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知识梳理5、课外古诗词欣赏-最新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整理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整理了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1. 草原、马、风、雪:《边赋》、《诗经·采薇》等作品中常见描写草原、马、风、雪等元素,反映了古代边疆生活的特点和人们的情感。
2. 月、花、思念:《杨柳枝》、《山居秋暝》等作品中常见描写月亮、花朵、思念等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3. 春、秋、夜、思乡:《静夜思》、《登鹳雀楼》等作品中常见描写春天、秋天、夜晚、思乡等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家乡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4.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是指每句由五个字构成,七言绝句是指每句由七个字构成。
例如《静夜思》就是一首五言绝句。
5. 曲水、临江、观景:《江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作品中常见描写曲水、临江、观景等景物,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6.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桃花源记》、《登高》等作品中反映了诗人追求简朴自然的精神境界,主张回归本真、远离尘嚣。
7. 形象描写与意境营造:古诗词中重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营造出美好的意境。
8. 讽刺、嘲讽与讽喻:古诗词中常常运用讽刺、嘲讽和讽喻手法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意见。
例如《悯农》讽刺了当时贵族对农民的压迫。
9. 忧国忧民、抒发情感:古诗词中常有表达对国家、社会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之作。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就表达了对朝政黑暗的忧虑。
10. 文人雅士、绘画艺术:古诗词中常常描绘文人雅士的生活和绘画艺术。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即有描绘文人绘画的情景。
以上只是部分古诗词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古诗词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广泛阅读和理解,希望你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阅读,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
每课一诗部编新教材八上第五单元
17.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智慧结晶石拱桥,悠悠历史惹风骚。
外形优美内坚固,设计精工强度高。
饮涧长虹吐锦绣,卢沟晓月卧妖娆。
领先世界技精湛,巧妙绝伦留自豪。
18.苏州园林(叶圣陶)
园林盛况看苏州,标本价值准范畴。
因地制宜布轩榭,裁心运匠建亭楼。
假山池沼配合巧,花草树林映衬周。
无论置身览何处,画图总是完美留。
19.蝉(法布尔)
地下穴居四五年,一朝蜕变树林间。
餐风饮露高歌唱,产卵蚋侵仍淡然。
掘洞无痕体泌液,脱皮有难翅飞天。
五周生命阳光灿,畅享欢愉入土前。
20.梦回繁华(毛宁)
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都。
市井风俗画,汴京士大夫。
道旁显技艺,桥下接舳舻。
展卷若初见,当惊国宝殊。
部编版八上语文 诗词五首知识梳理
25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一、文学常识1.作者: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古诗翻译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重点词语解释结庐: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四、古诗赏析本诗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避开尘世的喧扰,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课文重要知识讲解《饮酒(其五)》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赏析与梳理
古诗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作于东汉末年。
品诗词对照翻译教材原文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②滋③。
参考译文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间生长出繁盛的花朵。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花木繁盛的春景图。
“庭中”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怀远的闺怨诗。
写作手法: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也与下文主人公孤居无依形成鲜明对照。
教材原文攀条④折其荣,将以遗wèi⑤所思。
参考译文我攀引枝条,折下了一枝花,想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人。
理解赏析写作手法:动作描写,“攀”条“折”花为了寄给思念的人。
教材原文馨香盈⑥怀袖,路远莫致⑦之。
参考译文花香充满了衣服的襟袖,可是天遥地远,不能送达思念的人手中。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以乐景写哀情。
“馨香盈怀袖”紧承上两句,写出了“奇树”之花的珍贵,花的香气特别浓郁,十分适合赠予他人,寄托思念之情。
可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思念的人手中。
教材原文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⑧。
参考译文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最后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表现了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
重点注释①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②华:花。
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③滋:繁盛。
④攀条:攀引枝条。
⑤遗:给予,馈赠。
⑥盈:充满。
⑦致:送达。
⑧经时:历时很久。
作品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理解探究1. 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主旨与情感把握)答:前四句写了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开出了繁盛的花朵。
女主人公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枝花,目的是赠送给日夜思念的远人,以此表达对远人的深切思念。
部编版八上《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
《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1.饮酒(其五)一、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
有《陶渊明集》。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
二、问题探究1.“心远地自偏”“远”的对象是什么?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2.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
3.“悠然见南山”中“见”换成“望”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见”字用得极妙,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无意望山,而山与目遇,境与意合,南山的美景映入诗人的眼帘,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如果换成“望”字,便是有意看山,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诗所呈现的画面。
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此”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地隐居。
“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三、诗歌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的喧嚣、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2.春望一、文学常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
二、问题探究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五单元探究人生第21课桃花源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髫tiáo 诣yì间jiàn隔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拜见。
(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至少三个)(1)成语: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语:豁然开朗。
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成语:无人问津。
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语文版第2《诗词五首》一、文学常识填空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又称为“杜工部”。
其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变衰的历史,因而被称为“诗史”。
⒉《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派诗人。
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过故人庄》是律诗中的五律。
题目中“过”的意思是访,探望。
“故人”的意思是老朋友。
⒊《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⒋《渔家傲》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朝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
⒌《浣溪沙》的作者是宋代(朝代)著名文学苏轼,号东坡居士。
从体裁上来说,和《渔家傲》都是词。
作者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二、注音或写字挂罥(uàn)塘坳(à)布衾(qīn)俄顷(qǐnɡ)大庇(bì)突兀(ù)鸡黍(shǔ)开轩(xuān)面场圃(pǔ)鸡豚(tún)羌(qiānɡ)管未勒(lè)蕲(qí)水浣(huàn)溪沙人不寐(èi)千嶂(zhànɡ)里丧(sānɡ)乱三重(hónɡ)茅广厦(shà)恶(è)卧花冠(ɡuān)三、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偶、对比)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反问)⒊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比喻)四、给下列作者和作品连线孟浩然《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陆游《岳阳楼记》杜甫《关山月》《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范仲淹《送王昌龄之岭南》五、根据提示填空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自经丧乱少睡眠”指的是安史之乱(历史事),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