巨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涨渡湖的面积由江、河、湖联通时的255km2缩减到目前水位变幅不大的44.7km2。

而围垦出来的200km2农田对于湖区防洪、排涝、灌溉体系的依赖较强,每年春旱、夏涝和防洪压力巨大。

2.2 湖区面源污染大,涨渡湖富营养化问题凸显湖区2万hm2(200km2)农田和4000hm2(40km2)养殖水面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化肥依赖较大,带来大量营养物质输入涨渡湖。

2003年调查7200hm2(72km2)农田使用化肥24871t,其中棉花每年用量2325kgΠhm2,早稻1275kgΠhm2,晚稻1250 kgΠhm2,小麦1200kgΠhm2,油菜825kgΠhm2,传统的麦—瓜—棉种植模式每年化肥用量为4125kgΠh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